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培养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商管理培养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商管理培养计划

工商管理培养计划范文1

1.高校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上存在不足

学生大多是在学校里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未来发展。但是,我国高校在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教材的更新引起的,许多高校的教材更新速度慢、时间长,因此导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与实际脱轨,学生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教材信息。另外,学校在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时,不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不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想解决我国高校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上的不足,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作用,将理论知识能够很好的与市场经济的变化相结合,同时高校也应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开设经济学课程,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的变化规律,对市场经济有深刻的认识。学校要让学生对企业管理工作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在实践中去丰富自己的阅历,符合企业的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2.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向缺少定位

我国对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上缺少明确的定位,对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普遍认为只要将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成为企业的高级人才就可以了,这种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定位并不明确,定位方法也比较模糊,不能将理论人才与技术人才进行很好的区分,这样并不利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实际工作产生一定的障碍。由于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也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工商管理人才的定位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教育方式也应该进行完善,由原来的企业工商管理的高级人才教育模式开始向精英人才教育模式转变。

3.培养方法缺少创新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在金融、经济以及国际贸易上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市场经济繁荣的背景下,我国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企业开始向现代化企业过渡,得到了许多发展的机会,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企业要想更好的适应社会市场的变化发展,就应该对企业进行创新,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创新精神,这样才能保证在市场上不被淘汰。但是,我国很多企业管理者都缺乏创新精神,不能对市场的变化进行预测。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方式上维持着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方式老套,并没有和现代社会市场进行很好的接轨。因此,企业要想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更好的发展,就应该加强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要求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必须对市场的变化保持敏锐度,对于学习所学到的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要进行灵活的应用,应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用传统老套的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的管理,应找到适合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市场变化的管理手段。

4.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缺少实践经验

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主要从事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员属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因此,工商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及实际应用能力,要求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人机交往能力、以及企业管理能力,同时也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现代化管理手段,不管实在中小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要求工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英语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刚从业的工商管理人员已经具备丰富理论知识,但是都缺乏实践经验,在实际工作中,不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他们在企业工作中,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坐而论道,并且他们并不满足从事基层的工作,好高骛远,不能独自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导致这种现象是因为他们缺少实际工作经验,不能很好的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并且对自身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学校看重的是应试教育,对学生自身的专业实践并没有得到重视,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空有理论缺少实践,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导致工商管理人员在从业初期由于实践经验不足而导致工作出现问题。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的培养。

5.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专业水平不高

近几年,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我国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很多学生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但是各学校水平也存在差别。在我国中专、大专以及本科学校都设有工商管理学专业,由于各学校性质不同,在教学模式上也存在差别,对于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可以采用全日制以及非全日制的培养方式。有许多学生学习工商管理是通过成人夜大以及自考的方式,最终得到学历证书。这样导致在与大专、本科等学历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上、应用实践能力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质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有些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变现得并不是很好,缺少工商管理的专业知识,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质,没有达到企业的用人基本标准。

二、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1.单一的培养模式

我国教育大多是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实践经验的积累,这样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死记硬背理论知识来应对考试,没有真正理解工商管理的知识。学校忽视了实践课对学生的塑造,只开设传统了传统理论式教学,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造成学生空有知识缺乏实践经验。

2.松散的培养体系

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过于松散,缺少系统性,有很多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工作时会由于管理工作能力差、责任心不强而导致工作的失误。在培养过程中,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实践经验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内容。系统性的培养体系可以为企业带来全方面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

3.落后的培养内容

在培养内容方面上,并没有与时展同步,对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没达到与时俱进的目标,因此,要再培养内容上进行创新,跟上时代的脚步。我国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材都是参考曾经老教材进行改编的,在内容上过于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在工作时所掌握的知识。

三、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的三原则

1.以学生为本

学校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需求进行相应的能力培养。将旧的教学体系向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转变。学校应多开展实践活动方便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对工商管理工作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工商管理工作性质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学习理论知识之余,要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增加实践经验以此保证能够胜任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因此,培养学生必须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2.系统性

