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教育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教育制度

网络教育制度范文1

关键词:网络语言 经济性 认知机制 隐喻 转喻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类交际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产生、发展、传播开来。网络信息社会高效快速的特点要求网络语言必须遵循经济原则,最大程度地对已知信息进行缩简。所以,经济性是网络语言的典型特征。本文试从认知的角度探讨网络语言的经济性,即网络语言的经济性如何通过认知机制手段得以实现的。

网络语言的经济性

网络语言根植于传统语言, 因此网络语言的经济性无疑也是遵循传统言语交际活动语用理据的结果,同时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网络语言的许多方面,从语音省略、词汇构造、到流行语的简洁,都是受到语言经济原则的潜在制约。网络语言的这些经济性现象体现了人们的认知机制,即通过概念隐喻、转喻、范畴化(与非范畴化)等认知方式得以实现的。

网络语言经济性的隐喻机制

Lakoff 和 Johnson 说过,隐喻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人们在认识新事物时,常将新事物与他们己经认知的旧事物联系起来,并基于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形成了用一个概念域来表达另一个概念域的隐喻。所以当有限的词语不能充分用来表达所有的需要时,隐喻便产生了。在隐喻的使用中有一个方法论上的原则在起作用,即经济原则。

所以,当计算机和网络出现要为相关的一些新概念命名的时候,遵循“经济原则”,那么就是利用现有的词语来表达具有相似概念的新事物。比如,网络语言中,发帖子叫“灌水”,隐身(只看帖不回贴)叫“潜水”。“灌水”和“潜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两种行为,这里却用来分别喻指两种网络上行为概念。网络语言中大部分概念都源自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概念的隐喻投射,比如:“病毒”,原义是具有侵害性的微生物,在网络情境中指的是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网络中很多概念的表达形式是现有词汇在网络环境中的隐喻义。

根据雅克布逊的观点,隐喻是一种选择关系。网络语言隐喻机制中选择的喻体的,大多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简单的事物;这是语言经济性的要求,也是网民追求认知“省力”的必然结果。

网络语言经济性的转喻机制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一种认知机制,是基于事物之间邻近关系的一种认知方式;是指在同一个认知模型内部分与整体的认知现象,通过某个认知上突显的、易感知的、代表性的部分替换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 ,或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替部分。转喻机制在网络语言中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认知模式,也是语言经济原则的需要。

转喻机制在网络语言语音上的表现就是拟声词和许多数字或字母谐音的使用。网络拟声词是主要是对动作行为所发出声音的模拟,从而用这种模拟声音来代替动作本身或整个事物,可视为一种语音转喻。例如:“呼呼”表示睡觉,“卡擦”表示砍了或者杀了某人,“呜呜”表示哭泣。数字或字母谐音是指利用数字或字母来表达与汉语或英语读音相近的谐音形式;而数字、字母本身的意义已经不存在,只是其相近的读音被借用来代替其他词语的意义。这些数字、字母构形简单,在网络的交谈中,使语言简化很多,使交际更便捷;而且这种表达形式只有在网络情境中才会使用,是网络语言特有的经济性。谐音现象,是利用不同符号间能指的相同或相近使所指发生转移,即用与符号X的语音形式相近或相同的符号Y的语音形式来指代符号X。也可以说是在同一个象征单位内,用相近的语音单位来喻指整个象征单位;这是在同一认知域内用部分代替整体的现象,是基于语音相同或相近基础上的语音转喻。例如:9494(就是就是)、1314(一生一世)、3Q (thank you),F2F(face to face)。

网络语言的词汇层面上,缩略词的大量使用是转喻认知模式的典型代表。缩略词包括拼音缩略和汉语缩略两种类型。拼音缩略主要是指利用每个汉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结合成的形式;比如,RP(人品)、BT(变态)、GG(哥哥) 、LP(老婆)、PMP(拍马屁)等。汉语缩略词指的是使多音节变双音节,或多音节、双音节都单音节化,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音节,言简意赅,在交流中容易快速被对方领悟,既省时又有一种力度感,很适合网上信息高效传递、快速沟通的交流特点。缩略方式的经济、简洁性得到了广大网民的青睐。如,三支一扶 (大学生毕业后通过考试选拔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的工作)、白奴 (指“白领的奴隶”、“白领工奴”) 、潮 (“新潮”的省略语,指时髦 )。一个汉语词语也由“音(汉语拼音)、形(汉字)和义”三个层面组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单位。如果用其中一个层面或者一个层面的某部分来指代整个汉语词语,就是以部分代替整体的转喻。语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认知方式,所以用汉字的声母组合或形式缩略来代替汉语词语,体现了以突显的、易辨别的部分来代替复杂整体的转喻经济性。

网络语言的转喻模式实现认知省力和语言的经济性。在转喻过程中,人们将认知重点放在相对凸显的形式或内容,而较少关注甚至忽略其他范畴,这样,需要认知的范畴减少,认知的内容最突显,人们需要投入的认知成本更少,认知过程更省力。所以拟声词、数字及字母谐音词还是缩略语、都是通过转喻手段,把必要信息压缩到在接触的一瞬间就能立刻了解的程度,即能够用最经济的话语表达最充分的信息。

结语

网络语言的经济原则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文化经验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方式而产生的具有经济简洁、生动形象等特点的一种语言变体。网络语言的经济性是隐喻、转喻和范畴化等认知机制在语言上的体现。(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寅.认知语言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Croft,W & D. A. Cruse.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Crystal,David. 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5] Typlor,J.R. Ten Lectures on Applied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6] 柴磊. 试析语言的“经济原则”在网络交际中的运行和应用[J]. 山东外语教学,2006(4).

