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管理实施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管理实施细则范文1
关键词:装饰工程,预算原则,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Q1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装饰工程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就给越来越多的装饰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想保持长久发展,就必须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提供高质量的、令消费者满意的装饰工程。无论什么建设工程,企业生存的根基是工程质量,尤其是现代城市的装饰工程。在现今社会中,单纯地搞价格战争已经很难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因为“一分钱一分货”的思想在他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他们认为越便宜的装饰工程,质量肯定达不到要求,但是过高的价格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又难以承担。因此,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企业在给每一个消费者提供预算服务的同时,要尽量给消费者提供最佳性价比的装饰服务,只有客户满意了、企业盈利了,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企业。
二、现代装饰工程的特点
(1)现代装饰工程,无论在设计上还是施工上,都包括了许多传统的建筑项目,甚至一些与传统建筑工程不相干的项目,例如家具类、灯光设计、装潢类以及弱电安装类等等,这些都能在现代装饰工程的设计图中找到,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相比其它单位工程,现代装饰工程更具复杂性。
(2)装饰工程的施工基础是已竣工的结构主体,因此,在开始装饰工程施工前,要对照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竣工图对结构主体进行检测和清理修整,这常常会增加额外的投入;但是,装饰工程几乎不受气候影响,搭设临时设施工作量也很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不少开支。
(3)设计的标准化程度不高,许多分部分项产品的批量较小,琐碎而杂,而且装饰类新材料不断涌现和应用,施工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出现。
(4)合同的工期比较短,工作面也比较窄,对于大中型的施工机械极少使用,主要的施工方法依然是手工工作。对施工材料以及半成品、垂直运输还是靠人力运输为主,一些较重的构件运输到施工地点也基本靠人工,难以进行流水作业。
(5)现代装饰工程的投资额比较大,一些稍微上档次的项目,其单方造价往往比土建工程还高,甚至高出数倍。
正是由于现代装饰工程具有以上的特点,在进行预算管理时的难度更高了,相关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装饰工程的预算管理。
三、现代装饰工程管理预算中的影响因素
(1)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对于任何一个装饰工程,尤其是工程量大的工程项目,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绝不能忽视这一问题。
(2)工人报酬的增加也是目前很多工程公司在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目前装饰企业最常见的制定新项目报酬支出的方法是按照市场预期工资以及过去三个月的工资水平,但是面对某一些特殊时期出现的务工人员返乡等原因出现的劳动力不足的时候,暂时性的区域用工荒会使得工程报酬支出增加。
(3)不可预见的突发性事件造成的损失。很多装饰企业在预算时都很小心,因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其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4)材料的损耗费用。对于大部分的装饰企业而言,材料的损耗费用主要是由于非技术因素所导致的剩余、不可用成分。我们要尽量减少材料的损耗,因为材料损耗小,其利用率高,企业的利润空间就大。
四、现代装饰工程管理预算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在现代装饰工程中,工程管理预算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仔细研究分析大量的研究资料后,我们不难看出,仅仅谈论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泛泛而谈的相对比较多,但是,针对管理预算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研究的文献相对比较少,而装饰企业中与客户进行商谈和成功获得订单项目的关键就是工程管理预算,因此,工程预算管理在装饰工程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目前现代装饰工程的管理队伍来看,一方面,如今从事装饰工程管理的绝大部分人员都是参与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我国的装饰工程行业起步相对较晚,过去的十几年发展也比较缓慢,只在近几年间才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工程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对偏低,这一事实无可厚非。目前装饰行业的行为规范力度比较小,内容不够完整,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因此,从人员到企业的管理发展来看,大多数的装饰企业都根植于建筑行业,在正式接触装饰行业后,没有足够的能力在短时间内很好地驾驭装饰行业的整套运营。主要原因是相对于装饰工程而言,建筑工程比较粗糙,技术含量也不高,这些都给装饰工程管理带来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难题。因此,对于装饰工程管理而言,单纯地把工作考虑周全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督察,从而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从目前的行业认定来看,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预算管理、质量管理、监控和协调等方面的工作,而在遇到比较棘手的管理问题时,最重要的预算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将发挥很大的作用,二者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工程的质量达不到足够的高度,企业未来的发展就会变得很艰难,也很难在行业中树立好的信誉和口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而企业的工程预算管理是关乎企业获取利润和节约成本的关键。因此,工程预算管理在所有的工程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考虑的首要问题是预算的科学合理性。无论哪一个工程项目,在对所有施工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其目的和数量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我们既要保证数量能够完全满足工程施工所需,又不能造成材料浪费。因此,在工程的预算管理中,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工程材料的核算和材料的管理问题,现在一般都是采用投标的方式来处理该问题。在施工的主要材料选择上,让众多企业参与竞标,从而选择出性价比比较高、最适合自己的企业,这样能够确保使用的材料其性能和价格的比例在最大程度上合理化。此外,在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装饰施工中的费用支出,从国内众多装饰企业发生的工程款项支出问题来看,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工作人员,他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偷偷地更换材料或者移花接木,最终给自己和企业都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作为企业监管,在这方面必须加强财务和产品的进出记录监督,防止内部工作人员谋取私利影响企业形象和工程质量。第三,施工进入后期,对于工程的维护也是需要一定经费的,这些经费的使用目前对于大多数装饰工程企业都是在工程预算当中核算的,在使用时都是作为装饰工程进展款项来支出的,这其中就存在一定的漏洞,所以作为装饰工程管理,财务的前期、进程中和后期的监管是一个环节都不能少的。
