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计划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计划的意义

教学计划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应用;语文教学;小学一年级

一、形成个性化教学理念

(一)传统教学理念的缺陷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按照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统一的内容进行授课,虽然满足了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性的要求,但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受到抑制,同时教师的个性化也得不到发挥。例如旧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识字量大、内容多、篇幅长且拼音教学安排不当,尽管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但也只能按教材和大纲标准教学,2016年秋季新学年统一采用新版教材,识字量由400个减少到300个,而且由以往的先拼音后识字改为先识字再拼音,这种改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小学教学规律的尊重,同时也说明强行推广标准化、统一化教材与教法的不适当。

(二)个性化教学理念的建立

对于一年级语文教学来说,保护和培养孩子们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让他们初入学校就置身于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他们一开始就感到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就会对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希望采用一种教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是不现实的,所以个性化教学就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1]。

二、创设个性化教学环境

(一)营造开放式教学氛围

良好的氛围是一年级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基础,而开放式氛围又是营造轻松和谐氛围的前提条件。开放式氛围是指在时间、空间、情感、伦理、环境等方面不封闭,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学习、生活和娱乐。例如新版教科书增加了“与大人一起读”的栏目,孩子们通过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共读《小松鼠找花生》、《小兔子乖乖》等儿歌,在情感、伦理氛围上更加开放和谐。

(二)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语文课实践性很强,尤其拼音的学习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但不同学生对拼音的掌握基础不一样,有些学生在幼儿园时已积累了一定的拼音知识,而另一些学生则完全没有入门,因此应针对孩子们各自情况因材施教,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安排他们加强练习,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三、培养个性化教师队伍

(一)做好角色转变,搭建学习平台

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从满堂灌转变为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前是传授知识的专家,现在则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辅导员、协作者和合作者。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让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

(二)开展多元化教学,优化教学计划

多元化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安排,灵活选择和使用教学模式,如学习起点模式、学习进度模式、学习顺序模式、课题选择模式等,教学时间也可弹性安排,务求教学计划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例如传统40分钟课时可改成60分钟灵活分段课时等。从而使教学计划更富弹性和灵活性。

(三)把握个性化教学设计细节

个性化教学设计是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关键一环,其主要基于摆脱传统“教教材”的倾向,实现“用教材教”的理念,并保障语文教学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行性。例如加强说话练习,可设计课前小演讲,让孩子们利用5~6分钟时间说自己、说小朋友、说父母家人,也可以背儿歌或古诗词,让他们养成敢说话、多说话的习惯。再如口语交际环节,可设计为让孩子们对着书本上的图画进行讨论,图中小朋友在做什么呀?他们这样做对不对呀?你应该告诉他们怎样做才对?等等。

四、培育个性化学生群体

(一)鼓励学生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如前所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基础能力等各不相同,所以适合他们每一个人的学习方法也不可能一模一样,例如有些学生喜欢通过大声朗读来熟悉课文内容,另一些学生喜欢课前预习了解课文,还有一些学生喜欢通过课外活动联系课内知识来掌握课文,所以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特点给予指导和开拨,使学生们都能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二)提倡学生独立思维,勇于表达,包容不同意见

没有两个人的想法是完全一样的,处于思维启蒙阶段的儿童也如此,看问题角度不同,想法自然也不一样。例如让孩子们观察一个人和他养的鸟的图画,说说鸟与人的关系。有同学会说鸟与人是朋友关系;另一个同学讲他们是父母与儿子的关系;还有同学会说他们自己既不是朋友关系,也不是父子或母子关系,而是主人与宠物的关系,鸟儿被当作宠物来养,既不叫友谊,也没有爱,因为他为了满足自己需要限制了鸟儿的自由。不同人看法不同很正常,但如何对待不同意见却反映了人的修养和以后的发展,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包容,在人生起步阶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2]。

五、建立个性化教学评价体系

(一)个性化教学评价原则

个性化教学评价应当满足激励、发展、个性与共性结合的原则。正面的激励――一句由衷的赞美或夸奖,顶得上十句要求或责备的话,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当富有激励性和鼓舞性。个性化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个性良性发展,所以一年级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终身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起步阶段养成良好的态度和习惯。在学生个性获得良好发展的同时,学生们共性目标也需关注,使个性与共性协调发展。

