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范文1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指导;意义;策略
高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学生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黄金时期,由于高中生面临高考,因此,节奏快、压力大是高中阶段最大的特点之一。面对繁重的学业、高考的压力,有不少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一、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效心理健康指导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高中生的心理容易出现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至关重要。大部分高中生还处于青春期,对人生有着很多的向往,同时面对着即将来临的高考既恐惧又期待。恐惧的是担心自己落榜,期待的是大学里的精彩生活。但是,大部分高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低,他们有些人心高气傲,会因为某一次的考试不理想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他们有些人内心自卑,总觉得其他人比自己聪明、比自己优秀,不敢大声讲话,不敢与同学嬉戏打闹。高中生的心理,不像初中生那么单纯,也不如大学生成熟,容易产生纠结的情绪,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例如,失眠、情绪不稳定、焦躁等。
2.有利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班主任通过谈心、游戏、观察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对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心理动态有很大的帮助,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还能促进师生关系,班主任与学生交心的谈话,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通过相互的了解有助于互相的理解,对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很大帮助。
二、高中班主任进行有效心理健康指导的策略
1.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的言行、态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用积极的心态给学生带去阳光,鼓励学生向善、向上。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提前对社会有一个认识,但更多的是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高中班主任对自身的心理素质有着高要求,只有一个积极向上、拥有健康心理的班主任,才有可能为学生带去正确的心理意识。
2.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了解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作为高中生的班主任,其关注点不像其他科任老师,仅仅是在意学生的科目成绩,班主任不仅要操心学生的成绩,还要照顾学生的生活。高中班主任需要掌握的知识有很多,要有一套自己管理学生的方法,要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等。高中班主任应该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充分了解,这样才能在学生出现心理疑惑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与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也许能在问题出现之前就把学生向正确的道路上引导。
3.创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
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助于教师的教学顺利进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班主任要携手班委,为班级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例如,可以通过班委会、班歌、班级口号等形式,让学生在心里坚定信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大多数高中生都希望老师能够多注意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同时他们对很多东西很敏感,假如班主任对某些学生有过多的偏倚,其他学生难免会出现不满的情绪,出现逆反心理。所以,高中班主任不能因为某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就给予更多的关照,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不利,而是应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
4.采用多种方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每个学生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可以在教室和大家一起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对有些学生来说,可能与班主任单独的谈心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更有帮助。高中班主任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在教育形式上也要多样化,例如,可以提议学校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请心理健康方面的专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训练等。
