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指导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支气管炎指导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支气管炎指导意见

支气管炎指导意见范文1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技能导向 课程体系

我院自1986年开设企业管理专业,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上多次改革,现在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围绕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实施提供支撑和服务,积极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全面深化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指向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长期以来,受传统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跟不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步伐。笔者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历届校友访谈会、电话访谈等方式对我国企业常用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构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思路,课程体系改革应以培养一线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培养方案及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就是要以技能为导向,以职业岗位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所以说,以技能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抓住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本质,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以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领域的一次彻底变革。

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存在的弊端

(一)现行课程体系显现出“专才教育”模式的特点

据调查,我国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一般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满足某一个岗位的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专业课程设置过细、过专、过窄,对必修课的重视大大超过选修课,选修课不仅课时少,而且课程类别也比较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在教育模式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院03年和04年级教学计划偏重项目管理,05年和06年教学计划偏重质量管理,其结果是学生就业面太窄,导致同学在校学到知识用不上,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只能是边干边学,这既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与现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差距较大

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原来注重引进一些国外经济管理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新课程,或对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修订,比较典型的课程有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物流学等。这些课程的设置现在已不适应我院发展需要和工学结合的精神。诚然,我们要学习西方一些先进的、有益的理论和经验,但是中国与外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很大差距,用传统的经济理论已很难解释中国当前的经济现象,用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更难套用中国的客观实际。

(三)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培养从事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一线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教育必须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突出能力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然而我国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并非如此, 不同程度地存在“关门办学”的倾向。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理论课的开设越来越多,而传授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环节受到轻视和排挤,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也仅仅流于形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上述诸多问题是工商管理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并暴露出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需要一大批能够应付日益复杂、国际化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从事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

一线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工商管理专业,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关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以技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做法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性、应用性要求高,原有的课程体系存在着太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忽视实践环节。课程显得既枯燥无味,又空洞乏力,导致学生虽满腹经纶,却只能纸上谈兵,动手实践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具备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以技能为导向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提高学生技能,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社会培养型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设置既要考虑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还要立足于未来,要有利于受教育者将来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在课程结构上,打破过去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层楼”的模式,建立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结构。由于管理类课程的理论教学要与实践结合才能发展,才有意义,因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育必须解决专业知识的教学与实际操作脱钩的矛盾,未来的工商管理教育必须改进教育模式,增加技能型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在实际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具体表现在要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为此,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已建立了ERP实训室、企业运营管理决策实训室、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室,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在市场中广泛寻求合作伙伴,建立几个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发展企业与专业的良性互动关系。目前已与浙江兴合集团特产公司、农资公司、下沙经济开发区康师傅集团鼎新工厂、玫琳凯(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工学结合关系,这既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公司和商界的运作,从而不断通过实践来充实教学,又可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件。另外本专业获得国家质量认证培训中心“内审员职业”培训考试基地资格,为学生职业技能提供有利环境,强化了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内容

配合课程体系的改革,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课程内容改革的一个总体原则是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以就业为目标的课程设置,首先要求做到宽基础:“宽基础”就是所设置的课程不是针对本专业,而是针对同类职业岗位和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言的,教学内容不仅满足当前本职业岗位对企业管理从业者的要求,还要重视其前瞻性,即未来本职业岗位对管理从业者的要求。课程设置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为继续学习打基础,着眼于专业技术训练,着眼于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其次是活模块:“活模块”是指为适应管理类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以企业管理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技能考证专项训练为导向,通过综合化,冲破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约束,充分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把工商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直接指向职业能力的提高。最后是人本位:“人本位”是指以完善学生个体人格,提高学生个体素质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模式。它注重文理学科的渗透,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它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致力于完善学生的人格。

3.课程体系改革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创新

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要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课程实训、校内模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要改变以往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传统模式,选择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让学生在实习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熟悉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应创造学习环境,遵循高职高专的特殊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实行以技能为导向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针对不同课程,任课教师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人力资源管理重点采用情景模拟式教学、管理学基础重点采取互动式教学方、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采用“问题――自主探究解决”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通过案例讨论、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案例角色模拟、案例课堂演讲、案例辩论等,提高案例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的体验式和互动式学习,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团队工作精神”,感受、体会和把握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设置改革初显成效

