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教育教学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教育教学制度范文1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09
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提高其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足以证明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寻求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1.支架式教学的含义
“支架”源于建筑行业用语,指“脚手架”。“支架式教学”起源于建构主义,基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搭建“支架”,让学生通过支架逐渐攀登,以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2.支架式教学在高中阅读课中的应用
阅读是一个伴有知识的输入和输出,较为复杂的认知过程。本文以人教版必须一Unit1为例,利用支架式教学理念来探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Pre reading:搭建手架,建立概念框架。本单元的阅读题材是有关“友谊”的课题,这个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即对“友谊”的理解,按“最近发展区”建立概念框架。课前播放一段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视频,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那段历史。由于学生已对友谊的概念有了充分理解,所以在播放完视频后直接引入,并让学生思考在那段艰难的历史时期友谊是多么重要。此时,学生已在头脑中搭建了概念框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
(2)While reading:进入情景,独立探索。支架式教学是教师通过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教师应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如小组合作、自我评价等。此文文章较长且无对话,可让学生进行Fast reading,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获取文章中心大意和段落大意。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后,教师可设置Detailed reading,让学生了解细节,带着问题去阅读。
(3)Post reading:撤出支架。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已经可以构建起自己的支架,所以,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建构空间。学生已对此篇阅读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 文章最后设置的这个讨论问题,是在学生通读全文深刻理解原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历史时代,且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输出,其实学生本身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学习支架。
3.支架式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启示
(1)教师的支架作用。阅读教学的特点就是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信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然教师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重要的角色是“支架”的搭建者。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找到合适点来搭起支架,让学生自己不断地探索,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
(2)支架的拆除。当教师已经为学生搭建起支架,应在适当的时机拆除支架。支架的拆除,主要取决于学生的状态、材料的难易。如学生表现积极活跃,阅读材料难度适中,教师应该拆除支架,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主动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进入理解与能力发展的新领域。
(3)学生的中心作用。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也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教师不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这也是支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
支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支架式教学的作用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教师能利用好支架式教学,一定会促进阅读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教育教学制度范文2
1.1提高教师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对于价值观的渗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引导者,更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辅导者,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树立正面的典范,从生活学习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渗透。例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对其中烛之武的性格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忠义、爱国、勇敢、机智等优秀品质,然后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学生感受发现语文阅读中蕴含的美好品质,从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2营造情景范围,提高课堂趣味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对价值观教育进行渗透,老师可以适当地营造情景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最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例如在教学《海燕》这首现代诗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与海燕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然后通过对海燕精神的讲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同时,老师还可以为学生搜集一些相关文献,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分析体会。这种情景演示方法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情感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建立价值观的框架,从而为今后价值观的确立奠定基础。
1.3搭建学习平台,掌握价值观走向
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因此,老师在语文阅读的价值观渗透教学中可以搭建适当的学习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日常语文阅读学习,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是非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掌握价值观的走向。这种平台的构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就是建立一个语文阅读交流分组,让学生搜集具有教育意义的图书并互相借阅,然后交流心得,老师则定期举办交流大会,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比和总结,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书本中的价值观走向,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种方法是老师合理利用教材,将课文中小说人物的内心进行深入的分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4合理把握教材,激发学生参与性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每个学生在进行价值观建立时可能有不一样的情况发生,因此,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同时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教材,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阅读的课堂活动,加深他们对于价值观的体会和印象,增强学生在价值观、是非观的明辨能力。例如在教学《雷雨》时,老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进行分角色阅读的方法,通过在课下的练习阅读和自己的体会,更好地表现课文中各个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主动地参与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做出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2.结语
