影视产业经营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视产业经营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视产业经营模式

影视产业经营模式范文1

关键词:名人故里 文化产业 创新 经营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资源禀赋方面,中国作为文明大国不仅拥有大量的物质资源,而且也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其中名人故居的数量多、分布广,但发展层次较低,没有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如今,中国的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正在兴起,并且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也有着重大影响。文化产品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研究价值等,更重要的是其经济价值。而名人故里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产品,也同样有其独特的不容忽视的社会效用。中国现处于工商业立国时代,探寻一个创新的、符合地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实现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其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创造更高的社会和文化效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名人故里文化产业经营模式的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一个地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其独特的资源,较低层次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当地的收入水平,甚至有时还会导致更多的利润外流。名人故里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资源,大多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人文价值。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的旅游需求由传统的自然观光转向文化旅游,历史名人故居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例如:山东的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湖南韶山故里、浙江奉化故里等少数几处开发成功已经国际化。但源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大多数地区在利益化的导向下,实行重利轻保护的开发模式。例如,山西娄烦县的“孙大圣故里风景区”、河南汝南“梁祝故里”,只靠空洞的传说噱头炒作,缺乏内容,终究失去了持续开发的动力。

国内学术界对名人文化旅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相关研究增多,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于名人与旅游的联系性、资源评价、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划4个方面。虽然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名人故里迅速发展的现实性相比来说,其理论基础相当薄弱,而且已有的理论基础缺乏对名人故里开发现实可行性的研究,对现实的指导能力欠缺,禁锢于传统开发模式中,缺乏创新性。

以文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在国务院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文化旅游业也已经被划入文化产业。在历史文化资源助推旅游经济发展的今天,名人故里的核心发展方向是旅游业。但由于名人故里大多坐落在“大省小城”里,当地工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备,周围缺乏集约化的景点,难以形成旅游环境。因此对名人故里开发模式的探讨要突破这些禁锢,秉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开创出一条新的经营模式。下面以虞城县“花木兰”故里为例进行分析。

二、花木兰故里文化产业模式简析

花木兰故里以花木兰这一历史人物为依托。花木兰,姓魏,名木兰,故居在商丘市虞城县南魏庄。赫赫有名的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和木兰景区的实地考察,以及对木兰故里当地政府,居民的调查走访,可以看出木兰文化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受现实一些因素的影响仍未能真正发展起来。就其发展优势来说,木兰精神享誉国内外,不仅当地居民经常去祠内上香拜祭,更有许多省外甚至国外游客慕名而来。同时当地政府也想方设法招商引资、促进宣传、发展木兰文化。但是木兰故里所在地仍鲜为人知,木兰景区建设也迟迟不能取得重要突破,木兰文化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更无法得到真正的发展。根据调查发现,木兰故里附近景区较少,不易产生景区集聚效应。政府已经为木兰景区的未来发展规划好了相关用地,但附近环境条件仍需完善,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宣传力度不够等,都不利于其长远发展。综合调查结果可知,找寻一条独特的符合当地实际,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文化产业经营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在木兰故里大力发展木兰文化,在木兰祠的基础上打造旅游产业,最重要的是深挖木兰文化内涵,提高木兰祠品位。木兰祠核心内容是花木兰精神,即替父从军的孝义,驰骋沙场的忠勇,功成身退的哲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受到各阶层人士的推崇。这种文化精髓与精神是必须要传承的。其次,木兰故里的文化产业经营模式是关键。花木兰故里以“花木兰文化多重区,构建21世纪穿越游”为经营理念,针对木兰故乡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木兰祠周围根据农业的时令性和原生态性发展农业创意旅游业,如“农家乐”游园,形成以旅游业带动农业,农业服务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模式,建成的文化区。最终,把位居乡村的木兰文化内容与商丘市城市中的木兰文化载体相结合,改变目前木兰文化内容在乡下,而空洞的宣传载体在城市的低效率局面,走出一条“农村连接城市”的独特的文化经营模式,形成以点带面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三、名人故里文化产业的特色经营模式

众所周知,名人故里的本质是历史感和文化感。因此名人故里的开发要求把充分展现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放在第一位,这样才不至于舍本逐末,陷入庸俗化。通过研究一个地方的文化产业经营模式,产生以小见大的效应。在中原地区以及中国,名人故里的数量不胜枚举,例如:梁祝故里、魏征墓等等,这些故里可以发展“梁祝故里多重区,构建21世纪穿越游”、“伊尹故里多重区、构建21世纪穿越游”等。

在多重文化区的建设方面,有一定共性。比如:第一重文化核心区内,重点体现“穿越”。大门的开放像古时那样有时间限定,进入“穿越游”大门之后,是历史名人重大事件场景的还原,游人衣、食、住、行均为当年古时的摸样,他们可以在里边切身体会几千年前的生活。在第二重文化泛区内,首先保留的是不能划进核心区的文化符号或建筑等,可以满足通常的旅游观光需要。其次是进入“穿越游”所需的货币兑换点,即把现代纸币兑换成古代货币的站点、游人服饰兑换点、交通工具存放点等。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把基本的旅游服务设施,如餐饮、住宿等设置在泛区或者的第三重文化区内。除此之外,根据名人故里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像木兰故里这些位居农村的名人故里,在第二重文化区可以发挥当地的优势资源,建设第三重文化区,例如在农村,那么周围的农户可以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创意旅游业,根据农业的时令性,运用较低的成本种植“桃花岛”、水果采摘林、植物小迷宫等,在游人观看历史名人、体会千年前生活后,可以在原生态的农舍进行纯自然的享受。这样,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农业创意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辅助,二者形成良性的带动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许多的名人故里都存在文化内容与文化载体脱节的情况,很多名人祠、名人墓位居村庄,而当地政府把名人文化的载体建设在大城市里,例如“某某文化公园”、“某某大剧场”等,而名人故里建设却很欠缺,宣传载体规模宏大,但真实的文化内容却在农村破败不堪。因此,创建“农村连接城市”这条独特的经营模式,从文化内容保留的地方着手,逐渐由不起眼的农村故里发展到城市,使文化内容与文化载体相结合,使文化宣传载体有真实文化内容的支撑,而不仅仅是空洞的一个名字或称号。这样由名人故里这个文化点,延伸至城市文化宣传的整个区域。进而形成地区名人品牌,发展相关产业。

