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需求和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教育指导需求和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指导需求和建议

家庭教育指导需求和建议范文1

关键词:家庭教育;调查;问题和不足;思考和建议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嘉兴市仅18岁以下未成年在校生就有60多万人,显然,他们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党委、政府主导的家庭教育工作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为此,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妇联、市教育局于2012年5月组成课题组,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查询、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对象是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学生及其学生家长,还有学校教师。向五县市二区发放问卷3050份,其中,中、小学生问卷各850份,教师问卷600份,家长问卷750份。参加座谈会的有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县(市、区)妇联、教育局、关工委有关同志,约60人。除政策文件、专家论文及我市相关资料外,还查阅询问了周边省市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一、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市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家庭教育工作已有了明显的改观。同时,社会进步和家长文化素养提高,家庭教育的实际状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机制和工作网络已经形成

2009年,我市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市妇联、市教育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文明办等10个单位为成员,成员单位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领导小组。同时,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全市家庭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家长学校是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的重要途径。学校家长学校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创建,目前已做到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2004年,由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关工委联合主办的市社区家长学校总校正式挂牌成立,现多数乡镇(街道),村(社区)已成立家长学校。

2010年,我市成立了嘉兴市家庭教育学会,这是家庭教育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学会成立两年多来,确立了一批“十二五”期间的市级课题,为开展理论研究明确了重点和方向。同时,连续2年举办家庭教育工作论坛、评选优秀论文,编撰《嘉兴市优秀家庭教育论文汇编》。2011年,市妇联关于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在“中国妇女网”发表。科研水平往往反映工作水平,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变化。

(二)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初步形成

调查反映,我市除广大学校教师这支队伍外,已初步形成行政管理、专家、讲师团、志愿者及社工等家庭教育工作队伍。

一是行政管理队伍。由妇联、教育、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行政干部组成,他们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组织学会各项活动,制订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并负责协调实施。

二是讲师团队伍。我市现有各级各类讲师团队伍上百支,拥有成员上千人。他们深入学校、社区和农村,传播家庭教育先进理念,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为家长释疑解惑,是活跃在家庭教育第一线的主力军。

三是专家队伍。如市教育局在2002年建立“青少年心理及家庭教育咨询中心”,由教育系统家教专家和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担任咨询服务工作。咨询中心以热线电话82686112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并逐渐发展为家庭式面询、团体辅导、家教讲座、大型宣传相结合的综合性家庭教育公益指导服务。经过10年磨练,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有相当的专业水平,成为家庭教育的领军人物。

四是志愿者及社工队伍。各级关工委组建的“五老”(老战士、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劳模)队伍,20多年来一直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搞调研、作讲座、指导年青教师,是一支名符其实的志愿者队伍。近几年,随着社工服务事业兴起,如市妇联的“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团市委的“拾星者”未成年人教育社工事务所,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对象着手,关注孩子在家庭中的健康成长。

(三)家庭教育工作在实践中创新

多年来,家教工作以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家长儿童为宗旨,以提升家长素质为核心,形成了一批成功的经验和创新的做法。

家教宣传教育活动形成特色品牌。从2007年起,市妇联每年9月邀请全国品牌“知心姐姐”为广大家长巡回报告家庭教育知识,每年一个主题,每次巡回报告40场,每次受益家长近1万人。2009年起,在此基础上开展“科学家教城乡行”活动,整合“知心姐姐”、家庭教育讲师团、志愿者等各种资源,上下联动,使更多的家庭受到了现代家庭理念和家教知识的指导。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家教格局取得突破。平湖市2009年开展了“教子有方好家长”、“优秀家庭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先进集体”、“优秀家长学校”等40佳评选,引起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积极参与。平湖市原黄姑镇和曹桥街道于2008年首创了“家庭教育节”,至2012年已有7个镇、街道举办,预计2013年剩下2个镇也将进行。平湖镇、街道“家庭教育节”,集家庭教育、孝敬教育和文明家庭建设于一体,参与面广,受教育面宽,在整个镇、街道营造了重视、关心、抓好家庭教育的浓厚氛围。