在高中阶段,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高中班主任应该采取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为学生营造良好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指导等措施为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
参考文献:
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范文2
一、互联网对高中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1.虚拟世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交往
虽然互联网逐渐走进高中生的生活,对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帮助,但是其产生的依赖却疏远了现实生活中的师生关系。随着即时通讯软件如微信、qq的流行,网上交友成为当下最时髦的事情,逐渐在高中生的生活中得以普及。例如,高一新生周某在网络社交活动中异常活跃,在各大游戏群、论坛、聊天室中经常看到他的影子,因其对互联网使用过度,导致周某与其他同学的关系越走越远,其性格也越来越自闭,经常缺席集体活动,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大量的调查表明,网瘾和非网瘾的高中学生之间的区别在于:网瘾学生喜欢通过网络交往新朋友;而非网瘾学生则喜欢保持原来的人际交往,两种群体因此越走越远。此外,网瘾学生会把全部精力投入网络关系的建立,网友甚至比他们的亲人朋友更重要;并将大把的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上,不仅荒废了学业,还投入大把的金钱。高中生尚未进入社会,其资金来源受限,而强烈的上网欲望令他们与互联网时刻相守,因此,网吧抢钱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给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给家庭带来了悲剧。
2.沉迷网络游戏危害高中生健康
在高中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方面,网络成瘾的学生通常会因为对网络的沉迷而昼夜颠倒、废寝忘食,损害身体健康。据报道,某高中女生由于钟爱某部韩国电视剧,一鼓作气追了十几集之后,感到眼睛异常不适,经医生诊断,由于长期对屏幕的盯视,引发了急性青光眼,医治若不及时,会有致盲的危险。像这种沉迷网络、损害身体健康的青少年案例比比皆是,不但影响高中生的学习,还有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其影响恶劣、代价惨痛。
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高中生的自我约束力较弱,自律意识较差,无法抗拒互联网的诱惑。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出是高中心理教育适时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一种动态概念,借助高中生对网络的依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高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发挥了网络的优势,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以进入网瘾学生的虚拟世界,对其因病施药,效果也十分显著。网络心理教育作为一种新教育方式,带来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降低了教育成本。
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范文3
关键词高中生 厌学 心理辅导
厌学是教育中恒久而又普遍的一个话题,学者们对厌学也做了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厌学的心理机制、厌学的原因与对策、厌学的心理辅导、学科厌学等等,但厌学心理辅导方面的思考不多。作为一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笔者接触厌学案例比较多,现谈谈厌学心理辅导的几点体会。
一、厌学症状繁多,要全面收集
从初中升入高中,如果衔接不好,很容易出现厌学问题。厌学程度轻重不同,只有把症状收集全面,才能诊断厌学问题的严重程度,才能确定好咨询目标。厌学症状表现可以从心理层面和生理层面来看。心理层面又可以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看,厌学在情感体验上表现为厌倦、厌恶、厌烦,来访者将学习描述为“高中学习太苦、太烦、没意思”等等;认知上表现为无所谓、否定,来访者通常会觉得“学得再好也没用,关键要能找到好工作”、“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考得不好又怎样”等等;行为上表现为矛盾、回避、逃避、抗拒,来访者通常表现出“上学和工作之间的纠结、想回家、上课睡觉、不想进校门”等等。生理层面表现为:上课头疼、头晕、想睡觉、心慌心跳、坐立不安等等。此外,厌学者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有:学习无目标;学得不好无动于衷或无所谓;对学习科目不感兴趣;课堂上或自习期间频繁上厕所;上课迟到、早退、逃课;平时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或胡乱答题等等。同是厌学者,表现出来的症状不一定相同,咨询师需要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全面的信息。
二、厌学原因复杂,要深刻分析