[7] 林纲. 网络用语的类型与特征[J]. 修辞学习. 2002(1).

[8] 张辉,孙明智. 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3).

网络教育制度范文2

远程网络教育学籍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研究学籍管理制度是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面对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我国成人高校要不断将科学、先进、高效、规范的管理理念引进学籍管理领域。制度要创新,理念要先进、学风要抓紧,质量要保证,这便是成人高校远程网络教育学籍管理制度体系的核心体现。

一、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学籍管理制度

学籍管理制度是维护学校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成人高校学籍管理部门首先是根据成人教育规律和特点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学籍管理制度,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职责和权力,促使学生自觉用学校学籍管理制度来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力保学生在学校为他们设计的学习轨道上圆满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2.入学新生资格审查

新生注册环节处于学籍管理工作的“入口”位置,学校录取工作结束后,新生必须按时入学报到注册后才能获得正式学籍。凡是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来学校报到学生,学籍部门要在网上或在省级以上的报纸上相关通告;凡是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学校将取消该生入学资格。

3.学籍异动处理

为了维护成人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需要专门人才,成人高校要按照学校学籍管理规章制度要求,对出现休学、复学、留级、退学、转学、转专业等学生学校要及时做出学籍异动处理,促使学校的规章制度人人皆知,文件精神人人知晓,做到学籍管理制度的公正化、公开化、人性化和透明化。

4.毕业生资格的审查

毕业审核环节处于学籍管理工作的“出口”位置,在毕业之前,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鉴定:检查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受过行政记过处分;检查学生是否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是否全部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统考科目;毕业生照片是否全部采集上网;升本学生的专科毕业证书验证报告是否通过;学费、教材是否全部缴纳学校,缺一者,都不能正常毕业。

5.其他学籍管理工作

学籍部门的其他学籍管理工作内容很多,这些工作都是为保证和维持学籍管理工作正常运行奠定基础。其他学籍管理工作主要是:受理每年毕业生图像采集工作的具体行程安排;处理日常的学籍异动事务;开具学籍证明、学历证明;统计分析在校生情况;制定学籍管理进度表;分类整理学籍档案材料并归档;不断探讨成人高等教育规律和特点,并用先进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二、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

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它不仅大量地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在面对当今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籍管理工作常常出现缺乏应对能力,无法满足现代管理要求,严重阻碍了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1.教学管理模式陈旧的困惑

我国大部分成人学校至今仍在采用传统“自学+面授”的教学管理模式,成人学生上课常常受到“时空”限制,工学矛盾十分突出;其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相对滞后,教学质量不够理想,从而导致了成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成绩持续下降,每年学生退学人数是当年入学新生的15%~20%,学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2.“学年制”管理带来的困惑

目前我国成人高校基本上还是执行“学年制”学籍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早已不再适合成人教育特点,第一,成人高校有许多学生已经是本科毕业,但由于单位工作需要,故重新来学校选择对口专业学习;第二,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化和多样化也十分明显。基于现状,学校应该尽早推行“学分制”管理更为合适成人教育。因为成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学习能力来权衡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只要修满学分,学生自己可掌握提前毕业事宜。

3.学生成绩网络共享的困惑

目前许多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已经实现了校园互联网的学籍管理,但是由于其许多功能尚不完善,受时间、地域、技术的限制,故外地学生无法在网上查询到自己的考试成绩以及在校学籍状态。造成了学生不能及时掌握自己的所有学籍信息,学习显得十分被动。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学生长期不能实现学籍、成绩信息共享,势必对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考试影响很大。

4.学籍管理技术性薄弱的困惑

许多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实现了校园互联网建设,大大提高了学籍管理工作效率,但由于学籍部门缺乏专业技术性的学籍管理人才,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共享程度较低,学籍管理软件本身缺乏有机的联接功能,不能够涵盖学籍管理工作的各个具体环节,学籍各项数据接口性较差,不能实现真正的数据共享,不能满足学籍工作的具体要求,对学籍管理工作中的特殊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5.学士学位信息不能查阅的困惑

高校毕业生档案资料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它的价值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但在许多方面仍然不能满足广大民众的要求。例如,虽说学生在教育部的“学信网”上能查到自己在校的学籍和学历信息,却在教育部的“学位网”上看不到自己在校获得学士学位信息,对毕业生在社会上就业方面造成了很大影响。

6.学籍管理队伍素质偏低的困惑

由于成人高校领导普遍不重视学籍管理工作,所以学校很少潜心研究新形势下学籍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问题,大部分学籍管理人员都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随着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明显缺乏既精通学籍管理业务又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向专业的高度、宽度和深度的延伸和发展。

三、成人高校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与研究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手段被大量应用到实践活动中。远程网络教育的诞生,意味着教育观念开放,教育资源、教育过程、教育对象都要开放。学籍管理工作是远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高校应出台适合远程教育理论去指导学校学籍管理的实践活动,进而逐步形成与网络时展相吻合的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制度体系。

1.推行远程教育“网教+面授”管理模式

传统的“自学+面授”成人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严重限制了成人教育向前发展。“成人学员的学习主要以自学为主,因此成人教育更多的是应该走出课堂,实现教学场所的社会化”。远程网络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手段使得传统教育向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广泛性发展。故成人院校应推行“网教+面授”的远程教育管理模式,实施从传统的班级管理转移到单个学生的个性化管理。

