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性医疗废物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性医疗废物管理范文1
Whole Course Manage of Medical Treatment Trash in Our Hospital
Key words:Medical treatment trash ;Whole course manage ;Stop harm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疗废物的产生、管理及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为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减少医院环境的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避免其对社会和医务人员的直接损害,根据国家和卫生部有关文件,我院实行对医疗废物从“产生、包装、收集、运送、处置”全程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产生、包装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5类。各科室每天对产生的不同医疗废物均按照要求,严格分类、包装,院领导专门订制符合国家环保局和卫生部要求的标准黄色医用垃圾袋,上面印有黑色警示标识和医院名称。并购置了专用利器盒、密闭医用垃圾桶、垃圾车、医用垃圾焚烧炉,经我区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开始投入使用。
1.1 感染性废物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医疗器械,及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全部装入防渗漏的标准医用垃圾袋中,达到3/4满时用绳子扎紧袋口,贴上标鉴,注明科室、日期、类别,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不需再浸泡消毒、毁形,供应室按各科当日使用数量补充次日使用量,这样既节省了消毒液又降低了护士劳动量;传染患者及疑似患者的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装入双层医用垃圾袋中,并及时扎口密封,其排泄物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严格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检验科的细菌培养基、标本等危险废物,在检验科就地压力蒸汽灭菌后装入双层医用垃圾袋中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血液、血清装入双层医用垃圾袋中,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1.2 病理性废物 病理室病理切片后的组织、病理腊块用甲醛浸泡,妇产科、手术室产生的胎盘、人体组织等储存在冷藏柜内,当天下午均装入医用垃圾袋中,扎紧封口,贴上标鉴、注明科室、日期、类别。
1.3 损伤性废物 诊疗用后的针头、缝合针、刀片、手术锯、玻璃试管、玻璃安瓴、载玻片等,放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利器盒内,并在盒面标鉴、注明科室、日期。
1.4 药物性垃圾 少量的药物性垃圾,可混入到感染性垃圾中,但在标鉴上须特别注明,多量的药物性垃圾,如药房报废的药品等,请示药品监督部门指导处理。
1.5 化学性废物 废消毒剂,如过期的过氧乙酸加等量水放置1周后倒入下水道;放射科和检验科产生的化学试剂按规定比例稀释后放置一定时间倒入下水道;口腔科废弃的银汞材料收集在盛有盐水的容器内,深度达17 cm以上;各科报废血压计中的汞由设备维修科收集,作为修旧利废再使用。
2 收集、运送、处置管理
对感染性废物和病理性废物,医院责成一名专职人员(经培训后上岗)每天下午固定时间从各科室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与科室当班人员认真交接、签字登记后(医院印制统一的医疗废物交接联单)装入密闭医用垃圾车内、按规定的路线送到焚烧炉处,再与焚烧人员(经培训后上岗)交接、签字登记。工作结束后由专职人员对运送、贮存医用垃圾的工具、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全院医用垃圾日产日清,登记资料最后由后勤科统一保存。
3 加大督查力度,实现目标考核管理
为使《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到位,医院领导亲自抓此项工作,将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列入到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方案中,进行具体的量化,加强考核力度,由感染科人员深入全院各科室,对照标准逐项检查,每月考核一次,与奖金挂钩,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做考核后反馈。通过抓环节、堵漏洞、加大检查力度,使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工作牵涉面广,相互协调部门多,所有相关科室及工作人员均要认真负责任。我院通过以上对医疗废物从产生、分类、包装到运送、处置,环环紧扣、层层把关、不留漏洞、不留死角,保证了医疗废物不流失、不泄漏、不扩散,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减轻了护士非护理性工作量,节约了消毒液,杜绝了医疗废物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姚林燕.依法管理医疗废物[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912913.
[2] 沈谷雨,朱立红,黄惠芳.控制医院感染不容忽视医疗废物的管理,2006,16(1):73.
