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信用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保信用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保信用管理

医保信用管理范文1

1数据为根本,确定医院战略决策

随着北京市医保数据库、医保数据管理体系的建立,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2013年起北京市医保中心逐步完善了总额预付管理的考评机制。从仅对医疗总费用考核过渡到对定点医疗机构人次人头比、拒付比例、次均费用、药占比、病案上传率及质量、群众满意度等质量指标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年终考评。2015年总额额度核算方式再次改变,将以往的结余额全部留用改为按分段计算累加(结余额在本院2014年指标额5%以内的部分全部纳入结余核增额,5%~10%以内的部分按50%纳入结余核增额,10%以上的部分不纳入结余核增额)。医疗保险改革重点已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1]。北京市医保中心总额预付管理方式的细化促使医院应加强自身应对能力才能确保总额预付基金的合理充分利用,避免总额基金的核减,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链,是快速反应能力的基础,是危机问题应对的根本,及时调整的依据。我院对下达的总额基金进行测算,结合自身数据完成情况,分析质量核减系数、结余核增额,在保证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积极调整费用结构,鼓励科室先进技术的申报开展,扶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合理分配,确保总额费用的有效利用。通过对医保数据源的及时获取,充分分析,了解潜在问题,医院决策层及时采取了有效解决方案,提高管理效率,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保证医院健康发展。

2深度挖掘数据,建立统计分析体系

医保管理数据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统计,科学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明确医保的管理方向。通过完善数据管理,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效率及科学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医保管理水平。

2.1数据挖掘

数据作为医保管理的切入点,是指标分析、指标制定的基础,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收集的及时性至关重要。我院医保数据主要来源为医院信息系统(HIS)及北京市医疗保险院端业务组件,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互动关系[2]HIS系统数据主要为临床医疗活动中采集的未经处理的基础信息,繁杂且分散;北京市医疗保险院端业务组件中的数据为医疗保险持卡实时结算中统计的数据,相对HIS数据已完成部分整合,处理后的数据虽使用方便但在特定查询中无法提供详细清单。医疗保险端数据促使医院端数据的规范与整合,医院数据又是北京市医疗保险系统获取医疗信息的源头和费用结算的必要平台。基于两种数据关系,如何在不相互开放数据库的情况下将两项数据有效结合,消除信息孤岛的形成,实现院端与医保中心数据共享与数据资源交换,一直是我院医保数据信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医保办通过政策解读,将政策导向结合临床需求,提出信息数据的关联方式。信息中心建立信息共享和交换平台,HIS开发商、北京市医保系统开发商改造数据接口,将需要匹配的数据,可通过“对接”方式完成医院与医保数据的共享与交换。这一方法深度挖掘了院内数据,促使数据的使用做到点面结合,即不仅可获取某一特定点的详细数据,也可获取运行中的整体数据,为下一步的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奠定了基础。

2.2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分析是数据应用的基础,是方案制定的依据。数据分析的目的在于把系统中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集中、萃取和提炼,提取有效数据信息,经过计算、归类、综合分析形成准确、完整的统计资料。因此只有进行分析后的数据才拥有价值,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才能运用于管理工作中。

2.2.1拒付费用数据分析。在拒付费用管理中采取对数据点、面结合的分析方式,首先对北京市医保中心反馈的拒付数据进行逐条筛查,通过软件调取当日就诊的HIS数据。根据HIS数据分析出现该笔拒付原因,原因明确后确定责任单位或个人,如为医生操作不当,则将该笔费用进行落实,若为系统错误或政策培训缺失,则向相关责任科室进行反馈,完成阶段数据分析。第二步汇总各科室拒付费用、拒付人次及科室发生的总费用与总人次,通过拒付费用比(科室拒付费用/科室总费用)、拒付人次比(科室拒付人次/科室总人次)、拒付费用构成比(科室拒付费用/全院总拒付费用)、拒付人次构成比(科室拒付人次/全院总拒付人次)四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分类比较,综合评判分析,根据数据横向比较确定主要拒付问题科室。除此以外,还可对全部数据进行纵向分类汇总,根据各拒付原因的数据占比,明确全院或科室的主要拒付问题。抓住问题科室、主要拒付原因,完成面分析也就是综合分析才能对下一步管理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