高中教育教学制度范文3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高职考命题在增加诗词赏析题以前,学生学习诗词大多作为一种消遣。有的学生因为从小就在父母的要求下背诵大量诗词,在超越一定年龄接受能力的情况下被迫学习而造成对诗词产生腻烦心理,在以后的学习中便拒绝再学习诗词。况且职高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受古汉语知识的局限,以及理解能力、联想水平的限制,常常对涵义较深的古诗词不能理解,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了。而且当前的职业教育对专业课的强调,也使他们对认为花在诗词上的时间没有用在专业课上所收到的效果明显,这也是时下职高教育中出现的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缺陷
大部分的职高语文教师都是经由普通高中学习进入师范院校的,学习的都是普高的教学方式方法。而这些方法往往与职高语文教学存在偏差。上课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记笔记。而教师的讲解往往是字句疏通的办法,教诗词就类似于教古文。将完整的诗歌分割开来,讲解又显得烦琐、细碎。在这种味同嚼蜡的学习情况下,学生还被要求全篇背诵课文。即使背出来了,也是囫囵吞枣,不知所云的,更不能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对于职高学生而言,最直接的学习诗歌的方法就是朗读。俗语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根据职高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尝试三步走。
(一)口诵诗节
古人读书多是采取朗读的吟诵方式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读的重要性。一首诗只有读得层次井然,错落有致,情感充沛,摇曳多姿,才能真正理解诗歌。而且因为诗词具有音乐性,使得诗词读来具有琅琅上口、音节婉转的特点。诗词都必须符合一定的格律要求,这些格律就是前人总结出来的,使诗词更适合于朗读的规律。诗词的平仄相协,韵白相间,井然有序或参差不齐都是适合人的声音特点,呼吸规律的。我们今天的学习主要依赖于读准平仄音,表现好韵脚韵音等得以实现。比如《再别康桥》一诗,学生可以快速找到韵脚:“ai”、“ang”、“ao”、“ong”、“u”。在诵读时,教师示范一遍节奏,学生便可掌握。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确定诗中的哪些词语应该重读,以便更好地表现诗人对母校的深情和淡淡的离愁别绪。又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首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开头七字,连用四个平声,突然用一个“怒”字的仄声而且是陡仄,这种声调的变化恰好反映出大风席地而卷、突如其来的信息。除平仄外还应注意诗词的朗读节奏。一首诗用同一节奏朗读便会显得单调、沉闷,语速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对诗词的理解,甚至分散读者的注意力,破坏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如《琵琶行》,全诗基本上节奏都要求舒缓、深沉,但对于琵琶演奏的一段,只有扣合琵琶旋律的抑扬变化,读得缓急有度,才能体会出音乐回肠荡气的魅力。此外,诗词特有的押韵中,韵脚还有轻重、洪细、宽窄之分。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首段的“号”、“毛”、“梢”、“坳”等押的是“豪”韵,有一种大开大合的气势,读音洪畅,并且句句押韵,蝉联而下,读来有自然生成的狂风骤来,呼啸腾涌之声不绝于耳。
(二)心领诗意
学诗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悟”。理解一首诗,学生不仅要调动想象力、审美经验,而且要通过诗词本身的知识来理解。诸如诗词格律知识、古典文学常识及各类典故纪闻。从这一点来看,教师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正所谓“师者先行”。因为职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涉猎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补充相关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别是在典故的运用上,还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讲李白的《将进酒》中有“陈王昔时宴平乐”,学生一看注释马上对曹植展开讨论。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讲述相关典故,通过典故纪闻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印象,产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比如在教授《诗经・无衣》时可以插入一些古代兵器知识,如戈、矛、戟等,这些对于男生的吸引力就比较大。而对于女生,讲述古代服饰、衣着的相关知识必然会引起她们的兴趣。
(三)神会诗境
古典诗词一般都具有意象化的特点,通过意象的组合形成意境。要全面理解一首诗词,必须能够独立地在自己脑海中再造意境。对于每个学生而言,因为个人的生活经历、审美感受、想象能力的不同,每个人对诗词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所再创造的意境也是各不相同的。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学生形成意境之前,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画面来辅助学生展开联想。这较之于教师纯粹的阐释、讲解要形象生动得多。又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因其本身就是一幅题画诗,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而职高很多专业是动漫,美术专业的,可以让学生先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图像,再与原画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体会其中的差别。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教学相长。
高中教育教学制度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5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价值观也在不断的提升,价值观是人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识。但是,由于受到社会形态的影响,很多人一味的追求名利权力,导致价值观的扭曲。语文学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其教学内容包含多种人文色彩,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像,阅读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然而在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而忽视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而引发了很多教育问题。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忽视学生价值观和个性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提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注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个性。但是,由于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无法因材施教,这非常不利于学生价值观教育。
2、教师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高中语文教学要实施价值观教育,首先教师自身要有高尚的德行,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对学生起到好的表率和带头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的职业素质并不高,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也只注重形式,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非常不利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价值观教育。
3、教学形式单一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化,忽视了对学生的读写结合教育。在高中阅读教学中,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内容,进一步开展有效的价值观教育。但是,在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教学形式单一化,这使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缺乏有效性。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培养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开展价值观教育。这同时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思路,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价值。首先,教师要合理优化语文教材内容,科学设计教材内容,根据文章表现形式找准教育的切入点,体现出阅读课文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教师要抓住教学精髓,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阅读课文的意义,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才是有意义的。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要意识到学生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要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都是不相同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模式,确保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这促进了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提升。最后,在高中语文阅读价值观教育中,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自身的应变能力、教学风格和成长经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展现出教学内容和自身的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价值观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提升语文教学的综合素养
