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经济学学习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经济学学习报告范文1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school,the paper put forward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rogram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from establishing unified teaching platform, strengthening test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developing teaching resources.
Key words: engineering economics;quality courses;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177-02
0引言
“工程经济学”是兰州交通大学面向工程管理学生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和面向工科类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除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外,每年工科类学生选修人数将近1000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以达到对工程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比选和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目的。“工程经济学”是兰州交通大学2009年遴选的重点建设的课程。建设的目标就是以此为契机,以创建“工程经济学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为目标,将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在全校乃至全省有一定实力、特色、规模和影响的大专业。重点课程建设从一开始,就突出强调重点课程建设在质量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课程的体系结构、内容、整合优化是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将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教学文件与教学资料的建设、教材建设作为重点课程建设的五个主要立足点,相辅相成,力争提高相关课程和专业的教学质量。为此,本课题组成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1建立学平台,规范教学管理
该课程首先提出并实践了分层次、分对象的统一的规范化教学管理模式,即材、统一大纲、统一课件平台、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试卷、统一阅卷标准并开发了课程试题库。其次,建立了以教学组织功能为主的课程组长负责制,考试专人负责制,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等专项负责制等统一组织制度。再次,积极进行实践探索。该课程学时数较少,且为大班教学,课题组正在积极探索并开发课程和课件主页平台,实现课内与课外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强化实验与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实践创新为重点课程建设的核心环节,通过强化实验与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以此推动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的整合优化,推进相关教材建设和教学方式手段的优化与革新[2]。努力营造仿真教学的新环境,实施体验式教学。在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研讨、用人单位的走访以及兄弟院校的调研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如表1所示。
在旧的课程教学计划中,“工程经济学”是分为“工程经济学”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两门课来设置的。由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实际上是对“工程经济学”所阐述原理的应用,故在新的教学计划中将其合二为一,同时增加了一周的课程设计。在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时间,给学生布置实际项目的经济评价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研究项目背景资料的基础上,编制项目财务评价所需的辅助报表、基本报表,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财务分析,通过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财务生存能力;最后还要进行项目的敏感性分析,绘制出敏感性分析图,分析项目的风险。
在为期十三周的毕业设计中,由于学习或工作的需要,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是工程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寻求使投资项目达到最好经济效益的综合研究方法。它的任务是以市场为前提,以技术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对拟建的投资项目,在投资前期全面、系统地论证其必要性、可能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做出对项目可行或不可行的评价。
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将来毕业后进入实际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工程经济学的授课对象主要是工科学生,学生一开始上课自然会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因此,第一节课的课堂效果意义重大。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可列举几个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介绍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课程要求,最后利用课后时间,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一些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热点问题,例如买房按揭如何做到最划算,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获奖的原因, 企业负债经营是否可行,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的侧重点,中国人民币是否该升值等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扩大其知识面,同时也可逐渐建立起自身的经济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经济分析能力[2]。同时在本课题组负责人王恩茂教授的主持下,新编写的《工程经济学》教材,在项目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这两部分内容中直接给学生先给出实际的案例背景,然后按照教学的进程,逐步引导学生逐个完成辅助报表、基本报表的编制以及评价指标的计算。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枯燥,同时通过这样一个真实案例的演练,直接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编制财务报表和国民经济报表的能力。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开发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服务
一方面,传统的“一本书、老师讲、学生记、期末考”的教学与考核模式,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又不能使每个学生通过完整的学习过程全面深入地掌握技术经济原理及其发展动态,更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性人文素养;另一方面,选修工程经济学的学生每一学期大约有一千人,通过老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答疑、交流的困难很大。因此,需要通过多元化和复合式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在建构性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促使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需要通过师生共建信息资源,创设学习条件,使学生主动实施学习计划来进行。对于工程经济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从以下方面考虑[4]:
4.1 师生共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工程经济学教学资料库,丰富教学资源,包括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内容编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4.2 充分利用全球性的、可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如利用数字处理的视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生创作的素材,整合到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文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中;利用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评议、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加工,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
4.3 建立工程经济学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网上答疑、网上交流。以校园网为主要平台,在此平台上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教学,例如教学资料的上网、网上师生互动交流、电子邮件信息交流等,形成立体交叉、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
5结束语
加强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是提高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长期工作。《工程经济学》作为现代管理学科中一门新兴学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从它的研究对象、任务、特点到它的指标体系、方法、应用等,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经济理论和方法体系。为了培养出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我们需要整合相关教学成果,不断探索课程教学方法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工程经济学的后续建设工作还在继续展开,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可以把工程经济学创建为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时思.“工程经济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21-23.
