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汇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学习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学习汇报

初中生学习汇报范文1

数学高效教学就是在45分钟内让初中生知识和能力获得最大化。这就必须优化数学知识结构,采用有效数学教学手段,达到数学课堂的高效,可是我们数学老师经常感到教学效果的不如意,也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才大力强势推进了活动单教学。活动单教学从减轻初中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出发,坚持以初中生为中心,追求数学教学实效性。通过教学实践我有了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活动单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调动所教学生的主动性和潜在的学习能量。在课堂上能够真正做到让初中生成为主体,老师成为主导,初中生的各种能力均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在开学初进行调查发现初中生普遍对这种教学方式表示欢迎,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他们都说现在一堂课不知不觉的一会儿就下课了,没有以前那种畏惧心理了。

活动单教学能够促进所教学生集体观念的形成。我在上课时对每个小组的课堂活动进行积分,进行周、月优胜积分评比和小组评价,让小组成员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为所在集体争光,小组中优秀成员不再只顾自己个人埋头学习,只顾个人优秀,为了小组能够得到高分常常不遗余力地辅导学习差的成员,形成小组一起向前发展。这样促进了初中生的主观合作意识,有力促进了小组的学习效果,使初中生在自己的集体中人人努力学习,唯恐对自己的集体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样促进了人人相互合作的良好机制,这种评价不再是促进个人之间的竞争。是通过鼓励成员合作,从注重个体之间竞争转化成成员间的共同探索,单纯个体之间竞争转化成小组之间竞争形成整个班级向前发展,也从传统的只注重初中生结果性的评价转化成注重过程性的评价。

活动单教学注重所教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初中生在学习中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合作学习时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点缀,在学习过程中初中生必须是课堂活动的主体,班级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气氛高涨,课堂效果当然得到提升。但是我们在研究活动单时,要在“单”上下功夫,设计出符合教学实际、学生学习实际的“单”,同时又不要被它套死,而是要灵活运用。即使我们没有形式上的“单”,但我们心中也应有这样的“单”,就象我们上课时,并不是将备课的教案抓在手,而是用将教案印记在心中。在这种模式下,我们更应该关注“单”下的活动,而不是“活动”下的单。

活动单教学可以使教者从过去满堂课的讲解得到解放。可以由初中生上去讲课,给初中生在集体面前有更多的表演汇报机会,这种在同学面前的表演汇报会给学生个人带来无穷的学习动力,在下面听汇报的同学可以不断地对质,假如汇报同学没有办法解决,老师可以进行点拨辅导。让课堂成为“初中生能够理解的教师就不需要讲,教师讲的东西必须是初中生不能够理解的,也是学生最想知道的答案”。而以前我们教师往往有为一个难一点的问题讲得口干舌燥的现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就可以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活动单教学能够使所教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各自发展。“活动单”下的学习能够使初中生人人进行自主学习,尊从初中生的各自差异,依据初中生各自的学习习惯、各自的学习欲望,让初中生人人都有表演自己成功的舞台,让每个初中生都能够呈现各自的个性。在这种新的模式下,活动单的设计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初中生的学习需求,让初中生有了更多的独立表现和表演的机会,以前那些不敢发言的初中生现在也变得更加活跃了,个性也张扬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我在教学中就感觉它存在着一些我们需要正视的一些客观情况。活动单教学要求我们集体进行教学设计,而集体进行教学设计总有它的缺陷,常常变成是形式上的活动。

活动单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这种科学教学方式中,初中生由于是自己主动探索、经过自己内化构建,所以获得的学科知识比较巩固,他们对数学的理解掌握比较清楚,应用所学习的概念处理数学问题时比较得心应手,由于他们获得的知识通过自己构建、练习应用和课后巩固,所以初中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比较全面。初中生还处于比较单一成长阶段,掌握的知识还比较少,因此很多数学问题还无法自己解决,即使是小组合作探索也不可能得到解决,必须得到教师的辅导,这就是说老师仍然要进行“教”的过程,许多人认为活动单教学老师不需要教学了这是不科学的。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教的部分如果却让初中生去合作探索,对于学生能够自己探索解决的数学知识老师却教学讲解,这根本不符合活动单教学的目的。