经过研究可知,名人故里最终实现以文化产业为主导、旅游业为龙头,文化产业带动农业创意旅游业,农业辅助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助局面,进一步建立影视拍摄、艺术表演、特色工艺品加工等相关产业,使各项产业能够相互衔接,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健康的发展态势。

四、名人故里文化产业经营模式的价值及意义

经过分析可知,在名人故里文化产业经营过程中,文化产品重要的是找寻有效的经营模式,在制造业为支柱的中国,名人故居等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应该仅处于辅助角色,应逐步把目前名人故里简单的,分散的,低附加值的产业经营模式上升为完整的,系统的,高附加值的文化发展模式,促进各名人故里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寻适合名人故居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有着重要的价值。第一,具有显著的理论指导价值。以一个地方的名人故里为例,构建独特的文化产业经营模式,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而且也对其他名人故里产生示范效应。第二,有着重要的商业价值。名人故里潜在着巨大的产业发展商机。近些年,国内外掀起文化产业研究的热潮,大力发展名人故里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而且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市场的大繁荣。第三,有着显著的社会价值。把名人故里文化与当今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相联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用。第四,根据名人故里的分布情况来看,针对农村地区的名人故里,采取这样一条独特的文化产业经营模式,可以实现文化产业与农业创意旅游业的结合,同时实现农村文化点与城市文化载体的结合。通过这些互助协调,为解决农村的农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途径,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

综上所述,名人故里文化产业经营模式的研究,最终落脚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心上。构建适应当今时代的独特的名人故里文化产业经营模式,不仅为农村名人故里的发展提供示范模式,促进农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推动新农村经济文化建设,而且也从文化软实力上提升中原及全国的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存东 吴琼.《文化创意产业概论》,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年01月。

[2]《省、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资料》商丘市旅游局,2009年9月。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冉东凡(1992-)女 汉 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文化产业管理方向) 2010级 18739970663

影视产业经营模式范文2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影响因素

1引言

近年来,很多城市开始施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着重发展优势产品,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大力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将优势产品引向优势产区并汇聚在一起,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带雏形,提高了产业的聚集效应,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我国主要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过多年发展,探索出了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并逐渐呈现出了其多元化的特性。受各地区不同的市场条件和资源条件的影响,这些模式分布在不同地区,但从整体上看,目前被广泛采用且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效果最为显著的应该是以下三种模式。其绩效对比如表1所示。

2.1龙头企业主导型———“企业(+基地)+农户”模式

这种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又可以将其称为契约农业,这种模式主要是双方通过签订合同或者订单等形式来限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农户根据合约上签订的数量和产品进行生产,而龙头企业则根据合约内容对农民的农产品进行销售或回购,并组织其生产的一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应用这种模式能够将龙头企业的连接作用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采用契约的形式把较为分散的小规模农户聚集在一起,将经营规模逐渐扩大,使农业产业化生产更趋向于专业化。另外,部分龙头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统一产品质量,为其搭建了一个专门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并负责种苗的培育和供应,为整个生产流程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最后以约定好的价格来回收基地加盟农户的农产品。这种模式推动了农业生产标准化的进程,相较于单纯的“企业+农户”生产模式具有技术上的优势,但是在资金投入方面对小型企业提高了门槛。

2.2中介组织联动型———“企业+中介组织+农户”模式

中介组织联动型模式主要是通过各种中介组织(如农民合作社、供销社、销售协会、技术协会等),将所有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者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大规模的经营群体,并将各个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引导农户展开专业化生产,从而达到规模效益的目的。这种模式以契约农业为基础,将中介组织加入其中,把农户和企业连接在一起,削弱了龙头企业对农户的控制力度,使二者的正面利益冲突有所缓解,有利于整个市场的和谐发展。

2.3合作社一体化型———“企业+企业”模式

合作社一体化型模式主要是农户聚集在一起成立合作社,当合作社发展到一定规模就成立企业或其他实体来对合作社内部成员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一体化经营。这种模式有些是由中介组织成为农民企业或合作社演化而成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有些则是龙头企业通过吸纳农户入股或“反租倒包”的形式形成一个农工商综合体,从而形成一体化经营。合作社的组建形式有很多种,如:由龙头企业进行组建,农民参股并获得一部分股份或者由占用企业大部分股权的参股农民自发形成。农户通过合作社进行生产经营不仅可以得到很多服务,还能根据交易量进行按股分红和利润返回,这样农户就增加了一项额外收入就是农产品的增值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户收入更加稳定[1]。

3以合作社为研究对象的农业产业化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合作社在运行过程中呈现两级分化的现象,一种是合作上存在问题的合作社,农户只是基于某个环节的合作才会集中起来,如农资集中采购、销售等环节,在其他环节没有任何联系,更没有二次分红;另一种是合作紧密的合作社,并且管理科学,农户在整个产供销的流程当中都有密切联系,这两种情况最终导致合作社质量参差不齐。另外,合作社成员素质也有所差异,再加上政府部门对发展较好的合作社的大力扶持,使得原本实力就强的合作社发展的更加迅猛,而原本实际较弱的合作社发展的越来越慢,导致合作社之间的实力悬殊,最终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效果。其次,合作意识较差。由于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小农思想的影响,合作社成员们都只顾自己,缺乏合作意识,再加上不完善的合作机制,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最终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我国普遍存在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生产,导致很难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另外,很多农户的综合素质和对待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也缺乏长远的市场眼光等等,这些都最终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造成了影响。最后,融资困难。当前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组织化程度低、规模较小的农民合作社普遍存在,另外,农民缺少抵押担保物,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再加上缺少外界支持,导致很难扩大生产,最终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2]。

4加强农业产业化对策建议

4.1创新管理机制,协调各成员关系

为了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各地区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资源特色和优势,选择适合本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式。另外各地区还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以“民办、民营、民受益”为基本原则,鼓励成员将农村集成建设与自身建设结合起来发展。

