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事管理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事管理计划范文1
1现代企业人事组织管理机构与传统人事组织管理机构的区别
1.1人事组织管理环境方面的区别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之下,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其生产模式、经营理念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必须进行改革,尤其是企业认识组织管理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了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1.2人事组织管理形式方面的区别
传统的人事管理属于静态管理,员工进入企业之后仅仅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员工处于被动的工作状态中,忽视了员工与工作之间的适应性原则。现代企业人事组织管理属于动态管理,员工进入到企业之后不仅要接受必要的培训工作,还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工作进行安排,强调员工的长期发展。
2企业人事组织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
2.1人事组织管理机构的管理力度不足
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重点都集中在市场需求调查与产品生产方面,希望通过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往往会忽视人事组织管理,导致人事组织管理认识始终保持在原有的水平,不能够与人事组织管理的发展相适应。企业人事组织管理机构在进行人事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制度层面上,力度方面存在不足,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2.2人事管理制度与市场化结合较差
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化的需求,企业人事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实现与市场之间的相互结合。当前,很多企业在人事管理的开展过程中并未实现与市场的良好结合,导致企业不能够对大众的需求进行很好的了解,导致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处境尴尬,与职工、生产经营之间都不能够实现良好的联系。
3企业人事组织管理的优化措施
3.1强化企业人事组织管理机构对企业人事管理的认识
企业人事组织管理机构应该强化自身对于认识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人事组织管理纳入到企业竞争力提升的范畴之中,按照现代市场的需求与企业发展的现状实现人事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要注重人事管理制度的实效性,避免制度流于形式。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企业人事管理制度方向性的明确,促进企业人事组织管理实效性与针对性的强化。
3.2完善企业人事组织管理机构的培训
人事组织管理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例如人事组织内容、员工薪酬、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党建活动等。因此,企业人事组织管理机构应该注重人事组织管理培训工作的强化,在人事组织管理中加入新的内容与活力,强化企业人事组织管理机构的能力与效率。
3.3依据员工实际情况实现人事管理制度的制定
现代企业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员工,另一方面是企业生产经营。因此,企业在人事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与遵循员工的实际情况,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实现管理工作的实施。企业应该强化自身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明确员工的想法与需求,从而提高人事组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促进人事组织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发展。
3.4引进与培养人事组织管理复合型人才
企业人事管理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事组织管理发展的需求,企业人事组织管理机构需要更加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掌握了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且还掌握了心理学、企业生产经营、员工交流沟通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通过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企业人事管理注入新的活力,确保认识组织管理的实际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
4结语
人事管理计划范文2
关键词:高等学校;人事工作;信息化
一、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途径和质量,并且能够及时地提供准确数据,为学校领导的科学化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1.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实现管理水平创优目标。人事管理工作是十分复杂繁琐的事务工作,其中大部分都是基于经验的重复劳动,但又是人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基本事务,是和学校每位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事务,需要占据人事管理人员的大部分时间。因此,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使人事管理人员从日常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时间和精力考虑更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另外,还能方便、准确地实现各种信息的统计核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为高校各部门和教职员工提供增值服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于学校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各个部门及教职工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教职工可以通过高校校园网对所需的人事信息进行快速查询,各部门也不用在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如何根据学校发展战略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如何通过合理的招聘技术与测评技术为学校引进合适的人才,如何通过考核和相应的绩效管理体系来提高各单位、各部门与个人绩效等。
