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特色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特色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特色总结

教学特色总结范文1

大公路第一小学积极在校本中创特色,以师生相长、共同发展为目标,立足校情开发校本课程和创新校本教研,促进师生人本素质提升。

一、多元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在学校积极对课程进行拓展与创新,为学生的生活、成长和后续发展提供动力。我校是江西省航模先进学校,航模是学校的传统社团项目,很受学生欢迎,我校的“蓝天”航模队在省、市、区各级比赛中屡获佳绩。为全面普及和推广学校传统项目,本学期学校将航模和体育相结合,在一年级体育课中开设了一节航模课,从低年级推广普及,让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武术是我校这两年有意打造的另一体育特色,在部分年级课外试点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将其作为校本课程引入课时,在二、三年级体育课中开设了一节武术课,聘请武术学校的教练授课,对武术拳和自卫防身术进行普及和推广,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学校武术体育特色鲜明,深受社会好评,受武术学校相邀,学校将组队参加今年下半年在我市召开的省运会开幕式上的武术表演,现表演团队正在积极筹备训练中。

二、积极开设第二课堂,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和发展,是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促进素质教育推进,学校在原第二活动社团建设的基础上,在低年级每周各增加了4节校本第二课堂活动课。学校根据校情推出了百科讲堂、经典诵读、思维益智、音乐欣赏、手工制作、语言表演、体育舞蹈这些校本活动课。其中百科讲堂是我校家长义工团成员授课。家长是我们学校教育一个非常广阔的资源,所以我校积极宣传动员热心于服务、素质较高的家长成为我们的教育义工,并为家长和孩子搭建一个沟通平台,开发了“百科讲堂”这一第二课堂,让家长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和特长,对学生进行天文气象、医学保健、安全法制、自然科学等百行百科知识的讲授,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孩子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根据广大师生的反映,我校的“百科讲堂”开设的很成功,家长都能精心准备,很多家长还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授课时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学生兴趣高涨。

音乐欣赏,手工制作,语言表演,体育舞蹈活动课则由学校外请专业教师授课,让学生在体育、艺术、语言、手工等各方面获得发展。思维益智活动课体现在趣味性、活动性上,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有助于学生思维开发的游戏活动,如二十四点、数独、逻辑推理、数字谜、七巧板、魔方等,一学期专项训练一至二项益智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常做常新校本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1.专题深探,专项突破。学校校本教研注重以点突破,纵深研究,结合教师面临的难题困惑,当下热点、难点,积极研究破解,并注重研究的系列化,深入化,如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将减负增效落实到课堂”的教学专题研究和“减负形式下低年级学生作业改革与创新”专题研究。“将减负增效落实到课堂”的课堂教学专题研究,全员参与,点面推进,既有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又有研究经验总结交流,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减负形式下低年级学生作业改革与创新”在罗蔚校长和刘红英主任的带领下进行了积极的改革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刘红英主任还就作业改革的经验和成效在章贡区和龙南县进行了讲座交流。

2.层级教研,梯度推广。如本学期“将减负增效落实到课堂”教学专题研究,学校先就减负工作做引领和指导,教师个人(第一层级)完成认识转变和理论提升,再以备课组(第二层级)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每个备课组推出2节研讨课,进行实践研究,学校教研组(第三层级)的研讨则有机穿插其中,以年级段为单位推出一名教师上研讨课,进行阶段成果展示和小结,并指出改进意见,让教师们实践总结后再消化吸收,共识、共享、共进,然后在此基础上又转入新一轮的循环,撇去虚浮,扎实沉入,稳重推进,效果明显。

教学特色总结范文2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必修③《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

二、教材分析

第九课主要讲述在文化建设中我们所确立的目标、道路和任务,主体是国家。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本框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部分: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第四单元的教学任务是给学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究竟该“怎么办”。第八课我们带领学生领略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并学习了面对各种问题、现象时,如何做出选择。第九课开始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2.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3.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4.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给中华文化点个赞”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从而掌握并区分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

2.通过 “2015春晚总导演”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设计创意和策划能力,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树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五、教学重点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六、教学难点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七、教学思路

该教学设计立足文化强国的教学目标,采用了“点赞中华文化”的复习导入法,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讲解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结合学生熟知的素材,如“最强大脑”“感动中国”“爸爸去哪儿”“米歇尔写书法”“春晚”等节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接下来,结合教材98页,让学生打造一台国家定制的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如果你是总导演,你会怎么设计? 为什么这么设计?小组讨论,请四位“学生导演”发言。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对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知识部分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再回到本框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展示文化复古和全盘西化观点的持有者及其思想,引起学生重视和思考,总结出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最后引用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升华课堂,同时布置课下作业:文化强国微写作。

八、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已经学过的文化知识,给中华文化点个赞──说说你认为最赞的中华文化是什么?

