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学习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课程学习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课程学习报告

计算机课程学习报告范文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摘要:本文分析当前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计算思维的概念及其发展,提出了农业院校以计算思维为指导的三层次计算机课程设置体系及各层次教学中计算思维教学的具体内容,为农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新模式。

关键词 :计算思维;农业院校;计算机课程;课程设置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5—0034—04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服务农林院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11-ZXM-09)。

收稿日期:2014—01—08

作者简介:陈争光(1973— ),男,湖北黄陂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实验室管理,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及管理。

衣淑娟(1965— ),女,山东栖霞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机及农业信息化。

冯惠妍(1980— ),女,黑龙江肇源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空间数据库。

计算机科学已经成为支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信息基础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1]但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各个高校的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在各个高校的重视程度均比以往有所下降,体现在教学计划中最明显的特征是计算机课程和学时数的大量减少,课程性质也由原来的必修课和限选课变为选修课。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得不到专业课教师和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的重视,计算机课程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这样一种错误观点:计算机仅仅是工具,而不是科学,这是典型的“狭义工具论”观点。这种观点会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认识淡化,无助于学生对计算科学中最重要的、核心的思想与方法的掌握,无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尽管如此,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各高校包括校领导在内的教学主管部门的领导以及专业课教师大都存在这种“狭义工具论”的认识倾向,这部分人的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完整性。

其次,由于我国对于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没有统一要求,造成新生计算机应用水平良莠不齐,这种现实情况给各个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此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基本是一个大杂烩,其内容是诸如操作系统原理、网络原理、数据库原理等多个专业领域的浓缩,学习内容很繁杂,对于简单的内容,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对复杂的内容,学生又不能及时理解,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加之学时一再压缩,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基本上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所有这些情况掺杂在一起,使学生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存在一些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厌学情绪。在国外,这种情况也存在。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时必须面对纷繁复杂、晦涩难懂的语法现象,在学习过程中,有近一半的学生选择放弃;而且,试图通过抄袭或者其他违规行为完成课程的学生不在少数。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整个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从未体会过“使用计算的相互影响有效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2]

二、计算思维研究进展

(一)什么是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CT)一词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提出,其定义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3][4]

科学思维有三种形式:理论思维、实验思维和计算思维。其中,理论思维以数学为典型代表;实验思维也叫实证思维,以物理和化学为典型代表;计算思维是早已存在、只是最近几年才提出并逐渐被广大科技工作者重视的一种思维,主要以计算机科学为典型代表。现在普遍认可的观点是,理论科学、实验科学和计算科学是拉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三驾马车。这种认识得到美国联邦政府以及广大企业的一致认可。

(二)计算思维在美国的重视与发展

2005年6月,美国总统信息技术咨询委员会给美国总统提交了一份报告——《计算科学:确保美国的竞争力》。[5]报告认为,计算科学是一门能促进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学科。从最近一个世纪的科学发展史来看,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结果均或多或少地运用了计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该报告给总统的建议是,必须将计算科学的发展重新重视起来,并且将其置于美国科技发展领域的核心地位,予以优先支持。

自此以后,美国政府极其重视计算思维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计算科学发展的培养和投入。在2007年,美国启动旨在改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内容的国家教育计划(CISE Pathways to Revitalized Undergraduate Computing Education);美国NSF于2008年启动了Cyber-Enable Discovery and Innovation计划,并投入巨资,推进该计划的实施。NSF认为,该计划的实施会促进计算思维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美国科技领域产生重大成果。[6]时隔3年,NSF于2011年再次启动The Computing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试图通过该计划的实施提升小学、中学和大学低年级师生的计算思维能力。[7]

(三)计算思维在国内的发展

计算思维是计算科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依据周以真教授的定义,计算思维内容包括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等。徐志伟认为计算思维是地球上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一种思维能力。[8]2009年,中科院信息领域战略研究所组织编撰了《中国至2050年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9]该路线图对21世纪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科技的发展趋势、目标任务等做了详细的阐述,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对计算思维给予足够的重视。报告认为: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解决科技难题、保持国家竞争力的基础。这是对当前计算机教学领域存在的“狭义工具论”观点的有力驳斥。新一轮基于计算思维的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将计算思维培养与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育相结合、与学生的专业课教育相结合、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克服普遍存在的“狭义工具论”的偏见。