3.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高校人事部门各个科室间的团结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目前,人事部门对信息的处理大部分应用EXCEL和一些简单的数据库,有些部门虽然建立了具有一定应用程序的管理系统和数据库,但因各职能科室的信息在概念、范围上各不一致,导致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由于人事工作各方面内容有很大的关联性,需要能够互通有无,分散的工作方式会造成数据采集不完整,信息更新重复率高,极为繁多不便。实现信息化人事管理后,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能为高校人事部门各科室对人事信息进行共同操作,从而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4.人事管理信息化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人事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利用最大化。传统的人事信息资源大都是以纸为载体的实物资源,不仅不利于携带,更不利于传递。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后,各种人事信息资源不再以实物的形式出现,而是以磁信号、数字信号的形式出现,这就极大地方便了传输和使用。而且应用各种各样功能齐全的人事管理软件,还可以对已有人事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整理,实现人事资源共用,为充分实现人事信息资源利用最大化提供可能。
二、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对人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有的高校管理者对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还缺少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也没能结合本校情况,往往会有一定攀比性和盲目性。有的认为人事管理信息化就是用电脑替代人工操作,因而只注意购买硬件设备,而忽略软件应用。
2.信息化建设规范欠缺,更新速度太慢,准确性很低。不能够及时准确提供可靠统计报表和相关分析数据,制约着管理层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管理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常常因为工资调整、人员变动等单一人事管理事务单独建一套数据,部门间重复建立,既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又会导致数据一致性很差。
3.信息冗余,信息共享难以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冗余最突出地表现为人事信息多头建立,在高校管理各部门中均拥有各自独特人事基础信息库,同时各自对数据信息库进行维护,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难以保证。这就造成了人力和设备等资源的严重浪费,工作也难以梳理,效率低下。
4.人事信息地位面临挑战。由于信息获取渠道不确定,造成人事信息被引用时说法不一、望文生义、难以辨认,甚至引用的人事信息根本就不正确。可见,没有完整权威的人事信息作依靠,难以保证后续工作的一致性。
5.管理人员处理信息的能力不足。先进技术手段运用跟不上,习惯于传统的信息建设、管理和信息交换的方式方法。管理人员处理信息能力不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领导认同和重视是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人事管理部门主动、积极工作是其不断推进的助力。领导的重视能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有力保障,可以在政策、资金、人力、技术等多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方法变化、组织机构和岗位调整等问题统一步调,同心协力,有效调度各方面力量。人事管理部门的重视有利于做好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事务,推进信息化建设发展。如,认真做好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掌握不同数据的加工与处理的方法;深入挖掘和发现有用信息,为学校的人力资源规划、决策提供科学和有用信息。
2.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定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目标不能计划得过高,不能追求一步到位,要有步骤、分层次进行,先奠定基础,后计划应用。首先要做好收集、存储信息工作。人事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是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保障。因此,在实施阶段,必须全面搜集所有人的有效信息,认真核对,确保信息准确性。其次,要建立人事管理信息数据库。要建立一个包括招聘、培训、分配、绩效考核、薪资、职称等基本业务处理功能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数据库。提高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使高校人事工作者有更多时间考虑如何提升人事管理水平。最后,要加快建设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网络,实现人事管理业务的现代化、规范化。要积极开发人事工作服务软件,如,教职工职称申报系统,考勤与薪酬管理系统等,将人事部门从传统人事工作中脱离出来,并利用网络建立自助服务系统,完成三步走的过程,即人事信息数据库一人事信息网一校园网建设。
3.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在人事管理信息化进程中,信息系统只是管理的辅助工具,其价值的多少,最终取决于人。没有一流的人事管理队伍,就没有一流的信息化水平。在人才的拥有方面,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有信息化教师队伍,又有信息化管理队伍,还有信息化技术维护队伍和信息化理论研究队伍。然而,精通信息化技术的人事管理人才还是比较欠缺的,有的是只懂信息技术,不懂人事工作;有的只会人事工作,而没有掌握信息技术。因此,高校要大力培养复合型信息系统管理人才,要不断加大对人事工作者的信息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在培训内容上做到人事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并重,增强培训实效性,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人事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
4.加大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在加快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需要财力、物力的保证,其中经费的保证是很重要的因素。在目前高校经费偏紧的情况下,要采取国家投入与学校投入相结合、校内投入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办法,积极筹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高校可充分发挥自己在信息学科方面人才的优势,加快推动人事管理信息领域科研成果的转变,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把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引入正确发展轨道,促进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四、结语
人事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人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对促进人事管理科学化、提高人事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事实表明:高校人事信息化平台能够为高校管理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为科学决策和了解人事动态提供重要依据。高校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实施人事管理信息化,无疑会给人事管理工作带来一次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朱中华.论高校的信息化管理[J].大学教育科学,2003,(3).