[2]陈莉.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0,(5):114-115.
工程经济学学习报告范文2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教学方法;实践需求;实践需求导向
作者简介:江新(1966-),男,安徽寿县人,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工程管理系,教授;李琦(1989-),男,湖北汉川人,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巍(1986-),男,湖北房县人,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北 宜昌 44300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14-02
工程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既懂得工程技术,又具有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的综合专业人才。工程经济学是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可以很好地把工程技术和经济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专业基础课。工程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如何在保证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同时,使工程技术活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工程经济问题,例如从经济效益出发对工程技术方案进行分析、比选、评价等。它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性很强,通过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工程经济意识,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可以学以致用。目前,对“工程经济学”的课程教学研究都强调要进行案例教学,如余剑英[1]提出以一个实际项目案例贯穿教学始终;邓宏钟等[2]提出根据学生日常生活、未来工作设计案例来进行教学等。
因此,“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在向学生讲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尤其应该意识到该课程的培养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解决工程经济问题的能力。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应该以实践需求为导向,考虑学生在未来实践中需要什么,相应地思考现在的课程教学应该教什么,以什么样的方法教,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一、实践需求种类
以实践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首先应该考虑学生在未来实践中需要什么。从目前实际来看,对于“工程经济学”课程,其实践需求有以下三类:
1.就业需求
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会选择就业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工作岗位中或多或少会遇到工程技术活动的经济效果问题,如对同一个施工项目,有多个工程技术方案,要从中选择一个最节约成本的方案,或者需要进行某个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工程经济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此外,既充分掌握工程技术,又懂得相关经济知识和经济分析方法的复合型人才在就业时,也比较受招聘单位的青睐。因此,强大的就业需求成为影响“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践需求种类之一。
2.考研需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选择了考研。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对于需要参加工程经济相关专业入学考试的学生,例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工程经济学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一门考研专业课。因此,对于这些考研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充分理解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原因,需要掌握资金等值的概念及计算,需要熟练应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和盈亏平衡分析等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等。只有打好了这些工程经济专业基础,他们才能在考试时灵活、熟练应用不同的概念、方法,从而在考研时取得一个好成绩。应该看到,考研需求已经成为进行“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的一种实践需求。
3.职业资格考试需求
作为工科类专业的学生,通常都要参加一些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与之相关的多门职业资格考试都要求报考者参加工程经济学的考试,例如工程管理领域内的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一级建造师、房地产估价师等,这样的考试安排也是与工程实践相关的。因此,职业资格考试需求就要求在大学中要较好地进行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
二、实践需求导向教学方法
考虑到就业、考研、职业资格考试三个方面的实践需求,在“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就不应该再是仅仅根据某本教材不加筛选地照本宣科,而是应该在实践需求的导向下,任课教师和学生各自思考未来实践需要在现在的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以及怎么学,构建一个实践需求导向教学方法的总体框架。
1.实践需求导向教学方法总体框架
无论任课教师,还是学生,首先都应该明确并时刻牢记“教”或“学”的需求导向,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有很强的目的性,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愿意配合老师学习工程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堂内容的效率。在实践需求的导向之下,可以建立实践需求导向教学方法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在图1中,“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的主体,即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在实践需求的导向下,明确各自“教”和“学”的目的,然后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进行“教”和“学”。在课程教学之前,以及整个“教”和“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学生还应该充分地交流、沟通,从而根据所得到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通过合宜的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学”的课程内容,并具有相应的解决工程经济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也就可以通过“教”和“学”满足实践需求。
从整个实践需求导向教学方法的总体框架可以看出,在实践需求导向下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的性很强,这可以使任课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抓住教学主线,提高教学效率。
2.实践需求导向下的“教”与“学”
在实践需求导向教学的内部反馈调整系统中,任课教师和学生各自进行“教”和“学”,然后通过课堂测试和课程考试对课程教学情况进行检验,并收集课堂测试和课程考试的反馈信息,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分析、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然后任课教师和学生充分地交流、沟通,并不断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实践需求导向下的“教”。在实践需求的导向之下,任课教师应该以满足实践需求为授课的目的,主要从精选教学内容、运用科学并适宜的授课方法和手段、课堂与课后讨论三个方面来调整和完善“工程经济学”课程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工程经济学知识。
