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膝关节镜清理术;康复训练;膝骨性关节炎

膝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提高。本研究主要分析膝关节镜清理术配合康复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价值,具体的数据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1年3月~2014年3月,从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有40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有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40~66岁,平均年龄为(55.18±5.67)岁,患病的时间为6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4.11±0.97)年。

实验组有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41~67岁,平均年龄为(55.76±5.81)岁,患病的时间为7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4.76±1.03)年。

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研究将患有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

经确认,两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故两组间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使用膝关节镜清理术进行治疗。①对患者进行连续硬膜外的麻醉,并安放气囊止血带。②使用生理盐水对关节腔进行扩张。③行前内以及前外侧的入路,对患者的髌股关节、髌上囊、外侧间室、内侧间室以及髁间窝行彻底的检查,同时将皱襞、滑膜以及脂肪等增生的组织清除,并将股骨髁间窝等部位增生的骨赘进行削磨,同时解除踝间窝的狭窄情况,将骨性阻挡磨削;此外,对磨损的半月板以及台阶状软骨的缺损区进行修整,将软骨碎片清除。然后取出游离体,进行彻底的止血。最后,在膝关节腔内注入20 mg的透明玻璃质酸钠,并使用纱垫进行包扎。完成之后,每周对关节腔注入20 mg/次的玻璃酸钠,一共持续5 w;注意注射时要抽尽关节腔内的积液。此外,手术完成之后,还应该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冰敷,20 min/次,1次/d,持续2 d。治疗后的第4w,患者可以下床走路,治疗后的2 w拆线。

实验组的患者使用膝关节镜清理术配合康复训练进行联合治疗,康复训练一共分为4个阶段:①治疗2 w之内,进行直腿抬高、踝泵、滑板、推髌骨以及膝关节屈曲的训练,治疗2~3 d可以扶双拐下地活动,术肢不承受重量。②2~4 w,在上述训练内容之上,进行屈曲90°的训练,并逐渐承受25%、50%、75%的重量,此外,还要使用弹力带以及沙袋进行肌力的训练。③4~8 w,继续加强肌力以及肢体感觉的训练。④8~12 w,坚持进行肌力以及平衡功能的训练,这个阶段患者基本可以恢复正常的活动,并且可以完全负重。

1.3观察指标 优:为患者的膝关节活动正常,症状体征消失,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45分。良:为膝关节的伸曲受限,受限在5°以下,伴有轻微疼痛感,日常活动正常,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40分。可:为膝关节的伸曲受限,受限在10°以下,需要使用药物进行镇静止痛,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30分。差:为膝关节伸曲受限在10°以下,膝关节仍有积液以及疼痛感,患者的日常活动受到限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

1.4数据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比较,P

2结果

2.1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2实验组的复发率为1(2.50%),对照组的复发率为7(17.50%),实验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膝关节镜清理术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常见的方法,具有微创的特点,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能够有效地清除病理性的关节软骨,同时可以刺激骨原细胞向软骨分化,使软骨能够再生修复。

但是膝关节镜清理术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关节软骨退变的问题,它仅仅只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一部分,在手术治疗之后,还必须配合相对应的康复训练才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康复训练必须要根据患者治疗之前其膝关节周围的动、静结构以及功能状况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措施。由于膝骨性的关节炎其组织纤维病变都较早,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如果患者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关节康复训练,其4 d左右就会出现关节受限的情况,2周之后就会出现组织增生以及纤维粘连的情况,因此,术后的康复训练与膝关节镜清理术具有同等重要的治疗意义。

本研究中,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预防关节粘连以及肌肉萎缩的症状,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膝关节镜清理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 主动锻炼;持续被动锻炼

[中图分类号] R6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093-01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我国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项新的矫形手术,是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1]。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有50余万人施行手术治疗,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科学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理想的疗效。因此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日益受到重视。随机抽取我院4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分为两组。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资料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收集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龄50-74岁,平均63岁,病史最短的5年,最长的19年,平均13年,全部为骨关节炎,术前膝关节周围肌肉肌力正常,能主动配合治疗,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主动锻炼为A组,持续被动锻炼为B组。

