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智能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智能发展前景范文1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自动化技术在机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机电工程的自动化发展,将自动化技术和机电工程有效融合在一起,能够促进我国工业化发展,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前景进行探析,首先分析了机电工程和自动化的发展现状,然后阐述了机电工程自动化的建设要求,分析了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前景,旨在与同行沟通交流。
关键词:
机电工程;自动化工程;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的机电工程逐渐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自动化技术是最重要的动力和基础,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机电工程是一项和社会整体生活资源调整分配息息相关的社会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充分发挥机电工程服务社会的作用,就要将各种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机电工程中。
1机电工程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1忽视了操作方法的简便性
近年来我国的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多自动化技术都在机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电工程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传统的机电工程相比,在工作效率方面具有很多的优势,并且也改变了传统的操作模式,逐渐减少人为操作。但是机电工程自动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过于追求自动化的发展效率,却忽视了操作方法的便捷性和简易性。虽然现在人们已经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降低操作人员的门槛上,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虽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机械逐渐代替人工操作,但是对于机械设备的操作,却对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这样就没有完全体现出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对于机电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技术装备,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同时要追求更简便的操作方法,让技术人员更好掌握相关的技术,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这才是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的最终目标。
1.2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缺乏行业针对性
现代社会对各行各业的要求都在不断细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和明确,因此机电工程自动化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也应该提高行业针对性,在每一个领域都能够针对领域和行业的规范来设计针对性更强的设备和系统。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显然还没有实现这一目标,其虽然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是以比较基本的技术应用在不同的行业领域中,没有针对行业的特色来更细致发展。社会不同行业和领域对机电工程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在机电工程的自动化发展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行业的需求来设计机电工程设备,加强对相关设备的运行调试,将研发成本和技术控制成本都加强管理。例如,将机电工程自动化应用到建筑施工过程中,其虽然能够为建筑信息的交流提供有效的服务,同时控制好工程施工方风险,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污染环境。而在建筑领域,节能环保理念是重要的设计施工理念。因此,针对机电工程自动化在建筑领域的设计,就一定要结合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理念来研发技术。
1.3网络结构多样化对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非常普遍,网络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但是这一特点却对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工程主要应用在商业中,而数据传输在商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很多商业事物和发展都离不开数据的传输。在商业数据传输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做好相关数据的保密工作。但是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工程在数据传输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商家在设计制造相关的软件和硬件时,在交换信息过程中,由于开发商程序的接口不同,因此数据之间的传输具有一定的困难,而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这一特点,就限制了其在商业中的应用,也是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2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2.1建立更健全统一的技术系统平台
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首先要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改革,因此需要建立更健全统一的技术系统平台。只有建立了更统一的技术系统平台,相关的设计人员和工作人员在设计机电工程时,就能够依据规范的技术标准来开展工作,这样就能够提升一次性设计成功的概率,从而有效控制设计成本和设计时间,更好促进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另外,在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的沟通交流至关重要,而建立了统一的技术系统平台之后,就可以有效加强设计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分享经验,同时还能够加强设计人员和各行各业人员的共同,按照不同行业的实际需求和设计需求来开展设计工作,扩大相关技术和系统的使用范围,有效增强机电工程的设计能力和系统针对性。
2.2发展通用性网络结构,实现数据传输接口标准化
多元网络结构时影响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未来的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中,应该大力发展通用性网络结构,避免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工程应用在商业领域和网络设计中的缺点,改善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的限制因素,进一步促进机电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在设计机电工程自动化系统时,采用通用的网络结构能够更有效为设计人员提供技术支撑。此外,在机电工程的自动化发展中,还应该构建一个标准化的网络数据接口,让机电工程自动化信息的传输更为高效便捷,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这也是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机电工程自动化工程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本土化来进行创新和改革,优化传输接口,促进数据传输接口的标准化,真正实现机电工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3促进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发展的可持续化、精简化和智能化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先进的技术被应用在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工程的发展中,也应该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思想,促使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朝着可持续化、精简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对环境的污染因素,在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一定要解决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以促进机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遵循节能环保的理念,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促进机电工程的绿色化发展。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精简化发展就是指在生产设计过程中减少零件数量的使用,确保零件规格统一,将复杂的零件简化,从而提升产品的运行效率,更好发挥效用。最后,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在未来还将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各种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智能化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强调的不仅仅是自动化,更是智能化,使其具有人的部分智慧,能够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判断,从而减少人工成本,同时还能够加强对安全事故的控制。
3结语
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将会建立更健全统一的技术系统平台,发展通用性网络结构,实现数据传输接口标准化,实现可持续化、精简化和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龙.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2013,16(21):20-21.