1)根据实践需求精选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先明确为了满足实践需求,应该向学生教授哪些知识、需要教授的这些知识哪些是只需要了解即可、哪些需要重点掌握并能够灵活应用。工程经济学起点比较高,其课程难度也是比较高的,整个“工程经济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如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的等值计算以及净现值、净年值、费用现值、费用年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概念及计算等,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保证其授课时间。
虽然说要以实践为导向来精选教学内容,但并不是说不再重视基本理论的讲解,反而更应该提高对工程经济学中基本知识的重视程度,因为这些是实践的坚实基础。在根据实践需求精选教学内容时,应坚持“注重实践、保证基本理论”的原则。
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任课教师自己对本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检验。因此,“工程经济学”的任课教师应该持续关注工程经济领域的新知识、新方法、新动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强化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2)运用适宜、有效的课堂授课方法和手段。在确定了教学内容之后,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快速、准确地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够使他们充分掌握这些知识,是任课教师紧接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工程经济学”而言,其课程内容量是比较大的,通常情况下学时安排对于教学内容来说是有限的。因此,在“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 PPT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内容生动直观。这可以在大幅度地缩减占用教学学时的同时,大大增加课堂授课内容,这可以提高授课的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课堂上需要计算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评价指标时,可以用excel来演示计算过程,因为在工程实践中,一些工程项目的寿命计算期是比较长的,采用手工计算会使整个计算过程耗费过多的时间,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在课堂的演示中,就可以用excel来演示计算过程,并建议学生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快速计算这些经济指标的能力,这在实际工作中将是十分有用的。
在“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中,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已经被证明在工程经济教学活动中十分有效。[3]在上课之前,任课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并将现实中的事例或案例与课堂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起来,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对案例进行经济效果分析和评价,通过学生的切身体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案例教学提高他们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课堂、课后讨论。“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中,不能仅仅只是课程内容的传授和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枯燥沉闷的,时间一长,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学生,都会产生疲劳感。此时,任课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课堂、课后讨论会调节整个课堂气氛。此外,通过这种平等的课堂、课后讨论,任课教师和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可以使他们在对比思考别人的见解和自己的理解时,更加深刻地理解该问题。课堂、课后讨论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课堂上在任课教师的主持下学习分组讨论,并由每组代表发表自己组的主要观点;通过网上课堂、网上讨论进行讨论等。
(2)实践需求导向下的“学”。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任课教师只是学生的一名服务者。在实践需求的导向之下,学生应该认真思考自己学习的目的,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学习。
1)培养主动学习、自学的意识和习惯。前面介绍的三种实践需求都是学生未来可能的需求,在这些实践需求导向之下,学生首先应该意识到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现在的学习是为了掌握未来从事工程经济活动的专业技能,自己是工程经济学相关内容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因此,应该主动学习工程经济学有关理论和方法,培养自学意识和习惯。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自学自己需要的专业知识,可以把学习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这会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也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有目的地进行拓展学习。除了课堂学习,学生还要有目的地进行拓展学习,任课教师也要多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对实践有用的拓展学习,这样,可以很好地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补充,在拓展学习中也可以加深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同时,这也是一个学生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方式,使学生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
(3)考试方法的调整。在实践需求的导向之下,可以对考试方法进行调整,可以将课堂测试和课程考试结合起来。一方面,对于课堂测试,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可以给出小案例并设置问题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或应用合理的工程经济方法进行计算。另一方面,对于课程考试,可以尝试改变常用的试卷考试方法,比如可以给学生一份实际材料,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己查阅资料,来完成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分析一个工程项目在经济上的可行性等,这对学生来说会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他们未来实际工作内容的一次模拟。
三、结论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其课程教学中应该明确注意实践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因此,以就业、考研、职业资格考试等实践需求为导向,调整“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是该课程教学适应时展的需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进行工程经济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余剑英.建筑工程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S1):156-158.