2007年11月,中科院自动化所的王飞跃教授在《从计算思维到计算文化》等多篇论文中对周以真教授提出的“计算思维”进行了深入分析。他建议各级政府对“计算思维”的研究给予经费支持,并希望我们能借“计算思维”的东风,尽快把中国的人情世故的“算计文化”转变为科学理性的“计算文化”,以提高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10]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算机科学代表团出访美国考察之后得出结论:计算思维是美国计算机科学界的一个最具基础性和长期性的思想。[11]由此可见美国对计算思维研究的重视程度。

201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首届“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重点讨论了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研讨会后,发表了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该声明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础性地位、计算思维培养的核心任务、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等方面为全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3]

三、农业院校计算机课程设置

(一)农业院校计算机课程设置调查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基本采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2006年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来确定本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国内较知名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采用2+X模式,即大学生在4年中学习两门必修课、选修一门或多门其他计算机相关课程。而地方二本院校由于其培养计划的要求,大多采用1+X的课程设置方式。[12]

我们对全国大部分农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电话调研,各个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均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基本上是必修课程,平均学时为54学时。

对于不同的农业院校,第二门计算机课程设置差别较大。课程主要集中在各种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方面,不同专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上述课程中选择适合自己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的课程,课程性质有选修,也有必修,平均学时为56学时。

近年来,各地方院校,特别是地方农林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时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农林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是国内大部分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的一个缩影。计算机课程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课程改革必须进行。改革不一定成功,但不改革必然灭亡。所幸的是,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线生机。

根据《基本要求》,结合农业院校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我们提出了如表1所示的农业院校三层次计算机课程建议体系方案。

(二)各层次课程教学要求

1.大学计算机基础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提前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大学新生在入学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网络购物、即时通信、游戏、计算机基本操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因此,作为表1中第一层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能从基础的键盘鼠标操作开始。但是,由于高考科目中对计算机课程没有任何要求,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受到高考指挥棒的指引,各个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课情况不容乐观。新生入学时在计算机基础应用方面仅停留在一些简单的操作方面,掌握的知识不够系统和深入。因此,以计算思维为指导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计算机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大量的计算机名词、繁杂的计算机硬件细节、毫无用处的软件分类使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因此,必须对此进行裁剪,突出基础核心内容的理解。例如,对于操作系统功能的讲解,可以通过简单的、典型的、易于理解的日常生活实例来进行。实际上,计算机中的许多算法都是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比如,计算机中的队列完全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排队,计算机网络中的邮件发送也是和日常生活中的收寄邮件过程极其类似。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讲解计算机中的复杂概念和算法,既便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中的意识。

2.程序设计类课程

长期以来,人们的普遍认识是,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其实并不尽然。但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是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极佳载体。对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解程序设计比学会程序设计更重要。基于程序设计的算法可以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习惯,而不是就事论事的方法。[3]乔布斯在1995年的一段70多分钟的访谈视频中谈到计算机编程时说到:所有美国人都应该花一年时间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学习法律的人不一定非要成为律师,但法律能够教会人们一种思考方式。同样,学习编程的人不是一定要成为程序员,但编程能够教会每个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所以,美国应该把计算机科学看成基础教育。[13]

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算法的实现、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对程序设计语言语法的深刻理解。在讲解程序设计语言时,教学重点应该突出语言中基础知识的介绍:程序的开发与执行过程,注释的作用,标识符作用及命名规则,变量,数据类型及其转换,数组,字符串,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基本输入/输出,函数概念、作用及使用。

3.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作为第二层次中的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一般在文科管理类专业中开设。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中“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与各相关专业应用结合得比较紧密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具体开设的课程可以是VFP程序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PowerBuilder数据库开发及应用等。数据库技术教学除了讲解基本的程序设计语法之外,重点要介绍数据库的概念、数据表、视图、存储过程、约束、触发器、数据的插删改查等与数据库技术密切相关的概念和技术。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应该结合应用实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而不是熟练掌握这些技术,因为有限的学时不可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某一课程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在介绍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同时,应该把利用数据库的方法和思想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学生领悟应用系统级的问题求解方式,培养学生软件工程的思想,达到计算思维能力提升的目的。

