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养老服务站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级养老服务站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级养老服务站实施方案

村级养老服务站实施方案范文1

(一)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健全,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切实得到改善。1、城乡低保工作有序开展。严格做到了应保尽保,分类施保,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截止目前,城镇低保共注销了902户,1811人,新增了153户,274人。农村低保共注销了470户,730人。新增293户,417人。同时按照城镇低保人均补差227元/月的标准、农村低保人均补差92元/月的标准,共2971户、5452人发放城镇低保资金1461万元,为3318户、4664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13万元,使城乡低保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2、城乡医疗救助政策更加惠民。重新修订出台了《双滦区城乡特困群体疾病医疗救助办法》,进一步扩大了救助病种,提高了救助比例,简化救助程序。目前,共为60人发放城镇医疗救助资金13.6万元,为142人发放农村医疗救助资金38.3万元。3、救灾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筹措救灾资金,强化救灾力度。目前,共为5260人发放救灾款共86万元,及时发放救灾物资,其中棉被375、毛毯40条、面粉6吨。同时结合基层建设年活动,我局职工共集资6200元用于大庙镇上碾子村村民李洪贤的危房改造。深入群众,摸底调查,排查出313户农村危房户,涉及956人,已转报有关部门。4、收养登记、孤儿救助工作进一步规范。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要求,规范收养登记流程。孤儿救助资金按照每人每月600元的标准,目前,共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补助资金10.08万元,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孤儿手中,确保了孤儿的基本生活。

(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了新的突破,老年群体生活切实得到保障。1、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按照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总体思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争取到省级专项资金75万元,用于“一键通”建设,为老人进行全天候服务。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问题,整合农村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目前我区共有民办养老机构3家。同时制定了《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发放办法》提高了标准,目前,共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8.4万元,健全老龄组织机构,制定并完善了各项老龄工作制度,建立老龄人员档案,对全区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进行了全面统计。2、高度重视五保供养工作。我区共有五保人员283人,其中集中供养28人,分散供养255人。目前,共拨付集中供养资金132.5万元,分散供养资金33.15万元。为不断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服务水平,争取省级专项资金85万元,新建餐厅一座,同时对排水、浴池进行了维修,重新对中心整体进行绿化美化,使五保老人住的更舒心。

(三)社区和基层民主建设体系有长足发展,百姓权益切实得到维护。1、社区整体水平大大提高。积极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水平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的实施意见》(双滦字[2012]1号),按照社区建设“四五六”发展战略,建立了社区建设帮扶工作机制,采取部门结对帮建的形式,明确帮建职责,落实帮建项目、资金,进一步提升社区软硬件建设水平,为顺利实现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全区共投入资金2900万元,通过新建、改扩建、资源共享等方式使全区18个社区软硬件建设得以升级改造,其中10个社区达到1000平米以上,16个社区全部高标准建设了社区事务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五个中心”,提供了日间照料、配餐中心、便民菜站、老年休闲室等服务设施,满足了群众的基本需求。我局为更好地完成社区建设任务,明确专人积极深入社区了解情况,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指导完善了各项社区工作制度,起草拟定9项新制度。组织开展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进行课题研究。同时,作为东园社区的帮建牵头单位,制定了《联建帮扶东园社区的实施方案》,落实帮建资金10万元,组织完成帮建项目8项,努力将东园社区打造成先进典型。2012年3月,全国城市街道社区创先争优活动简报第2期和省民政厅基层建设年活动工作简报第六期分别对我区社区建设工作做法给予了肯定。2、顺利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依法制定了《双滦区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选举工作自2012年1月6日启动,至2012年3月底前结束,严格做到了把握重点,突出特色,统一调度,周密安排,落实政策,依法合规,各部门密切配合,克服困难。于2月27日顺利完成了全区6个乡镇,63个行政村的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一次性成功率达100%。同时积极做好选举后的整章建制工作,配合组织了新一届的村委会成员培训工作。2012年6月,我区获得省第九届村“两委”换届工作先进单位。

(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有新进展,特殊群体的困难切实得到解决。1、加强双拥优抚工作。落实抚恤定补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方式按标准发放到位。我区有重点优抚对象359人,目前,共发放抚恤资金148.55万元,城镇义务兵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2.8万元。深入开展优抚对象安居工程。截止目前,已为2户重建户拨款26000元,为35户维修户拨款15.7万元,维修及重建工作正在进行中。为11名优抚对象补助医疗费7200元。落实了14人的参核待遇。2、努力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完成了27名退役士兵的接收报到工作,争取领导支持,协调有关部门、企业制定了退役士兵的拟安置方案,5月份,对退役人员进行了技能培训。