人事管理计划范文3
关键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9-0040-02
人事档案保存完整全面是考核员工最重要的依据,人事档案主要包含有以下内容:员工的个人经历;员工的个人学历等等。人事档案中包含信息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人事档案必须在单位中得到妥善管理,妥善管理人事档案是保证人事档案真实可靠的保障,也能够更好地利用人事档案,将档案视作录用、提升员工职务的重要依据,不再是无用的废纸。未来的社会是科技和效率的竞争,一个单位如何快速有效的选用恰当的人才,就必须依赖于信息化管理的人事档案。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值得就是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对人事档案的管理流程全面进行计算机化操作,操作便捷迅速,而且在网络平台上,人事档案的公开化,也能够保证人事档案的真实性。
人事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主要体现在现实单位的管理中,主要表现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成熟以及计算机防毒技术的程度,从技术层面上确保人事档案信息不会遭到破坏,保证了人事档案信息的隐秘性。除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凭借身份验证对人事档案进行查询之外,任何人不能接触到真实人事档案,防止人为恶意破坏。
1人事档案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人事档案管理实现全面信息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率高。相比于传统的对人事纸质档案管理的手段,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一次录入,终身查询,对于档案的增加只要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就能够完成,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进行搜集、归类以及存放,解放出了大量的人力劳动,而且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如果有需要,查找档案时,需要多次翻阅原始纸质档案。档案管理人员的任务量相对较大。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之后,除在初期录入时需要大量人力之外,之后的查询只是点击鼠标的事情,而且主要在身份验证明确的情况下,拥有档案管理权限的人员都可以对档案进行查询。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明显升高。
第二,有效保护纸质原始档案。人事档案因为其内容的特殊性是单位应用率较高的信息。如果需要查询员工的人事档案时,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人事档案经常性的进行拆装,时间一久,人事档案的原始文件会遭到破坏。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之后,人事档案全部在计算机数据库中备份,查找所需的信息时只需在数据库中完成查询即可,不再完全依赖于原始档案,原始档案能够很好地存放。
第三,改变单位工作方式。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基本信息在网上都能够查到,单位在聘用员工时,不再单纯地依靠员工的简历,而是可以在网上直接查询员工的学习工作经历,能够更全面的考查员工。而且对于录用员工的表现,即使录入到档案信息中,信息化档案管理新增档案条例比纸质档案更加容易,而且录入信息的范围更加广泛,全面记录考核员工的表现,从侧面也激励了员工的工作态度。
2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
即使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技术保障,但是在现实应用中,仅仅依靠技术进步是不够,还包含其他的因素。这些因素结合起来造成人事档案管理难以推行信息化的“罪魁祸首”。
首先,信息化档案管理普及率较差。国内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主要还是人工管理方式为主,计算机管理方式为辅的管理方式。而且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涉及档案的接受、档案的整理、档案的鉴定、档案的保管以及档案的利用等等。这些流程中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仅仅是档案的利用阶段,对于前期档案的接受以及整理,主要还是人工为主。造成之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事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其次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包括计算机的配套设施、档案处理软件、档案管理应用系统以及操作系统等等。
其次,数据库应用落后。人事档案信息化主要依靠数据库对档案进行有效管理,这些数据库的引进以及应用都应该与档案的管理流程一致,包含档案信息的接收、归档、整理、存储、更新、查询、使用和销毁等等。在现实档案管理中,由于人事档案多且杂,使得人事档案在录入数据库时存在着存档数据不完整、数据更新不及时以致查询不到所需信息等等问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除这些人为的影响因素,还存在很多难以抗拒的影响因素,例如火灾、计算机病毒等。人事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在全社会没有统一的认识,人事档案管理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在人事档案数据库引进过程中,各大单位的都不相同,很难实现信息共享,限制人事档案的利用范围。
再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难以适应信息化办公。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计算机办公环境下的工作方式。而且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要求工作人员不仅具备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具备深厚的计算机专业化知识,后者甚至较前者更重要。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年龄层不一,中老年层对于计算机这一新兴办公技术的掌握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不断更新换代的计算机技术却不能满足管理人员的这一需求,而是需要学习能力更快更强的管理人员。
最后,人事档案信息安全难以保证。在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影响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化档案的安全意识模糊,主要表现在,第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对于归档以及公开的信息审查不够严格,出现信息漏洞。第二,信息档案比传统的纸质档案更容易修改,这就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作出严格要求,严禁档案管理人员修改档案。第三,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计算机黑客和计算机病毒是档案管理需要防范的重点之一,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档案管理的巨大损失。
