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管理工作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保管理工作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保管理工作制度

医保管理工作制度范文1

【关键词】医疗保险;医院;服务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34-02

我们医院是深圳市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公立医院,属于二级甲等医院,开放病床800张,每年门诊300多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万多人次。承担了综合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劳务工医疗保险、少儿医疗保险、生育医疗保险、工伤医疗保险和异地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如何有效地开展医保服务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医保服务质量,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

1.1医院成立了以院领导为组长的医疗保险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医疗保险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挥。

1.2成立医保科医保科是一级职能管理科室,是全院医疗保险服务业务的综合管理部门,由经验丰富的医保会计、熟悉医疗业务的物价管理员、具有临床医疗工作经验和行政管理经验的医务人员组成。是一支懂医学、懂经济、懂管理、善沟通的复合型知识团队。

1.3各科室设置兼职医保管理员兼职医保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向科室其他医护人员进行医保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处理日常医疗工作中出现的有关医保问题,监督本科室医保患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情况,并重点分析医保费用超定额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2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标准

2.1建立医保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了医保科工作制度、医保科工作人员职责、医保网络工作制度、住院病人医保管理制度、住院结算处医保工作制度、工伤病员管理制度、劳务工就医及转诊流程等相关的医保管理制度和规定。

2.2完善综合目标管理,建立医保服务质量控制标准,实行服务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根据《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1]、《深圳市疾病诊疗指南》[2]、深圳市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和医保服务协议、制定医保服务综合目标管理项目、质量控制标准及奖惩办法。做到医保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3全员培训,人人熟悉医保政策,严格执行各类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

医保知识的学习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环节[3]。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保知识的培训,要求熟练掌握各类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熟练掌握医保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各类医保待遇,做到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让患者满意。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包括集中全院授课、分科针对性讨论、举行医保知识竞赛、网络学习等,搭建全方位的学习平台。对培训考试不合格的医生不能授予医保处方权。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医保培训考试不合格者不能上岗。

4检查督促、持续改进

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深圳市疾病诊疗指南》规范临床医生的医疗行为,既可以保证医疗安全,医疗效果,又能避免过度医疗,节省医疗费用。按照综合目标管理的要求,根据医院医保服务质量控制标准,每个月由医保科牵头,组织相关的职能部门对各科室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全院通报,并与效益工资挂钩。此外,还建立了病历、处方点评制度,要求医生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医保科的有关专家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每月对处方和病历进行检查,分析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违规者给予经济处罚。

5设立医保服务咨询窗口

医保服务咨询窗口的主要功能:一是为广大顾客和医院工作人员提供医保政策、规定及相关医保业务的咨询和信息查询。二是办理转诊转院病人的费用审核报销。三是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的审批和异地医疗保险的办理。四是受理医保服务投诉,纠正医保违规行为,协调有关纠纷。医保服务咨询窗口的工作人员主要由熟悉医保政策,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行政管理经验,懂法律,善沟通的人员担任。重点是上传下达医保政策,做好医保政策的解释工作,把医保政策贯彻落实到每一位医护人员和就诊的参保患者。要坚持从政策出发,用热心化解不满、用耐心解答分析、用诚心解决问题,赢得广大参保患者的信赖,共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6加强信息反馈,不断完善医保服务

6.1建立随访制度客户服务中心、住院科室、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就医的参保人进行随访,收集反馈意见,解答有关问题,提供后续服务,将参保人的建议和需求及时反馈到相关科室,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

6.2建立医疗保险服务联系制度由医保科牵头,采用多种形式与参保人代表、企业管理人员代表座谈,广泛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满足参保人的医疗服务需要。

6.3每个月的医保服务质量检查结果都将及时向全院通报,并利用每周行政查房和参加临床科室交班的机会,将医保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投诉的问题反馈给科室,限期整改。

7不断完善医保网络

医院信息科设医保专管员,按照医保要求及时对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更新、维护,实时进行网络监控审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上级网络管理部门沟通,确保医保网络畅通无阻,正常运行。