学生:青花瓷、孔子的儒家学说、中山装的四个口袋代表的是“礼义廉耻”、汉字从古到今源远流长、风筝等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形态。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巩固旧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衔接过渡

教师:刚才我们找了几位同学给中华文化点了赞,根据同学们的点赞,我们能不能回忆我们中华文化的特征是什么呢?

学生: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师:不可否认我国是个文化大国,自古至今五千年的文化确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么,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大国是不是等同于文化强国?(PPT)

学生:沉思并持有不同意见,回答者各持己见。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体验对比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

3.新知讲授一

教师:很高兴看到同学们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对文化大国还是文化强国的看法。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生:打开课本95页预习新授课的内容。

教师:下面哪些可以成为你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符号?为什么呢?

图一:米歇尔到师大二附中写书法 图二:最强大脑

图三:爸爸去哪儿 图四:功夫熊猫

图五:来自星星的你 图六:感动中国

图七:习连套餐 图八:2014春节联欢晚会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回答,有的选图一、图八,还有的选图六。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图四《功夫熊猫》、图五《来自星星的你》与其他六图的区别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学生:在课本96页跟随老师标记重要的教学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比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4.新知讲授二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图片,阅读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对比图四《功夫熊猫》和图五《来自星星的你》与其他六图,分析总结出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符号。

教师:为什么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学生:阅读课本97页教学内容,并结合上述图片分析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角度五个路径去分析思考。

五个路径:

(1)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党的性质宗旨;

(2)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

(3)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

(4)人民群众根本意愿;

(5)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熟悉的节目,层层递进,分析出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5.新知讲授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选出这组图中你认为最能成为中国文化强国符号的那一个。

同学:春晚。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图八,春节晚会那些事儿。

1983年至今,春晚已经走过了31个年头,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上,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演员最多的综艺晚会。

同学:朗读PPT

2012年4月,中国春节联欢晚会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2014年1月,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首次升格为“国家项目”,与奥运会开幕式等同。“春晚”是家喻户晓、闻名海内外的节日文化盛宴,是所有炎黄子孙追求和谐、进步、吉祥的民俗盛典。

教师:2013年除夕夜当晚,全国有202家电视台对春晚进行同步播出,综合计算出全国有7.04亿观众收看了马年春晚。春晚不是“私人订制” 、大众订制,它是“国家订制”。 央视春晚肩负着对内、对外弘扬中华文化的双重使命;承担着展示中国形象、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使命。请同学们打造一台国家定制的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如果你是总导演,你会怎么设计?请说明设计理由。

学生:阅读课本98页“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讨论方案。

学生甲“林导演”──结合生肖,凸显羊年文化宣传;总结前一年的大众流行文化;传统的相声小品还需要保留;服饰文化要体现中国风;科技创新体现在科技3D的舞台设计,如果能有穿越文化设计理念就更好了。

学生乙“张导演”──主持人可以穿旗袍和唐装。

教师:发展中华文化,“春晚总导演们”都说得非常好。我们在总体的设计理念中要不忘记文化自觉──觉察、觉醒、觉悟,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认识文化视角)

学生丙“郑导演”──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有创新;面向现代化,面向大众;我们还要加入一些西方元素,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学生丁“康导演”──每年春晚的最后一个节目都是《难忘今宵》,想请来演唱压轴节目。要有国际媒体的参与和宣传。

教师:“康导演”提到的国际媒体的参与和宣传,说明春晚的设计除了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还要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信心、信念、信仰,指来自于对时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待文化态度)

设计意图:情境体验,探究新知,分享合作,成就设计。

6.倒叙回顾

教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可以引导我们走向文化强国,下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观点:

“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学生:全盘西化论

教师:大家能猜猜这是谁的观点吗?

