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干部培养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干部培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干部培养方案

学校干部培养方案范文1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按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均衡城乡教师水平,提高教育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缩小我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教育质量的差距,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教育公平。

二、基本原则

交流人员的编制和人事工资关系不变,组织关系临时转入相应学校,年度考核在受援学校进行,考核结果按在受援学校的考核等级转入派出学校。

三、任务目标

自2014年开始,每学年从城区县直义务教育学校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和中层干部与农村或薄弱义务教育学校对等数量的教师或教育干部进行为期一年的对流,担任相应课程的教学与学校管理工作,并通过校际间的集体备课、开设公开课、举办讲座等多种交流形式,帮助当地教师和教育干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推动全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搭建平台并提供人才支持。

四、选派要求

选派交流教师要求政治素质、师德修为高,教学业务能力强,教育干部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培养前途。所有交流人员要有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精神,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

五、实施步骤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干部实施对流,由教育局提出年度交流计划,采取个人志愿、学校推荐和组织考察安排的程序进行。拟参加交流的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向学校提出交流申请,由派出学校推荐,县教育局考察同意后确定为交流对象,根据工作需要统一安排。学校推荐人数应不少于教育局对各学校按排计划的2倍。怀孕、产假和哺乳期以及患有重大疾病的教师不安排交流。

1、统筹规划、制定方案。各学校要全面掌握学校师资情况和教育干部和教师交流需求情况,统筹规划交流工作。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校教育干部、教师交流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流动的基本原则、条件、形式、程序、要求、考核办法以及奖惩措施等。各校交流实施方案报县教育局备案。

2、宣传动员。各学校要切实做好教师和教育干部交流工作的政策宣传,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加强引导和指导,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激发教师和教育干部敬业爱岗、教书育人的热情。

3、组织实施。各学校要根据交流实施方案,确定年度教师交流人员并向县教育局推荐。每年初底前各学校要将教师交流方案、交流计划及交流人员名单报县教育局备案。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流动由县组织部门和县教育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实施。

六、考核管理

1、选派到受援学校的教师和教育干部,工作期间由派出学校和受援学校共同管理,以受援方为主。选派教师在交流期间享受原学校工资和各项待遇,职称评审、岗位晋升等在原学校进行。各受援学校具体负责交流教师的生活安排、日常管理及其工作、学习、年度考核、业务考核、绩效考核、评优评奖等事项,双方学校要关心交流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其它问题。

2、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工作的考核管理。各相关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细则,明确流动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全面、科学、合理地对交流教师进行考核,对具有交流经历并在交流中完成任务好、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明显的教师和校长,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教师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优先聘用到高级岗位,优先提拔任用,优先评选授予各级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其他综合表彰等荣誉称号。对流期间经历视为农村任教经历,表现优秀者予以表彰奖励。补助、交通差旅用、意外保险等按国家有关政策执行。

学校干部培养方案范文2

敬爱的学校团干部:

你们好!我是七年二班的胡倩同学。在此向大家申请,加入学校团干部,成为学校团干部的一份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校团干部是团员学生、青年教师的直接组织者和带领者。因此,团干部自身的思想觉悟的高低和工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团队活动能否开展。在此我向学校申请,成为学校七年级的大队长,成为学校团干部,为学校尽一份心力,贡献一份力量。

团队干部既要有能力,更要有工作热情。这两项一直是我想成为学校团干部的理由,并且我自己也能做到这两样。

成为团干部之后我会更加注意培养个人魅力。因为团队工作无法用行政力量强制实施,所以,团队活动要顺利开展,团队干部,特别是团队负责人就要培养个人魅力,通过自己在学校的威信而不是团队负责人这个职位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如果我成为学校团干部,我会对团队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大力宣传,以激发学生参与,巩固活动效果,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我想,既要有活动之前的宣传,就是让老师、学生知道活动的目的意义、实施方案,从知道怎么参加,并且愿意参加;也要注重活动结束后的宣传报道,巩固活动成果,扩大活动影响。

以上是我对学校开展团队活动的一些粗浅认识,恳请大家批评指正。有些因素是团队干部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解决的,像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精心选择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等,我一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恳请学校团干部同意我的请求,成为学校的大队长。

此致

敬礼

胡倩

学校干部培养方案范文3

学校中层干部是我县教育系统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小学校长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为进一步促进学校中层干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活力,努力促进我县各类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和谐发展。根据《县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管理办法》的精神,结合系统实际,现就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管理和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机构与职数