(五)社会专项工作规范运行,确保各项工作切实顺利开展。1、高质量完成区划地名工作。自2011年12月启动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以来,制定了《双滦区第二次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和《双滦区第二次地名普查实施细则》,科学谋划,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开展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于2012年4月较好地完成了普查任务,得到了市民政局的充分肯定。同时我局积极对全区各街、路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研讨会等,出台了标牌设置方案,变更3条大街、2条大道、2条路,命名3条大街、11条路,经人大会议通过。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双滦卷》编纂工作。目前各级初级词条、区级词条已上报市民政局审核完成,待省检查验收。2、殡葬管理逐步规范。积极宣传落实《殡葬管理条例》和《双滦区殡葬管理实施办法》,倡导健康文明殡葬新风,联合相关部门对丧葬用品和棺木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责令4家经营殡葬用品的店点限期整改。起草了《双滦区关于开展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的意见》,杜绝非法占用耕地、林地乱建墓地、乱埋乱葬等违法违规行为。3、民间组织管理更加严格。按照《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要求,坚持登记标准,严格把关,做好新成立民间组织的审批工作。2012年,我局共批准成立3家民办非企业(幼儿园),1家社团。目前我区共有社团20家,民办非企业5家。4、婚姻登记体现温馨。改造完成了婚姻登记大厅,设置登记室、调解室、提示栏、公示栏,规范了服务标准和用语,办件合格率达100%,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六)全面落实民族宗教政策,维护全区和谐稳定。1、积极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宣传党的宗教政策,教育广大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帮助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全区宗教领域和谐稳定。2、加强了对清真饮食市场的的监管和服务。联合工商、卫生等部门对清真市场进行了监督检查指导和服务,确保清真食品更加清真卫生,杜绝了非清真食品对清真市场的侵蚀。3、加强了对宗教场所和宗教活动的监管和检查,真正做到了:保护合法、打击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4、年初市委市政府正式确定市天主教主教府落户双滦区,天主教主教府的建设工作具体由区委统战部承接,目前已完成征地,其他手续正在办理中。5、积极谋划了绿禾养殖散养柴鸡项目和滦牧肉牛养殖两个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0余万元。

2013年工作谋划

2013年,我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城乡救助体系、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加强养老服务等为主题,进一步加强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确保救助公平、效率;认真贯彻大病医疗救助政策,提高困难群众健康水平;继续加强救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避灾自救能力、减轻灾害损失;落实双拥优抚政策,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加强殡葬管理工作,倡导绿色文明的丧葬之风;抓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高村民自治水平;清理规范民间组织;提高婚姻、收养登记管理水平,创建群众满意的服务窗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使民族宗教工作上台阶。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重点工作

1、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以“四有一创”为基础,以“四五六”发展战略为方向,全面加强社区软硬件建设,不断提高社区服务居民能力。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素质。依法选举产生一批社区居委会成员,逐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社区工作人员,使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走上社区工作岗位,建立培训和年度考核制度,不断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加强社区服务组织建设,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建立和引进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结合起来。使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服务、文化娱乐、社会治安等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全面覆盖;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逐步进入社区;推进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逐渐使志愿者成为推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改善社区服务方式。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实行“一站式”服务,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逐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真正把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服务居民的民心工程。2、进一步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同时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强化对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行业管理和指导,科学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合理整合现有养老机构资源,提高养老机构资源的利用率,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统筹,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以及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加大对社会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养老资金补助政策,提高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资金补助。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3、强化维稳工作。积极做好优抚对象、困难群众等服务对象的工作,建立完善民政服务对象群众维稳机制,通过及时掌握动态、耐心细致交流、真心实意服务,第一时间化解矛盾隐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重点项目谋划

1.续建项目

1)蓝旗岭墓园建设。该项目位于西地乡吴营村南沟,总投资2亿元,占地1444.7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殡仪馆、墓地、专用公路、停车场、人行道、办公用房等。目前,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规划设计方案已报市规划局,外业勘探、墓园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及审定意见已完成。预计明年全部完成,投入使用。2)市儿童福利院及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位于双塔山镇白庙子村,总投资1427万元,占地10亩,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共6层。目前,已投资500万元,主体结构已经完工。预计明年全部完成,投入使用。

村级养老服务站实施方案范文2

一、主要做法:

为切实巩固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我们着重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县、乡党委政府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人口计生、财政、卫生、教育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优”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或县长办公会每年均多次研究人口和计生工作,并给予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制定完善了《关于进一步抓紧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县人民政府关于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黄牌警告和通报制度的通知》等措施。

(二)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按照“调整、充实、提高”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县、乡计生技术服务人员任职资格的清理力度,严禁无任职资格的“赤脚医生”开展计划生育手术;并面向全县公开招聘医学类大中专以上毕业生,自20**年荣获国家级优质服务县以来,来共招入10名,从而不断充实计生队伍。目前,计生队伍中有技术人员49人。加强对计生队伍的培训,每年均选派3至4名相关专业的医生到上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学习,根据实际,每年从乡上安排人员到县服务站跟班学习,并召开计生队伍培训会,将所有技术人员集中到县上参加技术、理论及业务操作培训,计生队伍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不断完善技术设备。切实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完善以县计生服务站为龙头,乡镇服务站为支点的技术服务网络。近年来,县计生服务站先后购置了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及b超、乳腺诊断仪、微波治疗仪、心电图、血液分析仪、x光机等治疗仪。投资190余万元,新建了县计生服务站,并在服务站内设置了宣传品展示台、避孕药具免费发放展示柜等,同时,将服务重心下移,切实加强对乡镇计生服务所的投入。20**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66余万元,为仁和、夹寒箐、大栗树、都龙、八寨等乡镇分别配备了相关的医疗设备,不断提升技术设备等级,同时,为各乡镇配置了电视、音响、vcd等宣传设备,为满足群众计划生育知识需求提供了方便,为开展优质的计生服务奠定了基础。