8加强医保收费管理,控制医保费用超支

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亲自带领医保科深入到临床科室,随时监控医保患者收费情况,监督临床科室是否自觉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本着既要保证医疗质量又要降低患者费用的原则,同种治疗用药尽量选择价位低的应用,控制大型检查费用及大型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医保科每月向院领导汇报医保费用情况,认真解析医保费用,控制费用增长,寻找不合理构成原因。因过度医疗超标的费用由科室和责任人员依据综合目标管理的质量控制标准按比例承担。

通过以上的探索和实践,医院的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医保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受到了社保局和医保病人的好评。我们深刻体会到:领导重视是关键,医保科合理的人员结构是基础,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实施有效的综合目标管理和质量控制是不断提高医保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江捍平,主编.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医保管理工作制度范文2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民,医保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技术、服务水平、甚至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完善患者、医保机构、医院之间的关系,做好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医院的重要工作。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医保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医院通过医疗保险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通过医疗保险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医疗保险管理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能使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使医院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同时打造医院品牌,实现医院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措施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民,医保的范围越来越大,参保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医院的医保患者占据了更多的医院份额,医保付费方式根据基金收支预算实行总额控制。总额预付的实施结束了按项目报销的粗放式管理时期,踏入精细管理阶段[1],对医院的医保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2]。在医疗保险体系中医、患、保三方中,医院是联结保方和需方的桥梁,要加强医保管理,只有“医、患、保”三方达成协商共管、良性互动的“双赢”监督管理运行机制,才能使医疗保险真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新医保政策给医院带来了机遇,同时医保管理部门对医院也提出了诸多要求,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问题。医院如何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做好精细化管理,这又将成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1精细化管理含义

实际上,精细化理念在我国古代就被提出,古书上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就是精细化的意思。今天提出的精细化理论最早来自泰勒的科学管理,戴明的质量管理和丰田的生产方式[3]。精细化管理一步步被人们熟识和接受。它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以减少浪费为目标,改进医疗服务过程、降低成本、重视质量控制的精益管理经验和案例,逐渐被广大医院管理者所认同,并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医院管理中得到很好应用[4]。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以最优化、最简洁、最经济的手段实现一个最为理想的效果,以规范化为目的、标准化为前提、数据化作保证、信息化作手段,将目标进行细化,落实到各个环节中,让每个环节务必做到尽善尽美,从而发挥效力,实现整体的执行效果。

2实施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2.1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满足了医保管理部门对医院的要求

在新医改政策下,医保管理机构对医院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控,以及对不合规的医疗行为加大了经济处罚力度,因此,医院必须进行精细化管理,解读医保政策,加强内控制度,完善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使其符合医疗保险要求。

2.2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是获得群众认可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随着医患问题的加剧,使群众认可,群众满意成为医院重要的核心要求。医保政策执行越到位,医保问题解释越详细,就越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可。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到医院医保管理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参保病人的候诊、住院时间,使服务流程简洁明快,服务态度热情周到,服务行为文明规范,服务措施便民利民,服务环境舒适安全,服务信息公开透明,提高病人满意度[5]。

2.3医院医保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医保要求增加,群众需求增多的情况下,医院不但要获得社会效益,还要获得经济效益,医院收入增加,才能使职工满意,医院得到持续发展。因此新医改下,医院管理必须要进行改革,精细化管理是医院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建立先进、科学的组织管理架构,优化完善相关制度规定,服务流程标准化,各个环节保证精细化和规范化的分工,从而提高医院效率,推动医院业务又好又快的发展。医院要以消费者满意度作为发展目标,工作责任无界限,提高医务人员的个人竞争力,提倡精细化管理的细节理念。这样能够以最高效率、最低成本、最优品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同时可以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带来良好的绩效。

3实施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3.1以精细化管理理念,强化管理制度,完善健全管理监督体系