4.2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条件

各地区的政府部门应大力扶持本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职能所在,尽最大能力配合本地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其提供优质的生产经营环境。同时,建议政府的其他职能部门在为合作经济组织办事时,尽量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间,从而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工作效率[2]。

4.3鼓励多样化形式的农业投资,解决资金缺乏问题

针对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各地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有利于农业企业贷款的优惠政策,增强对农业企业的支持,提高农业企业效益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投资系统,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撑。另外,受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农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极易出现利益受损的问题,这时当地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有机整合市场上的有利信息与资源,为农业企业提供实时的市场变更信息,帮助企业开拓销售市场,为企业开发和引进新项目,增加农业企业的资金流,从而解决其贷款难的问题。最后,政府可以适当放宽金融市场进入农业市场的门槛,鼓励多样化形式的农业投资[2]。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产业化具有多种经营模式,并且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有效途径。虽然我国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需要广大农户和企业共同努力,为建设经济强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宋瑛.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影响因素及绩效评价[D].重庆:西南大学,2014.

影视产业经营模式范文3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在线票务;互联网+

阿里影业以高价收购粤科软件,使阿里在电影产业得到更纵深的发展。尽管收购价格远高出市值,但作为重要的战略布局,从长远来看,对电影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这显示了阿里影业看好中国电影市场潜力和互联网相关业务在电影营销推广当中的应用。

一、电影产业终端布局与整体架构

电影产业的核心是电影制作,粤科软件并非电影产业的核心业务,甚至看上去与电影产业并无十分密切的联系,显得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它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直接影响着电影营销市场,甚至也影响着电影制作。粤科软件主要开发票务系统以及提供电影行业放映自动化控制、移动购票应用等整体解决方案。它服务的影院客户群体超过1000个,同时为多家像时光网这样的电影订座购票产品提供交易平台和运营支持服务。

中国电影票房纪录近几年来不断被刷新,呈高速增长趋势。数据显示,我国电影票房2014年为296.39亿元,高达36.15%的增长率远超全球电影票房4%的增长率。2015年则达到了440.69亿元,其中票房过亿的影片有81部,国产电影又占47部。调查显示,近七成的19~30岁的青年人喜欢进影院观影。青年人群是互联网的主要群体,他们更倾向用网络在线选座的方式进行购票。他们的消费习惯迫切要求电影终端营销不能局限于过去的现场购票,也促使营销模式发生着变革。在线购票平台近几年也得到迅速发展,竞争加剧,国内大型连锁影院基本都提供在线选座的购票方式。移动支付的便捷也为在线选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在线票务销售会日渐占据更多的营销额,成为电影票销售的主流渠道,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阿里影业起步较晚,相对而言,还处于市场布局当中,需要构建相对完整的架构。对粤科软件的收购则是电影产业终端的重要布局。阿里影业自诞生以来,以强大的资本投入了多部影片的制作发行。尽管起步晚,阿里影业却因先天的优势,一直处在发展互联网影业的前列。例如,它有支付宝这样的支付平台,也有电子商务的互联网基础等。阿里影业的布局将会引领国产电影业的发展,开创电影产业新的终端布局,也可能影响电影产业的整体架构。互联网终端的使用,是互联网+电影极为合理的契合点,将为华莱坞电影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二、“互联网+”――华莱坞电影产业链的新格局

随着互联网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新的图像影音传播媒介提升着人们的视听享受,对传统媒介构成了冲击。互联网以020的形式提供了更加便利快捷的选择,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消费者的消费成本甚至时间成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影院终端消费者选择网络平台。对于影院来说,首先在线购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成本;其次,在线购票由于便捷甚至低价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电影票房。但是也会加剧竞争,观众面临消费选择增多,会导致影院观众分流,增加了影院的压力。

在线票务平台是第三方购票平台,改变了由影院垄断电影票销售的局面。消费者可以自主在平台选择影片、座位并付款。然后只需要一个终端取票机即可自主完成,并且多个平台之间由于竞争会提供给消费者更实惠的价格,也无须在影院排队买票。在线票务平台瓜分影院部分票房,并逐渐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阿里以8.3亿元收购粤科软件,作为传统电影界的龙头华谊兄弟影业,也在早先以2.66亿元收购在线票务平台卖座网。由此可以看出,在线票务公司对电影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影巨头也越来越认识到在线票务公司的价值,或者说也看到互联网对电影产业的销售终端的影响。在线售票系统对于整个电影售票系统而言只是冰山一角,影院售票系统才是核心。尽管在线售票并非核心,无法展示影院的核心技术和商业信息,但它仍然能够影响影片的票房,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许会实现新的突破。

电影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前期的制作需要投入大量成本。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分账影片。影院计算机售票管理软件则对票房情况进行监管。在线购票平台兴起后,由售票系统提供端口接入服务,在线选座使用人数的增加,推动了中国电影票房前进,同时也为售票系统供应商提供了丰厚的利润。粤科软件就为众多的第三方平台提供接口,像时光网、猫眼电影等。随着互联网对影片影响力的加大,很多互联网企业除了进行票务销售,也开始涉足影片生产投资以及电影的发行。例如,影片《天将雄狮》的发行方就有美团和大众点评这两个互联网企业。现在甚至有很多互联网企业以股权众筹的方式吸引普通民众参与电影投资。互联网企业逐渐渗透到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并以互联网独有的优势重新架构电影产业。

三、电影产业“最后一公里”的变革

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增长,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加追求精神文化消费,电影产品成为一个重要的消费领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影一直被单纯地看作艺术作品,缺乏市场意识和商业意识。随着90年代我国引入好莱坞电影,并以分账的形式获取一定的利润,人们对影片的商业价值才逐步有了些许认识,也逐渐关注并学习电影的营销手段。人们对电影的认识从“叫好”发展到也要“叫座”,如何将两者相结合成为热议的话题。因此,票房就成了衡量一部影片市场价值的标志。影片的商业性、娱乐性和消费性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更多的人注重市场导向作用,重视提升服务体验,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盈利。