(1)“网教+面授”管理办法

网络教学与面授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网教+面授)已成为主流,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网教+面授”远程教育管理模式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成人学生根据自身工作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网上学习时间,学生的工学矛盾相对能得到缓解。远程网络教育主要是学生通过点击网上课件(或是光盘课件)来完成课程的全部学习任务,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教师提交作业,下载学习材料;同时可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安排集中面授和考试预约,“网教+面授”的平时成绩可考虑占60%(网上作业20%,网上出勤20%,面授20%),课程考试成绩占该课程考核成绩的40%(卷面考试成绩)。

(2)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能解决远程教育学习问题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通信工具的普及,为远程开放教育开展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G智能手机和Wi-Fi智能手机的问世,使得基于他们的移动学习在3G网络和Wi-Fi网络的支持下,具有的移动性、交互性、共享性和个性化学习等特点,可以满足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任何内容的学习愿望,渐渐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大人化学习方式。但是3G网络收费比较高,这会给学员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只要学习者提前将学习资源下载到手机上然后脱机浏览就可以减少上网费用。

2.推行“学分制”管理建设

远程网络教育是基于学分制学习基础上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制度灵活,故“学分制”是远程网络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1)“学分制”管理工作的思维定式

学分制的实现,彻底改变了原来“学年制”沿袭下来的不利于学生发展、扼杀学生个性的管理制度和体制;远程网络教育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资源,在学籍管理上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班级管理到学生的个别化管理;在教学形式上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在选择专业上,允许学生自由选课、允许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学习进程;在毕业时间上,学生只要修满学校规定的教学计划就可以提前毕业,充分体现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办学理念。

(2)“学分制”管理工作制度建设

学分制是学籍管理制度体系改革中的难点和重点,“实行学分制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就要建立一套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的运作机制。新机制要结合学校实际,突出有序性、可操作性的特点,不但要完善学分制总体方案,还要建立学籍管理方面的各项制度”。

根据成人教育规律和特点,学校应该制定一个富有弹性的教学计划、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选课制度、主副修制、重休制;跨类专业可实行互换制、实施成绩互认制(高校之间同层次公共基础课可以互认免考);同时学校要制定出“学籍有效期”,取消留级,允许学生延长学习时间,但最多可延长为两年,使得学籍管理制度既要吻合“学分制”特点,还要符合成人教育规律。

3.推行成绩管理网络化建设

成绩管理是学籍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实现成人高校远程网络教育成绩管理建设和成绩资源共享是当前急切解决的问题。

(1)学籍信息管理模块的构成

学校要采用优质的计算机、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作教学支撑,积极对外开放学籍管理内容和数据。学籍部门可以把学校招生数据库直接导入学籍库后,按专业、学制、形式、层次、年级建立学校的学籍管理系统,分别建立“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模块。学籍部门编排学生班级和学号,并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规定时间上传全校新生信息数据。

(2)成绩管理资源共享建设

成绩管理模块是把原来单机版的正考成绩库和补考成绩库合并成一个网络版的成绩库,成绩库里有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身份证号码等字段,学校把学生成绩模块直连接在Internet网中,让学生本人和各教学站点在网上及时查询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同时学校对分布在各个地区的教学站点的管理人员和学生分别设置上网查询密码权限。具体工作由学校学籍管理部门负责监督。

4.增加学籍管理技术性建设

成人高校推行远程网络教育,是一项多头绪、多层次、高规格、高要求的细致工作,具有极强的技术性。

(1)开发现代化的学籍管理软件

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是一项集技术性、时效性、政策性和原则性为一体的权威性管理工作,现代远程教育又是信息技术高度集成的教育,成人高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问题汇总和系统分析,并依据成人远程教育特点对计算机学籍管理模式做出精确设计和规划。

(2)开发现代化的学籍管理功能

现代化的学籍管理软件功能:录入及增减数据功能;查询、留言功能;统计、检索和报表功能;上传数据功能;系统维护功能;预警提示功能等。学籍管理系统应具有安全保密度,应设有不同权限口令,以便实行民主监督,增加学籍管理的公开、公正透明度。学校应尽早增加“学籍管理预警制度”,即在每个学期考试和补考结束后,对于出现累计四门以上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会自动提示,亮出“红牌警告”,提醒学校及时告诫学生提前做好相关课程的复习和补考准备事宜,以免学生因累计缺考课程过多而造成“掉队”状态。

5.实施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信息资源共享建设

高校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网络系统的建设不仅对全国高校档案工作今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高校的各项工作也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1)加强毕业生档案信息建设

当今,成人高校毕业学生只能在教育部“学信网”上看到本人的基本学历信息,却看不到学士学位信息;毕业生档案资源社会共享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工程,教育部门应该尽快提出一个可运行的机制,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其总体规划、框架设计、标准建设、数据收集、质检措施、录入备份等工作都需要全面地精心设计。上级主管部门应尽早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快速地查询到自己的学士学位信息,不能影响毕业生的正常就业。

(2)毕业生档案资源共享标准化建设

建立健全毕业生档案信息库是实现远程网络教育学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依据。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是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的前提和基础。档案资源管理标准化建设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标准化、储存标准化、档案管理标准化、网络标准化、管理软件标准化等,只要把“标准”制定完善,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有标准可依,按标准执行,从而提高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的规范性和时效性。

6.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

“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社会化、大面积、大容量的办学特点,学籍管理具有复杂性、特殊性、政策性和时效性的特点,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职能,起到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在学籍管理制度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要求管理工作人员具备极强的计划性、组织性、准确性和原则性,这是做好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1)树立“服务至上、创新思维”理念

面对远程教育网络的兴起,学籍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首先必须拥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必须拥有团体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学籍部门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队伍,增加部门的凝聚力;把“服务至上”“创新思维”理念看作是学籍管理工作质量评估;学籍管理人员要具备教育管理能力与研究能力、信息化技术能力;站在教学科研最前端,不断将科学、先进、高效的管理理念引进学校学籍管理领域。

(2)引入竞争机制

学籍管理是一项集技术性、时效性、政策性和原则性为一体的权威性工作,是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在工作方面学校要引入竞争机制,学校制定用人政策,创建职业资格证书用人制度,学籍管理人员要经过严格考察,聘请学历高、品行好、技术强的优秀员工就任重要岗位。学籍管理人员要迅速地实现自我转型,努力将自己转变成一个懂得学习策略和学习技术的输出者。

质量是远程教育的生命线,学校要以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和新手段构建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制度体系,这是成人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确保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制度体系运行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江瑜清.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11,(23).