工程经济学学习报告范文3
[关键词]创业教育;专业课程;工程经济;融合;工科大学生
[DOI]10.13939/ki.zgsc.2015.11.177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大高校都很重视创业教育及创业人才的培养。而且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近五年来不断上升。高等教育研究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已经从2008届的1%上升到2012届的2%,翻了一番。但无论是被逼还是主动投身创业,创业大学生却都发现自主创业的道路很崎岖。目前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基本上从创业教育体系[1]、实践教学[2]及专业教学体系[3]等宏观角度提出创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教育体系和实践能够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但也应该注意到,对于工科大学生来说,创业教育并不是独立于课程教学之外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渗透在某些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创业知识的渗透和融合,不仅可以巩固专科课程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帮助大学生开创创业思维,培养创业能力。
本文正是从专业课程的层面,论述如何在工科类专业课程中融合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培养。论文首先确定具有可渗透创业知识的工科类专业课程,其次选取工科经济学为例分析该课程的特点,最后提出工程经济学中展开创业教育的具体方式。
1 可渗透创业知识的工科类专业课程
现在高教改革目标中,已经明确提出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使大学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传统工科的培养目标是在相应的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选择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工作人员。高等教育越来越强调复合型人才及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现在的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工程类专业知识和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加强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也就是要在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创业教育。
纵观目前工科类教学体系,基本都开设有管理学、经济学的课程,如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等课程,这类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开设能够给予学生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来考量工程技术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在课程层面展开创业教育的平台。当然,也是此类面向工科学生开设的经济管理类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以工程经济课程为例,论述如何在课程中融合创业教育,使得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2 创业教育类课程和工程经济课程的互补关系
目前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往往涵盖以下内容[4]:①企业使命与创办者素质;②创业机会识别;③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团队建设;④商业模式设计;⑤商业计划书;⑥财务计划及创业融资;⑦企业管理。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和讨论往往仅仅停留在“我认为行/不行”的创业机会识别阶段,再要深入到具体的商业模式及发展战略等以及创业资金筹集等具体创业行动开展计划上,因为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数据能够支持,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从想到,可以借用经济管理类课程如工程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补充。
工程经济学(Engineering Economics)是工程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是利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研究生产、建设中如何达到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最佳结合的学科。《工程经济学》主要培养学生从事经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今后从事企业经营决策、项目投资评估工程咨询、工程经济论证等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从而能够解决实际的工程经济问题[5]。
《工程经济学》是利用工程学和经济管理学的知识,研究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使各项工程活动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一门学科,对于特定的工程项目,能运用各类经济指标对其进行经济评价,判定各方案的可行性并确定最佳方案,即实现少花费多办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优化人员配置、降低原材料成本等方面减少工程建设成本,实现有限资源的利益最大化[6]。工程经济的课程教学中贯彻的是:①从宏观战略上建议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②从财务预测的层面上提出工程项目建设的可行性;③从技术经济方面提出控制工程建设风险控制的建议等。这些对于创业项目的规划与运作都有很强的参考性。表1列出创业课程内容与工程经济知识点的对应关系,而且表明创业课程内容也能够在其他相关管理类课程中找到相关内容,可以提供学生以供他们选修。
参考文献:
[1]张艳,李利妍.高校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82-185.
[2]刘芸.试论工学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2(3):41-43.
[3]郑瑞强,张春美,朱述斌.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探讨――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老区建设,2012(8):50-52.
[4]张玉利.创业管理(第3版)[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13.
