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

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范文1

[文秘站()一站在手,写作无忧!]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根据《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20__年全市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安排意见》,结合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实际,形成本意见。

第二条农村公路建设要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宗旨,注重培育“政府监督、建设单位负责、工程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

第三条鉴于我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规模大、项目多、分散,并结合我站实际情况,按照全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总体安排意见,实行“省级质量监督机构指导、市级质量监督机构管理、县级质量监督组织监督”的模式,由各县区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直接负责对本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工作。

第四条承德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市站)履行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的管理职责。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确定质量监督的重点部位、关键工序、主要指标和检测频率,制定监督工作要点。

第五条县级“质量监督组织”(以下简称县站)履行项目监督职责,对辖区内全部县乡道路及通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县站要参照市站对全市公路干线公路新改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形式组织,制定农村公路质量监督计划,明确项目质量监督负责人及职责分工,明确质量监督制度、工作办法、要求和质量目标。监督检查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及其运转情况,对农村公路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抽查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制止和纠正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的违规行为;组织农村公路的质量鉴定并负责

工程竣(交)工的质量检测,定期向市站报告质量监督工作。

第六条各县站每月将各项目建设质量监督检查情况及质量监督工作开展情况抄报市站,对所负责的监督项目实行档案化管理,并于监督期后,报监督项目的有关监督资料(质量检

测意见、质量检测报告、质量鉴定报告、质量监督工作报告)于市站备案。

第七条市站要对各县站质量监督工作加强检查、指导,对全市农村公路质量进行巡查和动态管理,并结合县站的报告并定期向省站报告农村公路质量动态。

对重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县道、里程在20公里以上的四级公路、10公里以上的三级公路、独立大中桥(隧)、或投资超过600万元的项目),市站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并参加项目竣(交)工质量检测及质量鉴定工作。

A、对桥涵、隧道工程的主要原材料至少专项检查一次,对质量管理行为、施工工艺情况至少巡察一次,对工程实体质量至少专项检查一次;

B、对路面基层施工工艺、基层厚度、强度情况,至少专项检查一次;

C、对路面主要材料(沥青、碎石)至少专项检查一次,对路面厚度情况至少专项检查一次;

D、参加路基工程的弯沉检测及路基、路面工程的检测及质量鉴定。

第九条农村公路质量监督期为自发出质量监督通知始,至竣工验收质量鉴定止。监督通知和质量鉴定工作应简化程序,监督通知书和质量鉴定书形式参照市站对新改建工程样式制

定。使用中央和地方财政或交通规费投资的农村公路项目,质量监督覆盖率应达到100。

第八条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工作应本着人员精干、高效务实的原则,做到“重点突出、点面结合、不留死角”,采取巡回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

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重点监控。

第九条县站应根据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鉴定申请及时进行质量鉴定。质量鉴定应以数据为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第十条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费用,由交通主管部门统一安排,以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社会公示,所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在工地现场设置公示牌,标示工程项目名称、规模、投资额、各从业单位及联系人、质量监督人员及举报

电话和通讯地址等。有关部门对质量举报应及时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质量监督机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职责,对不作为或,造成工程事故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人员的责任,

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行政警告,问题严重的追究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监督工作要点)

一、路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路基填筑必须使用合格材料,严禁使用垃圾、腐植土。路基填料内不得混有草皮、树根和超大粒径石块,确保填筑材料均匀。

2、路基填筑前,对土质材料必须做液塑限试验,确定土类和塑性指数,确定其填筑性能。对不同填料必须分别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3、路基填筑必须坚持全幅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严格控制含水量,根据压实工艺合理确定摊铺厚度,并逐层检查压实度,确保路基压实度和压实均匀性。

4、桥涵等构造物台后回填应使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砂砾石、碎石),按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分层回填碾压。

5、路基施工要确保上、下边坡稳定,设置适当的排水设施,确保排水通畅。

二、路面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外购原材料必须进行试验,质量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场使用;自采材料必须经试验验证,保证材料规格和质量符合标准。

2、基层、底基层施工时必须保证计量准确、拌合均匀,保证厚度,并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进行碾压,使其达到最大密实度;有条件时基层施工提倡厂拌机铺,路拌法施工时必须保证拌和深度,不得留有夹层;基层完工后应及时养生,控制交通。