病理性医疗废物管理范文2
为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加快推进全县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建设,根据XX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健全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和合理配置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的紧急通知》(X土领办〔2018〕X号)、《XX市加快健全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摸清本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底数和医疗废物产生情况,加强医疗废物源头管理,提高医疗废物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完善医疗废物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转运和处置的全过程规范管理,防止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二、工作内容
(一)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收集体系
为解决基层医疗机构(19张及以下病床)布局分散、产废收集困难的问题,加快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建设,科学合理设置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贮存)场所。以五个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现有医疗废物贮存场所为依托,负责收集和暂存辖区范围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等)的医疗废物;周转站(点)建设应符合《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高标准建设,规范管理。确保实现辖区城乡所有医疗废物收集全覆盖。
(二)完善全县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
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全覆盖。县级医疗机构应设立各自医废暂存点,基层诊所、卫生室等产生的医废由管辖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设立的暂存点负责收集、贮存。全县范围内产生的医废必须由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合同,进行统一收集处置。
(三)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贮存的管理
1.分类收集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配置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要求的医疗废物贮存箱或周转箱;按照医疗废物的类别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分类予以收集,装入贮存箱或周转箱内;损伤性医疗废物不得混入感染性废物,针头等锐器损伤性医疗废物应全部剪除并纳入利器盒;确保医疗废物包装物和容器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处理后使用双层专用包装袋盛装医疗废物,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扎,确保封口严密;医疗废物贮存箱或周转箱外表面,必须有警示标识并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须标明医疗卫生机构、产生日期和医疗废物类别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等内容。
2.移交运送的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到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暂存点之间的运输问题,采取因地制宜、选取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包括:采用小型专用收集车上门收集;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移交;委托第三方机构收集和转运。收集、送交、转运时间不超过48小时。小型专用车辆应具备防雨、防晒、防遗洒等措施,并设置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定期消毒,此类车辆仅限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疗废物暂存点之间的医疗废物转运,不得用于暂存点与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之间的运输。
3.暂时贮存场所管理。各医废暂存点要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建设完善医疗废物贮存场所,悬挂(张贴)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分类收集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配置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贮存容器和设施,张贴专用标识,设置警示标志,配置能储存一个月数据的电子秤,消毒设施等。明确专人管理,对本单位产生和其他基层医疗机构送交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盛装贮存容器,并分别做好医疗废物收集和转运登记记录;医疗废物移交后立即对贮存地点、贮存容器和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洁;病理性医疗废物应当在低温或者防腐条件下暂时贮存;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在收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过程中双方必须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标明种类、重量、数量、交接时间、地点及经办人等,各种登记资料保存期限为3年。
4.医疗废物运输的管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在接收医疗废物时,应当检查集中处置的医疗废物的包装物、容器和标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盛装于周转箱内,但不得打开包装取出医疗废物;对不符合包装和标识要求或者未盛装于周转箱内的医疗废物,应当要求医疗卫生机构重新包装、标识并盛装于周转箱内;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使包装、标识和盛装达到规定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因集中处置的医疗废物的包装、标识和盛装发生争议时,应当首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医疗废物的安全,并及时报告XX县卫生健康局和XX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作出处理决定。
三、工作要求
(一)建全长效机制。
XX县卫生健康局、XX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要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掌握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实际情况,着力解决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置困难的问题,逐步建立符合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的医疗废物处置工作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乡镇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同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能力。