建立医院医保管理领导小组,由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分管副院长领导,医保办主任主管,并赋予相应职能。医院医保办与医务科、门诊办公室、护理部、财务科、药剂科及信息中心等人员相互配合,各个部门人员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密切协同。医院要严格制定医保办公室工作制度并规定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合理布置安排医保办的工作。对医院日常的医保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及时了解掌握医保政策、医保动态,预防发生不合规的医疗行为,为医院决策提供合理建议。临床科室由科主任负责,并设立医保监督员,形成可以层层落实的医保管理体系。

3.2提供精细化服务,满意患者、服务患者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在医疗保险体系的医、患、保三方中,医院是连接保方与需方的桥梁。充分发挥好这个桥梁作用,就需要医保人员不断增强其服务意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医保患者。提供各种便民设施,设立方便门诊、导医站、志愿者,主动服务患者、帮助患者。重视患者感受,设立投诉专线,并对出院医保患者进行回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

3.3细化制度规范,加强内控,提升医保内涵质量

建立、健全医保管理制度,规范医保行为,让医疗行为有章可循,坚持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医保审批制度,加强处方管理,将医保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中,促进医护人员参与医院医保管理意识,减少过度医疗,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3.4以精细化管理理念,做好医保政策培训和宣传工作

医保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6],要及时、准确、透彻地理解政策,必须要加强培训和宣传。只有让医务人员和参保人员都熟悉医保政策、及时了解医保动态,才能保证医保政策的顺利贯彻执行,为此医院采用多种渠道及方法进行医保政策宣传。通过医院的广泛宣传,使患者能够及时了解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选择更有利于患者的诊疗方案。通过进行医保知识、政策的专项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利用医院内网信息平台最新的医保政策等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医保知识的更新,提升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3.5以精细化管理理念,加强药品专项费用治理

严格执行医保政策,促进合理用药管理。临床用药要与医保病人的疾病诊断相符;用药范围、用药品种、用药数量要符合医保规定。医保办每月监测分析消耗较大的药品,关注残余药量问题和监控问题较大的中成药、辅助治疗类用药。对于不合理的用药限制使用或停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培训、约谈或经济处罚。

3.6控制住院成本,探索总额预付制下的科室指标考核体系

根据医院总额控制指标,定时监控各科总量指标、药品费用指标、门诊及住院次均费用、人头人次比、住院天数、药占比、个人负担比例等指标,及时向各科室反馈。同时对使用特殊药品、特种检查和诊疗项目和高值耗材实行告知审批制度,以达到降低患者住院成本和合理治疗的目标。

3.7建立奖惩机制,激发精细管理内在动力

医保办管理医院医保工作的日常考核、费用管理、联审互查、综合管理等综合考核评比,以及医院内部的审核、审查等不断强化内外监督机制。每月考核结果在医保通讯中公示,通过院周会、绩效考评会等形式进行反馈。对考核达标,指标完成好的科室给予奖励。对考核不达标或因医保部门拒付的医疗费用,由科室和个人承担相应的经济处罚。通过检查、评价、反馈、奖罚的精细管理过程,医保服务质量实现持续性改进,提升医院医保综合管理水平。

3.8加强信息系统保障,及时监控反馈相关指标

①医保的精细化管理依托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结合医保政策的规定,计算机中心为满足医保管理的各项指标需求,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数据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加强环节管理;巧用数据信息,提高管理的时效性;强化数据分析,找出费用的管控点。②以数据指标为基础,以加强精细管理。总额预付支付制度下,掌握医保患者已发生费用、预测即将发生的费用和找出影响费用的主要因素对医院各管理层来说非常重要[7]。然而由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简单,且与北京市医保业务组件相互独立,信息无法共享,导致获取精确数据信息困难[8],管理指标不能细化,数据反馈时间长,管理滞后。通过信息化系统,将医院的整体资源纳入其中,才能真正做到数据的准确和完整[9]。建立数据统计模块,有利于实时显示、分析各项医保数据,准确预测费用、制定管理目标,极大地辅助了决策者的方案评价选择准确度,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10],从而有的放矢出台控制措施,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量化指标。创建医保数据数据库,为医保工作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3.9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做好物价管理,确保费用的公开、透明

