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及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及指导范文1
摘要:学习方法研究与指导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艺术专业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和基础文化知识水平,学习方法研究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学生传授方法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首先简要介绍了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的优点及意义,其次介绍了学习方法研究的常用方法,最后重点介绍了学习方法研究与指导的成果。
关键词:职业学校;艺术设计;学习方法;研究
1前言
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方法的改革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使教法学法化,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融处,真正体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有机统一。学习方法的研究,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和爱好,让学生在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过程中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2学习方法研究与指导的优点及意义
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具有很多优点,能够促进中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如:具有丰富的笔墨纸张、报刊、图书等。再次。其次,学习方法重在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能力,培养学生有计划的客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复习、疑难问题认真总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标准高效的做法成为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再次,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有计划安排学习的习惯,尤其培养艺术专业学生合理安排艺术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尤其培养学生自己查阅参考文献,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培养将现有知识消化吸收以后转化为自有知识的能力。
3学习方法研究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的历史悠久,应用起来非常简单,只要通过眼睛、耳朵、大脑即可进行观察研究,通常来说,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感知活动,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在不影响观察对象原有状态的情况下,运用已有知识,对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观察法有时候需要借助仪器来帮助。
(2)实验法。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很多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艺术,艺术比较深奥,要想弄清楚艺术之间的秘密,往往我们是假设在比较简单的理想条件下,进行逐步分析,进行实验,通过理想状态下的模拟实验,找出影响因素,逐渐由理想状态回归自然。
4学习方法研究与指导的成果
当今社会,知识不在多少,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是否能够将现有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1)学习方法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就业形式严峻,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艺术专业学生。为了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理论结合实践。教师应该具有专业性、复合性等特点。
专业性:是指教师工作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具有特殊的内涵、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不能只凭经验和权威,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要以应用性为基础,培养艺术特长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的综合素质人员。
复合性:是指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全面发展艺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要重点培养专业技能。教师应该经常性地教育学生认识综合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每一项活动,注重激励,及时总结,提高品格修养,进而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促其全面综合发展。
(2)实施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方式。中等职业学校应该结合社会需求开设一套区别于大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以实践教学为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和完善教学方式。1)为了开拓学生视野,了解其他院校学生的水平或者社会上的作品,在教学楼大厅内,应定期举办不同题材的作品展示,或走出校门观摩其他学校学生的作品展。学校经常组织同学参加各类作品比赛或参加社会的设计招投标,在社会需求的作品主题和要求下有针对性的进行作品创作;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将学生的作品到论坛、微博等,让更多人对作品做出评价,使学生在评论中不断提高作品水平;以团队的名誉走上社会,学生可以依托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组成一个社团,以社团的名义承接社会上的商业活动或作品展览,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将自己的特长不断丰富发展,为以后真正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打下良好基础;2)引人实践机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可以定期聘请艺术设计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专家走进讲堂,将生动活泼的现场经验和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传授给理论知识丰富的学生。此外,应该和设计行业一线人员进行沟通,模拟现场与客户洽谈等事项,也可以联系项目交流进学校或组织同学进行实习等实践活动;3)拓展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受。让学生走出室内,贴近自然,以大自然为教材从事作品创作和艺术设计.通过对大自然的认识而深深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力量,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学生的作品更具生命力;4)创新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实践教学应结合艺术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计划,按时间顺序进行;为了确保实践教学基地的正常开展,对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加强管理,制定有关管理规定与条例;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的成绩与教师奖金挂钩;创新实践教学资料、学生调研或考察报告、实习、实践报告等管理模式。
(3)加快教学改革步伐。1)以学生为主,实施有差别的个性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实施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实践条件,教师在学生实践学习过程中要精心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应该因材施教,鼓励其大胆创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艺术设计迸发出学生的灵感;2)教学过程中,对艺术专业学生来说,应该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找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结点或找出理论或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3)改革职业学校道德教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学校德育教育是培养艺术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关键,职业素养又决定了艺术人才的发展空间,中等职业学校大多以就业为主要向导,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就业和发展的基础。学校应该针对艺术专业的发展趋势,不断改革道德教育方式,将道德教育融入范式管理、专业文化建设、志愿者行动、特色活动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5结束语