3、路面面层施工应突出强调强度、均匀性及耐久性的质量管理。采用砖、石或预制块件结构时,要加强底层、垫层质量控制;采用撒布法沥青表面处治时,应保证层间整洁、

粒料干净、沥青撒布均匀、初期养护到位;采用上拌下灌黑色路面结构时,要加强灌入层均匀性和拌合层密实性质量控制;采用沥青碎石或沥青混凝土结构时,要严格按有关规范

加强质量控制;采用水泥路面结构时,应加强配合比、水泥用量、拌和、养生、切缝、灌缝的质量控制。路面面层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交通的疏导与管制。

三、桥涵结构物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结构物的设置位置必须正确,各部尺寸必须准确,确保结构安全、使用功能有效。

2、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水泥、钢材、沥青、碎石、砂必须经过试验,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场使用;严格禁止质量指标不稳定的企业生产的水泥、钢材等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3、切实加强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制备、运输、浇注的质量控制;混凝土制备必须以重量法计量,保证振捣、养生质量。

4、普通钢筋混凝土施工模板应有足够的刚度、平整度,支撑牢固不漏浆;钢筋直径、数量、间距,钢筋加工、焊接、使用焊条质量均应满足规范规定。预应力结构应严格按规

范控制质量。

5、防护工程的圬工砌体必须选用无风化、无水锈石料,强度及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砂浆拌制必须采用重量法计量,机械拌合;石料砌筑前应洒水冲洗干净,大面朝下,丁顺

面按规范合理搭配,砂浆饱满;临空面砌体应勾凹缝,勾缝应均匀美观;已完成砌体不得扰动,注意养生。

第十四条建设各方质量管理与质量责任

一、工程建设单位质量管理与质量责任

1、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过程负责,制定与农村公路建设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办法,明确质量责任人。

2、质量责任人应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确定,对监理、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及工程材料、施工工艺、实体质量进行检查。

3、接受、配合质量监督检查,支持义务质量监督员的工作。统一协调施工中质量、安全、环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4、主动申请质量鉴定和竣工验收,并配合鉴定、验收工作。

二、设计单位质量管理与质量责任

1、建立健全适合农村公路建设特点的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明确各阶段的责任人,对设计质量负责。

2、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进行设计。根据当地实际,按照《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选择适宜的技术标准。重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设计文件深度应满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规定;一

般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简易设计至少应具备路线纵断面图、路面结构图和构造物结构图。

3、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设计力求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合理用地,避免大填大挖。应结合公路沿线的材料分布和地质状况,进行路面、结构物和防护排水的设计,增强晴雨通行能

力,保证农村公路合理使用年限。

4、农村公路建设的设计服务应根据需要和可能的原则安排,设计单位和设计负责人应提供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服务。

三、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与质量责任

1、必须依据设计文件和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按照施工合同要求,制定质量管理办法,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

2、必须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自检体系,制定明确的岗位质量责任制,切实做好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和关键工艺必须责任到人。

3、施工现场必须具有与施工工艺配套的压实、拌合、计量设备。施工工艺必须符合相应作业内容的质量控制要求。

4、有条件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必须建立符合工程要求的工地临时试验室。对不具备建立工地实验室条件的一般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通过协议形式,委托有资质的试验检测机

构或委托有资质的工地临时试验室承担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满足质量控制和检测评定的需要。

四、监理组织及其质量责任

1、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按规定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推行社会监理制度的项目应依法实行招标确定监理单位。规模较小的项目可按区域采取项目捆绑方式招标社会监理,也可由

市级或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抽调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专项监理组开展监理工作。项目监理组织情况应向属地质量监督机构(组织)备案。

2、实行社会监理的项目,应签订监理合同,监理人员和设备配备应满足合同要求;设立专项监理组的项目,其监理人员和设备必须满足需要,监理人员必须持证或持农村公路

建设专项技术业务培训合格证上岗。

3、实行社会监理的项目,其监理单位应建立工地临时试验室,为节约资源,经建设单位同意并由合同约定,监理单位也可通过协议方式利用施工单位的试验室,但试验检测工

作须由监理单位自行完成。对设立专项监理组的项目,监理试验可通过协议合同的方式就近委托有资质的试验室完成,其所在地交通系统的试验检测机构应给予积极支持。监理质

量控制与检查的试验数据必须独立、准确。

4、监理要加强对工程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和重要施工工艺的质量检查与旁站。

五、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恪尽职守,确保工程质量,对工程质量在设计使用期限内负终身责任。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出现质量事故时,由质量监

督机构调查,交通主管部门依法依合同追究有关单位责任。

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范文2

 

