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住宅楼建筑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住宅楼建筑要求范文1
关键词:抗震性能;钢结构;住宅;建筑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6-0156-02
1 引言
近几年,我国的住宅建筑产业化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发展方向突破传统的户型、材料和结构体系呈多元化趋势,关于住宅建筑行业发展的讨论也是百家争鸣、各具特色。作为住宅建筑领域的新兴力量,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和讨论也越来越被业界和学界所重视[1]。而我国属于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建筑灾害成为地震灾害中最具破坏和杀伤力的灾害,这更加强了全国从事钢结构设计和研究的同仁们对于普通住宅建筑抗震的思考。本文针对住宅建筑的钢结构,探讨其抗震性能。
2 住宅建筑钢结构的抗震结构
住宅抗震性能研究以居民钢结构住宅楼为研究工程案例,该住宅楼轴线长482m,宽137m,共6层,主体结构高201m,总高246m,局部凹进48m,建筑高宽比176小于九度抗震限制55,建筑总面积479759m2。
2.1 墙体材料的选择
由于居民钢结构住宅楼钢结构体系的框架重的特性,故考虑选用轻质块材墙体比较适合,通常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混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普通型和轻集料)、粉煤灰砌块墙体等。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以水泥、石灰、矿渣、砂、粉煤灰、铝粉等为原料经细、计量配料、搅拌浇注、发气膨胀、静停切割、蒸压养护、成品加工、包装工序制造而成的多孔混凝土。它具有质轻、保温、防火、可锯、可加工等特点,选用尺寸规格为(600mm×100mm)-(300mm×20mm~300mm)。加气混凝土表面强度低、空隙率大、吸水性高,用于外墙勒脚处应砌筑200mm高混凝土,以防止潮气渗入。
2.2 纯钢框架结构的布置
受梁柱体系高跨比的限制,随着跨度的增加,结构钢梁的高度也随之增加,通常结构钢梁高跨比1∶15~20[2]。从结构受力分析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两方面考虑,居民钢结构住宅楼大跨度钢结构柱网以6~7.2m为宜。此时结构梁高约300mm~500mm,按建筑层高2.8m考虑,立面开窗高度能达1.4m以上。
此外在实际住宅建筑过程中,居民钢结构住宅楼将梁柱连接中在梁翼缘部位采取有可靠连接且刚度较大的连接形式,当作刚接,否则,当作铰接。当梁柱连接按刚接或铰接进行框架计算与设计时,其构造应尽量符合刚接或铰接的假定,以使结构内力分析准确,设计安全。
3 住宅建筑钢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
3.1 抗震设计思想
针对该居民钢结构住宅楼,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多水准设计方法,并参考国外抗震设计思想来研究其抗震设计,具体设计思想如下描述。
(l)当遭遇第一设防烈度地震即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结构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建筑物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因此,要求居民钢结构住宅楼结构满足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要求居民钢结构住宅楼的弹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性变形限值。
(2)当遭遇第二设防烈度地震即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基本烈度地震时,结构屈服进入非弹性变形阶段,居民钢结构住宅楼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因此,要求居民钢结构住宅楼结构具有相当的延性能力(变形能力),不发生不可修复的脆性破坏。
(3)当遭遇第三设防烈度地震即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居民钢结构住宅楼结构虽然破坏较重,但结构的非弹性变形离结构的倒塌尚有一段距离。不致倒塌或者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从而保障了人员的安全。因此,要求居民钢结构住宅楼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其弹塑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塑性变形限值。
3.2 抗震反应谱分析
按照《建筑规范抗震设计的要求》,多遇地震下地震影响系数取0.16,结构阻尼比取0.035,场地特征周期取0.455[3]。居民钢结构住宅楼地震反应谱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普通住宅建筑地震反应谱计算结果
结构形式KJKJ-ZCKJ-JLQ
顶点位移102.226838
出现位置第二层第二层顶层
柱端底部剪力1609956200
柱端底部剪力占底部总剪力百分比100%55.4%7.4%
剪重比4%4.7%6.7%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8度地震作用下,柱底剪力明显减小,支撑和剪墙对于分担柱底剪力的效果非常明显,纯框架结构在该烈度下抵抗侧移的能力显不足,在X和Y方向均没能控制柱层间位移角超限。由于支撑的分散布置,度增加对于周围柱子的承载力没有带来太大的压力,剪重比数值都很下,说明罕遇地震非线性的分析中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很有可能成为控制因素。而且柱子采用箱型柱也免去了强弱轴差异带来的结构,使某个单一方向的刚度不足,随着抗侧力刚度的增加,最大层间位移角有向上发展的趋势。
在居民钢结构住宅楼中,钢框架结构和钢框架支撑结构柱子的作用有很大程度的浪费,为了降低用钢量,可采用变截面设计,随着楼层的增加对柱子截面进行折减。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层间位移图形比较平滑,楼层间的侧移变化不是很大,且最大层间位移有向顶层发展的趋势,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但不能采用变截面折减,相反需要考虑顶层位移的控制。
4 结语
住宅建筑纯钢框架结构在8度区的抗震表现虽然不是很理想,在侧移方面不能达到规范的要求,但是由于调整的幅度不是很大,可以尝试增大构件截面的方式来控制位移超限,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居民钢结构住宅楼钢结构中使用了箱型截面的框架柱,其在控制两个方向侧移、和承载力方面的效果比较显著,在实际的设计中是一个重点可以考虑的柱形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 涛,王元清,石永久,等.钢筋混凝土框架顶部钢结构加层的抗震性能反应谱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3):95~100.