1.2 方法

1.2.1A组术后第一天开始协助患者行直腿抬高锻炼及踝关节背屈运动,每天完成2-3次,

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和蝇肌静态收缩锻炼,每次5秒,每10次一组,每天10组,术后3天在病情允许下可下床站立,并逐渐延长时间,第二周开始加强患肢主动运动,行膝关节主动伸屈锻炼和进一步加强直腿抬高运动,改善关节主动活动范围,鼓励患者下床[2],术后第三周恢复患肢负重能力,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1.2.2 B组术后24小时即可进行患肢持续被动活动,方法是用力将腿伸直并用力将足后跟往后蹬,每次15-20分钟,每天4-5次,首次活动范围可调整至0-40度,术后第一天起在CPM机上进行被动锻炼,CPM机角度从30°开始,以后每天增加5-10°,持续使用至术后10天,伸屈活动一个动作45秒,持续30-60分钟,每天两次。患者初次锻炼时惧怕疼痛,要耐心解释安慰鼓励患者,提高患者对康复训练的认识,使之积极配合。

1.3效果评价两组患者术后5天、10天膝关节的平均活动度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5天、10天膝关节活动度见下表

术后5天、10天膝关节平均活动度

3讨论

3.1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尤为重要。关节手术后易致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关节活动受限,采用康复训练有利于下肢关节功能的康复[3]。机械作用力可调节新形成的胶原纤维的方向和生长,因而手术后当天立即开始自主运动,可减少纤维组织的限制,达到最大的运动范围。主动锻炼有利于下肢的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相同时间内A组优于B组,与国内报道一致。

3.2 早期主动锻炼不仅可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而且还可以增加肌肉的做功,并且在术后第一天即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刺激肌肉组织血管扩张,改善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血液循环,防止发生肌肉萎缩,有利于肌力的恢复,并可改善膝关节周围肌力及软组织平衡协调性,保证关节稳定性,对维持术后下肢正常的解剖力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且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目的和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恢复下肢正常的解剖力线[3];而CPM进行功能锻炼虽然具有改善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同时改善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与关节的营养代谢,促进损伤结构的愈合等优点,但CPM的被动性和局限性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惧怕疼痛是造成患者拒绝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将导致关节不能达到理想的恢复效果。本研究显示,A组和B组两种锻炼方式在术后康复效果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建议在临床工作实践中鼓励患者完成主动锻炼,同时应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的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尽早主动锻炼,以提高锻炼效果。

参考文献

[1] 呈厚生.人工关节的新进展[J].首都医药,2001,8(4):36-37.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 CPM训练; 膝关节周围骨折; 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3-0143-03

临床膝关节周围骨折常见于股骨髁上骨折、股骨髁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或髌骨骨折,由于骨折接近膝关节,波及到关节面,易影响膝关节活动。骨折后常需手术治疗,但创伤、手术及术后制动可导致肌肉、关节及骨的病理变化,局部粘连可使膝关节功能丧失,造成一定的致残率[1]。文献[2]提示,制动超过3~4周,常可造成膝关节某种程度不可逆的永久性僵硬。膝关节周围骨折在坚强内固定的基础上,术后早期使用持续被动运动器(Con-tinous passive motion,CPM)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笔者所在科室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是否使用CPM进行功能锻炼分成两组,并对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1、3、6个月复查结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56例,依据术后是否使用CPM锻炼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15~67岁,平均(42.7±3.4)岁;受伤原因:跌落伤14例,车祸伤11例,其他原因3例;骨折类型:股骨髁上骨折6例,股骨髁间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12例,髌骨骨折8例;内固定方式:髓内钉

2例,股骨远端外侧接骨板4例,股骨锁定钢板3例,动力髁螺钉2例,胫骨近端锁定板9例,张力带钢丝4例,髌骨爪4例,术后第3天CPM锻炼,再配合传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8~76岁,平均(40.1±3.8)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2例,跌落伤14例,其他原因2例;骨折类型:股骨髁上骨折2例,股骨髁间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12例,髌骨骨折12例。内固定方式:股骨远端外侧接骨板3例,动力髁螺钉1例,胫骨近端锁定板10例,髓内钉2例,张力带钢丝7例,髌骨爪5例,术后6 h开始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内固定方式以及内固定稳定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术后先看X线片,了解患者骨折情况,内固定方式、内固定的稳定程度与医师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包括CPM训练开始时机、初始角度、增加度数、速度、每日训练时间。术后第3天开始使用CPM机锻炼,屈曲角度从30°~60°逐渐增加,每次增加5°~10°,直至患者的最大耐受程度,频率要求1~8 min一个周期,术后速度宜慢,以后逐渐加快,运动时间30~60 min/次,2次/d。CPM训练间歇期间指导患者行传统的康复训练。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康复训练,术后6 h~3 d行肌力训练,股四头肌、N绳肌等长收缩,每次收缩10 s、放松10 s,30~40次/组,7~8组/d;踝关节背伸、跖屈练习,每次背伸10 s、跖屈10 s,30~40次/组,7~8组/d;3~7 d行髌股关节被动全范围训练,分别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缓慢用力地推动髌骨,5~10次/组, 3~5组/d,除髌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其他骨折可行直腿抬高训练,10~20次/组,