五、结语
总之,对于装饰企业而言,企业未来的发展与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只有高水平的,严密的和具有技术含量的管理才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而装饰企业面对的是直接的消费者,所以为消费者带来实惠并给予有保证的质量工程才能在他们心理树立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参考文献:
[1]刘婉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造价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5)
医院管理实施细则范文2
摘要:科学和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标志和重要因素,纵观全球,没有任何国家公共卫生系统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非常完善、毫无问题的。随着社会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的种类和特征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公共卫生体系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突发卫生事件频发导致很多经济社会问题的产生。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结构转型和各项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不稳定和危机因素逐步增多,更易于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意义
一、引言
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贝克第一次使用了“风险社会”的概念来阐述后工业社会存在的普遍状况和现实问题,并逐步将“风险社会”加以理论化。随后世界范围内波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欧洲各国发生因二恶英污染传播所致畜禽类、乳制产品污染问题,美国的结核牛和英国的疯牛病事件,墨西哥全球性甲流疫情暴发,我国从SARS 蔓延到H7N9 肆虐等等,均向世人说明我们身处危机频发的社会,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疾病问题逐步凸显出来,“风险”与“危机”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特征因素。
贝克认为,风险社会有较为突出的两大特征:一是人类种子技术发展以及工艺革新导致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二是社会制度变革与结构变化导致的风险隐患。这两大特征的相互结合与作用形成了现代风险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传播国际化的纵深发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故突破国界与区域的界限,传导向强,扩张性加剧。“人造风险”与“传统风险”日趋常态化与集聚化,国内与国际风险、区域性与全球化危机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人们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风险社会。
二、我国进入社会风险以及突卫事件的高发期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
进入21世纪,从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广泛传播到2008年持续性的暴风雪袭击我国南方14 个省(自治区);从2008 年5月四川、甘肃遭受8.0级强烈地震破坏,到2009 年H1N1 流感引起的民众恐慌;从2009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导致4.8亿人次受灾到2013 年H7N9 病毒的蔓延……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不止,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人均GDP到达1千到3千美元阶期时人口、资源、环境、公平、效率等因素处于社会矛盾承载的“瓶颈期”与“约束期”,同时也是处于“经济发展失调期、社会秩序易乱区、心理区间失衡区以及社会伦理重构期”的关键节点。根据这一观点与理论,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进入社会风险与突发事件的高发阶段。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重大的社会灾难
从法律层面上,200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应对突卫事件有了法律意义上的指导、实践方面的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重要性与权威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实践层面上,自从2003年SARS和相关重大疫情事件发生以来,中央和地方在预警机制、应对机制、事后管理机制等方面逐步改善,并成立了常设的、专业性的应急管理机构进行日常管理与服务,初步完备了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但是实现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尚需时日,公共卫生事件的复杂性、紧迫性、危害性等不可预知的特性需要进一步健全政府公共卫生管理体制。
近几年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其破坏性、突发性、不可预知性及后果严重性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如何更好地运用相关应急管理方法与理论解决突发卫生问题,如何有效应对与防范卫生事件,如何运用相关科学化与合理性应急管理机制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成为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与现实困境。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及原则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突卫事件的发生由于所处环境、产生原因及危害后果的不同,有其各自的特点与形态,但是突卫事件也有共同的基本特点。
(1)突发爆发性与不可预知性。这一特征说明:一是突发卫生事件难以通过科学仪器与工具手段进行预测和推断,事情的发生事前没有征兆,难以进行有效的防范与预警。二是突发卫生事件一旦爆发与蔓延,需要政府机构与相关部门在紧急状态与短暂时限内做出分析判断,认定事实与推断结论,从而更好地进入应对环节。