商业智能发展前景范文2
关键词:智能电网 电力系统
在当今时代,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局面,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所以在电力技术方面,现代社会对电力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电力高效、洁净、零排量。新的电力技术极具市场前景,而智能电网正能够适应当今市场发展的需求,智能电网是“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智能电网逐渐成为现代电网的主流。
一、智能电网的概念
在2005年,埃贝尔发明了一种利用群体行为原理使大楼电器相互协调的技术和一种无线控制器,智能电网由此时开始出现。智能电网又称“未来电网”,它不是一件事或物,而是将先进的一些技术以及电网基础设施集成的一种新型现代化电网,具有“更可靠、安全经济、高效、更环境友好”的特点,其关键技术领域涉及较广,具体有传感量测技术、分析决策技术、制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等。要想清晰认识智能电网,需要从其概念、内涵特征、关键技术、智能化等各方面进行分析。
二、智能电网的内涵与特征
基于市场、环境、安全灯各方面的因素,智能电网具有8个特点:自愈、兼容、交互、协调、高效、优质、集成、绿色。其中自愈是指在电力供应方面,智能电网能够不断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然后纠正或控制,最终保证供电质量,可靠、安全、高效,是较为突出的特征。交互是指“交互式”,为了能达到双方相互适应,智能电网能够实现“双向交流、双向通信”,用户根据实际情况于被提供的信息中指定符合自己需求的方案。智能电网应用了许多先进技术与监控技术,能够更好地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实现高效。“绿色”是另一突出的特征,智能电网通过利用绿色能源、洁净能源、再生能源,降低环境污染,缓解能源消耗巨大的问题,同时能缓解地区能源供给不平衡问题。
三、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1、发电与储能技术
在能源转化、传输、使用这几个环节,其中发电环节是整个过程中最有可能减少排量的,所以智能电网采用风电水电多种新能源进行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储能,其中分布式发电技术有很多,例如风力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和地热发电技术等等,分布式储能装置有电磁蓄能、超导储能等等。由于使用新能源、洁净能源和再生资源,对环境改善方面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减轻温室效应方面,同时能够提高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以及缓解能源供给不平衡问题,所以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环境影响以及一些不确定因素,例如:风能和太阳能与天气相关,具有不确定性,分布式发电技术与储能技术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2、输配电技术
输配电技术包括特高压输电技术和高温超导输电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是能够实现大功率、远距离传输电的输电技术,提高了输电能力,并能实现远距离电力系统互相连接;高温超导输电技术是利用高温超导体材料特性的技术,与常规技术相比,它具有污染少、损耗小等特点。
3、高速双向通信技术
智能电网采用了高速双向通信技术,涉及较多电子设备,如智能表计、电力电子控制器等,利用这些智能电子设备进行网络化通信,同时坚持各种干扰与自我监测,充分体现出“自愈”这一特性。
4、智能固态表针
与传统采用的电磁表计相比,智能固态表针能够进行双向通信、计量多时段的电力情况和价格、编制时间表等等。
5、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
智能电网采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使用各种新型的高性能设备与装备,例如全控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等,其中具体有有源滤波器(APF)、动态电压恢复器(DVR)等,符合当今电力系统运作要求,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6、智能调度技术
该技术是智能电网中最关键、重要的技术,能够全面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科学决策管理、高效调度等,实现大面积连锁故障的预防,实现调度的智能化。
四、智能化
由于智能电网采用了上面所述的先进技术,使得智能电网可观测、可控制、能实时分析与决策、自愈以及制动优化调整,充分体现出智能化。例如实时分析和决策是指智能电网能够通过分析信息与数据进行智能化决策。
五、智能电网规划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作用
1、电网规划在电力系统中的意义
