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上教育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上教育方案范文1
摘要:由于我国教育资源不足,而且存在大量的继续教育者,网上教育需求巨大。我国网上教育虽有一定发展,但是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从对网上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字:B2C;C2C;虚拟;交互;精品课程
一、网上教育的必要性与巨大需求
1.我国教育资源不足
同发达或中等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学和大学入学率存在明显差距。1987年,美国中学入学率98%,日本96%,韩国88%,而我国仅43%,大学入学率,美国59.6%,日本28.3%,韩国36%,我国仅1.7%。到2030年,大学入学率哪怕仅提高到10%,按现有规模平均每所高校在校学生1900人计,普通高校也必须由目前的1000多所增加到3789所,需要巨额投资。
2.大量的继续教育者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爆炸,日新月异,人们要不断充电,活到老学到老。而对于大量参加继续教育(在职人员学历提升、行业、企业培训)的学习者,重返校园很不现实,网上教育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方便灵活,可以
同时兼顾工作。
二、网上教育的现状
网上教育学校:目前,国家共批准68家高校从事现代远程教育,其中1999年批准5家,2000年批准26家,2001年批准14家,2002年批准22家,2003年受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只批准了东北师范大学1家。截至2004年,试点远程教育院校已建成2000多个校外学习中心,地域分布基本覆盖全国各地;精品课程:教育部2003年度评选出151门国家精品课程,2004年度评选出300门国家精品课程,分为本科和高职两个层次,有效期为5年。2003-2007年,国家教育部计划每年评审一次、连续评审5年,共建设国家精品课程1500门,并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此外,我国还推出面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全国各地的当地高校也推出本校的精品课程。
三、网上教育面临的挑战
1.学习者转变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困难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者要进行有效的远程学习,不仅需要高质量的教材,更需要具备网上学习的能力。然而,许多最初尝试网上学习的学习者反映:他们不喜欢对着屏幕阅读教材,与同学交流时手忙脚乱,而且还经常“跑题”,更严重的是他们容易在网上学习时“迷航”。同时,学生网上学习的技能、心理及行为特征的研究等,也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2.具备远程教育经验和能力的合格师资匮乏
远程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满足这些要求的合格师资还十分匮乏。远程教育的任课教师一方面要从事远程教育课程的开发设计,另一方面还要求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在不断提高学科专业水平的同时,接受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专业培训,成为具备远程教学能力、适应远程教育需要的合格教师。
3.校内外资源共享与经验共享
在软件资源方面,由于在软件平台和支撑工具以及优质课件的制作等方面标准化程度低,符合教学实际需要、能满足用户网上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要求的多媒体课件少。而且由于不同学校之间的合作较少,即使优秀的课件也很少共享。在硬件方面,无论是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还是校外学习中心的教室、课桌,都是各个网络学院各自为政,很难共享。
4.适合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匮乏
尽管我国已开发了上万门网络课程,但迄今为止,网上优质课程资源并不多。首先是大师级教师为现代远程教育讲课的少,制作成课件的更不多。其次是课件制作技术落后,优秀的、引人入胜的课件不多见。再次是课件内容有许多较陈旧,且更新慢。这些都使人感到在网上学习的效果要比在课堂或面授教育差。
四、网上教育的完善和建议
1.普及网络和提供技术支持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国家将扩建学校的资金相应的转移到网络的普及上,这样可以减少占用场地,减少环境污染等,同时网络普及是大势所趋,益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此外,开发相应学科的虚拟软件,如生物、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实验软件,学生可以直接在网上实验,同样可以达到现实实验的效果,提高动手能力。
2.学校与多机构合作
与传统软件公司合作:传统软件公司以出品基于CD-ROM的教学软件为主要业务。由于传统CD-ROM软件市场受到网络、盗版等因素的冲击,生存环境受到相当的威胁。这些公司都开始考虑或正在实施网络教学的方案。这些公司的长处是对多媒体课件拥有经验对传统教育市场有较强的操作经验,而且转型的速度很快;借鉴中小学网校、小型教育网站的良好经验。这些网校历史较长,而且主要工作是利用网络辅助完成课堂教学。他们的优势是在自己从事的范畴内熟悉课程的制作和教学过程。
3.于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合作
他们的优点和重点在于通过丰富栏目内容引来访问量。这些网站的教育内容大多以静态教材为主,而且主要是免费的。但真正的教学内容仍然相当匮乏,并且不能完成完整的网上教学服务。而这点正式学校的优势
4.网上教育全职教师,全职校长
现今,师资几乎达到饱和,很多教师无处可教,无课可教。而很多传统学校的老师要兼顾教学和网上精品课程,工作量大。鉴于这个问题,组织网上教育全职教师,全职校长,这样不仅缓解就业压力,而且有助于提高网上教育质量,实现师资平衡。
五、结束语
网上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无穷的潜力。我们渴望得到的网上教育是具有优秀的综合平台──一个名副其实的虚拟校园、教育服务提供者;具有面向市场的课程设置──市场导向将有助于解决继续教育的品牌问题;充分体现教学的完整过程──有教、有学、多媒体、多种方式、多环节,以服务为中心;适应市场的商业模式──可接受、标准化、可复制,能够使得合作伙伴有信心和积极性; 我们全体努力,良好的网上教育不是梦想!