工程经济学学习报告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建筑工程;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建筑工程经济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重要环节,是阐明工程技术和经济效果间关系的专业课程。当完成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建筑工程由部分到整体,由内到外的全方位认识,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熟悉工程技术方案优选的基本过程,初步具备将工程经济相关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建筑工程实践的能力。建筑工程经济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灌输相应教学内容的讲授方式,即所谓填鸭式教学,课程结束后,学生头脑中只有简单记忆的经济学公式和概念,并不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做到学以致用。针对这一情况,许多教师都探索在教学改革,寻找教学相得益彰的讲授方法。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历,尝试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中来。
2建筑工程经济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建筑工程经济教学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更新滞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没有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与实践环节相对独立导致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和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等。建筑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逐渐探索的过程,本文仅就教学方法上进行探讨。
3案例教学法简介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波士顿法学院[1],根据实际案例,在实践中学习“代替”理论讲解。该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鼓励学生为案例中介绍的问题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法,分析其可行性并解释证明原因。这只有在学生搜寻更多对于他自身来说的新信息并且利用现有资料获取信息的情况下,才会成功。学生必须全面考虑这些信息,并跟案例紧密联系起来。利用案例研究进行学习有两个目的。一是学生认识到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二是最后要检测,哪些重要的关系尤为突出,可以从个案的罕见的步骤和关系出发可以推断出哪些普遍的现象。
案例教学法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模拟现实生活情境,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让学生通过研讨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在其中扮演激励者的角色,经过学生们积极参与和讨论,可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教学案例时需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基本性原则。应包含课程的基本知识,便于学生从中获取基本概念、规律和了解课程的结构。其次是基础性原则。内容需符合学生的心智水平,接近其经历、经验和掌握范围。然后是范例性原则。案例应是经过精选的、示范性作用。最后是可操作性原作。设计的案例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案例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基于如上这些原则,应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需准备与所讲授知识点关联性较强的素材,并在课堂上逐步向学生讲解分析,在其了解全部知识点后,带着问题去学习,加强和巩固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保持学生积极的思维状态,引导其分析和探索,培养其创新能力。
4.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价值工程作为一种工程技术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以最少的费用换取所需要的功能。以其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成为建筑工程经济课程的重要章节,并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价值工程已发展成为一问比较完善的管理技术,在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工作实施程序。
4.1案例教学步骤
首先是基础知识讲授。此为准备阶段,需要安排学生预习和了解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相关概念,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等基本内容。
其次是案例展示,此阶段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相关工程项目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介绍项目的项目概况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然后是案例分析,结合该案例讲授本节课程的基本要点,通过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分析步骤,在适当教学提示下引导学生进行项目方案评价。
价值工程分析是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通常是围绕以下七个合乎逻辑程序的问题展开的:(1)这是什么? (2)这是干什么用的?(3)它的成本多少?(4)它的价值多少?(5)有其他方法能实现这个功能吗?(6)新的方案成本多少?功能如何?(7)新的方案能满足要求吗? 按顺序回答和解决这七个问题的过程,就是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和步骤。即:选定对象,收集情报资料,进行功能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分析和评价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活动成果。
选择好研究对象后,进行功能分析,随后将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由小组成员自行分工,模拟制作调查问卷,对各项功能权重进行问卷调查来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对案例的功能进行定义、整理和评价分析,选用相关计算各项功能权数并列出相应的分析表格。通过计算成本系数和功能评价系数,最终计算出价值系数,其中价值系数高者为优。
最后是案例总结,完成案例分析环节后,各小组将研讨成果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汇报,并进行课堂讨论。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等,最后让学生继续改进和完善案例价值工程评价报告。通过上述过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并提高其综合能力。
4.2 案例设计实例
此处,以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幢综合楼项目为例,设定该项目征集了A、B和C三个设计方案,应用价值工程确定优选方案。各设计方案对比项目如下:
A方案:结构方案为大柱网框架轻墙结构体系,采用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板,墙体材料采用多孔砖和移动式可拆装分隔墙,窗户采用中空塑钢窗,面积利用系数为93%,单方造价为1438元/m2;
B方案:结构方案同A方案,墙体采用内浇筑外砌筑,窗户采用单玻璃塑钢窗,面积利用系数87%,单方造价为1108元/m2;
C方案:结构方案采用砖混结构体系,采用多孔预应力板,墙体材料采用蒸压灰砂砖,窗户采用双玻塑钢窗,面积利用系数为79%,单方造价为1082元/m2。
首先由学生集中讨论,给方案中各主要因素设定权重,并对方案中的选型进行评分。其中一种方案各功能的权重及方案的功能得分见表1。
表1 方案功能分值
其次,根据既定功能分值,计算各方案的功能指数、成本指数和价值指数,如表2~4所示。
表2功能指数计算表
表3成本指数计算表
表4价值指数计算表
经过如上分析,可知,在该设定功能评价体系下,最优方案是B方案。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评价体系设定,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学习积极性,并通过相关计算步骤,熟悉、了解和掌握价值工程分析技能和技巧。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5结论
使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案例的研究与分析来进行学习,通过案例设计来实施教学过程,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适当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获得了学生的肯定。案例教学法是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中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艳,《工程经济学》教学方法初探[J], 潍坊学院学报, 2012,12(4):116-118;
[2] 王海英, 浅谈如何做好《建筑经济》课程的教学[J],中国西部科技, 2011,10(29):73-74;
[3] 赵超 姜长茂, 工程经济学课程实践改革初探,科技信息, 2013,17:14
工程经济学学习报告范文5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16-02
一、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源起
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指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计划建设5 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2和2013年分两批开展原有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评审遴选工作。现2 659门国家精品课即使全部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2014和2015年还有近2 500门课程可以跻身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行列,是高等院校精品课建设面临的重大机遇。