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系统性的原则,通过整体优化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进行系统性的建设。第一,在培养工商管理应用能力时,应将不同的培养方法进行联系配合,对每个培养方法都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上实现优势互补。第二,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整体考虑,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上充分认识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实际意义,科学处理二者的关系。

3.灵活性

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应遵循灵活性原则,每个学校要以自身教学条件出发,从而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要考虑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针对这些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案,可以针对学生而制定不同的培养方式,也可以将不同的培养方式结合起来,探索更有效的培养措施,进而提升学生的自身专业素质,提高工商管理的应用能力。在课程设置上也应该遵循灵活性原则,根据市场的变化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

四、企业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1.制定科学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应制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计划,这需要根据不同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分门别类的培养学生工商管理应用能力,从而符合企业不同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设置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课程。在对工商管理人才进行教学时,可以把不必要的课程适当删减,分清专业课程的侧重点。同时也应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是交叉学科培养计划的重点内容,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符合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对公共管理专业课程进行设置的时候,应根据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制定人才的培养计划,做到学科知识与企业管理相联系。工商管理人才必须适应社会,因此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由于工商管理人才在各企业中职能的差别,因此,要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系统的划分,形成板块式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科内部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影响,使管理人才更好的为企业日后的发展做出贡献。

2.加大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

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要想不被现代化市场淘汰,就应该加强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在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时,必须加强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管理者应对工作充满热情,同时也应保持创新精神。工商管理人才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管理知识,并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管理手段。在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灌输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指导管理人员学会理论联系实践的工作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创新理论知识,加强工作经验的积累。在企业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计划上,应对培养计划进行思路创新,充分调动裴炎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使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应加强管理人才的人际交往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通过这些培养形式,相信企业定会培养出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为企业日后的发展提供保障。

3.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对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可以为企业提供优秀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在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下,在培养人才上也要求必须采取现代化模式,学校必须认识到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专业培养的重要性,学生接受专业实践活动的培训,这样为社会、为企业都塑造了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教师在授课时也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开设有关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工商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学校也应积极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有充分的实践深入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可以将一学期的课程应分为理论知识与专业实习两部分,在学期末的成绩考核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习成绩,另一部分就是实习成绩。用这种培养方式告诉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进行结合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采取理论联系实践的工作形式。

4.提高工商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企业工商管理人员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以及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管理者应拥有较强的管理水平,在进行管理工作时,要发挥充分的耐心与责任心,对待工作态度要兢兢业业,在管理遇到问题问题时要及时解决,并深究出现问题的原因,提高工作的效率以及办事水平。这些都是需要工商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出来的,积累工作经验。但是我国有一些企业在选择工商管理人员首先看应聘人员的学历,而忽视了工作能力方面。因此,在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时,应加强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学校时就应该灌输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知识,并进行强化培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优秀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因此,必须提高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最终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五、总结

工商管理培养计划范文2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培养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其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的要求无疑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被当下视为企业生命的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此背景下,培养和提升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且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2.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现状

2.1培养目标不明确

我国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上非常模糊,本身工商管理涉及面就比较广,因此这就给许多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造成许多误区,使他们不知道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另外,我国企业在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普遍较高,都是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这种目标缺乏层次感,使得各种人才无法区分,也就无法发挥各自作用,也没有区分理论和技术型人才,这种模糊的目标就造成管理人才对自我定位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不利于工作开展,而且这种定位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使得工商业管理人才进一步短缺,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

2.2企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存在明显不足

其一,由于将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忽略了人才的差异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特色,缺乏变动性,使得学习内容与市场需要不匹配,人才理论知识结构单一,缺少核心竞争力。其二,课程体系中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现象严重,没有充分吸收高校培养人才方面的经验教训。工商管理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强调实用性、实践性。虽然现行的课程安排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由于种种原因,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显然不够,造成被培养者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期相对缓慢、变长。其三是过于重视理论性知识。长久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虽然课程内容繁杂,课时总量增加,但是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增加,多是眼高手低,有想法没办法。总之,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仍然受到高校的影响。