2.2.2次均费用数据分析。次均费用分析分为全院次均费用数据分析及科室次均费用分析。根据北京市医疗保险院端业务组件的反馈数据,对全院次均费用数据进行纵向比较,计算同比、环比数据的的变化率,同时横向与同级同类医院比较了解兄弟医院指标运行情况,通过对整体数据分析提出医院下一步管理方向。在管理方式确定后,由HIS数据及医疗保险上传数据,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确定每个科室的次均费用完成情况,分析次均费用的结构,对于科室异常的数据变化,及时测算结构动向,比较多项关联数据指标,确定涨幅所在,分析数据涨幅可能原因,及时与科室沟通,给予恰当的调整或引导。

3建立合理的医保指标考核体系

将数据信息运用于实际医保管理中,把提炼、整理清晰的数据应用于医院指标制定以及绩效考核方式的制定,以数据为基础,保证考核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

3.1遵从客观数据,结合科室特色,确定次均费用指标

我院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开展总额预付制试点工作,作为北京市首批4家试点医院之一,合理测算科室数据制定管理指标是试点后的重要任务之一。总额费用下达后,医保办以2010年7月12月各科室医保费用数据为基数,结合医保费用增长趋势和医保基金支付增幅等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各科室权重数据分别测算出应下达的科室次均费用、自费比例等指标。另一方面积极听取科室意见,尊重历史,考虑病种、环境等因素对数据的影响,并加强定向激励,测算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情况,按照“公平求实、分科下达、保证特色、促进发展”原则,根据测算出的数据对指标进行动态调控。

3.2多层次数据结合,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2012年起我院逐步实现全院岗位管理绩效分配,医保指标作为全院绩效考核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指标的科学性、考核方式的合理性至关重要。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3]。医保办以数据为切入点,以次均费用、拒付费用为基本考核指标,以科学化的考核方式建立基本考核体系,同时本着医务人员受鼓舞、医院发展添活力的目标,变更绩效考核理念,采取精细化管理,通过医保指标数据和医疗指标数据联动考核方式,将医疗考核数据中的药占比、病例组合指数(CMI)作为联动指标,纳入医保考核管理。为了进一步体现不同科室间工作性质及费用结构比例不同的客观差别,实现考核的公平性,考核指标制定按照多项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将科室对全院贡献值、科研教学影响力等个性化数据指标进行分析,力争考核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合理的指标制定与考核,2012年-2014年我院总额运行平稳,次均费用无显著增长,费用结构得到调整。详见表1。

3.3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完成多部门协同管理

信息化管理可实现医院各部门间信息数据的汇总及整理,使数据共享,一方面保证了各科室间数据口径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数据的反复采集,减少资源无形中浪费,同时加强了管理科室间的联系,为多部门联合管理提供基础。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既往依靠医保部门单独管理医保费用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考核方式和管理要求,需要医务处、门诊办公室、物价办公室等多部门相互配合,制定相互制约指标,才能达到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

3.3.1共享拒付数据,多维度有效管理。医保办将收到的拒付数据整理归纳,并进行数据共享,门诊办、药剂科、物价办等相关部门通过共享信息对拒付费用进行确认与再核实。并根据各部门的管理方向,即药剂科从药品安全、门诊办从医政管理、物价办从合理收费等不同角度分别入手,多维度进行拒付费用管理,使我院拒付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医保信用管理范文2

【关键词】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数据信息;应用方案

1引言

为适应医疗保险管理环节各类数据信息的科学管控,实现核心数据的发掘以及整理,需确保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切实发挥医院在医疗保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在分析医疗保险内涵与职能的基础上,对现有信息技术方案进行整合,推动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环节数据信息的合理使用,切实发挥数据信息的技术优势。

2医疗保险管理概述

对医疗保险管理内涵以及基本职能的梳理,有助于相关工作人员更加明确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求,为后续相关数据信息应用方案的制定、完善提供了方向性参考。医疗保险管理是指医院在国家规定的流程内,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医疗保险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以及监管,是国家医疗保险的微观管理方式。借助于系统完备的医疗保险管理方式,医院能够以医疗保险管理为核心,进行必要的资源分配,有效应对医院日常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通过医疗保险管理,医院内部各项管理活动得以充分协调,各个科室、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程度日益加深,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医疗保险管理能够根据预先确定的管理标准以及管理框架,对医院各项活动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进行反馈,实现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尽快处理。