学生:小声议论,没人举手回答。

教师:展示PPT,。不加评论,继续展示PPT请同学们继续猜猜看。

“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学生:阅读并等待答案的揭晓

教师:揭晓答案──康有为。请同学们回到课本95页,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这两段文字,得出结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由之路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具体做到:

一是要不忘本来。

二是要吸收外来。

三是要着眼将来。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巩固新知,引起重视。

7.升华巩固

师生:齐诵──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教师:请同学们就今天的学习感受进行140字左右的微写作,下节课我们进行微分享。

设计意图:升华课堂,布置作业,课后成长

九、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注重归纳学生已有的文化知识,通过已知引出新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建构新知,运用“假如你是春晚总导演”的创新设计,让学生形成创新比拼,凸显教学环节中的学生主体作用,设计好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味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设计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教法较为创新,形式比较新颖。根据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还需要在内容上丰富完善,从细节上修剪梳理;在课题提问上有所改进,以学生的实际理解和掌握能力为主要参照点,不断探索实践,把教师的创新设计、主旨意图、转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高二政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高二政治《走进文化生活》优秀教案

2.高二政治《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优秀教学设计

3.高二上册政治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案

教学特色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信息类专业 教学科研 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建设的工作由于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普遍存在片面重科研,忽视教学,甚至是将二者对立的现象。对于这种教学科研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已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然而,但这些观点或是没有很好结合专业特点,或是只提供了思路而没有具体实施策略,针对具体专业的详实的可操作方案介绍不多。本文则着眼于地方高校信息类专业建设,结合其教学科研的特点及前期探索实践,总结一些促进地方高校信息类专业科研协调发展的可借鉴的新举措供同行参考。

1 地方高校信息类专业教学科研现状分析

本节首先从分析地方高校的特色与定位的角度入手,指出地方高校信息类专业特色与建设中遇到的困难,进而分析其教学科研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

1.1 地方高校必须走特色发展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要求各高校要明确各自办学理念和风格,克服同质化趋向,努力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取一流。

地方高校在办学条件、办学实力、地理位置上等多方面和985、211高校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要想提升办学的影响力,必须走“特色立校”的道路,从宏观层面研究地方高校如何办出特色的文献较多,本文则拟从较为微观的角度,具体探讨地方高校的信息类专业如何在教学科研协调发展方面做出特色。

1.2 地方高校信息类专业建设困难

(1)同质化严重,特色不明。由于几乎每所高校都开设了信息类专业,同质化现象尤为严重,不仅受到重点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冲击,而且很多专业也开设基础的信息类课程,其他专业的学生通过自学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对信息类专业学生也形成一定的冲击。

(2)知识更新很快,师资队伍知识结构更新速度滞后。高校扩招之后,各个专业的师资力量都比较紧张,信息类专业也不例外。信息类专业知识更新速度相对其他专业要更快,且实践性要求高,老师大多数时间都忙于教学,很难有时间及时补充新知识。

因此,地方高校在信息类专业建设方面要做出特色,其难度要比其他专业更大。

1.3 地方高校在教学科研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1)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严重。大学分类和排名强化了大学的科研导向。在这种导向的指引下,地方高校也在引进教师和师资培养和选择重科研轻教学,将科研作为考核教师业绩和职称评聘的主要指标,教师则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致使本科教学受到严重影响,无论在教学科研上都无法与重点高校相比,特色难以凸显。

(2)科研难出高水平成果,持续性差。为了加快提升高校办学实力,地方高校普遍采用目标考核机制,要求教师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都要达到目标考核要求,由于教学压力大、知识更新速度滞后,教师每年要同时完成目标考核压力较大,精力分散,往往采用一些急功近利的方法完成考核科研考核目标,无法潜心研究,更难以持续性出高水平成果。

(3)科研项目来源分散,与教学不同步。开放办学使大学更重视社会服务和校外合作,纵向项目较少,与企事业的合作项目基本上是应用研究项目,有很明显的公共服务功能,但科研项目来源分散且与教育教学本身关系不密切。