世界各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经验以及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都表明,高职院校采用“专才教育”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了适应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该把培养基础知识够用、具有职业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为此,以技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际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为人处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专业围绕 “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既有企业管理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管理技能、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又有某个具体职业特定知识和技能,为此我们围绕通用管理能力开设《管理学基础》《管理沟通》这二门课,在学生掌握通用管理能力前提下,根据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需要开设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同时打破课程体系,开设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课,包括职业素质拓展训练、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客户关系管理模拟实训、企业管理综合实训、内审员职业资格培训等,教学内容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显提高。特别是通过开设《企业管理综合实训》课程,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和创业策划大赛,将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系统或某些管理业务简化,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经营情景进行决策,以整合管理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上达到:学会进行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市场预测及市场分析;学会在企业不同部门、岗位之间的工作协调能力与沟通技巧;亲身感受创业的艰辛、现实环境中竞争的残酷性和科学有效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参与意识,客观的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懂得今后理性的去选择职业和岗位,这些课程不但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出了很高要求,更要求他们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

以上就是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尝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培养我国高技能、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作出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程春梅,杨守丽,张凤新.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刍议 [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1).

[2]向汉江.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4,(12).

[3]戴玉英,陈增良,沈清,高越明.护理专业构建以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

[4]张必涛,肖旭.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

[5]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省略/zhiye/070302/11453467.html.

支气管炎指导意见范文2

[关键词] 鼻咽癌;非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间质瘤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6-0034-03

本文就第37届欧洲肿瘤内科学会(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年会更新公布的鼻咽癌、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间质瘤指南,发表于《肿瘤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Oncology,2012,23(Supplement 7):vii139-vii173],共4部分进行解读。指南全文计23页,由17位国际著名学者代表ESMO工作组执笔,查阅参考文献134篇写就。

1 鼻咽癌(NPC)[1]

1.1 概况

NPC在欧洲是罕见的,每年平均粗发病率为1.1每100 000人。欧洲范围内占4760,全国每年新发病例男性高于女性。相对存活率在成人1年为76%,5年为50%。性别之间无差异。年龄对生存的影响是显著的,5年生存率年轻组(15~45岁)为72%,老年组(65~74岁)为36%。

1.2 诊断

诊断的确定是通过内镜引导下对原发鼻咽肿瘤穿刺活检。组织学类型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因为患者的首发症状常是颈部淋巴结肿大,并常因接受颈(淋巴结)活检和(或)颈淋巴结切除而获得诊断。但这样做可能会降低治愈率和对晚期预后的不利影响,因而是不可取的。

1.3 分期及评估

鼻咽癌临床分期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系统。原发肿瘤(T)T1、T2、T3、T4,区域淋巴结(N)N1、N2、N3、N3a、N3b,远处转移(M)M0、M1,确定基本情况,再最后评定国际TNM分期。TNM分期,解剖阶段/预后组,0期、Ⅰ期、Ⅱ期、Ⅲ期、ⅣA期、ⅣB期、ⅣC期。分期程序应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包括颅神经检查、全血细胞计数、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试验)、胸部X线、鼻咽镜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鼻咽部、颅底和颈部磁共振成像(MRI)判定。

1.4 治疗

①早期—Ⅰ期:单独放疗。②中间期—Ⅱ期:同步放化疗(Ⅰ,B)。③晚期—Ⅲ期、ⅣA期、ⅣB期: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Ⅰ,A)。④有问题的放疗—ⅣA期、ⅣB期:诱导化疗继之同步放化疗(Ⅱ,B)。(注:括号内为证据水平,用Ⅰ~Ⅴ表示,推荐等级用A~E表示)

2 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2]