3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数据信息应用方案

为确保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数据信息的应用质效,工作人员需要在科学性、实用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技术整合,扎实做好数据挖掘技术、考核体系、数据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工作,以此推动数据信息在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合理化使用,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险管理能力。

3.1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从过往经验来看,医院在进行医疗保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庞杂的信息不仅增加了医疗保险管理的难度,同时也延长了管理周期,增加了管理成本。为应对这一情况,简化数据信息处理难度,在数据信息应用环节,工作人员可以将数据挖掘作为出发点,实现对医疗保险管理过程中,边缘数据、模糊数据的有效筛选,从而深度整合医疗保险数据,并对各类数据的关联性进行整理,确保数据信息真实、全面地反应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实际的技术应用环节,可以将医院信息系统以及医疗保险医院端口作为主要数据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信息收集、数据集成、数据规约、数据清理、数据变化、数据评估以及结果呈现的基本流程,实现对医疗保险管理数据的整体梳理,切实满足现阶段医院在医疗保险管理过程中,对于数据信息的应用需求。在整个数据挖掘的流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采取神经网络法、遗传算法、决策树法等数据挖掘机制,快速实现有关数据的发掘以及整理。以神经网络法为例,在对医疗保险管理数据进行挖掘的过程中,采取art模型,对离散的医疗保险数据进行梳理,实现边缘数据的识别与使用。除了进行上述技术应用之外,工作人员还可以从数据统计分析方面入手,做好拒付费数据以及次均费用数据的分析。对于拒付费数据,医院首先应当对医保中心反馈的拒付费数据进行筛查,将筛选后的数据录入到系统中,系统自动核对相关患者使用医疗保险就诊的数据,工作人员根据核对结果就可以明确拒付费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解决。对于次均费用数据,在数据信息分析过程中,主要将医疗保险医院端口提供的数据作为参考,进行反复的对比,通过分析获取次均费用的环比以及同比变化,以此作为后续管理活动的依据,对医院日常运营进行调控,以确保医院自身的健康快速发展。

3.2医疗保险指标考核体系的构建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数据信息应用工作,医院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环节,为规范相关数据分析、挖掘以及应用行为,有必要进行考核体系的构建工作。在考核体系构建环节,可以将拒付费用以及次均费用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对工作人员日常质效进行考核评估,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以及职位晋升衔接起来,以此提升工作人员对医疗保险管理的参与度,提升医疗保险管理的整体水平。考虑到医院各个科室人员组成、工作性质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医疗保险指标考核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当结合部门实际,对考核指标进行微调,确保考核指标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3.3健全完善数据信息系统

数据信息系统的完善,需要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建立数据的有效管理。基于数据挖掘在数据分析、整合方面的优势,引出数据信息系统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将医院医疗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进行统一存储,例如对患者医保卡的使用情况进行梳理,确保各类数据信息的归类准确,为后续相关数据分析以及应用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5]。对整个数据信息系统构建的过程进行汇总,工作人员有必要着眼于实际,做好硬件升级以及软件优化工作,以此来不断增强数据信息系统的运行能力。

4结语

医保信用管理范文3

关键词:医保政策 医院管理 医保基金会 促进临床科室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要求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

全面实施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对全民医保制度健全完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而医保的全覆盖、老龄化的到来和城镇化的提速等无疑都要提高其保障水平,增加医保基金支出。医院医保办作为一个平衡枢纽,不仅要与医院临床科室、医院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工作,同时要加强与医保经办机构的交流,积极推行政府的医保政策,为参保人谋求更多的利益。

一、医保政策在医保管理中的作用

政策是制度建设的魂和根,决策则是决定性的环节。医保管理从表面上看主要关注的是医保基金额度的使用,把基金收支是否持平放在了重要位置,但实际上积极为临床一线提供政策信息,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制定管理措施,以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利益为出发点,有姿态、讲诚信、有方法,才能取得临床科室和信任和支持。

具体说来,一是为进一步加强医保管理,完善医保考核制度,结合我院医保实际运行情况,制订了《关于加强医保管理的规定》,目的是加大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的管理力度。