2.3培养缺乏创新

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传统一对多的培养模式很难满足现代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的需要,而且灌输式教学方式也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需要,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出创新能力的人才,因为这很容易让学生丧失自我意识,使学生自己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社会组织能力也会变差,不利于团队合作。而且学生又缺乏实践教学,这就让学生很难把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相结合,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出的人才只会机械式的学习,这就不利于企业创新人才培养。

3.提升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综合能力的几点思考

3.1完善培养计划

在我们确定明确培养目标后就要制定完善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前提,要学习不同国家对于工商管理在课程上的设置,然后根据我国国情和各个管理部门职能要求设置培养课程。另外,针对培养计划中存在的缺乏实践能力的问题,在安排学生进行实践同时,请一线优秀管理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以提高培养计划的实用性。培养计划还要与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变化相适应,把一些相关学科和企业经营管理职能密切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提高企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适用性,实现多方面学科交叉,拓展管理人员知识面。

3.2开发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创新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企业都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现代高素质人才都必须具有创新能力,这对于工商管理类人才也不例外。企业要加强创新意识培养,不仅需要企业有一定政策支持,也需要企业领导者具备长远眼光和学习精神,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积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使得一些先进理念和信息能够及时在管理人员之间传播,这对拓展他们视野,提高创新意识会有很大作用。

3.3要准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目标

为满足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需要,我国把人才培养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类型。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作用也不外乎以下两大方面作用:一是把脉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研究企业的发展方向;一是在实战中求生存,真刀真枪推进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在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上也要有针对性。对主要从事理论研究、规划企业发展的管理人才,要侧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培养,要求具有能以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而对主要以应用实战为主的人才,则需要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和迅捷的应变力。

结束语

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一定要足够重视,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人员跟上步伐,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不断提高竞争能力,为企业和国家带来更大的利润。

参考文献:

[1]刘中艳,罗琼,王欢芳.行业需求视角下工商管理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06:94-96.

[2]杨芳,李福英,袁园,郭白玉,罗玄.管理变革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2:104-106.

工商管理培养计划范文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企业对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阶段要求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要在具备基本专业素质的同时要具备综合发展的能力素质,这就要求高校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应本着务实的人才教育发展方针,改革教育方式,创新教育发展模式,实现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具有更高能力素质的社会主义工商管理类精英人才。当今社会对人才发展的新要求,就是需要有专业能力知识和实践基础的同时还应具备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综合竞争性人才。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不准确定位的工商企业人才培养目标。当前,国内不少企业在工商管理类人才认定方面普遍认为属于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并使工商管理人才被笼统认为是企业的高级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开展。

高校工商企业专业的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受到企业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级别的界定影响,使高校在该专业方面的人才培养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着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没有灵活的变动性,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不相适应,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课程体系上实践与理论相脱节。高校在该专业课程设计上是实践与理论相脱节,而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没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

高校课程设计中对理论性知识培养过强,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高校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在理论性方面得到足够培养,但是在实践方面却培养较少,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 “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没有真正实现创新人才的能力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容易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导致该类人才社会适应性和创新能力偏低。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现阶段,我国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分为学术型和研究型两种类型。故而,高校在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应有的放矢,实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队伍。对理论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指导实践;而应用型的人才则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从人才培养的思路出发,当今人才培养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专业本身就极具社会发展特征,属社会发展性的专业,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就必须从社会发展角度来量身定做。根据当前各工商管理人才在企业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实际需要,实现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与创新能力目标人才培养,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适用原则、够用原则。

实现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性发展。交叉学科的计划性教育培养主要是实现本专业的专业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高等精英人才的综合性培养,提高人才在企业中的实用度。

(三)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人才培养的创新意识教育发展方面,高校应因材施教,不断培养企业工商企业管理精英式高级创新人才。所以,在进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在高校课程设计方面,从创新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块,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创新理论。加强“应用型”学科体系的建立。在企业培养有计划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目标上,进行思路创新:以学科为基础,职业技能为主导,创造性地发挥培养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