[2] 张 保, 聂子云. 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J]. 硅谷,2009(17):19.
住宅楼建筑要求范文2
【关键词】现代住宅楼;建筑设计思路;具体方案
一个住宅楼如果想要将自身的作用和功能都非常合理的展现出来,离不开前期设计工作的支撑,只有依据合理的设计理念,才能够打造出符合标准的住宅楼,因此,文章通过下文就对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与阐述,进而为设计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设计原则分析
1、综合性和整体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住宅楼的过程中,对建筑的功能、未来前景和结构等开展综合的分析,在分析的前提下完成综合,在综合的基础上实现分析。整体性设计原则指的是以整体的角度出发,系统全面的研究整体的构成、发展规律及功能,将建筑设计的规律从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中显示出来。
2、动态性和联系性设计原则
动态性指的是对系统之间的互相关系进行掌握,熟悉建筑物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不但要以具体情况出发还应该考虑以后;联系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住宅楼时,不但对建筑的每个要素要功能要认真的去分析,同时,对建筑四周的外部环境也应该认真的去分析和考虑。
3、有序性原则
在设计住宅楼时应该坚持有序性和层次性原则,以纵向的角度出发,结构稳定是构建楼房安全的重要保证,以横向入手,各个功能分区都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因此,在设计住宅楼时,需要合理科学的开展功能分区,有效处理好部分与部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能使经济型住宅楼中的每个户型和每个建筑都能做到安全高效、物尽其用。
二、具体的设计思路和方案分析
1、组织空间,更新理念
在设计经济型住宅楼的过程中,对于居家应具备的功能空间不但不能省去,同时,也不可以由于面积配比不合理,对正常应用带来影响,例如,卫生间和厨房的设计对餐厅完整带来的影响,主卧入口位置对电视背景墙长度带了的影响等等。,因此,将有效的空间精心合理的挖掘出来,是进行住宅楼设计的一个关键环节,依据熟练的设计技巧和正确的设计思路,将无效空间挤出来,将卧室、起居室、餐厅、厨房、卫生间等功能空间组织好是非常重要的。
2、配置恰当,定位适宜
因为经济型住宅楼的户型相对较小,购买群体相对是工薪阶层和城市白领。使用人群需考虑人口生长需求。虽然有众多因素,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将定位标准降低,也不是将楼房的舒适度降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住宅功能的适居性的完善和提升是需要高度的重视起来的,满足现代化的设备配置,满足环保节能、采光通风、物理环境的需求,满足管线综合化、使用分离灵活化和智能信息化的定位需求。
3、注重构造,注重细部
第一,减少非必要部位面积。入户线路、玄关要尽可能的紧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走道面积。同时满足住宅空间动静分区的需求。
第二、合理的设计厨房。对合理紧凑的U型L型平面进行选择,将隔断应用到餐厨相间墙间,将相应的电器开关盒生活阳台合理的备置出来,并科学的进行布线。确保能够合理的解放出房屋中的面积。
第三、优化卫生间布局。对开启方向、尺寸计算和器具布置等应该细化和优化,一个完整的卫生间应具备如厕、洗漱、沐浴、更衣、化妆、以及洗护用品的贮藏等功能。
第四、合理的设计客厅及餐厅。客厅及餐厅应该根据家具尺寸和人体适宜的尺度,进而得出客厅及餐厅空间的进深和面宽应杜绝出现大而不适的情况,餐厅在满足独立进餐空间的前提下可与与厨房或客厅结合布置。在有效节省面积的同时还可有效的扩展视觉感受。
第五、有效的设计卧室,卧室在住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经济型户型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功能变化的需求,可结合储藏空间设计出可变空间,用于满足家庭时不同时期的需求。
第六、储藏。对顶部空间应该充分地进行使用,对公共面积尽量少占用,可结合卧室布置,成为建筑空间的X元素。
第七、合理的设计阳台。结合阳台的日常使用功能,对常用比例进行调整,对同时需充分考虑客厅阳台的分离使用需求。
第八、对构件的形式进行改变。将转角窗、凸窗要适当的多做出来,改善通风采光环境,扩展空间。
第九、将固定构件减少。合理的设计承重结构墙,将弹性分离的实用价值和可能性提升上来。
4、注重生态化设计原则
将生态化设计理念充分的应用到现代住宅楼结构中,对以下几点必须要高度的重视起来:首先,要将自然环境同建筑物有效的结合起来,将自然环境同建筑结构之间的关系要正确的进行处理,在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基础上,设计住宅楼;其次,将高效的空间体系构建出来,将体现美学观念和符合人文精神的地面设计出来,低层建筑与自然环境应该高度的结合起来。在规划设计城市空间时,要力求中间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此外,对地下空间也应该科学的进行应用,确保在整个城市空间将一个符合生态发展的住宅区构建起来,确保在住宅楼的房间内、房间外构成一个系统的模式,建立一个循环的网络模式,同时,对生态平衡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将资源浪费的问题降低下来;再次,加强设计住宅楼周边自然环境的力度,将四周环境保护作为重点来对待,将人工层次降低下来,对自然环境确保能够充分的进行应用,确保在自然环境中将建筑设计充分地融入进来;第四,将加强对生态建筑的地方评价,在初期设计建筑结构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的分析和考察地方环境特点,主要涉及到地方的文化、地方的人物性格、地质地形、气候特点、其他建筑风格等;第五,要确保有足够的弹性存在于住宅楼的生态设计中,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当代建筑设计一定要将科技融入进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但可以将时展的特征彰显出来,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初期人们的住房需求,随着我国住宅市场的不断成熟,和人们对现代生活习惯的逐步改变,我们作为设计者也应当与时俱进,以专业的知识和适度超前的眼光给广大人们带来更为适宜居住的现代化住宅楼。住宅楼是与人们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建筑结构,因此,为了保证人们的生活需求,对于住宅楼的各种设计环节我们必须要高度的重视起来,综合起多方面的要素,才能够确保将符合社会发展符合人们需要的住宅项目打造出来。
参考文献
[1]王玫,史洁,苏伟.小户型城镇保障性住房设计尝试――上海“四高”江桥镇住宅小区实践[J].住宅科技.2010(10).