厌学是一种教育现象,但导致厌学的原因有多种,且每个厌学者的原因不一,有表层原因,还有深层原因。只有了解深层原因,才能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多厌学者第一次咨询多半都以“高中课程太难,不想学了”为由,咨询师了解情况之后,发现厌学的背后有很多故事,可以说,厌学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与家庭、学校、社会、自身等因素息息相关。家庭方面,厌学来访者说的较多的有:父母离异、亲人去世、父母押着自己学、父母太严厉与苛刻、父母爱将自己与别的孩子比较、父母关系不好、家庭缺少温暖、家庭经济困难等等;学校方面,厌学来访者说的较多的有:学校管理制度不适应、学校老师教不好、学校教学模式受不了、学校氛围不好、班级太差、老师对自己关注少或忽视等等;社会方面,厌学来访者说的较多的有:就算考上大学还是就业难、现在就业注重经验、学的知识进入社会后利用率低、学历高不一定就混得好、混得好比学得好更重要、人脉最关键等等;自身方面,厌学来访者说的较多的有: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自卑)、学习没兴趣、学习没有方法、学习压力大、自己脑子不够用、在班上没有朋友(孤独)等等。厌学的原因复杂,学者李莉研究表明: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通过影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个体自身素质等内在机制产生厌学的结果,进而通过认知、情感、行为表现而具体地体现出来。因此,对于厌学的原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外,根据笔者的咨询经验,大约80%的心理问题都是人际关系引发的,在高中生中,以同伴关系冲突最为明显,而人际孤独是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厌学辅导方法多样,要综合运用
厌学辅导方法不是固定的,它取决于咨询师的个人爱好、来访者的问题严重程度、来访者的个性特征等因素。每一种厌学辅导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才能弥补彼此不足,才能有效地解决来访者的问题。常用的厌学辅导方法有:认知疗法、阳性强化法、行为契约法、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意象对话、家庭疗法等。一般厌学来访者的问题是多重的,确定好咨询目标后,需要分阶段、分次数进行咨询,而每个阶段根据咨询目标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
案例:小宋是一名高一学生,最近上课完全听不进去,一到上课就头昏脑涨,白天想睡觉,晚上就失眠,高一刚进校时感觉还好,只是后来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完全跟不上了,不会的内容越积越多,到了不堪负重的程度,有想辍学的冲动。
咨询过程:
第一次:通过摄入性会谈了解到小宋的问题除了厌学,还有失眠、自卑、家庭不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父母闹离婚、性格内向、学习跟不上但又不弥补等。
第二次:通过想象放松法,缓解焦虑、改善睡眠。
第三次:通过阳性强化法、认知疗法、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等方法让小宋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厌学问题可能由若干原因诱发,有直接的、间接的、表层的,还有深层次的,要综合多种技术才能解决核心问题。
四、厌学会有反复,要耐心辅导
众所周知,高中生的课业负担繁重,学生基本都是占用艺术课、体育课、活动课等时间来咨询,每次咨询时间有限。有的学生想一次咨询就解决所有问题;有的学生咨询过两次之后,感觉问题有所缓解就停止咨询,过一段时间,旧病重犯,又来找心理老师;有的学生咨询时掩饰心理比较严重,前两次咨询根本不会涉及到问题的核心,到后来要么觉得咨询师对自己的问题分析得很对,自己把问题暴露出来,要么就是咨询师采用对质技术攻破其防御面具,将其真实的自我剥离出来。这些都是造成厌学反复的重要原因,作为心理老师,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学生反复来找,就要分析该学生问题反复的原因,然后耐心辅导,同时,在咨询初期,最好和学生协商好咨询目标,明确咨询次数,让学生心里有数。
五、厌学有程度差异,要准确权衡
厌学的产生有一个过程,也有程度上的差异。学者李莉认为:这种程度的不同在横向上是由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的完备性所决定的,纵向上由是否为意识所感知来决定,当三个层面的特征皆外显则厌学程度最高。通常来咨询的学生,厌学程度至少达到中等。厌学的内在机制研究也警醒了我们教育者:学生在厌学刚开始时(程度较轻时),要及时发现,并给予辅导,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这种预防性工作可以对抑制厌学的滋生与蔓延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高中生的厌学问题,在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时就表现出来了,在高一第二个学期表现会很明显,高二分班就可以看出来,所以,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在高一时就要格外注意厌学问题,以免到高二与高三时不可挽救。
此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高中生学习上能得到正确引导,他们就能很好地建立自我同一性,对人生有较好的规划,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厌学成因比较复杂,家长与老师平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厌学辅导对象不仅是高中生,更多时候需要对家长进行辅导,家庭教育、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氛围等对半成熟的高中生有重大影响,家长要引起重视。厌学具有传染性,班级内厌学的学生如果具有煽动性,很可能带动其他学生一起“罢学”,导致班级学习氛围不好,从而影响校园风气与学习氛围。厌学表面上只关乎学生自身,实际上关乎很多人,尤其是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因此,厌学要引起所有关心教育的人的重视,厌学心理辅导要加大力度。
参考文献
[1] 李莉.高中生厌学的心理机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6).
[2] 王秀萍.高中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宁夏教育科研,2012(1).
[3] 江双喜.高中生厌学心理分析与调控[J].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2009(4).
[4] 刘卫.中学生厌学分析与治疗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2(10).