工商管理培养计划范文4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教学;手段改革;模式创新

随着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工商管理及其相关知识被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工商管理人才的集中诞生地,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各类高校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问题上肩负重任。学校以怎样态度面对工商管理人才培育,采取怎样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法展开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直接决定了学生今后的职业表现。当前,很多院校的工商管理的教学模式及手法并不成熟,课程教学改革也大多不够理想,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手段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

一、工商管理教学及其改革中的主要问题

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院校的工商管理教学及其改革会表现出不同的具体问题,但仍有一些严重的问题广泛地存在于各个地区的工商管理教学中。第一,很多院校缺少明确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只是宽泛地试图把学生培养成企事业单位中从事中高层管理的综合管理人才。但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需要进入工作单位的某一具体部门或岗位,承担具体职责,负责具体工作,而且大多数学生都必须从低层管理岗位做起。这就是说,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针对某一具体职业的工商管理知识。但在实际情况中,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管理知识都过于宽泛,不够深入,他们学习的知识适用于很多岗位,但却都并不精深,最终都只能业绩平平,很难做到出色和优秀。第二,国内的工商管理教育正在飞速发展,学生数量与市场需求间的关系已经由原本的供不应求发展为供远大于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全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院校一味想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都需要从基层做起,院校的培养策略显然不符合现实。还有很多院校,其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缺少特色,学生缺乏创造力,很多人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如出一辙,表现中庸,毫无个人优势可言。长此以往,必然会引发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困境。

二、工商管理教学手段改革与模式创新的意义与必要

面对各类工商管理教学问题,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第一,教学手段与模式的革新有利于院校自身的发展。受教育制度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很多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它们在教育市场中正面临各种艰巨的挑战。如果不革新教学手段与模式,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建设将始终无法深入,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不要说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了。第二,院校与社会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深化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手段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将有利于院校向社会输送符合其需求的高素质管理人才。第三,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当前,国内的企业正在与世界接轨,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职业要求越来越高。不改进教学手段和创新模式就无法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就难以保证他们在管理岗位上发挥正面作用,就不可能把他们培养成能够与时俱进、受到企业认可与尊重的管理人才。

三、工商管理教学手段改革注意要点

(一)多媒体教学方面

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这要求学生们具备扎实的工商管理基础和尽量宽广的学习、工作视野,以其适应未来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工作需要。院校应着重发展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要注重培养其实践运用能力。教师们要积极创新教学手法,在合理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灵活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理念提出多年,也得到了较普遍的运用,但这些运用多停留在浅层,仍有很大的深入运用空间。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丰富学生对工商管理的认识,提升教学效率。当下,很多院校都缩减了工商管理课程教学时间,传统的板书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课程时间与培养目标间的矛盾。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更为充裕的课堂讲解和教学研究时间,避免课时的浪费。工商管理课程内容的更新变化速度很快,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们得以及时最新教学理论与实例,保证课程的时效性。

(二)双语教学方面

双语教学是工商管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方面。国家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很多院校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常见教学手段。工商管理专业是受世界经济一体化影响最为深刻的专业之一,进行双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工商管理教学及改革经验相对欠缺,国内很多院校的工商管理课程及其教学方法是来自对国外经验的借鉴。为了保证借鉴的质量与批判性,应当尽量与国际轨道,积极在工商管理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教师们需要特别注意,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应当随各专业课程具体特征的变化而变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师们要视班级的整体英语水平确定使用英语进行教学的比例,对初入门者耐心引导,对水平较高者严格要求,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来制定动态的教学计划,随着学生年级的提升内容的困难程度,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逐渐加大英语在教学中的比例,做到稳扎稳打、不骄不躁。

四、工商管理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课程本身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不论是教学模式的创新还是培养模式的改革,都要以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前提。教育要立足社会需求,工商管理专业更是如此。各院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