[2]赵勇.住宅工程施工现场质量通病的控制及防治[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
住宅楼建筑要求范文3
关键词住宅建筑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
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舒适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冬季的供暖要求不仅要舒适,而且要节能,要为国家省能,为居民自己省钱。现在国家对建筑节能政策也正在进一步地贯彻执行,居住建筑采用分户热计量和分室温控的供暖系统,就是这样一种为适应节能形式而发展起来的全新的供暖形式。我国建设部2000年第76号部长令要求从2000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其中第五条就明确地规定:"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供暖系统应当使用双管系统,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计量装置,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因而,这种供暖系统已成为今后的居住供暖设计中必须采用的供暖形式。由于这种系统与以往的供暖系统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其供暖热负荷的计算
供暖系统型式、供暖系统阻力计算、供暖设备的选用等方面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因此,居住建筑分户热计量和分室温控的供暖系统设计中的技术问题急待解决。
为保证我国的用热量制度的顺利进行,为满足住宅居民对用热质量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地去解决好与之相关的问题。首先要研究的是这种供暖系统与常规的供暖系统在设计中的热负荷计算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应当考虑的是邻户的传热问题。但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不仅与建筑物的入住率有关,而且与居住者的生活习惯有关,还与居住者的收入等客观条件有关。对于这个问题,专家们提出了两个种设计计算方法:一种是采用在常规供暖系统设计计算热负荷的基础上进行附加修正的方法,采用此方法时,有的专家提出来用1.2~1.5作为其修正系数,但是,什么位置的户型采用1.2进行修正?而什么时候又通采用1.5呢?专家们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另一种是对邻户的传热进行计算的方法,这个问题也比较麻烦,而且其计算模型也比较复杂,人为影响因素也比较多。
为了了解和分析这种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我们应依据现行有关法规和计算方法,对不同户型、不同供暖户数和不同楼层位置的户供暖热负荷计算。由于本课题刚开始不久,只进行了第一步,即:研究、分析和探讨在一栋住宅楼里只有一户居住户供暖时的状况,并将其结果与在同样条件下的常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做了比较,试图找出有关问题的所在。以下,就整个计算和分析的过程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计算依据
由于我国新的适合于《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的《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及与之配套的设计技术措施还没有出台,本文中的供暖热负荷设计计算所使用的主要计算依据仍然采用老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和老版本的《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并根据新颁布《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住宅设计规范》和《供暖通风与空气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做了适当的修改。
1、冬季供暖室外设计计算参数:(略)
2、冬季供暖室内设计计算参数:(略)
3、建筑室内护结构的设定:
(1)建筑模型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居住建筑分户热计量和分户温控供暖系统的热负荷计算规律,我们选择了两个有代表性的住宅户型和四个常用的户面积指标作为热负荷计算的基本条件,组合了分别为五层和六层的四个单元、两个楼座(一号楼和二号楼)的建筑模型。
(2)一、二号楼的概况综述:(略)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设定:(略)
二、实行分户热计量供暖建筑的传热分析
分户热计量供热住宅建筑的传热过程的计算方法与以前的集中供热的计算方法基本一样,所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以户为单位实施供热。当整个住宅楼的所有居住户均供暖时,其热负荷计算与以前的常规供热的计算完全一样;当部分居住户供暖而另一部分不供暖时,计算就不一样,它除了要计算正常的热负荷外还需要计算向不供暖的邻户的传热热负荷;当整个住宅楼只有一户供暖而其他户均不供暖时,该居住户的分户计量供热热负荷最大,也就是分户计量供热住宅每户供热的最不利情况。
因此,分户计量供热住宅每户供热热负荷要比以前的常规供热大,那么,在设计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时所选用散热器的数量也要多。当然,整个住宅楼的供暖总热负荷并不是在当整个住宅楼只有一户供暖而其他户均不供暖时每户供热热负荷的叠加,而是在整个住宅楼所有居住记均供暖时每户供暖热负荷的叠加。但分户计量供热住宅每户传热过程究竟如何?它的热负荷要比以前常规供热的每户热负荷大多少?我们做了以下分析:
1、建筑传热过程:
我们讨论任何建筑物的传热过程时都必须在稳定状态下进行的,即室内的得热量与耗热量相等,室内供热量与热负荷平衡。我们把分户计量供热住宅每户的热负荷分为:护结构的耗热量Qw和向不供暖的邻户的传热耗热量Q,即:Q=Qw+Qn(2.1)
与以前的常规供热住宅的传热一样其传热过程计算包括: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和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等。计算方式略。
护结构的耗热量:
(2.2)
由以上各式,我们可以看出:一旦某栋住宅楼定型后,分户计量供热住宅每户的护结构热负荷只与室内外温差有关。
现在我们来讨论分户计量供热住宅与以前的常规供热住宅的传热不同之处,即增加了向不供暖的邻户的传热耗热量Qn。为了便于研究这种耗热量,首先,我们在分析、计算和统计时是以住户为单位的,而且户内温度是相对均匀的:其次,我们在计算热负荷时假设:整个住宅楼只有一户供暖而其他户均不供暖的情况下。假设这栋住宅楼有M层、每层I户,当我们要计算第m层第I户的耗热量时(参见图三,略),其护结构的耗热量为:Qw(m,i),而其向不供暖的邻户的传热耗热量为:Qn(m,i),该户的供热热负荷为:
供热热负荷:Q(m,i)=Qw(m,i)+Qn(m,i)(2.3)
如果我们称由供暖户通过内墙或内楼板传向邻户的热为一级传热的话,那么邻户得到一级传热量除了抵消其护结构的耗热量外,也通过其内墙或内楼板向其它不供暖且室内温度低于该室内温度邻户传热,我们称之一二级供热量。依次类推事例要室内温度与其邻户的室内温度有温差,就有向下一级传热的过程,就且级供热量,当(最终一级的)邻户室内温度与其邻户的室内温度的温差很小时,视为通过内墙或内楼板传向邻户的传热终止。因此,由供暖户通过内墙或内楼板传向邻户的耗热量(一级供热量)Qn(m,i):
一级供热量:
其中,为供暖户通过内墙或内楼板传向基上下左右邻户的热量为一级供热量。
对于某一邻户(如:第m-1,i户)来讲,所得到的一级供热量就得它的传热量,而由公式(2.1.7)得:Q(m-1,i)=Qw(m-1,i)+Qn(m-1,i);
依次类推,供暖户的热负荷(2.4)
由此可见,某一分户计量供热住宅在整个住宅中仍一户供暖而其他户均不供暖的情况下该户的热负荷就等于在传热稳定后,整个住宅楼各户在其各自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差值下的护结构耗热量的总和。
2.传热温差的确定:
由以上的结论可知,分户热计量住宅的传热过程比较复杂,要计算其供暖热负荷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要计算其供暖热负荷,就必须要计算出整个住宅楼各户的室内温度值或各户的室内外传热温差。而随着通风内墙或内楼板传向邻户的传热一级一级地传下去,邻户的定内外传热温差和一级室内与下一级室内传热温差直来越小,供热量直来越少,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传热温差小到多少可以忽略不计呢?有关规范和资料的供暖部分中规定"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5℃时,应计算通过隔墙或楼板等的供热量"。这个要求太低,由此引起的耗热量比较大,不应忽略。而上述文件中的空调部分冷负荷计算要求中规定为:当传热温差大于或等于3℃时,应计算通过隔墙或楼板等的供热量。我们认为这个数值还是可以采用的。
3.计算方法的确定:
根据分户热计量供热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要解决某一供暖热负荷的计算问题,就必须首先要掌握该住户所在住宅楼的各住户在传热稳定后的传热方向,然后再计算出其所在住宅楼的中住户所在住宅楼的各住户传热稳定后的传热方向,然后再计算出其所在住宅楼的各住户在传热稳定后的室内温度,最后算出各住户在其各自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差值下的护结构耗热量。因此,光凭上述传热公式和了解该住户所在住宅楼的各住户住户在传热稳定后的传热方向,要计算该住户所在住宅楼的各住户在传热稳定后的室内温度是非常复杂的和困难的,必须了解和掌握在热传递稳定后的热平衡以及该住户在所在住宅楼的几种特殊的边界情况下的传热计算方法,而且为了简便计算方法,我们也必须做一些假设以忽略一些影响不大的计算因素。
(1)稳定传热的热平衡:
由于是稳定传热,对于某一分住宅的户热计量供热住户来说,要使该住户保持较舒适的热环境所需的供热量应等于其护结构耗热量与通过内墙或内楼板传向邻户的耗热量(一级供热量)之和;而对于某一分户热计量住宅的非供热住户来讲,该住户从上一级传热得到的供热量就等于其(在该住户的室内温度下的)护结构耗热量与通过内墙或内楼板传向下一级邻户的耗热量(二级供热量或若干级供热量)之和。
设:通过内墙传热至所计算的住户的上级邻户为:(m,i-1)户、通过楼板传热至所计算的住户的上级邻户为:户(m-1,i)户、所计算住户内的室内温度为:t(m,i)时,该非供热住户的热平衡式为:
即:(5)
(2)对几个问题的讨论:(略)
三、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程序方法:
为了了解、掌握和比较分户热计量住宅的供暖热负荷的计算方法和变化规律,我们选择了四种相关计算方法对两栋实例进行供热负荷计算。这四种方法分别是:一、整个住宅楼所有的住户均供暖(方法一);二、整个住宅楼只有一户供暖而其他住户均不供暖,但只计算通过内墙或楼板向不供暖的邻户传热的一级供热量(方法二);三、整个住宅楼只有一户供暖而其他住户均不供暖,但计算通过内墙或楼板向不供暖的邻户传热到二级供热量(方法三);四、整个住宅楼只有一户供暖而其他住户均不供暖,但计算通过内墙或楼板向不供暖的邻户传热到三级供热量(方法四)。由于方法一是常规集中供热情况下的护结构耗热量计算,在这里不再讨论,下面我们讨论一下方法二~四(略)。
四、实行分户热计量供热建筑模型计算结果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和所对应的建筑模型,我们采用FORTRAN语言对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在整个住宅楼只有一户供暖而其他住户均不供暖的状况下,各住户的各级传热的多元一次方程进行了编程求解。任何住宅建筑物只要其内护结构的布置与尺寸一旦确定,整个住宅建筑的各个住户在所有住户都供暖的状态下的热负荷即可求出,将这些有关参数以及住宅的有关热工参数输入计算程序并运行,最终计算出该供暖系统在整个住宅楼只有一户供暖而其他住户均不供暖的状况下,各住户的各级传热负荷。所计算的热负荷结果(略)。
五、结论
通过上述分户计量供热热负荷的计算分析和对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在整个住宅楼只有一户供暖而其他住户均不供暖的状况下,各住户的各级室内温度和传热热负荷的最终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初步结论:
1.对住宅分户计量供热系统的热负荷计算方法的分析、传热分析以及为计算分户计量供热系统的热负荷所建立的多元一次方程是基本合理的,所编制计算程序是正确的,对所建立的建筑模型的计算结果是基本可信的。
2.当计算到三级传热时,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或下一级室内温度差已经小于3℃,第三级通过建筑物的内部围护结构传向第四级的热负荷可以忽略不计。所计算的级数越多分户计量供热热负荷越大,一级传热的温度差就越大,计算就越精确。
3.由于一级传热温度差值比较大,通过建筑物内部围护结构传热损失就较大,对供暖热负荷的影响较大。因此,采用分户计量供热系统的住宅的内墙和内部楼板作保温势在必行。
4.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不考虑其他住户供热时,住户的护结构越多且内围护结构越少其总热负荷与常规集中供热状况下的热负荷差距越小,住户的护结构越多且内围护结构越多其总热负荷与常规集中供热状况下的热负荷差距越大。也就是说,顶层和底层的外端户所需在常规集中供热状况下的热负荷基础上修正系数最小(1.55~1.65)中间层外端户的修正系数较小(1.90~2.05);顶层和底层中间户的修正系数比较大(1.99~2.30):中间层中间户的修正系数最大(2.65~2.94)。
六、问题
在实际住宅建筑中,在一栋住宅楼内只有一户居住户供暖的供暖状况的概率几乎为零。本课题从一户供暖着手,逐步、逐级地研究和分析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的热负荷计算规律是可行的。由于研究时间较为仓促,以下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和探讨;