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范文4
2.信息动态
3.医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及人格特征分析王昕洋,薛菊凤,孙馥箐,王洋,李思敏,付永良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学习动机及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刘捷,刘振义,王建平,LIUJie,LIUZhen-yi,WANGJian-ping
5.高中生家庭气氛问卷的编制校园心理 范金刚,崔立中,FANJin-gang,CUILi-zhong
6.大学生宽恕行为与自尊关系的研究徐晓娟,XUXiao-juan
7.290名师范大学生90项症状自评量表的理论分析丛爱玲,刘锦涛,CONGAi-ling,LIUJin-tao
8.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胡海沅,林荣茂,HUHai-yuan,LINRong-mao
9.高中生青春期恋爱调查报告刘志群,LIUZhi-qun
10.高中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问卷调查周寒冰,ZHOUHan-bing
11.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索张广乐
12.阅读疗法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余鸿璋
13.高校学生心理委员设置的现状与思考郭胜忠,高朕栋,高欣
14.浅谈学校素质教育之心理健康教育曹秀燕
15.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念解析黄乾玉
16.A型性格与工作焦虑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贾树艳,刘岳
17.神经性贪食症的成因及治疗桑园,谢玮
18.骨科截肢术后患者的心理康复治疗任捷
19.职场女生坚守职场尊严的初步分析丁志强
20.身体意象的研究进展刘香华
21.在《团体心理咨询》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模式初探李西彩,王宽,王秀丽
22.提高技校《机械基础》课教学效果初探白云
23.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初步比较研究晏志武
24.浅议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杜龙
25.师生关系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葛敏燕
2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孙银官
27.引入团体辅导增强德育实效叶华文
28.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左效慧
29.SPSS软件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高莉
30.职业组合卡使用过程中阻抗的表现正
31.山西省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研究张海燕,黄俊秀
32.手中的魔镜——自我意象的分析技巧莫勋
33.婚姻冲突对孩子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对策吴艳,郑昊敏
34.高职"自卑生"心理危机干预一例刘爱华
35.校园心理 催眠疗法治疗考试焦虑症一例周爱保,王志丹,谢璐,李平
36.高职新生心理危机干预一例邓小琴
37.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一例明志强
38.高三女生考试焦虑一例李云珍
1.四川省南充市不同类型院校本科学生应对方式比较研究罗贤,LUOXian
2.高中学生不合理信念维度构建及现状研究丁云洪,DINGYun-hong
3.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钟潮庆
4.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压力源调查胡雯洁,HUWen-jie
5.中等职业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调研邹玉玲,ZOUYu-ling
6.消息
7.大学生"网恋"态度调查分析王佳权,丁红燕,WANGJia-quan,DINGHong-yan
8.浙江省瑞安市农村职业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陈蓓蓓,CHENBei-bei
9.试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策略的相互影响孙会珉
10.信息异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策略高巍奇,陆晓丹
11.从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因素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高超,开塞尔·艾斯卡尔,吐逊江
12.浅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王天贶,裘金飞
13.警惕教育中的"超时效应"校园心理 彭岩
14.从自我认知偏差的角度认识高职贫困生心理障碍杜琼
15.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矫正建议张卫勇
16.正确认识学习障碍提高学习能力张振国,王旭飞
17.浅析网络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季春红
18.谈当代大学生的压力管理易琳,许海波
19.关于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20.注意机制在篮球运动防守中的应用李春兰,忤晓民
21.针对大学生团体的音乐心理治疗姚聪燕
22.意义治疗理论对学校心理辅导的启示苏昊
23.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特点及其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的应用郝慧颖
24.建立新型的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张茂林
25.论不良宿舍环境对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及预防董雪
26.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与干预过程易晓明,高莉
27.影响专业性心理求助行为的心理因素研究进展邵海英
28.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透视李修贵
29.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陶德春
30.高校学生干部"罢工现象"背后的深层思考马国庆
31.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加强策略刘朋
32.农村生源中学生心理弱势原因及对策分析龙柱莲
33.校园心理 浅谈减负与心理健康教育章敏
34.面对"90"后的中学生贺京
35.现行小学语文教育评析高平,张建兴
36.以《金属钠的性质》为例浅谈化学课堂中的追问艺术王刚
37.英语课件在教学应用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张舜
38.大学生恐惧症的心理咨询一例杜红梅
39.癔症患者的精神分析治疗一例栗文敏
40.就业焦虑症一例刘莉贞hHTTp://
41.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一例苏新莉
42.神经衰弱症心理咨询一例卢莉丽
43.学生学习习惯不良的心理辅导一例孙海燕,王旭飞
1.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马志立
2.过一个浪漫的情人节要花多少钱《校园心理》编辑部
3.人格完善新概念之五:爱情是人性的学校王艳军
4.都是打水惹的祸遇事心理应对五步走程大云
5.办公室礼仪帮你尽快融入职场新环境白丁
6.日记有助于情绪宣泄吗欧阳常青
7.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助人成功刘萍
8.害人害己的"摩擦癖"校园心理 天心月圆