择最适合学校、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工商管理专业被广泛地设立于各个院校,学生间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人才市场上脱颖而出,就必须强调人才的特色与特长。同时,各院校还需要重点根据所在区域不同企事业单位的划分,针对某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或企业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切实提升他们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拓展学生的素质与技能。同时,各学校要立足市场,调整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在课程整体中的比例。在公共课中,要向学生们提供一些素质教育和人生规划方面参考意见,提升其整体就业素养。专业课方面,应当给予一定的空间自由来选择市场、人力资源等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课程,巩固他们在某一具体方向上的专业技能。此外,院校可适当增设一些先进的工商管理理论课程和实际作战课程,并邀请一些专业人士、研究学者或者企业高层管理者到院校来开设讲座,增强学生对自身所在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二)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当前,国内的工商管理教学过于强调学生的共性,致使其个性发展相对不足,很多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极为相似,缺少创新性和实用性。各院校校亟需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引导其正确应对就业压力。受职业性质的影响,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有诸多方面的要求,需要他们不断提升自身在职业、体能、心理、思想道德和法律法规方面的素质。而这些素质当中,以职业素质最为重要且最欠缺应有的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要突出学生的职业规划,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全面、长远地看待自己的就业计划。第一步,要帮助学生明确自身职业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制定具体计划;第二步,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展开分析,理清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积极参与相关课程和资格考试;第三步,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谋求与目标企业的合作机会,让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够与所在职位相匹配。其次,院校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好的实习平台,不断探索和更新实践教学模式。院校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们争取更多实习平台和更好的实习机会,让他们正面体验基础工作以外的重要工作内容。院校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工商管理专业本身的热度也经久不衰,只是很多院校在工商管理教学中难免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并影响到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手法与模式上作出改变。

参考文献:

[1]陆利军.“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在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5(7):90-91.

[2]王国保.工商管理专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思路———基于培养要求的视角[J].管理工程师,2014(5):67-70.

[3]刘春霞,孙慧,孙传远.案例教学法在开放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上海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相关调查[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5):3-8.

工商管理培养计划范文5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济新常态

根据教育部预计,2017年全国将有795万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30万。而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为21.43万,在毕业后的半年内能顺利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人数会达到434万。在毕业半年后还在继续寻找工作应届毕业生人数达51.59万,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的应届毕业生人数达5.46万,另有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的应届毕业生人数达16.51万,三者共计73.56万(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经济结构调整。高校和毕业生都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如何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家庭多方共同面对。作为高校方来说,所面临的外部就业环境短时间是难以改变的,那么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方面来破解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一个较好的切入点。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结构调整的要求,而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管理大类的代表具有研究的典型性。

一、本科高校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只有充分了解社会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真实需求,满足社会特别是的需要,才能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经过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状况的调研,本文从三个个方面总结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

1.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对口岗位类别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适合的工作岗位主要有:市场营销类:销售人员、营销助理、市场调查员、客户服务人员等;人力资源管理类:人事助理、员工招聘专员、企业内部培训专员、绩效管理专员等;行政管理类:后勤主管/总务主管、行政助理/后勤助理、行政专员、行政文员等;物流管理类:物流调度员、国际货物员等;其它:财务管理、管理储备干部、管理咨询助理等。

2.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分析

企业对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是以实践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主。根据对企业招聘工商管理本科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来看,企业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求具备相关的理论水准、现代企业管理思维,更看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毕业生的现代企业管理技能、管理技术等实践能力是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时首要考虑的素质,企业在招聘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一年内通常不会派遣其到管理岗位,而是先在基层各岗位实习,待其了解本企业或掌握相关经验后才到选调到管理岗位任职,说明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对新招聘员工所具备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所以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人才如果在校期间具备相应能力的话,进入管理层的时间就会缩短。

3.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特征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第职业素质要求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适应性强、具有创新性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包括其思想、品德、气质、性格、能力、知识、风度等等。一个优秀的工商管理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下:优秀的人格品质素质。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必须有高度的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工作要勤奋。办事公道,不谋私利,坚持原则;职业能力素质。要想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用人能力等等。一个现代管理者,应能胜任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和日益加重的业务负担,因此,还必须具有强壮的身体、充沛的精力,以及勇于承担风险的魄力。企业在招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时对职业素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二、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存在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与企业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的偏差