严格执行医保收费项目价格,掌握医保药品以及自费药品情况,正确与医保系统进行对照。执行自费项目签字制度,增加患者知情权,防止重复检查以及减少不合理费用的发生,提供每日费用清单,增加费用透明度。每月定期向社保中心报送结算材料,做到真实、完整、准确。

4建立医保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医院应立足和倡导医保费用精细化管理,并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将传统的单纯费用控制管理理念,转变为对人的管理。因此需要考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以保证医院的当前效益和长效发展。探索一套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方式,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医院运营效率[11]。

总之,医院医保管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性的工作,在新的总额预付制下,只有加强精细化的管理,有效制止不规范的医疗行为,以医院的效率为核心、以患者的需求和满意为目标,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理念贯彻到医保管理的环节中,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倡导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服务理念,用心以善,治理从严;策划要活,治理要死;管理格式化,团队职业化,才能有效推动医院管理工作的实施,实现医院的长足发展,全面提升医疗保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张海燕 单位: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保办

[参考文献]

[1]魏俊丽,赵冠宏,严松彪,等.公立医院改革形势下北京市某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实践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3,26(5):33-35.

[2]陈洁,赵冠宏.医保总额预付制对医疗机构经济运营的影响初探[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7):545-546.

[3]朱新凤.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与提升[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3):48-49.

[5]严艳.浅议医院医疗保险的精细化管理[J].价值工程,2012,31(24):172-173.

[6]李扬,郝晓刚,杨燕,等.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医保审核中的运用[J].中国医疗保险,2013(10):49-51.

[7]贺涛,王昆,武娜,等.总额预付背景下医保信息管理平台设计与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1):52-54.

[8]晓玮,但秀娟,张瑶,等.军队医院医保指标管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医院管理杂志,2014,21(5):431-433.

[9]闫冰,张蘅.通过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强医保管理[J].科学管理,2011,26(11):47-48.

医保管理工作制度范文3

随着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疗保险事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医疗保险档案是记录人们参保情况的重要档案,也是判断医保工作成效性的重要凭据。因此,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医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档案管理;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档案管理

一、我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现状

1、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随着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的不断增长,医疗保险档案的总体数量也与日俱增,但是由于医保档案的管理工作比较繁琐,加之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相应的软硬件投入不足,人员和经费也严重不足,更为突出的问题是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档案管理的意义不大,不去投入时间去整理业务档案,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极为低下。

2、医疗保险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

医疗保险档案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长时间的累积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记录,由于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基础档案随之产生,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懈怠,导致有相当一部分的医保档案资料缺失,这些重要档案的缺失不仅损害了参保人员的利益,也为我国医保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多种安全隐患。

3、缺乏专业的管理和规范标准

目前,我国对医保档案的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不同的地方行使不同的档案管理标准。哪些档案需要整理,如何整理,这些档案管理方面的基础问题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些问题都极易导致医保重要档案材料的遗失,甚至导致医保档案的管理出现难以纠正的错误归档情况。

4、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仍缺乏专业素质

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工作的相关机构在档案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大多数医保档案管理工作都是由人事行政等等非专业人员兼职,缺乏基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由于自身业务水平较低,导致医保档案的管理工作始终没有进入信息化阶段,仍然使用过去的纯手工的陈旧管理模式,这就直接导致了工作效率的严重低下,制约了医保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强化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举措

1、强化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

具有一定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意识是开展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如果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具备良好的管理意识,就非常容易出现医保信息泄露、档案文件丢失等等医保档案管理方面的严重问题。想要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一定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强医保档案管理领导层面的管理意识;第二,是从档案管理的基层人员方面入手提高档案管理意识。这两个方面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增加档案管理工作领导者的管理意识是从“上”入手。只有领导层对医保档案的管理工作提起足够的重视,才能从资金、设备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医保档案的管理工作效率。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档案管理意识是从“下”入手。档案管理人员是直接管理医保档案的工作人员,他们的最常见的工作在就是医保档案的管理,他们的工作效率直接决定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成败,而基层工作人员的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意识就会直接的影响到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管理规范性,因此,提高基层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是提高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程序。