9.多面体方兴东与互联网2.0时代与谬
10.暗访邓谦
11.一名大学生的生活自述叶稳
12.世界著名大学校训集锦
13.开始恋爱吧红孩儿
14.木棉花在春天飘落流浪狗
15.你的初吻,我不敢忘文格格
16.从身边找到世界的美丽洪玲
17.第一次的勇气:从蓝天一跃而下克丽斯·兰克勒尔,刘旭东
18.女浴室里有男生蔡晨瑞
19.产生错觉的螺旋形
20.爱心接力:供姐姐读书的打工仔圆梦大学光明
21.治疗忧郁的"三A疗法"
22.和同学比赛爬楼梯蔡晨瑞
23.校园另类"启事"引发的思索
24.走出自我否定的怪圈王旭飞
25.东京,今夜我没有迷失裴英梅
26.何不自己造一扇门曾照旭
27.学会说不弗洛伊德·德尔,李忠东
28.给父亲打工病猫鼠
32.那时花开王雪宁
33.校园心理 优质睡眠必修课
34.《情人结》——爱比恨更脆弱袁章平
35.信赖度检测高速公路之魔
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范文5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良性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认为,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突出以活动为主,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以学生的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在活动中建立起学生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成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化倾向
现在的很多中学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一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像讲授数学、语文课那样,热衷于讲解心理学的概念、理论, 方式单调、乏味,学生则在课本上勾勾划划,课下认真背书,完成作业,更有甚者,还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的考试。殊不知,心理健康课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烦恼,以及出现的诸多不适应的发展倾向,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让他们轻轻松松学习。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
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治疗”和“指导”意识较强,选择心理障碍的较多,选择发展性问题的较少,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肆意医学化,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有些学校让校医充当心理辅导人员,像医院里记录病历一样来对学生情况进行登记。不少学校的领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错误的宣传,使学生认为只有当心理有疾病时才能去心理咨询室,这种医学化的倾向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事实上,中学生生的心理从总体上来说是健康的,只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适应性的问题,不能和医学意义上的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简单地混为一谈。
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主要表现为,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配备了教师,但是由于教育者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往往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品德课工作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再加上宣传上的不力,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课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前来咨询的学生寥寥无几,仅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硬件”之一。
三、如何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发展
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者的队伍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有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目前,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起步实验阶段,各个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相当缺乏,专职教师一般为1―2名,而学生达几千人。教师既要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又要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还要开展各种心理训练,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心理服务的需要。
每个学校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人数是有限的,但兼职教师的发展空间很大,班主任、品德课、政治课教师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兼职教师。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把兼职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继续教育的计划。通过培训,使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要有效地开展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具体操作,必须建立一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模式。
首先,校长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班主任为基本队伍,以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为中坚力量,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来进行,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利用班主任工作、学校、班级或团队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除此之外,还要与学校外部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相结合,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
另外,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的多少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又可分为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个别学生两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采取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心理档案、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等形式;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采取个别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