对运用现代传媒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嘉善电视台设置了“家园”专栏,通过实例拍摄和教育行家的参与,和家长们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好孩子,如何做个好家长。10多年来,每月1期,至2012年11月已播出141期,让家长们在茶余饭后轻松地受到教育。再如海宁电视台“潮乡童话”栏目每月播出家教节目,平湖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定期推出适合农村的家庭教育授课“菜单”以及桐乡家庭教育官方微博等等,各地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学校对家庭教育进行着多方的探索。如市第一、二、三幼儿园及卫生幼儿园,创建家长学校10多年来,坚持聘请幼教、心理、卫生等方面专家授课,保证教育的高水平。同时,坚持向家长合理收费(依托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以保证管理运行的高水平。这些做法为广大家长所认同,受到了广泛好评。如近年来市实验小学创建的合作型“家长联盟”、南湖创业学校(新居民子女学校)的以学校教育推动家庭教育,嘉兴一中已坚持9年的“家长论坛”等等,都从自己学校的学生、家长特点出发,努力探索提高家庭教育的成效。

(四)家长素养和育子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随着家长文化程度提高(问卷反映,高中及中专以上的占44.62%)及家庭教育工作普遍开展,家长素养和育子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是以人格健全、身心健康为目标的家庭教育理念已为不少家长所接受。

表1反映,相当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道德养成和身心健康以及正常的社会化(做普通人,自食其力),有着正确的家教理念。

二是多数家庭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良好,为教育好孩子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条件。

在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的质量远比某一具体的家庭教育方法来得重要。如亲子关系不良,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不融洽,有隔阂,甚至有对立情绪,家庭教育也就难以进行。从表2、表3、表4看,无论是孩子看父母、教师看家长、还是家长自身评价,多数家庭的亲子关系是良好的。相比而言,初中学生对父母评价低的有27.27%,(见表2)这既反映了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叛逆”心理特征,也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难度。

二、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明显进步,家庭教育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必须理性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工作严格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至于家长素质提高及其教育子女能力的增强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家长、家庭教育层面,调查反映有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太爱孩子,又太不会爱孩子”。

表5反映,对孩子期望过高及偏高的占81.48%,家长有这样的心态,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见诸于行动,则属于明显的抚养方式不当。

又如,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家庭的重要位置甚至最重要位置上,已成为绝大多数家庭的共识。但重视孩子的教育和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两回事。

表6反映还有相当多家长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这样容易出现家庭教育的偏差。如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孩子的道德人格教育,但不少家庭扬短避长,教育错位,成了文化课程的“第二课堂”、“补习班”,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孩子在家里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就如一首儿歌所唱的“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作业最多的、考试最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这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也会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问卷反映,在回答“遇到烦恼的事,你最喜欢跟谁说?”的问题时,中学生选择对爸爸妈妈说的仅占14.4%。

再如,行为习惯养成与独立精神培养是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但表5、表6反映也不如人意。

在家庭教育工作层面,家庭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三大支柱之一,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它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未被人们所充分认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期终评估报告指出,目前还存在着“家庭教育工作责任主体不明晰、经费投入无保障、服务与指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家庭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和市场化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市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人员、经费方面,和周边市相比有较大差距

调查反映,我市目前尚未有专职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市、县(市、区)妇联、教育行政部门这两个主要协调指导部门也都只有兼职人员在做这项工作。2009年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后,主要工作由市妇联牵头组织,但每年只有4万元工作经费,与省内其它市比较排位靠后。

人员、经费的制约使得国家、省有明确要求的事项该做的未做。如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要求“县级以上电台、电视台开办家庭教育栏目,增加家庭教育咨询热线,以多种形式扩大家庭教育指导的覆盖面。”我市市一级及多数县(市)未能做到。又如我市家庭教育信息化程度相对迟缓。我市市一级及一些县(市)尚未建立家庭教育网站或网上家长学校。再如有县(市)关工委反映,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已经编写好家庭教育的乡土教材及案例汇集,但苦于经费没有着落,又不能向家长收费,至今未能付印。