5~8组/d;4~8 d在肌力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膝关节被动、主动活动,屈伸范围以患者感到疼痛但能忍受为度,30~40次/组,7~8组/d;8~14 d膝关节活动逐渐由被动活动过渡到以主动活动为主;2周以后可使用助行器下地活动,患肢不负重,根据复查X线片检查结果,术后4~8周开始进行由部分负重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训练。

1.3 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估指标

分别于术后第1天、2周、1个月观察记录膝关节屈曲度;出院3、6个月采用1989年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的评分系统(knee score system,KSS)[3]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膝关节主动屈曲度比较

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天、2周、1个月对膝关节屈曲度作观察对比,未采用CPM机康复训练之前两组膝关节屈曲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PM机康复训练之后两组膝关节屈曲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随访率为100%,随访后全部患者均回院复查,术后3、6个月复查时采用KSS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的负重关节,关节的活动度直接影响肢体功能。膝关节损伤术后由于较长时间制动,往往导致静脉及淋巴回流不畅,渗出的浆液纤维蛋白留在关节囊产生沉积,最终成为纤维组织,而发生纤维粘连。加上创伤后膝关节周围组织出血、渗出、血肿机化,形成纤维瘢痕,致关节囊挛缩、粘连、关节僵硬或强直,从而严重影响了膝关节的正常活动,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3]。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尽早功能锻炼可避免关节粘连、僵硬,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有研究表明,膝关节术后第二天即出现新生胶原组织,术后5~7 d达到高峰,如不干预,胶原纤维随意沉积,将限制关节运动[4]。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骨科专家Salter[5]经过大量实验提出了CPM的概念。有研究表明,持续被动活动可刺激关节软骨有限的愈合能力,促进全层软骨损伤的愈合,同时还可有效地预防关节内粘连,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6]。CPM关节恢复器是以持续被动运动理论为基础,通过模拟人体自然运动,激发人的自然复原力,发挥组织代偿作用,进行下肢关节功能恢复训练的一种仪器[7]。CPM从70年代后期应用于临床,通过30多年的发展,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病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CPM早期使用,但不能替代主动运动,功能锻炼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受伤肢体的正常使用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被动活动固然可以预防关节粘连僵硬,或使活动受限的关节增加其活动范围,但最终仍需要有神经支配下的肌群来运动关节和肢体,防止肌肉萎缩,恢复肌肉张力,协调肌肉的支配能力等,只有依靠主动的功能锻炼才能取得[8]。因此,在CPM训练间歇期进行传统的功能锻炼,更能有效地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使用CPM配合传统康复锻炼组,术后2周、1个月膝关节主动屈曲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膝关节周围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使用CPM配合传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微微.CPM机在膝关节周围骨折中的应用及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1):123-124.

[2]荣国威.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41.

[3]高健,潘莹.CPM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7):59-60.

[4]郑诗俊,陈欣杰,沈计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配合CPM机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4):380-381.

[5] Salter R B,Simmonds D F,Malcolm B W,et al.The biological effect of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on the healing of full-thickness defects in articular cartilage.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 the rabbit[J].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 American Volume,1980,62(8):1232-1251.

[6]戴力扬,卢建熙.持续被动活动在膝关节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4,4(4):245-247.

