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开课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开课教学总结

公开课教学总结范文1

一、预案制定突出“实”。

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各级开学疫情防控工作预案,研制学校开学复课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编制开学前防控准备工作指引、开学日防控工作流程指引以及23个配套子方案,为学校开学复课提供专业指导。在此基础上,各学校按照“一校一方案、一事一流程”,对方案进行细化分解,逐项工作落实到岗、明确到人,并上报区教体局审核,确保开学前各项工作规范、安全。

二、培训演练突出“全”。

各学校开展全覆盖培训,在做好防控知识、体温检测、应急处置等全员培训基础上,对门卫、食堂、宿舍管理等岗位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培训,确保教职员工掌握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和操作办法。举行全实景演练,对师生入校、课堂授课、课间活动、食堂就餐、突发应急处置等场景,开展不少于3次演练,预设多种不同情况,找准薄弱环节,强化防控举措,确保学校疫情防控标准化、规范化。

三、开学核验突出“严”。

召开中小学开学条件核验工作动员会,由教体局、卫健、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组建7个工作督查组。严格按照中小学校开学条件核验细则,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连线、随机访谈、实地查看、现场演示等形式,对学校逐一进行开学条件核验工作。对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确保达到“核验不合格不得开学”要求,切实为师生安全平稳开学返校奠定扎实基础。

四、教学衔接突出“早”。

公开课教学总结范文2

地理教研组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期学科教学特点,强化常规教学,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充分落实以研兴教,以教兴研的思想。在地理教学中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大胆探索、创新教法,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二、工作内容及具体要求: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认真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地理高考考试说明和高一地理会考标准;3、任课教师按要求拟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集体讨论确定教研组工作计划;4、抓好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除坚持每月一次教案、作业检查;还做到随时检查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5、组织教师从各种刊物上选取先进经验文章进行学习;6、开展以研究教法、教材、教纲等为主题的学科专题讨论;7、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举行一次野外考察活动;并举行以此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的小论文评比活动;8、开展学科讲座二次,其中针对高考一次,会考一次;9、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刊出三期黑板报;10、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组织公开课教学;积极组织教师相互听课、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11、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心得,积极撰写教学论文;12、加强教研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教研环境;13、加强与其它学科教研组的教研联系及合作。      三、教研工作日程安排:

    项目

时间

教     研     活     动     内    容

第1周

讨论确定教研工作计划,检查教学计划的拟定情况。

第2周

对新教材、新大纲的学习,落实公开课教学。

第3周

公开课说课(张小刚),集体备课。

第4周

公开课教学,集中评议;作业、教案检查。

第5周

 野外实践活动安排、开展。

第6周

组织刊出第一期学科黑板报。

第7周

学习会考标准,进行会考专题讨论。

第8周

组织高一会考知识讲座(王传礼);作业、教案检查。

第9周

进行野外实践活动的小论文评比,并总结经验。

第10周

学习经验文章(2)篇。

第11周

组织刊出第二期学科黑板报。

第12周

学习教学大纲,撰写教学论文。

第13周

学习地理高考考试说明,高考复习专题讨论。

第14周

组织高三学科知识讲座(姚思勇)。

第15周

学习经验文章(2篇)。

第16周

组织刊出第三期黑板报,作业、教案检查。

第17周

检查本期教学工作计划执行情况。

第18周

学期材料收集,对教学、教研工作进行部结。

 

 

公开课教学总结范文3

关键词: 高中英语公开课 问题的分析 相应的建议 有效教学

一、引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关系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高效的教学模式,公开课在学校教研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公开课的主要功能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英语教学公开课为英语教师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取长补短的平台。许多优秀的英语教师都是通过参与公开课而逐步成熟起来。而且很多青年教师正是汲取着公开课的营养,也迅速成长。

二、公开课存在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不少教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更加"热闹"了,学生更"活跃"、和"自主"了。但笔者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有时候一些课堂过分地追求气氛的形式热闹和学生情感的浅层愉悦,造成公开课形式化,表演化,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因而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些老师在公开课的设计或课堂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一些错误的做法影响了公开课的质量。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通过校内、区内、市内多次的公开课的听评,就公开课的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1. 教学活动设计不合理。新课标强调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特别强调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策略上,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都努力营造"生生"、"师生"互动的活动,建立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因而在课堂上设了不少的任务活动,营造课堂气氛,推动教学。但有时教学活动设计不合理,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