(二)个性化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评价主体不应局限于教师,还应包括学生、同伴和家长;不仅包括书面评价,还可以是其它方式;可以即时评价,也可以累积后延时评价。

六、结束语

“让每个孩子的个性都飞扬起来”,教师是除父母之外点燃学生个性火种的最佳人选。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教师应该像园丁对待花园中的植物一样,对待兰花还是不知名的小草都一视同仁;还应该像诗人的妙悟一样,有一颗宽容的心和一副宽广的胸怀,让孩子们健健康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教学计划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教学 实践技能

目前,中小型企业对中职会计人才有较广泛的需求,然而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实践经验欠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造成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原因是传统的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学以致用,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均无法与各个会计岗位相适应。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企业,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走教学结合、融理论于实践中的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

一、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开展一体化的教学必须得到校领导、职能部门及相关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一体化教学的优势,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才能从人、财、物等各方面全力支持一体化教学的构建,杜绝出工不出力、走过场的现象,真正把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

二、一体化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案

首先要根据会计专业需掌握的知识结构通盘考虑,制定出切合实际、利于培养具有实践技能人才的教学大纲。

其次是根据不同课程知识内容的重要程度和复杂性,统筹安排,整体规划课时,绝不能实行平均分配、主次不分。

三是按照任务驱动教学的原理,以任务完成为出发点来分配同一门课中各模块的课时,把专业理论知识整合到实操课时内。

四是编制统一的教学计划,保证不同教师、不同班级在同一门课的进度一致。

五是教案的编写要在符合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各专业教师相互交流配合,注意把握好相关课程因为衔接关系而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将其列为重点。如《财务会计》中手工做账的流程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面《会计电算化》中软件操作步骤的理解,那么手工做账的顺序与承接关系就是担任《财务会计》的老师要重点讲授的内容。

三、一体化师资的配备

一体化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既可以根据不同模块采取不同老师教授的方式,也可以由一位老师担任整门课程的教学与指导。为保证课程各模块间的有机衔接和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采用后者方式更有优势。由于教授内容同时涉及到理论和实践,必须配备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双师型教师来担任一体化的课程,原则上以“老师+技师”的双师型(既有讲师职称又有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职称和能力的老师)作为骨干教学力量。尤其是电算化课程最好由同时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的老师来担任。

四、建设一体化教学实训场地

要将传统的教室、实验室、电脑室组合起来,根据会计特点分别组建手工账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其中手工账实验室集模拟实验专用账本、凭证、单据、算盘、会计档案柜、账册装订工具、点钞机、模拟财务章等财务部门专用设施,结合多媒体视听设备,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不同会计岗位、不同业务流程从单项到整套综合实训的模拟实习及理论教学。电算化实验室包含老师服务器、学生端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室等相关实验资料与设备,可同时进行理论教学及电算化实操,也可以使用模拟软件进行单项会计业务的处理。

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按任务分解模块,充分采用演示法、提问法、归纳总结法、巡回指导法,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指导、监控等手段,来完成整个教学实训过程。

2、单项练习、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先从开设账簿、科目设置、填写凭证、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制作报表到账册装订等逐项单独练习,再根据会计制度分岗设置按财务主管、制单、记账会计、出纳、仓管等岗位组成相应的实训小组,定期轮换,分岗实习,到最后完成完整的综合实训,保证学生在熟悉会计业务每个环节的基础上,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

3、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电算化的操作要以手工模拟实践为基础,它是对手工做账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只有手工做账过关了,电算化才能顺利完成。电算化业务操作的流程、电算化岗位的设置和不同角色的操作权限,包括总账与工资、报表、固定资产、成本核算、采购、销售、存货等模块,都可以按工作流程和数据传递这条主线联系起来,通过上机练习详细讲解手工与电算化的异同点,让学生在完成一整套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明白其中的原理,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4、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训相结合。企业最看重的也是中职生最欠缺的实践经验,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培养出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企业很难接收学生进行会计岗位的顶岗实习,我们可以利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优势,以校办或者合作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完整的账务处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一体化的评价体系

一体化的教学效果需要一体化的评价体系来检验。其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1、树立一体化的评价观念和评价目标。要改变以往基本以考试作为评价标准的考核方式,把评价整合到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原则,以培养能独立上岗操作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以会计实务、电算化、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几个模块为基础,制定训练方式、考试内容,在熟练完成手工账的基础上,利用模拟考试软件和实训资料进行考核,再结合本校情况,确定评价要素,并认真贯彻执行。