1.4 研究现状与不足

上述诸多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地方高校信息类专业特色不明,教学效果不理想,人才培养质量差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些现象,很多学者在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和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与实践,但多数只是将视角局限于一些细节上,没有全面综合考虑,从如何促进教学和科研协调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改进方案。主要表现在两点:(1)未充分运用教学与科研协调中教学的导向作用。(2)多在理念层面探讨,而较少提供可操作性策略和具体实施方案以及案例。下面我们将结合三峡大学今年来在信息类专业教学科研协调发展方面的实践,总结一些地方高校信息类专业科研协调发展的可借鉴的新举措。

2 三峡大学信息类专业教学科研协调发展方法探索和实践

2.1 三峡大学信息类专业建设现状

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取不均衡的差异化发展战略永远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有效策略。因此,三峡大学明确了建设教学科研型大学的发展定位,目前已成为水电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综合性大学。然而,和其他地方高校一样,其信息类专业并没有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在合并之初学科定位不明,和重点高校的培养方案同质化严重,而且三峡大学的信息类专业还分散在理学院、经管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等不同学院,难以形成合力,并没有办出明显特色和优势。

2.2 改革与实践

2006年以后,学校调整了信息类专业的学科布局,将信息类相关专业集中到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大力推进有别于重点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学科平台、成立教学科研团队、加强校企合作等方式,有效促进了教学科研协调发展,使信息类专业建设近年来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具体改革与实践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一,根据学校定位,明确了 “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信息类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建立了有别于重点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差异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以“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专题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五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基本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时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和特色。

第二,强化教学在教学科研中的导向作用和主体地位,紧密围绕市场需求,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首先,采用学校投资和引入社会资金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多个实验室以满足教学要求;此外,注重学生课外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启明星”课外创新活动实验室,独创性地采用了“自我管理,循环传帮带”的运行模式,探索出课内课外并举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新模式。

第三,建立校内实训平台,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学院依托教师科研平台三峡大学软工程中心建立了校内实训平台,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参与老师的实际科研项目研发,锻炼个人能力;另一方面,已完成的一些新实际项目经过适当处理后用于学生毕业前的实训,学社不需要到校外完成实训,既节约了成本,也减小了外地实训存在的安全风险。

(2)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轮流培训教师,加快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可以有机会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强对社会需求的了解,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3)政策引导,促进科研教学并重。面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在学校的统一目标考核管理框架下,制定了一些促进科研教学并重,协调发展的管理细则,通过团队考核、经济收入调节、职称评审条件限制等多方面促进教师同等重视并积极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

(4)团队协作,突出优势,教学科研协调发展。为了实现学校在科研教学方面的考核目标,信息类专业教师通过团队建设的方式进行有效协调,通过改变个人目标考核方式为团队集体考核新模式,只要团队中老师共同完成了科研教学的总工作量即视为所有老师考核合格,团队内部可以根据老师实际情况分配教学科研任务量,这样不同老师均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不必担心考核压力,可保证部分专职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做出高水平成果。

(5)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凝练研究方向,促进科研服务与教学。三峡大学计算机学院通过紧密围绕学校水电特色和优势学科加强学科建设的方式,依托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已形成了几个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已经初步具备可持续申报到各类纵向项目的能力,校企合作成效明显,老师可以有选择性地承接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普通项目放到校办企业去单纯用于创收。

2.3 建设效果

(1)教学效果明显提升。目前信息类专业的就业率/签约率(2011年超过90%)逐年增加,已跻身于优势专业行列;学生在大四上学期已基本签约且就业质量明显好转,部分本科毕业生年薪已超过10万;学生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计算机仿真大赛、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部分成绩可与985院校媲美,越来越多的本科生考上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研究生。

(2)科研成果日益突出。由于切实落实了促进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近年来科研实力不但增强,成果不但涌现,在科研论文、专利、纵横向项目数量与质量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在国家级项目申报方面,2011—2012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 地方高校信息类专业教学科研协调发展方法总结

虽然地方高校的信息类专业教学与科研协调不仅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还存在一些学科自身的一些特殊问题,总结三峡大学信息类专业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两点:

教学特色总结范文4

关键词:特色教师;新课程理念;创意性美术

J20-4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教育在人们心中的为是与日俱增。而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并创造美的重要途径。

所谓特色教师是指那些经过长期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在自己所教学科逐步创立了一套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这种方法深受学生欢迎,效果良好,操作简便,易于推广。虽然他们未必有高深的理论,也不一定发表学术论文,但只要具备上述条件,我们就可以称之为特色教师。如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杨柳青年画一样,未必有多么高深的理论基础,但只要群众喜欢,非同一般,就形成了地方特色,甚至闻名全国,扬名世界。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我觉得要把美术课上的有声有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教育个性,这种个性不仅体现在教学行为成面上,还体现于思想层面,从行为层面上看,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各种做法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从思想层面上看,它表明一种价值观。表达一种精神和执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主体化、个人化的认识和信念。

第二,富有强烈而执着的创业精神。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常规教学任务的达成,也不满足自己已有的的教学经验,而敢于突破原有的教学框框,敢于在实践中提出新设想,新方法并进行试验,以追求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第三. 富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效,特色教师往往在教育教学的某个方面表现出熟练而高超的技能,因而在学生的兴趣激发、能力培养、思想引导等方面有明显的教育效果。

美术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

第一,美术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教育改的理念,探讨新的教育教学形成规律。

课程改革以来,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教材的编写方式和课堂教学的方式也都有许多变化,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些机遇,就可以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追求教育特色,首先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熟练掌握一套教育教学常规。教育特色形成的过程,既是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又是不断突破和超越经验的过程。对教师来说,要形成教育特色,离不开经验的积累,但在形成了一套常规性的教学经验以后,又不能局限于这些经验之中,要敢于跳出原有经验的框框,打破原有经验的束缚,敢于实验敢于创新以形成新的特色经验。例如在教学美术课《家乡的老房子》一课时,课本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用速写的方法画出家乡老房子的样子,但是我觉得东北的老房子都是用黄土和石头做的,画没有亲自做做记忆深刻,这不仅考验了老师的泥塑技巧,还有老师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了解。我通过搜索大量的图片和带学生去参观村里残存的老房子,使学生对家乡的老房子有了直观的深刻的认识,再带领同学们去挖黄泥,和泥,一起盖房子,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了家乡民俗,也感受到了快乐。所以敢于突破教材,创新授课,使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

第二,美术教师要认真研究小学创意性课堂及开发创意性美术材料。

一种教学方法只有受到学生的欢迎才有效果,正如人们经常说的:适应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创立适合于本学段、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就像现在社会上那么多美术特长班,为什么创意美术最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如木桩画,反正面都可以用丙烯颜料去表现风景啊、小动物啊,挂盘画里花样多,刮画表现的线条美,纸贴画,纸浆画,我们要去发现适合孩子们去表现的美术形式,去挖掘美术教材之外的美的艺术形式。我们学校种的葫芦就成为我校美术课的特色,春种秋收,学生们见证了葫芦的生长过程,,葫芦材料的制作过程,去皮、晾晒到用丙烯颜料去创作的过程,作品展评中享受成功喜悦的过程。

第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自制课件,设计出最符合学生发展的美术教学课堂

现在提倡多媒体教学,尤其是美术教学,有了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看到书本上看不到的世界,直观简洁,比语言有力。用多媒体制作动画片,播放电视片,确实有助于美术教学,甚至适合任何学科教学,如《卡通动起来的漫画》,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我在课前对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进行了调查,并从中选择了形象特点最突出的几个,设计了“依形猜名”的游戏导入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对卡通形象的回忆、再现,同事训练了学生的视觉运动反应。,游戏,竞赛贯穿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卡通知识,有效解决教学重点。

第四,教师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个教师要成为特色教师,不是像小鸡长成老鸡,只要熬上年头就行了。有的老师教一辈子学也未必能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这样的教师只能算是“教书匠”。所以教师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改进。要成为特色教师,就要给自己的教学方法起个名字,下个定义,说明操作步骤和效果,这样才便于推广。如山东省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有20多个老师总结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写成了小册子,如:小学语文高品味阅读教学法、小学数学三段设疑教学法、小学英语单词高效记忆法、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法、小学音乐少儿戏曲培养模式、小学体育自主愉悦教学法等等。老师们说起自己的教学法都眉飞色舞,成就感溢于言表。现在山东省临朐县教育局在全县评选了“百名特色教师”,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改热情,人人都看到了奋斗目标,包括那些工作在山区的中小学教师,他们也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也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被授予“特色教师”称号。