[2]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在远程开放交流教育中的应用.中国远程教育,2012,(5).

[3]陈文涛.高校学生管理转型期的学分制学籍管理体系.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l).

网络教育制度范文3

关键词:课堂教学;网络教学;融合;高职商务英语;情景模拟

一、高职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商务英语课程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目标。为了不断深化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就现阶段高职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状况,以及如何上好商务英语课等,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大家普遍感到:受近年来商务英语专业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依赖性强的影响,商务英语课越来越难上。学生旷课、上课时精神萎靡不振,极少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得不自编自导自演,唱起“独角戏”。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不少高职英语教师至今仍然是传统的“四个一”授课方式,即“一幅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模式。偏重于知识传授,忽略学生素质、技能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

二、基于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深度融合的高职商务英语情景模拟的现实意义

毋庸置疑当前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是与现代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不相符的,不能满足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结构的培养目标,改革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势在必行。笔者积极倡导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以促进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1.课堂与网络教学深度融合的现实意义

我们置身于网络服务日臻完善、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众多学校顺应时代需要重视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积极推动网络教学的进程。网络教学能够充分刺激学生视、听、说等各种感官,使学生思维活跃。网络还能再现商务场景,让学生耳闻目睹、身临其境。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促进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是传统的“教师+学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

但是网络教学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建设要求较低;更重要的是师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则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本身。

而目前单纯的网络教学也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英语基础薄弱、学习依赖性比较大的高职商务英语学生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比较高,不太适合利用网络进行完全的自主学习。学生普遍反映在网络课堂中非但没有充分体验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便利,还失去了在真实课堂中与老师一对一的交流以及同学间合作学习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同一性。另外网络教学对教学设备的要求和教学成本都显著提高。

因此,基于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2.商务英语情景模拟的必要性

实践证明基于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深度融合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与创新,是融合现代教育作息技术、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与新时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逼真地模拟各个商务流程场景,让学生亲身实践,使得以商务语言交际为媒介的商务流程贯穿于商务英语教学活动的始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

(1)改善学习方法,逼近教学目标

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商务情景中的互动功能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并运用语言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和巩固学到的语言知识,锻炼语言运用的能力,并逐步养成积极自主的学习习惯。

(2)提高教学效果,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和课堂讲解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在模拟的商务情景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商务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结合,增强了实践技能。鉴于此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进行逼真的商务情景模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必将有助于高职学生在商务环境下不断提升英语应用能力。

三、举例分析“基于课堂与网络教学深度融合的高职商务英语情景模拟”的可操作性

笔者目前从事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使用的教材是《新编剑桥商务英语》(第三版),《新编商务英语》是一门商务与英语相结合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根据商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在商务环境下使用英语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强调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运用情景模拟可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处理商务环境下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笔者以《新编剑桥商务英语》(中级) Module 2.2 Presenting your company一课为例,简要分析如何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交替进行的过程中运用情景模拟教学。

单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听力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听对话并完成书本上的题目即可。但若以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练习了听力,核实了一些单词的拼写,但是若到实际的商务环境中,到底如何介绍自己的企业状况等一系列具体的问题,学生则可能很茫然。因此笔者认为可以运用基于课堂与网络教学深度融合的商务英语情景模拟的教学模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来。具体设计如下。

1.任务

在线阅读国际知名企业英文资料,制作PPT,口头报告教学目标;通过“企业介绍”,给学生创建一个主动探索的环境,将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教学思路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情景导入、自主探究、网上交流、归纳小结、反馈评讲等。通过传统课堂教学、网上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领域,培养他们通过因特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讨论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3.教学程序设计

(1)情景导入(课堂教学):

步骤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词/词组,让学生练习发音并用英文解释词义,让学生总结这些词汇所属类别(company terms)。

步骤2:学生练习听力,尝试听出步骤1中提到的哪些词汇,以及各个数字后修饰的内容,再次确认、强化company terms。由于这次听力内容有关口头报告,所以请学生认真听此报告流程,并关注口头报告中所运用的句型、以及报告中需注意的语音语调。

步骤3: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总结内容包括:口头报告流程(介绍报告主旨、介绍报告结构、各部分陈述、报告结束及提问);语音(如数字的读法)、句子的重音、语调、有用的句型等。

(2)自主探索(网络教学):

步骤1:教学地点改为实训室,利用网络、计算机来进行情景模拟。教师讲解如何进行网络信息有效搜索,主要讲解省略,省略,和省略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在线翻译网站如省略的使用。教师提供一些PPT模板,放在系部内网的服务器上,供学生自己观看、选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PPT文件制作技巧)。