1) 话题任务可操作性不强,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案例一:一位老师在进行人教版Module 6 Unit 1 Art 的Warming up部分时,通过PPT展示了三种不同画派的作品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进行讨论:Which painting does your group like best? And give the reasons. 可以说,教师在该环节的设计上是费了一番心思。小组活动开始后,学生们 "热闹"地讨论,但很快就发现各个小组都是在用汉语进行交流和讨论,还有部分小组因为对绘画了解甚少,基本无话可说,只处于沉默状态。这教学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西方和东方绘画艺术,远远超出了大多数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能力,而且学生也缺乏相关的英语词汇谈论绘画艺术。因而任务的设计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在小组活动之前,可以先呈现一些与话题相关的单词、短语和句型,以此降低任务的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又可以增强任务的可操作性。

2)部分教学任务不适宜或没必要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案例二:在讲授人教版Module 4 Unit 3 阅读课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ur 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小组合作活动:Rearrang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in time. 然后列出需要排序的句子。小组活动中,一些学生刚转过头去。小组中反应快的优秀的学生已经将正确的答案呈现出来了,而英语薄弱的学生才开始思考。这样的学习任务根本不适宜小组的合作。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少数学生的学习,多数学生并没能参与其中。

2.过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一些教师上公开课时,怕自己在课前备好的课上不完,为求一节课的完整性,而努力地追求上课的速度,好在下课铃响之前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这样的上课纯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管学生是否听懂或理解学习内容,出现了走过场的课堂。而这些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一些的小组合作活动往往只追求表面形式,不注重实效。

案例三:人教版Module 5 Unit 4 Making the news 阅读课,教师在Leading-in部分设置任务让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Do you know how to make a newspaper ? What is the process (过程)? 该班是一个普通班,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老师在布置任务后,不给学生足够时间思考就宣布开始,不到3分钟就马上结束。有的小组讨论还未真正进入主题,有的小组还没有讨论结果。因为这些老师怕小组活动占用太多教学时间,无法完成教学计划。那么就自然而然跳过学生的自我思考过程进入表面"热闹"的合作学习阶段,这样的小组活动并没达到新课标所要求小组合作活动的目的,却使学生很容易养成在小组活动中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为了使公开课能按计划完成,一些教师不得不在教学内容上快速处理,该讨论的地方没充分讨论,该散发的环节没有适当延伸,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很难以突出。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预设各部分的教学时间,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尽量达到完整。

3. 课堂的指令不够清晰、明确。课堂的教学能否顺利地进行,这与教师的课堂指令的正确使用有着一定的关系。教师指令语的质量直接决定小组活动是否有序、高效地进行。但是有时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老师在公开课上设计的教学活动指令过多、过长,或是在指令中出现不少的生词。学生听完老师的指令后不知道老师要求做什么,还需要低声地问前后的同学才明白老师的要求。一些年轻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教学指令过快,也导致学生无法领会教师的意图,从而影响教学的进度或教学效果。对于一些上同课异构,借班上课的老师更应该注意这一点。毕竟是借班上课,学生需要一点的时间来磨合,熟悉上课老师的表达方式、语速、语音和语调。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手势、榜样示范、重复指令、变换表达方式、放慢语速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指令必须简单明了、准确到位,才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该做什么,同时也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4.多媒体使用不合理,板书设计缺乏。现在,英语公开课的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容量,使英语课堂自然流畅,课堂教学目标落实到位,也相应提高课堂效率。但在一些的公开课教学中,部分的教师比较依赖多媒体。因此,教师们应该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作用。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思维特征的特点来考虑多媒体的使用,过多地使用或滥用就会冲淡教学的主题,影响教学效果。

5.一些年轻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不够。课堂的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它是一个动态的临时生成课堂,有着变化着的教学方法,还有变化着的学生。近年来,年轻的教师常承担公开课的任务。但由于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对于课堂出现的一些偶发性事件还不能很好的处理。如设计的教学任务难度过大,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一些调皮的学生会借小组活动获游戏活动的机会捣蛋一下;一些电脑设备出现了故障等。这些都导致教学进程不流畅,于是就慌了神,乱了阵脚,不能灵活的应变课堂的教学,使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不能展现出来。在课堂上能否灵活处理和应对偶发事件能衡量一位教师教学智慧,也能反映出教师应变艺术的水准。所以,年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虚心好学,多主动听一些有经验教师的课,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课后多反思和总结,为自己的教学积累经验。