学习方法的研究是培养中等职业学校艺术专业人才的需要。艺术人才需要灵感和创新,所以,学习方法的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掌握学习方法是艺术专业学生成材的关键,艺术专业人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只有掌握了获取新知识和新能力的学习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 崔红英.关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改革的思考[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2] 封美言.高职油画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及指导范文2
一、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数学学习兼具趣味性和挑战性,一个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的孩子,更愿意挑战难题,有的学生描述说:做题像过关斩将一样充满乐趣,而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数学学习是最头疼的事情。他们的区别在于前者对数学充满兴趣并信心十足,后者恰恰相反。为了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给学生分层分组,让学生互助学习,分层布置作业,这样学优生得到提升,学困生也会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指导掌握预习的方法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课本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大概。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好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行分层教学
初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绝对值、有效数学等,对初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太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同时还要重视以下几点:(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联系旧知识,特别注意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探新的效果。(2)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3)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四、重视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以至于经常出现讲或做过几次的题过了一段时间又不会做的情形。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像放电影一样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五、转变思维习惯,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小学数学特别关注的是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用综合法解题,应用题列综合算式的较多。初中数学则不然,重点培养的是学生化未知为已知的方程思想,利用顺向思维来解题,相对小学的思维方式来说容易得多。这种方法显然比小学方法优越,利用方程这种方法可以顺利地解决小学数学中很多问题,这正是初中代数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摆脱算术思想的束缚,充分领略到方程的优越性。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两种方法的对比,通过同一个例题来比较两种思想的优劣,这样最有说服力。
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如果在小学阶段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那么进入初中就较难适应初中的学习。初中阶段里的数学,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大、难度大,如果学生还依赖小学原有的学习方法来对待很难掌握所学知识,有部分学生还会出现不理解现象,时间久之,甚至部分学生会出现放弃学数学的念头。对于这样情况,初中数学应做到“预习―听课―复习―做练习”的学习方法,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高年级教师就要培养学生逐步掌握“预习―听课―复习―做练习”的学习方法。由于小学生的自觉性还不强,所以就要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每天进行预习,在教学中应做到精讲,重在引导、启发、点拨,多练,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和做习题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堂内能够有时间进行自学、自主思维、自主练习的空间,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刚刚步入初中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难度,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课前的预习和课后复习,做好错题和卷子的积累,课后作业能够按时并认真完成,教师反馈后学生及时改正。有些老师认为学生的书写习惯应该是语文老师负责的内容,而我认为这是每一名老师都应该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因为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在数学学科上,对于每一种题型都有不同的解题格式,教师不仅要学生书写工整,更要按照解题格式书写的规范严谨,并贯穿学生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学习过程的始终,因为严谨的书写才能塑造出严谨的数学思维,这对于数学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这些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因学生而异,也因教师而异,每位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对学生提出要求并加以指导。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及指导范文3
关键词:预习 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预算、数学符号运用以及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特别突出强调要培养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而预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在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预习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它是学生的一种独立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学生在自学中借助已形成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自主学习、探索与思考,并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科学选择预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先预习再上课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当然也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所有年级的学生。正所谓“因材施教”,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那么哪些内容适合预习呢?通常情况下,有些新知学生通过看、读课本后完全有能力或基本有能力理解的,教材中出现的多是属于数学上规定性的内容、陈述性的语言的,在预习内容选择方面还需要重点注意由于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限,教师对学生预习效果的预期目标要科学合理,不宜盲目追高,重点是要通过预习这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创新预习模式,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预习实践中,绝大部分教师都是通过要求学生主动提前先阅读教材及相关例题完成预习内容,这种方式存在的弊端会极大地影响学生预习及自主学习的兴趣,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方面如果新知识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预习就掌握熟练了,那么到教师正式课堂讲授时候学生容易眼高手低,忽视课堂学习;另一方面如果新知识难度较大,学生预习起来感觉困难,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科目学习的积极性与信心。针对这种现状,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小学数学预习模式,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第一是“议论式”预习法。这种预习方法是让学生带着教师预先提出的问题,边读书边思考,准备好在课堂上回答。
第二是“实验式”预习法。此种预习方法,大多用于几何知识。它要求学生带着实验(或制作)任务,对课本进行预习,找到指导实验(或制作)的依据和方法。如此的预习方法借助了制作(或实验),促使学生认真地从课本中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主动地索取知识,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三、注重探究式预习,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及指导范文4
【关键词】衔接;教法;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387-01