住宅楼建筑要求范文4
关键字:住宅建筑,强电设计施工,设计施工现状,设计施工建议。
住宅建筑的强电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并满足安全、节能、布线合理、使用和维修方便等基本要求。目前我国城镇及新农村建设中住宅建筑的设计施工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专门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改善建议。
一、关于目前住宅建筑强电设计施工的现状
1. 住宅(小区)的变配电系统设计施工方面:
住宅(小区)的变配电系统设计,很大一部分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施工图中一般不对变配电室进行设计,只在设计说明中要求由当地供电部门设计,这样给建设单位带来很大不便,致使建设单位必须进行二次设计;特别是一类和二类高层住宅中,消防负荷要求按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标准供电,很多设计、施工达不到规范要求,有的只在工程说明中要求两路供电,还有的只在工程说明中要求设两台变压器供电。因此,就目前大多数县乡级供电部门供电条件来说,85%的工程满足不了两路供电的要求,仅此要求给建筑工程在今后使用中留有很大安全隐患。
2.住宅建筑用电负荷标准设计施工方面:
目前住宅建筑用电负荷标准,市区范围内的住宅楼基本都能满足一、二类住宅每套不小于4KW,三、四类住宅每套不小于6KW的用电设计标准,现在有的要求高一些的住宅楼每套用电负荷已达到8KW。但有些设计不对变配电室和小区内每幢住宅楼的总配线进行设计,这样有的开发小区和新农村建设中就有些采用非正规设计施工图,为了减少投资,把每幢住宅楼和每套用电负荷计算的很小,致使一幢住宅楼或一个小区经常跳闸断电。这样一是不满足规范要求,二是给住户使用带来极大地不方便。
3.住宅建筑供电系统设计施工方面:
目前住宅建筑用电系统中的配电箱安装高度还有的不规范,漏电开关动作不灵敏。有的住宅楼没有在每幢住宅楼设总电源进线断路器,而是只在每个单元设单元总断路器,而且还不具有漏电保护功能,致使一套有问题,可能把一幢楼或一个小区都跳闸断电。
4.住宅建筑照明系统设计施工方面:
目前住宅建筑的电气干线(管),新建住宅楼基本都能按规范要求设管道井(设备和电气分设),但也有极个别的只设了水暖设备管道井,而没有给电气(包括强电和弱电)预留管道井,致使电气设计人员只有把电气管线从墙体中暗敷设;照明灯具设计方面,基本都能选用节能型灯具,但施工方为了减少投资,工程施工中把节能灯换成白炽灯头的还存在。
5.住宅建筑电源插座系统设计施工方面:
目前住宅建筑施工图电源插座数量的设置基本能达到规范要求设置的标准,但在住宅建筑施工中,还存在施工不到位,有的相序接的与插座上标注的相序不一致。有的电线导管出现扁折、断开、不通,金属线管断口处有毛刺导致无法穿线或穿线困难,造成导线绝缘层损坏,造成电气不通或跳闸。
6.住宅建筑防雷系统设计施工方面:
住宅建筑防雷设计施工中,基本能达到规范要求。但防雷引下线间距仅做到了距离满足要求,但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做的还不够;当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建筑物外廓易受雷击的几个“凸”角上的柱筋没有被充分利用。
为了防雷电波侵入, 当供电系统采用电缆进出建筑物时,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敷设保护电缆的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接的设计要求有的与供电系统进线线路上设置浪涌保护器(SPD)混淆。
在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做接闪器外,对其他接闪器应热镀锌或涂漆的设计要求,大部分没有采用热镀锌,只是要求防雷金属体要求镀锌。
7.住宅建筑接地及安全系统设计施工方面:
住宅建筑电气装置应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和卫生间内要做局部等电位连接的设计要求,大部分设计施工图都没有设计详细的施工图纸,只是在说明中进行了说明或在平面图中标注了引用图集,致使等电位联结做法不正确或局部漏做,不能起到等电位保护作用。
8.节能和环保设计施工方面: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往往为了减少投资,把线路导线截面选的很小,保护穿管选的管径偏小,这样大大增加了线路的损耗,造成电线电缆宜发热,加快老化程度;有的供配电系统设计选用的功率因数过低,不利于节能;住宅内电气管线穿过楼板和墙体时,孔洞周边密封隔声措施不到位。
二、关于住宅建筑强电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1.住宅建筑强电设计的基本内容:
住宅建筑的强电设计,主要包括变配电系统、住宅用电负荷标准及计量、住宅供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源插座系统、防雷系统、接地及安全系统、电气节能和环保等。
2.住宅(小区)的变配电系统设计基本要求:
(一).住宅(小区)的10KV变配电系统宜采用环网方式。变配电系统根据负荷容量和分布,宜使配变电所及变压器靠近建筑物用电负荷中心布置。
(二).一类高层住宅中的消防负荷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二类高层住宅中的消防负荷应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
3.住宅建筑用电负荷标准及计量设计基本要求:
(一).每套住宅的用电负荷应符合如下规定:
(1).一、二类住宅不应小于4KW;
(2).三、四类住宅不应小于6KW。
(二).每套住宅应设电度表计量,户外集中设置。电度表宜采用10(40)A电流数值的宽载电度表规格。
(三).住宅单元未设置总电度表时,应设公共部分用电计量电度表。
4. 住宅建筑供电系统设计基本要求:
(一).住宅建筑低压配电电压应采用220/380V;系统接地型式应采用TT系统、TN-C-S系统或TN-S系统,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二).住宅建筑进户线宜采用电缆埋地敷设方式。电源进户后应设总电源保护(具有短路、过负荷和过、欠电压保护功能)装置。
(三).每幢住宅楼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每套住宅应设置电源总断路器,并应采用可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断路器。
(四).电气线路应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设方式配线,每套住宅内电气线路应采用穿管暗敷方式配线,导线应采用铜芯绝缘线。
(五).每套住宅内应设置户内配电箱,应配置有照明、一般电源插座、空调电源插座、电热水器等专用回路;厨房及卫生间的电源插座宜各成独立回路。每分支回路应设置过电流保护的断路器。电源插座底边距地1.8m及低于1.8m时,应采用安全型插座。