目前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是新生先学习英语、数学、思政、语文等公共课程,同时会进行工商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如管理学、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为高年级学习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大学三、四年级则进行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的深入学习。这样的课程设置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但这样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个缺陷,它忽视了大学阶段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和不足。经过了高考的选拔,大学生基本具备了良好的理论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应对考试的能力,大学不应该仅仅是学生们学习理论知识的平台,更应该是一个通过实践掌握知识的平台。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的话,目前国内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没有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偏差。

2.工商管理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师应用型教学设计指导能力不足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对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从事实践教学的专任教师的作用,有些从事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教师从事的工作任务只是所谓的“实验准备”,其被学院认定的课时工作量低,有的实践课教师被归为“非教学人员”,其工作不能计算工作量,这使许多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和能力的教师,不愿意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当中。在大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一般由理论课教师兼任,而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因为在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工商管理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其优点是高学历,专业知识尤其是理论基础扎实,但由于缺乏在企业、公司参与工商管理方面的实际工作,因此比较缺乏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相关经验,也不太了解实验室、实训室软硬件,甚至一些工商管理实践课程的详细操作规范对于理论课老师来说也显得陌生,对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中产生的疑问不能够很好的解答。正是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强,整体实践教学水平不高,实践教学课程虽然已开设,但并不能满足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1.根据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性才的需求,有必要改革现有的工商管理教学方法,创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手段

依据企业对工商管理毕业生素质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各种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企业对工商管理毕业生不同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具体来说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式实验教学、沙盘模拟教学、网络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不断融合以及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补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开发映工商管理实际问题和情境的本土案例,建立本土化工商管理教育的案例库,大力发展管理案例教学,实现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形象的案例教学中理解工商管理管理的真谛和精髓。通过为学生创设虚拟的企业工商管理情境,使学生能够将工商管理知识融于工商管理活动情境之中,培养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能力养成的兴趣。建立包括案例讨论、在线实验、在线工商管理论坛等模块在内的虚拟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工商管理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2.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深厚工商管理理论知识,也具有丰富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制订科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有计划地吸纳、聘请一批富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工商管理教师队伍。推动工商管理专任教师到企业兼职和挂职锻炼,跟踪工商管理实践的前沿,促进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和实践的良性互动,通过项目合作和挂职锻炼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提高和丰富工商管理专任任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出理论扎实、实践过硬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才能适应适应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对应用型工商管理毕业生的需求,这对工商管理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教学必须根据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规律,针对学生、针对企业、针对实践,从师资、实验室建设、校外实践以及课堂教学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培养出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才能够得到社会和企业认可。本文中总结了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新特点,高校只有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创新,注重专业特色的凝练、明确专业定位,才能培养出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应用型工商管理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利,陆毅华,李养良,都学飞.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轻工科技,2017,(02):160-161.

[2]苗大威.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中国商论,2016,(28):188-189.

[3]孙理军,王开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转型升级[J].当代经济,2015,(31):126-127.

[4]黄雷,叶勇,李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04):76-78.

工商管理培养计划范文6

一、工商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众多高校均设有工商管理专业,作为老牌专业,总给人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的印象,想改革,想突破,非常困难。工商管理专业属于商科,需紧跟社会商业变更,这恰巧是困难之处。大学生需要更多实践机会,而企业又求才若渴,可企业需求与学生能力不匹配。企业需要马上就能用的人才,可学生却空有理论,没有实践能力。作为象牙塔的大学,如何与社会接轨,如何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成为每个高校,尤其高职院校积极思考的问题。

二、培养小微企业家技能型应用人才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

过去,工商管理专业一直以培养管理型人才为目标,范围相对空泛。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能力是经营和管理能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理论适度、技能优先”的教学理念,针对大学生的情况,主要以培养小微企业家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小微企业概念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