由于现在我国电网规划工作规划不到位、不全面等原因,甚至有些新电网建设投运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出现超负荷、长期负荷等,还有些施工难度大。总之,因为各种原因造成无法保证电网建设工程质量或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等等。除此之外,我国存在着电源与电网这两种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这一矛盾在资源锐减的当今社会中越来越激烈,同时由于我国的电力输送能力较差,我国资源供给不平衡问题仍然严峻,还造成交通紧张等,例如我国北部、西部的电力往我国负荷较为密集的地区输送较为困难。另外,我国互联电输电能力较差,区域之间的电网互济与跨流域补偿等能力也较差,由于上述各种原因,想要大容量、远距离传输电是较难满足需求的。所以电力系统中的电网规划很重要。
2、智能电网具有的优点
智能电网具有实现双向通信、实时监控与数据整合、及时调度、智能化资源配置、接入新能源实现分布式能源管理等优点,从整体上看,智能电网使供电效率得到提高,供电的质量得到改善,实现电网商业化,同时对环境保护、减少资源消耗有积极作用。
3、智能电网规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作用
智能电网实现智能化、优化调度,进行有效管理,用最低的成本提供符合期望的功能,其中智能电网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利用新型的、洁净的、可再生的资源进行间歇性发电,实现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损耗,对于当今时代所提倡的“发展低碳经济、生活”是有积极的作用,符合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望实现智能电网与电信、电视等的统一,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由于智能电网具有“自愈”的特点,该功能能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同时,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智能电网的发展。总结智能电网对电力系统的规划的作用,共有三点:电网规划需要更加注重资源战略计划的发展,电网规划需要注重用户侧的特性,电网规划需要更加注重电网的动态运行特点。
智能电网是电网发展中一种新前景,成为“全球工业与信息业的一次新产业革命、技术革命、管理革命”。在我国,投入较大量的人力、物理等资源建设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并以智能电网为基础制定出中国较好的电网现代化发展战略,是我国目前的奋斗目标,也是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商业智能发展前景范文3
多窗口操作接口的多任务设计
QTS 4.0系统的QNAP NAS产品,具有极高的易用性、稳定性,大容量存储和值得信赖的可靠性。威联通的集成技术和设计带来优质的产品,其文件共享,虚拟化应用程序,存储管理和商业环境检测有效地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同时为家庭用户提供了有趣的多媒体中心体验,丰富其娱乐生活。QTS 4.0 延伸大家所熟悉的桌面操作体验,支持多重对话窗口,允许同时执行多项应用程序。用户可轻易地切换多个工作窗口,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操作更加流畅。例如:使用 Photo Station 上传照片的同时,还可以开启 File Station管理档案。
跨越手机、平板等装置,档案时时同步
在多元移动平台时代,几乎每个人都拥有手机、平板、桌机等多个装置。Qsync 工具结合Turbo NAS 应用,实现跨装置的档案同步。现在,使用者可从桌机、笔电或移动装置随时取得档案的最新版本,对于移动工作者来说,档案存取更加轻松便利。
商业智能发展前景范文4
关键词:指纹银行卡 应用分析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146-03
随着我国银行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银行卡功能日趋完善。截至2013年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42.14亿张,较上年末增长19.23%;而全国人均拥有银行卡3.11张,较上年末增长17.80%。2014年我国芯片银行卡(金融IC卡)发卡量比上年翻番,总量预计超过12亿张,随着受理环境的日益完善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芯片银行卡成为越来越多持卡人的首选①。2014年全年芯片银行卡交易量为6.2万亿元,是上年的4.8倍。全国可以受理银联“闪付”(类似公交刷卡)的POS终端接近400万台,占比达1/4。银联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银行卡跨行交易金额达41.1万亿元,同比增长27.3%。银联卡境外受理网络进一步扩展。银联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末,银联卡境外受理网络已延伸到150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可用银联卡的商户超过1300万户,ATM近120万台,境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银联卡超过3500万张。