[7]郭雨春.CPM机的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7(36):181-182.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CPM机 骨关节手术 康复训练

骨关节手术后,关节处于长期的制动,将会导致关节的粘连、疼痛、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一系列的损害。早期学者认为肢体的病损主要是因为关节的制动,以利才可以修复,上个世纪70年代CPM机开始被广泛的应用在肢体的功能锻炼[1],CPM机就是所谓的连续被动活动练习器,分上、下肢两种类型。近年来,采用CPM机进行康复训练的骨关节手术患者,在其骨关节功能的恢复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选取膝关节松懈手术后的CPM机康复训练,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接收并经确诊属膝关节松懈手术后需要做康复训练的患者56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在26~53岁之间,病程在6个月~24个月,两组患者都经过膝关节松懈手术,都没有出现任何手术并发症,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器械:CPM机是采用的浙江华通医疗器械JK–CI型下肢关节康复器。

1.3方法:将这56例患者其随机的分为治疗组28例,采用下肢关节康复器,一般在手术后的第2d开始使用,开始角度为手术中膝屈曲最大角度至逐渐伸直,每天角度增加5~10o,逐渐到膝最大的屈伸角度。开始时CPM机的运行速度要缓慢,随着患者康复情况而加快速度,调整角度,每天做康复训练两次,每次训练时间为2~3h。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在手术后的第2d嘱咐患者每天做膝关节的主动屈伸训练,股四头肌的伸展收缩运动等,同时抬高患者受伤的肢体,每天训练时间为4~6h,根据患者情况而定。两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

1.4两组患者膝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如下:

①膝关节活动度为优:活动度在91~120°之间,受损的肢体肿胀基本消失,日常活动不觉疼痛。 ②膝关节活动度为良:活动度在61~90o之间,受损的肢体肿胀明显减轻,日常活动稍感疼痛。③膝关节活动度为一般:活动度在31~60o之间,受损的肢体肿胀稍有减轻,日常活动会感疼痛。④膝关节活动度为差:活动度在0~30o之间,受损的肢体肿胀基本没有减轻,比较疼痛。

2 结果

2.1采用CPM机康复训练和传统方法康复训练两周之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经卡方检验两者有显著的差异(X2=6.487,P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的比较(n)

2.2采用CPM机康复训练和传统方法康复训练之后患者住院天数与水肿消除天数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经t检验,两组间有显著的差异(P

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后的住院天数与水肿消除天数比较(x+s,d)

P值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使用CPM机前要让患者了解和认识到早期功能锻炼对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耐心的讲解CPM机的性能和优点,消除患者的疑虑,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2],防治患者出现抗拒心理。

3.2 CPM治疗中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在CPM机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如切口渗血等应及时的向医生报告,并进行处理。

3.3 引流管的护理:关节手术后往往置有负压引流管,放置的时间一般为24~72h,使用CPM机时应用夹子夹闭引流管,休息时可放松引流管,为了防止引流液返流到关节伤口内,导致伤口获关节感染,还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2]。

4 讨论

在国外骨关节手术后及关节疾病广泛的应用CPM机[3],CPM机可利于水肿,改善骨关节的活动度,缓解疼痛,减轻关节渗出。膝关节的持续被动活动能避免关节的粘连,促进关节软骨自我修复和再生,这些都是加快膝功能恢复的有利条件[4]。而主动的锻炼往往不能坚持,不能快速的使受损的关节恢复。本次采用CPM机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30例,未发现有对仪器产生不适的患者,一个疗程后膝关节活动度增加,优良率达96.4%,患者手术后住院天数和膝关节水肿消除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5]:骨关节在使用CPM机的情况下可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促进关节软骨的自我修复,能刺激骨膜成骨细胞向软骨细胞的转化,从而生成新的软骨;同时,又能缓解疼痛,促进受损部位的血液及关节液的循环,加快肿胀的消退,避免关节的粘连,改善关节的活动度。在骨关节术后的康复治疗上,CPM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康复治疗,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使用CPM机的注意事项:早期使用CPM机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应当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活动角度要根据患者情况而定,从最小角度逐步的增加。受损肢体固定在CPM机上,大腿贴近活动架上,防治肢体不能达到要求的活动角度,加强CPM机的保养和维护,停机时间不能超于2d。

现总结CPM机的优点:可以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关节的粘连,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加快肿胀的消退,促进受损部位血液和关节液循环,利于切口的愈合;促进关节软骨的自我修复和再生。

参 考 文 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943-1946.

[2]周常艳,汪香.骨关节手术后CPM机的应用及护理[J].郧阳医学院,2004(2):23.

