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教师培养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教师培养计划范文1
论文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外国文化意识 培养措施
1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人们共同具有的传统、价值观念、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知识和技能等。可以说,文化包括了一个社会中人们所想、所说、所做的一切事情。那么,语言和文化又是什么关系呢?语言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由于各个民族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规范,即所谓的文化差异。文化教会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而某些语言形式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产生相关的语言交际意义。例如,中国人同桌吃饭,先吃完者离席时常说“慢用,慢用”,这是十分得体的情景性语言。但如对同桌的英美人说“Eatslowly,eatslowly.”,他-=~fk为你暗示他贪吃而大为恼火。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上的差异,给学生学习与正确使用语言带来了困惑。再加上实际教学工作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简单地认为英语教学就是教授词汇和语法,英语教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对词汇的讲解和语法的训练上。很多学生英语语音语调准确,语法运用正确,可是在理解某些篇章的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文化错误”。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受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片面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语言环境的创设、英美文化的介绍。当然英语教师本身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淡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对单词、短语讲授课文和做练习,而且还应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以便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2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在基础语言教学中积极导入异国文化知识,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动力。然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形成,并非只是学生层面上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同时也涉及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材、课外教学等诸多方面。根据基础英语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1教师首先要具有跨文化意识
教师要会语言学的观点来指导外语教学,应充分认识到跨文化知识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必须自觉地学习和了解西方国家的科技、文化、政治等方面出现的新动向;要不断更新知识,以提升自身的知识层次,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另外,教师还应努力营造语言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渗透文化教育,加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比,提高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敏感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吸收异国文化,促进学生对异国语言的了解,熟悉所学语言的使用环境。同时也加深了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培养了学生准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2.2组织课外活动渗透文化意识
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向学生渗透文化信息,帮助学生多方面。多来源地积累文化信息,鼓励学生进行具体的语言实践,使学生亲身体验异国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例如,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如《双城记》、《汤姆叔叔的小屋》等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学生们能够开阔视野,感受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制度、人际关系等,从而拓宽知识面,更深刻地感受异国文化,从而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放映英语原版电影。并且组织学生模仿其中的一些场景,通过模仿电影中演员的语音、语调来感受当时的社会习俗,使学生对外国文化意识有更加直观认识。另外,如果碰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还加以延伸扩展,如对中西方饮食文化各自有优缺点的鉴别,学生通过收集材料,进行采访等活动来了解其中的差异,在对饮食习俗有了解的同时,也对其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2.3通过媒体网络渗透文化意识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着教师教育的理念、教学的模式、教学的手段等等。多媒体的利用可以较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图像、声音、动画、音乐的同时作用,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的左右脑并用,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创造真实可信的语言环境,使课堂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有趣。同时计算机多媒体有利于贮存大量的信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质量。此外,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缩小了时空差距,加大和方便了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语言学习者可以直接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沟通,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条件,在教学中发挥它的作用,提高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
初中教师培养计划范文2
【关键词】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化学教学
随着经济发展,工业的拓展,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孕育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知识经济社会中需要的是创新人才,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在化学学科中实施创新教育,实验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础化学实验是高等学校化学专业开设的第一门实验课,现行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都是已知的和现成的,学生实验时是“照方抓药”,甚至有的学生不做实验,也能写出优等水平的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降低,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于一句空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几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围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验,可使学生掌握各门课程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验证理论课所讲授的原理,巩固、加深对这些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独立工作能力。严格的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密细致的实验作风,熟练正确的实验技能,手脑并用的思维能力,从而得到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具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实验教学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化学学科,实验教学尤其重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其内容侧重于演示现象,验证课堂理论,忽视了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少,实验技术水平与教学质量难以迅速提高。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化学、化工的专门人才,必须注重素质教育,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有知识,有能力,更有使知识和能力发挥其效能的素质。化学实验教学由于自身的优势,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的做法是:
1、充分运用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做实验,不仅把实验试为巩固知识、验证理论的一种手段,更要把实验作为探索知识奥秘的方式在课堂上的体现。提高“取、量、热、装、洗”五项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基础。如果学生做实验时杂乱无章,仪器损坏严重,对待实验结果马虎草率,在这一点上,教师的示范很重要,教师做实验时能井井有条,从容不迫。学生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抓好学生创新思维和意志的训练。为了实验教学的需要,可启发学生对实验设计和流程加以改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应尽量减少机械性的、验证性的、固定格式的实验,多增设一些设计性的、探索性的和综合性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实验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解并演示实验,实验教师进行补充,避免灌输式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实验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条件不具备的,可以通过电化教学的手段,对一些不能全面进行的大型的综合性实验进行模拟实验演示,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