公路交通通常是指以公路作为基础设施、以汽车作为主要载运工具的运输方式,涉及市内、城乡、城间道路旅客、货物运输等方面。公路运输以其快捷灵活,覆盖面广的特点成为区域内或区域之间实现全方位联系的纽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公路交通运输带来了机遇

 

2011年10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也正式出台,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中原经济区承载着科学发展的新使命、新希望,是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将会极大的促进河南经济结构转型,提升经济发展速度。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战略定位:“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将投资2000亿元,重点完善高速公路网,改造干线公路网,打造内河航道网,提升农村公路网。到2015年,形成以6600公里高速公路为骨干、2.7万公里干线公路为支撑、25万公里农村公路为脉络的四通八达、衔接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这为河南公路交通运输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

 

二、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因素

 

公路交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沿线地区间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转速度和相互作用,相对缩小了生产、居住和流通的空间范围,扩大了人们的社会往来,形成以大城市为核心、诸小城镇分工协作的相互补充的集合体,促进了沿线地区大城市的增长,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从而保证整个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中原经济区建设强调走“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新型工业化以发展产业为基础,以提供就业为根本,建设产业集聚平台,承接东南部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以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

 

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运输化,它作为一种经济过程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产生;在运输实现的过程中,现代运输工具的使用促进了人与货物空间位移的规模的急剧扩大,交通运输逐渐发展为经济进入现代增长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基础结构和环境条件。

 

(二)公路交通运输是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和商品流通,人们对交通的需求逐渐提高,而交通权也成为了人类的基本生存权。而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和先导产业,不仅支撑经济发展,而且在引导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国家和区域经济竞争力,以及在城乡一体化、保障国家安全和抢险救灾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只有通过发展公路交通,改善群众出行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大发展,为全面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三)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

 

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战略资源,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据专家测算,每1元公路建设投资带动的社会总产值接近3元,相应创造国民生产总值0.4元,每1亿元公路建设投资可为公路建筑业创造2000个劳动日就业机会,同时为相关产业提供就业机会近5000个劳动日。因此,只有发展公路交通,才能带动沿线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条件,从而拉动当地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

 

三、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改变区位优势格局

 

一个地区的区位状况,尤其是经济地理位置,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在宏观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在区域开发中的时序、水平、结构和组织等。公路的修通和运营,首先提高了沿线地区的可达性,从而改善其经济地理位置,使区位优势发生变化。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不可能在各地区同时出现或按同一速度平衡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使整个中原经济区内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区域经济发展必备因素向落后地区进行扩散,从而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

 

公路建设项目能推动与之有关的各项生产的发展,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的投放,必然会在社会生产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带动一系列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公路项目建成后,还可以带动流通和分配领域中经济,公路项目建设增加了所需初级产品的需求,促使其生产达到—种规模经济,在各个领域引起连动,推动其它行业的进步。比如公路建设中直接、间接消耗品的生产为当地建材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对当地经济具有明显拉动作用;同时也为工商、土地、建筑、金融、电力、税务系统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闲散劳动力,安置下岗职工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利于产业集聚区建设

 

新型工业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河南省新型工业化道路具体体现在建设产业集聚平台,以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新型工业化不仅是工业部门的工业化而且还是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包括农业的工业化。

 

公路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它本身就置身于第二产业,通过公路交通的建立,一则可以有效地调整作为第二产业的工业,建筑业内部结构;二则可以刺激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流通、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是以第一、二产业为基础的,并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服务的。通过大搞公路建设,就能加快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从而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河南省的180个产业集聚区有114个布局于县城,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

 

构建具有中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粮食优产高产,以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提升有力支撑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农村公路建设,改善了城乡交通,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此外,农村公路的建设,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带动了公路沿线农业特色产业带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在节约了运输成本的基础上,推进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生产。

 

(4)促进城镇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良好的陆路运输条件是促进城镇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研究表明,城镇的实体空间倾向于沿着它的对外联系方向延伸,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是决定空间资源条件优劣的决定性要素,处于主要经济联系方向上的空间是最有可能率先发展的地区。

 

公路交通的建设,推进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生产,使农村经济向集团化和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为农副产品转化为商品创造了条件,也为农民从传统农业向以市场为导向的高附加值农业转变创造了条件;且还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速度,特别是把农民从小农经济中吸引出来;通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实现大规模的非农转移,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同时,通村公路还缩短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差距,向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迈出了一大步,大大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以及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二)消极影响