(二)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加强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工作的组织和协调。适时召开多部门联席工作会议,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或联合监督检查,发现涉及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等安全隐患的,及时通报,依法查处,需移送公安部门的要及时移送。
病理性医疗废物管理范文3
关键词 规范化管理 医疗废物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9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90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间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2]。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3]。为了确保对医院内产生的医疗废物系统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防止医疗废物回流社会对环境及人群产生的危害,强化各部门对医疗废物处理的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形成全院参与、各部门负责的一套完整的医疗废物产生、分类、收集、标识、登记、暂存处理的管理方法。其具体做法如下。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间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2]。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3]。为了确保对医院内产生的医疗废物系统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防止医疗废物回流社会对环境及人群产生的危害,强化各部门对医疗废物处理的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形成全院参与、各部门负责的一套完整的医疗废物产生、分类、收集、标识、登记、暂存处理的管理方法。其具体做法如下。
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①明确第一责任人为法人代表(医院院长),主管后勤部的院长为组长,感控科、护理部、总务科、医务部及临床各科组成管理、检查、监控网。院感科负责制定各主管职能科室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对由医疗废物的产生处、分类、收集、标识、暂存处和移交登记处进行各自的明确分工,对明确责任后出现问题的科室追究其科室相关领导的责任。②由院感控科负责全院医疗废物的监控检查,护理部负责临床科室对医疗垃圾产生、分类的检查落实。总务科负责组织专业人员每天定时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标识、运送及暂存处管理。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①明确第一责任人为法人代表(医院院长),主管后勤部的院长为组长,感控科、护理部、总务科、医务部及临床各科组成管理、检查、监控网。院感科负责制定各主管职能科室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对由医疗废物的产生处、分类、收集、标识、暂存处和移交登记处进行各自的明确分工,对明确责任后出现问题的科室追究其科室相关领导的责任。②由院感控科负责全院医疗废物的监控检查,护理部负责临床科室对医疗垃圾产生、分类的检查落实。总务科负责组织专业人员每天定时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标识、运送及暂存处管理。
组织全院培训:分层次地进行全院培训。首先由院感控科对全院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培训,科主任、护士长对临床医生、护士进行强化培训,总务科对后勤系统、清洁工进行培训。对收集医疗垃圾的专职人员由院感控科进行具体指导,包括自身防护学习到医疗垃圾分类、收集方法以及登记报告等制度均详细给以指导,并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全院培训内容包括掌握本机构指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项要求,掌握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时储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同时掌握分类中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在处置过程中预防针刺伤等伤害措施。
组织全院培训:分层次地进行全院培训。首先由院感控科对全院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培训,科主任、护士长对临床医生、护士进行强化培训,总务科对后勤系统、清洁工进行培训。对收集医疗垃圾的专职人员由院感控科进行具体指导,包括自身防护学习到医疗垃圾分类、收集方法以及登记报告等制度均详细给以指导,并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全院培训内容包括掌握本机构指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项要求,掌握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时储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同时掌握分类中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在处置过程中预防针刺伤等伤害措施。
明确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要求:①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临床科室是医疗废物产生地,根据“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5大类由院感部制作出明确示意图及分类标识。各科主任、护士长对医生、护士进行医疗垃圾分类监督。每日由所在科室清洁工不定时根据医疗垃圾盛3/4满的黄色垃圾袋进行有效包扎封口,并贴上警示标识,写上垃圾产生的科室及时间。对损伤性废物考虑成本问题后采用自制的锐器盒,即一次性注射器纸盒内套黄色塑料袋,使用48小时后或盒满3/4时封闭盖口,防止锐器伤人。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②医疗废物的运送:医疗废物的运送由总务科安排1名专职人员,每天上午1次、下午1次在规定的时间内避开人群,经专用通道到临床科室进行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运送车专门设置可冲洗、消毒、密封不渗漏专用车,车外有医疗废物专用车字样及警示标识。车内有医疗废物分类标识,按标识分好格。专业收集人员每天在收集前一定要穿好防护服,防止医源性损害,同时带上随身携带的手提式称重计(表),与临床科室进行每日上、下午的医疗废物收集、交接登记、称重和各自签名,各科室建立有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备存。③医疗废物暂存地管理:由医疗废物收集员专人负责医疗废物暂存地管理。每天将各科室产生并收集得的医疗废物记录在一本子上,并统计好数量,将分类不同的医疗垃圾放于周转箱内存储于暂存处。运送工具使用后在指定的地点及时清洁、消毒。暂存处设在远离生活区及住宅远处,具有防鼠、防蚊的独立房间。门外有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及“禁止吸烟、饮食”标识。医疗废物暂存地每日上锁,专人管理。隔日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移交、登记,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双方签名确认,表明已接收到废物。登记资料保存3年,以备当地环保部门和卫生部门检查。