小微企业家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即是根据珠三角地区小微企业家的素质要求,对其需掌握的素质培养、资本运作、经营运作、创新创业、法律运用技能进行分类,由此形成五大技能模块,依据不同学科进行分类设置相应的课程,采用不同教材和实训方案,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小微企业家复合型技能的养成,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技能同步提升。

三、教育团队责任制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建立以系主任为首,各专业教研室负责人及综合团队负责人参加的领导机构,组建以专业群教师为主体,包含基础课和公共课教师,辅导员以及行政人员组成,负责同专业的一个或多个教学班。完成包括思想政治、知识体系、素质能力、人格情感等有关成长、成才的全面教育。重点是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工匠精神、工匠技能,做出工匠作品。

在实施教育团队责任制期间,教育团队根据自身条件,融入“准现代学徒制”、“高端学生导师”、“困难学生关爱”、“订单班培養”、“校企协同育人”等方式,进行培养模式改革。针对不同生源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针对有特点、有偏才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安排专业导师和关爱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体现优才优教、特才特教、偏才偏教和困难帮教,提高学生的成才比例。

四、教育团队责任制下,构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工商管理专业明确以培养小微企业家为人才培养模式,这一目标暗含了“学”与“教”两个方面的新思路。它充分肯定与推动实训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确定学生实训学习的主体地位,确定教师的辅导、服务功能;

在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工商管理专业分解为四大技能目标,通过课程设置,步步深入,培养学生素质培养、资本运作、经营运作、创新创业、法律运用五大技能。整个教学过程里,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起辅导服务作用。

在课程设置方面,一半理论,一半实践。根据高职学生“理论适度,技能优先”的培养模式,对理论课程进行大规模压缩,把重复的,多余的,现实意义不大的全部删减。针对重要的,有实践意义的理论内容重点展述,并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设置丰富多样的实训内容,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学以致用。

在保持原方案思政课和通识通用课不变的前提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学期为单位将总目标分解为阶段核心目标,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要求,将专业课按照原计划的50%纳入理论课表,理论内容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简化,删除重复部分,将各门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另外的50%由教学团队自主安排和设计实训内容与方案,作为对理论内容的巩固加深。

50%的实践教学方案,教育团队要根据各阶段的核心技能目标,统一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课程和跨课程的实训项目。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设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中心,学生可以就自己兴趣和能力,选择技能的训练模块,包括讲师模块,erp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等。并在实训中引入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计划,信息系统实训计划,创业与融资实训计划等模拟真实商业运作,让学生全方位锻炼自身能力,提高就业水平。

讲师模块,让学生就特定内容准备讲稿和PPT,在各班级轮流进行“路演”,即在一堂课的时间里充当小老师,面对大家进行演讲。同学们和老师再予以点评。如此多次,演讲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掌握该技能的学生,以后主要从事培训,人事专员,教师等岗位。

ERP模块,通过系统模拟企业的商业运作,工商管理专业每个学生均安排进行此实训,并就此成立ERP协会,训练人才,代表学校参加ERP竞赛。

创新创业模块,主要训练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并负责创新创业技能比赛的相关事宜。

ERP模块和创新创业模块训练的学生,以后主要从事自主创业。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计划,信息系统实训计划,创业与融资实训计划,安排在专业课50%的实践课上进行,实现在教中练,在练中教。

所谓赛马不相马,纸上谈兵难显真本领。专业课50%的理论和50%的实践围绕各实训方案展开,并最终化为比赛方案,先通过班内比赛,到校内比赛,再力争校际竞赛,以此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学生的考评方式不再“一试定高低”,学生分阶段的实训考核,鼓励采取省技能竞赛的形式,通过试卷、研究(分析)论文、方案设计、产品设计、项目技能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索以赛代考。

除了在校内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学生实战能力外,探索校外资源的引入。创建校企合作一条街,以优惠的租金和相关利好政策,吸引企业进驻。企业可以招聘学生做兼职,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双赢。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