随着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展开,如何在小学、初中教学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让学生顺利地进行过渡呢?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了这样的几点做法。
1 适时渗透现代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本质的认识,是数学思维的概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而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方向性问题。
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方法,一般具体有较高层次性,但数学思想方法是动态的,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图示法、归纳法、对应法、转化法、化归法、分类法、列举法、假设法、方程法、类比法等,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来的,如消元法、代入法、函数法、集合法等。但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大纲与教材没明确指出某节课要渗透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容易忽视这一点,而且在初中阶段教学中,大纲在每一阶段教学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几类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因此,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训练。
1.1 渗透类比思想方法,训练逻辑思维:类比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得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的思想方法。
如,“甲乙两位师傅共同制作一批零件,原定每人各制作一半,在制作过程中,甲每天制作1200个零件,乙每天制作1120个零件,当制作结束时,发现甲师傅比原定计划多制作了220个。问制作结束时,两人各制作了多少时间?”初见这道题,学生可能会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利用工程问题的关系似乎无从下手,但不妨请学生先来解决这样一道题:“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天行驶1200千米,乙车每天行驶1120千米,两车在距离两地中点220千米处相遇。问相遇时两车各行驶了多少时间?”学生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道行程应用题中的追及问题,根据“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即可解决。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将原题和这一问题作类比,就能容易地列出算式:220×2÷(1200-1120)=5.5(天)
1.2 渗透转化思想方法,训练发散思想:转化方法是运用事物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观点,把未知变为已知,把复杂变为简单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隐含在数学知识之中的转化思想充分揭示出来,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如,“有若干人用55个碗吃饭,其中1人1人饭碗,2人1个菜碗,3人1个汤碗。问吃饭的有几人?”这个问题,可引导学生把题目条件转换为:6人(因为6是1、2、3的最小公倍数)共用6个饭碗、3个菜碗、2个汤碗。这样,6个人共用碗6+3+2=11个。问题容易得到解决。
2 适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谈话法,引导探究法,练习法等,由于每节课教学内容相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小学教师在教法上采用探究学习的机会多,而初中数学教师由于数学课内容的偏多,在课堂教学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活动的教学环节的简洁、教学素材的指向明确,问题的思维含量高等。所以我们认为初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用小学教学方法逐步过渡为讲授为主教法就显得很重要。不要认为教学内容多,没办法完成就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而我们一些小学教师的教学扶得过多,放得过少,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成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自己怎样学习,学会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因此,小学高年级教师要适当地“放一放”,尽力做到少讲、精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自觉自律意识,充当半个中学老师的角色;初一教师可适当保留一些小学的教学方法,将初中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渐地加以渗透,充当半个小学老师的角色。
3 适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而中学的学习科目成倍增加,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要使学生能顺利的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是关键。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要教师去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爱好,有责任心和主动性,有钻研精神和毅力,有合理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1 注重预习,指导自学:预习实质上是学生自学的开始,在小学阶段一般不那么重视,因此,到了初一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文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看一遍,而初中数学的学习由于内容增多,难度增大,对学生的预习自学有较强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训练的方法是,可从布置一些能模仿公式、定理的简单问题开始,使学生逐步尝到自觉寻求知识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布置一些数学概念、定理、表达式和变动翻译的题目,以至过渡到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及指导范文5
关键词:课前预习; 有效; 方法; 评价; 反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93-001
“中年级”通常指的是三四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意志发展正由弱到强、由他律向自律过渡,学习内驱力也有所增强,所以中年级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一、数学课前预习中的无效学习现象
1.课前预习无指导
预习也是一种学习活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预习效果的保证,因此指导学生预习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2.课前预习无评价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在学生预习后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而是立即转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将会大大挫伤学生参与预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长此以往,课前预习势必变成一块可有可无的鸡肋。
3.课前预习无反馈功能
有些时候老师虽然布置了预习任务,但预习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毫无反馈。学生预习的怎么样,无从得知,学生在预习后已经拥有了哪些知识储备,也不知晓。课堂从零开始,按照教师预设的教案进行。这样,由于没有对学生的了解、把握,所以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的原则及教学效率的有效性。
二、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
1.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作为教师,要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经历学会会学乐学的提升。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总结如下:
1.1数学计算课的预习方法。计算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所以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计算方法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样课堂上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其所以然。对于计算类的新授课及练习课,我们可以采取尝试练习预习法:预习时先努力看懂例题,然后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1.2数学概念课的预习方法。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概念课一般都比较抽象,概念课的预习可以分几个步骤来进行,下面以三下第二单元《年、月、日》第二课时认识平年和闰年举例说明。首先,我们可以初读课本内容,了解主要学习内容;其次,我们可以细读课本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次,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已经知道本课时就是判断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带着这个问题自己想一想有没有搞清楚这个概念,也可查阅有关资料继续了解;最后,我们可以试一试,找一个自己知道是平年或闰年的年份用新方法进行验证。如1997年祖国,通过看日历,我们知道这一年是平年,用学到的新方法进行验证,以检验预习效果。