2.1 概况

原发性肺癌是常见的仅次于非黑色素皮肤癌的恶性肿瘤,居全球人类癌症死亡的首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它一直是男性癌症死亡率的最重要的原因,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乳腺癌作为女性癌症死亡率的最重要原因。肺癌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增加。在发达国家男性中由于吸烟人数的减少,后者已经开始下降,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和美国已达到女性的水平。预计2012年在欧盟女性肺癌死亡人数将增加。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80%~85%,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不断下降。吸烟是肺癌的主要病因,占肺癌病例的80%。肺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所观察到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烟草的消耗水平。男性粗发病率在2/100 000~80/100 000,女性为1/100 000~39/100 000。除烟草外还有几个其他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暴露于石棉、砷、氡和非烟草相关的多环芳香烃和室内空气污染(如以煤为燃料的炉灶和烹饪油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认为与女性非吸烟相关性肺癌高度相关。在美国没有吸烟史的女性肺癌的患病率估计为19%,男性为9%。近来注意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例的增加与不吸烟者的增加有关,特别是在亚洲国家。这些新的流行病学资料导致了非吸烟相关的肺癌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疾病实体,其特定的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特性有待进一步认可。

2.2 诊断

病理诊断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的分类。检测的材料应足够进行组织病理和分子诊断以便进行个体化的治疗。疾病进展时应考虑再次活检。应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突变的分析。EML4-ALK融合基因,致使在2号染色体上的反转,已被确定为致癌驱动程序,必须行ALK重排的常规测试。

2.3 分期及评估

完整的病史记录,体检,常规血液学,肾脏和肝脏功能,骨生化试验,胸部和上腹部CT扫描,中枢神经系统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骨扫描,PET CT扫描可提供最高的灵敏度和纵隔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评估建议。先进行肿瘤(T)-淋巴结(N)-转移(M)评估,T(TX、T1、T1a、T1b、T2、T2a、T2b、T3、T4);N(N1、N2、N3);M(M1、M1a、M1b)。再进行TNM分期(0期、ⅠA期、ⅠB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Ⅳ期)。

2.4 NSCLC Ⅳ期的治疗

NSCLC Ⅳ期指任何阶段的T和任何阶段的N,肿瘤有远处转移(M1)的,即转移性NSCLC。治疗策略应考虑到组织学、分子病理学、年龄、合并症以及患者的喜好,并应在一个多学科肿瘤协作组讨论决定。

①全身性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任何阶段,为提高疗效,应竭力鼓励戒烟。a.在非鳞癌亚组和第三代治疗方案的患者,包括选择吉西他滨和紫杉醇类顺铂 [Ⅰ,B]。b.对于非鳞状癌患者培美曲塞优于吉西他滨[Ⅱ,B]。培美曲塞的使用应仅限于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任何患者。c.对于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在排除禁忌症后可给予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 [Ⅰ,A]。d.贝伐单抗和其他铂类化疗药物的组合,可考虑在符合条件的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Ⅰ,A]。e.非铂类为基础的与第三代药物联合化疗,只有在铂治疗禁忌时考虑 [Ⅰ,A]。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推荐4个周期的化疗,最多6个周期[Ⅱ,B]。f.单药化疗可选吉西他滨,长春瑞滨和紫杉醇类。铂类为基础的组合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替代[Ⅱ,B]。②老年患者:单药化疗是临床上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的标准治疗。联合化疗具有一定的生存优势。首选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Ⅰ,B]。③TKI的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患者应给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④脑转移瘤的治疗:顺铂为基础的一线化疗及早期的放射治疗[Ⅱ,B]。⑤微创治疗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a.气道阻塞或阻塞性感染:内镜减积激光,冷冻治疗,或支架置入术可能有帮助[Ⅲ,C]。b.咯血: 内镜检查支气管或血管内栓塞治疗[Ⅲ,C]。c.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的上腔静脉受压: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能是有用的[Ⅱ,B]。d.复发性胸腔积液胸膜固定术:首选硬化剂是滑石粉,其他如博莱霉素或四环素[Ⅱ,B]。

3 支气管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3]

3.1 概况

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包括一组异构的从分化较好的支气管NETs至恶性程度高分化差的小细胞肺癌(SCLC)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虽然在过去的30年肺NETs有所增加但其发病率是低的。这主要是由于检测手段和诊断标准的改进。在所有的NETs25%分布在呼吸道。包括典型类癌(TCS)1%~2%,非典型类癌(ACS)的只有肺肿瘤的0.1%~0.2%。根据自2003年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程序(SEER)数据库资料,发病率为1.57/10万人。