 

公路建设实际上对区域经济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虽然这个影响同积极影响相比较小,但是我们必须也要给予充分的重视。由于工程占用沿线土地或临时用地,改变沿线生态环境,路线经过的居民住房需搬迁,供电、通讯设备及水利、灌溉等设施必需迁移,势必引起沿线动植物及自然、文物等环境的变化。同时,因工程施工破坏沿线森林、土壤、植被,使得土地裸露和松散,这些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公路交通的建设,所出现的如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和土地荒漠化的生态环境污染,及农业结构调整等,加上公路建设征用农业耕地的原因,致使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

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范文3

理顺养护体制,明确养护责任

一是科学制订方案。漯河市制订下发了《漯河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完善了以县区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强化了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养护职能。按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统筹规划、分级管理、保障投入、确保畅通”的原则,明确各县区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

二是扎实推进改革。严格按照河南省编办制定的人员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制定下发了《关于县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漯河市农村公路管理处机构编制的批复》,对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名称、规模、职责、编制人数和科室设置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漯河市农村公路管理处由正科级升格为副处级单位,各县区农村公路管理所由股级升格为副科级单位,市县两级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全面实行了管养分离、事企分开,分别组建了法人企业,企业自负盈亏。自主发展。

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对所组建的农村公路养护企业给予扶持。

三是实行目标管理。漯河市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纳入了政府年度目标管理体系,由市政府与县(区)政府、县(区)政府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层层签订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年底逐级考核。

四是强化督导检查。成立了4个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督导组,长期进驻县区,对分包县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管养体制改革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拓宽筹资渠道,落实养护资金

一是拓宽养护资金渠道。漯河市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确定分级补助政策,积极拓宽养护资金渠道,明确养护资金五大来源: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汽车养路费补助资金。

市级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总收入扣除合理征收成本后,按不低于80%的比例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市政府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不低于7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大中修和县乡公路日常维护专项资金,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财力的增加,不断增加投入。

各县区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要,按每年每公里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统筹安排村道日常维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每年还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水毁专项资金,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投入。

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吸引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出(捐)资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二是节约养护资金。为节约农村公路养护投入,降低农村公路管理费用,漯河市从2008年起所有农村公路修建水泥路。

凡修建4米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通村公路,市政府每公里奖励3万元;修建5米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乡道,每公里奖励5万元,修建7米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乡道,每公里奖励7万元;所有危桥改造项目,在省政府补助基础上,市、县(区)两级各配套不足部分的50%。

三是加强养护资金监管。市县两级财政和交通主管部门制定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管理办法,完善了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各级交通、发改、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使用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全额用于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杜绝截留、挤占和挪用。

创新管养模式,健全管养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养网络。漯河市建立了由市、县(区)、乡(镇)、村、村民组组成的五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网络。以市交通部门作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主体,以县级政府为责任单位,由乡政府、村委会全面负责本辖区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养护。

全面推行“日常养护承包到人、小修工程专业施工、大项工程社会招标”的养护办法,逐步吸纳社会公路养护管理队伍,通过定路段、定报酬、定标准、定责任的形式,探索建立了“家庭道班”和“农民道班”,对道路管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持证上岗,扩大农村公路管养范围,提高管养质量,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村公路管理网络。

二是实行管养群专结合。指导各县区结合当地实际,在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的模式上进行探索。

各县区交通局设立了农村公路管理所,负责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具体负责县道的管理养护。各乡镇设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站,站长由乡镇副科级干部兼任,具体负责乡道、村道的管养。

乡道按照公开、竞争、择优原则,选聘养路员;村道根据里程,每1-2公里配备1名养路员,养路员由村推荐,乡级养护站认定,报县区农村公路管理所备案;对每条管养道路,实行月检查、季评比,养护工作与奖罚挂钩。

在养护标准上。对路基、路面、桥梁构造物等方面确定了硬性指标,并统一制作版面上墙,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目前,漯河市已经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群专结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网络和运行考核机制。

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畅通

一是提高路政管理水平。为了更好保护路产、维护路权、保障道路安全畅通,漯河市将干线公路与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合二为一,组建了近200人的路政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

配备专用车辆和检测专用设备,采取日常巡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农村公路进行巡查;采取安装固定的宣传牌、刷写宣传标语、印发宣传单等宣传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爱路护路意识,有效遏制了超限车辆和侵占农村公路路产路权行为。