情景模拟任务:学生每组2人,就世界知名企业信息搜索,如:Wal-Mart,Reuters等。不同小组搜索不同企业信息,小组学生需查询该企业历史发展情况、主打产品/服务、企业结构、销售情况等;如果学生愿意,还可以增加其他内容。学生需以企业Marketing Dept.为立场(工作职务自行拟定),把搜索到的信息简洁、清楚地用PPT表示出来,适当运用动画效果;PPT内容为英文文字,个别难以理解的词句需加中文注解,其中必须至少有一个图形描述。

步骤2:学生任务分工、在线阅读、相互交流、资料整理、PPT制作、口头报告语言准备工作等,教师提供必要的现场指导。

(3)归纳小结(课堂教学):

步骤1:两位同学合作脱稿将PPT内容准确无误地口头表达出来;教师或其他学生对每组口头报告进行提问,并得到解答;全程录像。

步骤2:展示录像,教师和所有学生对报告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主要考查口头报告流程是否完整、口头表达现场表现、语音语调、合作情况、“PPT”制作质量等。

(4)反馈评价(网络教学):

步骤:将所有录像、评议材料全放在教师制作的网站上,供所有学生回顾、观摩,学生可通过E-mail或聊天工具与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从而将知识内化。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授课教师应积极更新理念,刻苦钻研现代网络技术,创造条件探索开展网络教学;并能够创造性地探求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高质量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网络教育制度范文4

关键词:语言能量;网络新词;翻译;译者主体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14)03-0027-0005

1 引言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对翻译界的杰出贡献之一就是“语言能量”观的提出。庞德认为语言自身是蕴含着“能量”的。“按照庞德的解释,语言的活力是指词语在结构中与其他词语在特定的地点和时间所产生的新的关系,从而获得新的品质,这就给语言带来了‘活力’。他又说,词语之间能够‘传电’,能产生和互相产生某些品质”(郭建中,2002:46)。词语不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新的结合,产生新的意义,获得新的能量,使得新词、新义层出不穷,这就是所谓语言产生的“活力”。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为网络语言、网络新词的产生和广泛使用提供了载体,并使网络语言、网络新词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极大地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词库。本文以庞德“语言能量”观为视角,从旧词生新义、词语创新和仿拟词语三个方面来解读网络新词的生成机制及其翻译。

2 对庞德语言能量观的解读

庞德“语言能量”的概念是于1910年在对罗丁・卡瓦尔坎迪的诗歌进行批判时第一次提出来的。他说:“罗丁的‘能量即美’的观点是成立的。我们所有有关诗歌美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都与下列思想有关:迅速、有动力、具有力量,而我们对丑的概念却与缓慢、无生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Guido,2010)。“按照庞德的语言能量理论,语言有其自身的生命力,能适应各种环境而变异生存……这种生命力就是语言的能量”(廖七一,2002:30)。

庞德在《严肃的艺术家》中,进一步对“能量”进行了界定:“我们可以相信,艺术中至关重要的是某种能量,一种像电或辐射波的东西,一种可以链接,可以整合的力量,那是一种类似流水的东西,他从金色的沙滩上喷涌而出,迅速游走,你可以将它想象成任何意象”(庞德,1913)。

庞德在翻译过程中不强调文本的意义或是个别词的意思,而是强调节奏、选词和词语在上下语境中的意义,因为词语处于运动之中。庞德认为“三四个词并列在一起,能放射出具有很大潜力的活力……那些词充满着特殊的活力;那是传统的力量,是多少世纪以来的民族意识的力量”(郭建中,2002:47)。这里,庞德实际上强调了词语的互文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是具有生命的,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下会激发出无限的“能量”。正是语言所具有的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才使得新词不断涌现,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

网络新词的生成是依赖人们熟悉的词汇,通过词语的“运动”或其本身的“能量”,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彰显出旧事物与新事物的相似点,赋旧词以新义或进行词汇的创造。

网络新词不仅体现了当代人的思维方式,更体现了人们认知世界的一般规律,在其生成背后有着人们对网络新词的创造与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语言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因此,在以庞德的“语言能量”观来理解网络新词的前提下进行翻译有助于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并有助于使目标读者对网络新词有更深刻的认识。

3 语言能量在网络新词中的体现

网络词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语言表达。新的词汇形式在网络这一传播媒介的影响下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迅猛发展。笔者将从网络新词生成机制的三个主要方面,即旧词生新义、词语创造及仿拟词语,逐条分析网络新词所承载的语言能量。

3.1 旧词生新义

有一部分汉语网络新词虽然原来就存在于汉语词汇中,但是在当今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些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般说来词义的变化是其在语言表达层面用法的发展,是词汇自身“能量”不断发展运动的结果。

庞德很看重意义的相互关系。庞德的翻译理论要求译者随时保留产生意义的氛围,以便在翻译的过程不仅能读懂词语的直接意义,也能读懂该词语在不同表达形式中的隐含意义,也就是意义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所呈现出来的新义。“所有的词语都有两种用法:习惯用法与非习惯用法……在历史这一语境中语义含蓄使我们更能看清语言的能量”(廖七一,2002:31)。这里的“历史这一语境”指的就是产生意义的氛围,尤其是指非语言的客观外在环境,主要包括交际对象、交际语体或交际的社会场合等因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不同程度地构成特定的交际环境,从而为语言能量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如,汉语“山寨”一词本义指“在山林中设有防守的栅栏的地方”,亦指“有寨子的山区村庄”(《现代汉语词典》,1998)。而如今“山寨(copycat)”的网络流行意思却是依靠抄袭、模仿、恶搞等手段发展壮大起来,反权威、反主流且带有狂欢性、解构性、反智性以及后现代表征的亚文化的大众文化现象。正是“山寨”这一词语所承载的语言能量的发展变化,使得旧词生新义。新的交际环境为“山寨”这一词语获得新的能量创造了条件。而译者也正确地理解了“山寨”一词的新意,“cat”一词的释义为“an insulting word for a woman who you think is un-kind or unpleasant”(《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2009)。“copycat”则很真实地再现了这样一群恶搞的人群,巧妙地将原文的“能量”传神地过渡到目标语言中,翻译灵活准确。