从产品、服务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要想在固有的基础上实现扩大营销的消费群体,实现量的增长,就需要将更多的消费者纳入当中。在电影产业当中,缩短与消费者的距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是电影营销要达到的目的。传统的产业模式中,电影院是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一环。电影由制作方生产,到发行公司发行,再到院线放映,一步步地走向消费者。在这些环节当中,制片方与发行方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试图提供给消费者最好的体验、最全方位的宣传,甚至很多制片方与发行方同为一个公司,这样更便于宣传。而院线这一环节,是营销的最终环节,是由院线公司管理,进行排片,与制片发行方合作,获得自己的分账。这样,院线就将自己的意志通过排片场次、时间等无形地附加到观众身上,从而影响票房。一般影院可以获得票房收入的50%,但是不同地域的影院、不同的观影群体也会对排片产生影响。这就使得影院的排片有时候会绑架观众的选择,有时候又会产生大量的空座造成资源浪费。专业的在线购票网站则可以帮助改变影院排片不够合理的问题。首先,在线网站购票是采取预约的形式,并可以利用预约人数、场次时间选择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协助影院进行合理调整,实现票房的相对公平及盈利。其次,在线购票平台一般都会有一些评价或者一些折扣,会吸引更多的群体观影。这相当于缩短了与观众之问的距离,各种不同的群体可以在网上看到各种影片信息,而不用必须去影院。在线售票平台已有很大的市场规模,这些数据显示了在线售票平台的生命力,也迫使传统影院做出积极的改革。

华莱坞在电影制作方面不断地进行学习,电影的营销也不断改进。制片方、发行方以多种宣传方式贴近消费者。然而,对电影营销终端是否也可以开展宣传或是以什么方式进行宣传则研究利用得甚少。除了影院的滚动播放视频和宣传海报外,没有更多的方式面向更多的受众。互联网本身就是电影宣传应当利用的方式,但是当下的互联网对电影的宣传方式手段并不突出,也缺乏创新。将互联网与电影营销的终端结合起来,就显得很有针对性。在线票务平台一般会提供电影的基本信息和内容介绍,提供样片展播,甚至提供观众观影评价。票务的销售不再由影院一方进行销售,扩宽了销售渠道。当前在线票务平台一般都是由第三方进行开发维护。制片方和发行方按规定不能开展票务业务,院线独立的网络购票系统则是一些有实力的大影院才有能力开发和维护,以会员的形式吸引稳定的顾客群体。因此,院线扩展业务,寻求与第三方的合作是更为普遍的形式。

四、“互联网+”模式下电影产业链的想象空间

现阶段,电影票房有一半的收入都来自于在线票务平台,并且数额呈持续增长趋势。随着互联网企业的深入发展,传统票务销售平台将会受到在线票务的巨大冲击,在线票务平台势必会影响其发展。在线票务平台的访问量逐渐加大,严重压缩传统售票的利润空间,对电影的定价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调查,当在线平台的用户访问量达到80%之上时,在线票务平台不仅拥有影片定价的权利,而且可以把握影片的排片权。

互联网思维无处不在,一旦渗透到电影产业中,互联网思维与电影产业相结合,将会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互联网思维具有以下三点特征:第一,大数据思维。当用户登录影院在线平台时,浏览记录将会保存到数据库,经过后台数据分析整理,包括观影时间、电影场次和热门影片等信息,最终可以决定电影院的排片量和排片时间。通过这样的观影行为分析,能够对商业模式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第二,用户思维。我们通常说互联网的竞争异常激烈,这里的竞争在本质上就是用户的竞争,谁拥有大量的用户,就会占得发展的先机。比如阿里巴巴旗下有许多产品,如支付宝、阿里音乐和天猫等产品,这些产品都有绝对的用户量,进而一部分用户就会转移到阿里影业的平台上。第三,用户体验。一个产品是否做得好,关键在于用户的体验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顾客的消费习惯逐渐发生转变,如果在线平台的体验超出用户的想象,无形中会吸引顾客消费。

然而,也有部分专家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互联网+电影”模式是一种拼接和混搭的结果,即使在市场上应用得比较广泛,但无法在短期内将二者进行完美的结合。目前在线平台取得的票房在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份额,对传统现场售票模式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是在线平台的良好发展,离不开与线下影院的合作和支持。现阶段各个影院自有的票务网站都是独立建设的,国内售票系统有限,网站和影院的无缝衔接实现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在目前互联网的格局下,阿里影业重拳出击,将粤科收购,完全展现出了阿里影业的雄心壮志,对中国未来的电影市场充满着期待。与此同时,有许多其他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进驻本土电影市场,这将会提升中国电影的地位和核心竞争力。随着在线票务平台的发展,中国本土电影市场逐渐发生变化。尽管现阶段形式扑朔迷离,但在未来几年将会变得更加清晰明朗。

影视产业经营模式范文4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新模式;乡村文化产业化;乡村旅游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研究的意义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大计。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以广阔的视野促进农民增收、破解“三农”问题,既立足“三农”抓增收,又跳出“三农”抓增收;既把“三农”内部增收的文章做好,又在“三农”外部寻求新的增收点。根据本地具体情况,采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以新理念经营农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千方百计搞好农村经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实现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根据农业产业化的内涵,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了如“乡村文化产业化”、“乡村旅游”、“销售店+中介机构+农户”、“老板租地+农民打工”等新模式。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探讨

1.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之一:乡村文化产业化

乡村文化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新模式,乡村文化产业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乡村文化产业化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里以商丘市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为例。王公庄是一个1048人的村子,该村70%以上的村民以绘画、卖画为生。目前,王公庄绘画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其绘画作品每幅售价几十元至上万元不等,绘画作品远销上海、北京、广州及韩国、日本、美国等地。村民中绘画收入高的达近百万元,低的也有几千元。王公庄绘画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器,被誉为“中国画虎第一村”,文化品牌逐步叫响。为推进王公庄的快速发展,市委宣传部注重市场运作带动,积极开拓营销市场。一是筹建王公庄绘画专业市场,将全村画家工作室集中经营,积极吸引外地客商入住,将绘画精品集中展示。二是组建了市场化公司。从外地引进熟悉绘画市场,营销经验丰富的经纪人,对本地经纪人再培训,从而形成了画家专心绘画、公司负责中介、业务员出外跑路子的一条龙运营模式。三是积极举办画展。先后组织王公庄绘画作品在木兰文化节、庄子文化节等节会上展览,还到上海、北京、香港和台湾及东南亚办展览,以此提高王公庄绘画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国内国外同时叫响王公庄“中国画虎第一村”这一文化品牌。