明确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要求:①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临床科室是医疗废物产生地,根据“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5大类由院感部制作出明确示意图及分类标识。各科主任、护士长对医生、护士进行医疗垃圾分类监督。每日由所在科室清洁工不定时根据医疗垃圾盛3/4满的黄色垃圾袋进行有效包扎封口,并贴上警示标识,写上垃圾产生的科室及时间。对损伤性废物考虑成本问题后采用自制的锐器盒,即一次性注射器纸盒内套黄色塑料袋,使用48小时后或盒满3/4时封闭盖口,防止锐器伤人。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②医疗废物的运送:医疗废物的运送由总务科安排1名专职人员,每天上午1次、下午1次在规定的时间内避开人群,经专用通道到临床科室进行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运送车专门设置可冲洗、消毒、密封不渗漏专用车,车外有医疗废物专用车字样及警示标识。车内有医疗废物分类标识,按标识分好格。专业收集人员每天在收集前一定要穿好防护服,防止医源性损害,同时带上随身携带的手提式称重计(表),与临床科室进行每日上、下午的医疗废物收集、交接登记、称重和各自签名,各科室建立有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备存。③医疗废物暂存地管理:由医疗废物收集员专人负责医疗废物暂存地管理。每天将各科室产生并收集得的医疗废物记录在一本子上,并统计好数量,将分类不同的医疗垃圾放于周转箱内存储于暂存处。运送工具使用后在指定的地点及时清洁、消毒。暂存处设在远离生活区及住宅远处,具有防鼠、防蚊的独立房间。门外有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及“禁止吸烟、饮食”标识。医疗废物暂存地每日上锁,专人管理。隔日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移交、登记,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双方签名确认,表明已接收到废物。登记资料保存3年,以备当地环保部门和卫生部门检查。
制定医疗废物管理中的防护措施:①制定了医护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发生针刺伤的处理措施和定期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防止身体受到健康损害。②制定了本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③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处罚条例。
制定医疗废物管理中的防护措施:①制定了医护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发生针刺伤的处理措施和定期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防止身体受到健康损害。②制定了本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③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处罚条例。
讨 论
讨 论
医疗垃圾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上千倍,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成为流行病的源头。规范医疗垃圾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设立专门岗位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保洁员能供各科室医疗废物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多与他们交流对工作有很大的提高。对直接接触医疗垃圾的关键人群严加教育和督导,在医疗废物管理问题上反复强调法制观念。上岗人员必须培训,医疗废物交由专门的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通过规范化管理及有效的监管,能深刻体会到:①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能使全院职工参与其中,引起大家的重视,使各级医护人员都认识到管理好医院医疗废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法制意识、环保意识。②规范和提高了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逐步做到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减少了锐利器刺伤的发生,防止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③全院职工自觉遵守条例和法规,防止医疗废物回流社会而造成的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及环境污染。④降低了医院感染薄弱环节的发生率,提高了医院感染整体水平及管理质量。
医疗垃圾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上千倍,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成为流行病的源头。规范医疗垃圾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设立专门岗位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保洁员能供各科室医疗废物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多与他们交流对工作有很大的提高。对直接接触医疗垃圾的关键人群严加教育和督导,在医疗废物管理问题上反复强调法制观念。上岗人员必须培训,医疗废物交由专门的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通过规范化管理及有效的监管,能深刻体会到:①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能使全院职工参与其中,引起大家的重视,使各级医护人员都认识到管理好医院医疗废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法制意识、环保意识。②规范和提高了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逐步做到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减少了锐利器刺伤的发生,防止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③全院职工自觉遵守条例和法规,防止医疗废物回流社会而造成的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及环境污染。④降低了医院感染薄弱环节的发生率,提高了医院感染整体水平及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3:67.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3:6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1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10-11.
3 张友惠,王琴,叶良玉,施海红.ISO9001:2000在医院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应用.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2:12.