(四)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将15万元的计划生育手术减免费、县级承担的独生子女教育奖学金2万元、一次性奖励金10万元、城镇无业人员独生子女保健费3.6万元、转移支付中计划生育事业费35.6万元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经费19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并落实了流动人口管理员和计划生育宣传员的报酬,为提升计划生育服务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强化宣传教育。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强化科学的宣传教育。为此,在工作中,始终以宣传教育为突破口,以优质服务为落脚点,强化自身学习,深入农村多形式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及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和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治艾滋病工程等相关知识。

(六)严格实行依法管理。严格规范办理《生育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出具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征收社会抚养费等具体行政行为;加大计生队伍法律法规培训力度,提高文明执法水平,并制定和落实文明执法规范,保障群众依法实现法律救济的权利;建立健全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严肃查处有关违法案件,文明执法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服从审计、监察等监督机关依法作出的监督决定,积极主动邀请行政执法监督员、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进行监督。截止目前,全县未发生过因计生行政执法不当引起的群众集体上访和行政诉讼案件,未出现一起违反“七不准”的行为。

(七)不断深化民主管理。在20**年以来,**县就按照有阵地、有宣传资料、有计划生育文艺宣传队、宣传标语、宣传器材、协会组织、婚育学校的标准,在全县创建推广“坝尾模式”,实行群众自觉参与,自我管理,并要求县、乡计生服务所技术人员每年至少深入“坝尾模式”示范村免费为育龄群众进行生殖健康检查2次。同时,积极帮助群众改善发展条件,找准发展路子,使1473个计划生育贫困户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道路。近年来,根据上级要求,又在全县大力开展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并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内容融入“村级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公约”,发挥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作用,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八)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以“奖优免补”政策的贯彻落实为契机,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大力宣传,并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文艺队的作用和优势,巡回于乡、村演出90余场,使群众对“奖优免补”的政策知晓率达98%以上。对外出务工家庭则由家属写信给外出的家庭成员,向其宣传“奖优免补”政策,全县共发出信件300余封,161个家庭接信后同意并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自“奖优免补”政策实施以来,全县累计办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6208户,共兑现一次性奖励金450万元,兑现教育奖学金99.972万元,发放养老补助费140.605万元,发放特别扶助19.**2万元。同时,强化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监察,保证了奖励资金安全运行。通过落实“奖优免补”政策,农民群众生育观念明显转变,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均控制在了10‰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7‰以内。

(九)积极开展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狠抓了“三个环节”:首先,加强知情宣传。在全县124个村委会、社区制作了“知情选择窗口栏”121块,占全县124个村民委(社区)的97.6%,并将药具种类、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知情选择窗口栏”告知群众,让群众在了解掌握的基础上知情选择避孕节育措施。其次,实行分类指导。利用下乡、办证等时机,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育龄群众,介绍推荐适合的避孕节育方法。第三,推广避孕工具。引进并推广新技术和新的避孕工具,不断满足育龄群众避孕节育需要,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推行避孕药具“一卡通”,育龄群众持家庭目标责任书即可在任何一个免费发放点领取所需避孕药具,有效推动了避孕节育工作的开展。

(十)积极开展生殖健康服务。组建了由科技管理员、法规宣传员、医务人员组成的便民服务队,深入村寨,白天免费为育龄群众查环、查孕、查病,晚上放映电影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大力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下发了《**县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全县计生医技师到学校开展培训工作,并将生殖健康知识列入初中、高中教学课程,有效提高了青少年生殖保健知识水平。

(十一)积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服务。在去年扎实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干预体系,由村级计生宣传员对育龄群众进行优生优育基础知识的宣传和咨询;乡镇计生服务所技术人员对新婚夫妇、孕产期夫妇进行知识教育和孕产期保健知识培训,并开展孕期保健和产后随访服务;县计生服务站建立优生咨询门诊,并开展出生缺陷和遗传病筛查、新生儿代谢病的筛查。按省、州要求制定了科技大练兵实施方案,并进行了为期六天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实践操作训练,培训结束后经测试,所有参训人员均为合格。2008年以来,对全县计生服务站(所)的医务技术人员共90余人开展了“医学检验”知识技能培训,在去年参训人员测试均为合格的基础上,每年都加深培训,并经常性的派县上的医生到乡镇服务所开展实验室检查项目(hiv抗体、hbsag、梅毒螺旋体)工作。进一步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程的稳步推进提供了保证。

(十二)积极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在电视台播出了《直击艾滋》等宣传教育专题片,并在县报《**潮》上刊载相关标语、口号,提高广大群众防艾意识。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在县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和13个乡镇计生服务所成立了安全套免费发放点,并以街天为契机开展免费发放安全套活动;在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安置了安全套自动售套机2个;要求各类宾馆、旅馆、发廊等公共场所摆放安全套,并加大检查督促力度。20**年以来,全县共发放安全套21.1万只。目前,全县医疗单位、性病门诊、旅馆业安全套摆放率达100%,酒吧、发廊安全套摆放率达98%,高危人群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7%。

(十三)积极开展性别比综合治理。认真贯彻落实等十一个部委《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意见》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等三部委《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精神,大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并强化对全县医疗保健机构、私人诊所及b超使用情况的整治和管理,从源头上遏制性别比失衡现象。同时,在扶贫项目、贷款方面给予独生户、双女户同等优先权,引导群众转变生育观念,出生人口性别比进一步平衡。