实践证明,凡是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教学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而教师独特风格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在模课、磨课、悟课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实现。所以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做好特色教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课改纵横》

教学特色总结范文5

关键词:生本教育;特色学校;创新举措;提升水平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03-2近年来,“生本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在我们丹阳六中经历了由“自主课堂――生本教学――生本教育”的演变历程,经历了由个别到一般、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经历了由“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的跨越过程。它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教师和学校:

一是特色学校实验课题成果显著。在“生本教育工作室”带领下,学校申报并参与了《普通高中“自主课堂”实践与建构》、《普通高中“生本教学”实践与建构》等省级课题研究,在课题带动之下,我们“学模式”、“建模式”、“用模式”,经过实践磨合、提炼整合,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确立了“生本教学”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模式,分别于2010年、2013年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

二是特色学校实验团队和实验教师成果显著。实验教师中有3人分别获得省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和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6人获得“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镇江市十佳教师”等表彰。“生本教育”实验团队在2013年被评为“丹阳市最佳教师团队”,并升格为“丹阳市名师工作室”。

三是特色学校优秀实验班级成果显著。2012届优秀实验班级高三(20)班本一线以上达线率52.38%,本二以上达线率90.48%。2013届优秀实验班级高三(17)班1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录取,高三(11)班1名学生被北京大学飞行员学院录取,实现了建校以来录取清华、北大的零突破。

四是特色学校实验影响广泛。近年来,我校“生本教育”在丹阳市“打造活力课堂、推进教学改革”现场会上,在全国生本教育现场会上,在每年一次的省科研基地研协进会和镇江市对外公开教学展示活动上,多次主办、协办了“生本教育”团队展示活动。“生本教育”的典型事迹和经验被《人民教育》、《江苏教育报》、《中国教师报》、《镇江日报》以及省市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刊载报道,全国20多个省市、200多家单位和学校前来考察,或邀请作专题交流。我校连续三年被评为“丹阳市活力课堂建设先进集体”,2012年,我校被镇江市教育局认定为“特色建设示范学校”,2013年12月,我校“生本教育”经验在“镇江市中小学学校特色建设现场会”上作交流。

一、挖掘特色建设资源,“自主课堂”传承对接“生本教学”

特色学校并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可以形成的,尤其是学校教育本身是一个基础性、实践性的工作,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要从本校的基础、条件、传统、生源状况和教师素质等实际出发,对已经形成的优势进行挖掘、总结和提炼,力求升华为学校特色。如果不从学校实际出发,盲目确定的所谓优势项目,那结果往往是昙花一现,缺乏生命力。

1.注重研究“自主课堂”

从“自主课堂”向“生本教学”华丽转身在我们丹阳六中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心血来潮,它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说它必然,是从“普通学校”走向“四星高中”进程中,我们坚持渗透“觉悟”核心办学理念,探索和研究“独特的办学思想――觉悟文化”、“独特的教育模式――自主教育”、“独特的教育风格――自主发展”。从2005年开始,我们在独立承担的国家级课题研究《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指导下,依托“省教科研基地”和“丹阳六中教师发展学校”这两个载体,一方面广泛开展“自主课堂――教师何为”、“让学生在自主课堂中焕发活力”的主题研讨和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注重研究“自主课堂”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如荆志强老师。荆老师的课堂,学生是主角:任何一个学生随时可以直奔讲台,手执教鞭讲述自己的观点。他的教学管理,学生也是主角:策划小队、纪检小队、纠错小队,人人有责任,个个有事做。他接手的班级不到一学期,学生的胆量大起来了,能力强起来了,成绩好起来了。不少同行和专家在考察他的“自主课堂”之后一致认为:这种“小鬼当家”的课堂“值得总结、值得提炼”。

2.主动对接“生本教学”