参考文献:
[1]载《人口与优生》1993.5
网上教育方案范文2
以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浙江省关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导向,以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研究和教育信息化研究工作为重点,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中小学评价改革研究
1、加强中小学评价管理和指导,不断完善中小学评价改革管理制度,使全市中小学教学评价有章可循,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2、认真做好全市93所中小学评价改革实验学校评价改革实施工作,加强调研视导和交流,有计划有步骤开展试验。通过各实验学校合作交流、研讨、展示活动,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组织召开全市中小学评价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大力推广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引领全市教育教学评价改革。
4、做好教育教学评价课题调研指导工作。调查研究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现状,形成评价发展对策并对现有研究课题进行分类、分层进行合作交流、调研指导,提高研究质量。
5、在原有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包括幼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并组织实验。全面推进学生评价改革。
6、联系市中招办参与中考、高中会考改革研究,协助市教育局直管处参与学校办学水平评价方案制定研究,做好普通高中课改前期的教学评价调查摸底及评价方案的研制工作。
7、办好“教学评价”网站(主页),收集丰富网上教育教学评价资源。定期刊出“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专集。
(二)做好市教育局承担的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结题工作
1、做好教育信息化总课题结题工作,在取得省20xx年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结题计划,进一步深化研究,加强分课题、子课题结题检查和管理,注重下乡结题调研指导,及时推广课题结题的经验及成果。
2、继续以建模为重点,大力推广我市提炼出的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八种教学模式,组织召开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讨会,推广新成果,交流新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3、以建队为关键,继续通过教育信息化研修班的培训活动,培养和锻炼一支精干的教育信息化骨干队伍,带动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确保教育部重点课题顺利结题。
4、继续办好《教育信息化研究》学员专刊和“教育信息化”学员网站,广泛交流学习研究经验及文章,不断提供丰富的网上资源,优化网上信息交流。
5、组织召开分课题具体负责人工作会议,落实结题新任务。组织部分研究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参加教育信息化研讨会,获取第一手材料,深化研究。
6、做好全市中小学德育网站(主页)及学生德育小软件的评比工作。
网上教育方案范文3
【关键词】 网上教学工具;质量评估;评估标准
介绍
早期工业心理学关注的是 “让员工适应工作,让工作适合员工”(泰勒,1911)。在工业领域,人们认识到需要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并训练他们掌握工作所需的技术,除此之外,工作及技术设计的本身要具有效力。有关学习技巧和方式研究(Bloom,964;Kolb,1984)的结果表明,这些原理对课堂教学同样重要。我们需要创建一种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达到最优化,而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受到所用教学技术的影响。远程教学情境的设计也应该和课堂教学一样严格,这一点已在印度尼西亚的特布卡大学正在进行的评估研究中得到证实(Belawati, 2005)。香港公开大学最近又有了另一项新发展的研究“远程和开放虚拟学习环境测评量表”(DOVILES, 2004),为设计各种远程教学环境提供了系统性基础。然而,除了教学因素以外,远程教学环境还要面对一些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存在的障碍。远程教学师生所依赖的技术接口是他们未曾遇到的,而且可谓日新月异,尤其在互联网技术方面更是如此。所以,优化远程教学环境就特别具有挑战性。为了确保远程教学技术使用的高质量、高回报,我们应该遵循以下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鉴于互联网越来越成为远程教学的主流技术,以下强调的是网上传递方法。
远程教育的技术接口设计要避免一些学生难以克服的障碍。
远程教育所用的硬件要适当,且能为所有学生使用。
在报读某个远程教育的课程之前,应该提醒学生有哪些非常规的技术设备,以及修读该科需掌握哪些技巧。
在开始讲授远程教育课程或较早的时候,应该要求学生了解他们学习该科所用的技术设备。
远程教育所用软件要适当,且能为所有学生使用。
远程教育师生应该不断评估现行的网络学习软件和学习方法。
远程教育交流的技术障碍及相关研究应该成为远程教育院校的核心讨论议题。
尽管这些标准看起来十分基本,但根据作者的经验,它们还没有成为远程教育院校的标准规则。下面将以作者在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的教学经验,就各条原则逐一进行阐述。
有效网上交流的原则