(六).除壁挂式空调器的电源插座回路外,其他电源插座回路均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七).卫生间宜进行局部等电位联结。
5.住宅建筑照明系统设计基本要求:
(1).住宅照明宜选用细管径直管荧光灯或紧凑型荧光灯。当因装饰需要选用白炽灯时,宜选用双螺旋白炽灯;
(2).灯具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房间的功能而定,宜采用直接照明或开启式灯具,并宜选用节能型灯具;
(3).起居室的照明宜满足多功能使用要求,除应设置一般照明外,还宜设置装饰台灯、落地灯等;
(4).住宅的公共走道、走廊、楼梯间应设人工照明,除高层住宅的电梯厅和火灾应急照明外,均应安装节能型自熄开关或带指示灯的双控延时开关;当住宅楼梯间的应急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时,必须采取应急时自动点亮的措施;
(5).卫生间、浴室等潮湿且易污场所,宜采用防潮易清洁的灯具;
(6).卫生间的灯具位置应避免安装在便器或浴缸的上面及其背后。开关宜设于卫生间门外。
(7).每套住宅除设常规照明外,阳台及储藏室宜设照明装置。
6. 住宅建筑电源插座系统设计基本要求:
每套住宅内各部位设置电源插座的数量不应少于规范规定的数量,特别是阳台宜设置1组电源插座或有露台的露台处易设置1组电源插座。
7.住宅建筑防雷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住宅建筑应采取防直击雷、防侧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二).住宅建筑的配电系统供电线路穿过各防雷区界面处,宜设置浪涌保护器(SPD)加以保护。
8.住宅建筑接地及安全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建筑物内电气装置应采用总等电位联结。
(二)住宅建筑内卫生间内要做局部等电位连接。
(三)住宅建筑的避雷引下线冲击接地电阻每根不宜大于30欧姆。带有弱电设备的住宅建筑,弱电设备接地系统宜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接地网,采用联合接地形式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欧姆。
9.节能和环保设计基本要求:
(一)合理选择变配电室的位置,正确选择导线截面、线路的敷设方案,降低配电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
(二)住宅公共部位的照明应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节能控制措施。
(三)住宅内使用的电梯、水泵、风机等设备应采取节电措施。
(四)住宅内电气管线穿过楼板和墙体时,孔洞周边应采用密封隔声措施。
(五)住宅内管道井、水泵房、风机房等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水泵、风机应采取减振措施。
(六)住宅楼楼梯间等公共照明应兼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三、关于对住宅建筑强电设计及施工现状方面的建议
1. 住宅(小区)的变配电系统方面:
住宅(小区)的变配电系统设计,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施工图应对变配电室配电配线进行设计(给供电部门安装变压器提供依据),只在设计说明中要求由当地供电部门设计是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特别是一类和二类高层住宅中,消防负荷要求按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标准供电,就目前大多数县乡级供电部门供电条件来说,多数工程满足不了两路供电的要求,设计中应明确要求建设单位上备用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2.住宅建筑用电负荷标准方面:
住宅建筑用电负荷标准,应做到“满足当前,立足长远”的指导原则,因为住宅建筑使用年限都是几十年,随着家用电器的不断推陈出新,家里用电负荷只会越来越大,因此每套住宅应达到不小于4KW或6KW的用电设计标准,每幢住宅楼的总配线和总断路器也要满足规范设计要求,只有这样,到了夏天都用空调时才不至于一幢住宅楼或一个小区经常跳闸断电。
3.住宅建筑供电系统方面:
住宅建筑供电系统应在每幢住宅楼设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而在每个单元也设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单元总断路器,且两级要考虑具有选择性,这样一套有问题,只会一套或一个单元跳闸断电,不会把整幢楼或整个小区都跳闸断电。
4.住宅建筑照明系统设计施工方面:
住宅建筑中,照明灯具均应选用节能型灯具,质量监督部门加强监督,杜绝工程施工中把节能灯换成白炽灯头的现象发生;楼梯等公共部位应大力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同时建议公共部位照明应大力推广耗电少、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的LED灯具,可能当前LED灯具价格要比节能灯要高一些,投资相对要多一些,但发展前景还是看好的。
5.住宅建筑强电设计施工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一). 住宅建筑预留管道井的问题。在进行住宅建筑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水暖和电气干线管道井分设,这样电气设计人员就可以把电气管线从管道井中明敷设, 能有效地避免电气管线在墙体中暗敷设,以方便今后电气线路因老化后的更换,避免更换时被迫采取的割墙破洞等麻烦。
(二).住宅建筑的电气管线穿过楼板和墙体时,孔洞周边要密封严密,否则声音会通过缝隙传递,大大降低楼板和墙体的隔声性能,致使住户内部相互串音,造成噪音污染。
(三).住宅建筑的等电位联结做法设计单位应明确住宅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所选用的标准图集。
(四). 住宅建筑的电线导管杜绝出现扁折、断开、不通,金属线管断口处有毛刺导致无法穿线或穿线困难,造成导线绝缘层损坏,造成电气不通或跳闸的问题。
(五).住宅建筑的箱、盘内配线杜绝出现压接不牢固;多股线随意剪芯线、搪锡处理差;回路标识不清;漏电开关动作不灵敏的问题。
(六).由于建设单位投资等原因,电气配电施工中电气设备以次充好的问题。在施工中需要监理、监督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尽量杜绝此类现象发生。
住宅楼建筑要求范文5
关键词:高层住宅楼;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from the four aspects.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9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现代高层住宅楼的建设,需要采取合理科学施工质量控制,做好预算、施工、管理,在施工中要时刻注意影响施工质量的各个隐患,对施工中的各个细节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1 施工前期准备措施