从“自主课堂”向“生本教学”华丽转身在我们丹阳六中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说它偶然,是2008年底,我们从《人民教育》杂志上了解到,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倡导的“生本教育”在全国影响之大,尤其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核心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我们的“自主课堂”有着惊人的相似。2009年情人节,郭教授应邀前来观摩荆老师的课堂,参与“从‘师本’到‘生本’的华丽转身”教师沙龙。郭教授欣喜地说,“这是我至今看到的最好的典型之一,值得推广”。当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后,荆志强、丹阳六中声名鹊起。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攀龙附凤”主动对接“生本教学”的信心。

二、创新特色建设举措,“生本教学”适时链接“生本教育”

特色学校建设需要整体氛围,更需要全员参与。特色学校建设离不开系统设计,更需要依托研究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向深层次推进,才有望升华为学校品牌。学校特色建设不是一阵风,更不是哗众取宠。一旦认定,就要坚持,否则就会昙花一现。因此,我们通过创新“生本教学”举措,推进、链接“生本教育”来不断丰厚特色建设内涵。

1.创新举措推进“生本教学”

一是实践探究,渐进式推进。遵循“专家引领――典型引路――科研支撑――骨干先行――氛围推动”的思路,我们借助制定《“生本教学”特色实施方案》、《“生本教学”课堂评价细则》,组建跨学科“生本教学行动小组”,建立“生本教育工作室”等多种方法,通过推出观摩课、举办教师沙龙、召开推进会、签订任务书等多种手段,逐渐让“生本”理念得到认同,让“生本”实践趋向理性,让“生本”队伍得到壮大。目前,“生本工作室”成员由最初的48人增加到78人,各个年级也成立了“生本教学”团队,其中高一年级实验教师和班级达到100%,基本形成了学科覆盖、全员参与的局面。

二是课题引领,深层次推进。在“生本教育工作室”带领下,我们参与了《构建生命课堂》、《普通高中“自主课堂”实践与建构》、《普通高中“生本教学”实践与建构》等多个省级课题研究。在课题带动之下,我们“学模式”、“建模式”、“用模式”,经过实践磨合、提炼整合,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确立了“生本教学”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模式。

三是持之以恒,常态化推进。为了不断推进“生本教学”,我们一是在执行六个“一”制度上确保常态化:即公开课和评课活动每周一次,专题研讨每周一次,简报每月一次,评优课每学期一次,镇江市高中对外展示活动每学年一次,专题总结每年度一次。二是在活动与展示中助推常态化:在丹阳市“打造活力课堂、推进教学改革”现场会上,在全国生本教育现场会上,在每年一次的省科研基地研协进会上,我们先后多次主办、协办了“生本教育”团队展示活动。

2.丰厚内涵链接“生本教育”

实施青年志愿者自主管理,是我们探索“自主教育”又一举措,也是建校以来一直保持的一道风景,2009年被、全国青联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最高殊荣。我们考虑,如果借鉴荆老师的自主教学手段,融入志愿者自主管理经验,实现“生本教学”向“生本管理”拓展,那么,这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本教育”。于是,我们从选择少数班级试点实验开始,而后由点到面地推开。实验证明,“生本管理”实验班级不仅班风正,学风好,成绩优,而且学生“自觉策划、自主学习、自能成功、自身完善”的能力和意识也有明显的提升。目前,新疆班和高一年级实验班级达到100%,高二、高三年级达到了50%以上。“生本教学”的拓展进一步丰厚了特色学校建设的内涵。

三、提升特色建设水平,“创新思路”与“多重举措”提供保障

特色建设的最高层次是“学校特色”与“学校文化”、“校本课程”三者之间互相支撑、兼容呈现。因此,要想实现“生本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向更高层次的跨越提升,就必须不断创新思路和举措。

1.提升特色建设水平的创新思路

为了进一步提升“生本教育”特色建设水平,我们将结合实施2013年度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在生本名师工作室引领下的生本教育实践研究》,重点在“生本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生本教学”实践与“生本管理”拓展、“生本工作室”主课题研究与生本团队子课题研究这“三个”同步推进方面作出积极有效的探索。