再如,“围观”(onlook)传统解释为:“(许多人)围着观看”(《现代汉语词典,1998》),而在网络这个背景中,它的意义却变成“与我无关,只是看看而已”。现在网上每天都会冒出形形的人和事,网民大都见怪不怪,但“围观”一下也无所谓。这类人在一起构成了“围观群众”(onlookers),即可忧国忧民,又可娱乐打酱油,何乐而不为。译者充分理解了其语言深意,将其翻译成“onlook”,挖掘出了其中蕴含的能量,十分准确。

3.2 词语创造

“我们应该注意一个词语是怎样用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尤其是该词以一种新的或不合常规的方式使用的时候。正是词语这种‘创新’的本质,即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均创造与其他词语新联系的本质,赋予了语言的能量”(廖七一,2002:30)。由于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产生,已有的词语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的表达需求,于是词语又再一次地将其“能量”释放出来,新词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般丰富着人们的语言表达。合成是网络新词产生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包括“复合式”和“附加派生式”。

3.2.1 复合式

1) 由字母与数字复合而成的网络新词

由字母与数字混合而成的网络新词的数量不多,但它的无规则的组合恰恰体现了语言的“能量”及其灵活性。如:cu2morrow、3q、4u,其构成规则是无法用正常的思维方式来解释的。cu2morrow意义为“seeyou tomorrow”,“2”代替“tomorrow”的第一个音节,“see you”则由同音字母代替。3q是“thank you”(谢谢),数字3的汉语音节读音[san]代替了中国人听起来近似的英语thank you的第一个音节[θ??]。4u是“foryou”,4与“for”的音节相同,u和“you”的音节相同。

2) 由字母、数字与汉字复合而成的网络新词

字母、数字与汉字混合构成的网络新词风头正劲,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体现了语言“创新”的本质和其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小ease”(小事一桩)、“伪IP”、“奔驰250”(笨、痴、二百五)、“・COM”(刀抗母)(刘钦民,2002)。

3) 由汉字与汉字复合构成的网络新词

汉字与汉字复合而成的网络新词也在网络新词生成机制中占很大的比重。两个原本互不相关的词语,因其自身携带的能量,在特定的条件下结合到一起,产生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如,转型跳槽(career shifting);胶囊公寓(capsule apartment)。原来分别是互不联系的互相独立的词语,通过网络这一传播媒介,这些词语蕴含的能量被充分发掘出来,从而生成新的网络词汇。 4) 谐音 网络新词中谐音词比比皆是,如传统意义谐音的例子有:霉女菌男(美女俊男)、1314520(一生一世我爱你)、8147(不要生气);斑竹(版主)、共眠(共勉);数字谐音有:9494(就是就是)、英语谐音有:伊妹儿(e-mail)、瘟都死(windows)、烘焙鸡(homepage)等等。再如2011年度网络热词“肿么了”也就是“怎么了”的谐音,其起源或是因输入法错误,或是因年轻人的后童稚化语言风格而致,现已被网友普遍用作诙谐的发泄,或无法理解某人某事时的语言表达,反映出纠结的心理。

在这些例子中,谐音利用了声音和意义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一个词语同时具有双重意义。在网络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词语获得崭新的能量,可以表达反讽幽默或体现说话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3.2.2 附加派生式 附加派生式按照词缀的位置可分为两种。即前缀和后缀。在一个前缀或后缀的引导下,在相应的位置加上一个字或一个词,便可以构成一个新词。

(1) 前缀。如以“裸”字为前缀的新词:裸官(na-ked official)、裸机(bare mobile phone)、裸婚(bare-hand-ed marriage);以“被”字开头的新词:被辞职(be said tohave resigned)、被代表(be said to be represented)、被就业(be said/declared/alleged t0 have found jobs)。

(2) 后缀。如以“吧”为后缀的新词:书吧(book-shop-bar)、茶吧(tea bar)、陶吧(pottery bar or earthenw-are bar);以“人”为后缀的词语:橡皮人(the jaded)、两餐半人(meal skipper)。

在以上的例子中,无论是以“裸”或“被”为前缀还是以“吧”或“人”为后缀的新词,都在向我们彰显一个事实:词语的“能量”并非无规律可循,在特定的情况下,它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能量”释放出来,达到其达意而传神的效果。

3.2.3 仿拟词语

仿拟词语是依照现有词语的格式而模仿创造新词的一种造词方法,“它通过替换传统语言中已存在的词汇中的个别语素构成新词,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构词方式”(袁瑞姣,2008)。由于仿拟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有词语的能量,比较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仿拟的词语不仅能够增强网络语言的感染力,而且能达到诙谐、幽默、讽刺的效果,使语言能量以巨大的威力发挥出来。仿拟词语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流行开来。如open-collar workers意为开领工人,指把家当办公室、在家里上班的人。open-collarworkers仿white-collar workers;netizen(网民)仿citi-zen;“笨鱼先游”仿“笨鸟先飞”,隐婚族、零帕族、乐活族等“族”属词均仿上班族,还有蓝客、闪客、白客仿黑客一词。