3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研究
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时人手,综合解决人事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统一标准
面对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标准不统一造成的困局,需要政府制定明确的标准,将这些制度法制化,确保档案管理在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实现信息化管理下档案的高度利用率。
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法制建设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首先是针对计算机技术的法律规范,明确规定信息化档案管理中所使用到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数据权限以及查询网络,保证档案管理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信息共享。其次是针对电子化的档案信息的法律法规,规范电子档案归档和利用的工作流程以及严禁事项,防止在档案信息电子化中存在的“猫腻”。确保电子档案真实有效,发挥档案应有的功效。完善的法规,明确的标准是人事档案信息化发展的保障。
3.2更新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
法律是全面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外部基础,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信息技术的更新与联合。目前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科技公司“各自为政”,例如有专门研究数据库的公司、有专门研究杀毒软件的公司等等。但是在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中,需要多个技术相互联合,提供全面的技术保障。
3.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水平高低不一,因此,亟须引进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除了人才引进计划之外还需要对在职员工进行培训,制定层次化的培训机制,针对中青年工作人员的知识层次,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项目。逐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除此之外,还需要提高人事档案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服务作用,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在全社会层面实现人事档案资源共享,促进人事档案市场化发展。进一步拓宽人事档案信息的服务功能,将人事档案按照文字、图形多种形式实现有效加工,在不同的档案系统中进行存储,按照现实需要的不同提取不同类型的档案形式资料,提高人事档案的服务层面和服务范围。
人事管理计划范文4
关键词:班级管理;民主;主人翁
一个良好的班级会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促使其主动健康地成长。要达到这个目标,“民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学生的民主作用发挥得越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主动精神也会发挥得越好,也会使班级建设得更好。班级管理民主化,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行事的能力,锻炼学生管理才干的方法。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在班级的教育管理上就要适应时代需求,推陈出新,勇于探索,民主地管理班集体。
班级管理民主化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基础,也是充分发扬学生民主、展露学生自由天性的可靠保证。陈旧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家长式的管理,班主任作为“一班之长”包办一切。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已经在呼吁班级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在班级管理中不能把学生仅看成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而应把他们作为班级建设的主体,尊重他们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那么,应该怎样使得班级管理民主化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
一、实行班委会的定期民主选举和干部轮换制
班委会在班级管理中起核心作用。班干部的选拔通过自我推荐、发表竞选演说和全体学生的无记名投票产生,任期一学期为宜,期满,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实行至少二分之一以上的部分轮换或全部轮换。班级干部选定以后,根据其意向和能力进行分工,明确各人的职责范围,强调分工合作。
二、设立“值日班长”和“值周班委”
为了让每位学生直接班级管理,增强民主意识,学会管理技能,所以建立“值日班长”制度,“值日班长”按座位由每位学生轮流担任,负责对班级纪律、课内外作业、值日卫生、两操集会等一日常规项目的检查、纪录和管理,并在次日早上预备时间简短评讲后移交下一位“值日班长“。这种人人直接管理班级的做法让每位学生都尝到了管理的乐趣和苦衷,可以使一部分学生的“只要自由,不要组织纪律”、“只挑剔他人,不约束自己”的行为表现逐步得以纠正,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找到了自信。
当然,由于全班学生在管理意识和能力上存在着不平衡,为维持班级正常稳定的秩序,在推行“值日班长”制度的同时,还由班委会轮流选派一名班干部担任“值周班委”协助工作。“值周班委”的职责范围包括:根据“值日班长”的常规项目登记以及每位学生的其他行为表现对他们进行素质量化考评;评议“值日班长”的工作情况并作记录;与有关学生、班干部进行交流与协商;上通下达,密切师生间的情息与沟通;做好工作总结,搞好交接班。
三、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依“法”治班
民主管理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主人的行动。为避免班级组织陷于瘫痪状态或是出现“专制式”的管理,应制定代表全体班级成员利益的,体现其意志的规章制度,使各方面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要制定好班规,班主任首先要做好动员工作,在为什么要制定,它应具备怎样的功能等方面讲清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班委主持下全体学生讨论决定制定规章制度:包括纪律方面、卫生方面、作业方面、集会两操等方面。