1.1 工程地质监测
施工方要对施工地点进行实际考察,对当地的地址进行勘测取样,确保所获得的地址参数的正性,通过对当地地质的检测从而确定当地基岩的厚度,地下含水层的深度,土层的厚度等,这些参数对高层住宅楼地基的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些施工方对地址勘测不重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施工方要派遣专业的地址勘测人员进行勘测,从而确保工程参数的准确性,杜绝弄虚作假,编造数据。
1.2 施工设计方案的制定
首先施工方要严把设计关,对高层住宅楼进行的施工都是按照总设计方案进行的,大到楼层的整体高度,小到建筑内部的布局走线,所以施工设计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如果是施工方内部指定,公司设计部门要不断的论证讨论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中的每个细节都不要出现问题。施工设计方案可以聘用建筑设计院进行制定,这样可以保证较高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要严格考证所聘用的设计方的资质。整体设计方案制定后,应该将设计图纸交由施工图审查机构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当存在问题时应该要求设计部门进行整改,消除违法建设和安全隐患,严格确保设计方案的可靠性。
2 高层住宅楼的强度控制
强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强度。高层住宅楼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克服和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注意问题。
2.1 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 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 5%~20%,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 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 l%,强度降低5%~10%。既然影响如此之大,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2.2 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住宅楼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 天:全湿养护 3 天:空气中养护 28d 分别为 2:1.5:1,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
3 高层住宅楼“三线”控制
轴线、标高、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住宅楼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住宅楼的一大难点。
3.1 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住宅楼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住宅楼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3.2 轴线的控制
轴线传递。高层住宅楼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200*200mm 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过程线的控制。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
3.2.1 模板支撑时严格控制好剪力墙的四角,确保四个角的垂直度偏差在最小范围内:
3.2.2 浇筑混凝上时,在剪力墙外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从而达到线性控制的目的。
3.3 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 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 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
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4 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4.1 施工原材料的选择
建筑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筑材料的质量,在高层住宅楼中用到了大量的水泥、钢筋、沙石等材料,建筑施工部门中的材料检验人员要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使用的建筑材料符合建筑施工要求,杜绝收受红包采用劣质产品的现象。对于使用的原材料要进行抽样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杜绝使用,其中所要检测的重要材料有,钢筋的规格是否符合要求,混凝土的结构轻度是否符合要求等。
4.2 施工设备的选择
建筑施工进度对建筑质量也有重要影响,通常施工企业会与投资方签订项目验收时间,这就给施工方带来一定的时间压力,如果工程时间紧迫,施工方往往会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所以施工方应当适当选用高效的施工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常见的施工设备有打夯机、搅拌机等,从而确保施工质量。
5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住房和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城市中,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满足更多大众的需要,高层住宅楼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当今的大型商场、酒店和住宅都采用高层住宅楼的方式构建。高层住宅楼整个结构较为复杂,施工周期较长,要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完成工程建设,需要工程施工方提出科学有效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1] 周建平.浅谈高层住宅楼施工的控制重点[J].建材与装饰.2007(8):194-195.41.