由此可见,银行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和金融意识的增强,个人持有多张银行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银行卡在储蓄、消费、支付、转账等业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更多地关注消费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也正是由于网络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事件愈演愈烈,②据安联全球企业及特殊风险今年1月的《全球企业风险报告》显示,网络风险的排名上升了3位,在十大风险榜单中排名第5。网络犯罪令全球经济年均损失超过4000亿美元。全球四大经济体因网络犯罪而遭受的损失达2000亿美元。再者,根据中国经济新闻网2014年5月6日的《2014年度上海金融检察白皮书》,2014年,上海检察机关共受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案件1245件,涉案1395人,金融犯罪审查案件2063件,涉案2378人。检察机关发现,金融从业人员犯罪案件为历史峰值。据悉,金融从业人员犯罪案件自2012年至2014年逐年上升,2014年已达84件109人,比2013年的26件41人分别上升223%和166%。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金融犯罪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的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急需提高各种金融工具的安全性,来保障国家及人民的财产安全。
现如今指纹识别技术已在手机、电脑上获得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指纹银行卡也将在相关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将成熟的指纹识别技术运用于银行卡中,打造出“指纹银行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指纹银行卡概述
(一)指纹银行卡概念
指纹银行卡是指银行利用现有的指纹识别技术的相关产品――指纹识别芯片嵌入到银行卡中,从而制造出指纹银行卡并代替原有的普通的磁条银行卡、存折等金融工具,进行存、取款等综合银行业务的办理以及刷卡消费或缴费等日常业务的办理。该技术把卡的主人的指纹(加密后)存储到指纹银行卡上,在专用的POS机上加装指纹识别系统,当POS机阅读卡上的信息时,一并读取持卡者的指纹,通过比对卡上的指纹与持卡者的指纹就可以确认持卡者是否是卡的真正主人,从而进行下一步的交易。
与传统磁条银行卡相比,芯片银行卡具有安全性强、应用丰富等优势。央行此前明确,从2015年起,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及重点行业领域新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应为芯片卡。
由于目前指纹随处可留,也随处易遗留且容易被获取,已被许多不法分子所利用,并制造出相应的薄膜指纹套来影响指纹识别器的误识率。所以,这种将“卡”和“指纹技术”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其安全性,又能达到方便、快捷的消费目的的指纹银行卡的研发不但具有较强可行性而且很有必要性。
(二)指纹银行卡的操作流程、原理及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的个人身份鉴别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及人们的需求。无论是钥匙、密码,还是口令、IC卡甚至身份证件等均存在可假冒、盗用、破译和伪造的缺陷,因此我们急需寻找新的方法来高效、准确、可靠地对我们的身份进行侦别。
1.指纹银行卡的操作流程及原理。指纹银行卡的操作流程图及原理图,如图1至3所示。
(1)ATM指纹识别流程图。
(2)ATM操作流程图
(3)ATM设计原理图(见图3)。
2.指纹银行卡主要特点。
(1)稳定性高。指纹是一种典型的由基因决定的性状,是伴随人一生的最稳定的生物特征之一,具有终身不变的特性,因此它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2)可靠性强。指纹具有明显独特的唯一性,其自身复杂程度足以提供用于鉴别的证据,包括双胞胎在内都不可能有相同的指纹,任何两个人指纹相同的概率小于几十亿分之一。早在几千年前,指纹在司法领域就已成为物证之首。如果想提高指纹识别的可靠性,可以通过采集更多的指纹、鉴别更多的手指,或者通过改进现有的指纹识别器。
(3)便利性高。采集指纹时只需要将左手食指平放到指纹识别器上,几秒钟后便可以完成。将记忆密码变成了能轻松随身携带的指纹,从而减轻了记忆的负担,也免去了密码丢失或遗忘的烦恼。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同理,指纹识别仪可以在几秒钟之内精确快速反复地识别每个人的指纹。