SCLC是最常见的支气管NET,占侵入性肺癌的15%~20%。 LCNEC占可手术切除肺癌的1.6%~3%。胸腺NET的患病率占所有NETs总数的3%。在上述的SEER数据库,报告胸腺NETs发病率是0.02/100万人口每年。他们构成所有胸腺肿瘤的5%。支气管和胸腺NETs,可能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综合征(MEN-1,5%~15%)的一部分。诊断为支气管NETs的平均年龄是64岁,胸腺NETs是59岁。该评论被限制在典型/非典型NETs和胸腺NETs。

3.2 诊断

①支气管NET:临床症状:咯血,咳嗽,反复肺部感染,喘鸣,类癌综合征-库欣综合征罕见。②胸腺NET:临床症状:胸部不适,喘鸣,上腔静脉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③病理: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嗜铬粒蛋白A,突触素,CD56,Ki-67)。④生物化学(特异性):对嗜铬粒蛋白A,P-NSE,U-5HIAA,[AU-皮质醇,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GHRH,IGF-1]。⑤影像学:多层螺旋CT扫描,111In-DTPA-(铟-111-DTPA-)显像(Octreoscan ),PET:68Ga-DOTATATE FDG。⑥支气管镜检查。⑦遗传筛查:可疑时进行MEN-1基因筛查。

3.3 分期及评估

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AJCC分期:原发肿瘤(T)TX、T0、T1、T1a、T1b、T2、T2a、T2b、T3、T4;区域淋巴结(N)NX、N0、N1、N2;远处转移(M) M0、M1、M1A、M1b。

3.4 治疗

①局限病变的治疗:支气管NETs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手术方法取决于肿瘤大小,位置和组织类型。支气管镜激光切除支气管腔内肿瘤应作为对于不能手术者的次要的选择或术前解除呼吸道梗阻方法。手术可选择肺叶切除或袖状切除术(Ⅲ,A)。②晚期/转移性病变的治疗:尽管现有的化疗方案疗效很差但对转移性支气管和胸腺NETs仍然是采用细胞毒性药物与手术切除相结合的方法(Ⅲ,A)。化疗药物可选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舒尼替尼)和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替莫唑胺单独或联合卡培他滨;或可选用贝伐单抗(Ⅲ,B);顺铂和依托泊苷(Ⅲ,B)。

4 胃肠道间质瘤[4]

4.1 概况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估计发病率为1.5/100 000/年。这仅包括临床肉眼能发现的胃肠道间质瘤,更多的微小病变需通过病理检查才能发现。中位数年龄是60~65岁左右。在儿童更是罕见,儿童胃肠道间质瘤代表一个特殊的亚组,女性居多,常伴有KIT/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α(PDGFRA)突变以及淋巴结转移。与几个综合征有关:①Carney三联症:包括胃间质瘤,副神经节瘤,肺软骨瘤,这可能发生在不同的年龄,因此很难排除野生型婴幼儿GISTs的可能。②1型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一般为野生型GISTs,主要分布在小肠的胃肠道间质瘤,也有可能有多中心的特点。③Carney-Stratakis 综合征:琥珀酸脱氢酶亚基B(SDHB),SDH亚基C(SDHC)及SDH亚基D(SDHD)突变导致的胃肠道间质瘤和副神经节瘤。

4.2 诊断

检测

4.3 分期及评估

因TNM分类有些限制,故不推荐。广泛使用的风险分类是武装部队病理学研究所的分类,其中包括原发肿瘤部位,核分裂和肿瘤的大小3个局限性GISTs的预后因素。据之将GISTs分为8期即:1期、2期、3a期、3b期、4期、5期、6a期、6b期。

4.4 治疗

①局限性病变:局限性GISTs的标准治疗是对临床淋巴结阴性的行手术完全切除[Ⅲ,A]。②转移性病变:在局部晚期不能手术和已转移的患者,伊马替尼是标准的治疗[Ⅲ,A]。标准剂量为伊马替尼每日400 mg[Ⅰ,A]。然而,资料显示,KIT外显子9突变的患者在更高的剂量即每日800 mg克时可取得更佳的无进展生存期(PFS)[Ⅲ,A]。已被完全切除的有残留转移性病灶的患者用伊马替尼预后良好,但这是由于手术或患者的选择有待证明。

[参考文献]

[1] A.T.C.Chan,V. Grégoire,J-L Lefebvre,et al. Nasopharyngeal cancer, EHNS-ESMO-ESTR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J]. Annals of Oncology,2012,23(Supplement 7):83-85.