三、思考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高中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牢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习活动为主线的原则,根据语言教学的规律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有效的公开课教学要求老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既要关注过程,又要重视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课堂教学一切活动都应是围绕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任何的课堂教学都不会完美,总会存在着一些的缺憾,针对公开课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有助于教师本人和其他观课的教师改进教学的思路,制定改进公开课有效的策略。这样,公开课就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为教师以后有效的教学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

2. 郑杰斌. 《有效掌握教学的策略》

3. 鑫鑫.《成功课堂管理的51个细节》

公开课教学总结范文4

关键词:公开课;教研形式;原生态;提升

作为教师,上公开课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或者说它是构成我们工作完整性的一部分。事实上公开课对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可以从同行的眼中得知自己平时在教学中所忽略和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听别人的公开课也可以从他人哪里学到很多东西,以达到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所以现在很多学校都很重视组织教师上公开课,上好的公开课,但是就笔者眼中观察发现,时下的公开课却早已经变了味儿。

一、当下公开课所存在的问题

1.过度注重教学的形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的语文教学改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层出不穷的教学改革形式如雨后春笋遍地生花,良莠不齐。比如,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在教学中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度,由于其教学效果显著,也得到了教师们的肯定和推广。所以在听公开课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用到这一形式来增加自己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但是,笔者认为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用这种教学形式,有些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甚至在一些不适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中仍然选用这种教学法,导致的后果便是教学中各个环节得不到良好的掌控,课堂便成为了一个蹩脚的秀场。

2.轻板书,过分依赖多媒体

教学仪器的改进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参与运用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直观的视听觉感受。例如在讲授《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可以给学生在课堂上播放一段桂林阳朔一带的视频影像,让学生身临其境,置身其中,为课文的学习带来了方便。可是,在现在的公开课中整堂课教学上教师一直点鼠标,翻PPT的现象太常见,一堂课下来看的眼花缭乱,却不见教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甚至是只写了一个课文标题。我们知道,板书是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师生所共同总结梳理出来的知识脉络,知识结构,或者说是学习的侧重点,可是优秀的板书却不多见,少见。

3.教师的表演心思太浓,忽略了学生的感受

讲授公开课的教师大都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才展开教学的,然而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就有很多的掺假行为。课前的多次“试讲”,甚至是在即将上公开课的班上进行“试讲”,更有甚者会事先安排好固定的学生力求配合自己,反复演练,精益求精。目的只为避其在正式的公开课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说白一点就是教师害怕在课堂上出现问题,竟而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影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忽略了学生作为能动的人的存在,也不去理会这样做可能会给学生所造成的伤害,更不考虑自己这样做在学生们的心中会对自己产生怎样的印象。一堂课下来教师激情饱满,学生兴致高昂,堪称完美。可我们都知道“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二、如何才能走出这种过“热”的错误误区

1.改变公开课的评价机制

在评价一堂公开课时我们不能单一地只看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明确的,正确的评价体系才是关键。评价的方式应该让所有的授课教师所深知。公开课应该研究三个层面:课程理念是否符合新的课程价值观,教学的方法在正确的基础之上是否具有创新,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即是民主、平等、相互促M的关系。

2.公开课无须由始至终都完美无缺

正是因为教师力求完美的课堂,才会出现一些上文中所列的不良问题。其实一堂课只要你教学目标清楚,结构清晰,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自然巧妙,在教学中关注了学生的自主性,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儿,那么,你的课堂内容如果能有一两个亮点,即使是有轻微的瑕疵,那也是一堂好课。所以,公开课是要特色鲜明,或者独树一帜,但并不是要学生和老师都像打了鸡血似的激情澎湃,兴致难抑,呈现给观摩者一种“享受”的视听觉画面。

3.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公开课

公开课的授课心态应该做到和平时上课的心态一致,教师不要太关注公开课的结果,心思要放在课堂上,尽量做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而不出差错,结果任由他评。别人的褒奖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意见也要冷静思考,勇于面对。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有大问题的课堂,因此,平常而又乐观的心态也是上好公开课的关键因素。

公开课作为一种教研活动形式之一,具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公开课应该是一个原生态的课堂、无需过分华丽的粉饰和包装,更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掺假。公开课也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其特点,同时也具备可研究性,能够指导当下的实际教学,更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所以也应具备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庆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6,(17):78.