(二)家庭教育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我市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工作热情高,在家庭教育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但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一是专家队伍薄弱。受到学校、社区、家长欢迎的讲师团成员,一方面数量尚少,另一方面他们在本单位往往承担着很重的教育、管理、科研等任务,很少有机会拓宽视野,参加全国、省有关专业活动或家教培训。如全国妇联每年举办家庭教育培训班,跨省、市常举办家庭教育论坛,我市很少有人参加,这样,影响了他们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是学校教师缺乏家教能力,缺少家教专题培训。

学校教师,作为专职、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都承担着和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教育好孩子的职责,表9显示的数据显然是不理想的。表10则进一步反映教师缺乏家教方面能力,与没有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理论或接受过专门培训相关。

三是志愿者及社工队伍组织松散,缺少专业支持。各级组建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人数虽多,但很少有相应的活动或交流研讨的机会。县(市、区)关工委的家庭教育讲师团组织较为健全,但学习培训的机会也不多。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一些流行的家教理念,如“三岁关键期”、“赢在起跑线上”、“右脑开发”、“脑只用了10%”、“早教越早越好”等,已为国内外科学家教理论及上世纪90年代脑科学研究成果所否定。这些,不仅绝大多数家长知之甚少,连我们的家教工作者也未必都知晓。

(三)家长学校建设及运行不平衡

通过家长学校提升家长素质,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是我国的一个创举,适合我国的国情。中小学、幼儿园举办的家长学校,对学校来说,家长是自己学生的家长;对家长来说,学校是自己孩子就读的学校,双方有着良好的合作意愿。和其它途径比,有着运作成本较低、组织工作较易、实际效果较好的优点。为此,国家、省层面都高度重视家长学校的建设。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于2004年、2011年两次做好家长学校工作的意见。浙江省先后颁发《浙江省家长学校工作规程》、《浙江省家长学校教学指导纲要》、《浙江省示范性家长学校评估办法》。但调查反映,我市家长学校建设及运行很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好的如平湖市早在2002年就启动了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差的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往往以家长会议代替家长学校授课,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因素。

主观上,认识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不少学校领导对“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有着深刻的理解,强烈意识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且清醒地看到在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学校只靠自身力量已经难以提高教育质量,学校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一位校长说得好,“父母教子有方,相当于学校多了学生数量双倍的校外辅导员。”但不少学校领导还缺乏这方面认识,忙于具体事务,认为“学校那么多学生还管不过来,哪有时间去管家长”。认识上的差异导致家长学校的不同境遇。

客观上,保障条件没有落实。一是无经费,家长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费用未列入财政预算。《浙江省家长学校工作规程》指出,可“向参加学习的家长收取适量资料费、讲课费等”,但鉴于收费的敏感性,谁也不愿意做这件事。二是无教材,我市至今无各类家长学校的教材或授课参考资料。市场上有各种版本的家长学校教材,内容未必合适而价格却很高。三是无教师,如前所述,学科教学的行家里手未必能担当家庭教育的教学任务。在“三无”面前,不少学校领导对办好家长学校也就望而却步。

至于社区举办的家长学校,一是社区工作人员少,二是面对着不同学龄段孩子的家长,办学的困难也就更大。

(四)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亟待加强

特殊家庭包括离异和重组家庭、服刑人员家庭、流动人员家庭、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等。课题组着重对新居民家庭的家庭教育状况作了调查。与嘉兴本地居民相比,新居民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诸多不利因素。其一,父母亲文化程度低,据统计初中及以下的占75.9%。其二,子女多。据桐乡2011年调查,对8250名新居民学生调查摸底,家里兄弟姐妹为2人的2024名,3人的2511名,4人的888名,5人及以上的240名。其三,家庭经济条件差。据市妇联2011年调查,家庭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占50%。其四,不少新居民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少时间也少精力照管好孩子。近些年来,新居民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问题成了社会管理的难点,公众关注的热点,在查阅案宗及访谈有关人员后,课题组一致认为,造成新居民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的第一位原因是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目前嘉兴有25万不满16周岁的新居民子女,加强新居民家庭教育的指导是一个既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五)家庭教育服务指导工作还不能满足家长需求