(2)复杂性与繁冗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是由多个源头与媒介引起的,地质灾害、化学细菌、传染疾病、农林牧副等都会在相当程度上产生危机事件,种类繁多,根源复杂。而且同类事件表现形式与动态化传播千头万绪,千差万别,处理方式与方法也差距甚远,较难预测其辐射范围和发展趋势。
(3)经济破坏性与社会危害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生产生活、生命健康、安全稳定息息相关,可以在短暂时间和微小区域造成人群发病与死亡、财产损失与社会动荡,对社会安全与经济发展影响严重,这一特征迫使政府部门需要及时有效地控制危机局面,减轻社会危害度和蔓延破坏力。
(4)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由于突卫事件的骤然性和突然性,其现场控制与处理、原因分析与调查、善后总结与预防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政策性与协调性较强,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与紧迫性任务,需要在政府部门的统一布控与系统管理下才能稳妥推进相关工作。
(5)全球化与国际化。疾病传播、中毒传染以及食品药品安全是全球性的问题,国际合作与沟通空间巨大。当前国际之间人与人联系密切,沟通顺畅,这都为疾病传播与蔓延扩散提供了可乘之机,公共卫生事件可以跨越洲际之间的阻隔以及区域之间的限定,横行肆虐,影响广大。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突卫事件的特点决定了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监控、处理需要在政府机构的主导下进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突卫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已经成为应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关键路径选择,实时依据突卫事件的影响范围、危害程度以及资源分配比率等因素,启动与响应相关的应急预案与处理规划。同时公共卫生是一项涉及面广、波及群体宽泛的事业,非政府组织、大众媒体、民众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在保证突卫事件效率化、效果性解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原则。突卫事件是难于避免与直接监测的,对于公共卫生的应急举措首要在于预防,深化危机意识。无论是生物病原体所致流行病还是人为与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可以将欲发生的突卫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中,可以将难于监控的突卫事件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另外突卫事件危及民众生命安全与健康,必然导致财产与物质的损失,各级部门和政府机构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首要原则,利用所有资源与设备,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对于受灾群众和参与救援的人要竭尽全力做好防护与保障安全工作。
(3)公平性与效率性原则。每个公民都享有接受公共卫生物品消费和享有卫生保健服务的权利,政府在依法办事与履行职能时,要充分保障卫生医疗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当流行传染疾病、重大卫生灾害、食品药品危机等事件发生时,在统筹与优化卫生资源分配时,首先确保受灾群众卫生保健服务的基本功能;其次,政府必须强调效率性原则,安排组织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救援措施(精干高效的救援队伍、充分及时的救援物品以及行之有效的卫生保健服务),通过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救援措施的精益化运行,确保突卫事件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公平性救助与效率化救援。
(4)时间性与协同性原则。突卫事件具有突发爆发性与不可预知性的特征,事件爆发过程和危机传递由于信息不畅、沟通不良等原因容易加剧事态的蔓延,因此突卫事件的先发处理在于时间的有效把握,政府应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危机局面,及时准确稳控事态的发展。另外突卫事件不断考验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事件通常会涉及多个领域和机构,除了卫生管理机构以外,交通运输、公安警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疗保障机构以及通信辅助部门等也将协调参与,如何形成联动配合机制,从而更好地促成多个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合作,发挥整体化优势,是政府行政职能履职的重要方面。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结构加剧转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破坏性与影响性暴露出我国应急管理方面的缺陷与问题,风险增多导致的民众不安情绪与忧患意识亟待政府应急管理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本文选题定位于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一种科学化、合理化、效能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机制,对于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物质财产以及降低各类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突发卫生事件的管理与应对是政府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地方政府如何应对,应对的效率性、效果性都会涉及到这一事件的影响程度、辐射范围以及损失程度,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是处理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关键,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人民满意度以及经济发展度,来自国内外诸多领域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对于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与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关乎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程度,同时也严峻考验着政府管理能力建设。
2.建立科学化、效能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突卫事件对于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众心理的广泛冲击不可小视,特别是我国特大城市上海人口集聚度过高,交往密切程度频繁,受威胁人群剧增,受破坏程度较高,事件一旦大爆发,危害性与损失度必然增大。城市地区现已为突卫事件发生的高危区域;而广大农村由于缺失相应的卫生常识与应对手段,事件发生极易酿成严重灾难,所以建立科学、效能化的应急管理机制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韩锋.360度绩效考核在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性探析[J]. 经济与管理,2011(09).