二是开展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漯河市严格按照省农村公路县乡道创建文明示范路实施标准,逐项、逐条、逐路段进行落实,对创建的文明示范路段、路面进行了全面的挖补和整修。在养护工程中,着力抓样板、抓亮点、抓精品。以农村公路绿化、美化、标准化为切入点,致力打造公路绿化走廊,逐步实现“一路一品、一村一景”的农村公路美化目标。

目前,漯河市所有农村公路管理部门按省政府要求,统一规格、统一名称,实行管养分离,推进了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建立了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管理分类运作机制。

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范文4

【关键词】农村公路;质量监控;管理

一、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

在具体施工项目开始前,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制定详细的现场管理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过程连续、协调、有序进行,使施工成本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具体实施上,首先要建立科学严谨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制度,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规范;其次,要做好公路施工前期的勘察工作,对需要拆除的农业基础设施应事先与农户进行沟通,确保公路施工的顺畅;再次,制定详细的施工图纸,根据图纸制定项目成本、施工方法、人员分配等施工流程;最后,综合分析工期要求、机械设备能力、材料工艺等,优化施工方案。

(二)严格控制招投标管理,杜绝再转分包

充分实施的农村公路“七公开”制度为打造阳光工程奠定了基础,严格的“七公开”制度规范了建设行为,预防了腐败发生,保障了建设质量。但是在承包商中标后期管理还需加强,中标的以中小企业为主,施工力量和管理力量有限,对农村公路建设不够重视,管理水平不平衡、管理行为不规范,投入的技术人员相对较少;施工单位劳务队伍技术水平不高,参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临时选派非专业劳务队伍,如房建劳务队修路现象时有发生;转包、再分包的现象仍然时有存在,表面合法,但隐患重重,所以必须杜绝以上现象,严格全程控制,督促施工单位认识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性,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三)加强公路监理工作

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推出和应用,监理人员的业务和数量已不能适应公路工程发展需要,必须要与时俱进,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才能更好地履行监理职责。

1.谨慎选择监理单位

对于不用公开招标的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在选择监理单位时要选择具备资质的单位,并要具有懂技术、懂经济、懂法律、懂管理的监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程监理业务技能和实施经验,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监理经验。

2.明确监理工作职责

要建立完善的监理组织,配备好总监办、驻地监理办和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理员。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监理人员职责和任务,加强对质量、进度和费用的有效管控。

3.加强监理业务培训

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综合业务水平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对公路工程所需原材料如沥青、石灰、粉煤灰、碎石、水泥、钢筋等,在进场时要向厂家索要材料的试验报告、出厂证明或质量证明书、合格证等材料;进场后,各种原材料都要按有关试验检测规程和技术规定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一律不准使用。

(五)加强试验检测工作

试验检测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优劣,质量监控站中心试验室和施工单位工地临时试验室都要配置相关试验检测设备,配备专职试验检测人员。

1.精心管理试验设备

只有试验设备运转正常才能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加强试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建立日常使用台账,使用前要对设备进行计量检定、校准,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清理和保养。

2.配备试验人员

目前,县级交通部门试验室普遍存在着试验人员少、业务素质差、流动频繁等特点。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要加强试验室人员的配备,需有足够数量的试验检测工程师和检测员,熟悉试验检测标准、规范、规程及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和操作,具有试验检测经历和水平,爱岗敬业,勤劳踏实,并且要保持相对稳定。

3.建立试验室制度

试验室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仪器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主要包括:试验检测工程师岗位责任制、试验员岗位责任制、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卫生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等。

(六)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在保证农村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公路养护管理,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最大限度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农村公路养护要实施分级管理机制,由市级、县级、乡镇人民政府逐级负责管辖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将养护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在养护管理中,要成立公路管理站,设置站长和路段长,并配备统计员、养护员、监控员,专门负责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公路管理站要认真调查路况,建立起公路数据库,对公路病害进行动态监控,并采取有效的养护技术提高养护质量。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要提供充足的养护经费保障,将其纳入到财政预算中,确保养护管理到位。

二、农村公路安全监控方式的具体实施

在农村公路安全监控中,要落实三级监控机制,即构建起由交通主管部门、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组成的安全监控体系,具体监控方式如下。

(一)交通主管部门的安全监控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交通主管部门要成立专门的监控机构,配备专业的安全检查人员,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安全监控。安全监控部门要深入到施工现场,督促施工单位建立起安全施工体系,及时排除已发现的安全问题,定期召开安全施工会议,向参建单位传达安全生产的指导意见,对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施工业务学习。