中小学内设机构和中层领导职数标准按学校类别与规模确定。

1、机构名称:学校内设中层机构名称原则上要统一,普通高中一般设:教务处、教科室(含师训与电教)、政教处(含安全办、团委)、总务处等;职业高中一般设:教务处(含教科、师训与电教)、实训处、政教处(含安全办、团委)、总务处等;初中一般设:教务处、教科室(含师训与电教)、政教处(含安全办、团委)、总务处等;小学一般设:教导处、教科室(含师训与电教)、政教处(含少先队部、安全办)、总务处等。初高中规模较大的学校可设办公室。

2、中层职数:

(1)高中学校:60班及以上学校可以设置5个中层机构,聘任5名中层正职与5名中层副职干部;42-59班学校可以设置5个中层机构,聘任5名中层正职与3名中层副职干部;42班以下学校可以设置4个中层机构,聘任4名中层正职与3名中层副职干部。住校生数占全校学生数10%-30%的可增加一个副职岗位;占30%-60%的可增加二个副职岗位;占60%以上的可增加三个副职岗位。

(2)初中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48班(下属民工初中学校班级数可计入,下同)以上学校可以设置4个中层机构,聘任4名中层正职与4名中层副职干部;36-47班的学校可以设置4个中层机构,聘任4名中层正职与3名中层副职干部;24-35班的学校可以设置3个中层机构,聘任3名中层正职与3名中层副职干部;24班以下的学校可以设置3个中层机构,聘任3名中层正职与2名中层副职干部。住校生数占全校学生数10%-30%的可增加一个副职岗位;占30%-60%的可增加二个副职岗位;占60%以上的可增加三个副职岗位。

(3)中心小学:60班(下属完小与民工学校班级数可计入,下同)以上学校可以设置4个中层机构,聘任4名中层正职与4名中层副职干部;48-59班的学校可以设置3个中层机构,聘任3名中层正职与3名中层副职干部;48班以下的学校可以设置3个中层机构,聘任3名中层正职与2名中层副职干部。住校生数占全校学生数10%以上的可增加一个副职岗位;下属完小及民工子女学校数在3所以上的可增加一个副职岗位。

(4)升格小学:30班以上的学校可以设置3个中层机构,聘任3名中层正职与2名中层副职干部;30班以下的学校可以设置2个中层机构,聘任2名中层正职与1名中层副职干部。

团、队干部根据相关组织原则和规定配备,其职位数含在上述职位数之内;学校工会主席一律由副校长兼任。学校中层原则不兼任班主任。学校规模特别大或根据学校实际需增加管理机构、另定管理机构名称和职位的,需报教育局组织人事科批准。为减少管理层级,畅通管理渠道,提高管理效率,提倡学校内部管理人员一人多岗、交叉兼职,不得随意增设助理与干事。

完小中层领导岗位设置由各学区、教育总支根据学校规模和实际需求从紧安排。

二、选拔与任用

1、任职的基本条件:

(1)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具有胜任职位要求的业务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勤奋敬业,清正廉洁,实绩突出,群众公认。

(3)担任中层正职的,应具有中层副职二年以上的经历;担任中层副职的,应具有担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优秀班主任等其他具有管理经验人员)二年以上的经历。担任过完小校长的在竞聘中心小学中层正职岗位时可优先考虑。

(4)学校新任中层干部,必须具有县教育局级以上先进或业务荣誉称号。

(5)参加中层竞聘人员原则上男不超过48周岁,女不超过45周岁。

2、竞聘程序:

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学校中层职位出现空缺,学校中层机构调整、重组或任期届满时,原则上须通过差额(1:2以上)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竞聘上岗程序一般包括制定方案、报批方案、公布方案、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竞聘演讲、民主测评、公示结果及上报县教育局任免或备案等环节。

对学校班子通过集体讨论,教师公认度很高的优秀教师可直接任命。

3、任用规定:

(1)县属学校中层正职由教育局任免,中层副职由学校支部(总支)任免报局备案;镇(街)中学及中心小学(升格学校)中层正职由学区、镇(街)教育总支考察任免报局备案。

(2)实行中层干部任职最高年龄限制制度。凡男性年满51周岁,女性年满48周岁的,原则上不再担任学校中层干部职务,特别优秀的可至任期届满。

(3)实行中层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在同一岗位上连续任职多年的,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中层干部进行合理交流、轮岗,调整分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区域交流的试行意见》中关于中层交流意见执行。

(4)实行中层干部免职制度。中层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免去现职:学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在年度考核中,教职工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中层干部年龄达到最高限制年龄的;中层干部任期已满,在竞选中落选的;由于身体原因,一年不能履行职责的;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原因不再担任现职的。