公开课教学总结范文5

吴老师执教的《“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公开课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2003年10月15日是国人骄傲自豪的日子,为什么?二、理解“出征”:找出出征意义重大的语句并分析。三、找出出征场面描写的语句,结合课文完成句式:这是__的场面。四、分析航天员杨利伟。五、尝试给杨利伟写颁奖词。六、总结布置作业。

从以上设计的过程和问题来看,吴老师做了精心的备课,能从课题的关键词入手分析课文,抓住出征的意义和场面及人物分析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吴老师不仅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注重了学生能力的训练,注意了课外的拓展。下面就从“引、展、分、延、合”这五步教学步骤来分析其公开课。

“引”就是课前的导语。常见的导入可分为复习旧知识式导入、直入主题式导入、谈话激趣式导入、介绍背景式导入、创设情境式导入等。吴老师利用谈话激趣方式来提问:2003年10月15日是国人骄傲自豪的日子,为什么?提问能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的境界。这是上课前学生进行了预习才可以提此问,如果学生不知就有可能使教学陷入僵局,所以课前导入准备必须让学生思维集中或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才可事半功倍,达到一定效果。我们老师教学时往往不太注重课前导语的精心准备,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展”就是出示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学习目标。这节课中吴老师虽未直接出示但在教学过程中已体现。本人认为学习目标还是要出示的,便于学生知道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和任务。学习目标的设定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情况来定,我们教师在设定目标时往往不能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目标,定的是教学目标,利于自己安排和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教学目标往往显得较空洞或过大,不利于学生明确用何种方法来学习知识,不利于学生具体操作和落实。

“分”就是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化、细化,通过主要问题的设计来抓住课文内容重点和难点并引导学生来逐一解决。吴老师是抓住出征的意义和场面及人物分析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问题是“找出出征意义重大的语句并分析。找出出征场面描写的语句,结合课文完成句式:这是__的场面。分析航天员杨利伟。”在解决这三个主要问题时,应让学生通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如分析出征场面描写时就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找出出征场面描写的语句,结合课文完成句式:这是__的场面”来回答问题,让学生从课本中寻找并概括。主问题的设计要便于学生操作和对课文知识重难点的解读,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延”就是从课文中寻找一个突破点来训练学生的能力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有大语文观的概念,就不能仅仅停留于课本教学,还必须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方法和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吴老师就是从分析人物的身上延伸开来让学生尝试模仿写颁奖词,既总结人物形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给了学生评价人物的方法。文中刻画杨利伟的语句并不多,实际上还可以从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或采访人物来进行。“延”并不是随意找一点就可以进行,这有点像画龙点睛一样,点得好可以妙笔生花,点得不好就显得矫揉造作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在设计“延”时要慎重。

“合”就是一节课的归纳、总结、反馈。吴老师总结了本节课,回顾了所学知识并布置相关作业,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完整性。我们的教师对于课堂结束时有时不是太注重,往往不会精心安排或随机应变来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是简要带过,甚至不管,实际上这些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结束时要认真对待结束语。

公开课教学总结范文6

【关键词】物质的跨膜运输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111-02

前段时间笔者在市教研活动中开了一节公开课,公开课的内容是“物质的跨膜运输”(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通过这次活动,感触颇多。新课程标准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如何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地发挥,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要使自己更快地进入这种角色,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必须善于在教学中反思,从课前备教材、分析学生到课堂实践及课后都需要不停地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经验以求进步。

一、课前准备,反思教学方案,以求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

(一)对教材的分析。本节继细胞膜的结构之后,带领学生继续探究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的方式。与前面两节课的内容有很密切的联系。通过设计习题,复习提问,引导学生温故求新,导入新课。这样既强化已学过的内容,又为本节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想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思想,笔者设计了三个探究话题,通过动画、文字资料等具体展示某些物质跨膜运输的事例,引发学生讨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更多更好地获取信息。

(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开课的班级总共有50多位学生,人数较多,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不能充分驾驭课堂,无法调动每个学生。公开课也有优点,因为有老师来听课,学生大多非常认真,积极配合。

(三)对学习情境的分析。生物课时少,每周只有两课时,课与课之间间隔时间长,学生预习及复习工作可能出现不充分的情况。开课时为使师生能够进行充分的对话,笔者事先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并且利用本节的问题探讨,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唤起学生的记忆,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课堂中去。