教学计划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教学管理;优化

对于初中生来说,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要面对新增的学科,面对完全和小学不同的生活,他们对新的环境往往会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这中情况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应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及时的优化,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初中的新教学环境,更好的适应初中的教学节奏。

一、初中教学管理的实施基础

(一)完善的教学因素

初中教学整体构成上不可缺少的三个因素是教师、学生以及教材,这三个因素之间存在必然的关联,任何一个因素缺失都会使教学丧失其原本的功能。基于这种情况,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应强化教学管理职能,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内容,实现其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良好的师资力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大纲逐渐被新课程标准所取代,未来提高初中教学的质量,应该不断的进行革新,不断扩大初中教师队伍,还应加强教师的能力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在初中教学中,教师的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知识渊博,学生也能掌握较多的知识量。

(三)合理的评价职能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将教学成果作出正确评价,并将信息传达给学校,进而对教学薄弱环节进行及时的改善。评价职能在初中教学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主要侧重于阶段性教学目标的打成情况,对教学过程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对教学全程进行质量控制。

二、初中教学管理的优化方向

(一)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教师应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心智水平、独立生活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时,要和学生共同成长,用平等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学习需求。教师还应当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教导学生如何面对困难,培养学生良好的处世态度与处事方式。由于每个学生个性差异较大,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从教与学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具体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人人格,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与适当的评价与引导,合理使用鼓励与赞扬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学习压迫感。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灵活性与创新性的重要体现,教学中应尽可能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化学习,有效实现教与学的结合。这要求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二是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团队协作来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力。

三、优化初中教学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课堂管理

1.制定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教师在开课前,提前制定计划做好安排,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组织的安排,保障课堂良好的秩序。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来制定课堂规则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应对违背课堂规则的学生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维持良好的学习氛围,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2.制定合适的时间管理策略。时间安排在初中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时间的高效利用与科学支配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不中断,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二)课堂讲授

1.教师应创新授课方法。科学的授课的基础是尊重教学制度和教学规律,通常情况下,教学目的性是清晰的,但讲授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科学的授课方法要求老师充分且全面的分析教学内容,并对有重点内容进行总括,让学生合理分配考虑问题的注意力,良好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的授课,还应做到承上启下,教师应及时归纳上次课的内容并连接下节课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教师应优化口头授课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的逻辑性、结构性,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维持课堂的教学层次,维持清晰的讲课思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课思路进行思考,形成全面的知识系统框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同样不可忽视板书的条理性,教师通过有条理的书写与讲授,将思路连贯起来,进而通畅的将教学内容传输给学生,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三)课堂提问

教学中与学生的提问互动也是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先进行思考,理清思路后再解答,这种提问互动也并不仅仅是学生的单一回答,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补充,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内容的印象。教师提问的内容也应难度适宜,太难的问题会使学生无法解答,使得课堂教学氛围不佳;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兴致缺缺。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从各个层次的内容上进行适当的询问,不让学生感受到过大的压力,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初中教学管理的优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学习效率,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今后的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还应加大探究,实现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教学计划的意义范文4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继续以《小学生德育纲要》为基础,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文明行为的养成为重点,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深入学习德育课程标准,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文明意识、耐挫能力和创新精神,塑造我校学生新世纪新少年的新形象。

二、德育工作重点:

 

(一)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要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学校德队的队伍建设,做到全员育人。

1、完善管理网络。

 

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继续建立完善校内"一点三线"的德育管理网络格局,实行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法制副校长密切配合,学校教导处操作执行,党团组织、少先队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优化骨干队伍。

 

点抓好班主任队、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构建班主任、少先队员导队伍科学管理的机制,抓住"选配、培训、激励"这三个环节,继续组织定期学习、现场观摩和考察研讨、班主任三项基本功竞赛。建立稳定、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激励措施,在建立班主任、辅导员岗位职责规范、严格考核的同时,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加大奖励力度,进一步提高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向优秀班主任倾斜。

3、建立育人体系。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学校要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法规、德育文件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专题学习和讨论,开展"爱岗敬业""正师风、扬师德、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主题的教育系列活动,要使全体教师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深入研究,拓宽思路,加强德育的思想建设。本学期,重点引导教师关注学校、关注班级、关注同事、关注学生。在以下几个层面上形成共识:

A集体和睦相处: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人人都受欢迎;

B人人有权参与:每个人都是学习、生活的主人,人人都应参与;

C共同互助合作:个人问题也是大家的问题,只有互相帮助共同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D满足不同需求:教育不是要筛选人、放弃人,而是培养人。

(二)加强基础教育,培养文明学生

1、深化爱国教育。

 

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内容以"五爱"为主线,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要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台、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的宣传作用,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2、继续常抓养成教育。

 

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是加强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养成教育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继续推行行政、教师值日、红领巾值日岗制度,深入实施体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继续开展创“文明班级”活动,设立“文明班级”流动红旗,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路队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天公布分值,每周汇总,考核优胜班级获流动红旗。对这三项制度的实施情况加强指导、考核,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学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从站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讲卫生、有礼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十分好习惯”等基础行为入手,养成以下好习惯: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文明礼貌,微笑待人;学会尊重,耐心听他人说话;保护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利人利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做;待人友善,观看比赛文明喝彩;遵守规则,上下楼梯靠右行;勤奋自强,天天锻炼身体;环保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五自"能力,确保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品德优良率为99%以上。

3、强化"五自"教育。

 

“五自”(自主、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是雏鹰行动的核心内容,已成为在青少年阶段所必需具备的素质。要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调动他们积极向上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竞争意识,要积极并有针对性地讲解、示范、实践操作,使“五自”活动更具操作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4、渗透公民教育。

 

以育人为根本,继续开展“八荣八耻”系列教育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牢记公民道德基本道德20字(爱国守法,勤俭自强,明理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本学期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弘扬道德规范,塑造诚信形象"活动,促进学生基本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5、加强法制教育。

 

继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法制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师生演讲、参观展览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后进生帮教制,消灭在校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

6、开展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的同时,要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1、校园班级环境美化。

 

进一步加强校园走廊文化、墙上文化,班级文化,做到环境要做到美化、教育化,继续进行每期期未班级文化建设的教室文化评比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主题要突出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力。

2、升旗仪式序列化。

 

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要求内容丰富,在保留传统的爱国、励志等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同社会生活、时事政治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形成序列。

3、板报设计个性化。

 

继续精心设计校、班两级黑板报,体现科技、敬廉崇洁、平安校园、消防教育、文明礼仪等方面的特色的校园文化及各班的个性。

(四)调动各界参与,发挥整合优势,实现“三结合”。

1、提高家教水平。

 

继续按要求办好家长学校。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规范严格、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并且认真做好资料搜集、积累工作,进行走访学生家庭活动。家访要不拘形式,不固定时间,本着关心学生,沟通理念的目的,提高家访质量。本学期教师家访要达到全班学生的30%,通过其他形式与家长交流要达到40%,并做到有对象、有目标、有效果、有反馈、有记录。让家访真正成为建立起教师、学生、家庭互动的三者关系,成为进一步摸索出心理教育的突破口,成为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做到每学期同每位学生家长均有一定程度的书面和短信息联系,特别重视做好与后进生家长的经常性联系;加强对教师家访工作的组织管理,并把家访工作纳入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之中。

2、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会五大员(报告员、家教员、帮教员、宣传员、校外辅导员)、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校区共建活动。大力开展学雷锋互助、环保等活动。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使在校生违法犯罪率继续为零。

(六)重视学科渗透,加强德育科研。

1、挖掘渗透内容。

 

德育要寓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社会等学科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数学、自然等学科,要通过中国和世界科技发明与发展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教育,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音、体、美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2、优化学科教学。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各学科要继续上好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教研课,要继续认真上好思想品德、晨会、班队活动课。

3、开展德育科研。

 

全体教师要树立向科研质量要效益的现代意识,要认真学习教科研理论的书籍并运用于德育实践研究。要认真作好学习笔记,要针对新形势下的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撰写有一定质量的教育论文,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

三、主要活动建议:

 

以“关注生活、勇于实践”为特色,本学期的德育重点是继续引导学生开展“走进生活、走向实践”为主题的道德实践系列活动。

1、各月的教育重点是;

 

二、三月份,开展“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活动;四月份,开展“环保小卫士在行动”活动;五月份,开展“能手巧手就在我们之中”活动;六七月份,开展“我们也能创造美”活动。

 