关键是在激发学生求知欲上下功夫。因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主要产生于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强烈的求知欲则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内部力量。只有在强烈求知欲驱使下,学生才能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追求新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才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才具有创新性。传统的“照方抓药”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被动、消极,没有创新性。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思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
以“疑”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溶液的配制》实验中,氯化亚锡溶液的配制,大多数学生要重复几次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产生了疑问和困惑,迫切地想搞清楚实验失败的原因。老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来解决疑惑。通过实验研究,学生不仅找出了实验失败的原因,搞清了影响氯化亚锡溶液配制的因素,还探索出了配制一些溶液好方法。教师以“疑”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疑点,自己处理和解决疑惑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应变创新的过程。教师疑惑的设立要自然、适度,不能生硬或难度过大。
以“新”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一种有效途径。例如传统的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仪器是用启普发生器。这种仪器学生在中学就用过,再重复操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实际教学中,我把启普发生器的原理给学生讲清楚后,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启普发生器,然后分组采用不同的“新”仪器和原料制备二氧化碳。有的用鹅卵石取代碳酸钙进行实验; 有的用花岗石灰取代碳酸钙进行实验; 有的用大理石取代碳酸钙进行实验; 有的用鸡蛋壳取代碳酸钙进行实验。实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使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喜悦。教师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思中有得、新中有创,培养学生创新。
3、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
在基础化学实验教材中,验证实验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实验内容又多以服务于理论教学设计的。这种实验类型和实验内容,特别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核心,离开了创造思维,就无法进行创新活动。在创造思维中,发散式思维又起着主导作用。因为发散式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灵活性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的构思,提出新的方法; 独特性能使思维产生新的成分,对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 流畅性能使人的思维在较短时间内产较多的联想。为了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我们打破传统的实验为理论教学服务的观念,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对基础化学实验进行调整,使得实验内容相互衔接,使实验的有效性、科学性得到充分体现。基础化学实验几乎包含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全部内容,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基础化学实验内容的重组与创新,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让学生能获取更多的实验技能的训练。基础化学实验主要是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实验,包括化合物的制备与分析、天平的使用、物质的提纯与分离、滴定与分析、化合物性质检验与验证、常数测定等。我们删去了与中学化学和后继课程重复的实验; 压缩了验证实验的教学时数; 增加了实验的类型提高了实验层次,特别是加大了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研究性实验的力度。如“从紫菜中提取碘”、“用废铁渣制摩尔盐”,然后用“自制的摩尔盐制三草酸和铁酸钾并测定此配合物的成分”、“从含碘废液中回收碘”、“废干电池的综合利用”、“明矾的制备及单晶的培养”、“植物中某些元素的鉴定”等实验,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的学习从“照方抓药”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构成了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教师应努力挖掘实验内容与创新教育的内在联系,设计创造性的教学程序,培养学生创新。
4、开设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创新
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开设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使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综合实验一般为较复杂和较大的实验,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一些从化合物的合成、组成分析、性质表征等综合性的系列实验,可将某些科研成果移植过来,经精心设计而成,也可由经典的实验重新组合、设计而成。设计实验就是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给他们若干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就是让他们自己查阅文献、收集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确定研究题目。为了设计好实验,还要提高学生控制实验的能力、排除实验干扰的能力。所谓控制,实际上就是选择,包括对仪器的选择,对装置的选择,对操作的选择,对排除干扰措施的选择,等等。而所有这些选择,实质上就是对最佳实验方案的选择。只有选择了最佳方案,而且又善于对实验进行控制,并能及时排除干扰,这样才能提高实验的效率,最终达到实验的目的。然后由相关学科指导老师根据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认真仔细地审阅,做出修改意见。通过第二阶段:认真修改设计方案。学生根据老师的意见认真修改设计方案,然后交出详细的实验所需仪器、试剂与药品的计划,交给实验室老师,由他们负责购买与添置,以便学生做实验时能按时提供。第三阶段:实验阶段。学生通过预实验,进行初步探索。预实验后向指导老师汇报预实验结果,学生根据老师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实验方案,然后经过多次反复实验,直至最终顺利地完成设计实验。第四阶段:论文答辩阶段。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综合、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按照正式的格式写出研究的论文,然后进行论文答辩、最后评分,评分由老师评、学生小组互评和小组内评分三部分组成,其中,自行设计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40%。
5、改革考核方法鼓励学生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建立一套与之相对应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考核体制。对学生的实验考核体制不能过分地强调用书本知识来考核学生,而应以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来对学生进行综合实验能力的考评,激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我们通过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及实验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来考评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考试内容不要依赖教材,例如操作考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和完成一个教材上没有而学生也从未做过的,但创造性地运用已做过实验的知识和能力则可以完成的小实验。这种考试的答案并非是唯一的,教师根据学生设计方案的优劣、完成过程的正确与否及是否有创新性等因素来评定成绩。这样的操作考试虽然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但效果较好,学生成绩的差距明显加大,他们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较清楚地反映出来。这样的考试方法将会引导学生在做实验时去认真体会和掌握每个实验的精髓。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实验教学的改革,不断的补充最新的内容,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认真对待实验课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学生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工作的需要。使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树仁.研究性学习的定位及其实施要领[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 (8 ):21.