二是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医保政策体系建设,夯实信息管理基础,引导合理医疗消费,根据市政府、人社局及社保中心等部门的文件要求对全院医师信息进行基础数据采集,完善“阳光医保”工作。

二、合理运用医保政策,完善医保管理制度

管理的宗旨是服务。医保办通过开展医保政策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和讨论,加大对专业理论及实践的培训,以此来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一)加强管理

年初根据社保中心下发的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下达相关的考核要素。根据医保考核要素实行月考核、季平衡、年总结的考核办法,确保基金正常运行。对职工医保超支按8%扣绩效,居民医保超支按10%扣绩效,职工医保均次(药品+材料)费用超支按10%扣绩效,医保办利用信息系统统计、分析、测算、下发、追踪考核工作。

(二)强化考核

强化“三合理”,规范医疗行为。目前我院的三合理检查分为院内查、院外查两种。院内查根据每月考核超支排位来随机抽查病历;院外查分别有社保中心、社保监控平台及大病保险公司对出院病历不定期的抽查。对违规和不合理的费用由原来的按1~3倍比例放大后给予扣除调整至按3-5倍的比例放大后给予扣除。

(三)务实高效

围绕社保中心对各家医院的专项检查,结合医院“三合理”检查情况及时汇总、通报,联合药剂科加强对临床合理规范使用辅助用药的监管,同时联合医工处严格控制临床对高值耗材的合理使用,指导科室围绕相关要素做好各项医保工作,合理调整收入结构,提高收入含金量。

(四)了解需求

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主体,医疗服务的过程伴随着医保基金的使用。因此,依靠医务人员,调动积极性,逐步树立自我控费意识的重要性。医保办通过及时了解医务人员的需求,利用信息化系统,指导他们正确执行医保政策。同时,针对医保政策的出台,医保办对相关医保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分析、测算后及时在OA网上公布,指导各临床科室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五)注重沟通

加大对大处方量的提醒、实施自我监控系统等等,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归档,深入临床展开“面对面”交流,进行“集中式”答疑解惑,如:在“职能处室与临床恳谈沙龙”活动中,针对血管外科提出的“主动脉弓上手术技术要求高、难度风险大,是我科重点攻关技术之一。但其治疗费用相对较贵,客观上制约了这类手术的开展”这个问题,医保办主任详细解读了院部关于攻关技术和院控技术的扶持举措,彻底消除了临床科室的顾虑;针对各临床科室提出的“居民医保核算”、“医保规定用药目录”、“外埠来锡肺移植病人参保”、“临床科室月度核算”等问题,给予耐心解答、精心指导,同时,对临床提出的部分非医保类问题以及需要多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认真记录在案,拟与相关部门联系后再作答复。临床科室的医保工作疑问得到了较好的答复,对下一阶段根据现有医保政策促进科室科学发展、提升服务患者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

(六)精心指导

医保办在院部对血液科及肝胆外科超支情况展开的主题行政查房中,对二个科室的医保费用、收入构成进行说明,并分析了科室超支存在的原因,指出了二个科室的共性及个性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要求两个科室要加强管理,做好调控,关注药品、材料的使用问题,严格与市医保政策保持一致;针对胸外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胸外科是一个品牌响、风险高、技术好的省级重点专科,往发展的角度来看,科室有成就感。对存在问题的分析中提出要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加强沟通反馈,调整收入结构,控制药品与材料的使用,降低患者支出成本,用高质量的技术吸引周围的病人。

医保信用管理范文4

[关键词]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应收账款;融资

2007年11月20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简称中国信保)与苏宁电器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合作备忘录》的签约仪式,苏宁电器由此成为中国信保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合作单位。

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作为一种保险产品,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而言,具有诸多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从财务管理的视角来看,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既可以化解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又可以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取得贸易融资,还可以为企业拓展市场,促进销售,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一、何谓国内贸易信用保险

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简称内贸险)是与出口贸易信用保险(简称外贸险)相对压的一种保险产品。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是企业在国内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对于因买方破产或拖欠造成的坏账损失,由保险公司按照约定的条件承担经济赔偿的险种。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保障的是企业的压收账款安全,承保的风险主要是买家信用风险。