活动单教学要求教师教学方法灵活主动。单的设计只是上课前教学目标预设,但是在操作时要依据课堂上初中生活动情况作具有针对性的变化,因为课前设计不可能将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只有依据课堂活动的发展进行必要的调整,才能够让初中生自始至终在课堂上处在对数学知识追求之中,也才能够让教学活动精彩纷呈。所以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不要受制于活动单设计中的活动,必须依据课堂实际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活动单教学常常让教者不能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实施这种教学时老师总是觉得45分钟不够用,在课堂内完不成教学内容,因此一些老师常常在课堂上就将学生合作探索的内容进行讲解,形成初中生自主合作的时间少了,所以本来学生自主合作能够解决的问题老师讲了,学生认为老师上课内容简单,优秀的初中生觉得没有新意不认真听讲;讲解的问题如果太深,成绩较差的初中生听不进去。这种现象只有通过平时的细心的培训, 可能在开始一段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但是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种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好处。活动单教学中往往由于初中生缺乏自制能力出现与学习内容无关的活动,这样正常的教学目标在45分钟内也就不能够完成。

初中生学习汇报范文2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初中生活,每个人的初中生活都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精彩影片,是任何大腕导演都导不出的“佳作”。你想知道我的初中生活吗?好,请看———

“星期天到喽!”

我们这群“疯丫头”在一起炸开了锅。“这个星期天我们去绿色庄园划船。怎么样?我请客!”

“太棒了!”

“好啊!”

“OK!赞成!”

随着一阵吵闹,我们踏上了去绿色庄园的路。

这里的水越往深处越清。夕阳照在浮动的水面上,化做星星点点的金光,照在静静的水面上,化作一块美玉,想必这些也能叫做“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吧。大家都停了吵闹,好像怕打破这份美好恬静的氛围、、、、、、

别看我们平时悠闲自在,可是——

考试后。

“这下可惨了!”我对好友说,“这次只考了这么少的分,回家可要迎接‘暴风雨’了!”

一改往日的兴高采烈,我垂头丧气地一步步挪回家,向爸爸妈妈汇报成绩后,灰溜溜的躲进了房,大气也不敢出一声。爸爸脸上“乌云密布”,妈妈在厨房里把锅碗瓢盆摔的震天响。唉!谁叫我只知道玩呢?赶紧好好学习吧!于是——

夜深了,窗外的冷风刮个不停。“唉!这么冷,冻死我了。”我抱怨着。爸爸已经几次催我休息了。可我能休息吗?我还要攻克这一个个难题,赢得好成绩呢!天上那一颗颗星星一闪闪的, 好像在问;‘‘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睡呢?唉!我的心情你一理解吗?我擦擦脸上的汗,又埋下头去学习有劳动就会有收获。这不——

又一次考试结束了。我捧着成绩单,脸上都是‘‘多云转晴“”。妈妈到厨房边哼小曲儿边做饭,爸爸乐滋滋地边吐烟圈边看报。

哈哈!我明白了;学习 之余,但不能太过分了。正所谓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嘛。这就是我的初中生活:有学,有苦有乐,一切都是那么难忘!