[2] 张景斌等.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研究教育―――校本教育科研的理论与实践.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艾庆燕.提高组织学实验教学质量[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3).
[4] 高素华,赵洪全,吴钢.化学实验教学管理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第17卷增刊,2001年9月.
[5] 徐家宁,林英杰,张寒琦,宋天佑.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6] 刘宝殿.化学合成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7] 曹叶霞,白慧萍.提高大学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12):26-27.
[8] 王香爱,陈养民,王淑荣.无机化学实验改革探讨。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2(2):87-89.
初中教师培养计划范文3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培养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环保应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就象父母有养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孩子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不同,承担责任和义务的范围不同,但分量和目的是相同的,都应当把这份责任和义务渗透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作为一名初中化学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应当怎样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呢?
在新版的化学教材中,有两条线贯串全册教材:一是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二是始终渗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化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利用又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地危害人类的健康,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所以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化学教学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环境保护的知识,重点介绍大气水体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下面就新教材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如在进行初中化学CO性质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重者使人死亡。矿物质的燃烧,硫酸厂、硝酸厂的废气,发电厂的“黄龙”等是重要的污染源。氮氧化合物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其毒性为CO的五倍,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强于CO;氟里昂(CCL2F2)排入大气后可破坏臭氧层。目前臭氧层已经出现了空洞,减弱了臭氧层对阳光中紫外线的阻挡作用,使人类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增加。在讲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后,联系近来倡导的“低碳生活”,一方面解释“低碳生活”的含义,告诉学生“低碳生活”并不难,只要平时多留心、多动手就能实现。比如电脑、电视不用后,随手切断电源,将白炽灯换成节能灯,少开一点空调可节省用电,这就属于“低碳生活”的范畴。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尽量因地制宜地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象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HNO3,稀HNO3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3.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初中教师培养计划范文4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活动 自主学习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98-01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能够以自身为主体,自己自主,不受别人的支配,不受外界的干扰进行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打破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学生是整个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辅导或者是引导的作用那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初中生学习英语打造良好的氛围。
一、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1.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仅仅只是靠着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已经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学习也不再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了,学习自然而然的也就变成了主动性的学习,学习效果的好坏也就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在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做打算。另外,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的发展起来,在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后的主要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如果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就没有办法进行学习,个体的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2.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效果
自主学校主要就是通过自我控制、克服困难等手段来进行的,自主学习的主体的求知欲强、学习目标明确、能够在多种学习方法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充分的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及时的改正,而且也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更加集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
3.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除了各种主观因素以外,兴趣也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占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产生一种求知欲,进而自主的投身到初中英语的学习中去,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1.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学科是一门语言教学的学科,而初中英语更是为以后高中英语甚至是大学英语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习于英语相关的其他知识。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师的教学当中去。这样在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例如:在英语教学活动进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可以将中国的一些古谚语进行翻译,介绍给同学。“A bad beginning makes a bad ending”这句英文的意思就是恶其始者并恶其终,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够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借这句短语,教师还能够引出“beginning”以及“ending”等词语的应用,帮助学生加深词汇的记忆能力。
2.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计划在学生自主学习中遇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帮助作用。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英语的掌握能力制定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表以及英语学习目标,来逐渐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学的进度完全由教师掌握,学生也是盲目跟从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计划,没有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是非常不利于初中英语的学习,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也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以及掌握程度去建立适合自己的计划表,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学生在建立计划表的时候可以分为长期计划表以及短期计划表。在学生进行某一单元词汇背诵时,遇到了interesting以及Interesting相关的其他英语词汇interest、interested等等,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些词汇制定一个比较灵活的短期计划表来对词汇进行记忆。在对一些重点的短语以及词组如“remember to do something”“remember doing something ”以及“regret to do something”“regret doing something”进行记忆的时候,就应该制定长期的计划表,便于对这些词组短语进行长期的记忆以及理解与应用。
3.创建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创建自主学习学习的环境,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之间成为朋友,参与到学生中去,积极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先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探究,促进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程。
例如:在对“can not help to do something”和“can not doing something”进行学习之后,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自由思考的时间,思考两者之间到底存在哪些不同,然后进行自由分组讨论,由学生自己创设语境上台表演,表达自己对于这两个词组的区别的理解,这样会使得整个初中英语的教学课堂一直是处在轻松欢乐但是注意力却高度集中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英语的魅力,使原先枯燥乏味的英语课远离学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以及帮助下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以及终生学习中受益良多,但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绝非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不断地提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宗林《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0.