[3]Mclnnes J,Larson MG,Daltroy LH,et al.A controlled evaluation of contionous passive motion in patients whdergo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AMA,1992,268(11):1432.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 电话随访;延续护理;前交叉韧带;关节镜;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7(c)-0192-04

Effect observation of telephone follow-up visits after arthroscopy

ZHANG Pei-xia SONG Yang HUANG Ming-guang CHEN Qiong-fang GUO Qiu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Shunde Distict of Fo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Foshan 528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by nurse′s telephone follow-up visits after surgeries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of knee combined with meniscus ramp injur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70 patients undergone surgeries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of knee combined with meniscus ramp injury by arthroscop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random.In control group,patients took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by themselves following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plan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fter being discharged.In observation group,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continuous nursing was carried out by nurse′s telephone follow-up visits.The activity function of knee joint and self-assessment of anxiety were evaluated 1,3,6,and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Lyrsholm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control group,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Key words] Telephone follow-up visit;Continuing nursing;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rthroscope;Rehabilitation effect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之一[1],一旦出现损伤会直接影响膝关节功能。关节镜下重建ACL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手术操作简单、出血少的特点,患者住院时间短,但康复时间较长,一般达6~12个月,因此患者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关节镜治疗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术后患者出院后能坚持正确而有效的康复训练,成为患者术后康复的核心问题。延续护理服务是面向有医疗性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的医疗护理、康复促进、健康指导的服务,是住院护理服务的延伸[2]。电话回访是一种对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有效措施[3],可解决督导患者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的问题。本院护士坚持对关节镜治疗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术后35例出院患者实施电话回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实施关节镜治疗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28例,女7例;平均年龄(30.25±7.5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例,高中17例,大学及以上16例;损伤原因:运动损伤15例,交通事故伤17例,其他3例。对照组男29例,女6例;平均年龄(28.65±8.2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例,高中19例,大学及以上13例;损伤原因:运动损伤16例,交通事故伤17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损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单侧;经核磁共振确诊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者;手术方法均在关节镜下采用美国Smith-nephew提供的ACL重建器械进行ACL重建者;手术时间均在受伤后3个月内者;出院后能够电话回访的患者。排除标准:不愿意参加本研究患者;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者;双侧;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由责任护士发放《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并进行讲解康复训练的目的和方法。在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内容掌握的程度,如未能掌握及时进行示范、教育和训练,必要时邀请家属一同学习。

1.3.1 观察组 成立电话回访小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膝关节专科护理小组的共同讨论,决定由3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骨科专科护士组成电话回访小组,成员学历均为专科以上,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及表达能力。随访时间设定于工作日下午15:00-17:00(以不影响患者休息为前提)进行。

成员培训。为使电话回访干预能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课题组自行设计《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电话回访操作规范》,反复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后确定并对成员集体培训。内容包括4个部分。第1部分:问候语、自我介绍、确认回访对象,经同意后进行回访主题内容交谈。第2部分:询问包括手术肢体感觉和活动及是否有肿胀情况;伤口及关节活动度;康复训练情况,按照康复计划进行训练的进度;对肢体康复情况的满意度;康复训练时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第3部分:支具的使用及辅助用具使用情况等。第4部分:提醒复诊时间。设置场景对话训练,提高成员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方法等。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实施电话回访。①出院前责任护士进行出院指导时,与患者核对有效的联系电话,登记至患者个人档案。②出院后48 h内由电话回访小组成员以电话实施首次回访,之后每2周回访1次,追踪和督促患者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③意外事件处理。如患者遇上问题可随时通过科内热线电话求助,小组成员及时给予专业指导和帮助,必要时帮助患者联系关节专科医生协助解决患者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训练方式,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醒患者术后1、3、6、12个月回院接受门诊随访和效果评价。

1.3.2 对照组 住院期间,按骨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出院后自行按照《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训练,并告知患者术后1、3、6、12个月回院接受门诊随访和效果评价。

1.4 观察指标

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4],总分为0~100分,包括疼痛、稳定、跛行、绞锁、支撑、肿胀、爬楼梯、下蹲8个方面。优:≥90分,良:80~89分,一般:70~79分,差: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该量表共20个项目[5],每项有4个等级,分值1~4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的比较(分,x±s)

2.2 两组患者SAS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SAS评分的比较(分,x±s)