[2]袁艳芳,蒋平.政府部门卓越绩效评价模式应用的必要性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1(03).
[3]田家林.战略管理导向的政府绩效管理特点、效能及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01).
[4]诚然,刘丽.战略管理框架下政府绩效管理探析[J]. 经济与管理,2010(10).
[5]韩锋,孙建丽.我国公共行政支出的战略性绩效管理初探[J].理论导刊, 2010(06).
医院管理实施细则范文3
完善组织,交叉管理
医院独立设置了医疗质量管理处、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为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医院将医疗部、质量处、院感办联合负责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医疗部制定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制度、考核办法;质量处负责制定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和日常的监督检查;院感办负责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同时,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对新药、新治疗用品的采购、药品招标等进行审批;对全院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监控;收集、各种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医院还制定出药品收入比例控制在35%以内,抗生素使用占药品比例控制在35%以内的目标,并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管理监督措施。
建立制度,严格执行
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医院根据《陕西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原则》,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实施细则,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以及联合用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等。要求临床医生尽可能采集标本进行病源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检验科每月将耐药菌分析情况报告医院感染办。感染办每个月进行抗菌药物使用调查,每季度将调查分析报告在药事委员会上通报。
确立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实施办法:为加强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由医务处、药剂科对在全院使用的抗菌药物注射剂及金额较大的专科用药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了抗生素及部分其他药品管理办法。抗生素注射剂分为四类抗菌普,1类为抗菌普窄、疗效肯定、价格低廉的药物。住院医师及以上均可使用;2类为抗菌普较广、疗效好但不良反应较明显的药物。主治医师及以上均可使用;3类及四类为疗效好、价格较贵、我院新品种的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可以使用。其他药品限制使用的只有3类和4类,权限同抗菌药物管理。下级医师需要使用超过权限的药品,必须向上级医师汇报,同意后方可使用,并在病历中做以记录。
建立抗菌药物定期监督管理制度:临床科室每个月将本科室使用的3、4类药品的数量进行统计,在每个月底前上报医疗部感染办。药剂科每月将全院使用的前10位抗菌药品按照品种、数量、金额进行排名,并将使用数量最多的前3位医生排名。医疗部每月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排名情况在科主任例会上通报。质量管理处每周进行环节质量检查,将合理用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加强综合目标考核力度:将药品使用情况、合理用药考核情况加入到综合目标考核中。制定外科系统药品费用比例不得超过25%,内科系统药品费用比例不得超过45%。每超过标准1%,扣该科50元,每降低5%,奖励该科100元,每个月考核,奖金兑现。
药师合理用药审查
以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为标准,临床药师对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合理用药审查,对超过五天使用抗菌药物,重点审查,并用硬件加以保证。在医院HIS系统中设置长期医嘱有效时间5天,超过5天,计算机系统自动停药。确需使用,由科室医生填写抗菌药物申请单,注明感染部位、怀疑感染细菌、是否采集标本送检、细菌培养结果等,临床药师审查通过,可以继续使用。对不合理用药现象及违反使用原则,药师有权不发药或向医师提供合理用药建议,从而有效监督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门诊处方的管理,由门诊药房的药师进行合理用药审查,不合格处方,不予发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由药剂科每月抽查200份处方进行处方点评,结果报告质量处,一旦有超常规数据,立即查找原因,进行整改,从而监管门诊用药。
行政干预
医院通过院长与各科主任签定“责任目标”对各科室进行管理。对使用频率异常过高的抗菌药物,由药剂科进行调查,如有违规,报请药事管理委员会,立即停止该药在医院继续使用,这对药商是一种制约,对行风建设也是一种促进。
综上所述,我院的实践证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仅靠制定一两项制度就能奏效,而是需要一系列管理措施,从制定完善的制度到确立严格有效的执行手段,以及切实可行的监督考核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是制度,但这制度不是单一的,而是系列的、交叉的,才能起到全方位的管理作用。只有相关行政部门、全体医务人员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保证人民的健康。
参考文献
医院管理实施细则范文4
行政管理作为医院战略管理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个软指标,但抓好行政管理却是一个硬道理。
1.行政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行政管理涵盖医疗管理之外的全部内容。是医院全面建设的基础工程,抓好行政管理是凸现医院军事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2.行政管理是确保内部安全的关键安全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核心,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医院的发展环境不断提出新的矛盾和考验。立足安全抓行政,是为医疗工作顺利展开提供保障的前提。
3.行政管理是培养过硬作风的载体医护人员的工作作风、认知能力、遵守纪律程度是对行政管理工作范畴的基本要求。没有高质量的行政管理,医疗中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4.行政管理是展示医院内外部形象的关键医疗形象、人员形象、精神面貌都需要高质量的行政管理做后盾,没有行政管理的高效益,就难以体现医院的本质内涵。
二、行政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行政管理的基本理念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把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1.尊重人,营造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