我市家庭教育工作既取得明显的进展,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这在问卷调查中也反映出来。

参与问卷的是小学四、五年级及初中二年级的家长,表11表明,43.76%的家长没有参加过家长学校的活动或者不知道相关信息。表12则反映,社会各个方面为家长提供的教育信息也是欠缺的,以至66.25%的家长没有接受过家庭教育方面的服务和指导。

表13则反映,家庭教育服务与指导工作还不能满足家长的需要,实际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思考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党和国家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前所未有,继一系列政策文件后,又作出了调研、制定、颁布《家庭教育法》的果断决策。“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做好嘉兴家庭教育工作,事关一个个家庭的幸福和谐,事关嘉兴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谨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多渠道增加家庭教育经费投入,破解制约工作品质提高的瓶颈

全国《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五年规划》)指出,“要探索建立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采用政府投入、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化动作等方式,拓展家庭教育经费渠道。”为此建议,通过以下途径,增加家庭教育投入。

一是市、县(市、区)财政增加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根据《五年规划》要求和家庭教育工作实际需要,参照周边市做法,加大经验投入,用于工作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各类培训经费、调研及理论研究经费、宣传普及专项经费以及表彰先进等。

二是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学习承担一定的费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教育者,“教育者要先受教育”。现在绝大多数家长舍得在孩子的教育上花钱,也要舍得在自己的学习上花钱。对于家庭教育教材、学习资料以及聘请专家、老师授课等费用,可在自愿参与基础上,由家长承担相应费用。向家长收费较为敏感,往往会有不同的反映。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学校等应形成共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敢于承担责任,善于沟通协调,稳妥地做好相关工作。具体可参照市第一幼儿园等收费模式,依托社会力量办学收费。也可通过家长学校总校机制,允许评估合格的家长学校办理收费许可。

三是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捐助。家庭教育有“两个特殊”的教育,除了上述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还有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包括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肢体残障、情绪行为障碍等儿童的家庭教育。显然,这些家庭的家庭教育的难度要比一般家庭大得多,且这些家庭中不少是困难家庭,企业和社会各界应伸出援助之手,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克服家庭教育中的特殊困难。

(二)建立培养培训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家庭教育工作队伍整体水平

全国《五年规划》指出,要“充实家庭教育专业力量。充分发挥专家、教师、儿童工作者、‘五老’人员、专业社工、志愿者的作用。各省市县普遍建立家庭教育专职工作者队伍、专家队伍、社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并且要求“加强家庭教育骨干系统化培训,推进家庭教育职业岗位培训试点,探索建立家庭教育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家庭教育工作职业化水平。”确实,高水平的家庭教育有赖于高素质的家长,而高素质的家长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家庭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素养。为此建议,要从嘉兴实际出发,抓紧建立培养培训长效机制,切实抓好队伍建设。

一是要建设好专职队伍、专家队伍。要积极创造条件,市、县(市、区)选配有志于家庭教育且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志专职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同时,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素养,已为社会所认可的家庭教育工作者,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地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成为名符其实的家教专家。如目前全国妇联和全国家庭教育学会每年都有“菜单式”的家庭教育专题培训,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则有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尽管培训费用较贵,但要选送有关人员参加。

二是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背景(学校和家庭)、教育对象(集体和个别)、教育过程(系统和随机)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如前所述,不少教师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且多数教师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专门培训,见表14。

由此建议将家庭教育专题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同时,对骨干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如金华市、杭州市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市学习和借鉴。

三是落实好社工、志愿者、“五老”队伍的培训。专业社区队伍,志愿者队伍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新生事物,还缺少学习提高的相应平台。“五老”队伍多年来活跃在家庭教育第一线,但也需要不断接受家庭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各级妇联、教育、关工委、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在学习培训方面,为这些“好人”提供好的支持与服务。