1.3数学操作课的预习方法。数学学习应重视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给学生提供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对于操作课,我们一般采取动手操作预习法,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而后亲自动手去实践,感悟新知识。
1.4数学复习课的预习方法。复习课就是对这一阶段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但并不是一味地做题做题再做题。当然,课堂上还是应该以练习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在上复习课之前先将所学内容进行消化和整理,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归纳。通过预习,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有针对地设计复习题,使学生掌握得更扎实有效。
2.重视预习评价机制的运用
2.1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积极的评价,有利于促进预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评价机制。教师要通过评价营造一种宽松、民主、自由、激励的氛围,规范学生的预习行为。实施预习方案初始阶段,只要学生预习了,教师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实施预习方案一段时间后,教师可引入“预习+课中”评价机制:从“课中”的精彩问题、合作交流、展示、倾听、反馈五个部分来评价预习效果,这种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预习的质量。
2.2小组内评价机制。小组内评价机制抓住学生好在同伴中表现的心理特点,更好地激励本组内成员积极向上,形成比、帮、赶、超的学习氛围而制定的。课前,教师可安排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互相说说在预习中已经掌握了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别人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同时听取别人的见解。
2.3学生自我评价机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后,可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对预习效果进行反思,这种评价机制通常安排在课堂结尾或课后,让学生说说预习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哪些知识是预习时不理解但经过教师讲解后掌握的,还有哪些是仍不理解的。
3.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
预习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要鼓励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时,多提出问题,既可以是预习过程中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其他的想法或要求。作为教师要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及时了解学生预习的第一手资料,找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地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目的,这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参、教师主观预定的刻板盲目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课堂变成师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基于学生对新知的预习背景,教师对于学生完全懂的坚决不讲,学生基本懂的稍加点拨,学生完全不懂或大多数不懂的作重点专题突破,以使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及指导范文6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预习方法预习能力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一直以来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预习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预习方法逐渐成为人们探究的重点,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不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成为人们争论的热点。
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预习的作用呢?
一、增强预习作业的可操作性
部分家长用自己掌握的陈旧的知识指导学生预习,有很大的盲目性。如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家长习惯读成“被乘数”和“乘数”,而新教材中写作“因数”,列乘法算式时两个因数也不分先后;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而不是重量单位等。教师应提出预习提纲,根据内容的不同有所取舍,或是年级的不同、学生预习的情况有所调整,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比如教师要将预习要求以若干小问题呈现,明确指出做什么,怎样做。
如三年级的“年、月、日”这一课时,预习作业可以这样设计:
(1)在2011年的日历上查找自己及爸爸妈妈的生日和各种节假日的具体时间。
(2)观察2013年的年历,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3)通过看书,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又有哪些问题?
又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3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对于这题,学生的一般解法是先求出圆柱体的高,再求出圆柱体的体积:圆柱体的高为:30÷(2×3.14×5)=150/157(厘米),圆柱体的体积为:3.14×5×5×150/157=75(立方厘米)。这样做显然较麻烦。我启发学生用拼接的方法,把一个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然后让学生将这个长方体变换位置,把拼成的长方体横放下来,并将有圆柱侧面的一半作为底面,再启发学生:这个长方体的高就是原来圆柱体的什么?学生很快回答:这个长方体的高就是原来圆柱体的底面半径。这时我再启发学生:能否用更简便的方法求出这个长方体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学生立即想到这个长方体体积为:V=S侧÷2×r=30÷2×5=75(立方厘米),即这个圆柱体的体积为75立方厘米。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预习也离不开阅读。每个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知识储备更是不尽相同,教师应根据以上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在学习五年级数学“商的近似数”前,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生活体验购物、向他人咨询等方式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
(1)了解并说出一些商品的单价。
(2)付款时应该算到哪一位?
(3)一位顾客购买了20.65元的物品,付了21元,找回0.3元,营业员的做法是否合理?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多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指导预习方法
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以下四步进行:
1.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概念。从表面上看,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际上学生是在用具体的例子理解概念,当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2.动手实践感受数学。《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理解数学知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仅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而且很自然地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3.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思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不指导学生如何预习这部分内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现象。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
4.巧用对比分析关系。
四、值得注意的问题
通过实践,我发现培养小学生的预习能力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指导学生预习要落到实处。预习要求或预习题目的设计是否明确、是否有可操作性、是否能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直接影响着学生预习的效果。
2.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