镇(街)中心幼儿园副园长、村级幼儿园园长选拔与任用参照以上任职基本条件、竞聘程序和任用规定执行。

三、管理与要求

1、要实行中层干部考核激励与警示制度。学校中层干部必须按规定完成额定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每学年,中层正职干部必须述职,并接受教职工的民主评议等方式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享受绩效工资中的岗位津贴。对年龄到杠工作优秀且连续任中层正职两届的退职人员,可享受1年同职70%的职务补贴,工作优秀且连续任职三届以上的最多可享受2年同职70%的职务补贴。

2、要重视中层干部培训锻炼。要加强师德建设,努力提高中层干部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要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采用定期组织岗位培训和鼓励其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中层干部的政策意识、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3、要重视中层干部队伍的组成结构。优化知识结构,各处(室)要文理搭配合理,注意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优化年龄结构,在年龄上呈现一定的梯度;要重视女教师培养,通过竞聘,把优秀的女教师吸收到干部队伍中来;积极推进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全县学校中层干部队伍中女性及党外干部必须占有一定比例。

学校干部培养方案范文4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认定;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给高等学校提出了“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如何突破高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出现的同质化现象,凸显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快速适应社会需求,一直是高等教育面对的艰巨任务。

一、对创新实践学分体系的思考

创新实践学分,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要求的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参加学校创新实践活动,并取得成效或成果,经过学校创新实践学分相关负责部门认定后所获的学分。创新实践活动包括“社团活动”、“社会工作”、“技能证书”、“学科竞赛”、“创业项目”和“创新项目”六个部分。

(一)在社团活动部分,我们规定社团活动学分上限为1学分,不累加。在实际管理中,校级社团和院级社团分开管理,部分学生同时向校级和院级申请,这在审核方面是很难查出来的。社团管理没有启用学生综合管理系统,学生在社团活动时,没有加入社团时间和退出社团时间,很难监控学生参与社团情况,又由于院级社团是二级学院管理和认定的,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这是很难监管的。

(二)社会工作部分指出“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时间超过两天或16小时者”可以申请0.5学分。一个学生服务多个部门,多处有记录,如果被服务部门在服务后没有及时记录,学生申请学分的时候就很难核实,打击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同时指出“担任学校各级学生干部工作考核合格,经校(院)团委审核认定所获的学分”可以获得1学分,根据任职级别不同分数不同,但没有将“优秀学生干部”等奖励与社会工作联系起来,这对获得奖励的学生没有激励作用,我觉得可以根据获取奖励的级别,通过加分或者另外获得学分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三)技能证书学分是指“参加各类专业技能、资格培训或考试并获证书所获的学分”。所有技能证书学分和分数是一样的,都为85分1学分,虽然各个学科不同很难统一评价标准,我觉得可以根据证书考试通过率、社会认可程度、证书等级区分开,给技能证书分等级,不同等级分数、学分相应变化,提高学生考取技能证书积极性。

二、创新实践学分认定的思考

(一)在认定之初,管理团队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认定过程中互相推诿的情况。在各部门、各学院经过多次会议协调后才形成目前由教务处、学工处和校团委牵头,各二级学院和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协作完成的管理构架。此构架没有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特别是在录入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时候没有管理机构,仅靠各二级学院自觉录入是远远不够的,建议成立一个教研室,专门负责创新实践学分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书、选课等的操作。在2014年4月新修改的认定步骤中,将创新实践学分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书、选课等操作一律省略,认定后由二级学院指定专人导入成绩。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先前的方法可以查询成绩录入人,可以查询未录入成绩的学生,但是操作繁琐,增加教务处和二级学院的工作量;后面一种方法快捷、简单,但是无法监控整个过程,无法统计哪个学院没有操作,不利于过程管理。

(二)宣传力度不够。我校创新实践学分在2013年5月第一次实施,要求从2011级起专科要求取得2学分,本科要求3学分,但此时距2011级专科毕业仅有一年时间,启动较晚,时间显得仓促。如果学生在前面没有意识地去积累,最后一年的时间,补是来不及的。

三、创新实践学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学生申请学分需要学生本人填写表格,由项目负责人到相应的部门或者二级学院审核认定,需要打印大量的审核表、复印大量的支撑材料,浪费大量的纸张,不利于环保,也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需要建立一个更科学的管理体系、认定体系、监控体系。