(4)安全性高。伪造、假冒、盗用、破译指纹的难度相当大。例如,对于一个4位数字密码共有10^4=10000种组合,破解概率为万分之一,入侵者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尝试所有的组合或根据个人的相关信息而破解。而现有的指纹识别系统其误识率小于万分之一,而根据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一个指纹存储数据库,能储存数千万枚指纹。
(5)可行性强。主要体现在使用方面和社会法律方面。①使用方面:目前,从实用的角度和操作简便的程度来看,在各种基于人体生理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技术是最易于被民众所接收和认可的。而且,对生物体没有任何的伤害或损害。②社会法律方面: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依法治国被提上了议程,会议上主席指出,我们应当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今全球范围内都建立了指纹鉴定机构以及罪犯指纹数据库, 指纹鉴定是被官方和司法部门所接受的一种简单有效的身份识别手段。
因此,指纹银行卡的研究与开发对于当代社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非常深远的意义。
二、指纹银行卡的应用分析
随着指纹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以及它应用的成本越来越低廉,指纹技术必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一)我国指纹银行系统的成功应用
2008年7月,TECO探索者《指纹银行整体解决方案》在唐山市商业银行正式上线运行,据记者对唐山市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的采访获悉:“通过对TECO探索者《指纹银行整体解决方案》一段时间的应用,图像修饰从目前看有效地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减少了柜面业务压力并且对银行中间业务的扩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增加了银行的收入。”不久,2009年深圳市指纹锁企业普罗巴克公司正式推出第二代指纹识别芯片。由于该芯片是目前国内体积最小、识别率最高的指纹识别芯片,在第二十四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安防系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他们之所以能将指纹识别技术成功地应用到相关的领域是因为他们充分利用了指纹技术高安全性、高便利性等特点。其次,伴随着其它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指纹技术得以成功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总而言之,将成熟的指纹技术和芯片技术结合,并研发出指纹银行卡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指纹银行卡的研发不仅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也很有必要性。
(二)指纹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
2011年,青松公司在通过模块战略合作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将新一代真皮指纹识别模块移植到智能家居锁中,成功研制了基于真皮的指纹识别技术指纹锁。该技术在安全性方面优于一般的光学技术,不仅能彻底防止目前最新的的指纹克隆技术还解决了干手指、浅纹理、磨损手指、粗糙手指、老年手指、油腻手指、灰尘手指、带泥手指、油墨手指等识别障碍的问题。其中,图像的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图像分割、平滑处理、图像二值化、图像修饰和细化,如图4所示:
(三)指纹产品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指纹技术或对指纹技术比较了解的各位同仁们,都应该知道指纹技术之所以拥有那么多的优点却没能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的生活中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因素,其一,指纹识别仪自身质量及先进性的原因;其二,用户方面的客观原因,有些用户的指纹比较不易被识别或读取。但是,青松公司成功研制出的这款指纹锁,成功地解决了不同指纹的差异所带来的识别障碍。指纹差异主要表现为:有清晰的,也有模糊的;有干燥的,也有潮湿的;有细腻的,也有粗糙的;有完整的,也有破损的。由此可见,指纹技术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一项生物技术,也确实可以和各种现有的现代工具所结合,从而研发出相应的指纹产品。此外,随着指纹产品的不断改进,指纹产品将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指纹银行卡,利用现有的成熟的指纹识别技术,不仅安全可靠而且符合国家要求大力推行或实现芯片银行卡使用的政策,1994年,当指纹识别系统在香港市场上出现时,便由于它体积小、准确度高、功能多、使用便捷而颇受人们的认可和关注。因此,指纹银行卡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发展成未来的一种趋势。