制度一经生效就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施行中采取学生干部监督、值日班长监督、全体学生监督与班主任监督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检查监督,要及时对班集体成员执行制度的情况作总结并及时评价处理,根据其遵守班规的情况对学生个体进行素质量化考评,奖惩分明,对所有成员都应一视同仁。
制度实施后经检验不合格的要予以废止或修正,以收到管理的实效。
四、建立数个工作小组,使每位同学有组可归,发挥作用,承担责任
为使班级工作顺利进行,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富有实效,可根据班级管理活动性质建立数个工作小组,如卫生小组、板报组、图书管理组、生活服务小组等,让全班每个同学都有岗位,管理他人,为大家服务,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被人管,人人管他人的局面。这些岗位职责、权限有大小,但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干,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翁,班级工作也因此能很好地落到实处。
五、开展对话、讨论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
班级建立班群、班主任邮箱,让学生能畅所欲言,提意见、建议,班委、班主任及时吸收采纳或解释。让每周的沟通交流日记和每日的反思活动相结合,让班主任与学生对话,班委与同学对话,同学与同学对话,促进彼此沟通,培养主人翁责任感。每周班会课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学生在反思中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六、班主任的民主作风和民主管理方法是搞好班级民主管理的关键
班主任是班级的“第一管理者”,民主型的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育思想,并在班级管理中自觉贯彻;不居高临下,发号施令,能平等对待学生;能严格要求自己,有时因了解情况不准确而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甚至伤害的能及时向学生道歉,承认自己的过错。不搞“家长制”,所有班级大事的决策都是全体班组成员集体讨论的结果。还能注意观察和分析学生,把握班级动态,提出和落实目标,调节好班干部之间,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为班干部大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持有异议,展示其个性与才华。
总的来说,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是学校教育的有利助手,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巨大力量。善于依靠学生、信赖学生并和他们同舟共济、同心同德的教师,一定会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培养出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崇高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思想品德的好学生来。希望越来越多的班级能使班级管理民主化,人人都是主人翁!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唐为民林兆森董延荣.《初中班主任工作精彩案例》.〔M〕开明出版社,2007
〔3〕赵国忠.《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人事管理计划范文5
一、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1、加强公务员素质建设。贯彻实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印发关于《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国家公务员考核工作的通知》,抓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对在职在岗工作人员的跟踪检查,强化考勤、签到、请假等工作制度落实,严肃组织人事工作纪律。
2、抓好公务员培训教育。落实“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组织公务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网络学习培训,公共管理核心课程培训。继续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公务员精神。
二、抓好招才引才工作
3、加快引智和柔性引才步伐。积极组织引进县外智力工作,及时为企事业单位申报引资项目,引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和县外专家为我所用,支持和鼓励县外人才以兼职、咨询、讲学、科研等各种方式参与我县现代化建设,鼓励用人单位运用合作、联办、智力入股等多种手段,引进我县紧缺的各类创新人才,尤其是通过“柔性流动”形式,解决我县目前高层次人才紧缺状况。对各类紧缺的优秀人才,可实行“先入户、再创业”的人才储备政策。
4、加强人才能力建设。在全县各单位中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实务方面的培训,根据各单位需求继续组织培训,培养一批适应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会同教育部门与各单位联合,探索开展“订单式培训”,强化对各类人才的实用操作技能培训,继续开展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实施技能人才的实训计划。
5、做好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整合人事人才资源,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公务员、离退休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库、人事人员信息数据库,建好人事人才数据信息总库。做到人事人才信息数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自动化。做好人才流动、档案管理、人才培训、人事信息、促进毕业生就业。同时,完善我县农村人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积极开展乡土人才技术培训、智力引进、职称评定等项工作,大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土人才队伍。
三、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6、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机制,继续推行“评聘分开”制度。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工程技术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工作,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工作。发挥职称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支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社区、农村基层单位服务。做好资格考试报名工作,完成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任务。