2、提高我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

在当今社会全面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医保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对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的影响日益增大,想要切实有效的提高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就一定要从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入手。特别是在如今网络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医保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一直保持在原始的层次,那么现代化的设备也就没有了用处。因此,医保机构一定要注重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关技术的培训工作,只有通过合理的信息化管理培训,才能培养出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设备的合格人才,才能更好的完成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

3、完善我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制度和规范

除了从以上两个方面入手之外,还一定要完善医保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入手。医保档案管理的制度是相关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要依据,只有我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制度不断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完善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完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可以从引进欧美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完善档案库的设备信息化和建立不同岗位的管理职责等等几个环节入手,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的行程一种切实有效的、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系统有序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当然,在合理的管理制度完成之后,还应该适时的组织医保档案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的管理制度,只有合理的培训才能让完善的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的任何一个环节,让所有参与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能够做到真真正正的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档案管理工作不符合制度从而影响管理工作效率的情况。

4、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查漏补缺工作

医保档案管理的查漏补缺工作,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防止在以往的工作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医保档案信息不完整的问题,特别是在目前的工作阶段,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医保档案也进入了信息化管理的阶段,一定要将纸面的记录信息幻化为网络数据信息加以存储管理,一些原有的档案记录中的文字、照片、图表和其他信息,一定要做到充分的整理查漏。当然,除了保证档案信息的准确无误之外,也应当对原有的档案材料做出比较妥善的保存,保证在信息化存储的过程中出现的小概率错误能够得到及时的改正。当然,为了保证原始材料的有效保存,相关单位应该将材料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管理,并对管理进行详细的记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医保档案管理是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速度,医疗保险相关单位只有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我国医疗保险事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才能全面提高我国医疗保险服务的水平,做到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洪云 李冬 单位:吉林省汪清县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华,新形势下强化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研究[J].卷宗,2014,(4):49

[2]苏毅,浅谈医保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黑龙江档案;2000年02期

医保管理工作制度范文4

关键词:病案管理 医院管理 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51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45-02

病案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智慧和辛勤劳动的成果,是一所医院医疗活动实绩的真实记录,也是一所医院医疗水平的集中体现[1]。病案是医院建立并由病案管理部门按相关规定保存的一种专门档案,它涉及到整个医院的主要业务流程,是提高医院竞争力的主要信息来源,记录着医院所有客户资料及医院对其所施的医疗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业务资料,也是医院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加强医院病案管理,充分发挥病案信息的价值,对加快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病案的特点

病案作为一种专门档案,具有以下一些自身的特点。一是病案的法定性。二是以个人为单位,一人一案,是病案一个显著的特点。三是病案形成周期长,保存分散。四是病案数量大,增加速度快。五是病案的保密性。正是病案的这些特点,在医院管理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成为医院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

2 病案的作用

2.1 病案是医院管理层的决策依据。病案管理通过对病案中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系统收集、分类加工和统计分析,进而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把从病案中提炼出的大量信息提供给医院的决策者,有助于医院管理层把握医院运行中的问题和不足,检查和指导全院的工作,为管理层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及时合理地调整医院的发展速度和方向提供重要依据。

2.2 病案是化解医院纠纷和依法维权的法律依据。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由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逐年呈上升趋势,病案作为重要的医疗文书,成为解决医疗纠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判定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重要依据。因此,医院必须把提高病案质量管理水平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2.3 病案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重要资料。病案科学、完整、准确地反映了医疗、护理工作质量,不仅是医疗质量最集中的体现,还是确立疾病诊断和拟定治疗方案必不可少的依据。也是卫生统计资料来源的基础。病案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它是临床实践最直接的记录,通过分析、总结,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评价医疗业务能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等级医院评审中,对专科技术水平的认定、新技术的开展、新项目的引进、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手术病例讨论等各项医疗规章制度的落实,以及各项医疗质量指标的衡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4 为医疗保险支付提供凭证作用。随着医院保险制度的实施、发展和不断完善,病案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成为医疗保险机构支付和理赔医疗费用的重要依据[2]。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利益。首先它是医保病人要求取得应有医疗保障法律效力的原始凭证。其次它是医务人员对疾病诊疗的真实记录,是医院向医保中心兑现医疗费用的原始依据。第三它是医保中心监督医院是否按协议对患者进行诊疗的重要依据。也是医保中心对医保病人医疗费用全额支付和拒绝支付的重要依据。因此,清晰、完整、详细记录病案显得优为重要。