[2] S. Peters1,A.A. Adjei2,C. Gridelli,et al.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J]. Annals of Oncology,,2012, 23(Supplement 7):56-64.

[3] K. berg1,P. Hellman2,P. Ferolla,et al. Neuroendocrine bronchial and thymic tumors: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J]. Annals of Oncology,2012,23(Supplement 7):120-123.

支气管炎指导意见范文3

养老、看病是所有老年人绕不开的人生课题。一次次地住院、转院、出院……无休止的折腾,不知让多少家庭和老年人深陷疲惫,不堪其苦。

为缓解养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近日,国家卫计委联合民政部等部门下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医养结合,并提出到2017年,80%以上的医疗机构要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作为国家较早开展医养融合尝试的地区,很多地方都在探索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综合立体式社会养老护理服务体系,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慢病管理:社区+全科医生

家住深圳市罗湖区黄贝岭村的张婆婆在家迎来了罗湖医院集团移动体检车上门为她进行移动X光片检查。87岁高龄的她长期咳嗽未愈,加上一直受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的困扰,体胖行走困难,去医院看病成了难题。

为了帮助老人,罗湖区医养融合服务团队派出由全科医师、资深护士、康复师组成的专业医生护士上门为张婆婆诊断病情、预约体检车巡诊。经诊断,张婆婆明确为间质性肺炎,团队予以抗感染、上门雾化吸入对症治疗,老人病情渐趋稳定。

随着早期来深圳的“拓荒牛”陆续退休,养老已成热点问题。罗湖区目前正在实现为辖区所有老龄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100%;每年为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费体检服务;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70%以上。

而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社区居民从2015年夏天起就能在家门口的社区慢病医养中心得到护理服务。这家慢病中心通过会员制方式,为老人开展慢病风险评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三甲医院联手,提供在线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等慢病管理服务。中心已获得卫生部门资质审批,能刷医保卡。66岁的顾菊香患有颈椎病、关节炎和糖尿病,去大医院一趟,转公交、排队挂号,开的也是常用药,折腾得实在吃不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老人决定就在家门口治病。

社区医疗更多向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倾斜。很多地方已出台政策,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有意愿的老年人家庭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开设家庭病床,方便老年人就医。

生命绿色通道:养老院+社区医院

南京市秦淮区欢乐时光老年公寓的卢天恩也感受到医养结合的好处。96岁的他好几次病危,多亏在养老院值班的社区医生把他从死亡线上救下。

在欢乐时光老年公寓入住了300名老人,平均年龄80多岁,绝大多数患有各种疾病,只有十多人生活能完全自理,其余都是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医疗需求强烈。2013年初,欢乐时光老年公寓与相隔不远的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联姻”,在南京市率先试点医养融合,为养老院老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医疗服务。

社区医院配备的专业医生和护士,能对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提供专业诊治服务,无需子女或护工陪侍,还有像输液、B超、生化、心电图、胸片检查都可以在这里完成。

因为有专业医务人员坐诊,老人看病及时方便,使得老年公寓床位年年爆满,而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一改社区医院的冷清局面,前来看病的老人络绎不绝。

上海市普陀桃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桃浦镇第一养老院两家机构在同一个大院内,四楼互相连通,通过空中走廊可以直达,十分便捷。84岁的黄美琴老人前几天突发呕吐、腹痛,她就打了一个电话,对面的医生和护士很快就上门出诊护理,感觉像在家里一样温馨。