(三)规范家长学校管理,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如上所述,不少家长学校鉴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至今名不符实甚至流于形式。在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解决好经费来源、师资培训及教材、参考资料的编写或选定外,建议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明确家长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按照国家、省有关文件的要求,家长学校由所在地的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牵头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中家长学校的指导管理,妇联和关工委共同做好社区家长学校的指导管理。嘉善县今年明确社区家长学校着重负责0-3岁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各县(市、区)当从本地实际出发,明确分工,责任到位,使家长学校的领导与管理落到实处。

2.出台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文件并建立督查评估机制。平湖市家长学校办得好,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早在2002年就制定了《平湖市教育系统规范化家长学校工作常规》。拟根据浙江省关于家长学校的三个指导性文件,制定市、县(市、区)的实施意见。并且借助全国、省示范家长学校评选,建立督查评估机制,设置合格家长学校及示范家长学校两类标准,督促主办单位切实做好家长学校的建设及管理工作。

3.学习借鉴周边市经验和做法。绍兴市创建示范家长学校工作已开展多年,并建立了进入与退出机制,2012年对先后命名的5批75所示范家长学校进行了复评。杭州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于2012年启动百万家庭共同成长计划,明确3年内将评选表彰全国、省、市级示范学校300所。这些市起步早,力度大,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四)引导支持多元主体参与,满足家长多方需求

调查反映,家长对家教知识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表15数据表明,对关系孩子德智体健康发展的各个方面,对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家长都希望了解和掌握。

调查也反映,家长对家庭教育相关服务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

表16数据反映,家长为了教育好孩子,尽管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每位家长的偏好也不同,但确实都希望有来自多条途径的指导和帮助。普及家教知识、服务社会公众是家庭教育工作根本宗旨。《五年规划》中也明确要求,要“引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家庭教育活动。”为此建议:

1.继续办好党政主导的家教宣传服务活动。“科学家教城乡行”活动,家长参与面广,社会影响大;平湖市镇、街道的“家庭教育节”,富有地方特色,深受群众欢迎;这些家教宣传的好载体,好做法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并改进提高。

2.更好发挥媒体在传播先进理念、普及家教知识中的作用。市、县(市、区)电视台、电台、报社等应根据要求,参照海宁、嘉善等地做法,设立家庭教育专栏,积极探索家长增长家教知识,媒体增多受众支持的双赢局面。同时,市、县(市、区)都应顺应家长的需要,独立或合建家庭教育网站,以提升家庭教育信息化水平。

3.扶持培育家庭教育的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市教育局“青少年心理与家庭教育咨询中心”、市妇联“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团市委“拾星者未成年人教育社工事务所”以及正在筹建的社会组织“青鸟家庭成长中心”,这些组织面向社会,承担着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大型讲座、小型沙龙、个别指导等多重角色,要精心培育扶持,使之成为家庭教育工作中的品牌。

4.关注鼓励家长自助助人的家庭教育活动。如实验小学的合作型家庭成长联盟,借助家长不同的职业背景及专业知识,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在活动中家长互相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如市区“小咕咚童书会”QQ群,家长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相互推荐适宜孩子阅读的好书。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科技发达、家长素质提高后涌现出来的家教新模式,也是家庭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向,应予以关注和鼓励。

(五)重视特殊儿童、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如上所述,和普通家庭相比,特殊儿童、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有着较多的不利条件和困难。由于特殊儿童的数量少,特殊家庭中离异和重组等家庭的数量相对也少,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也就少。特殊家庭中流动人口家庭的数量虽然多,但这类家庭的增多是近些年的事,其研究和实践也显得薄弱。要努力改变这种家庭教育困难多难度大反而研究实践少的状况。