2.5 促进医院教学科研服务。病案信息的收集及其利用和开发,可以更好地为医院的教学科研服务。病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医务人员撰写文章提供大量的科学数据。病案是极好科研教材,广泛应用于科研论文、流行病学调查和新药观察,更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处理典型疾病的能力,提高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病案是良好的医学实例教材,有其独特的作用,医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疾病知识和治疗经验,是一般教课书无法替代的。

2.6 有利于病案信息统计分析。从病案中获取的统计原始数据,充分发挥统计信息作用,成为病案管理的重点内容。通过汇总月、季、年重症患者、单病种、临床路径、疾病普查、手术、费用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准确分析,根据主要统计报表及监控指标等信息,推荐和提供有价值的病案信息,从而为医院的医疗管理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前瞻性的资料和依据。

2.7 病案是等级医院评审的重要依据。病案是医务人员在记录疾病诊疗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它客观、完整、连续地记录了病人的病情变化、诊疗经过、治疗效果及最终转归,综合反映了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及管理状况,既是医疗、教学、科研的基础资料,又是监督和检查医疗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和不断改进的可靠依据。因此,在对医院进行等级评审时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病案,通过它判断医院是否达到评审要求,具备等级资格。

3 加强病案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不仅取决于资源、资本和硬件的投入,还依赖于知识信息的积累与利用,医院的发展离不开病案信息的支持,也就给病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3.1 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医院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各委员会制定和完善工作制度、奖惩规定,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督促核心制度的落实,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制定整改措施,质量考核办不定期对各科室的环节质量进行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对病案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3.2 扎实做好病案管理的基础工作。医院病案管理涉及了病案的收集、整理、编码、录入、统计、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内容。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确保病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3 提高病案管理工作的队伍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各行各业对信息的需求也将越来越迫切。所以加强医院病案管理工作,需要一支政治思想好、专业基础知识雄厚、能力强,高素质、高层次、有创新能力的医院病案管理人才队伍,为医院今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病案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它为临床、教学、科研、及社会各方面服务,是医院的宝贵财富。病案信息作为医院中的一个重要的支持系统,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着其它系统所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我们病案管理工作者应转变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建立新的病案管理体系,发展病案管理事业,更好地为医院管理及社会各方面服务。

参考文献

医保管理工作制度范文5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秘书专业 专业培养 工作现状

国内秘书从业人员中百分之七、八十均为商务秘书,角色介乎业务、人事、行政之间,职权往往不能划分清楚;由于秘书的专业制度、学习制度不够完善,很多人以为只要会打字、会使用电脑、复印机、传真机就可以做秘书了,其实这根本谈不上专业性、职业性,真正的秘书专业工作者应当参与到企业建设、企业日常决策之中。

外资企业和民营小企业是今后我国秘书职业就业和发展的主战场。外企对秘书工作经验、个人品行、文化素养乃至性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调研显示,中小型企业需要的秘书人员实际上是“综合秘书”、“综合人才”,商务秘书、涉外秘书将会成为民营企业需要的秘书主要类型。秘书职业的专业化已成发展趋势。

秘书在现代企业中属于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岗位之一,岗位职责描述是最模糊和最广泛的。业务工作能力再强的管理者也不可能24小时工作,所以秘书扮演的正是上传下达、服从领导、完成交代工作的角色。由于秘书职责划分不明确性,造成现在很多企业都是一岗多职,“行政人事不分家”。如行政助理的岗位职责涉及很多方面,包括财务管理、人事招聘、仓库管理等。秘书工作人员的职业化需求越来越高,表明秘书或者行政工作者的工作职责明确划分,应该越来越趋于科学化、现代化和专业化。