矫正等方式。
3、借鉴成功经验,用理论指导实践
经过近20年的研究实践和探索,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许多学校在如何编排适合学校特点的大纲和教材、如何成功上好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课、如何有效地组织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何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如何做好各类学生问题的个别咨询工作和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如何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另外,西方许多国家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近百年,发展比较超前,尤其是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各类问题诊断测验、各类学生不良心理的有效干预和课程设置与管理工作方面都有十分突出的成绩和成功的案例。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借鉴这些成功经验,总结其成功的基本方法,并结合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更好地指导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这样可以避免盲目摸索和过多失败的尝试,更快地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的人首先应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具有良好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标志,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新课题。中学生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探索。
参考文献
[1]吴文菊 赵玉东,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范文6
一、显化体育精神,优化学生心理品质
体育精神本身就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现在有许多专业的心理辅导工作者都会专门强调运动对优化人们心理品质的重要性。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显化体育精神,突出各个体育项目的优秀品质与体育运动员的可贵精神,丰富初中生的运动感受,激发初中生的积极运动心理。为了保证体育精神的激励作用与启发作用,初中体育教师要认真分析初中生所欠缺的心理品质与运动追求,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学生的偶像渗透体育精神,强化体育精神的育人效果。
田径教学是初中体育学科的重要内容,800米长跑也是中考体育的基本项目。所以,笔者会经常展开800米长跑训练,还会设计一些有利于发展学生毅力的体育游戏。但是,本班大多数学生的心智十分脆弱,每当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双腿酸软的身体情况时,便会立即中止长跑训练。然而,“极点”现象经常出现在中长跑田径训练中,其实是学生产生身体惰性的信号,并不代表长跑训练超出了学生的身体负荷强度。因此,笔者便收集了一些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案例,还以马拉松比赛让学生们意识到坚持的重要性。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在周末观看《阿甘正传》这部经典电影,学习阿甘这一电影主人公从不放弃的优秀品质。在笔者的激励与鼓舞下,本班学生都产生了很大的干劲,每个人都重燃斗志,努力克服自己的身体反应,消除“极点”现象的负面作用,感受突破自我、实现运动进步所带来的与成就感。借助这个案例,笔者着重强调了体育运动所坚守的坚持理念,希望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这个优良品质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品质,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懂得坚持的意义。
二、借助学生运动行为,及时纠正学生不良心理
初中生一直都被认为是最令人头疼的学生群体。相比较小学生,初中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更加鲜明,不再是乖乖接受教师教导的孩子,而是渴望自己当家作主,希望教师可以认真倾听与尊重自己的真实想法,急于证明自己已经长大。相比较高中生,初中生还不够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还未定性,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与侵蚀,导致初中生很容易走上歪路,也让教师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自在的成长。再加上客观的社会环境,多数初中生都存在娇气、自私、虚荣、骄傲等不良心理,或多或少都会在体育运动中有所体现。对此,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借助初中生的运动行为深究学生的不良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如在篮球教学中,笔者会经常组织篮球对抗赛来训练本班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希望学生可以在竞技比赛中感受竞技运动的激情与振奋。但是,本班学生存在自私自利的心理问题,如果学生比赛失败,则会把所有的过错都推给自己的队员,一直抨击与批评同组队员,导致篮球小组内部的关系十分不和谐;如果学生比赛成功,则会过分炫耀本队的实力,根本不考虑其他同学落寞的不良情绪。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及时渗透了合作心理教育与人际交往教育,希望学生可以坚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精神,培养学生的担当与责任感。为此,笔者专门录制了学生比赛视频,详细记录了本班每一个参赛人员在篮球比赛中的具体表现,希望学生可以自主反思。通过视频,学生发现自己与同组队员的配合度不高是造成比赛失利的根本原因,每个人都是独立战斗,完全违背了篮球运动的团队精神。借此,笔者客观批评了学生的负面心理,希望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将错误推给其他同学。不仅如此,笔者还详细分析了每一个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要发挥的作用,要求学生以集体、团队为主,不要只想着表现自己,否则必将导致比赛失败。另外,学生不能过分看重比赛胜负,重点在于享受竞技比赛的氛围与精神。在本轮心理健康教育下,本班学生都明确认识到了自己的品质问题,也下定决心及时改正,不断优化自己的人际交往行为与运动表现。
三、坚持因材施教,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针对初中生在体育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当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展开的精神辅导活动,必须要对学生有一定的精神刺激才能产生教育效果。但是,初中生的成长环境十分复杂,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存在同样的心理问题,且有着同一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并不一定有着相同的问题成因。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全面、细致观察每一个初中生,坚持因材施教,切实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保护初中生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