3 讨论

3.1 电话回访实施延续护理对督导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术后对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肌力练习及正确调节支具的角度依从性要求较高,否则易出现关节过屈或过伸造成重建韧带松弛等并发症。不同时期指导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患者术后进行正确、持久、合理的康复训练,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6],然而康复训练时间一般需要6~12个月,原则是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7]。为保证患者术后家居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护士在患者术前开始介入落实康复训练方法指导和发放《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及时发现隐患与风险并予纠正,为术后坚持进行正确有效的康复训练提供保障。本研究中的关节镜治疗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过实施护士电话回访,分别在术后1、3、6、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电话回访实施延续护理的意义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8]明确指出:鼓励医院实施对出院患者的回访和延续护理服务。相关文献报道[9-10],出院后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电话监控、热线咨询等,可有效降低其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给患者带来积极的影响。家庭访视是被认为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延续护理方式,但出于安全及人员资源紧张的因素不得不放弃。张俊娥等[11]认为,电话随访是一种有效的延续护理方式。本研究中,在患者入院时及时建立个人档案,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落实与患者核对有效的联系电话,登记至患者个人档案,以防止因电话号码错写、漏写、多写、字迹不清的情况影响电话回访的落实。本次研究患者较为年轻,善于使用网络和通讯工具,受伤前活动能力好,对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要求较高,希望能重返工作岗位及参加运动的心情比较迫切。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术后需要持续进行康复训练,时间一般需要6~12个月,而康复训练引起的疼痛和较长的康复期及术后短期失去劳动能力等易使患者产生负性心理,影响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医护人员不仅要为患者制订系统的康复计划,还要从主观上鼓励患者,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康复训练[12]。对术后给予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并辅助电话追踪管理是使膝关节获得良好恢复的重要手段[13-14]。通过电话回访,观察组患者可及时获得护士对其进行出院后全方位的管理,消除不良情绪,增强康复的信心和安全感,激发积极进行康复训练,调动其主动性,树立良好的康复观念。Wong等[15]研究认为,需对随访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系统教育、评估技巧、检测健康状况的变化及为患者制订恰当的疾病管理目标内容的培训,以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意识。护士执行电话回访前针对ACL损伤合并半月板ramp损伤术后康复训练计划和相关规范进行岗前培训。本研究中关节镜治疗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患者术后出院时,两组患者焦虑自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过实施电话回访,在术后1、3、6、12个月,两组患者焦虑自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护士电话回访实施延续护理,可使患者在不同康复时期获得专业的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强化健康观念,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改善患侧膝关节功能,减少患者负性心理,保证功能锻炼的有效性。电话随访是一种操作简单、实用且相对低价的方法[16]。护士电话回访实施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对促进术后患者康复带来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嗣菁.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32例围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74-1575.

[2] 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关于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Z].2012.

[3] 谢凤兰,成守珍,蔡卫,等.电话随访实施延续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4):52-53.

[4] 辛雷,苏佳灿.膝关节功能评分:现状与展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1(39):7367-7370.

[5] 李华芳.精神药物临床研究常用量表[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63-64.

[6] 范会革,张艳芹.关节镜下N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J].护理学报,2011,18(2B):58-59.

[7] 李晓华.关节镜下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的康复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7):270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Z].北京:卫办医政[2011]96号.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腘绳肌肌腱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ACL)的损伤和断裂如不及时修复,可造成膝关节的失稳,引发膝关节周围其它韧带的松弛,半月板的损伤和关节软骨的退变,影响日常工作生活。ACL重建成为普遍采用治疗的方法, 近年来采用4股腘绳肌肌腱缝线纽扣钢板重建ACL,但固定材料价格不菲,部分患者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不能承受。我科采用普通4孔指骨钢板、双隧道悬吊固定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ACL,固定材料价格低廉,可大幅降低手术费用。术后进行严密细致的观察护理,采取科学严格的康复训练,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9-51岁,平均31.8岁,病程1-22个月,平均3.7个月。患者临床表现:打软腿9例,关节交锁7例,伴有关节疼痛9例,不能慢跑11例。查体: Lachman试验阳性伴软性终止点11例,Lachman试验阳性伴硬性终止点2例,前抽屉试验阳性伴软性终止点11例,前抽屉试验阳性伴硬性终止点2例,轴移试验阳性11例,合并1度膝关节外翻不稳1例。10例患者得到膝关节MRI检查,并证实ACL损伤,剩余3例患者因经济条件限制未作MRI检查。术前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膝关节评分为(47.77±1.96)。

1.2 手术方法[1]