尊重医护人员,就是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医护人员在事业上、生活上和情感上的合理需要,加强与医护人员的沟通,用柔性手段解决钢性矛盾,从而更好地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积极创造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能使医护人员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使医院成为“命运、责任、利益共同体”。⑴相互尊重,形成民主生活方式领导层平时经常性地开展谈心、走访,深入基层倾听医护人员心声,医护人员也可以随时找领导作朋友式的交谈。在工作、生活中形成上下级之间及同级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宽容的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这既是医护人员的心理要求,也是能够舒心工作、同心奋斗的必要条件。⑵主体参与,完善民主管理制度通过严格落实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领导分工负责制,进一步明确责任,同时又通过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座谈了解,广泛听取大家对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医院再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管理制度。这样较为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能够进一步激发官兵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⑶公开公正,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坚持落实民主生活会、中层以上干部述职述廉述学、全院官兵民主评议干部等制度,使领导干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确保清廉办院。
2.信任人,完善和谐高效的管理机制
医院要和谐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秩序、稳定的机制、健全的规章制度做保障。那么,实施能级管理,有效发挥各级、各类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是充分发挥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⑴明确各级在医院管理中的职责医院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应当清晰划分主官,分管副职、部门领导,机关人员和中层领导三个管理层次,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院党委研究制定医院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主官确定“干什么”;分管副职和部门领导则要确定“怎么干”;机关人员和中层领导要落实“具体干”。在工作中各层级既要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又要做到服从、支持、配合,形成合力。⑵发挥支部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在新形势下,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党支部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会愈加明显。发挥好支部作用,落实好各项党的制度,及时发现情况、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反馈意见,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党委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和正确依据。⑶提高“两支队伍”在医院管理中的效能党员和干部队伍是医院建设的核心群体,他们之中既有官又有兵;既有行政人员又有医疗人员;既有管理者,还有学科带头人;涵盖了医院建设的方方面面。医院党委在发挥“两支队伍”上下工夫,留给了他们充分施展的空间和天地,最大化发挥他们的开拓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两支队伍”建强了,效能发挥好了,医院全面建设的基础就牢了。三个层级,一个支部,两支队伍,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管理网络,发挥了每一个管理人员的管理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提高了管理的实效。
3.激励人,建立和谐公正的考评体系
行政管理工作,要把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建立严格的考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⑴坚持目标激励根据医院发展的实际,每年提出医院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各科(室)建设的发展要求,并把长期战略化解成短期目标,把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同时还要明确达标后的奖励标准。⑵坚持考评激励制定贴合医院实际的《工作质量标准实施细则》,将行政管理工作纳入《实施细则》,依据《实施细则》量化管理,实施奖惩。制定《实施细则》的目的不是为了束缚人,而是为了引导人、激励人,使全院医护人员明白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⑶坚持榜样激励认真总结各岗位先进事迹,让医护人员学有榜样。安排新老医生、新老护士结对,加强帮带。安排学科带头人开示范课,提高业务素质。并坚持为学科带头人、骨干发放奖励的制度,年底评功评奖给予倾斜,以激励骨干更好地发挥带头作用。
三、加强行政管理带来的效益
1.凝聚人心,极大发挥创造性和能动性加强行政管理工作,创造的是一个规范化制度下的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广大医护人员在这个环境中能够顺心、顺气,这样不但激发增强了责任感和自觉性,而且极大地释放了医护人员在工作上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加了管理的效益。
2.规范管理,各部门(科室)进一步协调一致加强行政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一式管理在部门(科室)工作协调中出现的漏洞,各部门(科室)之间关系进一步密切,协调进一步一致,做到了事事有人管,实现了无缝连接。
3.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了适应新发展的能力加强行政管理,使医院处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能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满足人们对精神和物质上的越来越高的追求,拓展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同时,提高了医院适应新发展的能力。