病理性医疗废物管理范文4
【关键词】 医疗机构 医疗废物 监督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53-02
医疗废物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由于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病菌、病毒、寄生虫等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好,既传播疾病,又污染环境[1]。因此,作为医院,我们完全有责任做好医疗废物处置,真正达到保护环境,减少医源性感染,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笔者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负责医院内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现就2003年以来我院在规范医疗废物处置工作中、从不规范到逐步完善、规范的几点体会归纳如下:
1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历程及现状
1.1组织机构方面
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卫生部与国家环保总局相继出台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及《医疗废物行政处罚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长(法人)为第一责任人,明确分工,层层落实。对医疗废物管理从组织机构到应急预案,从废物分类、包装、运输及暂贮地均有详尽要求并制定相关制度。在《条例》施行初期,医院从人员组织、制度建设、检查监督等虽有制度但没有足够重视,从分类包装、收集贮存、转运处置等全过程医院对科室没有明确要求和具体规范,科室做好做坏都只有检查、没有考核,监督不力,也没有做到专人专管, 针对几年来医疗废物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医院健全了组织管理,感染管理科设了专人负责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和日常工作,明确责任,监督检查每个科室医疗废弃物管理的环节。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认识不足、改进不到位通过每月的检查反馈进行考核、整改。
1.2医疗废物的分类
分类初期,由于对医疗废物分类工作的危害认识不足,或是为图方便, 各种医疗废物混入同一容器或混入生活废物容器内,未将损伤性、感染性、病理性废物进行分类投放,投放后又不加盖,或者同为感染性废物又分类过细等。经过省市的各种检查、感染办的培训学习考核等,现医疗废物均做到严格与生活废物分开,同时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废物也做到严格分开收集。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组织相关知识全员培训及考试,让每位职工都了解医疗废物处置知识。感染科每月检查落实,使我院医疗废物分类工作不断规范。
1.3医疗废物的包装
几年来,为了节省资金,也曾用过劣质黄色塑料袋,常出现渗漏、利器刺破等现象,给收集医疗废物的人员也造成一定威胁,2005年后,医院根据《条例》中规定:“存放医疗废物的容器应选用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各包装物上均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每年医院在医疗废物的包装上拔付一定资金,专款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存放的医疗废物严格按规定不超过3/4,并进行有效封口,按要求填写标签并粘贴在容器上。
1.4医疗废物的收集、登记和交接
我院的医疗废物由产生科室分类后,各楼层清洁工每天收集送暂贮间存放,再由签定合同的处置单位运走集中处置。2006年前,产生科室与清洁工、清洁工与暂贮间管理员无交接手续,只有暂贮间管理员与处置单位的转移联单管理,也不实行称重。2006年由于昆明市创建卫生城市,大大促进了医疗废物的管理体系,对医疗废物产生科室、数量严格实行科室与清洁工、清洁工与暂贮间管理员、暂贮间管理员与处置单位三级交接登记签字制度,感染管理办公室为各科室配了简易称,每次现称重量双方核实后登记签名,然后放入暂存间,从而完善了医疗废物的三级交接制度。
1.5医疗废物暂存
我院不具备医疗废物处置条件,按《条例》要求设有暂贮间。刚开始所谓的暂贮间只是远离医院一间闲置的房子,不具备“五防”等,现医院重新选址,完全按《条例》要求新建了医疗废物暂贮间,门口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志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志,窗子有纱窗,做到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渗漏、防水浸。暂存间内放置密闭医疗废物转运桶。桶内放置已包装好的医疗废物。暂贮间有专人管理,每次转运后及时清洁、消毒有记录。
1.6医疗废物的转运
每2天由处置单位专车收集。有双方交接登记本及转运联单,并由双方专管人员确认签名并盖章,然后统一转运处理。
2对策
2.1健全组织机构
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任医院感染委员会组长,感染办、各科室主任、护士长、感控医生、护士组成医院感染控制小组,感染科对医疗废物实施直接管理。医院感染科根据相关《条例》及《办法》《分类目录》等,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十余类。每月对各科室的医疗废物根据相关制度进行检查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书面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考核直接与科室经济挂钩,使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不断改进,每次均通过昆明市疾控中心、昆明市创建卫生城市相关检查等。
2.2加强培训学习
为提高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认识,定期组织医院全员学习《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相关文件并进行考试,使每位员工充分认识到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主动、自觉地去执行各项规定;加强对清洁工及暂贮间人员的培训管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主动自觉地配合工作,感染办不定期抽查,并将落实情况与经济挂钩,使清洁工及专管人员能认真做好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中每个环节的工作。
2.3加大医疗废物管理的投入
为保证医疗废物处置做到日常化、规范化,医院加大了经费投入,设置了医疗废物处置专款,新建了医疗废物暂贮间,
3几点建议
3.1建议按照处理去向分类