4.第三层次课程

事实上,第一、二层次的课程尽管体现了计算思维教学的思想,但是,课程本身并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农业院校特色。原因有两个,其一,第一、二层次的课程更多的是一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思维的培养,是为将来的深入学习做准备。其二,第一、二层次的课程是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和第二学期开设的,在这一阶段,学生并没有太多的数学和专业知识储备,专业知识很欠缺,在第一、二层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阶段涉及过多的专业知识只能适得其反。到了第三层次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数学知识,对本专业也有了大致的认识和了解,为第三层次的课程开设打下基础。

表1中第三层次列出的课程是最能体现高校特点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思维教学的较高层次。在农业院校,第三层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能力。农业院校各农科专业应该选择适合本专业特点、能为本专业科研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计算机课程,强化各学科专业和计算机科学的融合,借此大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在农业院校,第三层次课程可以以专题的形式开设课程。对于农业信息化技术、数字农业技术等课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教学内容:[14]农业数据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农业数据统计分析、3S技术、农业信息采集技术、农业信息网络技术、虚拟农业、精准农业、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农林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农业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

此外,Web技术、Windows编程技术等偏重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安排在第三层的课程中,这不仅满足了少数学有余力并且渴求计算机知识的学生的需求,更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机会。

四、结束语

作为三大科学思维方式之一的计算思维,与人们的日常学习和工作密切相关。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真正融入农林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还需较长时间的摸索,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特别是需要广大农科院校从事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将计算思维的精髓融入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融入到学生的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广大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精神的感召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参考文献]

[1]中国计算机学会.2010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报告[R].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Denning,P.J.Great Principles of Comput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3(11).

[3]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10(9).

[4]Wing,J.M.Com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6(3).

[5]Benioff,M.R,E.D.Lazowska.Computational science:Ensuring America’s Competitiveness[R].2005.

[6]Jackson,A.Cyber-enabled Discovery and Innovation[J].Notices of the AMS,2007 (6).

[7]NSF.Computing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EB/OL].http://nsf.gov/pubs/2010/nsf10619/nsf10619.htm.2011.

[8]袁开榜.二十一世纪,人们应该具有计算思维能力[J].计算机教育,2011(3).

[9]Li,G.Information Scsience & Technology in China:A Roadmap to 2050[M].Beijing: Science Press,2011.

[10]王飞跃.从计算思维到计算文化[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7(11).

[11]孙家广.计算机科学的变革[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9(2).

[12]龚沛曾,杨志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2(5).

计算机课程学习报告范文2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计算机能力;培养策略

为了能够紧随社会教育改革的步伐,适应计算机普及所带来的便捷,初中计算机课程必须得到教育界及社会大众的重视。而计算机的普及化也必然成为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必须品,也成为每个人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也因此,一定要让初中生重视起在初中阶段可以学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对此培养出足够的兴趣。

1初中计算机教学现状

1.1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若想高效准确的来教授学生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一个专业的教师是必不可少的。而就目前各校计算机教师的情况来看,是没有达到专业要求的:①各校出现计算机课程非计算机专业老师上课的现象,也就是由其它专业的教师进行兼职或带课。从而导致计算机知识传授内容空虚,不够精准。②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师,但是教师并没有实时的了解最新的计算机知识信息,所传授的计算机知识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对计算机知识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③由于大部分计算机教师从业者的年龄都比较年轻,他们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无法完全准确的表达出知识的精髓。

1.2计算机课程未得到有效开展:

在中国式教育的熏陶下,大部分的学校与家长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中考上。从而导致了计算机课程没有真正的被重视起来。计算机课程不是被其它文化课代替,就是被草草掠过,并没有被真正的落到实处。或是教师并不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让学生们自己去理解,去摸索,由于对计算机知识的一知半解,使许多学生逐渐对计算机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1.3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待改进:

计算机技术有着其特殊性,发展的速度与理念更新之快不是我们所能够想像得到的。所以,初中计算机教材内容无法完全的跟着技术发展速度也是常见现象,并且,由于知识内容的滞后也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局限与固定,使得计算机的教学无法达到最终的教学要求。在课堂传授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老旧,使得学生们无法真正的理解教学精髓所在,也没有完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最终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无法完全吸收,并对计算机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2加强初中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的对策

2.1情境主题教学:

如今的初中计算机课程还没有完全得到家长与学校的重视,所以,计算机课程应以实际操作为主的特性就被忽略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实际操作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教学理念来为计算机课程进行备课。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进行上机操作,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学生们动手操作上,并制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情境。比如:选定一节课程,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相关,设定出一个特有的情节,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情景设定来完成课业要求。假设自己是公司高层,要求学生们以员工的身份通过PPT的形式做一些产品或是述职报告。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对课程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们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再比如:在学习Excel、Word办公软件时,可以让学生们假设自己是员工,需要完成老板交待的各种报表。报表内容与数据由学生们自己去设定,这样,不仅让学生们巩固了要掌握的知识,也让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在活动的过程中也拉近了他们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2.2改变教学模式:

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哪一种课程,教师都是做为主导存在于课堂上的。而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更是以理论为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们的知识吸收能力不强,听课兴趣不大的现象发生。从而导致计算机课堂效果不佳。所以,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模式,以学生做为课堂主体,站在他们的思维角度上来考虑问题,综合他们的兴趣与实际水平来进行课程准备,将计算机实际操作真正的做为课堂主体教学内容执行。初中学生有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与色彩鲜明的东西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年龄特点来制定一些课堂计划。比如在学习Photoshop时,可以用学生们的照片来进行讲解,去修他们自己的照片时可以让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也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在练习时让他们对自己的照片进行修饰,出现问题及想法时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这样不仅让学生们的课堂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也在无形中提高了。

2.3课后自学操作练习:

计算机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老师与学生们的沟通也是有限的,所以,学生们的课后练习与自学也是能力培养的关键。要让学生们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水平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他们在课后自己研究或是与同学们一起研究完成课业要求。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找一些相关的书籍或是与教师、同学们进行讨论,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这样,课堂与课后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们的知识吸收的更快,掌握的更加扎实。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一定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课业选择,在学生们的实际水平的基础上稍稍的加一点难度,即不太难又不会太简单,学生们在完成课业时,通过思考就可以解决,这样可以避免因内容太难给学生们带来挫败感,使他们对计算机学习失去兴趣。又不会因为内容太简单而对计算机学习失去重视。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互相谈谈他们自学的内容和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趣事,或是将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拿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总之,初中计算机必须得到学校与家长的足够重视,要改变老旧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通过不断的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来保证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采用新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真正的实现初中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钱文君.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S1).

计算机课程学习报告范文3

关键词:创新;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提出:21世纪的竞争将不仅是资源、市场、军事的竞争,更为重要的是创新思想的竞争。创新的主体是人才,创新的源泉是知识,而知识来源于学习。所以,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竞争,是造就创新人才能力的竞争。为了实现我国“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的目标, 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当代大学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也应该是当代大学的精神所在。

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本文将针对计算机课程,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提高的发源地进行浅析。

1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1创业、就业之需

高等教育存有的怪圈是: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学生抱怨找不到好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特别是产业界,又抱怨大学毕业生不好用,没有能力,没有工作经验。据200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应变能力(51.9%)、创新精神(59.5%)、问题解决能力(60%)、学习能力(56.3%)。这些标准是和毕业生在新的环境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相关的,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其创新素养的综合反映。

就计算机(相关)专业来说,因IT业的迅速发展,近十年来规模不断扩大,截至到2006年,全国共有771个学校开办有计算机本科专业,共有在校生近43万(同其他专业相比,这两个数字都是全国第一)。令人尴尬的是,规模的扩充并没有解决IT产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如何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是对学生负责、对国家负责的刻不容缓的事。