目前,黑龙江高校精品课建设在全国仍处于平均线以下水平,现有国家精品课程2 659门中,黑龙江省仅有76门,占全国的3%。特别是在农林经济管理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尚未取得0的突破,农林经济管理类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也处于空白,与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培养优秀农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东北农业大学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农业经济学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其课程体系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其教学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而且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学习热情,对实现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同时,这门课程对其他涉农专业学生的作用也很突出,有利于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目标。但是由于教学计划和学时数的限制,学校只将农业经济学课程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设为必修课,在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专业设为选修课,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开展自主学习模式下“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经济学课程的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使农业经济学课程完成以教师为服务对象,到以高校学生与教师为服务对象并兼顾社会学习者的转变。不仅可以鼓励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还可以借助各方优势,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广泛传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建设丰富多样的网络课程资源,涉农专业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农业经济学课程,通过习题训练等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作为社会学习者的农户、农业企业管理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资源了解一些相关应用知识,如农产品期货买卖、农业合作社等,使课程特色鲜明、实用性更强,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
二、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课程全程教学录像资源
全程教学录像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重要指标,教学录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载体,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录像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关键。根据国家教育部文件要求,教学录像要按教学单元录制,声音和画面要同步,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采用mp4格式。目前农业经济学18个教学单元,在课程教学录像内容方面,应注重农业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系统化,同时,面向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把农业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农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及时加入讲课内容中,增强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增加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的内容,尽可能使用实际数据和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如结合黑龙江省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涉农部分,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专业期刊、专业网站,鼓励学生阅读学术专著,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并注意向学生介绍各种不同学术观点以及尚无定论有待探索的问题,特别是具有理论前沿性的观点,以打破学生过去长期形成的唯一标准答案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批判,善于发现新问题,使其创造性潜能尽量地发挥出来。
(二)修改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辅助材料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对教材的要求是选用国内或国际一流同类院校的经典教材或规划教材,目前,与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教材蓬勃发展的态势相比,作为农业院校经济管理学院最为重要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农业经济学教材建设明显相对滞后。现在使用最多的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的3部教材,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内容更新慢,侧重于某些农业经济问题现象的描述和经验总结,缺乏从经济学视角解释农业经济问题的分析等问题,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对教材要进行修改完善,在已有规划教材基础上加入两部分内容,使农业经济学授课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为基本理论知识,即用经济学基础知识解释农业经济问题,一部分为介绍国外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最后一部分以专题的形式讨论农业经济基本理论。
教学辅助材料内容涵盖课程的教案、教学日历等教学文件、课程指导、电子教材、作业习题、试题库、典型案例,重点难点、前沿专题等内容,以学生阅读为对象,这些内容具有基础性、系统性、适应性和易用性等特征,结合课程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
(三)创建网络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网上互动
通过创建农业经济学网络教学资源,实现网络互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不再局限于某一时间,某一地点,而是以其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良好的交互、快捷的通信方式,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提供可能。农业经济学网络资源系统应包括以下活动:自主学习、资源共享、师生交流、信息公告,在线批阅、后台管理等功能。主讲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上传、下载教学资源,以达到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多方位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建立教学网络互动动系统,提供了一个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在线向教师提问,把课堂延伸到互动网络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答疑。由于交流信息的公开,可以避免问题的重复,节约了教学资源。此外,由于网络的特性,师生不受空间的限制,在时间分配上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在农业经济学网站中设置信息公告部分,用于及时向学生传递课程信息,如交作业的时间、考试的时间和地点、课程安排的调整等信息。通过教学网络互动系统,学生可及时地将作业上传,而教师也可以及时进行批阅,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节约师生信息传递的时间。
(四)改革考试考核方式,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控制和考评
为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引导学生适应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将对教学考核方式进行创新。由现在单一闭卷笔试模式转变为多元化考试模式,分散成绩的构成,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努力探索口试、案例分析、实践报告、论文、闭卷、开卷、半开卷、问题情境等多种考试形式,既考核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综合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使学生个性、特长和潜能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三、 结束语
通过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达到以下目标:一是更新和优化教学资源。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对能反映现有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进行更新和优化,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和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二是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更新完善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内容,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是丰富和完善的教学内容。经过建设,形成能够涵盖农业经济学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特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四是融入最新的实践教学成果。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不断更新,融入最新的教学成果,前沿、热点问题等内容,充分反映课程改革成果,展现课程团队教学风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2011]8号.2011.10.