4. 庞德的语言能量观与译者的主体性作用

根茨勒指出:“庞德的翻译理论建立在语言能量这一概念基础之上,写在字里行间的语言和具体细节,并不仅仅是代表事物的黑白符号,而是作者刻意雕塑的形象……译者是艺术家、雕刻家,甚至书法家及文字的驾驭者”(Edwin Gentzler,2008:15)。由此不难看出,庞德的“语言能量”理论富赋予了译者以更多的自由,重申了译者的主体作用。“庞德的翻译思想几乎完全构建在译者生命本体和原文生命本体交流互动的基石上,两者激情邂逅的结果决定了翻译的内容”(周建新,2011)。在庞德的语言能量观的指导下,译者应正确掌握“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手段,从而使其内涵表现于语言形式之外,给人以无比的深思暇想和无穷的揣摩回味。

综合以上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庞德的“语言能量”观突出强调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了更好地体现译者的主体作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做到以下三点。

4.1 准确理解词语内涵,深入挖掘词语所含“能量”

“庞德在翻译时不是推敲词句,而是使自己的感情进入原作者的角色,将原作中的思维方式和感情方式进行浓缩提炼,再传达到译语中去”(郭建中,2002:45)。这就是说,译者在翻译时不但要看句子的表面结构,更要挖掘其隐含的深层意义,通过上下文来揣摩句子的深意。译者在追求语言表现风格的同时还要注意词语的表意要有一定的明确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目的。如:时下网络流行语中“神马都是浮云”格外引人瞩目。“浮云”一词最早出于孔子的“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但因其时代背景等等原因,这句话已经渐渐为人们所遗忘,在此词语“能量”即将“耗尽”之时,天涯网友蓉荣在《极品女小月月》中的一句“神马都是浮云”使该词重获新生,彰显出巨大“能量”,成为当红网络用语。浮云(fleeting eloud)一词既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切皆为过眼云烟的事实,又揭示了人生中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真理。这也正体现了词语以“新的或不常规的方式使用时”所体现出来的语言能量。其英译版本fleeting cloud中fleeting意为“lasting for only a short time”(《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十分传神地体现了事物转瞬即逝的状态,恰到好处。

又如“LOHAS”(乐活族)一词是英语“Lifestyles of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缩写,意为以积极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形态过生活。这一族人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光彩照人。译者充分分析了该词所蕴含的能量,将这一族人“LOHAS”翻译成“乐活族”恰当准确,符合其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成功地将英文的语言能量转换到了中文目标语中。 4.2 把握翻译尺度,灵活创新

有些网络新词体现的意思,要靠译者把握翻译尺度,进行灵活创新。如在仿拟词语中,译者要注意把握原有词语与新的仿拟词语之间能量的关联,使这些网络新词获得更大的语言能量。下面以上文例子中提到的“族”属词,如:“零帕族”(stress-free type,stress-prooftype)、“隐婚族”(pseudo-singles)和“蚁族”(city ants)为例进行说明。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族”字有这样几个义项:①家族;②古代的一种残酷刑法,杀死犯罪者的整个家庭,甚至他母亲、妻子等的家庭;③种族;④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现代汉语词典》)。其中③④意项的“族”使用最为广泛。我们在此探讨的“族”属词正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类人”。对于此处列举的三个新词,我们不能按其表面意思直接翻译,而应该根据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隐含意义,深入分析其自身“能量”,再着手进行翻译。“零帕族”中“零”可直接理解为阿拉伯数字0,“帕”是“帕斯卡”的简称,压强单位。所谓“零帕”就是没有任何压力,“零帕族”即是指从事各个行业的人们,在面临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压力下,仍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的这一类人。译者将其译成“stress-free type”,或“stress-prooftype”,忠实准确地把握了翻译尺度,恰当地将原语能量过渡到目标语中。“隐婚族”指那些已经办好结婚手续,但在公共场合却隐瞒其已婚事实的一类人群。“隐婚族”以单身的身份出现于公共场合,因此也称为“伪单身”,将其翻译成“pseudo-singles”十分准确。“蚁族”(city ants)指的是一个庞大的80后群体――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在一起的一个群体。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由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或是收入低而不得不选择聚居在一起,由此“蚁族”便应运而生。译者充分剖析了该词语所蕴含的能量,将其翻译成“city ants”是十分恰当生动的。在此,译者没有走传统的翻译路线,不但准确地把握了翻译尺度,还进行了灵活创新。 4.3 不拘泥于形式,彰显语言“能量”

网络教育制度范文5

大专升本科的途径

统招专升本

“普通专升本”招生是指具备大学本科办学资格的高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以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的大学专科应届毕业生为招生对象,通过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专升本”统一考试进行录取的本科招生类别。普通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是以专科为起点。选拔对象为列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经省招生部门按规定程序正式录取的、本省各类普通高校的专科三年级在籍学生(普通全日制统招入学)。四种方式中,获得本科学历难度系数相对最大。

自考专升本

经获得了专科文凭的学生或者在读大专生,通过自考的方式拿到本科的毕业证。自考本科是我国基本高等教育制度之一,成绩合格后由主考学院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联合颁发大学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符合条件者由主考大学授予学士学位。

成人高考专升本

专科毕业后,离开学校后,参加全国统一的成人考试,每年与成人高考同时报名考试(每年10月期间),最后颁发的学历是成人本科学历(有学位)。 毕业证盖所学习高校章,证书上显示”成人教育脱产或函授”字样,国家承认。

开放教育专升本

开放教育是由取得教育部学信网可查的专科文凭学生自主报名,由开放大学自己组织入学水平测试,以网上学习和集中面授两种授课形式的新型成人教育模式。

网络教育专升本

网络教育,门槛低,学习方便,时间自由,而且网络教育也是国家一种高等教育制度,其性质大体和成人高考差不多,也是需要入学考试,但区别是学校自己命题和阅卷,分春秋季招生。