1.从特殊中找共性,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探索。建议市家庭教育学会增加此类课题的立项,鼓励专家和家庭教育工作者多作这方面的研究。招收智力障碍、听力障碍儿童的市特殊教育学校,有着这方面的有利条件,要鼓励教师不仅关爱特殊儿童,也关注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指导需求和建议范文2

人的早期成长主要是在家庭教育中完成的。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力居第一位,幼儿园的影响力次之,并且家庭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多项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表明,教养方式影响着人的认知发展、情感依恋、社会化、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等。幼儿时期的智力发展、个性塑造、道德品质和习惯的养成等为人成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不应该把对幼儿的教育仅仅交给幼儿园和学校,家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是非常关键的。当前,西部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和方法不当等问题,甚至出现家长角色缺失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子女入园后及入学后的学习和思想状况,个别的甚至出现了人生道路迷失的现象。笔者认为,西部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农村家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较之城市普遍较低,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从而影响了其对子女的培养。

2.农村家长依然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游戏活动的观念

农村幼儿家长普遍认为,学习主要是指识字、算术等,片面要求幼儿多学一些字和计算题,将孩子学会多少字、会做多少题作为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对幼儿的情感、社会化、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等不重视,家长们普遍认为游戏无用,将“爱玩”看作是孩子的缺点。

3.农村家长缺乏有效的家教方法

因家长采用粗暴的教育方式所引发的悲剧,已在社会上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现在绝大多数家长还是会把讲道理作为主要的教育方法,无论是在孩子犯错误时还是任性发脾气时,多数家长常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引导。由于家长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讲道理往往变成了说教和唠叨,而且讲道理仅是家庭教育的诸多方法之一,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家庭教育情境。家长一旦发现“讲道理”无效时,还是会采取“警告”“斥责”和“打骂”等方式,从而形成了教育的三部曲:第一步往往是先讲道理,但当发现无效时,就进入了第二步,即打骂,一开始还能奏效,于是会认为“千说万说,不如一打管用”,当孩子渐渐长大,打也无用了,这时家长就会陷入困境中,进入三部曲的终结曲——“管不了”。因此,农村家长应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

4.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突出,部分家长角色缺失

西部农村地区多为劳务输出地,再加上家长观念落后,认为小孩子有人带就不错了,不需要什么专门的培养,使得留守儿童的培养出现了责任真空,儿童寄养在不同的家庭中,得到的温暖较少,儿童的依恋情感和安全感得不到满足。有些家长甚至常年不回家,与子女间的关系淡漠,对子女的成长关注不够,导致了家长角色的缺失。在西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指导干预相对较弱。研究者李涛在对农村家庭教育及管理干部的调查中发现,只有53.7%的农民听说过“家长学校”,而没听说过的家长占45.9%。当前农村家庭教育指导方式仍然主要以传统方式为主。相对于城市幼儿家长,农村幼儿家长大多缺乏学习意识,在西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指导资源也相当缺乏。因此,从理念到方法,西部农村家庭教育指导都处于相当缺乏的状态,迫切需要举办专家讲座、培训和家长论坛等活动。

二、加强西部农村地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加强西部农村地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幼儿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从而保障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幼儿教师的家园共育能力、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科研能力等,是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并未在职前教育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因而在入职后幼儿教师在这方面的素养显得尤为不足。

三、加强西部农村地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建议

目前,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做法。美国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一般由学校和学者共同推动,因此美国父母很关注科学研究的新进展。而在中国,学者们多在象牙塔内进行理论研究,父母很少关注学界的研究状况。英国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以社区为基础,社区普遍建有“家庭中心”,为父母提供照顾儿童的方法,同时帮助父母改正不当的做法,以满足孩子的需求。“家庭中心”的建立是英国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体现,由政府拨款和管理。在我国,由于缺乏相关机构和从业人员,建立“家庭中心”的做法还较难实现。笔者借鉴了已有的先进经验,结合西部农村地区的特点,提出了如下加强西部农村地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建议。