2.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之二:乡村旅游

商丘市旅游资源丰富,整合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新模式。近年来,商丘共接待旅游者1320.9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11亿元。近六年来,商丘市旅游人数和总收入平均年增长幅度分别为22.2%和23.2%,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

乡村旅游业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减少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数量,增加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乡村旅游每增加1个直接从业人员,可间接增加5个就业岗位;发展乡村旅游,要解决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问题,兴建旅游设施、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这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服务设施;发展乡村旅游,要兴建农副产品基地、农业观光基地,这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转型,并有利于拓展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增加农业产出,扩大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发展乡村旅游,要开发各种旅游食品、饮料、纪念品等,对当地土特产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力求上规模、上档次,这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使传统的农村种植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繁荣,加速非农化进程,带动农村城镇化。乡村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中心的产业链,乡村旅游延伸开的产业链包括:旅店经营、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业,甚至包括装修业、建筑业和文化产业等。乡村旅游业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乡村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的旅游产品。

3.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之三:销售店+中介机构+农户

这种模式首先有固定的和一定规模的销售场所,并且该场所能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信誉度高;其次,有牵线搭桥提供信息的中介机构,该机构可以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也可以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再者,就是提供价廉质优的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的农民。

现实生活中,已经有很多销售店同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分散的小规模农户来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或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信息给生产价廉质优的农产品的农民。为了加快完善我国质量安全农产品供应体系,充分强化农业产业化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应把超市等销售店纳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范围,鼓励发展“销售店+中介机构+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打破部门之间的行政分割,建立跨越商务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农业产业化管理机构,支持和管理新型的“销售店+中介机构+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有关政府部门也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把产品送入超市等销售店,为农产品进销售店创造条件。

4.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之四:老板租地+农民打工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增多,一些地方的农民出现了流转土地的愿望,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使一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脱离出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多元化的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土地的集中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采取租赁、转包、入股等多种方式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让农民获得最大限度地方便和实惠的同时,将原来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到少数种田能手或龙头企业的手里,依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机械设备,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它主要是通过土地整合,增加对土地的资本、技术投入,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节约用地的目的,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潜能。

把土地集中到龙头企业或农村能人手中,带动周围农民致富,土地的流转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新变化。“老板租地+农民打工”改革了农业的传统运作方式,以前,农民地里种什么、种多少,心里没谱,盲目的跟着市场转,却总是落在市场后面。租地老板能根据需求行情和销售信息,发展规模种养殖。“老板租地+农民打工”模式,让租地者能赚钱,出租地的农户得到实惠,打工农民增加收入,而且,成功地调整了产业结构。

租地老板根据需求行情和销售信息,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可种植蔬菜、瓜果、药材和优质的粮食作物等农作物。这样,可及时普及新技术和推广新品种,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土地市场的建立,将促使土地向资金与人才相对集中的方向流转,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有利于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各地可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昕坤.产业融合――农业产业化的新内涵[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3).

[2] 张泽.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3,(4):45-47.

[3] 高敏.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及其发展机制[J].乡镇经济.2006,(8):16-20.

[4] 孙雪.论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08,(1).

影视产业经营模式范文5

1.1农村新兴产业具有新兴性。农村新兴产业是对比农村传统产业来说的,农村新兴产业具有其“新兴性”的主要原因是高科技含量的科学技术以及衍生的新兴技术领域被逐渐应用到农村产业当中,形成了极具创新性行业领域,农村新兴产业正处于发展形成期。当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遇到制约时,就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来寻求新的突破途径以及发展方向,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更新,所有产业领域的发展必须进行技术、服务、产品等方面的提升,所以将高科技融入到企业发展当中的新兴产业顺势而生。新兴产业有着新的社会生产分工职责,从技术层面来说,新兴产业是由科技水平发展而衍生出的产业,所以从产品、技术上都与传统技术存在差异。新兴产业成了满足市场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的代表产业之一,也证明了科学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发展水平。1.2农村新兴产业极具创新性。农村新生产业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是对技术水平引领以及推动创新发展。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之上进行创新进而产生的新技术是新兴产业得到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创新是企业具有活性并且可以得到不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以应用创新技术为发展动力的新兴产业,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积极的带动性和高度创新性。通过不断实践可以了解到,新兴产业的发展就是将人力、物力、财力等相关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配置的创新过程。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使传统产业得到升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科研成果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实际应用,农村新兴产业所具有的创新是促进其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3农村新兴产业具有先进性。农村新兴产业在产业、技术以及管理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先进性,符合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特征。农村新兴产业普遍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知识和技术密集、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产品种类多而且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等特点。农村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是在保证高效率、低消耗、品质优良、无污染的基础上通过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传统产业具有单一性且有着明显界限,而新兴产业具有融合、交叉、集成的先进性。1.4农村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农村新兴产业正处于成长上升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纵观我国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及时选择培育促进经济增长的行业,利用新兴产业来代替旧的产业,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的必然发展趋势。而农村新兴产业可以满足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要求,还为农村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支持,实现农村经济满足资源低消耗、高利用率以及对周围环境污染小的要求。新兴产业的出现及发展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要求,拥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良好的发展前景,成长空间大,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助力之一。1.5农村新兴产业具有不确定性。农村新兴产业是通过技术创新以及转变成本关系在满足新需求的条件下所新兴起的产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技术方面来说,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都难以形成科学的预测,没有实际案例作为参考,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就直接导致农村新兴产业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很容易产生技术投入之后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情况发生。所以新兴产业的顺利开展取决于对市场偶然因素影响的准确判断。