目前,国家十分鼓励以网络学习为主的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学习形式,古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通过远程教育提升自己的学历,增加知识深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远程教育更适合在职进修学历提升的人群,所以大专考本科选择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是非常好的途径。

成人专科升本科有用,成人教育本科学历受国家认可,学信网可查,与普通全日制本科学历有同等效力,而且,本科学历肯定是要好于专科学历。

目前,我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基本都是按照学历定工资,本科工资比专科工资高一档次,较规范的企业也是按学历定工资,如在苏州、上海、深圳等地外资企业或国内知名企业上班,本科以上的奖金和提升机会都比专科相对多一些。

网络教育制度范文6

关键词:网络学历教育;隐蔽课程;校园文化

所谓隐蔽课程是指形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成果的各种要素,如师生关系、校园环境影响、各种集体和文娱活动等等。隐蔽课程不是校方按照教学目的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而是隐藏在学校生活经验中的一种无形课程,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等各方面发展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多年来,我国学者对于隐蔽课程的研究多局限于普通教育中。实践表明,在网络学历教育中也存在隐蔽课程,对它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提高网络学历教育的教育质量。

一、网络学历教育中的隐蔽课程特征及其作用

1.网络学历教育中的隐蔽课程的特征。与普通教育中的隐蔽课程相比,网络学历教育的隐蔽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单调性。普通教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课时较多,与教师、同学接触频繁,有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发展个人爱好,其隐蔽课程较为丰富。而网络学历教育课时较少,通常只通过网络点播课件学习或使用光盘学习,在有条件安排集中辅导的教学机构,辅导期间与教师有短期接触,但往往是匆匆见面,又匆匆分手。又因学生工作、家庭负担较重,教学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动性不强,与同学接触机会有限,很少自发组织有意义的文化活动,隐蔽课程较为单调。②隐蔽性。普通教育工作者处在对学生正规教育环境中,容易体会到隐蔽课程的存在,承认它对学生思想行为有较大影响。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身处没有围墙的大学,又受到传统成人教育观念诸如“人性不变论”等的影响,常常感觉不到隐蔽课程的存在,甚至不承认隐蔽课程对网络学历教育学员有影响。③非预料性。普通学生经历正规学校教育,比较注意自身修养,判断事物也较为客观,对隐蔽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行为反映较为一致。网络学历教育学员多已成年,不同的人生经历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再加之社会风气的影响,常使他们对隐蔽课程或漠然视之,或对其反应大相径庭。

2.隐蔽课程对网络学历教育学员的作用。与对普通教育学生的作用相似,隐蔽课程对网络学历教育学员的作用也具有两面性,即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正面作用与社会道德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是积极的作用;负面作用与社会道德和社会发展要求相反,是消极的作用。与对普通学生作用所不同的是,对网络学历教育学员而言,正面作用效果往往不够显著,而负面作用却常常更容易奏效。原因是网络学历教育学员受社会某些不正当风气影响较大,对之有切肤之痛。使他们往往不愿相信美好、善良的事物,而对于一些黑暗、丑陋的东西却深信不疑。针对这个特点,要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必须下大力气控制负面影响,自觉利用大量正面影响,撞击被教育者的心灵。

二、隐蔽课程对网络学历教育的要求

由于网络学历教育中隐蔽课程的存在和其不容忽视的作用,给网络学历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网络学历教育应坚持终生教育的观点。常有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认为网络学历教育学员已经成年,其人生观和思想已无可塑性,对网络学历教育学员只需重视教书,没有必要再谈育人。事实并非如此,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可塑性极强,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大器晚成”的例子。虽然某些学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动机也不如普通学生单纯,但本质上是上进的。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要看清这一点,坚持终生教育的观点。坚持终生教育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教书育人的方针,并且相信在长期地、艰苦地努力工作中,一定会给网络学历教育学员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从单调而有限的隐蔽课程中受益。

2.要提高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网络学历教育一线上的网络学历教育教师,是能否使隐蔽课程起到正面作用的关键。因此,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外,还应热爱网络教育事业,具备过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政治上要能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业务上应积极进取,不断学习,精益求精,谦虚谨慎。在教学和管理服务中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学生公正无私。只有这样,才能博得绝大多数网络学历教育学生的尊重和支持,才能在无形中树立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要尽量组织必要的辅导活动,网络学历教育教师在辅导期间,要尽量增加与网络学历教育学生的接触。在接触中,要以诚相待,多了解他们在学习上乃至于生活中的困难,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要满腔热忱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网络学历教育学生在短期接触中感受到教师人格的力量。对于网络学历教育学生的作业,要及时认真批改,对出错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错误根源,恪守教师职责——满足网络学历教育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增强网络学历教育学生完善自我的信心。网络学历教育教师工作环境特殊,要求他们要有“慎独”的精神,自觉地注意为人师表,使网络学历教育学员在有限的隐蔽课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获取知识的技能的同时,也能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增加拼搏进取的勇气。

3.不断完善网络学历教育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网络学历教育制度,也是构成网络学历教育学员隐蔽课程的一部分,有没有完善的制度管理,学生的精神风貌是不同的。有了完善的制度,是否能照章办事,对学员的影响也较大。完善网络学历教育制度,需要全体网络学历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基础上不断研究和探索,而坚持原则和严格执行制度就需要抵制歪风邪气。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学历教育学生在严格、有序、合理的制度中求学,对他们产生正面影响,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教育的效果,反之,则会产生负面作用,使之失去求学的兴趣,降低甚至丧失完善自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