四、和谐管理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1.要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医院拥有多个部门,要想实现和谐运作除发挥严密的组织机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等作用外,还特别应该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护人员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同时,他们还希望更多地受到尊重、关心,并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因此,医护人员的价值、意志、情感、心态等因素越来越应该受到重视。同时,管理者还要通过理想信念的培育,感情的交流,形象的感召,情绪的感染和心理的共鸣等来激发被管理者的内在动力,以达到和谐发展。
医院管理实施细则范文5
一、我市护理事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护理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㈡护理服务理念明显转变,工作内涵得到拓展,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我市从1997年起在区县以上医院开展了系统化整体护理,基本实现护理模式由功能制护理向整体护理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轨道上来。坚持实施“三基三严”为重点的护理人员素质训练,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护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急危重症、疑难杂症患者以及突发事件病人的抢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逐渐增强,推动了护理学科发展,护理服务不断向社区、家庭延伸,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日间病房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得到发展。
㈢执业行为进一步规范,监管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和《省卫生厅关于加强护士执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全面实施护士执业准入制度,连续11年共计11000余人参加了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有5500余人获得执业护士资格,并及时进行了执业注册和再次注册,定期对达不到规定教育学分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实现了护理人员持证上岗、依法执业。多数医院建立了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的垂直管理体系和护理质量控制及评价,制定了完善的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和规章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三严”训练及考试考核,保证了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㈣医院感染监控有力,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护质量,成立了市医疗质量监控委员会和市医院感染监控办公室,自2004年7月1日起对全市区县以上50个医疗单位的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目前博山、周村等区县城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全部进行了集中处置。制定了《市护理质量考核实施细则》、《市医院感染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市医疗废物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定期组织专家对全市区县以上医疗单位的护理质量、医院感染、医疗废物处置等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发督办单,限期进行整改,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
㈤学术竞技活动开展活跃,“白衣天使”风采得到展现。
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2005年与市妇联、市劳动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了全市护理操作技能大比武,经层层选拔,有42名优秀选手参加了决赛,其中7人获得技术标兵,35人获得技术能手称号。在重大疫情面前,广大护理工作者不怕牺牲,冲锋在前,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彰显了广大护理工作者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职业风貌,展现了新时期白衣天使的风采。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全市共举办心肺复苏和心脏紧急救治、抗生素合理应用及医院感染管理等各类技术骨干培训班16期,15000余人次参加了学习和培训,有160余人次和50余个单位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二、我市护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我市护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切实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推进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适应医学科学技术进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我市护理事业2006-2012年发展总体规划目标是:依法加强护士执业监督管理,规范护士执业行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实现临床护士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深化整体护理的内涵,巩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探索发展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护理教育,以促进我市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医院管理实施细则范文6
[关键词] 基层医院;药事管理;改进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a)-124-02
应市卫生局的要求,对本地区八家县级医院按《贵州省医院管理年评价指南(试行)实施细则》进行统一检查,在检查“药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组中,经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现场考查,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检查法律法规、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对药事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给予提出,共同探讨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加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药学工作人员的专业特长,促进基层医院药事管理的改进与持续发展。
1 药剂科现状
1.1 药剂科人员基本组成
八家医院药师以上职称占73.60%;药士和非药学专业人员占26.40%;大专以上学历占48.00%,且多数大专为在职继续教育获得。年龄:50岁以上占14.28%,40岁以上占41.28%,30岁以下占41.02%。