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企业化解应收账款风险的新“武器”

应收账款是信用销售的产物,企业的压收账款并不意味着都能在将来完全收回,有一部分可能会形成坏账,最终给企业带来损失。目前国内企业拖欠账款的现象比较普遍,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5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34164亿元,同比增长18.8%。应收账款的安全关系到企业正常经营收入能否得到保障,遇到行业系统风险或灾发的大额应收账款损失时,企业的经营成果就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企业为了防范应收账款风险,传统的财务管理做法主要有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在会计处理上计提坏账准备、完善应收账款清欠管理制度等。其实企业避免应收账款大量成为坏账的方去,除了上述方法之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投保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将坏账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有效降低应收账款给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保持企业的稳健经营。保险公司作为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主体,拥有一定的风险管理经验和大批专业人士,能够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并为投保企业提供最有效的应收账款追收服务。保障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安全是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基本功能,它可以弥补企业遇到买家破产或拖欠的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

三、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企业利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不但能够化解企业应收账款风险,还可以获取融资便利。国内多数企业主要以抵押、担保为条件进行融资,但是这种融资方式对有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不能满足银行相对严格的抵押、担保条件。西方发达国家一种流行的做法是采用“应收账款+信用保险”的债权融资模式。我国《物权法》规定,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流动资产可以用于抵押。但一般而言,由于应收账款的实现具有不确定性,企业要将实现不确定的应收账款变成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品,就需要提升应收账款的等级。如果企业投保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应收账款的等级就变成了保险公司的信用等级,这样就可以达到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品质。可以说,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在开辟银行贸易融资过程中起到了融资媒介的作用。

目前,国内很多银行已开始操作“应收账款+信用保险”的融资模式。截至目前,中国信保已经与68家中外银行开展合作,为企业提供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业务,累计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1902亿元。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也于2007年5月与中国银行签订了《国内信用保险贸易融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为客户提供保险、融资服务。

另外,如果投保企业原先在存货采购环节支付了大量货币资金,那么利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借助保险公司的信用审核,就可以提升存货供应商对投保企业的信任度,接受投保企业的信用采购方式,从而减少投保企业采购过程中的货币资金占用量,间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要。

四、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企业拓展市场,增加利润的新砝码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一些企业因担心交易中存在信用风险,往往只愿采用现金方式进行交易。这样的交易方式,固然带来了交易的安全,但同时带来的是较低的市场占有率,不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

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还有一个财务功能就是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促进销售,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1)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压收账款风险转移功能,有助于投保企业通过使用信用销售模式,开拓新买家,从而扩大业务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的销售业绩。如深圳某生产厂家一直对回款账期控制很严,一直不敢放手扩大销售规模,后来选择投保中国信保的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中国信保保证若买家最终不能支付货款,由中国信保支付90%至95%货款。有了中国信保的保障,该公司已经扩大了产品的销售,企业利润也得到了增加。(2)企业通过改变原来的现金结算方式为信用销售方式,也能有效增加对老客户的交易量,保持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提升企业的销售业绩。(3)企业可以通过为自己提供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保险公司的庞大信息网络,方便地得到客户的资信情况,从资金实力、信用程度等多方面对客户做出全方面评估,剔除信用不佳的客户,选择更多优质的新客户,达到拓展市场和提升销售业绩的目的。

五、全面推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建议

由于缺乏政策上的保障,目前国内开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主要有中国信保和平安财产保险公司两家。早在2003年10月,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和科法斯集团就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已经宣布正式推出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服务,2007年5月,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又与中国银行签订了《国内信用保险贸易融资合作框架协议》。而中国信保经相关部门批准,从2005年开始试办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2006年正式开办这一业务,中国信保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推出以来,发展迅速,累计实现承保金额数百亿元,业务开展的效果良好。