医养互换:医院转型护理院

78岁的黄老太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儿女都工作,无法照料她,家人把她送到了扬州五台山医院老年康复楼。医保报销后,老人每个月自付2000~3000元。五台山医院是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这里的老年康复科也成为当地知名的医养结合护理院。目前150张床位已全部住满,与综合性医院以治病为主不同的是,护理院以养加康复为主。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滨湖医院老年科于2010年正式运行,该科设立托护养老和医保住院两种管理路径。“医”“养”互换时仅切换信息和管理路径,改变床头标识,无须搬移床位。84岁的张建廷和老伴一起入住,两人间的病房里独立卫生间、悬挂式电视机、落地玻璃窗、红色储物柜等一应俱全,床头分布着各种功能的白色插头和按钮,老人和家属可随时通过按钮呼叫。

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医疗康复和养老服务的融合势在必行。“医”包括康复、保健、医疗和护理服务;“养”则包括生活照料、心理服务以及文化活动服务等。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甄炳亮认为,要解决医养结合的缺口,首先提升养老服务医疗保障能力,加强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开通绿色转诊通道,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集中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鼓励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方便老年人在社区就近获得医疗服务。鼓励支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发展老年病医院,增加老年病床数量。更为重要的是,要鼓励多方社会资源参与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将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作为促进健康养老的重要举措。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副司长何莼:(医养结合)要求各地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规划的时候,为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足够空间。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的医养结合机构。

支气管炎指导意见范文4

关键词 哮喘,心理干预,生活质量,应对策略,社会支持。

分类号R395.1

1 问题的提出

哮喘作为一种慢性心身疾病,由于其具有反复发作。发作时往往难以预料,病人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喘憋、胸闷、咳嗽等症状,并伴有强烈的濒死感等特点,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哮喘患者中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大量的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在患者从心理和生理上适应疾病这一慢性应激源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绪化及回避的应对方式往往预示着哮喘患者较低的生活质量,而积极的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等则可使机体免受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有害影响,从而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同时,社会支持作为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水平往往预示着患者较少的负性情绪及较高的生活质量。

在对哮喘病的临床治疗中发现。对哮喘治疗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心理行为因素的忽视。随着2002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INA)关于全球哮喘防治的最新指导意见中“了解心理因素在哮喘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学会必要时心理调适技术”的明确提出。对哮喘患者的心理干预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的学者使用了放松训练、意象想象、催眠及团体心理干预等方法对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研究结果也发现了团体心理治疗、放松训练等对改善患者心身症状、转变患者对疾病的消极态度,降低焦虑、敌意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发生等方面的积极效果。然而对于各种心理干预为什么会最终导致患者哮喘症状的减少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心理干预效果最终体现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尚缺乏深入的系统的分析和探讨。Ringsberg等认为。团体心理干预方法起作用的原因可能在于参与者从其他组员那里获得了情感的支持和认可,提高了自信心,学会用新的应对策略处理问题。放松训练可以缓解和降低哮喘病人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减少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反应,从而起到改善患者肺功能、控制哮喘发作的目的。意象想象可以改善哮喘患者的心身症状,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增加患者疾病知识,转变患者对疾病的消极态度。因此,哮喘患者改变了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学会用新的有效的应对策略来处理由于患病所带来的生活中的各种改变,可能是最终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一个最重要的中介因素。

本研究旨在通过一套针对哮喘患者的集健康教育、放松及意象想象训练、团体心理辅导为一体的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考察其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探讨应对策略及社会支持在心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心理干预在哮喘患者中起效的内在心理机制,从而为哮喘病心理干预目标的设立及具体措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选取2006年10月~2008年3月在潍坊哮喘病医院住院的374名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实验组(228人)及对照组(146人)。实验组患者除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外,还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228名实验组患者中,男100名,女128名;年龄最小16岁,最大73岁,平均42.72±13.06岁;171人已婚;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者92人,高中及中专者87人,大学及以上者59人。146名对照组患者中,男73名,女73名;年龄最小16岁,最大70岁,平均40.73±11.95岁;114人已婚: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者73人,高中及中专者38人,大学及以上者35人。

人组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和病情分级标准,年龄≥16岁,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排除慢性支气管炎、职业性哮喘、孕妇、危重哮喘、合并其他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急慢性疾病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太差的患者。

2.2工具

2.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自行编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病程、病情分级、经济状况、误工或误学天数、住院次数、年均治疗费用等。

2.2.2 5分制成人哮喘生活质量评估表(AQLQ)