1.建立家长工作坊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具体包括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站、亲子学苑和家长工作坊等。家长工作坊作为一种全新的辅导形式,由于其具有理念先进、组织合理和方法灵活等特点,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导形式。家长工作坊应根据家长的特点、地区情况和幼儿发展的需要等,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辅导,如父母能力提升训练营、亲子活动工作坊、早期阅读工作坊、焦点短期问题解决工作坊等,由于家长工作坊具有培养目标具体、指导示范明确、有同伴群体的支持和凝聚力等优势,因而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水平。

2.确立幼儿园开放日

幼儿园开放日活动可以为幼儿家长提供最直观的示范,使他们从中获得感性经验。由于城市幼儿园具有理念先进、家长教育意识强等特点,因而会定期举办幼儿园开放日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农村地区幼儿园,极少开展开放日活动,少数幼儿园会在六一时举办一次节目汇报演出,尚没有形成在平时开展幼儿园开放日活动的意识。应该说,让家长实际参与到幼儿园开放日活动中,有利于对家长进行指导,让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早期幼教的正确内涵,使他们知道幼儿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了解基本的、浅显易懂的日常生活知识,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神童,应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交往能力和自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孩子团结、友爱、诚实、有礼貌和守纪律的优良品德。通过举办开放日活动,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提高家长的素质,将幼儿园的要求和家庭教育的要求统一起来。家长在实际的参与活动中也能学到一些培养子女的方法,如在日常生活和参与游戏活动中,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让幼儿看图画、唱儿歌和听故事等,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定期召开家长专题讨论会

一般来说,传统的家长会大都是由幼儿园向家长单方发出信息。而在家长讨论会上,家长们针对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可以畅所欲言,讨论的主题包括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自我中心、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改善孩子的睡眠状况、孩子看电视的状况、孩子和同伴交往的状况、孩子的文明礼仪状况、孩子的身体发育问题、家庭教育环境的布置等。该方式有利于帮助家长克服倦怠感和无力感,使家长更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从他人那里获得启发,从而在培养子女方面树立自信心。

4.组织专家开展系列讲座

农村家长迫切需要掌握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策略和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通过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可以向家长传授系统的幼儿教育知识,如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幼儿的道德发展特点、幼儿的常见疾病及预防、如何为孩子选择玩具、如何表扬孩子、批评孩子的方法和艺术、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如何发挥父亲角色的作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创设家庭教育环境、如何发展幼儿的智力、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和方法等。针对农村家长的实际情况,讲座应以传授可操作的方法为主,通过浅显的语言和事例,让农村幼儿家长能够接受并掌握。百年大计,育人为本。

四、结语

家庭教育指导需求和建议范文3

本研究直接面向从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指导者,主要为教育系统中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班主任,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志愿者和家长自愿者等。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了郑州市、南阳市、焦作市三个地区的部分家庭教育指导者。共发放问卷303份,回收问卷303份,剔除不符合要求、关键信息失误等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92份。本研究采用《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调查———指导者调查问卷》,问卷项目由“服务者本人基本情况”“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状况”“单位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组织管理状况”三大维度组成。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法。本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一)指导者基本情况

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被调查的指导者的基本情况如下:学历情况。指导者的学历普遍较高,指导者的学历在大学专科及其以上学历者占79.8%。抽样选择有效的292份问卷中,郑州市、焦作市和南阳市三地的指导者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3.2%、35.6%和31.2%。总体上,郑州市指导者的学历层次较高,具有大学专科及其以上学历的总人数为85人,占该地区被调查总人数的87.6%,而南阳市和焦作市具有大学专科及其以上学历的指导者占该地区被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71.4%和79.8%。年龄段分布情况。20~30岁年龄段的占36.7%,31~40岁年龄段的占41.8%,41~50岁年龄段的占18.8%。职业分布情况。有79.1%的指导者属于教育、医务、工程等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12.3%的指导者属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婚姻状况。多数被调查者已婚,占被调查者的79.9%。结婚且同居一处的,占被调查者的74.7%。其中有82.2%的被调查者已经生育。