一、秘书岗位发展和转换优势影响秘书工作现状

在事业单位或者企业里,秘书人员与其他职位人员相比,存在相对天然优势。譬如职业转换,特别是公司内部换岗、岗位轮换、升职具有很好的优势。秘书专业因具备专业全面性,在职业转换,特别是公司内部换岗具有很好的优势。很多秘书工作者最终成长晋升为行政主管、经理助理、人力资源经理、部门经理、市场/公关部主管、财务管理人员,甚至为以后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小企业秘书工作现状

当今中小企业大都取消了“秘书”这一职位称呼,改而用某某“助理”代替,譬如“行政助理”、“人事助理”、“业务助理”、“总经理助理”等,因为企业管理制度的公开性、协。

例如:中小企业将行政助理方向及其职责定位为:1、日常工作的管理与维护,规章制度的制作与修改,员工考勤统计、工资表的计算,社保、医保的办理;2、负责公司办公环境维护;负责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包括复印机、打印机、空调及指纹打卡机等);3、办公用品的采购,储藏室物品的保管工作,做好采购领用的相关登记;4、招聘、面试接待与沟通,员工入职相关背景资料的核查;5、完成上级主管交办的其他工作。行政助理工作比较“杂”,很多人借此说秘书或者行政工作者就是“打杂的”。事实上,行政助理的工作内容是保证公司工作正常运作,工作内容多元化,属于基层管理工作。

又如中小企业人事助理方向及其工作职责定位为:1、分发简历至各部门经理,安排面试;2、办理员工入职、保险、离职等手续;3、负责部分面试、面谈工作;4、统计各种数据每月上报;5、协助行政工作;6、其他日常人事工作。对比总经理助理方向及其工作职责定位:1、参与企业发展规划编制和企业重大决策的讨论;2、组织制订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3、组织企业的招聘及对员工的评价、考核和激励工作;4、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指导财务科长提报年度预算与财务报告;5、审核财务计划与监督资金运作;6、负责召集企业各项会议,督促会议决议的执行,检查总经理布置的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情况。

由此可见,行政、人事的工作职责有相通之处,毕竟公司的行政事务比较单一,行政兼管人事招聘、行政兼管财务的情况屡见不鲜。在一些中小型企业出现了行政兼前台、行政兼人事,也就是一岗位兼多职位的情况。可见总经理助理这类等级较高的助理秘书,还是可以参与到辅助决策中的,离最高管理层最近的秘书工作人员,往往是可以学习最多、锻炼能力最强、未来最可能成长为管理层的秘书工作者。

(二)秘书工作存在的问题

1.秘书工作制度不完善

我国企事业单位里的秘书人员,由于没有相应的公司政策、工作制度等相关制度作依据,相对应的职权分立不明确,致使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降低。在很多中小企业,秘书工作者本人甚至管理者都认为秘书是人人都能干的“打杂”的事情,没有技术含量,没有实际、真正地参与到企业建设、管理中,“白领”的身份并没有想象中高。这样的误解不利于秘书发展。

因此,制定出适合我国企事业单位秘书工作的相关制度刻不容缓,科学地明确秘书地位和职权范围,是促进我国秘书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

2.秘书工作不规范

据调查,全国现有2000多万毕业生在职秘书,其中只有10G左右的是秘书专业毕业生,半路出家的秘书相关工作人员较多,很多学生是学行政管理、人事管理、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出身的。他们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的学习,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他们缺乏秘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不规范,并有凭感觉做事的情况,严重影响秘书工作的规范性。本身不能胜任秘书工作,更不可能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化秘书。因此,只有做到秘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才能体现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才能保障秘书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医保管理工作制度范文6

监管药品招标采购是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一个基本任务。在目前药品市场不够规范、厂家多、产品多、经销商多的情况下,搞好药品招标采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制定了“药品招标采购工作制度”,规定必须“从资质齐全的信誉好的经营企业采购药品”,“采购质量稳定的信得过的厂家生产的药品”,不得采购“非中标的药品及中标药品的同类药品和替代品”,在质量等次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采购“中标药品中价格较为便宜的同种规格品种”,对临床必需的非中标药品,按上级有关备案采购的规定执行。通过几年来的运作,由于我们严格执行招标、采购操作规程,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目前我院招标采购药品的金额已占药品采购总金额的94%以上,老百姓也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二、加强新药的管理,建立新品种筛查制度 