7、加强专业人才能力建设。认真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探索培训教育新机制,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的实效性。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把培训与考核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培训成效。
四、抓好管理制度落实
8、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在抓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基础上,加大完善人员聘用制的力度,进一步抓好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工作,规范聘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增强事业单位用人管人活力。
五、做好安置工作
9、落实安置任务。会同有关部门接收安置好干部,对自主择业干部办好安置补助、医保、社保等工作。
10、做好企业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好一人一事思想解惑工作,了解企业干部家庭生活工作情况,关心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困难干部群体的稳定。
六、统筹抓好各项人事人才工作
11、加强人事法制建设,大力开展人事政策法规宣传。切实维护人事政策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认真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公务员申诉控告和人事行政执法检查工作。重视处理来信来访,推进政务公开,完善行政监督检查。
12、做好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围绕“六个老有”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使退休干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发挥退休人员的作用。抓好到龄人员退休手续办理,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审批。
13、抓好人事人才宣传调研报道工作。继续推行人事人才宣传报道奖励办法,加大人事人才工作宣传报道力度,认真探讨新形势下人事人才工作新做法,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水平。
七、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措施,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监督检查
14、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法,完善管理措施。继续推进编制实名制工作的开展,认真做好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进一步完善编制管理证(卡)制度,加强对编制、领导职数使用情况审核,依托实名制研究建立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机构编制综合约束机制和机构编制政务公开机制。
15、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严格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增长,积极探索除自然减员外的其他消化超编人员的方式,确保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只减不增。
16、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抓好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切实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开展实地核查,重点对年检期间发现问题的事业单位、财政核补和经费自筹事业单位进行检查。
八、加强人事部门自身建设
17、加强政治政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业务素质。抓好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主要内容学习活动,坚持每周一次学习制度落实,联系思想、工作、生活实际,组织开展好学习调研,有针对性、有重点解决人事干部队伍工作中存在不足和问题。加强人事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创新性。
人事管理计划范文6
关键词 高校教师 人性化管理 涵义 重要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制度的实施,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对教师的管理也逐渐从制度化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变。人性化管理能够刺激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使其在教学岗位中敢于创新,敢于突破,这对提升我国教育事业的质量和教学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教师人性化管理的涵义和必要性,其次对高校教师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让读者对我国高校教师人性化管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1 高校教师人性化管理的涵义
人性化管理是指通过“以情服人”的方式提升工作效率,该管理模式最先起源于企业。近几年,才在教育事业管理中崭露头角。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管理的过程中尊重人、理解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能动性,调动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欲望,弱化制度管理模式的作用。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实质是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权利和自由,促使被管理者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以此提升其工作效率。在高校教育中,最基本的资源就是教师资源,其承担着学校主要的教育责任。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直接关系着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我国各大高校只有对教师采取人性化管理,将教师置于管理的主导地位,以此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充分尊重教师的价值,尊重其个性特点,发掘其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 高校教师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2.1 高校教师的职业性质要求必须要进行人性化管理