初中生学习汇报范文3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生物;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被科学合理地分成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之间讨论,拓展思维,取长补短,同时老师适时给予指导,最终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越来越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重视,所以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组建合作小组,进行合理分工

1.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科学组建合作小组,这就需要老师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性格特点等进行组建,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学生组建成一个小组,这样相互之间可以更好地互补。同时科学组建小组需要控制每组的人数,人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以四到六人为宜,然后选出一个组织能力较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这样科学组建小组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动力和学习动力,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组内成员分工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既要有合作又要有合理的分工,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内的成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有的学生自律能力较强就可以担任小组的纪律员,负责小组活动的纪律;有的学生记忆好,写字快就可以担任小组的记录员,负责记录每次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有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强就可以担任小组的汇报员,负责汇报讨论的结果。这样避免了个别积极的学生踊跃发言而其他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象,使组内成员都分工合理,学生都能各司其职。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分工可以不定期轮换,这样学生可以担任不同角色所负责的任务,相互之间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责

任感。

二、精心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依据,这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首先,老师要结合教学目标,研读教材,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选择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其次,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选择的学习任务不能太简单,否则学生会不积极思考,同时也不能太难,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所以选择的学习任务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最后,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主探索,相互交流,提高学习效率,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就会联系生活实际积极讨论,从而得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沙漠中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还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可以保持水土流失。所以合适的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学以致用。

三、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小组成员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不能毫无纪律,各自发言。所以在老师确定好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经过合作学习可以选出一人代表发言,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相互合作。比如,在学习细胞结构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探讨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学生通过学习课本,并做生物实验,一人用显微镜观察,一人记录,一人总结,相互合作,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完善了小组合作学习,提升了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四、建立富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学生能够共同进步。所以老师的评价机制不能只看重学习的结果,要科学合理,富有激励作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仅要从整体上进行评价,还要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同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进步很大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团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合作、主动参与给予表扬,要不断树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热情,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生物是集观察、实验、理论为一体的学科,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开展实践来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提升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不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生学习汇报范文4

案例描述:

周三的品德与社会课上,我拿着书本和精心做的PPT课件,兴致昂扬地走进六(4)班。"今天的品德课让我们一起去中学看看,好不好呀?""好!"同学们激情四溢。看到学生的反映,我更加信心百倍,这将是一节精彩的课,会让这些迈入初中孩子们留下小学中深刻记忆的课。打开PPT,出现了一系列有关初中的问题:"初中有哪些课程?""初中生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初中有哪些课外活动?"......看到我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学生顿时懵了,兴致也一下跌至低谷,只有几个机灵的孩子,结结巴巴地回答了问题。我沉住气,笑着和他们开起玩笑,"即将迈入初中的人可要了解这些哦!"接着又提出另一个问题,"了解了初中的生活,在迈进初中之际,你有什么担忧吗?你又想如何去做呢?"这下学生彻底没兴趣了,低着头,谁也没有举起自己的手。这下我可再也沉不住气了,责怪道:"你们天天在里面聊呀聊的,聊的什么呀,连这个都不知道!"听我一骂,学生的头低得更低了。就这样,一节原本认为精彩的课就这样无趣得度过。

反思一:

这一天下课过程中,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很多学生仍然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毕业的事情,我不禁反思起来,为什么这节课会失败呢?教学品德两年来,也曾去外听过不少精彩的课,市教研员孙华老师曾经反复强调品德学科的生活性,品德学科注重从生活中来并回归于生活。我的这节课并没有有效地利用好学生的生活资源,这就是这节课失败的原因呀!

为此,在下节品德与社会课前,我再跑了一趟六(4)班,布置了周末的一个实践作业:回家选择一个上初中的哥哥或姐姐作为采访的对象,从初中的课程、课外活动、升学压力、人际关系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去采访,并有一份采访记录或调查报告。

重新上这节课,有了生活这个切入点,让学生小组交流采访到的资料,然后以小组向全班汇报。学生谈得丰富,谈得兴趣昂然,谈得有自己的感悟,甚至有自己的想法。到现在仍然记得几个学生发自肺腑的言论。"原先我还认为上初中会比小学更轻松自在呢,课看到我姐姐说上德胜这么辛苦,我觉得我以后进入初中后得更加努力才行呢。""我调查的邻居哥哥竟然说可以利用中午打游戏机,今天听了同学们调查的汇报,我得回去劝告他了,要知道他这是在浪费大好学习机会呀,我以后进入初中决不打游戏。"......听,多么懂事的一群孩子,多么感人的话语,又是多么令人快乐中受启发的教学呀!