此外,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是由易到难的规律,在教学设计上尽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背景出发,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从展现简单的图片开始到后面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二、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并调整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的过程,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预设与生成的碰撞,因此实施教学时,除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外,还要善于观察,从学生的目光、表情和举动中,判断出他们是否理解、是否学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中了解他们的思维动向,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方案,提高学习效率。

2.课程改革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和培养,让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尤其是借班上课更需要。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可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不会过于死板、单一,另外选择比较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本节课中,笔者采用了提问、学生补充、观看动画演示、小组讨论、填写概念图、教师点拨等形式,将知识展现给学生,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深入学生中适当地点拨,给予他们一定的启发。

3.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少讲,把发言权充分留给学生。例如绘制示意图时,请一位学生展示其绘制的示意图,再请另一位学生评价,教师只是在适当时机进行点拨。提高学生把课本上的文字转化为图形的描述能力,并在绘图中直观区别出了物质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

4.问题要精选且有梯度有探究价值,对于一些书上现成有答案的问题,教师应该侧重引导学生看书,找到后集体回答。另外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具体化,例如:开课过程中,展示自由扩散的动画后,笔者就直接提问学生自由扩散的特点,但由于问题切入过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后具体为自由扩散的方向、条件、动力等小问题时,便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困惑。

三、在教学实践后反思,及时总结教与学的情况,提高教学水平

(一)对于课堂教学中活动形式的反思。这节课笔者采用提问,师生对话及小组讨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激情,由于本章前两节课已经渗透了部分知识,加上充分的预习复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话可说。特别是学案的设计,让学生对要教的内容有导向地预习,学习起来有的放矢,效果比较理想,这是一个成功的地方。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于本节难点部分,例如绘制坐标图,笔者先用一个容易理解的例子(影响货物运输过河的因素)进行引导,再进行移花接木,转移到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接着请学生绘制曲线,教师点评。这样分层次进行处理,降低了难度。最后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做一些相关的课堂练习,及时巩固知识,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但是课堂里还是发现少数学生或存在思维定势,难于打开思路,或浮夸潦草,不能脚踏实地地深入分析思考。因此在设计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上要更细致,更务实,做到深入浅出,便于操作。

(三)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表现反思。因为课前进行了充分准备,又在试讲过程中受到各位同事的指导。笔者情绪平稳,上课也较老练。但是整个开课期间,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提问过程中,只注意到被提问的学生,而忽略了全体;各个环节间的过渡虽然顺畅但仍觉得不够自然。另外笔者发现,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太了解,可能平常课堂上提问少,导致学生不适应老师公开课上的频繁交流,从而也影响了师生间的默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花大力气改进。具体想从以下方面着手:

1.要更多地研究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由于学生能力程度不一样,要把更多的精力给中间的学生,以促进两头的学生。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多督促他们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向较好的学生靠齐。

2.要多研究教法,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生动化,而不是机械地讲授知识,让他们背诵。多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从而对生物课始终保持热情。

3.研究高效率的提问,课堂上尽量合理充分地设置问题,创造积极思考环境。

(四)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在这节课正式实施之前,笔者对课件进行了多次修改,反复进行比较,希望通过最佳形式展示出来,说到底这是一堂公开课,促使笔者精益求精地处理好每个环节。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很难精力如此集中。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也普遍反映公开课教学的效果比平时好。这让笔者有了努力的方向: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力求以应对公开课的教学态度去对待每一课教学。

总之,通过对这次公开课的反思,笔者认识到以下几点:1.为什么称为“备课”?它虽然只是个准备过程,但不言而喻,对教师而言,充分地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2.课堂的气氛调动相当关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维系课堂的命脉。3.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笔者想做到“精简”是最好的。4.课堂离不开语言的交流,优美又有感情的语言是激起涟漪的石子儿。5.教师的心理素质在课堂教学中也有相应的体现。预想与操作的契合度直接关系着课堂的质量。教学机智是教师需要不断提升的一项能力,能随时应对各种可能情况,这也需要在教学生涯中不断积累。

【参考文献】

[1]毕大祥.该打磨的不仅仅是公开课[N].中国教师报,2005-10-12

[2]马爱君,李萍.观摩2010年山东省生物学优质课评选有感[J].生物学教学,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