1.2计算机课程需要创新性学习

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课程需要创新性学习。

(1) 工具性、应用性、实践性。计算机本质上是一种智能工具,用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计算机的智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设计者的赋予与使用者的实施。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需要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技能,更需要具备一定的赋予计算机智能的软、硬件设计能力。

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过程是进行技能学习、训练的过程,是进行赋予计算机智能设计知识传授、应用的过程。决定课程学习真实有效的绩效应由技能的运用、设计的实现来定。这必然是一种实践活动的结果,并且成果的优劣取决于学生的内心主动需求、兴趣和意愿,高水平、高质量的成果是把事物加以改进或优化的活动。计算机课程学习属于创新范畴。

(2) 关联性和综合性。这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内容和技能上。在内容上,先修课程内容往往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如一年级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对后续的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课程有较大影响;数据结构的学习对后续的编绎原理、操作系统等课程有较大影响等。在技能上,基本技能的掌握对后期技能学习有重大影响。如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程序调试技术不能过关,在数据结构中就很难进行复杂程序设计工作,并进一步地影响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

课程的关联性和综合性,要求学生能够连贯地学习,具有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把先期课程学到的知识用于后续课程中问题的解决。能够把握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触类旁通,获得直觉和灵感,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

(3) 发展性。计算机技术是当今发展变化最快的技术之一,新方法、新观点、新技术日新月异,内容更新换代很快,教学计划很难与当时主流技术一致。如入校时,软件开发以面向过程程序设计为主流技术,到毕业时成为以面向对象、组件为主流技术;主流编程工具也变化很快,C、VC、C#、.NET、ASP、JSP、PHP等不断发展变化着。

课程的发展性决定了计算机课程学习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方法、学会用已有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学习内容本身。而学会学习也正是创新所必须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阿尔温•托夫勒),这一点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尤其适合。

2传统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有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处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实施了创新行为且取得了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意识表现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和责任感;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于革新、勇于创新,坚忍不拔,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创新能力表现为具有创新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感知力等,在流畅性、敏锐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等方面表现出众。创新人才的外在显性,表现为一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

当今计算机课程教学没有形成针对课程特点的独特的方式,与其他课程教学一样,很大程度上还是沿袭初等教育模式,“管理为主,教学为辅;监控为主,指导为辅”仍是主流,极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1) 灌输多,引导少

知识继承成为教学的首要目的,教育成了一种储蓄行动。课堂成了知识的倾倒处,教材是知识的容器,教师是倾倒的操作者。多媒体课件的滥用,使“知识倾倒”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设定好的PPT禁锢了教师思想的自由。教师的讲解成了PPT的画外音,最终不是PPT为教师讲课服务,更像是教师为PPT服务。

灌输的核心是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自主。头脑不是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只有让学生思维的白纸在课堂中由学生自我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去填充,创造思维所生成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课堂也才能真正变成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火把的阵营。

(2) 听得多,想得少

“听得多,想得少”是多媒体课件滥用的必然后果。教师顺手点来,省去了板书的时间导致讲课进度快速推进,学生上课盯着一张一张被翻阅的PPT,思维来不及跟上便进入麻痹状态,只能一味地接纳,丧失了许多思考空间。更糟的是,教师不板书直接造成学生没有时间笔记。笔记是听课的痕迹,记下的内容是学生思想的结果。没有了它,教师的讲解必定如同大浪淘沙,只剩下一些结论(沙子)。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去死抱教材和记忆结论。但知识首先是一种思考和实践的果实,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够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应必须用我们自己的脚(叔本华)。

创新能力需要知识的积累,但知识不能代替创新能力。“听得多,想得少”最终将培养出思想懒汉。当一个人不会用自己头脑去判别,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时,又如何指望他去开拓、去创新?