医疗废物分五大类,且各类不能混合收集。但分类收集的废物最终却只有焚烧这一条出路。这样增加的容器既占用空间又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给工作人员增添分类的麻烦,也容易造成治疗室的二次污染。建议医疗废物按照处理去向分类,如焚烧类、可再利用类等。
3.2感染性废物的界定不可随意扩大
感染性废物是具有引发感染传播危险的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是否有感染危险应由医疗机构相关管理人员认定,从而减少医疗废物产量,这样不仅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2]。如输液器、注射器均为优质塑料,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非常有限,应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粉碎造粒进入再生产。如对使用后的输液器、注射器毁形、消毒,交有资质且生产非食品包装类用品(如利器盒、便盆等)的企业再利用,这样的物品链才可能持续发展。关于利器盒,只要是防渗漏、耐刺的牢固的容器即可,(如废弃的戊二醛消毒液容器等,标明利器盒应可),即满足利器的分装安全又废物利用,节约了成本。又如产妇的卫生巾、偏瘫病人的尿不湿、工作人员的口罩帽子等并不构成感染威胁,不必作为医疗废物。将所有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与器械均视为感染性废物,无形中扩大了医疗废物的范围,其后果是医院要承担更多的处置费用,而大量的焚烧进一步造成环境污染及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关键是对真正引发感染危险的废物强化管理。
3.3医疗废物处理应充分考虑环保
医疗废物的处置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焚烧法,焚烧造成环境污染,且浪费大量能源,由于医疗废物中塑料制品、纸张、棉纤维制品等可燃成份比例较大,其燃烧发热的平均值可达18 820 KJ/kg,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或用于供热[3]。象欧洲、日本等国,将医疗废物破碎后,用专门的设备进行高频杀菌处理,然后分别制造垃圾包装袋、垃圾固形燃料和水泥原料,有效地提高了医疗废物的再利用率。
3.4费用问题
医疗废物包装、运输及处置费用目前均由医院一方承担,但院方又不能收费。同时是按床位数每天收费,一是作为中小型医院的我们病床一般情况下住不满,同时应考虑减去部分陪床费。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院按照《条例》的要求以及医院感染办制定的各项制度和规范,不断检查反馈整改,并对存在的问题实施相应的对策,使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各项管理工作做到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避免了医疗废物对社会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曹作中,程发彬,刘锡成.现阶段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展方向探讨[J].环境保护.2001,(2):13~15
病理性医疗废物管理范文5
具体做法
成立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小组:根据上述有关法令、法规以及医院的各项规定我科成立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本人任组员。本人主要负责具体工作:①制定本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等。②建立医疗废物运送交接登记本。③负责上级及医院对科室的检查工作,并针对不足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1]。
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每个科室的管理小组根据自身科室情况进行相关制度和规定的制定,要求每个科室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执行,组长和组员需要履行好自身的相关义务,对科室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定期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知识培训和学习,促进科室人员在此方面的进步,加强指导和管理工作,确保人人了解、人人遵守。
理顺工作流程,明确具体职责:口腔科的具体处理流程包括废物产生、分类、收集以及运输,在产生、分类以及收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的分类标准进行处理,盛放废物的包装带颜色和生活垃圾盛放包装袋的颜色必须严格区分,分别采用黄色和黑色盛放,同时要在包装带外面黏贴警示标志,以防混淆。损伤性废物放入锐利器械收集盒中或者方形纸盒内套黄色包装袋外套黄色包装袋(主要是因为口腔科探针、镊子等一次性器械比较长,盛放起来比较便利)。防止医疗废物的包装袋达到总体容积的3/4时即停止使用,由相关人员进行封存,确保密封彻底之后在包装袋上黏贴标签,写上具体科室、日期以及类别,每天有专人进行交接并登记,将医疗废物进行集中放置,然后运送人员集中回收到医疗废物暂时存放点存放保管。
监督与检查:口腔科门诊主要的医疗废物种类为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而且每天量比较大,基本上每天感染性废物7~8包。本人严格监督本科室人员,严格做好医疗废物分类,坚决不能把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垃圾内,指导卫生员做好封口、登记工作,并根据医院检查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实把各种措施落在实处。
效 果
通过这4年多的实践,口腔科门诊在医疗废物管理方面较以前有很大改观,基本做到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无混淆,专人管理,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在上级及医院的各项检查中获得好评。
讨 论
医院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医疗废物管理的关键: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科室成立管理小组,负责医疗废物管理的组织、实施,因此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实施。
全科人员的共同参与是做好医疗废物管理的基础:医疗废物管理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好的,而是要靠全科人员的共同参与。通过对全科人员的培训,要求每个人都能明白医疗废物处理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不可或缺,有效的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的概率,同时避免医疗废物重新流入社会造成污染,减少医疗废物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充分了解各层人员在此项工作中的具体职责,积极主动的加入此项工作中来,形成全体参与,共同努力的良好局面。