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非物质性和创造性质的特性。其一,教师所开展的各类教学工作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高校教师以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知识才能为基础,通过行为规范和言语表达影响着学生。如果制度管理束缚了教师的创新性和能动性,也会相应地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其二,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时,往往都是依赖于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以及自由性,如果制度管理束缚了教师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势必会导致教学科研变得死板、传统,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由此可见,传统的制度管理方式,不符合教师工作的性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甚至还会导致很多有智慧、有才华的老师流失。
2.2 高校教师的自身特性要求必须要进行人性化管理
从高校教师本身的特性来看,其在物质上的需求远远不及精神上的需求。而教学工作,要求老师必须要具备善于思考、积极主动、求知进取等精神能力,教师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及为人师表的自尊心,会督促高校教师规范自身的行为。从高校教师的心理特点以及工作特点来看,对高校教师的管理必须要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创造性。若是单以制度管理对教师的行为和事业能力进行鉴定,必定会束缚教师的发展,使其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更加无法做好教学工作。
3 高校教师人性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3.1 打破制度管理模式的限制,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
在原有的教师管理模式中,常以制度模式来规范教师的行为和评价教师的工作能力。其核心要求是:教师必须要服从上层领导的命令。因此,常采用各种行政命令或是经济手段,对教师的工作状况等方面进行奖励或是处罚。这种管理模式在短时间内,的确能够起到明显的效果。但是,长此以往,必定会束缚教师自身能力的发展。鉴于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教育单位必须要强化人性化管理在教师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尊重和理解教师,给予教师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其能够自由发挥自身的能力。同时,人性化管理使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满足了教师心理方面的需要,这对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工作本身就具有极大的灵活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学校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授权老师可以自由操作教学方法,以此提升教学效率。
3.2 结合当今时代的教育特点,塑造先进的领导形象
高校领导者在人性化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当今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迫使很多教育工作者抛弃了自己的本性,沉迷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的生活中。这对教学工作来说,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作为高校领导者,要不为名利所动,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守党纪国法,热爱本职工作,宽以待人,谦逊民主。尤其在当今时代,高校领导者必须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特点,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宣扬民主精神,顺应时代潮流,体谅下属,不嫉贤妒能,不以权压人。高校领导者只有端正自身的态度,完善自身的管理能力,才能做好教师队伍的人性化管理工作。
3.3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建和谐的教师团队
在人性化管理中,要求必须要尊重被管理者的个性特点,尊重其主体地位,被管理者与管理组织要经常互动,管理者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基础上,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被管理者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以人为本”并非与组织、与社会对立,而是在尊重组织与社会利益的基础上,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在高校教师管理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创建和谐的教师团队,充分激发教师队伍中各成员的潜力,提高高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良好进修平台,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此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性化管理在高校教师管理中对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提升其主观能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单位必须要高度重视人性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以保证我国高校教育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左彩梅.浅谈民办高校教师的人性化管理[J].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4):179.
[2] 刘长英.高校教师人性化管理的途径和方法[J].科学与管理,2009.29(3):79-80.
[3] 张玉姣.高校教师实施人性化管理及途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09(24):238,240.
[4] 卢威亚,李雪平.对我国高校教师心理福利法律法规的考察[J].中外企业家,2012(1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