做高位关节镜内外侧入路,置入关节镜及手术器械,做关节内探查,明确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并处理前交叉韧带残端。将切取的半腱肌肌腱、股薄肌肌腱折叠成3-4股,对折处用缝线系住,保证折叠后肌腱长度≥6cm,测量其总直径,不少于6mm。从前内侧高位入路,用相应直径(与肌腱直径相同)的空心钻作胫骨隧道钻孔。通过胫骨隧道 ,在股骨外髁上钻取2cm深隧道,将股骨隧道贯通。用带尾孔导针,依次通过胫骨、股骨隧道,将肌腱对折处缝线从股骨远端外上方切口处拉出。将肌腱拉入关节内,标志线至股骨隧道内口处。股骨端缝线穿入指骨钢板的孔内,将钢板横架于股骨隧道外口,缝线拉紧固定。同法做胫骨隧道处肌腱,反复屈伸膝关节,屈膝45°,拉紧肌腱,打结固定。用支具固定膝关节在完全伸膝位。

2 结果

13名患者, 3个月及1 a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均>120°,至术后1 a随访时患膝活动度恢复与健膝一致。

膝关节稳定性检查,术后1a查体,其中12例患者(92.31% )Lachman试验阴性, 1例患者Lachman试验阳性, 12例患者轴移试验阴性, 1例患者阳性。术后1 a,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观,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分从47.77±1.96提高至95.38±4.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 术后康复训练

3.1 术后第一阶段(1-2周) 保持肌力,防止膝关节不能伸直,促进伤口部位肿胀消退,预防血栓。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进行踝泵练习,最大限度地有节奏地背伸、屈曲踝关节。做内收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长收缩训练,直腿抬高练习,由被动练习逐步转入主动练习,每日3次,每次20 min。前2周用支具固定在完全伸膝位,进行髌骨内推练习, 10min/次,2次/d。1周后,抗阻力练习,即踝关节处置1kg沙袋。在患肢膝关节支具固定下, 1周后扶双拐下地行走。先部分负重,即足尖着地,逐渐过渡到前足着地负重。

3.2 第二阶段(3-4周)肌力、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训练训练,膝关节活动度达到90°-120°,拄双拐下地部分或完全负重行走。术后第3周开始进行渐进的膝关节活动度训练,至4周末活动度达到90°-120°。在可调式支具固定下行渐进的膝关节的屈曲、伸直训练,每天按5°-10°的速度递增屈膝角度,每日2次,每次30 min。下地时支具固定,保持膝关节伸直位。扶双拐行走由1/2着地负重至完全负重,逐渐适应后弃拐行走。在保持原肌力训练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本体感觉训练。正常韧带的本体感觉对于膝关节正常功能非常重要,目前重建技术只能使膝关节得到局部的稳定性,还不能完全恢复其本体感觉[2],此期可进行简单有效的骑固定自行车训练,每日2次,每次20min,逐步延长训练时间。

3.3 第三阶段(5周以后) 增加灵活性和敏捷性训练,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参加轻微体育锻炼。5-8周膝关节活动度练习不超过120°, 9-12周膝关节活动度增加至120°-150°。进行半蹲训练,带支具直腿抬高。9周以后去除支具。进行平衡能力的训练,可骑固定自行车,单腿站立,软垫上行走,每日2次,每次30min。给予行走步态指导,避免产生与膝关节直接相关的病理步态,如提髋步态、画弧步态、股四头肌麻痹、膝关节不稳定步态等[3]。第13周,开始向前匀速慢跑训练。术后4个月可适当进行游泳、骑自行车运动,增加关节的灵活性。术后7-12个月,开始侧向跑步、后退跑步训练和向前变速跑步训练。1年后取消活动限制,可以进行较高风险的活动如旋转性、跳跃性活动。

4 讨论

ACL修复重建术后,正确的康复治疗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将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到最佳程度,是术后康复治疗的最终目标。本组病例采用科学严密的康复训练程序,实施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监督,掌握尺度,循序渐进,防止训练过度和偏废训练。本组病例术后早期应用支具收到良好效果,术后早期病人肌力不足,本体感觉尚未恢复,佩带支具可起到抵抗不正常运动应力,增加膝关节稳定的作用。谷莉等学者认为[4]术后股四头肌力和本体感觉恢复的呈正相关趋势,提示肌力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间可能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所以下肢肌力训练贯穿康复训练始终,进行肌力强化训练,特别要加强肌肉力量韧性的康复,注重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的训练。本组病例均按照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逐步实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赵晓勇,苏江宁,李旭明等. 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肌腱指骨钢板悬吊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8):591-592.

[2] 高树海,朱卫洁.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J].潍坊医学报,2005, 27(4):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