Juniper创立,李凡等修订。共35个问题,按5分制评分。评分越低,受影响程度越重。内容包括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情绪、对刺激源的反应及对自身健康的关心5个方面。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周内总分和因子分重复测量的相关系数都在0.85以上,与一般性生存质量量表各因子的相关系数为0.7左右,与哮喘症状控制表的相关系数达到0.79。

2.2.3 医学应对问卷(MCMQ)

由Feilfel等编制。共20道题目。包括面对(或斗争)、回避、及屈服(或接受)三个分量表。三个分量表的α相关系数分别为0.69,0.60,0.76。

2.2.4 社会支持评定问卷(SSRS)

肖水源编制,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方面。

2.3 施测

所有患者在入院的第二天完成第一次测查,在出院的前一天完成第二次测查。哮喘患者的一个住院周期通常在两个星期,第一、二次测查之间的时间间隔大致为12天。采用个别施测的形式,对符合入组条件的哮喘患者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主试进行施测。首先由主试讲解调查的意义,征得被试同意后发放问卷,主试宣读统一的指导语,要求他们当场填写。

2.4 心理干预方案及实施

根据多年的研究工作经验以及前期工作中对哮喘患者心理特点的调查和描述,结合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经验,在与哮喘病医院数名专家商讨的基础之上,制定了一整套针对哮喘患者的独特的心理干预措施。共包括知识教育、团体心理辅导、放松和意象想象训练三个部分。

2.4.1 哮喘知识教育

患者入院后,建立“哮喘之家”会员卡,由

“哮喘之家”的家长带领两名经过专业训练的护士及心理工作者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及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要求,通过针对性的循环式的讲座和讨论。就哮喘预防、控制、治疗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情绪和哮喘的关系等进行知识的宣教。

2.4.2 团体心理辅导

由于哮喘患者的住院周期通常为两周,难以采取固定式的小组形式,因此采取开放式和循环式的小组模式,入院的实验组患者可以随时加入小组。小组的内容分为两种:经验交流型和心理探索型。新人院的实验组患者往往先进行小组成员的熟悉、分享成员抗哮喘的经验。通过小组中让患者谈自己的经验,“抗哮喘明星”谈自己的哮喘管理历程。患者可以从小组中获得病友的支持和鼓励,从他人的抗哮喘经验中获得哮喘管理的信心和经验。经过1-2次经验分享的小组成员彼此有了更多的熟悉,因此,在以后的2-3次小组活动中,注重内在的心理探索。引导患者讨论诱发自己哮喘发作的心理社会事件,组长和组员们一起对引发哮喘发作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探讨和思考,对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

2.4.3 放松与意象想象训练

每周一、五下午在患者小组活动结束后,进行放松和意象想象练习。针对哮喘患者的疾病及心理特征。在王建平教授对癌症患者和艾滋病患者心理干预材料的基础上,制定出了一套集知识、放松、音乐及意象想象为一体的治疗性音频材料。第一张CD重在哮喘与心理的关系、哮喘防治知识的宣教,第二张CD重在放松及意象想象方法的练习,第三张CD重在音乐疗法的应用。在小组活动学会的基础上要求患者跟随第二张CD中的指导语自己每天练习两次。

2.5 统计方法

所得结果使用SPSSll,5作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persons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3.1 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应对

策略及社会支持的影响

3.1.1 干预前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应

对策略、社会支持及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的

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干预前,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应对策略方面,除了在回避应对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之外,在其他维度上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运用非参数统计中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职业、病程和病情程度上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二者具有相同的分布,基本上是均衡的,具有可比性。

3.1.2 干预后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应

对策略及社会支持的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干预后,实验组在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社会支持总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在屈服维度上则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1.3 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策略

及社会支持在“第二次测查一第一次测查”

的差值比较

首先分别求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第二次测查以及治疗前的第一次测查在生活质量、应对策略和社会支持得分上的差值,然后对这些差值分别进行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结果发现,在生活质量总分和各维度分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得分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组提高的分值要大于对照组;在回避应对上,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有所降低,但对照组的降低程度要大于实验组;在屈服应对上,实验组和对照组也都有所降低,但实验组的降低程度要大于对照组;在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上实验组的提高量要大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2应对策略及社会支持在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