2、结合相关节日,相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三月份学雷锋日和“三八”妇女节,开展净化、美化社区活动和慰问妈妈的活动;四月份环保宣传周和植树节,开展环保宣传和植树、养花种草活动;五月份的“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开展与劳模、优秀青年代表手拉手活动;六月份开展艺术节活动。

 

3、结合学校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服务意识。一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少儿维权中心服务活动能有实效,心理信箱、心理咨询电话启动实施。二是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个案研究。

 

4、结合日常教育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可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理想教育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等。各班要根据各自德育教育重点和学生实际,组织开展主题内容充实、突出、形式活泼的中队活动。

 

教学计划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技工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53-01

一、 技工院校教育背景

发展技工院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以及各行业的发展服务,为当地就业服务。总体来说我国当前对技工院校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增强,技工院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也在不断提高。影响技工院校教育的因素有很多,有生源因素、资本因素、资源因素、劳动力市场因素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力市场因素。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对技工院校教育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技工院校要发展必须考虑学生毕业后实际的就业问题,这也是衡量技工院校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问题。劳动力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技工院校的办学规模和发展速度,决定着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决定着技工院校的发展层次和规模,同时也决定着技工院校的教学内容。而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可以在多方面使劳动力市场和技工院校职业教育形成良好衔接,对技工院校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一体化教学的概念

一体化教学,就是整理融合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一个教学整体来考虑,对不同专业和学科单独制定不同教学计划与大纲,制定各专业和学科的教学目标,再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一体化教学是技工院校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方向,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常由一位教师或一组教师一起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三、一体化教学对技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技工院校教育应以服务就业为导向,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教学过程与工作实际有机结合。鉴于此,一体化教学对于技工院校教育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衔接。传统意义上来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作为技工职业教育者,我们应该常思考如何利用理论教育来指导实践教育,又该如何把理论教育落实到我们的实践教育过程当中。在传统技工职业教育中,虽然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安排有实习操作等课程,但实际操作部分仅仅起到理论教学的补充和辅作用,并不能体现出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技工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也就是说知识讲授是以操作为主,学生最终是要为企业服务,所以我们培养学生要面对企业,面对一线生产工艺。在传统职业教育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错位和脱节主要是由于教学机制不完善造成的。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这有利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衔接和融会贯通。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学要从理论知识的传授向实际操作能力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的创新型转变。

(2)有利于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在一体化教学中,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是适应技工院校教育的发展和根本任务,逐步培养出一支观念新、创新意识强,有较高教学水平和高技能的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是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二是既具有能进行理论或文化知识讲授的教学能力,又具有进行实操指导的能力,既能进行科学研究又能进行课程开发。所以,技工院校教育应特别重视一体化教学教师的培养,通过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特别要加强继续教育,使教师及时掌握前沿性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技工职业教育的需要。

(3)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衡量教学质量优劣的尺度和标准,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体化教学模式可通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善,来促进技工院校教育健康、稳步、快速的发展。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帮助学校建立起科学可行的检查和评估制度,掌握一体化教学的质量和信息,从而达到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查和评估的目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评价一体化教学要注重各个学习环节的评价、注重每个阶段结果的评价、注重总体结果的评价、注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评价、注重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评价、注重企业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注重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的评价。通过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让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有利于技工职业教育学校综合实力的持续增强。对于技工院校来讲,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生命。特色体现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校管理和人才规格与质量等各方面,同时还主要体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在整个办学的过程中,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着眼于办出自己的特色,努力追求个性的最大化。一体化教学的推进,有利于技工院校教育创新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优化学校与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的沟通机制,对于充分实现技工职业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技工院校教育应根据所在地实际情况,研究如何通过一体化教学加强相关建设,提升技工职业教育对社会的贡献能力。实施一体化教学既是技工院校教育更好实现社会价值的需要,也是技工院校教育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教学计划的意义范文6

摘 要:机修钳工专业是机械高级技工学校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在这一专业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我们必须切实强化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与优化,切实加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因而本文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述入手,就如何在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的机修钳工专业中加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机修钳工专业;应用

机修钳工专业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的限制较大。所以新课改背景下的机修钳工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在理论与实践中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切实提升其教学成效。以下笔者就此展开分析。

1.概述一体化教学模式

本文所论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这样模式下,理论课和生产实习进行了有机结合,并由双师型教师来实施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不仅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得益于这一模式分解了专业理论课,并在实习课题中将知识点进行了整合,利用实习车间进行教学,从而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训之间的同步进行,有效的弥补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割裂,从而更好地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点后就能具体的应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实训效果的提升。