(十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健全有效管理体制,实行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制定并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及用工单位、村民委(社区)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在全县的4个社区设置了流动人口专职管理员,并将其报酬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率先在流动人口中以籍贯或行业为单位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到目前为止,已成立江西、四川、福建、浙江、湖南、广西籍等10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协会,共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会员268人;在流动人口较多的都龙镇矿区,引导企业业主自费聘请流动人口管理员,并定期到计生服务所汇报工作和免费领取避孕药具发放给流动人口;建立了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20**年以来,全县共提交信息505条,接收信息1893条,反馈信息1795条,反馈率达100%,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管理运行正常。目前,全县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已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所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照国家计生委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评估指标体系和云南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认真进行检查,各项指标在荣获20**年“国家级优质服务县”基础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

1、三年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以上;

2、群众满意率达98.9%;

3、政策知晓率达97%以上;

4、育龄夫妇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服务落实率达100%;

5、落实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村达97.6%;

6、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达91.2%;

7、出生性别比从20**年的124降到今年的1**;

8、已婚妇女综合节育率稳定在85%以上;

9、术后和药具随访服务率达到了98%以上;

10、育龄妇女基本生殖保健服务率达80%,男性参与生殖保健活动和服务人数占接受服务人群的20%以上;

11、计生干部计划生育基本知识知晓率达100%;

12、育龄群众计划生育基本知识知晓率达85%;

13、统计信息准确率达96%;

村级养老服务站实施方案范文3

一、主要做法:

为切实巩固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我们着重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县、乡党委政府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人口计生、财政、卫生、教育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优”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或县长办公会每年均多次研究人口和计生工作,并给予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制定完善了《关于进一步抓紧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县人民政府关于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黄牌警告和通报制度的通知》等措施。

(二)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按照“调整、充实、提高”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县、乡计生技术服务人员任职资格的清理力度,严禁无任职资格的“赤脚医生”开展计划生育手术;并面向全县公开招聘医学类大中专以上毕业生,自20__年荣获国家级优质服务县以来,来共招入10名,从而不断充实计生队伍。目前,计生队伍中有技术人员49人。加强对计生队伍的培训,每年均选派3至4名相关专业的医生到上级医疗卫生单位进修学习,根据实际,每年从乡上安排人员到县服务站跟班学习,并召开计生队伍培训会,将所有技术人员集中到县上参加技术、理论及业务操作培训,计生队伍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不断完善技术设备。切实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完善以县计生服务站为龙头,乡镇服务站为支点的技术服务网络。近年来,县计生服务站先后购置了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及b超、乳腺诊断仪、微波治疗仪、心电图、血液分析仪、x光机等治疗仪。投资190余万元,新建了县计生服务站,并在服务站内设置了宣传品展示台、避孕药具免费发放展示柜等,同时,将服务重心下移,切实加强对乡镇计生服务所的投入。20__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66余万元,为仁和、夹寒箐、大栗树、都龙、八寨等乡镇分别配备了相关的医疗设备,不断提升技术设备等级,同时,为各乡镇配置了电视、音响、vcd等宣传设备,为满足群众计划生育知识需求提供了方便,为开展优质的计生服务奠定了基础。

(四)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将15万元的计划生育手术减免费、县级承担的独生子女教育奖学金2万元、一次性奖励金10万元、城镇无业人员独生子女保健费3.6万元、转移支付中计划生育事业费35.6万元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经费19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并落实了流动人口管理员和计划生育宣传员的报酬,为提升计划生育服务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强化宣传教育。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强化科学的宣传教育。为此,在工作中,始终以宣传教育为突破口,以优质服务为落脚点,强化自身学习,深入农村多形式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及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和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治艾滋病工程等相关知识。

(六)严格实行依法管理。严格规范办理《生育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出具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征收社会抚养费等具体行政行为;加大计生队伍法律法规培训力度,提高文明执法水平,并制定和落实文明执法规范,保障群众依法实现法律救济的权利;建立健全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严肃查处有关违法案件,文明执法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服从审计、监察等监督机关依法作出的监督决定 ,积极主动邀请行政执法监督员、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进行监督。截止目前,全县未发生过因计生行政执法不当引起的群众集体上访和行政诉讼案件,未出现一起违反“七不准”的行为。

(七)不断深化民主管理。在20__年以来,××县就按照有阵地、有宣传资料、有计划生育文艺宣传队、宣传标语、宣传器材、协会组织、婚育学校的标准,在全县创建推广“坝尾模式”,实行群众自觉参与,自我管理,并要求县、乡计生服务所技术人员每年至少深入“坝尾模式”示范村免费为育龄群众进行生殖健康检查2次。同时,积极帮助群众改善发展条件,找准发展路子,使1473个计划生育贫困户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道路。近年来,根据上级要求,又在全县大力开展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并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内容融入“村级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公约”,发挥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作用,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八)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以“奖优免补”政策的贯彻落实为契机,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大力宣传,并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文艺队的作用和优势,巡回于乡、村演出90余场,使群众对“奖优免补”的政策知晓率达98%以上。对外出务工家庭则由家属写信给外出的家庭成员,向其宣传“奖优免补”政策,全县共发出信件300余封,161个家庭接信后同意并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自“奖优免补”政策实施以来,全县累计办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6208户,共兑现一次性奖励金450万元,兑现教育奖学金99.972万元,发放养老补助费140.605万元,发放特别扶助19.032万元。同时,强化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监察,保证了奖励资金安全运行。通过落实“奖优免补”政策,农民群众生育观念明显转变,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均控制在了10‰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7‰以内。