(一)创新实践学分信息化的可行性。依托学校现有的青果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和学生综合管理系统,两个系统相辅相成,使用同一个应用数据库,学生学籍数据、奖励惩罚数据等都是统一的,这给我们使用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创新实践学分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学生综合管理系统有社团管理、学生干部管理、义工服务管理、素质拓展管理等模块,根据创新实践学分体系,可作如下操作即可:(1)社团活动部分,使用现有的系统,不需要作任何更改即可实现。(2)社会工作部分,社会服务使用义工服务管理;学生干部部分,使用现有系统,根据创新实践学分实施方案,将学生干部分为五个等级,与方案一一对应。各学生组织方案,将学生干部与学生干部名称、等级一一对应设置即可。(3)技能证书、学科竞赛、创业项目、创新项目、发表新闻部分,使用素质拓展管理模块,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项目,学生在获得一定学分后,由主管单位操作。

(二)创新实践学分信息化管理。学生综合管理系统有登记和审核两个步骤,学生干部任免,学生社团成员设置的登记工作,各二级学院来操做,其他项目由主管部门来登记。在审核方面,学生社团全校统一审核,统一出成绩,其他项目主管部门依据学生参加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核认定。

四、结语

创新实践学分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改进,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办出特色,为学生走出社会积累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学校干部培养方案范文5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保障体系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理论的观念和方法把质量管理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鉴,引导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规范化,对人才培养活动实行体制化、持续化监控,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诊断,通过激励机制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又相互协调,互相促进,能够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的、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1]。

一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体系的主干模块

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学、干部管的共同活动,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人为因素,体现在教师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主体的积极性等;硬件环境因素,如教学条件、设备,实验仪器等;管理因素,包括学校职能部门以及系部等的多重管理。所以教学质量的保证与监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主干模块应包括:教学质量标准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评估分析系统、信息反馈系统[1,2]。

(一)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系统

教学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价的标准。制定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课程教学标准以及教学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是保障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的前提。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校内部有关教学活动的政策、规章制度等,指挥和协调各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

(二)准确的教学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的收集是多渠道的,可以来自于督导组信息、学生信息员、同行之间,同时也是多方式的,如开展教学检查、听课、评教等活动,应建立由学校教学职能部门领导,各院系实施,专职人员负责的教学信息采集系统,多方采集教学信息,实时掌握教学动态,为教学评价做好基础性工作。

(三)科学的教学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教、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同行评价、部门评价等,每一项评价根据不同的准则设计打分表,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并对采集的各项教学信息进行汇总,科学分析,以掌握影响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不断改善。

(四)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

通过领导干部、督导组听课、课堂测评、问卷调查、教学检查等形式,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网站实行网上评教,将评价结果客观、快速上传下达,制定并实施整改方案,以调控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

(五)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与奖惩制度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应将教学评价结果与教师学年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以形成勇于争先的良好氛围。

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

(一)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校风建设[3]

坚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始终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规划,不得擅自更改和随意删减,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素质提高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第二课堂。授课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倡多方式、开放式的教学,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模式;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企业、教师的各类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注重教学、学风建设。良好的教风、浓厚的学风是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的保证。对于教师而言,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对于学生学风,我们从多角度、多渠道加强学风建设,常抓不懈。

(二)各部门分工合作,多重保障

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局面的出现,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只由学校或院系某一级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是力所不能及的,必须整合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实行校、院多级管理。院系是直接从事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作用,督导组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监控。

(三)定期召开教学督导会,实行常规教学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

通过教学职能部门、校级教学督导组、院系教学督导组、教学信息员定期召开教学督导会,共同讨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解决途径,全方位监控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学校应实行常规教学检查。建立听课制度与检查制度,同教研室教师定期听课教研,领导干部、督导组不定期随堂听课,检查教学秩序、备课授课状况、教学文件等执行情况。此外,做好重点时间段的监控,如学期初的教学准备情况检查,学期末的考风考纪状况等,做到事前布置、事中控制、事后总结。

(四)加强实践环节的监控

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实验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校教育的成败。

做好实验实践教学,首先,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应与时俱进,实验教学内容要不断改革,如实行“项目化实习”,组织学生直接参加到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评价及设计中,从项目选题、到方案的选择、实施、评价,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原则,这种方式针对性更强,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安排实验教学环节时,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率;第三,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应改革以往灌输式的指导方式,通过引导和启发式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了更好保障实验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4]:

做好实验实践教学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应加强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实践教学的准备工作的好坏影响实验实践教学质量。系部有专人负责监督,以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