定期审定需要增加或淘汰的药品是药事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能之一,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以及患者的切身利益。为规范新药的引进管理,并防止同一品种药物品牌过多过滥,我们制定了《医院新药引进程序及筛查制度》,规定:①新购药品必须是临床必需的,并且基本上是在省药品联合招标目录中中标的品种;②新药应以国家基本用药目录为依据,已纳入省医保和新农合报销目录中的西药、中成药的品种优先考虑。③申请引进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l~2种。同时对新药的申请和审批程序进行了规范,要求新药由药剂科初审后,由药事管理委员会分析、评估,然后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对新药引进与否进行表决,同意引进的票数大于或等于参加人员2/3的药品,则正式引进医院。对引进的新特药,药剂人员应及时到临床科室进行指导,力求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并且6个月后要进行临床评价,内容包括该药的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临床用量情况等。新药在试用期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由于管理措施到位,既保证了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的新药及时用于临床,又避免了价格较贵、品种重复及不良反应严重的药品进入医院,从源头上控制了药品收入在医院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三、健全药品安全质量制度。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而药品在医院的各个流动环节都存在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因此搞好药品的质量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为此,我们成立了《药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确定了药品质量员,并责任到人。同时,制定了《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管理制度》、《拆零药品管理制度》、《不合格藥品管理制度》、《效期药品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特殊管理药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要求药库应按照药品贮存特性建立不同贮存区.做到常温库、阴凉库、冷库相分开,并参照药品批发企业GSP要求贮存管理药品。据此我们对药库进行了改造,工作环境和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药品入库时,要求保管员每次做到对购进的药品进行质量检查验收,严把药品入库检验关。要随机抽查药品的规格、包装、价格是否与账目相符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没有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的药品及质量有疑问的药品,坚决不入库。为保证临床用药需要,医院规定药品仓库应有一定的储备,特别是一些特殊管理药品、贵重生物制品、蛇毒血清等抢救药品,这些药往往是在特别的情况下大量使用,储存时间也相对较长,这就要求仓库保管员严格跟踪药品的质量变化,定期检查有效期,防止过期失效,避免给医院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四、完善合理用药制度,规范临床用药行为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表现在给药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药物的正确选择、安全有效、不良反应最小、价格合理、剂量适当、给药途径适宜。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药物品种不断增加,不合理用药、滥用药成为当前医院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目前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原因。为规范临床用药,我们及时更新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首先,我们制定了《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处方点评制度》、《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贵重生物制品使用规范》等,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在合理用药工作中的责任,并将合理用药与每个人的年度考核挂钩,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具体操作中,我们每月对消耗金额居前20位的药品予以公示,由群众进行监督:每季度由专家对消耗金额居前20位的药品进行应用合理性的评价,对存在不合理使用的药品分别予以停用、限用和警告,对有关医师按相关规定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方面。针对这种状况,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和《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明确各级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 

五、完善药房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药学服务内涵 

为了加强药房药品管理,我院药品实行计算机管理模式,药房药品盘点由院办公室和财务科派人参与,并实行实物(数量)与金额结合制度,精确到一针一片,彻底改变了以往管理混乱的局面,保证了账目准确,基本做到了账物相符。为提高调剂服务质量,我们制定了《药房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处方调配制度》和《处方调配人员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要求药房工作人员严格处方调配中的收方、审方、发药各环节的管理,切实执行双人配方制。要大力加强用药交待、指导合理用药、解决患者用药疑问等重要环节,提高服务质量。药师发售药品时,要为患者提供用药清单,并交待药品用法、用量,讲清可能出现的不适症及注意事项,特殊患者要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以此为患者解疑、排难,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迟丽萍,开展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经验和体会[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