(九本文来源:文秘站 )积极开展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狠抓了“三个环节”:首先,加强知情宣传。在全县124个村委会、社区制作了“知情选择窗口栏”121块,占全县124个村民委(社区)的97.6%,并将药具种类、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知情选择窗口栏”告知群众,让群众在了解掌握的基础上知情选择避孕节育措施。其次,实行分类指导。利用下乡、办证等时机,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育龄群众,介绍推荐适合的避孕节育方法。第三,推广避孕工具。引进并推广新技术和新的避孕工具,不断满足育龄群众避孕节育需要,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推行避孕药具“一卡通”,育龄群众持家庭目标责任书即可在任何一个免费发放点领取所需避孕药具,有效推动了避孕节育工作的开展。

(十)积极开展生殖健康服务。组建了由科技管理员、法规宣传员、医务人员组成的便民服务队,深入村寨,白天免费为育龄群众查环、查孕、查病,晚上放映电影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大力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下发了《××县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全县计生医技师到学校开展培训工作,并将生殖健康知识列入初中、高中教学课程,有效提高了青少年生殖保健知识水平。

(十一)积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服务。在去年扎实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干预体系,由村级计生宣传员对育龄群众进行优生优育基础知识的宣传和咨询;乡镇计生服务所技术人员对新婚夫妇、孕产期夫妇进行知识教育和孕产期保健知识培训,并开展孕期保健和产后随访服务;县计生服务站建立优生咨询门诊,并开展出生缺陷和遗传病筛查、新生儿代谢病的筛查。按省、州要求制定了科技大练兵实施方案,并进行了为期六天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实践操作训练,培训结束后经测试,所有参训人员均为合格。20__年以来,对全县计生服务站(所)的医务技术人员共90余人开展了“医学检验”知识技能培训,在去年参训人员测试均为合格的基础上,每年都加深培训,并经常性的派县上的医生到乡镇服务所开展实验室检查项目(hiv抗体、hbsag、梅毒螺旋体)工作。进一步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程的稳步推进提供了保证。

(十二)积极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在电视台播出了《直击艾滋》等宣传教育专题片,并在县报《××潮》上刊载相关标语、口号,提高广大群众防艾意识。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在县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和13个乡镇计生服务所成立了安全套免费发放点,并以街天为契机开展免费发放安全套活动;在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安置了安全套自动售套机2个;要求各类宾馆、旅馆、发廊等公共场所摆放安全套,并加大检查督促力度。20__年以来,全县共发放安全套21.1万只。目前,全县医疗单位、性病门诊、旅馆业安全套摆放率达100%,酒吧、发廊安全套摆放率达98%,高危人群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7%。

(十三)积极开展性别比综合治理。认真贯彻落实等十一个部委《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意见》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等三部委《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精神,大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并强化对全县医疗保健机构、私人诊所及b超使用情况的整治和管理,从源头上遏制性别比失衡现象。同时,在扶贫项目、贷款方面给予独生户、双女户同等优先权,引导群众转变生育观念,出生人口性别比进一步平衡。

(十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健全有效管理体制,实行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制定并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及用工单位、村民委(社区)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在全县的4个社区设置了流动人口专职管理员,并将其报酬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率先在流动人口中以籍贯或行业为单位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到目前为止,已成立江西、四川、福建、浙江、湖南、广西籍等10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协会,共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会员268人;在流动人口较多的都龙镇矿区,引导 企业业主自费聘请流动人口管理员,并定期到计生服务所汇报工作和免费领取避孕药具发放给流动人口;建立了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20__年以来,全县共提交信息505条,接收信息1893 条,反馈信息1795条,反馈率达100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管理运行正常。目前,全县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已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所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照国家计生委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评估指标体系和云南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认真进行检查,各项指标在荣获20__年“国家级优质服务县”基础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

1、三年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以上;

2、群众满意率达98.9%;

3、政策知晓率达97%以上;

4、育龄夫妇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服务落实率达100%;

5、落实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村达97.6%;

6、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达91.2%;

7、出生性别比从20__年的124降到今年的107;

8、已婚妇女综合节育率稳定在85%以上;

9、术后和药具随访服务率达到了98%以上 ;

10、育龄妇女基本生殖保健服务率达80%,男性参与生殖保健活动和服务人数占接受服务人群的20%以上 ;

11、计生干部计划生育基本知识知晓率达100%;

12、育龄群众计划生育基本知识知晓率达85%;

13、统计信息准确率达96%;

村级养老服务站实施方案范文4

1月18日至1月23日,副市长XX率市人大社会事业委、市府办、市卫生局有关负责同志一行6人,赴辽宁海城、吉林蛟河学习考察医疗单位体制改革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工作,感触颇深,收获不少。