[2] 闫震,王海周.高层住宅楼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6):175.
住宅楼建筑要求范文6
关键词:裂缝;检测;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材料、新型工艺不断涌现,在给人们带来众多惊喜的同时却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建筑业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裂缝。我国“十二五”产业规划中,房屋裂缝的检测及处理技术,仍然是建筑业10大新技术之一(2010版),大量既有民用与工业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结构开裂是一个普遍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由此引发的纠纷不计其数。但由于不同结构形式构件开裂原因及其对结构影响的复杂性不同,如何有效但又系统地给出裂缝处理的具体建议一直是建筑业所面临的难题。因此,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必然会使建筑裂缝问题更加凸显。据统计,由于房屋开裂引起的各种投诉事件和民事纠纷近年来明显增多,怎样在不影响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又不放大建筑裂缝产生的影响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现行设计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房屋裂缝的宽度等指标有明确的要求,但房屋在使用阶段产生裂缝后如何处理在国内都没有标准作出相应要求。房屋结构中的裂缝80%属于构造裂缝,仅20%属于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结构裂缝,而承载力不足可以采用相应的加固设计规范来进行结构加固,因此,编制一本主要针对占裂缝数量80%的构造裂缝的《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就成为了时代的呼声,我国已颁布《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CECS293:2011),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二、工程实例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楼于2006年竣工,地下1层,地上6层。
住宅楼结构为框架结构体系,按6度抗震设防。住宅楼平面基本形状呈矩形,总长度为25.0m,总宽度为10.9m,梁、板混凝土设计抗压强度等级为C30。平面图如图1所示。
2 检测原因与内容
检测鉴定主要内容为:
(1)住宅楼楼板结构的检测鉴定。
(2)住宅楼楼板裂缝的检测鉴定。
(3)分析住宅楼楼板结构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4)提出住宅楼楼板结构裂缝的处理方案。
三、检测
1 楼板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采用回弹法对楼板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构见表1。
检测结果表明,所检测楼板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原设计C30的强度要求。
2 楼板底部钢筋检测
采用CM9的钢筋探测仪对该楼板部配置的钢筋受力的直径、间距、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
检测结果表明:气枪油罐的楼板底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表5.5.2对板保护层的厚度允许偏差-3mm、
+3mm的要求,楼板底部受力钢筋间距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表5.5.2对板中受力钢筋间距允偏差-10mm、+10mm的要求。
3 楼板厚度检测
采用楼板厚度检测仪对该楼板板厚进行检测,结果见表3
检测结果表明,所检测的楼板厚度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表8.3.2-1对截面尺寸允许偏差-5mm、+8mm的要求。
4 楼板裂缝检测
m,如图2所示。
四、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
1 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
由《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第8.4.2条第1款和第2款知,该楼面板的强度以及其钢筋的配置均符合原设计要求。
计算复核如下:
对该楼板沿长、短边方向各取1m宽的板带,分别验算各方向跨中截面的正截面受弯承载车,楼板按四边支承板考虑,板端约束条件按简支考虑,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式:
计算结果得:
其中,M1、M2分别表示短边和长边方向的跨中弯矩。
计算结果表明,该楼板满足承载力要求,属非荷载裂缝,即楼板满足受力要求。
经分析,产生的裂缝为干缩裂缝。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而产生裂缝,同《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附表中A中表A-2里板的混凝土收缩裂缝。
2 裂缝处理
根据《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表5.3.1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非荷载裂缝修补处理的宽度限值,以及第5.3.3条,对楼板采用压力注浆法进行处理。
五、裂缝施工与检验
根据《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第6.1.4、6.1.6、6.1.7条及第6.2.2条规定,具体施工过程中如下:
(1)对出现裂缝的构件进行界面处理,应沿着裂缝走向以及两侧100mm范围内,进行整平以及清除油垢或其他杂物。
(2)在裂缝端部、交叉处和较宽处钻孔至裂缝深处,并埋设注浆管,间隔为400mm。
(3)采用专用的封缝胶,用封缝胶封信裂缝,胶层应无气泡、砂眼、厚度大于2mm,且与注浆嘴密封连接。
(4)进行注浆,按由宽到细,由一端到另一端,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进行。
(5)注浆完成后,稳定压力一定时间,再关闭注浆嘴。
根据《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第6.2.2条规定,应对处理后的裂缝进行全数检查,具体检验方法如下:
封缝胶泥固化后立即进行压气试验,检查密封效果,观察注浆嘴压入压缩空气压力值等于注浆压力值时是否有漏气的气泡出现,若有漏气,应用胶泥修补,直至无气泡出现。
参考文献
[1]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CECS293:201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