做好分类收集是医疗废物管理中的重要步骤:医疗废物在广泛定义上指的是医院除了生活废品以外所要丢弃、不可再次利用的废弃物,它不但包括非生物性的,同时也指一些生物性的。临床上将医疗废物划分为感染性、损伤性、化学性、病理性以及药物性五类,如果不能将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进行区分,很可能由于处理不当而流入社会,不但增加了医疗废物处理的难度和成本,同时也给社会间接造成了危害,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契机,因此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进行分类收集。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严防职业暴露的发生:在医疗服务行业中,护理人员以及后勤人员是接触医疗废物最多也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禁止手持尖锐器械来回走动或是徒手传递,杜绝将用过的针头重新插回针帽,将利器盒放置于便于使用的位置。由于进行医疗废物收集的人员都是弱势群体[2],因此更需要对这类人员进行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并提供相关的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损伤。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当立刻在就近科室进行紧急处理,以免延误处理时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近年来,由于我科室领导对于医疗废物的相关管理和处理工作的重视,大大提升了科室人员对于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加上科室人员的积极配合,确保了相关制度和规定的顺利实施,已经基本杜绝了医疗废物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确保医疗废物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的避免医疗废物对正常医疗卫生工作和人员安全造成妨碍和损害。
参考文献
病理性医疗废物管理范文6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status of medical waste disposal in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medical wastes. Through the classification of medical waste disposal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identification, the problems of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and disposal are analyz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orresponding medical waste disposal and emergency plans should be implemented for the medical waste disposal facilities failure or serious epidemic and other emergency situations.
关键词:医疗废物;废物产生;医疗废物分类;问题识别;医疗废物处置;应急管理
Key words: medical waste;waste generation;medical waste classification;problem identification;medical waste disposal;contingenc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7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218-02
0 引言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这些废物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对空气、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鉴于此,我国先后颁发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用于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处理进行监控管理,以期使医疗废物的处置管理有法可依并逐步取得成效。如果缺乏对医疗废物处置及应急管理问题的识别,将给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1 医疗废物的产生及管理现状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所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院是医疗废物产出的主要场所,医疗废物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由于医疗废物的特殊性,使世界各国都对此高度重视。
1.1 医疗废物产生
随着河南省医疗废物实际处置量逐年增加,部分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处置能力已超负荷或接近饱和状况,面临着急需扩大处置规模的压力。据统计,2013年河南全省19个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废物处置能力142吨/天,按330天工作日算,每年可处置4.69万吨。2013年全省实际收集处置医疗废物共计3.71万吨,实际处置2.64万吨。
1.2 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现状
河南省较具规模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有19家(主要分布在18个省辖市和1个直管县),医疗废物处置方法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适合采用热解焚烧法、高温灭菌法及干式化学消解法处置;病理性废物适合采用热解焚烧法及干式化学消解法处置;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适合采用热解焚烧法处置。全省医疗废物不同处置技术设施的设计及预留处置能力见表1。
表1焚烧工艺项目总设计规模3.04万吨,实际处置2.64万吨;干式化学法项目总设计规模0.55万吨,实际处置0.39万吨;高温灭菌法项目总设计规模1.10万吨,实际处置0.68万吨。
1.3 医疗废物协同处置管理