实行课程的教授、博士负责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我们可以尝试采用实验课程教授、博士负责制,每门课程以教授、博士为核心,形成一个教学团队,其成员包括该课程的各主讲教师、教研室主任等。在教授、博士的指导下完成,这将有助于实验教学工作的监管,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首先应建立一支实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教学督导和学生信息员组成。此外,还需要遵循实验教学规律制定实验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实事求是地对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进行综合、全面、客观的评价。

制定科学、合理实验实践考核方式。我们应制定实验课程成绩评定方法,把实验操作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主要从实验预习准备、实验过程、仪器操作使用、实验技能和效果及实验报告等五个部分来考核,每个实验项目都制定了量化考核指标,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众多,并且与时俱进,需要紧扣时代、市场的需要。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高校教育提供了依据,是确保按照培养目标落实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体系必要而紧迫。

参考文献

[1]董墨菲,李明,陈娜,王击中.复合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1(7):171-172.

[2]刘金玲.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人才,2011(7):270-271.

学校干部培养方案范文6

[关键词] 专科生;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荣誉机制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073-1

早在几千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观念,如何探索一个专门适合专科生的培养模式对于专科生教育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对专科生培养的研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一、加大纪律教育

专科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大部分学生成绩偏低,这部分学生大多中学阶段基础就不好,所以有很多学生存在考试作弊的恶习,据调查,成绩差的学生作弊倾向远远高于成绩优秀的同学,考试作弊率高成为目前专科生的一大趋向,针对这种现状必须加大考风考纪教育,从源头上杜绝考试作弊现象,防患于未然。学校重在教育,目的是杜绝作弊,要把工作做在前头,而不是让学生以身试法,出现作弊再严抓,杀一儆百。所以在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及平时的教育中要加强《学生守则》和《学生行为规范》等学校管理制度的教育。另外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加大考风考纪教育。同时开展类似课内、外纪律、文明班级和文明宿舍等竞赛活动,加强遵守纪律、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懂礼貌等教育,同时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主义观念,使学校各方面的风气有较大的改观。

二、制定适合专科生的教学计划

在专科生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有的放矢,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学习热情,使其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出来。

首先,要按专科生的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高校的目标是把专科生培养成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此,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决不能以本科教材代替专科教材,不切实际地拔高,一定要与专科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相适应。这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其次,教师教学中要制定专门适合专科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专科生跟本科生毕竟有一定的差距,不可能一样备课,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案。所以教师要根据专科生的特殊性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

三、加强实训环节

理论教学要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学计划中要加大学生实习见习的安排,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能力。其次,实验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这一点对专科生尤为重要。作为应用型人才的专科生如果不具有相当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一技之长,将来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无法找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用人单位。

四、尝试合作办学,定向培养人才

学校培养学生,最后的目的是向社会输送人才,学校可以尝试与用人单位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定向培养人才。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培养有目标性。目前很多企业非常希望同学校合作定向培养学生,这样对于他们需要的人才进行专门性、针对性的授课、培训等。学校也应该主动跟用人单位合作,探索一条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之路。其实,目前好多学校已经在实行这种企业下“人才订单”学校“定向培养”的教育方案。

五、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经过对部分专科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了解得知,目前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定位不准确,对工作的期望过高。在选择就业时,首先考虑工作相对稳定、待遇较好、风险较小的单位。而不愿意到基层、和相对落后的地区就业,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

由于专科生进校时的基础比本科生要差,他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弱,自我约束能力低,这必然会对他们在大学阶段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有些学生产生“混”的思想,不思进取,造成专科生的综合素质总体上偏低。所以要对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不断提升能力,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六、实行合理的荣誉激励机制

专科生大部分是高中时候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在班级中可能很少有过奖励及荣誉,这就使他们动力不足,没有成就感。高校在学生培养中应该注意与相应的荣誉激励机制相结合。例如:表扬、奖励(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领导和老师以及社会舆论的评价等。在对专科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通过这种外在的激励,诱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使其产生一种光荣感、成就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加新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从而带动自己的行为,朝着新的目标前进。同时也可以促使他们能够很好地评价自己,给自己找准在社会中的位置。同时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学校在制定这些荣誉激励机制时,要尽可能地与本科生保持一致,不要有档次之分。否则会使专科学生积极性受到打击,也不利于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总之,专科生的培养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努力的寻求一套合理的行之有效的专科生培养方案,以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少川.实践专科生培养方向初探[J].三明大学学报,1998,6(2).

[2]张秀玲,王淑梅.浅谈专科教学中的体会[J].教学研究,1998,(6).

[3]张凤军.专科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三个结合”的作用[J].衡水师专学报,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