一、基本概况

(一)海城市进行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

海城市地处辽宁南部、辽东半岛北端,是全国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全市现辖4个管理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7个镇、576个行政村,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总人口111万。改革开放以来,海城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使经济和社会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行综合体制改革前,由于整个医疗卫生都是由政府包办,机制僵化,经营管理不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有的卫生院甚至连工资都无法保证。为此,从1996年开始,该市本着"提高市一级、搞活镇一级、强化村一级"的原则,对20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改制面达70%。该市的做法是:

1、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因院施策。改制前,该市首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公布于众。在改制过程中,由市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卫生院进行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对购买者进行资质和能力审查,确保改制的顺利进行。在改制形式上,该市坚持因地制宜、因院施策,改制的20家医疗单位,竞价出售12家,定向出售7家,兼并1家。

2、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人员。该市对改制前已退休的职工主要采取三种安置方法:一是镇政府用原卫生院事业费继续支付其退休费用;二是卫生院及退休职工共同投保,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在退休职工自愿申请的情况下,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对在职职工的安置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一是继续在医院工作;二是自己开诊所;三是自谋职业。医院改制后,有关善后工作及债权债务由所在镇政府统一处理。出售卫生院所得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支付退休费和偿还卫生院所欠债务。

3、组建管理机构,实行医防分设。在乡镇卫生院改制前,该市就实行了医防分离,镇政府成立了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原来由医疗单位代管的各镇预防保健,理顺了农村预防保健的管理体制。

4、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管理服务。在领导关系上,该市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必须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服从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医院的院长、副院长必须同当地政府和市卫生局协商后任命,报卫生局备案。在服务功能上,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承担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在人员使用上,要求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外聘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在医院基本医疗保证上,要求按等级医院基本标准设置科室和人员。同时,该市卫生局还成立了卫生执法大队,对全市的医疗市场进行集中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问题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真正做到了从"办医"向"管医"的转变。

经过改制,该市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卫生事业的社会化投入明显增加。据统计,改制前三年,20所卫生院的专项投资不足100万元,改制后仅一年,经营者就投入923.5万元,是改制前三年的9倍多。截止到2000年末,20所卫生院固定资产总额为2739万元,比改制前的622万元增加了2117万元,增幅达340%。

二是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明显增强。2000年底,20所卫生院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达87人,比改制前增加了60人。新引进的高中级人才主要来自鞍山和沈阳市的大医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增强卫生院发展后劲,投资者还注重培养人才,有的送到医学院深造,有的送到上级医院进修。

三是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改制前20所卫生院基本上是大内科,外科只搞处置、缝合,不开展手术。其中,15所卫生院没有抢救室,也没有必要的抢救器材。改制后,各卫生院在加强内科的同时,还健全了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正骨医科等,开设临床科室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11个。改制卫生院普遍设置了抢救室,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和药品,装备了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有的还装备了动态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设备。

四是医疗收费水平明显降低。各改制医院为赢得市场,增强竞争力,纷纷降低医疗收费水平,许多卫生院明码标价或在患者入院时就承诺费用总额,使患者的医疗费用大大降低。据调查,改制前,阑尾炎手术住院费用为1500元左右,改制后,绝大多数卫生院的收费水平在700-900元之间。

五是卫生院运营质量明显提高。20所卫生院病床平均利用率由改制前的9.6%提高到40.7%,日门诊量由改制前的441人次增加到644人次;2000年总收入达到1880万元,比改制前翻了一番。

(二)关于蛟河市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有关情况

蛟河市地处吉林省东部,属半山区。全市辖20个乡镇、258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其中,农村人口29.9万。2001年实现财政收入1.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0元,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该市针对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关系松散,乡村医生服务水平较低,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国务院的充分肯定,李岚清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蛟河市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条件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可行之路"。该市的主要做法是:

1、调整农村卫生机构布局。打破"一村一室"的传统格局,对原有乡、村卫生资源重新进行合理配置,将265个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调整为218个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均衡设置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每站覆盖人口1000-3000人。服务站受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卫生院)领导,承担对农民的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常见疾病和损伤的治疗、康复等工作。

2、改革用人制度。由卫生院择优录用、统一调配进入服务站的人员,并实行全员聘任制和末位待岗制。全市先后有26名卫生院医生充实到服务站工作,有17名业务素质不合格的乡村医生被解聘。

3、加强市、乡、村三级卫生机构间的纵向合作。对乡、村卫生机构实施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由卫生院全面负责服务站的业务培训、监督与管理,实行对口帮扶、以强带弱、强弱联合。卫生院还拿出部分资金,为服务站统一采购药品和一次性注射器等,对服务站给予资金支持。在政府的组织下,服务站每月提取毛收入7%的资金,乡镇卫生院配套相应资金,作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服务站的设备购置以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和人员培训等。

4、转变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变坐堂行医为上门服务,变单纯医疗为预防保健与医疗相结合。服务站按照立足社区、服务农民、满足需求、强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开展入户调查,为12.3万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家庭访视制度,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定期访视,对孕产妇、双向转诊转回的患者和临终病人随时访视,实行全天侯待诊、电话叫诊和巡诊,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开展双向转诊服务,服务站及时将其不能诊断与治疗的患者转到卫生院,患者病情好转后转回服务站继续进行治疗,卫生院从医疗收入中给予服务站一定比例的提成费,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蛟河市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通过对农村卫生资源合理调配,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功能合理、便民利民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强化了卫生院的技术指导与管理能力,拓展了乡、村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增强了竞争意识,激发了经营活力,实现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与初级卫生保健的有机结合,保证了预防保健工作的落实。