2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旅游业经营模式产生的积极影响

2.1农村新兴产业促进旅游业经营模式朝多样化方向发展。通常来说,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得到提高,两者之间呈现出的是正相关的关系,而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是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所得到的产物,证明了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得到进步。随着农村新兴产业的不断增多,游客的需求也逐渐趋于多样化,而农村新兴产业因融合了高新技术而逐步朝着高端领域发展,成为直接刺激旅游业经营模式进行革新的要因,促使旅游业改变其原有的经营模式,朝着农村新兴产业方向发展,将游客的需求作为企业指导方向,将旅游业经营模式朝着以资源节约、低碳环保的农村新兴产业方向发展。2.2引领旅游业经营模式逐步与时代接轨。现如今,世界各国的新技术不断出现,新兴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在农村经济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即将成为引领农村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主导力量。农村新兴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具有良好的竞争力,首先具有良-52-乡村旅游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8卷第18期(总第422期)好的节约资源、环境保护能力,在新型技术、资源、能源利用水平也极具优势,极大程度上可以满足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为旅游业经营模式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意义,使旅游业经营模式具有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领域优势,引领旅游业经营模式逐步与时代接轨。2.3农村新兴产业促进旅游业经营模式中与高科技的逐步融合。农村新兴产业按照类型可以划分为实用技术类型、商品化的产品类型以及市场化经营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都需要通过创新技术的支持来促进阶段进行发展,因此,技术创新是每个阶段不必可少的环节,无论是新的技术还是工艺、产品都是农村新兴产业在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能够保持长足发展的重要资本和优势,农村新兴产业使创新性特征得到了充分体现,主要表现为通过一个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另外一个与其相关联的配套产业也同时被带动,得到发展,主要通过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相互带动最终能够达到高科技得到动态发展并广泛普及的目标。在旅游业经营模式中通过与高科技的逐步融合,农村新兴产业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通过高效灵活的将高科技运用到旅游业经营模式中,有效提高了旅游业经营模式的创新能力,使旅游业更具吸引力,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农村新兴产业带动下,使旅游业经营模式的内涵得到丰富,在今后的发展中也会更加与时俱进。

3农村新兴产业对旅游业经营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

3.1为旅游业经营模式带来革新压力和竞争压力。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促使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无论是信息技术、能源开发、材料创新等方面都在快速成长,这些新兴的产业科技水平高、能源消耗量小,对环境也不会产生较大的污染,无论是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还是从获取经济利益的角度,新兴产业都具有良好的优势。每个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都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可以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大环境的要求使人们更加认同新兴产业,迫使旅游业的经营模式不断进行调整、融合,如果旅游业经营模式不重视经营模式的创新和科学管理,没有能够吸引游客的创新点产生,最终会严重影响旅游业的经济效益。3.2农村新兴产业给旅游业经营模式带来经济压力。农村新兴产业是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重视和关注。农村新兴产业在农村改革稳步进行的过程当中,不仅成为了促进农业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而且还十分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也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增加农业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国家对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足够重视,并且提出了相关优惠政策对农村新兴产业进行扶持,例如提高科技经费投入、价格补贴、减免税收等等,从短时间来看,农村新兴产业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还是依靠投资,但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农村经济的支撑起到作用,而旅游业属于高投入、高收入的行业,经济投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所以旅游业为了能够保证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广泛引进外界资金,保证资金注入来维持市场竞争优势,而农村新兴产业依靠政府优惠政策支持,在未来农村经济增长中会起到巨大促进作用,最终导致旅游业经营模式面临风险和经济压力。3.3农村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旅游业经营模式更具创新压力。近年来,农村新兴产业的出现并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当中占有一定地位,市场航向也由快速发展的农村新兴产业进行带动。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各种创新技术的大量出现,促使了农村新兴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出现在市场经济当中,无论是节能环保方面、生物科技不断创新发展,信息化产业、以及新的能源、材料甚至是服务产业的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提高,这些快速成长起来的新兴企业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并且资源利用效率高,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小,新兴产业属于绿色环保产业,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并且能够取得较大的经济利益,无论在生态环境方面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农村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因此旅游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获得长足发展,积极应对新兴产业所带来的冲击,就需要朝着“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方向发展,通过与高科技的融合促进旅游业经营模式进行积极调整,增强旅游业的竞争力。但是如果没有对旅游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发展形成重视,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势必会使旅游业失去活性,对旅游者也不再产生吸引力,最终会降低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4应对农村新兴产业对旅游业的冲击进行经营模式更新与完善

4.1把握农村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确定适宜的旅游经营模式。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我国为建设新农村提出的发展战略之一,积极培养促进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虽然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会对旅游业经营模式产生一定影响,旅游业经营模式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同样获得发展机遇。旅游业首先需要明确在经营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劣势,利用农村新兴产业来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模式,重视高科技的利用以及经营模式的创新发展,改变旅游业今单一的经营模式,缺乏特色、管理水平不够高等缺点,还可以使旅游产品得到创新发展,把发展新兴产业的过程作为推动旅游经营模式革新的支持和动力。4.2增加多样化的旅游业经营模式,与农村新兴产业协同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旅游业经营模式发展至今已经得到了逐步完善,成为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了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将培养发展农村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并不是就意味着要放弃旅游业,而是为了使旅游业经营模式更加多样化,更具吸引力,更好地使旅游业与农村新兴产业相互扶持,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而“大旅游”概念的提出,对旅游业经营模式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现代旅游业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模式向多样化、全方面的经营模式发展,通过改善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对景区进行整体规划,改变散乱、没有特点的局面,整合景区资源,为游客提供更多有吸引力的景区,与新兴产业相结合将游客观光出行的交通工具、住宿、食物、娱乐等进行完善,形成一体化经营模式,扩大了产业链,发展空间更大。4.3通过适当调整旅游业经营模式,与农村新兴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要立足于区域之间所进行的差别竞争,以自身所具有的特色优势坚持走差别竞争取胜的道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资源进行整合来提高产业自身实力,形成具有特色的集约化新兴产业链。旅游业的发展与农村新兴产业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都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因此依靠农村新兴产业可以对旅游业经营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形成更具创新性的经营模式,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现今,旅游业虽然面临着农村新兴产业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但是农村新兴产业与旅游业之间在追求企业发展获取经济效益方面并不会产生矛盾,所以在这种严峻的背景下,旅游业更应该与农村新兴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促进旅游业经营模式进行创新调整,使旅游业与农村新兴产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进行稳步发展。