医保信用管理范文5

关键词 信息数字 管理效益

中图分类号:G270.7;D63 文献标识码:A

1环保档案信息数字化资源开发是环保领域新变化的必然趋势

随着环保事业发展的脚步,环保档案信息数量越来越充实,载体形式越来越丰富。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电子档案材料已开始成为档案较普通的载体形式,搭建起查阅档案的理想平台,通过提高文档资料的开放度和易用性、提高环保档案服务的技术含量等措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检索能力,缩短了档案查找的时间,简化了查询手续,提高了文档服务效率,同时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电子档案材料已开始成为档案较普通的载体形式。随着环保档案工作领域的这些新变化,既给环保档案部门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更多的是挑战。只有加快现代化管理的步伐和水平,对这些在环保活动中所产生的大量的专业性强、信息量大、载体新型的环保档案材料的有效管理,才能使环保档案工作跟上环保事业的发展步伐,跟上信息管理现代化的步伐。就目前而言,关键就是首先要加强对环保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工作。

2环保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内容

(1)采用适用本单位的环保档案信息数字化软件平台是环保档案管理的前提。环境监测中大量的电子文件产生以后,软件平台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环保档案部门对于软件平台的选用大致有几种代表性的方案:软件公司合作开发、选用国家环保局推荐的文档一体化系统软件、选用当地档案局推荐的档案管理软件。

(2)收集归档工作是环保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工作。

①档案部门加强对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意识,针对存在办文部门随意处置电子文件,或是形成的电子文件处于自生自灭状况,或由于忘记存盘、意外删除、系统崩溃、病毒侵扰等危险之中而丢失文件,建立相应的支持软件、参数和其他相关数据备份档案。使档案部门收集档案及时、完整,避免了电子档案收不到或不全现象发生。

②收集电子档案时,在与纸质文件对照验收时发现有些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不一致,有些不是经过审批的最终版本,使档案部门收集不实。因此,建立了相应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制度,做好对电子文件内容、原始性、保存、识读有关的技术状况的鉴定工作,剔除不应归档的电子文件,对重要文件则应打上归档标记。做好收集归档工作中要预防数据丢失和泄密,要注意对传输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③重视备份且异地保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备份档案(或全备份、差量备份、增量备份;或实时备份、定期备份;或在线备份、离线备份;或人工备份、自动备份)。以避免因系统瘫痪或硬盘、服务器等硬件系统的意外损坏而使数据库全军覆没。

④在实际工作中,数据库建设必须遵守国家、《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数据采集规范》、《环境保护档案机读目录数据交换格式》等行业颁布的各类标准以及国际和国内通用的网络传输协议和格式、数据加工等标准原则与要求。

3环保档案信息数字化在呼伦贝尔市环保管理的作用

(1)了解环保档案信息数字化的价值和作用。《档案法》第二条称:“本法所称的档案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但了解档案是否具有保存价值,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提供利用。如果档案不再利用,最有价值的档案也就失去了保存的意义。而只有通过环保档案的利用和开发,才能了解环保档案的价值。数字化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以快捷准确的方式满足利用者的需要,提高环保档案的社会利用价值。

(2)档案部门转变服务观念,将工作重点由传统的纸张整理转向档案信息数字化的重组和创新。进一步拓宽环保档案数字信息利用工作的渠道,最大限度地发挥环保档案的价值和作用。使环保档案信息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环保档案信息与最新技术接轨,多利用计算机丰富的图表处理软件和多媒体技术等对数字化的环保档案信息进行二次、三次开发并通过建立科学的检索系统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环保信息。总之,准确系统的环保档案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其数字化管理的时效性特点,以满足环保工作的决策部门、各类专业人员以及社会各方面对环保档案信息的不同要求,开发利用环保信息数字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是环保档案工作的实绩。

4环保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队档案人员的要求

医保信用管理范文6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89〕豫法经字第14号请示报告收悉。关于中国河南省军区诉郑州市花园路城市信用合作社借贷、担保合同纠纷一案的法律适用问题和对信用社统一印制的无期限、无数额的担保协议书的效力认定问题,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本案担保合同签于《借款合同条例》颁布之后、生效之前,可以适用该条例第八条对借款合同保证人的法定条件和法律责任的具体规定。

二、担保人河南省军区营房处在贷款担保书上注明“只限透影机款,不担保每笔贷款”,透影机款应视为担保的限额,其担保责任不能超出透影机款的范围。

三、本案借款合同双方在1985年3月15日的借据上注明:“约定偿还日期:1985年7月13日”。担保合同作为从合同,应以主合同的偿还日期作为担保还款的期限,不应视为无期限的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