计算机课程学习报告范文4

职高计算机;实训教学;提高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172-02

计算机实训教学是计算机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实训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习得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因此,现在计算机实训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学校重视。目前职业高中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大部分是应用软件,如Office2000、Photoshop、网页设计等,也有开设系统软件,如Windows系列等操作系统软件和VB、VF等一些相关的语言教程,它们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上机实训成为了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

1计算机实训的作用及存在问题

计算机实训是集理论性、操作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技能型专业实训,具有严谨的教学理论、条理清晰的教学脉络,它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计算机实训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计算机应用现状,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计算机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多年的授课经验发现,在计算机实训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近10年来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很快,计算机课本的知识结构相对陈旧。二是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够深入。很多职高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具体到实际问题,却不尽如人意,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劳动者。另外这些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深入,虽然学过一些相关课程,但只是浅尝辄止而已。三是创新能力不强,很难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2明确实训任务,规范实训教学

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其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实践实训教学是实施职业技能培养的最重要环节,因此要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作为教育理念,树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观念。实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的综合职业能力,主要是:(1)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计算机实训教学的具体实践训练中,学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引发学习的兴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自学和应变能力,并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2)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点,如安装维护和维修计算机的能力,操作计算机相关设备及工具的能力,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能力等,专业技能是学生毕业后的基本谋生手段,立足社会的条件。(3)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实践中,可以锻炼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工作安排和组织协调能力,提升团队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学生在熟练掌握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又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的具体要求和任务。实训内容要具有现代职业性,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了解本学科的前缘,并将新知识结合实训来指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以强调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有机结合作为指导思想,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践内容,加强现场教学的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可采用多种实训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实训过程中,学生玩游戏,做与实训无关的事,是实训教师最头疼的情况,为避免此类现象发生,教师除了要给学生安排充足的实训任务外,还须加大巡视督查力度,督查上机不够认真的学生,监督其上机实训完成情况,同时可以了解学生实训操作进度,必要时可以及时补充或削减实训内容,及时解答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在实训课结束时,实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实训效果,促使学生认真完成实训任务。一是课堂批阅。教师逐个检查学生实训任务完成情况,记载成绩。二是提交实训报告。实训结束后收取学生实训报告,检查其实训效果,目前主要采用此种方式。三是邮件方式。对相对较大的实训项目和有实训成果生成的实训项目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在线收取学生实训成果,这种方式效果好,值得推广。

3对学生上机实训过程的考核是实现上机实训课教学目标的法宝

计算机课程学习报告范文5

会议费用申请报告标准版县政府:

根据**发【xxxx】37号文件精神和市**局要求,我县在xxxx年下半年开展了“****和谐村(居)”创建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县15个民族村行动积极,措施得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进一步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好**委年终评选的迎检工作,拟于7月24日在***村召开全县创建活动现场会议。由于我局工作经费紧张,特申请解决会议费13850元。

如无不当,请批示!

**县*****局

20xx年x月x日

会议费用申请报告标准版尊敬的校领导:

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有关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与有关高校共同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八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定于XXXX年11月10-11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会议将围绕计算机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计算机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计算机类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改革、计算机类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等作报告,促进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为计算机课程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并就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讨。论坛期间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无会议补助,论坛会务费600元/人。

为促进我院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经我院研究决定拟派×××、×××两位老师参加。因广州到西宁路途遥远,来往坐火车耗费时过多,且火车的卧铺价格与做乘坐飞机(淡季机票打折)相差无几,若改乘飞机,则不仅可以减少教学异动,而且可以省去一日住宿费用和补助经费,完全可以弥补因乘坐飞机而产生费用,据此恳请院领导同意二人乘坐飞机往返。因参会而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会务费从我院专业学科建设业务费(已做预算)中支付。食宿按会务组统一安排标准执行,其余费用按照学校相关制度执行。

恳请领导批准!

申请人:XXXX

20xx年xx月x日

会议费用申请报告标准版xx烟草公司宣威分公司:

为切实做好XXXX年xx镇的烟叶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全面提高xx的烟叶生产管理水平,确保相关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xx烟站各点决定于4月15日组织各辖区内的部分烟农对烤烟生产收购技术进行培训,参会人员80人左右,会期1天,共需会议费8100.00元(捌仟壹佰元整)左右。望领导批准!