阿萨巴斯卡大学采用一系列传统和新兴的教育媒体来教授学位课程。自1999年以来,大学已将互联网作为所有学科的主要或外围传输媒体,具体学科所用技术则由个别院系及教师根据学科的具体要求来选择。这种方法就保证教师有权使用自己偏好、且最易操作的方法进行教学。大学也向那些没有特殊技术要求的教师和院系提供标准的传递方法。在阿萨巴斯卡大学开展网上教学的早期,除了传统的电话媒体以外,师生之间主要实行异步交流方法,包括文本讨论和电子邮件。但是,自2000年开始,实时交流技术开始日益盛行,这就容许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音频/视频技术进行互动。这些新的同步方法使得全世界都可以无限交流而无须花国际长途电话费用,它也有助于开放大学消除教育活动的地域障碍。不过,有些实施方法是要求学生购买昂贵的计算机系统,还要接入宽带,这就增加了教育成本的资金障碍。而这些问题也就引出了要讨论的第一项原则。
1. 对远程教育技术接口的设计要避免一些学生无法克服的困难。
北美远程教育将互联网作为远程教育的主要传送机制,这就使得“开放学习”的理念与运用现今最先进远程教育方法的想法出现了冲突。传统的远程教育媒体(电话、收音机、电视等)适用于所有有意修读远程教育的学生,但高速互联网接入和最新兴的计算机软件却未必人人都能使用,因此我们设计网上课程的时候应该以所有学生都能使用的技术为基础。这项原则也是北美远程教育家之间的主要分歧所在,因为他们往往对学生遇到的使用障碍认识不一。在最近一次亚洲远程教育课程巡回调查中(Baggaley & Ng, 2005),作者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可以用于克服这些接入障碍,比如文本信息以及能通过低速电话拨号联接促进网上传输的高压缩技术。在北美远程教育中,这些技术还未被推广,而且教师们都倾向于使用学生感到困难的技术方法。在师生使用“同步”网上教学方法召开实时音频/视频会议时,这些技术的困难尤为明显。通常的远程教育院校都没有为无限人数提供实时互动的基础设备和相关培训,也不会培训学生如何使用这一系列的软件。
2. 远程教育院校所用硬件要适当且能为所有学生使用。
为了确定最适用于所开设学科的教学方法,阿萨巴斯卡大学远程教育中心只要求学生准备学科修读所需的基本网络设施。校方对学生的解释是大学无法支持所有计算机平台传送网上学科数据,而且学校只要求学生使用一般的个人计算机而非苹果计算机。学校也指明了对浏览器和互联网接入的基本要求。远程教育中心的远程教育硕士课程为学生提供远程教育的技术使用培训,而授课教师则可以假定学生已符合大多数课程的基本设备要求。不过对于某些课程,此假设并不适用。
3. 在报读特定的远程教育科目之前,学校应该提醒学生要准备哪些特殊的技术设施以及要掌握哪些所需的技巧。
例如那些涉及到同步会议的课程,会要求有高速互联网接入和含有大容量存储器(RAM)的最新硬件。尽管远程教育硕士课程的所有学科都要求学生具备学士水平的“入门技巧”(入读必备条件),但是有些课程也对学生有技术上的要求。举例来说,笔者教授的这门课程就要教给学生一些新兴的网上会议方法。为了让同学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也会要求学生使用一些在这些课程中才用到的先进设施。所以在课程提纲中,一定要事先向想要学习该课程的学生说明这些要求,而“开放式学习”也一定不要将这些课程列为必修课。
4. 在开始教远程教育课程或更早的时候,学校应该向学生说明使用的技术设备。
在每门课程开始之前,我们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已掌握技巧和现有设备的综合性网上问卷(Depow et al., 2003)。这样导师就能够帮助个别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困难,最好是所有课程都建立这种基于个别学生的反馈机制,因为网络环境急剧变化,学生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往往都是类似的,而很多学生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是很难解决这些问题的。不幸的是,以很多远程教育教师的现有技能而言,是无法认识到学生存在这种问题的,自然也就意识不到这种反馈的重要性。为了保证高质量的教育,远程教育院校应该要求所有教师在开课时就收集到所有学生的技术使用方面的资料。
5. 应该选择适当的远程教育软件,且适合所有学生使用。
自2000年以来,网络产品和服务激增,这就增加了选择较优网络工具的难度。网络技术水平不高的学生通常都认为软件使用遇到问题是因为缺乏计算机知识,而并非因为软件本身的局限。如果教师也缺乏较高的技术水平,这些问题可能就会搁置下来;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能也会采用一些学生不适用或根本无法使用的方法,而且还意识不到有什么问题。所以“选择适合学生的软件”与“让学生适应软件”一样重要。
6. 远程教育师生应该不断地评估现行的网络软件和网上教学活动。
为了帮助远程教育教师确定最适当的软件工具和方法,远程教育中心正在进行一系列软件评估研究。远程教育硕士课程的教师和毕业生将齐心协力,坚持比较和评估不断涌现出来的各种网络产品和服务(CDE Evaluation Reports, 2002 -05)。这些研究一般是在远程教育硕士课程的教育技术课内进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现行的远程教育技术有总体认识并掌握安装测试的基本技能,重点将研究学生认为哪些软件性能最利于远程教育学习。其它一些评估研究则是为了全部教育培训实践者而进行的(Edutool.info: Farrell, 2003)。远程教育硕士课程的软件评估工作,似乎主要是研究远程教育实际用户即学生的反馈,结论则偏重于他们的具体需要。
7. 远程教育交流的技术障碍及相关研究应该成为远程教育院校的主要议题。
不过,学生意见并非评估网络技术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在决定最具有成本效益的远程教育产品和服务时,对学生意见的考虑应该多于远程教育院校的财务和设备的限制。然而各远程教育院校并没有普遍开展技术的问题讨论,而如果结论是“远程教育是传统面授教育的劣质替代品”,那就让人更加沮丧了。此外,当学术人员倾向于保持他们感到习惯的传统教学方法,而行政人员又认为应该推行一种容易支持的标准“学习平台”,这些观点都会对大家的认识产生影响,这种态度也就阻碍了泰勒所倡导的精简化工业标准的发展。为了促进对这些问题的良性争论,专门为大学教师和行政人员开设的远程教育中心的网站上公布了这些评估结果。短短数月之后,这些评估结果也刊登在《开放远程学习研究国际评论》期刊上,这本杂志面向更广泛的远程教育的社团。希望这些远程教育工具的比较分析结果,能帮助远程和面授教育工作者认识到,通过开放式网上讨论和适当的教学设计方法,可以确保高质量的网上教育。
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将讨论本校远程教育中心的软件评估中用到的各种方法。
软件评估标准和类别