教师的综合素养对学生有直接影响,为了高效开展价值观教育,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影响,这样才能有效开展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感情。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渗透价值观教育,使学生逐渐的受到影响,这同时对教师综合素养有很高要求,尤其是运用教材事例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抓住教育的切入点,因为在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学生会产生迷茫、困惑的现象,这时便需要教师通过正面的事例去引导学生,化解学生心中的迷惑,促进学生能够从思想上开始转变。如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时,体现出诗人李白对自由的向往,通过正面的事例可以引导学生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和自身的道德底线,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课外事例培养学生,如在学习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文章时,文章讲解的是动物知恩图报的品质,通过这篇文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使学生在为人处事中知道知恩图报,别人对自己的好要记得回报,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恩情,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无私奉献,我们要懂得回报父母。通过正面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品质,通过反面教材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一些反面思想是不能有的,如在学习守财奴文章时,文章真实的展现出贪婪、执迷的反面思想,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加强读写教学的结合,促进学生价值观教育
为了有效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价值观教育,教师要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进而构建完整的学生价值观体系。第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认识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又是促进教学的最佳方式,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第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进而使学生的情感更丰富,思维很活跃,将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受、看法和观点,通过过写作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想认识也随之提升,积极促进了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第三,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到更多有利于价值观教育的知识,通过写作的方式学生会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的写下来,进一步促进自身价值观的升华。
参考文献:
高中教育教学制度范文5
关键词:英语阅读;质量;问题;策略
众所周知,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也是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有效环节。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我们的阅读教学仅是为了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的高质量完成,所以,阅读教学就成为大量阅读理解题的解答,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根本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为了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质量,一线英语教师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帮助学生重拾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理解中提高阅读质量,进而使学生在高效的英语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高质量的英语阅读课堂进行论述,以促使学生在高效的英语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思考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考的压力下,英语阅读教学采取的都是解阅读理解题,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但是,这种思想下的阅读教学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是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的。那么,在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影响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呢?
首先,在长期高考压力的影响下,教师“教”的目的与学生“学”的目的都是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为了保障阅读理解题拿到高分,无形中就将阅读与阅读理解题画上了等号,致使学生根本没有阅读活动。
其次,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阅读一大篇密密麻麻的单词是一件难事,和进行语文阅读不同,虽不理解意思,但也能看懂汉字。而英语阅读则是两者都不懂,所以,阅读的兴趣也就会受到影响。
最后,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多教师认为,阅读是学生的活动,一般与教师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当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会对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师生之间的活动基本上是分离的。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的组织是不利于阅读价值的最大化实现的,也是不利于学生阅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的。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策略来为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做好前提性工作。
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1.整体阅读,提炼中心
所谓的整体阅读是指让学生通过粗略的阅读来快速地抓住文本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质量。所以,对于课改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对文本的中心进行提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同时,学生的阅读质量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学“The Olympic Games”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节课的预习环节,我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文本进行自主阅读,并自主对“Three Inspring Stories About The Olympic Games”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行提炼,一来能够推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二来在自主提炼中心思想的过程中学生的文本分析和理解能力都能有所提高。所以,作为新时期的英语教师,我们要组织学生进行整体阅读,以确保学生在中心思想的提炼中逐步提高阅读质量。
2.以问促读,提高质量
所谓的以问促读是指让学生在有效的问题情境的指导下对文本进行阅读,该活动的组织与阅读后解答问题是完全相反的,但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实际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根据教材来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进而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阅读“Winter Carnival In Quebec”时,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组织学生阅读之前,我先引导学生对教材后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如:
(1)Why do you think that dogs are used to pull sleds in cold
climates?