计算机课程学习报告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正确的教学思想必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体现出来,科学的教学内容也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计算机技术具有发展快,更新变化快的特点,所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与此对应的就要求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

过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操作为辅,考试以笔试为主,上机考试为辅。对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差,实际操作能力低,就业时,很难适合就业单位的要求。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1.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智能水平、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等,都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上课之前要对自己所代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调查研究学生的这些特点,掌握实际情况。然后根据情况制定讲课的内容、重点和进度。这样有的放矢,因人因时而异,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以书本为准,以教师为准,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求新、求异思想欠缺。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去发展知识,而不是停留在书本或讲课内容上。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解法,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完全可以超过老师,我们在讲课中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体意识。

3.教师要做的工作不仅要把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他们是怎样接受知识的,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快更容易更有效地接受知识。只有知道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普遍都存在这样的看法,就是应用软件好学,程序设计语言(如VB、ASP等)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难学。为了消除学生的这一想法,提高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及理论性较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授课时采用的是这样的做法:从具体问题入手,提出问题,通过大量例题说明讲解课程内容,然后归纳总结出几点结论,说明使用规则。这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思想跟得上,学了就能用。每一章为学生制定一个小目标,让学生一点点的深入学习。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及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授课方法是板书+讲解。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授课,学生只能是把操作步骤一步一步的记下来,看不到操作的结果,所以接受起来有些费劲。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教学地点也应该从教室转移到现代化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或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光、电、色等多重元素,突出信息的形象性及感染力,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它以形象生动的图文并茂的人机界面,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已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点:1.它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2.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3.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集中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4.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将授课内容上网,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现在,我们的计算机课程均改在了现代化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大量的实施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组织教师收集、研制和使用多媒体CAI课件,部分课程(如基础课、图形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都是以CAI教学为主,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将自己实际的经验及见解放在授课中

每个人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会积累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别人的经验不能代替自己的实践。在讲课中应该体现出自己的见解,这对学生是很有益处的,因为它是一般书本上所没有的,是教师通过自己实践积累的经验,很可能有一定独到之处。在长期的实践操作中,我们不断的积累了自己的经验、计算机使用及各种软件应用方面的技巧。把这些内容溶入到我们的讲课中,使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

四、增加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以往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上机实践的时间太少,而且学生不重视上机练习。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针对以往学生的情况,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一些应用软件,我们基本上都能安排每个学生每周每门课程平均上机时间数不少于2课时。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5比5或6比4。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另外,在实践课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计算机实践课程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如在程序设计中,学生上机多数是将书上的程序作业在计算机上运行一遍,形式单调,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够对课程内容作深入的理解。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平时安排的实践课之外,对于一些应用性很强的软件和一些编程软件,如静态网页制作软件,动画制作软件、VB、ASP等课程,我们设置了一周到两周的实训课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更注重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实训,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完成实训作业的同时,检验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由于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毕业生在就业中逐渐受到了计算机市场的欢迎。针对学生上机操作不认真的情况,我们还采用了讨论法教学,就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上机课的一些问题,教师对于共同的问题根据情况进行解答或给学生提示让学生再去上机实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在实施时,分组采用男女学生以及善于言谈者与不善言谈者适当的比例,来保证讨论的气氛热烈。这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督促他们勤于上机实践起了很好的作用。

五、营造浓厚的计算机学术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计算机重要,但对计算机在其专业的具体应用尚不了解。因而学习起来有点茫然。所以我们在学生入学时,专门组织计算机专业介绍报告会,让学生了解社会各个行业的计算机应用和需求情况,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我们还不定期地举办全校范围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比赛。比赛结束后,对部分优秀学生给予奖励并颁发证书。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批计算机应用较好的学生,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六、考核方法的改革

以往的考核几乎都是笔试,学生学计算机如同学语文、政治一般,去背书本上的知识,对计算机课程的掌握,大多只限于理论方面,在实际应用中总是觉得难以动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考核方法做了改革。现在除笔试外,更加大了上机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方法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

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

实践能力考核又分成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两种:

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上机作业作为考核依据。

能力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实训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实训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

此外,针对不同的年级我们还举办了校内计算机认证考试,包括基础知识、多媒体制作及软件编程三种。

经过以上的改革,计算机的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提高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张萍,《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朱龙祥,《怎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3]赵继承,《中专计算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