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中的作用

3.2.1 实验组患者应对策略及社会支持的变化与生

活质量变化的相关分析

将实验组患者(n=228)应对策略、社会支持在“第二次一第一次测查”的差值与生活质量在“第二次一第一次测查”的差值作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生活质量的变化与应对方式中面对的变化以及社会支持中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的变化呈正相关(r分别为0.139、0.160,p值均小于0.05),与屈服的变化呈负相关(-0.285,p

3.2.2 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对应对策略及社

会支持变化的回归分析

选择实验组被试的生活质量总分在“第二次测查一第一次测查”的差值作为因变量。将应对策略的三个维度和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在“第二次测查一第一次测查”的差值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屈服的差值(降低)和支持利用度的差值(提高)能够显著预测“第二次测查一第一次测查”生活质量总分的差值(提高)。

4 讨论

大量研究证明,心理干预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方法,能减少哮喘的发病率,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结论。干预后,实验组在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为排除时间及治疗后的病情变化等混淆因素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治疗前后的差值在实验组及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进一步显示了心理干预的有效性。实验组生活质量提高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宋旭红等㈣认为,心理干预使人的身体、心理、精神重新恢复平衡和协调,帮助个体以更健康的方式对待生活的挑战。本研究综合使用了知识教育、团体心理辅导、放松及意象想象的训练方法,知识教育重在通过哮喘防治有关知识的宣教,使患者能够对诱发哮喘的各种心理社会因素有所了解,在哮喘发作时知道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进行自救,从而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减轻了对哮喘发作的担忧和恐惧。团体心理辅导不仅使患者分享了彼此抗哮喘的经验。增强了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更使小组成员间建立了牢固的、长期的、相互支持的信赖关系。而放松和意象想象的训练方法则在疏导负性情绪的同时,增强了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从而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本研究中对哮喘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应对策略及社会支持的调查结果也显示,通过治疗虽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屈服应对都有所降低,对支持的利用度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组在这两项上的变化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了心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有效应对策略的建立及更积极地利用现有社会支持方面所起的作用。

Cohen认为。社会支持可通过改变个体对周围环境的认知或推进个体正确应对方式的形成的途径来减轻或缓解应激所带来的心身损害的程度。在社会支持的三个方面中,无论是客观支持(即实际的支持),还是主观支持(即体验到的或情感上

的支持),决定患者最终生活质量状况的,是如何将客观存在的资源以及自己所感受到的巨大的支持,转变为应对疾病所带来的困扰所采取的努力,也就是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本文相关及回归分析的结果也显示了对社会支持利用度的提高能够显著预测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哮喘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注重小组中组员间的相互认同与尊重,发挥组员间长期的相互信任与支持关系的建立;在临床治疗以及针对个体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医生以及治疗师注重鼓励患者敞开心扉,积极地接受并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各种支持,将对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应对策略方面,面对在很多研究中往往被认为是积极的应对方式,而屈服则是消极的应对方式。本文结果显示,经过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屈服的应对策略使用的相对较少,而这种屈服的应对方式的减少恰恰是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哮喘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重新点燃患者的希望,找回失去的信心,从而以更积极的方式来应对疾病所带来的挑战尤其显得重要。本文的研究结果还发现,在治疗前实验组较对照组较少使用回避的应对策略,治疗及干预结束后,两组间的回避应对没有明显差异,同时,在第二次测查一第一次测查的差值比较上,实验组患者在回避的减少上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经过干预的实验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仍然使用了较多的回避应对策略,这与Hesselink等的结果可能有所矛盾。然而,王建平等认为,对于回避所包含的两种心理成分即分心和被动放弃而言,分心是一种避免不安和烦恼的适应,运用这种方法较多的病人较少关注他们的健康。较少心境障碍,焦虑水平较低。而本研究中放松及意象想象训练的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能暂时缓解疾病对患者情绪及心理上的影响,使患者处在一种忘记,了烦恼、身心愉悦的感觉之中,从而起到分心的作用。因此,暂时的回避对于发作期住院的患者来说更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手段。但对于处在缓解期的哮喘患者的影响还需作进一步的跟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