大部分远程教育中心网上软件的评估都是根据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2001-04)所提供的标准进行的,具体情况按特定软件的不同需求而有所变化(Belyk & Feist, 2002)。
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所采用的标准是:
1. 成本(机构及用户)
系统要求(开放式平台,特定平台,购买服务器与租用服务器);
带宽(调制解调器,电缆,ADSL网络快车,T-1等);
使用许可费(每个用户都要收取);
用户软硬件(网络摄像机等);
下载/安装。
2. 复杂性(从用户角度考虑)
技术支持(用户手册,常用问题,网上和网下帮助);
协同工具:异步(电邮、会议),同步(聊天、视频会议、公告板,虚拟网络),即时同步(桌上视频会议);
可用性(无缝技术,直观程度,方便使用,导航,稳定性,一致性,功能性)。
3. 控制
安全接入(密码保护,加密,防火墙);
个人设置;
隐私(受到教师的控制保护,横幅/弹出式广告)。
4. 清楚性
解决方案,声音,规模,设计等。
5. 通用技术架构(CTF)
交互运作;
高级分布式学习(ADL) 计划(协议或标准:IEEE, ISO, SCORM等);
可伸缩性;
平台;
整合;
文件共享。
6. 功能
学生工具(搜索,参考/URL链接,词汇,拼写检查,格式,附件,上载/下载文件,自我评估,评级);
教师工具(内容发展;学生评核,学生管理,学生查询);
行政工具(注册,撰写报告)。
从2001到2005年,远程教育中心已评估了150个网络软件和产品,并在相关的网站上公布了50份报告,涵盖的内容有:
A、文本会议(同步/异步);
B、音频会议(互联网电话);
C、 音频/视频会议(基于网络摄像机);
D、调查(例如测试和调查软件);
E、公告板(互动接口);
F、整合套装软件(联合功能);
G、学习和内容管理系统;
H、网页博客及wikis;
I、 数码整合工具;
J、定制网上免费软件;
K、帮助残障学生的工具;
L、开放源码软件;
M、网络社区的开发。
远程教育中心的网站在一个交叉产品特性表中,向学生提供了软件评估的结果。该网站也提供了一些关于网上教学方法、执行及标准问题的信息和链接。每一类软件都会有一份评估问卷,精简个人评估过程。远程教育中心也会进行一些额外的调查,以监测学生对发展这些网络方法的态度。
远程教育软件推荐及其发展趋势
基于评估结果,远程教育中心小组向阿萨巴斯卡大学的远程教育硕士课程计划推荐了一些具体的产品和服务。针对不同的软件选择有各种不同的方案:
供教师根据特定的学科需要进行选择;
供教师和行政人员在开展课外活动时选择(例如国际网上研讨会及部门会议);
供学生按照个人需求进行选择(例如做学科作业时与其它同学相互交流以寻求“支持”);
供远程教育中心网站小组确定能满足中心成员共同需求的具体方法,并纳为实际标准时选择。
在选择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时,我们应该首要考虑以下方面:
① 免费软件。现今很多网站都提供一些高质量的免费软件。选用适当的免费软件,可以让中心不用购买一些昂贵的软件和软件版权,因为这些产品可能并非中心必需的。但由于商业市场的不稳定,有时中心所用的优质免费软件和外部服务器不经通知就会随时消失;而如果花钱买这些昂贵而独有的软件,也会有这些问题。
② 非强加性广告。免费软件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它们经常和弹出式广告及横幅广告联在一起,而这些广告通常都是强迫收看且存在道德问题。那么即使这些方法再有效也要避免使用,因为它们可能会使用户接触到一些冒犯性的商业行为。
③ 技术因素。通过一些较为复杂的选择,我们可以选出那些下载安装简单且无需占用大量系统空间的软件。在选修远程教育硕士课程开始之际,中心会进行一个调查以了解学生系统的局限性。
在软件评估的头三年中(2002-2005),远程教育中心有以下发现:
① 开发于五年或五年之前用于网上教育的软件(例如音频/视频会议)已经迅速发展到多功能“整合套装软件”阶段,且步入了复杂的“学习管理系统”时代。
② 尽管像臃肿软件(bloatware)之类较复杂的整合套装软件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功能,学生还是倾向于使用简单和“单一”的学习工具( Baggaley,2002; Hotrum et al.,2005)。
③ 教育及培训市场被铺天盖地的专业术语所淹没,对用户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例如,厂家正在用一些代表同一概念的不同术语命名自己的教育传递系统:学习/课程管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同步环境;全方位学习方案等(Belyk et al., 2002)。
④ 开放源码及免费软件正在快速发展成为多重功能整合的产品。最好的操作系统可以替代昂贵的商业软件,特别是那些设计用于网上学习和内容管理的操作系统(Farrell,2003)。有些较简单的学习工具,不但具备学生所需功能,也不用提供复杂的导航系统,所以对比这些产品,即使是那些最优秀的开放源码软件,也不一定受学生欢迎(Hotrum et al., 2005)。
⑤ 在评审的30门课程中,只有5门是符合国际课程共享标准,而这个标准却是开发全球远程教育的主要因素(Friesen & McGreal, 2002)。
⑥ 因为现在新出现了很多国际网络课程共享标准,所以我们必须要探讨一种总的标准。
⑦ 要将网上教育内容整合成 “学习物件”资源库,就会形成一个复杂的物件贮存库,需要许多不同的索引系统来检索(Friesen, 2004)。这种新方法的成本效益也值得质疑。
⑧ 那些与软件供货商有联系的评估人提出,一定要慎重选择该软件有否相关联的产品(Fahy, 2002)。
⑨ 评估研究提出了一些增强网络师生互动的新的可行性。例如实时投票及反馈技术就可以用来开展一些网络活动,而这些活动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相比的。
结论