5结语

影视产业经营模式范文6

1、概述

“农家乐”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现阶段乡村旅游主要方式之一。“农家乐”作为拓展和延伸的城市空间。在国内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依托旖旎的自然、田园风光,“农家乐”向城市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回归自然,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新途径,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推崇。

2、“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特点

“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外的乡村旅游,并将本土特有的自然景观、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同时,它也是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例子。

“农家乐”的活动内容主要体现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品农家菜、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品”,凸现了现代乡村旅游自然、纯朴、宁静的主题。一般来说“农家乐”具有乡土气息浓厚、大众化明显、原生态突出、参与性强、消费价格较低等特点。而“体验”又是“农家乐”休闲旅游的一大特色,通过参与“农家乐”夜事体验等活动,人们可以感受另一种生活方式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从而满足人们走出城市、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

3、杭州市“农家乐”的现状

杭州“农家乐”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国内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的,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2001年国家旅游局制定《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公布了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名单,进一步推动了杭州农家乐旅游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是杭州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真正开始起步的阶段。休闲旅游成为杭州城市居民新的消费需求和新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在临安、富阳、桐庐、余杭等地利用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农家乐”建设,已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杭州“农家乐”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景区旅舍型。这种类型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点主要是依托附近的风景区,不提供娱乐服务,多为个体农户,以农家院落为载体,为游客特别是散客提供简朴、廉价、卫生、特色的农家餐饮和住宿服务。目前,普遍流行的“农家乐”、“渔家乐”等主要属于这种类型。

二、农事体验型。这种类型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既可以提供农业劳作过程参与和体验活动,也可以把为游客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结合进来,实现进一步的延伸。当游客亲近自然的同时,又能体验到农业劳作的乐趣,并从中增长知识。

三、综合休闲型。这种类型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点大都以观光农业园区、度假村的形式出现。杭州“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好地融合了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等多种资源,创造出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品牌,不仅使地方的特色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也极大地丰富了乡村休闲旅游市场,使“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临安、富阳、桐庐、余杭等地利用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农家乐”建设,近年来已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这类“农家乐”典型有例如杭州余杭双溪漂流、杭州桐庐羲山畲族乡、临安太湖源美华度假山庄等。

4、杭州“农家乐”环境污染问题

“农家乐”乡村旅游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每天的排污量非常大,而“农家乐”餐饮一般位于山区、田园等偏僻地区,排放的污水不能直接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使得房屋周边的阴沟暗渠形成污水潭,孳生蚊蝇,臭不可闻。同时“农家乐”的餐饮污水处理因其位置偏僻不易纳管、水量水质变化大、油类含量高等特征,成为水处理的难题,未经处理的餐饮污水流入自然水体,会对饮用水源造成一定的威胁,污染周围的生态环境。因此,研究出一种或多种适合杭州地区可行的“农家乐”污水处理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4.1 “农家乐”污水特点

“农家乐”排放的污水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主要有食物纤维、淀粉、脂肪、动植物油脂、各类佐料、洗涤剂和粪尿等,与普通的生活污水相比,具有排放量大、消耗集中、水量水质变化大、水质中含油量高等一些特点。

4.2 水量

“农家乐”根据运行模式可以简单的分成二种:一种是只有餐饮,另一种是餐饮加住宿,其排放的污水由游客产生的餐饮污水和住宿盥洗水组成,将用餐人数和留宿人数分别乘以污水量定额(见表4-1),即可求得“农家乐”排放污水量。

4.3 水质

4.3.1 普通生活污水污染负荷量定额可见表4-2。

4.3.2 “农家乐”污水水质

“农家乐”根据经营模式的不同,可以分成3种情况:常住人口,住宿人口及不住宿人口,各自产生的污水量可与普通生活污水污染负荷的比例得出。见表4-3:

4.4 杭州市“农家乐”污水处理工艺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乡村旅游环境。打造品质“农家乐”。促进“农家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杭州市着力开展了重点“农家乐”旅游特色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建设工作。

根据“农家乐”污水含油量较高。而COD、T-N、T-P含量跟普通生活污水相差不大以及杭州市“农家乐”的实际情况,各“农家乐”旅游特色村所处的自然区域和污水排放标准,研究开发出了适合不同类型“农家乐”的5种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模式,并建立了一些应用示范工程。创新地将易控节能的无动力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微动力生物处理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集成应用于“农家乐”污水处理上,研究开发出了适合不同类型“农家乐”的“无动力厌氧生物处理”、“无动力厌氧一微动力好氧的生物处理”、“无动力厌氧生物处理一人工湿地”、“无动力厌氧一微动力好氧的生物处理一人工湿地”、“阿科蔓氧化塘生态处理”等5种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模式,并选择有代表性的临安市太湖源镇横渡、清凉峰镇里仁、高虹镇龙上、大峡谷镇九圆4个重点农家乐游特色村建立了示范应用工程,起到了分类指导农家乐污水治理的示范作用。

4.4.1 无动力厌氧生物处理模式

一、技术特点

无动力厌氧生物处理模式是杭州地区目前应用得最广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该模式采用集中式厌氧生物膜反应器。具有不耗能、占地少、投资省、管理方便等优点,适用于住户集中、管网易于敷设、出水可作农业利用地区。但是出水T-N、T-P不达标。该模式应用在“农家乐”污水处理中时,可将出水用作灌溉还田,使水中的N、P等营养物质能被农作物吸收,在治理环境的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符合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典型实例:临安市大峡谷镇九圆

大峡谷镇九圆村位于临安市浙西大峡谷的西北部,毗邻浙西天池,海拔800米左右,是一个风景秀丽的高山生态村,“农家乐”发展比较快,有农户64户、287人、“农家乐”床位320张,产生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至溪河,造成水源污染。