(二)施工单位的安全监控

施工单位要在农村公路施工中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落实相应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配备安全员开展现场安全检查工作。施工单位要全面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要求各班组签订安全施工责任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尤其在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时,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安全标志牌,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此外,施工单位还要定期进行安全施工工作总结,及时解决施工遇到的安全问题。

(三)监理单位的安全监控

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安全监控职责,端正工作态度,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工作。对潜在安全隐患的重点施工工序,监理人员要采取全程旁站监理,一旦发现工程安全隐患,则要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并对整改过程和整改效果进行检查,直到消除安全隐患为止。若遇到无法解决的施工安全问题,则要形成书面报告,向交通主管部门汇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公路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管理,提高农村公路使用效益。为此,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要从各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层面入手,健全和落实公路质量管理制度,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公路施工质量控制,做好公路养护工作。同时,还要强化公路安全监控管理,从而确保农村公路质量和使用安全,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改善农村交通环境,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宇.浅谈农村公路质量监控管理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11):68-70.

[2]何忠平.浅谈农村通村水泥公路质量监控管理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12):82-84.

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范文5

关键词:公路养护 全景分析 指标体系

Abstract: objective to highway maintenance mechanism of the system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3 d vision panoramic view of the evaluation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o the analysis, guided by the purpose, based on value-the goals-index-standard research thinking, constructed the highway maintenanc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effec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is discussed conclusion by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way maintenance projects, for road maintenance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ic content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Shanghai province road surfa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analysis and testing, and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words: highway maintenance panoramic analysis index system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中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一些较早期修建的公路尤其是普通干线公路(国省道)已经出现了较严重的破损情况,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和养护,以缓解由于路况较差而引起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降低,适应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除一般性的养护维修外,目前,一些省市已经开始着手系统地对区域普通干线公路进行维修和养护,提高其服务品质,以适应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快速发展期普通干线公路功能的调整和定位。2006年,上海省开展了全省范围的“路面整治工程”,对普通国省道进行大规模的路面维修和整治,笔者结合参加上海省普通干线公路“路面整治工程”绩效评价的研究,探讨公路养护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体系,希望能够客观地分析评价公路养护项目的效果、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公路养护资金预算管理、完善资金使用效果、规范项目建设程序,从而为今后公路建设和养护提供建议或指导。

1 现行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弊端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并没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取得质的突破,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

(1)管养不分

养护生产单位名不正、言不顺,缺乏足够的臼,养护部门依附丁公路管理机构,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法人实体,没有成为养护市场的主体,导致公路所有者、行政管理者、生产经营者、质量监督者之间没有规范的责、权、利界限,养护部门集计划、实施、管理、监督于一身,难以保证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实施的竞争性和彻底性、管理的严格性和规范性、监督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2)投资不合理

一是公路建设热潮的背后,大量的资金投入使本来有限的养护资金被挤占挪用;二是养护经费推行养路费以收定支、切块拨付的供给制,养护计划按定员按里程测算下达,养护成本核算较少甚至没有考虑车流量、使用年限和路况好坏等实际因素,没有根据线路养护的实际需要划拨经费,没有按公路养护市场的需要来配置养护资金,导致公路养护成本构成不合理和产出效益差。

(3)机械化水平低

由于养护资金多用于支付人头费,养护机械也多由上级调拨、交基层使用、分散管理,一方面导致需要的机械没钱买,不需要、不成熟的设备又盲目配置,浪费了有限的购置资金。另一方面使用单位不计成本,重用轻养,缺乏科技创新和扩张生产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

2 3公路养护运行机制的评判标准

公路养护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包含内容众多,不同的内容涉及不同的指标,而指标的评价标准往往存在较大差别,有的指标越大越好(效益型指标)、有的指标越小越好(成本型指标)、有的指标介于一定范围内比较合适(适中型指标),并且即使对于同一类指标,其评价的标准亦有差异;另外,还有一些指标是定性指标,其评价往往还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应用综合评价方法往往不能直观地描述养护项目的实施效果,而基于有无对比或前后对比的单指标测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而畜,对资金管理,可以计划资金额、资金管理和使用规定等作为评价标准,对工程质量和效果,可以相关规范和质量要求作为评价标准,对决策和执行的一致性,可以项目计划、项目执行程序等作为评价标准,对经济、社会效益评价,可以现状为基础,进行具体的效益测算、对比和分析。