本文一开始引用了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经典理论(Taylor, 1911),即公司应该科学设计工作任务以提高工作效率(让工作适合员工),并对所涉及的技术进行培训(让员工适应工作)。尽管这些理论导致了上世纪工业领域的变革,但也遭到了一些谴责,因为工人随之丧失了工作自由,而工作场所的控制力度也加强了。泰勒主义(Taylorism)开始成为嘲讽这些问题的代名词。远程教育讨论中有时用到该词,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Blazina,2001)。它体现出教师们会担心损害到自己选择教学方式的自由,它也反映出学生担心推行这种标准学习管理系统之后,会让学习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而这种变化又是没有必要的。要想保持高质量的网上教育,就要求我们以成本效益为标准,不断评估各种软件。这种涉及学生反馈的评估活动向学生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评估方法,以及远程教育技术的实践经验。随着软件市场发展的日益纷繁和激烈竞争,教师和行政人员也会以网上信息为基础来处理问题,并开发出一个最能满足师生需求的网上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 Development (2001-04) E-learning glossary. Retrieved from: learningcircuits.org/glossary.html
[2] Baggaley, J. (2002) Fully featured vs. lean-and-mean? Internat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 Distance Learning, 3(1). Retrieved from: irrodl.org/content/v3.1/technical_viii.html
[3] Baggaley, J. & Ng, M. (2005) PANdora`s Box: distance learning technologies in Asia Learning media technology (in press).
[4] Belawati, t. (2005) Impact of online tutorials on course completion rate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Learning Media Technology (in press).
[5] Belyk, D. & Feist, D. (2002) Softwar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terminology.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 Distance Learning 3(1). Retrieved from: irrodl.org/content/v3.1/technical_vii.html
[6] Belyk, D., Schubert, J., & Baggaley, J. (2002) Classification of DE Delivery System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 Distance Learning, 2(2). Retrieved from: yufa.org/archieve/2001/blazina.html
[7] Blom, B.S., Mesia, B.B., & krathwohl, D.R. (1964)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wo wolumes). New York. David McKay.
[8] CDE Evaluation Reports (2002-05) Series of reports on online software tools. Athabasca University, Alberta. Retrieved from cde.athabascau.ca/softeval/
[9] Depow, Klaas, Wark, & Baggaley, J. (2003) Travelling the globe: issues affecting cnadian participation in online audio conferencing. Communique 2. retrieved from: cade-aced.ca/dynamic/en_communique_qrticle.php3?key=22
[10] DOVILES: Distance & Open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Scale (2004) Hong Kong: OUHK/CRIDAL. Retrieved from: ouhk.edu.hk/doviles/
[11] Edutools (2004) Providing Decision-making Tools for the E-D-U community. Retrieved from: edutools.info
[12] Fahy, P. (2002) Evaluating Vendor Supplied Information,I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 Distance Learning, 3(1). Retrieved from: irrodl.org/content/v3.1/technical_x.html
[13] Farrell, G. (2003) COL LMS Open Source. Vancouver: Commonwealth of Learning (COL). Retrieved from:col.org/Consultancies/03LMSOpenSource.htm
[14] Friesen, N. (2004) International Learning Object Metadata Survey.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 Distance Learning, 3(2). Retrieved from: irrodl.org/content/v5.3/technote5.html
[15] Friesen, N. & McGreal, R. (2002) International E-Learning Specification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 Distance Learning, 3(2). Retrieved from: irrodl.org/content/v3.2/tech11.html
[16] Hotrum, M., Ludwig, B. & Baggaley, J. (2005) Open source software: fully-featured vs. "the devil you know". Inte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 Distance Learning (in press).