反思二:

一直以来,我一直认为品德课堂的改革是非常成功,非常符合小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原先的思想品德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有点大道理的灌输,学生的思品课堂更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脱节的。但是改革下品德与生活(社会)突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时效性,强化梯度发展,渐进形成的过程,力争克服"假、大、空"的品德教育弊端,把品德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新的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一起体验、探讨、研究,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明白道理、分清是非,同时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进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学习《春天在哪里》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学习《我爱爸爸妈妈》一课时,教师走进同学们中间和同学们一起回忆平时生活中爸爸妈妈关心自己的一些生活细节,并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父母。在教学《爱护公用设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为保护公用设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学习《同情帮助残疾人》时,可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尊老爱幼,同情弱者......

初中生学习汇报范文5

1.认识不到位。大多学校、从学校领导到普通老师均认为生物是“副科”,教师也就顺理成章地以此为由,不求上进。

2.各学校的生物教师队伍,人员复杂。调查显示:我市从事生物教学人员88人。生物专业、非生物专业人员之比为36/88=0.4。

3.教研室教研条件有限。非专业教师培训机会很少,08年以前,教研工作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以大型教研会的形式,进行集中培训、研讨。4.各校生物教师变动较大,致使教研室的培训工作,总是在做无用功。

由于各校生物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生物成绩悬殊也就不足为奇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不同任课教师间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差异巨大,严重失衡,这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在生物学科上的具体表现。这种现状与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均衡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形成了矛盾。为了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均衡发展,我尝试实施了以下教研策略。

一、整合资源 集体攻关的策略

从2002年起,选拔骨干教师成立了生物学科联合教研组,鉴于教师、教材及当年中考的实际情况,进行集体攻关,为全市教师作好专业引领。

(一)选择教材中专业性强、与高中生物结合紧密、老师们难以把握的内容,采用“四统一”策略,即把相关内容由课题组编写成统一的教材分析、教案、课件、随堂练习及章节练习等做成资料包,提供给教师使用。

(二)召开非专业教研会,就相关内容,请相关人员做说明、指导、演示及示范。

(三)就相关内容由课题组成员上示范课并刻成光盘,供教师们研究、学习。

二、“四统一”构筑教学质量的保障平台策略

骨干教师,责任到人,把相关内容编写成统一的教材分析、统一的教案、统一的课件、统一的随堂练习及章节练习,并采用刻录成光盘免、网上公布、邮箱传送等方式,及时提供给教师选用。保证了县域内生物学科的教学基本处于同一起点。

三、构建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策略

为了便于交流,我们申请了初中生物教师公用邮箱,开辟了新的交流平台。联合教研组成员将自己的编写的资料发到邮箱共享,同时也号召一线教师将手中的优质资源上传至邮箱,实行资源共享。据统计,交流资料两百余份,有力的指导了全市初中生物教学。为了让一线教师尽快得到信息,使用公用邮箱提供的资料,目前,已经建立了江油初中生物教师飞信群和江油生物教师QQ群,方便了大家在线交流。

四、“传.帮、带”,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策略

调研中我们仍发现,有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接收新信息,按我们建议开展教学工作。根据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传、帮、带”策略。

方法一:信息、资料帮扶,定点联系人及时为帮扶对象提供各种教学信息、教学资料。

方法二;教法、学法帮扶,我们采用走进去,请出来的方法,为帮扶人员提供示范课,指导课,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研工作点、面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策略

(一)每期开好一次大型教研会,集中解决带共性的问题。

(二)尝试开展区域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研活动针对性。

(三)根据调研结果,开展分类教研培训会,如非专业教研会,以培训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为主;教法研讨会,以观摩课例为主,探讨教法指导学法为主。