2、通过加强服务站的基本建设、充实技术人员和24小时待诊等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方便了农民就医。自改革以来,该市卫生院和服务站患者就诊量平均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卫生院业务收入逐年增长,服务站直接增收达16万元,每名乡村医生年收入平均增长近400元,不仅提高了社会效益,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稳定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队伍。

3、通过实行入户访视、双向转诊、健康体验等措施,不仅使农民在家中即可享受到便利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而且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双向转诊和多次降低药品价格以来,农民患者大病和手术医疗费用人均每次减少150元左右,药品费用减少20%左右。同时,由于服务站的药品由卫生院统一采购,较好地保证了药品质量。

二、启示与建议

借鉴两地经验,结合江都实际,我们建议,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村级养老服务站实施方案范文5

1.针对各村村情因地制宜制定抗旱保春耕工作方案,采取维修电灌、清理渠道、建立撂荒地复垦长效机制等措施实现满栽满插。落实双燕、石桥等村人口饮水工程,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2.制定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确保完成1万亩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任务;做好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做好1500亩森林抚育工作。

3.抓好茶叶、蔬菜、水产等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推进田兴茶叶基地、石桥蔬菜基地、黄沙鱼养殖基地建设。

4.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检疫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5.搞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发动,做到应保尽保。

二、狠抓项目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全面完成小农水建设项目,维修、整治山坪塘90口,电灌站5处,蓄水池45口,标志碑7处、石河堰8条,渠道20条20.75km。

7.搞好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业务用房改建工程建设。

8.全面完成7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

9.全面完成场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

10.继续做好水泥厂关闭善后问题处理工作,积极协调区上划拨112万元安置补助费。

11.积极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确保引进企业正常投产。

12.做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

13.强化手段,提高实效,争取超额完成固定资产和招商引资任务。

14.启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做好成立机构、人员到位、制定方案、业务培训、资料整顿、宣传动员等工作。

三、狠抓民生工作,打造和谐社会坚实基础

15.扎实做好救灾救济、优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加大扶贫济困力度,重点帮扶贫困户或残疾人脱贫致富。

16.制定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完成全镇运行维护项目申报工作,按程序确定施工队伍,全面开展工作。

17.切实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抓好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工作,让农民足额享受到财政补贴,扩大农村消费。坚持以民生为根本,推动妇女创业就业,继续推进财政贴息妇女小额贷款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18.继续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和建控区管理,确保各村公路安全畅通。

19.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工作台帐及工作制度,按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认真开展返乡农民工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完善就业服务,鼓励返乡民工自主创业,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20.对道路交通安全和水上船舶安全进行定期检查,完成300米波形护栏建设。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安全工作月报、定期检查和安全责任金制度,健全安全责任、部门联合执法和应急救援体系,避免各种险情和重特大事故发生。制定森林防火和防汛抗旱工作应急预案,坚决避免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和地质次生灾害。参与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

21.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完成1个市级生态村和1个区级生态村以及30户生态家园申报和创建工作。建立全域化、常态化的长效机制,规范场镇卫生工作管理机制。

22.完成区200户“村村通”安装任务,配合做好免费电影放映和“两免开放”工作,加强农村书屋管理运行,完成社区书屋和综合文化站建设,广泛开展健身、娱乐、读书等群众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3.进一步加大在教育上的投入,巩固“两基”成果。充分发挥“花朵基金”在教育、关心和爱护下一代工作中的作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儿童)“圆梦”行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号召,开展栋梁工程扶贫助学活动。

24.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加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提升优生优育服务。

25.健全和完善殡葬管理制度,坚持依法征收殡葬管理费。

26.迎接档案三级复查验收,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完成保密、消防等工作。

27.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民兵整组、民兵训练任务。

四、狠抓作风建设,建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

28.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以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工作效能为重点,推进镇机关干部深入一线了解真实情况,切实帮助群众和企业解决最直接、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29.进一步完善政府机关管理体制和目标考核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起全机关各部门合法、规范、流畅的管理机制和工作秩序。

30.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培养法律意识,规范执政行为,扎实推进廉洁黄沙建设,继续加强机关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和农村廉情预警工作,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厉行勤俭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

村级养老服务站实施方案范文6

本刊记者同固始县城郊乡党委书记曾志强一起来见证这个巨变。

巨变一:土地流转让田地变大了变平整了

土地流转被列为综合改革的第一条,如何创新农村土地流转?针对传统经营模式改变难、农业产业化推进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坚持“全面启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综合平衡”的思路,强力推进土地流转工作。采取农户自主协商流转、集体组织委托流转等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以转包、租赁、互换、转让、以地入股等形式,使土地向农业生产大户、高效农业示范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搞活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在流转过程中,乡里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程序,规定无论何种形式的流转都必须到乡、村两级备案,全村性的土地流转必须经群众同意后方可流转。该乡成立了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村(居)均成立了土地流转工作服务站,并明确了专人负责,为土地流转提供确权登记、法律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等服务。全乡全年共流转土地21178亩,占全乡耕地总面积的37.5%,其中耕地11677.3亩,林地5548.7亩,水面3952亩,签订流转相关合同1697份。固始县金地种粮专业合作社在大棚村流转土地5054亩用于高效农业种植,山河鹅业有限公司在淮堰、阳关两村流转土地1000多亩用于牧草种植,藕塘村华强农业开发公司在藕塘村流转土地近300亩用于建设集灌溉、绿化、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东庙村村民张树林在本村流转土地1850多亩用于种植经济林。全乡24个村(居)均实现了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工作呈现出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