该示范点建设是根据九圆村农户住房基本建在山坡上,具有一定的落差优势,且住房分三个相对集中点的这一实际情况,应用无动力厌氧生物处理模式,采用“农户生活污水纳管、废水集中厌氧消化和兼性多隔折流生物过滤”的技术工艺和分段就近处理原则,投资41.24万元,建造了无动力厌氧生物处理净化池3处,总容积290立方米,共铺设污水收集管网3700米,受益农户64户、287人和“农家乐”床位320张,受益率100%。使处理设施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P-8978-1 996)一级标准,年减排处理农户和“农家乐”污水3.53万吨。

4.4.2 无动力厌氧+微动力好氧生物处理模式

一、技术特点

厌氧微动力生物处理模式是处理效果最好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占地面积小,管理简单,处理效率高,效果好,出水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但建设造价相对于无动力厌氧模式要高,并且有一定的运行费用,能有效脱氮除磷,适用于对出水水质要求高的地区。

二、典型实例:临安市清凉峰镇里仁村

里仁村位于临安市风景旅游区清凉峰镇大明山脚的入口处,有农户180户、约400多人,“农家乐”15处,床位达500多张,产生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至溪河,造成水源污染,影响了村庄及大明山风景区的环境面貌。

里仁村住宅较为集中,主要沿风景旅游区大明山公路的两侧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势落差,根据这一特点,应用无动力厌氧+微动力好氧生物处理模式,以及“农户生活污水纳管、废水集中水解(酸化)一好氧生物处理(H/O工艺)”的技术工艺,投资62.3万元,建造了污水净化处理工程1处,总容积400立方米,共铺设污水收集管网3210米,受益农户180户、400多人和“农家乐”床位320张,受益率100%。处理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P-8978-1996)一级标准,年减排处理农户和“农家乐”污水411万吨。

4.4.3 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模式

一、技术特点

该模式在无动力厌氧工程处理的基础上配套建设人工湿地处理,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该处理系统投资不高,建成后全部采用自流,无动力消耗,管理简单,运行费低,处理污水的同时也美化了环境,

该模式适用于有空余土地可供建造湿地、出水要求较高的地方,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特点为:

(一)可缓冲较大的水力和污染负荷冲击。

(二)运行稳定,处理低有机负荷废水效果良好。

(三)容易实现中水回用。

(四)运行维护相对简单,费用低。

(五)间歇性运行和维护无需持续的现场管理。

(六)环境亲和力强。能和谐融入地方景观。

厌氧+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模式是杭州地区新兴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它主要是利用较大片的土地,人工将砾石、砂石等按级配混合形成填料床,菌种附着在填料床上,砂石之间的空隙中提供溶解氧,在填料床的上部种植植物花卉,利用植物的根系吸引作用也去除一部分N、P。人工湿地由于种植植物花卉,美化环境,适合“农家乐”的生态环境,且出水效果好。但人工湿地对SS非常敏感,因此在湿地前必须设厌氧沉淀池进行预沉,对农家乐污水来讲还必须有隔油的设计。人工湿地的建造成本相对无动力厌氧处理模式要高,且需要一定运行管理费用,同时占地面积较大。

二、典型实例:临安市高虹镇龙上村。

高虹镇龙上村位于水涛庄水库上游,环境优美,有农户142户、约460人,有14户农户经营“农家乐”。床位达200张。产生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至溪河。最终流入水涛庄水库,造成水源污染。

该示范点建设根据龙上村农户住房基本建在山坡上,具有一定的落差优势,且住房相对集中这一实际情况和地域状况,应用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模式。采用“农户生活污水纳管、废水集中厌氧消化、兼性多隔折流生物过滤和人工湿地”合理组合的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工艺,投资67.7万元,建造了“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污水净化集中处理工程1处,容积375立方米;配建人工湿地250平方米,共铺设污水收集管网4120米,受益农户142户、460人和“农家乐”床位200张,受益率100%,出水达《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P-8978-1996)一级标准,年减排处理农户和“农家乐”污水4.57万吨。

4.4.4 无动力厌氧+微曝+人工湿地处理模式

一、技术特点

该技术采用无动力厌氧、微动力好氧、人工湿地相组合的技术模式处理生活污水,并提高污水氨氮去除率,适用于出水水质要求高的饮用水源头村。

二、典型实例:临安市太湖源镇横渡村

太湖源镇横渡村处于临安饮用水源里畈水库的上游,现有农户113户、350人,分里、外横渡两个自然村,村落较集中,神龙川景区座落于该村,并于太湖源风景区毗邻,明显的区位优势带动了旅游型村落建设,使“农家乐”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拥有床位近2000张。“农家乐”的迅速发展使生活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旅游旺季高峰污水量每日达300立方米(里横渡200m3/d、外横渡100m3/d),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给本村居民生活环境、饮用水源和溪流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了村庄、景区环境。

该示范点建设根据该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应用无动力厌氧+微曝+人工湿地处理模式,采用农户生活污水和“农家乐”污水纳管集中一水解(酸化)一好氧生物处理(H/O T艺)一人工湿地合理组合的技术工艺,投资193万元,共铺设污水收集管网合计2130米、建造微动力污水集中处理净化沼气池2个合计720立方米、配建人工湿地600平方米,受益农户113户、350人和“农家乐”床位2000张,受益率100%。使处理设施出水达到设计出水水质标准,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级A标准,年处理减排农户和“农家乐”污水10.95万吨。

4.5.5 阿科蔓氧化塘生态处理模式

一、技术特点

该模式适用于有自然氧化塘(水塘)、出水要求较高的地方。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该模式特点为:

(一)雨水无需分流,设备含量少,节省投资。摆脱原有工程化、高投资的污水治理模式,利用当地现有池塘对农村小区域各种污水及降雨引起的面源污染进行生态性处理。

(二)工程实施简单,工期短,运行费用低。

(三)兼容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和景观建设。改善村内水塘水质,减少蚊蝇及传染病对村民的危害,改善农村卫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