(四)不定期的开展到校调研、送教到校活动,了解教师的个别需要,加强工作的针对性。

(五)努力改变教研工作的单向性,由以前的约请骨干发言、上课、讲评,改为请普通老师走上讲台,参与、互动。共同进步。

六、做好宣传动员,努力争取各方支持策略

(一)做好工作汇报寻求教研室的支持,去年11月,我向教研室主任汇报了近年来初中生物联合教研组所做的工作及申报课题的设想,得到黄主任的大力支持,并欣然同意担任本课题的领导小组组长。教研室于2010年12月向江油市科技局申报了课题《促进县域内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均衡发展的教研策略研究》。7月被批准为江油市2010年度重点科技项目

(二)召开课题研讨会,邀请相关学校教导主任及教师参加,共同讨论有关课题的过程管理细则及要求。让学校了解我们的工作思路,并在常规教学管理中落实我们的建议。得到参与学校在管理上的支持。

(三)加强情感沟通,被帮扶教师大多是非专业教师,专业功底差,对自己要求不高,学校对他们的要求也不高。帮扶教师要从思想、专业多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的对口教研关系。得到参与教师发自内心的支持。

近年来,我们坚持践行了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均衡发展的教研策略。我们向江油市科技申报的课题《促进县域内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均衡发展的教研策略研究》已经被科技局列为本年度的重点科研课题,希望把工作的范围扩大到全市的大部分学校,使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共同学习、成长。为我市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初中生学习汇报范文6

【关键词】多元教学 初中生物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68-02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生物课程与初中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有必要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从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情况来看,生物课程并没有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按照授课教师的安排进行机械的学习,以完成学习任务为主要目的。在整个学习的过程,既没有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也没有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能力。从生物课程的内容来看,生物课程应该是学生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传统的生物课程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准,而生物课程在考试制度下并不被重视。因此,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尚可,但是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较差,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初中生物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

所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就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相比,教师不再只是单一的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而是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气氛压抑,学生容易走神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和课程的具体情况采取多个方式进行教学拓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实现知识的传递,而且能够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得到提升。

3.给予多元教学模式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

3.1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情况下,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在学校中开始得到开展。通过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而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学习知识。不但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而且丰富了课程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生物圈的绿色植物有哪些”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草本植物以及木本植物等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森林公园中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到自然环境中搜寻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并进行归类、拍照和做记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学习了课本知识,而且通过具体的实践提高了其认识自然、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2多元化作业设计模式

为了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统一安排作业、海量练习的作业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得到提高。有必要摒弃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改变那种单一枯燥的文本作业形式,通过合理的设计方式,使得作业更加富有色彩、趣味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得学生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转变。

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写一个设计方案,或者对校园的角落、教室等进行绿化设计,让学生在巩固生物知识的同时,尽量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动手作业,让学生能够在娱乐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但对知识的记忆加深了,而且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3 分组教学模式

分组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通过分组的方式使得学生之间的思想能够得到交换,激发学生的交流学习能力。从具体的实践情况来看,学生在分组课堂上的表现往往超出教师的意料。

例如,在讲授蝴蝶一课时,教师根据情况将学生按照4人一小组进行分组,然后将蝴蝶标本发放给各个小组,并在黑板上将需要探究的内容写出,要求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组的情况进行观察、给出答案。这时,小组内部就会有记录、汇报、观察等分工,学生可以在小组内部就自己的意见和观察结果进行讨论。由于个体和思维的差异,不同学生的观察角度不同,通过这种有效的交流方式能够形成思维的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交流热情,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总之,在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采取开放式、多元化作业设计以及分组教学的方式,丰富初中生物的教学课堂。各种教学方法之间自然没有明显的界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多元化整合,适当运用多元化教学理念,能够显著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宁立秋.初中生物多元化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