三、指纹银行卡的应用前景
(一)指纹技术应用前景
指纹芯片的应用可使二次开发者避开技术门槛,缩短开发周期,快速研发和生产出最新的指纹产品。创新的指纹新产品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打开新的市场销路,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指纹银行卡的研发正是借助指纹芯片的研发技术来创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现有金融工具的安全性与便捷性,并降低其成本。目前指纹技术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其一,企业考勤仍占主导。指纹识别的考勤系统能够彻底地帮助企业解决传统打卡中IC卡考勤方式所出现的代打卡或打卡打不上等问题。而且还方便、可靠、便宜,因而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考勤的首选。其二,智能小区成为普及热点。由于智能小区在设计选型时要从功能、性能、成本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常会选性价比较高的产品,而指纹产品便是其首选。现如今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在智能小区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向着更加广阔的民用市场迈进。其三,指纹锁市场发展迅猛。把指纹识别技术应用于传统的门锁之中,是生物识别技术从专业市场走向民用市场的不二之选。指纹锁的便捷、安全、低成本等特性将会带来非常乐观的市场前景。最后,多元化应用遍地开花。除了在企业考勤和智能小区中的应用外,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在司法领域、金融领域等大型的公共项目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此外,指纹识别技术还被创新应用到护照、签证、身份证等十分重要的管理系统中。
(二)指纹银行卡的发展前景
经由我们调研小组所做的问卷调查,所获取的相关数据可知:有将近80%的问卷调查的答卷者认为指纹银行卡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仅有10%的答卷者认为比较没有发展前景而另外大概10%的答卷者则不确定。再者指纹银行卡除了优点诸多之外,可应用的范围也非常地广泛。因此它将会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换言之,指纹银行卡将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四、结论
对模拟指纹技术应用于银行卡这一课题的研究,课题组主要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及文献,并与正在使用指纹产品的管理人员及相关的技术人员交流来对这个领域进行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对指纹技术的应用这一方面的调研,课题组发现了指纹识别技术确实有着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它的这些优点都能被运用到相关领域,那么必将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课题组认为其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在的开发和研究价值,但是由于这是一项比较巨大的工程,所涉及的层面太多,如法律、计算机技术、金融等,需要进行全面的推广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这个知识经济与技术发展飞速的时代,要想让指纹银行卡长久地成功地在金融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研究人员们不仅需要研制出产品,更需要寻找其存在潜在的攻击方式和替代品,做到未雨绸缪,确保万无一失。
[该文为2014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模拟指纹技术应用于银行卡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并由“哈尔滨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课题编号:201410245004]
注释:
①中国银联的数据。
②安联全球企业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张其善,黎红.一种基于智能卡的指纹认证方案[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01)
[2] 李晓辉.浅谈指纹识别技术.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1)
[3] 王建旭.计算机虚拟化技术的分析与应用.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5)
[4] 柴晓光.民用指纹识别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 程伟,何俊华.智能指纹识别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08)