(2)Which activity at the Quebec Carnival do you think would be the most fun?Why?
……
组织学生先了解问题,之后再对文本进行自主阅读,并试着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而且,在问题的推动下学生的阅读目的也会增强,阅读的质量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英语教师,我们要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组织多种活动来激发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终身阅读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高中教育教学制度范文6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语文教学;阅读交流
阅读能力是判定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语文阅读教学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基础不牢固,阅读能力不能得以提高,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一、职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及其原因
1. 在社会方面,人们对职校生有认识偏差。
长期以来,在相当层面上,人们把职高学校看成是“三差生”的“集中营”,职高生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较大的挫伤。
2. 学校方面,生源“量”减“质”降,语文教学水平下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普通高中不断扩招以及职高教育自身的发展局限,职高生生源较之普高一少再少。为了多招生,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不得不将录取分数降之又降,甚至出现无条件录取的情况,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已是不争的事实。职校生普遍存在的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差等“病症”,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而语文课则更是首当其“难”:课堂纪律越来越乱、语文阅读越来越形式化,语文成绩越来越差。而以培养适应就业岗位,提升职业能力为目的职业教育,也越来越过份地强调专业教育的重要性,片面地将包括语文在内的基础课程置于无足轻重的境地,进而形成了重“专”轻“语”的教学状况,不仅对语文的阅读教学造成很大的的影响,也影响到学生对其他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消化理解,使“职业素养”的培养根基不牢。
3. 职高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可操作性的指导。
职高语文阅读教学因无“乐队总指挥”,各吹各的调,各拉各的弦,凭着感觉走司空见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得各类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宽泛,而中等职业学校的阅读教学仍以单调、呆板的传统教学方法作为“保留节目",实难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提高阅读兴趣。”老师急得满堂灌,学生懒得不愿听,吵吵闹闹一节课,考试测验送答案"成了职高语文教学中的“通病”;“应付学习、胡学乱蒙、考试抄袭、学不致用”成为职高生语文课的“主旋律”。有些学校为了凸显“信息化教学手段”,语文课盲目运用多媒体,一堂课上下来,除了课件播放的精美的图画,动听的旋律,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创造思维几乎看不到,这样的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接轨”实在提升不了“教学品味”
二、提高职高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阅读能为终身学习、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当前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具有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蓝领阶层――大多数职高生毕业后即进入工作岗位和工作状态,团队的沟通交流、岗位培训和职后教育都将接踵而至;有一部分学生还要参加各类技能培训、第二专业、自学考试、成人大专等学习,语文基础、语文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未来的世界,知识的较量、科技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职高学校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进一步“通过适量而必需的语言积累与训练,促使学生规范用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职高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初探
1. 转变教学观念,实施主体客体易位的创新教学法。
诵读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读到得意处,自然悟真谛。通过反复诵读,仔细体会,才能领悟到语言的美妙以及遗词造句的技巧。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好角色的转换,又要设计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某些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情操的陶冶和对作品的感悟。为此,构建互动课堂,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就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互动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能体现教师引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笔者在教学当中因势利导,有计划地选取课文和课外的优美的诗歌和散文,组织了全体学生广泛参与的配乐诗歌散文朗诵,让他们充当课堂的主角,朗诵的形式有个人独立朗诵、男女学生双人分段朗诵、学生自由选择伙伴朗诵,不仅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丰富课堂提问,展现提问的新天地。
提问要提倡全面性,如运用比较提问、逆向提问、想象力提问。同时,提问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倡一题多解提问、联系生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