2.基本流程分析

2.1组建实习小组

为了确保一体化模式得到有效的实施,确保整个实习过程顺利的实施,预防出现人员堵塞的情况,就需要加强对人员的分配,通过实习小组的组建,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之间的势得到有效的互补,并以成绩以及认知和特长进行小组之间的搭配,且各组成员的组合应科学的配合,且每组选取一名组员成为小组长,对整个实习小组负有管理职责,从而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更好地对人员和工作进行管理,掌握本组成员的基本情况,并配合教师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从而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2确定教学内容

在组建实习小组的基础上,就应对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确定。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应切实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分析,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就近发展区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将重难点和疑点划分出来,并找准切入点,对模块教学内容进行确定,再结合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因材施教战略,所选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到因势利导、各有所长,尽可能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强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3学习任务下发

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应在每次教学之前,及时的将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明确,并对任务的难以程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设置,以不断的深入和强化学生对任务的完成动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任务完成。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应切实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与实践能力的需要,针对性的对学习任务进行确定,并为任务的完成制定好教学计划,促进教学任务高效的实施。

2.4任务的实施

在任务下达后,由教师为学生的操作提供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操作要点,并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遇到的困难应及时的出谋划策,尽可能地利用团队的力量,确保整个任务得以顺利的实施。而这就需要我们切实注重学生规范操作的指导,加强对各实习小组的巡视与观察,对于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的提示,并在小组成员的精心合作下促进任务的完成,且尽可能地由小组成员内部消化问题,从而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2.5评价反馈工作

这一工作主要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及时的予以反馈,将完成的任务集中的进行评议,从而更好地引导其掌握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并针对性的优化和完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确保评价的多元性,并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学习兴趣的提升[1]。

3.应用策略分析

上述我们对机修钳工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所以为了更好地强化其应用成效的提升,笔者切实掌握以下几点应用策略。

3.1强化教材的优化与完善

因为机修钳工专业中的教学内容较多,所以为了便于学生对其的学习和理解,并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强化对其的学习。教师就需要加强对教材研究工作的开展,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个和优化,整合成多个教学模块的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例如在对基本操作的内容进行研究时,我们可以对串联、分解的知识点进行明确,并通过专项训练,以划线工序为切入点,并将工艺理论与技能操作划分成独立的单元进行学习,并根据操作予以分布讲解,从而在零件加工中根据工序要求强化专项训练,而且每个模块可以结合实际进行串联和独立教学,在达到巩固和检测的同时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3.2一体化教学过程要灵活

虽然不同模块的学习内容不同,但是我们可以结合教学需要,交叉开展每个模块内容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并在一体化教学中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进行交错实施,实现首脑并用、理实一体,在增强学生学习自信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因为不管是在每个模块学习中,其始终是以理论为基础,并将教学主题突出,从而通过精细的教学环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其只是和技能掌握以及应用的情况进行重点关注,才能更好地促进一体化教学模式灵活的实施[2]。

4.一体化教学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

虽然一体化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具有科学性和转型,但是在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广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切实注意以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才能实现其应用成效的最优化。

4.1师资不足问题及对策的分析

由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高质量的师资来支持。但是就目前来看,双师型教师在很多职业学校中还较为缺乏。加上学校在师资力量提升方面缺乏必要的投资。因而难以实现真正以上的理实一体化。这就需要加强职业教育投资,强化师资力量的培养,并在教学设备上进行改进和优化,尤其是在实习试验设备与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下功夫,才能更好地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4.2一体化教学模式并非一劳永逸

在一体化教学计划于大纲编制过程中,其主要是在实习课题中融入理论课程,而这就会将完整的理论课程体系打乱,所以要想完整的将整个理论知识与实习课题进行有机的结合,并编制合理的教学大纲和计划,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实施过程中,其处理的效果对其完整的应用有着较大的区别。所以这一教学模式并不能实现一劳永逸,且并非所有理论课均能在实操课题中采用这一模式,例如在进行机械置制图和公差与配合等知识教学时,而应采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其才能取得更好地效果[3]。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机修钳工专业中,强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我们必须注重上述工作的开展,并针对性加强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并确保其应用的针对性,才能提高机修钳工专业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何晓凌.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其在机修钳工专业中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08: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