1.2 药剂科工作模式
药剂科是医院综合性科室,主要负责医院药品采购、保管、处方调剂、药品质量管理,其中两家医院承担带教、实习任务。机构设置一般有办公室、门诊药房、住院药房、急诊药房、药库。三家医院药房为托管形式,没有设立药库。
2 药事管理组织
各家医院都成立了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健全。药事管理组织开展工作有记录,比较完整、规范,记录内容主要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检验科试剂等采购为主。对药品质量管理、合理用药、用药安全、用药咨询、临床药学等方面的内容记录较少。
3 强化法律法规学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各家医院将相关的法律法规装订成册,分发到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培训,要求医院所有工作都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记录可查。通过查看记录,组织学习了《药品管理法》、《品和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品、第一管理规定(暂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根据医院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核心制度健全,制度也比较完善。但有些制度是依据老的法律法规制定的,没有及时更新;有些制度落实不是那么很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根据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现行的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使医院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逐步做到人建制度,制度管人。
4 用药咨询窗口
随着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基层医院承担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工作,任务重,患者多。多数患者需要排队取药,药师只能在发药时做选择待,告知患者的用药信息量有限。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医院应增加人员,加强培训,开设用药咨询窗口,提供用药教育,并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摸式,积累知识和技能。
5强化“三基”、“三严”的训练
员工素质是影响或限制医院药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因素之一。基层医院药剂科外出学习的机会并不多,员工要养成自主学习的职业意识和习惯,科室应强化“三基”、“三严”训练,逐步提升员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外,在日常的工作中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新问题和难点,可引入“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方式[1],使在职教育更具有实践性。
6 加快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实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药学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的抗菌药物不断涌现。因此,医师所能够掌握的药学知识的有限性日益突出,尤其是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基础医学知识,基础药学知识较薄弱,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很难做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八家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占药品消耗的比例平均为35%~38%。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存在起点高、大包围和经验性用药。其中一家医院没有甲硝唑注射液,而是使用奥硝唑注射液进行常规治疗,不但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使致病菌耐药性增强。为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院管理层应高度重视,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可采取集中培训、继续再教育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水平。同时医院应尽快出台抗菌药物分级用药目录,逐步推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定期由医务处、院感办、药剂科组成考核小组,对临床科室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调研、点评,加快《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实施。
7 药事管理重心的转换
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物资供不应求。基层医院药事管理的重心主要集中于保证药品供应和其他医用物质的供应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药品生产企业迅速发展,流通环节特别是药品的使用环节在新的环境下发生了变化,大处方、高价药等一系列问题正在日益严重地影响百姓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02年,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医院药学工作要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2005年,贵州省卫生厅又颁布《贵州省医院管理年评价指南(试行)实施细则》,进一步要求医院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医院应从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在职培训等方面加强临床药学工作,逐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求医问药需求。因此,保证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已成为药事管理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目标[2]。
总之,医院通过综合系统性评价,是对医院进行的一次全面大整顿、大检查。在迎接检查准备中,医院职工积极性高,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此次工作量大,准备时间长,主动自查自纠,逐步完善,是以往检查所未曾有过的。通过检查提高了药事管理水平,增加了凝聚力、竞争力,推动药事管理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安全、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勤,曾仁杰,雍小兰,等.基于问题式学习―我院临床药师培养方法的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2004,39(3):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