3 应用实例

2006年,上海省交通厅在全面总结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实施干线公路路面专项整治的意见》,计划用2年的时间,集中精力抓好国省道干线公路路面整治。“公路路面整治工程”以实现公路的通畅、舒适、安全和美观为目标,以路面治理为中心,兼顾路肩硬化、挡墙加高、排水及安全设施、标志标线完善等内容。2007年底,国省道公路整治项目全部完成,共对2172 km公路路面进行了整治。“公路路面整治工程”的实施使国省道干线公路路况全面提升,路容路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道路条件的改善,进一步诱发了沿线影响区内潜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同时,“公路路面整治工程”在决策、工程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8年初,“公路路面整治工程”已全面完成,效益已经突显,有必要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价,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养护管理工作。由此开展了上海省“公路路面整治工程”的绩效评价。

4 结论

该文结合公路养护项目的特点和绩效评价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探讨了公路养护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的内容、指标体系与方法,采用三维视域内的全景分析法对评价内容进行了分析,以目标为导向,结合价值――目标――指标――标准的研究思路,构建了公路养护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上海省“公路路面整治工程”绩效评价进行了分析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书红.农村公路规划与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2008(01).

[2] 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2007.

[3] 浙江省交通厅.长安大学浙江省"公路路面整治工程"绩效评价报告.2008.

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范文6

关键词:公路 行业体制 管理 改革

公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之一,研究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公路行业管理体制,不仅是公路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动力,还是当前公路行业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西方发达国家公路管理部门的设置及体制机制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分析,公路一般被视为准公共产品,公路的基本属性是社会公益性,公路事业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和谐社会,任务就是要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便利的基础交通条件,因此政府有义务履行好公路建设管理的职责。从公路物理属性看,公路只有互联成网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因此它又具有整体性网络化的特征。公路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公路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的特殊性。

纵观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其专业公路管理部门的设置及体制机制已相对成熟。

美国的公路按照功能可分为:州际公路、其他干线公路、高速公路联络线和普通地方公路,分别由联邦、州和地方三级管理。全美通车总里程6329782公里,归联邦政府管辖274153公里,占 4.3%;州管辖1297401公里,占 20.5%;其余由地方政府(市、县、镇)管辖4758228公里,占 75.2%;干线公路系统在公路运输中起主要作用,其里程约占公路总里程的11%,但承担总运量的72%;地方公路里程虽然占公路总里程的69%,但运量只占总运量的13%。美国联邦公路署代表交通部负责全国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汽车运输等系列职能。联邦公路署在各州设有分部。各州设置相应机构,负责对公路项目的规划、设计、征地、环评、估算和签订合同。县、市公路管理职能根据各州规定而不尽相同。

日本的公路管理体系可分三级:中央层次是国土交通省领导的日本公路局;中间是都府道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基础是市町村级公路管理机构。

英国的公路管理体系也分三个层级:交通部、公路局、地方公路管理部门。交通部制定全国干线路网的总体规划、发展战略框架和投资计划;公路局管理全国干线公路网;全国划分为9个区,设立区公路局,负责区公路管理职能。

二、我国公路管理体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公路按行政等级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村道,其中县、乡、村道统称为农村公路。 与大多数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现行公路管理体制是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下,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大体形成条条(行业垂管)、块块(地方为主)和条块结合三种管理模式。

广西作为条条管理的典型代表,对国省干线实行省、片区、县三级垂直管理,同时对地方所属公路部门进行行业指导。

江西、海南省是块块管理的典型代表,江西公路部门2002年将人、财、物整体下放到地方,原养路费等规费实行切块分成。实行块块管理最彻底的是海南省,1995年公路部门整体下放给地方,省一级撤销公路局机构建制。

三种模式各有利弊:条块结合模式的最大好处是兼顾行业和地方两个利益,能够调动行业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条条为主管理模式有利于行业政策目标的迅速贯彻执行;块块管理模式对于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有一定作用,但由于管理分属各地,路网统筹发展能力减弱、养护经费挪用情况普遍等问题也很突出。不论哪种模式,随我国政治经济领域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对现行公路管理体制的影响也日渐深重:如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对脱胎于计划体制,集建、养、管于一体的公路管理体制的影响显而易见;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对公路部门安全应急、公共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税费改革、财政资金省直达县对公路行业整体运转影响深刻。综合分析,目前公路行业管理体制机制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是政事企不分导致部门职能模糊。目前各级公路管理机构,不仅具备公路管理的行政职能,还具有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等生产职能,虽经多年改革,这种长期历史形成的典型政事企合一的管理体制仍未有根本改变。行业管理计划色彩浓重,名义上已改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管理痕迹明显。