工程经济学学习报告范文6
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将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等综合应用于经济现象,以定量分析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在1998年7月,教育部确定其为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八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在经济学学科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已成为经济研究与经济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但该门课程的最大特点在于大量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即使对于初级计量经济学,也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以及概率论等三大数学工具,所以,对于本科阶段的经管类学生来说,其难度较大。在传统的教学中比较注重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和方法等内容的讲授,而将这些理论和方法如何与不同专业需求、专业内容联系起来,如何从实际经济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应用模型介绍的比较少。学生学了不少理论方法,却不知道怎样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更不知道对模型或计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经济解释。这种培养方法使得计量经济学丧失了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工具的作用,几乎成为一堆枯燥无味的数字和公式。
笔者认为,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应分两条路走,一是侧重于理论方法的教学;二是侧重于实际应用的教学,而对于经管类本科教学阶段,应以计量经济学的实际应用为主,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数学理论的推导证明,但重点培养学生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在这一原则下,实验教学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这符合当前高等院校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根本途径,但在现实中,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仍然是一个软肋,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实践教学的模式、内容等。
一、实验教学模式的安排
根据教育部对实验教学类型的划分,可以把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两种模式。验证性实验是指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认识或提出了某种假说,为验证某种认识或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验证性实验强调演示和证明科学内容的活动,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分离,与背景无关,注重探究的结果(事实、概念、理论),而不是探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技能。所以,验证性实验适合于课堂案例教学,即在课堂上讲授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之后,有针对性的对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进行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优势在于教学设计简化,学生通过实验能及时消化课堂所学的理论,便于掌握理论。
当然,验证性实验的本质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而不是深化,无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使用所学的方法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不能结合专业特点,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当中,开展探索性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有效方法。探索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参与和体验的实验教学形式,是一种具有严密的学术性的创造活动。在探索性实验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专业特点自由选择自己关注的问题,独立自主的利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实验,独立搜集数据和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模型设定、估计、检验和经济解释。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进而养成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探索性实验教学是创新教育思想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体现,通过探索性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对学生施以全新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能够发现和认识新知识、新事物,为其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所以,对于实验教学应该分两步走,首先建立对计量经济学的感性认识,即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对于需要实验的教学章节,教师先讲授理论知识,接着进行验证性实验教学,让学生先模拟课本例题,然后完成课后习题。通过这样的基础的验证性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软件使用知识、加强对计量经济学理论的了解,然后进行拓展型的探索性实验教学,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类实验中实行的是严格的实验方案审核制度,学生要先提交实验方案,经教师审核,认为具有可行性后才被允许进入实验室。
二、实验教学软件的选择
Eviews是EconometricsViews的缩写,直译为计量经济学观察,通常称为计量经济学软件包。它的本意是对社会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的数量规律,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与技术进行“观察”。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设计模型、收集资料、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Eviews是完成上述任务比较得力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正是由于Eviews等计量经济学软件包的出现,使计量经济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成为一门较为实用与严谨的经济学科。另外,Eviews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计量经济学软件里世界性的领导软件,引入了流行的对象概念,通过对象、视图和过程实现对数据的各种操作灵活简便。所以,Eviews作为计量经济学专业性的软件,操作的简便性使其成为本科学习计量经济学首选实验教学软件,而强大的专业为今后的学习、使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本科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实验教学中,利用软件来完成烦琐的计算,将教学重点放在实验设计、资料收集、计量方法的实际应用、回归结果的分析上,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计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素质,这是开设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及经管类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的内容,先从验证性实验开始,最后发展到探索性实验过程,因此,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四、实验教学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