[6] 孟利民,周国雄.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银行储蓄网络认证系统[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10)
商业智能发展前景范文5
在“两化融合”和“感知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产业、资本等各层面的高度关注。中国电信快速接应国家信息化战略,充分发挥运营商优势和产业链职能,从标准制定到市场推广,积极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智能交通――出行有帮手
车管专家主要功能包括车辆定位、轨迹回放、车辆调度、告警提示、运营分析等。该产品针对“两客一危”车辆、货运、公务车等政企客户车辆管理需求,以车辆监控、车辆调度、告警提示、运营分析等应用功能为系统核心,融合北斗及GPS定位、GIS、RFID传感、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和中国电信综合信息服务能力,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无缝传输,实现客户单位车辆日常运营情况掌控,满足安全运营、调度高效、监管到位、应急响应及时等客户业务运营管理要求。
车无忧则是通过安装GPS定位终端,借助震动传感器、电子围栏等功能提供电动自行车定位、防盗跟踪、位移报警等功能,实现电动车防盗有“道”。车主可以通过手机端APP应用,随时掌握电动车的位置和状态,接收电动车报警信息,降低车辆被盗概率。
乐驾365产品是针对驾车个人推出的一款APP手机软件及硬件设备服务。通过将配置高敏感卫星定位引擎的智能车载终端与自己的汽车绑定,就能实时获得爱车的各项信息(实时油耗、车辆轨迹、发动机报警等),享受保养提醒、安全保护、周边信息、车友娱乐等各种贴心服务,甚至在遇到危险的第一时间获得主动援助和保险处理。
智能分析――经营有参谋
智能分析应用是中国电信全球眼智能化行业应用系统重点针对商业经营分析应用的运营级客流量分析产品。面向商业领域客户提供商业客流经营分析应用服务,面向公共安全领域客户提供实时客流信息与预警服务。
系统采用前端智能设备采集客流信息、后台集中数据分析的方式,实现客流量统计与分析、流量预警报警联动等功能,满足商业零售领域经营分析、公共场所安全领域安全管理的需求。
智能环保――监测更及时
智能环保应用通过在各个监测点部署监控设备,使用在线监测仪器监测污染源数据信息、空气质量数据信息、噪声数据信息,并通过河北电信四通八达的宽带和3G网络,将其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传输至监控中心,通过分析、计算、入库、匹配等工作,实现自动监测监控、远程视频监控、空气质量监测、噪声监测、环保热线服务和综合基础信息管理等功能。该系统不仅能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还可以对环境噪声和水质进行监测。
智能农业――监控更到位
农业物联网应用包括智能大棚、智能渔业、动物溯源、森林防火监控等。智能大棚应用是基于IPv6的智能监控应用系统,该系统通过实时采集温室内温度、光照、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参数,同时,通过布置视频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到大棚内的视频信号。并对风机、天窗、遮阳布、灌溉设施等实现远程监控。
2009年,农业部与中国电信共同建设了海洋渔业“渔信e通”系统,该系统是针对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特点,利用电话网、移动网、互联网融合优势,实现海难报警、位置监控、航行告警、救援调度、信息和视频监控等功能。
智能司法――监管更有效
该应用是一个集监控、管理、定位、矫正于一身的管理系统,能够帮助各地各级司法部门加大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矫正对象(监外执行、管制人员等)的改造成本。系统通过中国电信独具优势的GPSone手机定位技术对矫正对象进行位置监管,同时具备完善的矫正对象电子档案、查询统计功能,并包含对矫正对象的管理考核,给矫正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信息化、智能化的高效管理平台。
智能家居――生活更安全
智能家居领域推出的平安e家系统是将门磁、窗磁、温度、烟感、水浸和监控等传感器安放在用户家中,通过互联网和3G网络让用户及时了解家中的安防以及家电设备的状态。将家庭的环境安防情况通过互联网反馈给客户,让客户第一时间知道家中发生的安防事件,并可通过天翼3G手机实时了解家中发生的一切。
商业智能发展前景范文6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智能钻进 关键技术 信号传输 应用方向
在各类技术工程领域内部,需要建立可靠的地层信息评价机制,确定施工技术工艺的合理应用,确保不同地质情况下的最高收获价值。地层岩土的机械特性需要进行多方面资料的分析,针对物理方法的不确定性,需要加大精力在综合地质分析处理上,但是单凭我国现下的技术设施和理论还不足以全面开拓该类工程技术的理论技巧和应用手法。
1 智能钻进技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1 具体组成结构
(1)动力支持系统