初中教师培养计划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观察能力;教学效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因为相关物理规律都是在实验中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及总结而得来的。由此,要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那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笔者就这一问题简单作如下探究。
一、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因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务必抓住一切机会,通过生动的演示实验来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奠定基础。如,教学“大气压”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一个杯子里装满水,然后用一张稍硬的纸板盖住杯口,将杯子倒过来,水却不会流出来。通过这个演示实验,学生一定兴趣大增,必定会在认真观察的同时不停地思考相关原因。由此,在充分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同时,也为之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充分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即可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制订完整的观察计划。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制订完整的观察计划至关重要,唯有制订了完整的观察计划,学生才能根据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并明确观察的重点等,不至于顾此失彼。
2.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方法包括从整体上观察,如综合观察实验仪器仪表,便于准确地在实验中使用;分步骤观察,如实验步骤较多,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步骤观察,便于提高观察能力;抓住重点观察,实验中总是有侧重点的,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观察,以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3.归纳总结观察结果。对于观察到的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完成观察任务。由此,必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教师务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最终高效地完成物理实验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杨学昌.浅谈在物理实验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2).
初中教师培养计划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到:初中学生必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并运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一、教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1.巩固教师引导作用
在进行阅读学习时,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主阅读为主,在对文本进行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线索和主旨,同时通过体验文章所创造的情境,品味语言的描写方法,并实现对文章的评价和赏析。这首先需要学生通过对经典文章的研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作者情感和文学之美,从而积累提高阅读能力所必需的语言材料;其次是利用速读的方法理解文章的主旨,了解线索,提取必要的信息;再次是运用精读的方法研究语句的使用特色,衍生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进而实现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升华。
2.指导学生制订计划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必须多于269万字,并且还需要对名著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积累。对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能力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让学生有计划地进行阅读,实现文学的积累。同时,教师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开设阅读课,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学校或当地的图书馆、互联 网进行文学作品的收集和阅读。
3.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阅读作为起点,让学生首先实现个人的独立研读、理解和文章的自我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当对文章进行反复阅读,并以笔记的形式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另外,学生还可以对阅读的内容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并以此获得多元化的理解和感悟。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进行有效的组织与指导,自己也应当投入到交流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思维的多向性和多元化进行文章的全新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将文章的具体内容或文章形式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个人情感进行有机联系,同时利用类比、演绎和联想的方式,总结归纳出全新的理解思维,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述。
二、学生自行培养阅读习惯的措施
1.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其中就包括了培养他们阅读图书、浏览报纸杂志的习惯。针对这一点,教师无需限定学生的阅读范围、题材和内容,只要不是低俗或有损于身心健康的内容,教师都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充分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或方面的图书报刊等来阅读,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为阅读的积累提供必需的前提条件。
2.通过阅读实现积累
如果学生只是阅读,却不积累,那么阅读得再多也不过是走马观花、转瞬即逝。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的文学知识的习惯。笔者一般会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将平时阅读到的好词句、精妙用法、新颖观点都进行记录。这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实现知识积累,拓宽知识面,进而提升阅读的效果。
另外,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创作,最开始时可以仅仅是几句话的批注或心得体会,但是久而久之一定可以让学生提高阅读积累,并以此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3.实现课外拓展阅读
即便教科书中的文章和诗词再经典,学生也不可能仅凭这些内容实现文学能力质的飞跃。因此学生必须进行课外阅读,这不仅能够有效弥补学生在课文阅读中的不足,还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多元化的文学样式,并在无限的文学作品中找到自己的最爱,从而得到阅读的深入和能力提高。
除了学生的自主选择,语文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推荐阅读资料。比如针对课文的内容推荐《彷徨》《雷雨》,或者按照当代社会的小说潮流推荐《幻城》《三重门》,再或者根据社会或影视剧热点推荐《我们仨》《平凡的世界》等。
总的来说,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绝非朝夕之功,这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谨遵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加强学习业务知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大胆创新,充分挖掘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手段,为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做出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孛建杰.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新一代月刊,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