医疗废物污染防治的管理不仅涉及医疗废物从产生到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整个运行周期实施全过程管理,也涉及医疗废物处置技术选择,划分医疗废物协同处置片区,构建医疗废物协同处置机制等的处置全过程管理。
2 医疗废物处置分类及应急管理问题识别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是实现医疗废物无害化的关键环节,但大多数医院没有完善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体系,导致各种类型的医疗废物混在一起,给后续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带来较大的不便,影响医疗废物的处置设施的处理效率。
2.1 医疗废物管理分类处置问题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是医疗废物处置的重要环节,河南省内大多数医院在逐渐建立自身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体系,给后续的医疗废物分类处置带来较大的便利。据悉,在不少医疗机构,损伤性、感染性医疗废物分类较规范,其他病理性、药物性和化学性等三类医疗废物有时混放到感染性医疗废物,时有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现象,导致处置时不规范。
2.2 医疗废物处置管理问题
河南省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主要是严格安排行政区划来划分,受行政区域划分限制,部分区域由于医疗废物收运距离远,存在收运路线极不合理,而造成医疗废物处置费用成本过高的情况。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部分地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存在医疗废物收集率低,医疗机构覆盖率较低等,导致一部分偏远山区、农村等地产生的医疗废物尚未全部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置,医疗运输设备亟需专业化配置。
2.3 应急管理识别问题
河南省较大规模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有19家,医疗垃圾集中焚烧处理制度始于2003年“非典”爆发时期,各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上,对突发性的医疗废物处置问题考虑较少,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措施都比较缺乏。一旦发生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发生故障或需进行检修无法正常运营、某一区域发生严重疫情等情况下,没有相应的医疗废物协同处置及应急预案来实施。
3 医疗废物处置及应急管理对策与建议
医疗废物处置应急管理是指在医疗废物处置设备进行检修或因故障不能正常运营时,或者某一区域突发疫情等应急情况下,医疗废物处置不受环境和技术局限等因素影响,医疗废物得到消纳。根据《医疗废物分类名录》(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2003第287号),应急管理对策与建议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3.1 医疗废物处置分类适用性对策
分类处置对象适用性,可以解决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现象,处置时不规范问题。其策略:焚烧技术适用于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等各种传染性医疗废物;表2为三种医疗废物处置技术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药剂废物等五类医疗废物的适用性比较(见表2)。
表2适应性比较表明,热解焚烧技术适应性最强,处置范围最广,可以处理各种医疗废物;高压蒸汽灭菌法和化学消毒法适用性没有热解焚烧法适用性广,一些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不能较好的处理,高压蒸汽灭菌法和化学消毒法在逐步得到推广。焚烧炉的处理规模在10t/d或以上,适合医疗废物大量集中处置。
3.2 医疗废物处置专业性对策
河南省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是以行政区域划分而规划建设的,各省辖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主要服务于本区域内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医疗废物处置处理成本高,医疗废物焚烧处置项目的投资较大、运行费用较高,因而医疗废物处理费用也高。常用的医疗废物处置技术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如表3。
表3所示,每吨医疗废物处理成本为2000~3000元。由于医疗废物的回收处理必须在废弃物产生后的48h内完成,即医疗废物回收物流网络是带有时间限制的。所以,医疗运输设备需要专业化配置。鉴于部分偏远地区的医疗废物产生量少,造成处置单位对医疗废物回收、运输成本提升。如能优化医疗废物协同处置布局,例如个别县城可以就近选择收运和处置运营商,做到突破地域限制,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实现多方共赢,即打破地域限制,优化处置设施布局和服务范围。从表3的工程实践表明,医疗废物焚烧厂处理量越大,每吨医疗废物的处理成本越低。所以,医疗废物坚持资源整合,实现对全省医疗废物的协同处置。
3.3 医疗废物协同处置对策
应对医疗废物协同处置突发环境风险时,要有相应的医疗废物协同处置及应急预案来实施。一旦发生重大疫情或者政府需要处置的废物,要以及时、快速且安全处置医疗废物为前提,启动跨区域协同处置方案来实施。必要时可动用医疗废物保证金,对协同处置单位进行费用补贴。来解决河南省19个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因故停运或检修期间、应对突发疫情等情况下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协同处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泄漏、爆炸、火灾等事故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器材、设备的配置,卫生防护设施和人员及时到位,确保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区域医疗废物的收集和集中处置。
4 小结
总之,医疗废物处置及应急管理问题的识别,就是要以医疗废物能得到无害化安全处置为前提,通过构建不同处置技术之间、跨行政区域的医疗废物协同处置模式,实现对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
参考文献:
[1]孙宁,张矗张筝,任志远.甘肃医疗废物综合管理和协同处置示范实践与思考[J].环境保护科学,2015(5).
[2]张凤云,梁艳芳.医疗废物对健康的危害及管理规则[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