[17] Kolb, D.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 N. J.: prentice-Hall.
网上教育方案范文4
关键词:课堂 英语交流能力 教学方法
1.前言
“语言是传达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是思维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但是过去,人们仅仅把语言作为一个孤立的符号系统去看待,忽视了语言其它方面的特征;注重了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其它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很多学校片面强调高的升学率和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听、说、读、写、译这五方面,他们往往片面强调后三者,也就是读、写和译,而忽略了前两者听和说。因此造成了很多“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甚至“双残”英语。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联系的日益增强,尤其是在加入WTO后,我们跟其它国交流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而要跟别国交流合作,我们首先必须跟他们交流、解决语言障碍,即能听得懂他们的语言、能会说他们的语言。于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外语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基本形成不可逆转的潮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参与,激励学生讲英语,让学生多投入、多练习,外语学习活动化,学习活动交际化的理念也越来越多地被外语教师所认可。语言学家Hymes认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
笔者对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总结以及走访多位专家,在和大量的学生进行沟通的基础上,查阅了这方面的研究资料,特总结如下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2.教学方法
现在把外语当作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工具,学习目的强调用字当头,听说领先,注重交际能力,注重语言运用。怎样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呢?语言交际能力的获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获得语言技能,保证交际能力的发展,学习者必须参与语言实践。因此,我们首先得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扭转学生“听不懂,讲不出,难与外国人交流”的局面,采用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尽可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接近现实的英语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学生接触英语,运用英语的机会。下面浅谈几种教学方法:
2.1做值日报告。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交流能力,在课堂上利用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做值日报告,学生可谈他们的所见所闻,谈他们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幽默、笑话。其内容可自由发挥,但内容一定是自己写的或译的,并且讲时要脱稿。
2.2课堂提问。提问形式可多种多样,而不只拘泥于一种。
2.2.1老师给学生提问。在讲课前、中或后,老师可对将学或所学内容进行提问。如:在讲解《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3前,老师可问 Do you think that blood is thinker than water(你认为血浓于水吗)?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提问题涉及文化背景、课文主题、语言风格、作者态度、篇章结构、理解句子和词汇、翻译句子、释译(paraphrase)句子等等。
2.2.2学生给学生提问。在讲解课文中,老师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里(一般5-10分钟)对某段、某几段或整篇课文出一些问答题,然后学生自告奋勇地站起来点名叫其他学生回答问题。
2.2.3.学生给老师提问。有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上课,而老师作学生。上课的学生和老师的作用发生颠倒,学生可以问老师与所讲内容相关的一切问题,让学生体会作老师的苦与乐。老师也可以在每次课结束前或每一单元讲完后,给学生5-1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提问
在回答问题时,不许从书本照抄照搬、照本宣科,要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合。通过师问生答、生问生答、生问师答的方式,学生踊跃发言,不仅沟通了同学与同学、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积极用英语思考,逐步地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2.3角色扮演
2.3.1扮演情景对话中的角色。如在《大学体验英语》communicative tasks中,编者为学生提供了联系自我、“开怀畅谈”的素材,如:自我介绍、网上教育、业余工作等第。两个紧扣交际主题的对话为学生提供了谈论主题的样例。因此学生可根据样例,运用交际任务的内容和完成该任务的提示,做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和“有话会说”,使学生边学、边练、边用。学生不但学习了新内容,而且提高了交流能力。
2.3.2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如在《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7“The Sampler”中,课文中出现了三个人物 the shop girl、 an elderly gentleman 和作者,包括叙述者总共需要四个学生参与其中。四个学生分成一组,面向全班同学进行表演。在整篇课文中,要扮演好文中角色,不能把角色扮演简单地看作鹦鹉学舌,因此学生必须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了解,把文字材料变为形象动作和对话。这样,学生不仅对课文了解透彻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增加了学生的交流能力 。
2.4课文复述
2.4.1单独复述。在课文讲解完后,要求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几句简短的话retell(复述)所学课文的内容。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要有很好的了解,而且要有很好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
2.4.2接龙复述。全班同学一人一句或几句复述所学内容。所讲内容可按或不按照课文中出现的顺序,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内容必须相吻合,并且最终把课文内容复述出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听和交际能力。
2.5小组讨论。提出一个与课文有关的,且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在《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1“Turning off TV:A Quite Hour”中,老师可以用这样一个问题作这篇文章的开场白:Do you often watch TV(你经常看电视吗)? 学生会答“yes”或“no”,然后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大概5人,要求学生 list the reasons of watching TV and not watching TV(列出看电视和不看电视的原因),最后每组派一个代表陈述自己小组的内容。要求每次上来陈述的代表都不一样,争取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利用小组讨论制造了开展英语交际活动的环境和气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英语实践活动中去,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能力。
2.6小组辩论。根据课文内容,引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如在《大学体验英语》第一册Unit 2中,作者谈到了online education 和traditional education (网上教育和传统教育)。在一些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已经开始实行网上教育,而在很多不发达地区和国家还仍然在实行传统教育。因此全班同学可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支持网上教育,另一组学生支持传统教育。给学生15-20分钟的时间组织材料,然后每个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老师把学生陈述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哪方论据充足、论据合情合理,哪方就胜。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到了知识,提高了交际能力。
3.结束语
语言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千万不可喧宾夺主。教师的任务应该是为学生创造英语交际的机会和环境,并且能够实现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地方,而不是老师展示自己英语水平的场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
参考书目:
[1]吴文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4).