2.提升特色建设水平的多重举措

教学特色总结范文6

一、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平台

我校校本培训的特点是“三级培训、学分管理、评先挂钩”。

1.三级培训

三级培训,即校级培训、教研组级培训和教师个人自我培训。校级培训的时间是每周四第7、8节课,培训形式为专题讲座,培训内容包括新课改通识方面的培训、全校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以及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培训的其他内容。主讲人为学校有关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教研组级培训时间是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培训形式有专题讲座、听课评课、主题研讨等,培训内容为新课改条件下的学科培训、教研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教师专业发展中需要培训的其他内容,每次教研组培训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教师个人自我培训时间自己灵活掌握,培训内容为自己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学校要求自我培训要有培训笔记。

2.学分管理

我校对校本培训采取学分管理,既有对培训过程的管理,也有对培训结果的管理。培训过程学分占60%,包括对校级培训、教研组级培训出勤的考核,对三级培训的培训记录的考核。培训结果学分占40%,主要是在学期末的培训考试。

3.评先挂钩

我校把对校本培训的考核结果与年末的评先挂钩,充分调动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积极性。

二、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备课组的评选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互助平台

为规范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同伴互助的良好平台,我校积极探索开展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备课组的评选活动。

1.优秀教研组评选

(1)评选办法。量化打分,初中取前2名,小学取第1名。

(2)评选内容。教研组计划、教研组总结、教研组活动次数、教研组活动人数、汇报交流、现场观摩主题研究课和主题研讨活动、教研组活动资料、成果加分等。

(3)评选时间。每学期评选一次。

(4)奖励。学校对当选的优秀教研组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2.优秀备课组评选

(1)评选办法。量化打分,每个教研组评选一个优秀备课组。

(2)评选内容。备课组计划、备课组总结、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活动、主题研讨活动、活动特色等。

(3)评选时间。每学期评选一次。

(4)奖励。学校对当选的优秀备课组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各备课组、教研组认真按照学校的评选标准准备,除完成规定任务外,还积极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研风格。如在上学期,初中语文组、英语组,小学语文组被评为优秀教研组,初一语文备课组、初三数学备课组、初三英语备课组、小学语文一年级备课组、数学五年级备课组被评为优秀备课组。通过评选,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加教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优秀青年教师和校内骨干教师的评选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平台

1.优秀青年教师的评选

(1)评选时间。每学期评选一次。

(2)评选办法。我校依据《开发区一中青年教师量化考核办法》进行评选,90分以上的被评为优秀青年教师。量化考核包括过程考核、结果考核、加分三部分。过程考核包括参加学校组织的专门培养青年教师的专题讲座、教研组内与其他教师结队情况、青年教师完成“八个一”情况。即每学期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活动,每学期撰写一份课例研究报告,每月写一份教学反思,每学期主持一个校本教研中的校内课题,每学期听本教研组教师的课各一节,每学期听其他教研组教师的课每组听一节,每学期写一份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每学期写一份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总结。对结果的考核包括期中、期末成绩和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大赛的成绩。加分指青年教师在区级以上取得的教学奖励按级别加分。

(3)奖励。学校对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奖励并颁发“开发区一中优秀青年教师”证书。

2.骨干教师的选拔和考核

(1)骨干教师的选拔。学校依据《开发区一中骨干教师选拔细则》每两年对骨干教师选拔一次。教师自愿报名,学校按细则中规定的骨干教师条件筛选确定候选人,最后以领导评价、学生评价、一节研究课、荣誉加分等确定骨干教师。

(2)骨干教师的考核。学校对骨干教师的考核包括过程考核、结果考核和加分三项。过程考核包括参加学校组织的针对骨干教师成长的专题讲座、外出听课学习笔记、完成“五个一”情况(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每月写一份教学反思,每学期主持一个校本教研中的校内课题,每学期写一份骨干教师发展计划,每学期写一份骨干教师发展总结)以及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指导青年教师、上研究课情况);结果考核指对教学成绩的考核。加分指对骨干教师获得的区级以上教学奖励的加分。

(3)考核结果的使用。学校每学期对骨干教师评价一次。得分在80分(含80分)以上的获得“开发区一中骨干教师津贴”;60~80分的获得津贴的50%;60分以下的没有津贴。如在上学期,学校评出优秀青年教师10人,12人获得学校骨干教师津贴,这在教师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