具体满足钻孔工作过程中钻头运转所需要的强电以及测量分析处理和信息传输系统运行需要借助的弱电的动力支持。随着钻头在各个测量单元进行电控智能化安装处理的表现的地层电阻现象以及岩性特征数据的过程中,延伸到声波探头、密度探头与具体的钻头指数、温度传感的分析,确定整体施工技术的结构动力作用;传感器在进行结构信息的测量的同时,会借由串行总线方式将数据进行传输,做到地面信息搜集的适时功能。
(2)地面数据分析处理结构
这种处理结构主要是通过连接计算机、监视器与绘图仪具体设备,实现系统的终端控制,结合网络信息处理的智能作用,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又可以进行现场作业的有效指导,保证地层刨面以及分级资料的有序整理。这种工作技术原理主要是通过随钻测量系统结构在设备内部结构的有效监控,借由对钻头位置、方位与岩性等信息进行综合搜集整理,从而利用钻孔柱状图的制定,对有关地层物理力学数据进行考量,实现地层的实时判断,同时在监督的过程中做好内部结构的检查、控制管理与反馈调节,保证设备后期的正常运行。这种数据测量、综合分析处理的工序的交互处理,达到智能钻进的各类信息的统计,实现必要的智能处理的目标。
1.2 具体工作原理
首先,钻孔过程的监测处理。整体系统结构在进行钻孔工作中需要进行一定的设备工作处理参数、钻具转速以及位移情况的记录,实现地层情况的简单判断。另外,钻头利用三维空间坐标的建立进行钻头的准确定位,通过设定磁力计进行硬件的惯性测量,这种仪器通常安装在空地装配器位置,当仪器测量时,装配器会处于暂时的休息状态,同时磁力计进行三个正交方向的重力加速度和磁场的分量,这些步骤需要借助一定的数学计算处理,并且具体考虑测站之间的轨迹计算。其中,磁力计会受到地下磁场的干扰,对于标准数据的搜集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随着光纤陀螺概念的提出,借由光学元件的集成处理手段,做到了连接误差的有效处理。
2 智能钻进技术的优点
智能钻进在钻孔与倾斜的测量上也颇有建树。施工过程中的钻孔轨迹信息对于钻进水平的改善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DIWD反馈信息具体增进了钻孔过程中对于遵循路径的把握,确定指导轨迹的自动生成,提高钻孔技术的精准程度,保证一定的施工质量的提高。在基于磁传感器的潜孔测量的基础作用下,需要借助专用的非磁套管进行IMU的保护工作,根据井孔的位置以及精度,进行套管长度的有机调节。在吸震器的校正作用下,实现单一IMU倾角大于45度的井孔内的低于0.1度的输出误差,如果引进零速修正处理的话,可以保证方位角的精度小于0.5度。
3 该类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3.1 在智能钻杆与信号传输功能方面的延伸性
目前,钻进技术的感应传输已逐步实现商业化水平,但具体钻进的联线工作繁琐,在信号的传输和接收上会受到外部电磁场的干扰,造成钻进过程的滞后,因此还未实现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另外,钻杆之间的联接与地面信息交换的系统技术还未得到妥善解决,在商业应用的开拓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电磁波与声波信号的传输比较敏感,往往在大地和人工磁场的干扰下,造成信号衰减速度较快,具体记录工作等会受到限制,在无线钻井液脉中随钻测量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闭环空间难以形成,信息量的传输也十分有限,只能做到8个信息的同时传送,导致了在气体钻井工作的局限。为了做好各项钻井开采事业的推进,需要结合有线传输技术在孔内的作用进行有效的技术推广。
3.2 孔内地层力学数据的实时测量
在岩土探测过程中,需要在地层刨面以及相应的物理学参数对地层稳定性的决定作用进行分析、评价。这就要通过利用潜孔随钻的连续测试功能,实现冲击频率维持在15到30赫兹之间,回转机构的转速维持在每分18到100转,这就要求钻头在高冲击作用下的坚固性,承受一定震动下的反应力的叠加作用,同时做好传感器的应变监测,但是具体的应力分解和抗振处理上还不是十分乐观。尤其是在岩溶空洞等低力学阻抗的软地层钻井处理上,表面应变计测量的信号无法做好噪声的抵抗,而粘弹性杆应力波会出现一定的衰减,缺少一定的数学处理,测试结果当然也会缺乏一定的稳定性。
在岩石分级的建立上已经具体实现,但大部分数据来自于室内试验,缺乏对天然岩石样本的模拟实际分析,具体工程实际效能的处理上还无法做到全面保证。但基于实际钻井能量的实时测量对实际凿入硬度与钻进强度的岩石分级创新有着一定的指导方向,可以具体保证技术改进的可能性。
4 结语
智能钻进技术包括信息的传输与控制、计算机的终端控制处理、地质资源与工程技术探索、石油开采技术的改进等综合信息,在各个方面领域的开发商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复杂系统处理工程,存在一定的难度系数,因此要针对各类结构的局限性进行专门技术的改革,实现局部的密集支护处理,加强内部结构的稳定性,保证整体工程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蔡美峰.岩土工程界面识别中的地层判别分类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4(02).
[2]石磊.电力线载波技术在智能钻柱系统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用户,2008,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