[2]王岩.浅谈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实践[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4).
[3]马涛.探讨交流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J].外语界,2001,(1).
[4]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5]翟象俊.大学英语(修订本)[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网上教育方案范文5
这种改革的大趋势对人才的思想观念和信息素质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校园网是网络教育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在校园网的规划、建设、使用、管理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中,教育技术中心担负着重要的职责。而教育技术中心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是网络教育是否成功和有效的关键,也是自身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倡导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使校园网的规划和建设符合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网络教育将以信息资源的多源性冲破学校的围墙,削弱教育的权威,打破知识的垄断。如果我们还抱着以“教”为重心的传统观念,来看待网络教育的各个要素,肯定会格格不入,冲突四起,再先进的设备也会形同虚设,再先进的技术也发挥不了作用。而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我们才会主动去摸索,发现网络教育新的运行机制,并自觉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主动与教学的信息化相适应,并寻找自己的传统优势与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结合点,迅速参与到网络教学当中而不至落伍。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国家培养高技术人才。
在网络的规划、建设当中,教育技术中心有责任当好院校领导的参谋,以现代教育技术思想为指导,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的高度出发,坚持开放性原则,尽量采用先进的配置和成熟的技术。以满足大量的多源信息交流的需要。一旦建成,就力争全面开通,便捷使用,发挥效益。并充分考虑其扩展性,为将来升级换代打下基础。
网络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阶段进行,在时间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尤是如此,但决不能因此损害全局性规划。
在网络软、硬件配置,各种媒体的选择上应当突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功能,实现开放式的网上教学,如广播教学、VOD点播、远程示范、网上检索、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网上测评等等。条件允许,还应当创造情境教学、虚拟现实教学的环境条件,为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方式,计划学习进度提供条件,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评价体系中更要鼓励创新,倡导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不简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是考核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案例的分析结果,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有众多可分出优劣、高下的方案。开放性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方便学生网上浏览、讨论、协作研究、虚拟实验,可以通过网络跨越时空,采用各种媒体,与众多的对象交流信息,极大扩展对教育资源的利用。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会因此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方法手段会增加,教学的效果会改善。
总之网络建设需要全局性的规划,要以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为指导,有超前意识,有战略高度,有升级空间(不能只顾眼前,东拼西凑,支离破碎,致使网络建成后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在网络的使用管理中,体现“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的宗旨
在网络的使用和管理中,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决不能狭隘地理解为使用某些新设备,采用某些新技术。不能满足于某些媒体性能的进步和操作方法的改变,更不能停留在“配合教学,服务教学”的水平上重复电教中心的职能。
网络建成后,一方面要以它的先进、实用、新颖、便捷吸引著名学者网上授课,另一方面抓紧推广网络知识,加强教学数据库建设,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指导各学科如何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如何快捷实现网上教学,让更多的师生成为网络教学的参与者。
网络的功能好,资源共享,信息多源,可选性强,多项互动,便于合作,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去使用;网络使用率高,使用效果好,又会反过来推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充分享用网上资源的同时,会不断用自己的理论与实践去丰富网上资源,更新网上资源。以教育技术促进网络教育的路子会越走越宽。
网络教育有很多特征,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网络教育的推广,决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而是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表现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表达的内容,如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的原理、定理等等。如果能充分开发和应用网络虚拟教学功能,可以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趣味十足并便于理解和记忆。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弥补院校实验环境、条件的不足。尤其在军事、体育、医学等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不易掌握的科目可以反复演练,大幅度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同时可以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减少某些科目中出现危险的机率,在改善教学效果的同时,降低实验教学的成本。所以校园网的建设使用当中,应当重视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综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在推进网络教育发展的同时,推进教育技术自身的学科建设
网络教育的发展,必须呼唤既懂教育技术,又懂教学的新型人才。为教育网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服务,对教育技术中心来说是责无旁贷,整天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但决不能把自己的本职任务定位在狭义的教育技术当中,只注意新设备,新技术,而忽略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延误教育技术自身学科建设与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发挥自身熟悉网络精通多媒体技术的特长,与各专业学科相结合,应用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在实现网上教学的同时,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2.在教务部门支持下制定培训计划,提高教学参与者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为各专业学科培养懂教育技术的专门人才。培训要针对受训人员的层次和培训目的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①首先普及网络、多媒体知识,为充分利用网络,迅速开展网络教学扫清技术障碍。不至于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②逐渐提高培训的层次,提高对网上信息资源获取、分析、加工、存储与应用的能力,提高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利用信息资源方面的创新能力。使网络的应用更加成功、有效,逐渐形成本院校网络教育的优势与特色。③为开设信息技术的必修课和开展教育技术专业学历教育打好基础。
网上教育方案范文6
网络教育正在我国迅速地发展着,许多高校已经具有自己的网上教学资源。但纵观目前高校网络教育的建设现状,普遍存在着缺乏整体规划、未能形成完整多功能的系统、各方面结合较松散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进一步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网络方面的技术知识,为给高校网络教育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提出了一套系统规划与建设的方案。
关键词 网络教育,系统规划,课件,素材
[Abstract]
From observing the current conditon of the network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Campus, we can see than many of the Universities build their own system lacking of a integrated scheme. Aim at resolving problems in network education, this paper raise the thoght how to build a stronger base via a thorough plan, and how to administrate this kind of system in hardware and software.