巨变二:农村资金投入变多了。

2010年以来,固始县城郊乡不断创新农村金融和资金投入机制,通过创办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形式,解决农民生产和创业资金不足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该乡已分别在无量寺村和大棚村成立了两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吸纳资金40万元,两家合作社已正式运行。其中,大棚村合作社系乡政府注入10万元资金成立。两家合作社均制定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设有董事长和监事会,由乡财政所全程监控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入社成员须遵守《章程》,两家合作社现已吸纳社员50余人,为10余户办理了小额资金投放手续。

巨变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变得更健全

城郊乡党委、政府按照“自愿参加、共同经营、民主管理、共享收益”的原则,突出民办、民营、民受益,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成员提供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的服务,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城郊乡鼓励、引导广大干群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并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目前,全乡已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4个,共发展会员1236户,辐射带动2639户农民从事相关产业活动,注册资金达到3078万元,涉及到生猪养殖、白鹅养殖、蛋鸡养殖、高效农作物种植及农机销售服务等诸多领域。固始县中心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100户,带动220户,注册资金280万元;固始县保田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18户,带动135户,注册资金210万元……

巨变四: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变得更多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乡在村级医疗室建设和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上狠下功夫,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一是加强村级医疗室建设。在2008年已建成4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的基础上,今年又按照“三统一”的要求,新建了15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已全部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农民“小病不出村”的目标,极大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合作养老保险工作。该乡共收缴养老保险金2130万元,已有19个村(居)达到了参保要求,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验收,有3505名年满60周岁的群众已开始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三是扎实开展新农合和敬老院建设工作。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达62237人,共收缴合作医疗保险金181万元,参保率达99.98%,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四是认真做好低保工作。目前该乡低保人员2890人,占农业人口的4.5%。

巨变五:投身农业的创业型人才越来越多

该乡党委、政府制定了外出返乡人才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在证照办理、资金协调、服务管理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倾斜和大力支持,实施“回归工程”,吸引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藕塘村的孙其华系广州华强鞋材公司老总,致富不忘家乡,积极响应乡“回归工程”的号召,回乡创办了华强高效农业生态园,在藕塘村流转土地600多亩,投资60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集旅游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郑州山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启回乡创办了山河鹅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淮堰、阳关两村流转土地近1000亩,建设了一个集白鹅的孵化、育雏、养殖、深加工以及牧草种植于一体的大型鹅业养殖综合公司,并投资建设了全县首条自动化屠宰生产线,年孵化鹅苗40万只,年存栏种鹅1万只,日屠宰白鹅可达2万只,可带动周边养殖户5000多户。

巨变六:文化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城郊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宣传活动,定期开展送文化进基层、进社区活动,以文艺形式宣传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试验区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为试验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乡党委、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在凤凰新城建设了面积达168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瓦坊村、岳桥社区、二里井社区等村(居)的文化大院达到省级标准;六里棚社区、无量寺村等村(居)的文化大院达到市级示范标准;岳桥社区、二里井社区、无量寺村还在村部前建设了健身娱乐场所,配备了先进的健身娱乐器材,不仅成为本村(居)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而且吸引了周边村(居)和城区内的许多居民前来“光顾”。二是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三是文化活动结硕果。该乡2008年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继民间艺人潘景娥被表彰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杰出传承人”之后,今年,该乡又有7名民间艺人被评为全省中级民间艺术师,乡民间艺术团青年演员鲁敏在世界第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暨信阳市首届“映山红”民歌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四是文化名气响誉全国。乡组建了民间艺术团、灶戏团、红太阳艺术团和民间唢呐艺术团等,4个各具特色的文艺剧团,共有专职演员40多人,兼职演员100多人并带动了相关人员就业。花挑舞、大鼓书、皮影戏、跑驴、旱船等历史悠久,灶书郭丁香已有300多年历史,填补了汉民族无长篇叙事诗的空白,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巨变七:城乡差距变得越来越小,村容村貌变得更加魅力

该乡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按照“不建不动、建必入点”的原则,集中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活动。结合各村(居)的实际情况,因村规划、因地制宜,撤并“偏、远、小”居住村,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和居民集住区。在县城规划区内,建设了岳桥安置区、六里庙庞庄新村,所有房屋统一图纸、统一外型设计、统一占地面积,区间道路全部铺装了水泥路面,并配套了电话、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在规划区外,建设了无量寺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点,由乡村镇建设中心统一规划,所有新建房屋全部入住规划点。同时,针对阳关街道、岳桥菜市场摊点乱设、占道经营等现象,实施了阳关农贸市场和岳桥农贸大市场建设,所有经营户全部进入农贸市场经营,进一步加大了对骑路市场的整治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巨变八:农村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