二是重建轻养,公路养护质量不高。重建轻养的问题由来已久,一直存在,原来是重公路建设轻养护工作,逐渐发展成为重建设养护工程,轻日常性养护。养护技术人员流失,养护手段、组织形式落后和公路养护质量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三是养护机制僵化难以适应市场化要求。公路养护一直由公路管理部门代表政府直接参与生产和提供服务,各级具体公路养护生产单位一直被作为事业单位来进行设置和管理,而不将其认为是一种经济组织,市场化走得不远。公路养护领域封闭,竞争性不够,公路管理部门和养护生产单位之间主体关系不清。

四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情况严重。由于职能重叠混杂,机构臃肿与人浮于事就成为必然,各级管理机关人员多,基层一线人员少,一线养护职工年龄偏大、临时就业者占比多,年富力强专业对口人员少。因养护费用偏低,养路的钱用来养人成为常态。

五是公路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公路法》没有对公路管理工作的全部要素进行界定,有些具体条款规定表述欠准确,内容不够完善,操作实施性不强。同时公路管理各层级法律、规章、制度出台不成体系,甚至有矛盾的地方,目前公路行业法制体系建设距离完善还有较大差距。

三、关于我国公路管理体制的前瞻思考

(一)进一步明确公路部门职能定位

要明确公路部门作为政府行政执行机构的职能定位。公路管理部门通过分解职能,妥善做好政事分离、政企分离,其职能主要应该是宏观行业管理和协调,是政府的行政执行机构(交通主管部门主要是行政决策和行政监督),应当在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为专业的公路管理机构制定规则、框架、规范、标准,负责行业的宏观管理,而将具体生产职能交给市场,这也符合十后提出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顶层设计。公路管理内容应该涵盖行业规划、建设养护、基础设施管理、路政、运营服务等等,其目的是确保路网布局合理、路况运行良好、出行平安畅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公路配套服务,充分发挥公路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服务效益。

彻底进行事企分离改革,将建设、养护等生产职能与管理职能完全分离,原管理的施工企业、设计企业、监理企业、养护企业等生产性部门实行彻底剥离改制,公路部门转变为单纯的公共职能管理和服务机构,不再承担任何企业职能。

(二)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关系

主要是逐步理顺中央、省、市、县公路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关系。公路行业管理具有的一些自身特性,如社会公益性、跨区域性等,决定了对公路网尤其是干线公路网的管理,应该有一个跨行政区域架构的、具有较强全面调控能力的公路管理体系。在中央和省级层面,要强化参国、省道的管理职责,其中交通运输部公路局要全面负起国家高速、普通国道干线公路建设管理责任(具体形式可由国家公路局直管,也可委托省级公路管理机构管理),负责行业相关政策、标准、条例、项目审批等颁布和监督实施。省级采取一省一厅一局的模式,在交通运输厅下设立省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全省范围公路管理工作,按照“固定模式、统一管理”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干线公路网(主要指国省路网)纵向垂管的三级(省、市或片区、县)公路管理体制。各级公路管理机构为行政机构,负有公路行政管理职能,在县级机构可下设事业性质的公路应急中心、公路养护站(单独或合并设立),应急中心(养护站)不承担具体建设任务,只承担日常监督管理职责,相应配备少量事业编制管理人员,具体养护生产交由市场完成。

农村公路的管理完全下放由地方独立负责,具体管理形式由地方根据情况自行确定,行业补助资金切块通过转移支付到地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日常公路运营管理由地方负责组织实施,国家及省交通公路管理部门只负责行业指导。

(三)加快推进管养分离改革

按照“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的原则,将所有养护生产性职能部门实行完全的市场化,公路部门现有的养护公司、养护站等生产性机构全部融入市场,理顺企业与公路管理部门行政管理和资产权属关系。

(四)进一步推动落实和完善公路相关法律法规

“依法治路”,是完善公路法制建设的根本。公路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必须在法律层面明确和规范。尽快建立健全公路法规体系,公路法规体系须逐步覆盖全行业的政策、规划、建设、养护、路政、收费以及高速公路的营运等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丁振英.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浅谈[J].管理观察,2013(26):161-162

[2] 陈聪华.我国高速公路行政管理制度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