[Key Words]
Network Education, System Planning, Courseware, Materials
1.前言
近几年,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通过网上进行授课已经成为可能。网络教育由于其以学生为中心,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的限制,能自由利用网上资源等优点,成为教育方式的发展新趋势、教育也随之进入网络教育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发展网络教育;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阵地,发展网络教育责无旁贷。近年来,有较多的高校都将电教中心与网络中心合并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种合并也说明了在高校中,充分发展现代的网络教育成为高校的发展与进步的新需要。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合并所带来的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为网络教育建设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目前,较多高校都加入了网络教育建设的行列,从网上不少的主页都可以找到远程教育的内容。但是这些教学网页普遍存在相同的一些缺点,反映出高校网络教育建设的速度及总体水平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加强建设的力度,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能胜任网络教育工作的系统。通常,网络教育容易出现如下缺点:
(1)网上教育的科目较少、内容也较简单且易流于呆板不生动,缺乏网络课程应有吸引力的优势;
(2)网络课程内容更新的速度慢,往往几个月都维持原状;
(3)课程的交互程度低,网上通常都是些以文本方式出现的课件,偶尔有些高校制作了实时点播视
频课件,却多是收费资源;
(4)上网的课件一般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
(5)上网课件的可重复利用性小,不利于与其他资源共享等。
分析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有组织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专题建设,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也没有系统地为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整体规划,才能为建立一个有序、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教育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机构的建立与分工设置
从长远看,高校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对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实现"科教兴国"有深远的意义,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亟需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通过从各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严谨的策划,有目的、有规划地做好这项工作。
目前在通常情况下,上网的课件一般是由专业教师自己制作,然后由网络负责机构将其上载至网站。使用这种方式,由于一般的专业教师普遍不具备很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因此由其开发的课件通常就是一些较简单的文本课件,多有单调死板、不够生动灵活的缺陷,这样等于简单地把书本搬到网上。有的学校制作了一套网上教学交互系统,然而缺乏专业教师进行长时间的专门辅导等交互教学。也有学校受到网络线路带宽的限制,制作的实时视频点播课件无法高速传输。提高高校网络建设水平首先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从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看,这个专门的机构必须胜任网络教育的建设,也就要求机构的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各类型多媒体素材的制作知识、不同形式课件的制作知识、而且更要有足够的网络知识。以目前高校的发展形势观察,从新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组织起这样一个机构最为合适,因为它集中了上述所要求的各类人才。我们可姑且称这个机构为"网络教育系统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
由于建设部需要组织起多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建设,就必须要对这些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并且要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策划、管理以及实施,以达到建立起一个整体系统、并正常运行的最终目标。所以建设部还要求具有一个高水平的管理核心。通过系统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根据一个系统所应该完成的各方面工作,网络教育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组,他们所担任的工作分别如下:
行政管理:建设部的核心组织者,负责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协调;
硬件维护组:对用于网络教育的硬件进行定时的检测与维护,包括排除线路故障、系统使用机器硬件的正常工作等;
资源库开发组:包括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如多媒体素材、课件、试题、案例等,并将这些资源按照约定的方式组织成数据库形式存放,再分别建立索引以备资源共享时检索使用,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课件制作组:与专业教师进行协作工作,根据专业教师对所需课件的内容要求、授课的思路组织,调用素材库中符合要求的素材进行制作。
系统开发维护组:建设具有交互功能、可提供网上资源共享途径的教学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及维护,同时组织专业教师安排上网教学的进程。
当然,这些只是根据一个网络教育系统所需完成的工作类别进行的最基本的组别设置,如果分得更仔细些还可以有培训组别、信息采集组别等等。也可以通过另外的分类角度将工作分成对外、对内的部分等等。
3.硬件基础及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