(二)指导者从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身份情况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参与本次调查的指导者,有72.6%的人属于本单位教职员,而来自社区的志愿者仅为6.8%,专家更是只占到1%,这表明社会团体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整个社会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

(三)家庭教育指导者采用的指导形式较为广泛

对于被调查的家庭教育指导者而言,其采取的主要形式有集体性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同时也适当采用了诸如文字、音像资料等现代技术的指导形式。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指导者采用的指导形式较为广泛,主要采用个别指导和集体性指导活动,采用以上两种形式的占到73.3%。采用文字、音像资料的介绍、推荐与提供方式的有14.4%,有6.5%的指导者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家庭指导。在个别指导方式中,指导者采用的方法较为多样。其中采用校长、教师的个别咨询的有31.8%,运用家庭访问和上门服务的有24.3%,采用电话、书信交流沟通方式的有23.6%,采用专家、教师个别咨询的为12%。在集体指导方式中,主要采用专题讲座、报告会和亲子活动指导两种方式进行,其中前者占42.5%,后者占33.2%。在文字、音像资料指导方式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书报杂志等文字材料,占48.3%,电影、电视、录像方式占32.5%。在家庭教育指导采取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中,指导者认为有37%的家长利用网站查询家庭教育有关知识,有22.9%的家长与教师在网上通过文字直接进行互动,有20.2%的家长会与教师在网上进行视频交谈。

(四)在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中,家长参与积极,态度认真

在“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调查的相关题目中,指导者认为家长出席的数量为“很多(超过80%)”的占45.9%,参与人数为“较多(占60%~80%)”的占19.0%。同时,指导者认为有累计超过75.9%的家长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家长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关于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时的表现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表现认真(40%~60%之间)”的为26.6%,选择“较多(60%~80%)”的为17.0%,选择“很多(超过80%)”的占21.1%。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在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时,普遍持认真的态度。

(五)指导者普遍认为本单位管理较为科学,指导者队伍建设较为合理,能够对指导人员进行培训,并注重对工作的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价

在关于在工作中是否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两道题目中,多数指导者选择“完全是”和“基本是”两项,两题分别选择两项累计为89%和89.4%。基本认为“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提出对家长进行指导的内容专题”的累计为87.7%。多数指导者能给家庭提供统一的教材,累计占70.2%,但也有14.4%的指导者并不能提供统一的教材进行指导。选择“完全是”和“基本是”两项者,约有70.2%认为指导者队伍既包括机构内人员也包括机构外人员。同时,注重对家庭教育指导者的培训,并总结、提炼和介绍指导服务中的实践经验。对于是否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培训,选择“完全是”和“基本是”的指导者累计为74.7%。对于是否帮助指导者总结,提炼和介绍指导服务的实践经验,选择“完全是”和“基本是”的指导者累计为81.8%。此外,指导者普遍认为单位能对指导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列入年度考核,还支持指导者进行家庭教育的课题研究并积极组织和鼓励将其研究成果进行交流。选择“完全是”和“基本是”“对指导服务者的工作进行评价”的指导者累计占78.1%。选择“完全是”和“基本是”者,认为应该将指导服务工作的评价结果列入年度考核的人数占68.5%,但也有31.5%的指导者选择“说不清”“基本不是”和“完全不是”。对于机构是否应组织、支持对指导服务者进行家庭教育的课题研究和鼓励指导服务者获得研究成果和组织家庭教育研究成果交流两题中,选择“完全是”和“基本是”认为应采取以上做法的指导者人数分别累计为77.4%和82.9%。

二、问题分析

(一)指导者在掌握“怎样教孩子”方面的知识的来源缺乏专业性

在掌握“怎样教孩子”的家庭教育知识的最主要来源这一问题的选择上,选择“父母的传授”“从书籍、报刊和网络上自学”“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积累”这三个选项的比例占到总比例的56.2%,而从专业机构学习获得的包括家长学校和在幼师、中师或高等师范读书时接受系统训练这两个选项的比例只有32.8%。可见,作为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指导者在接受“怎样教孩子”知识方面,主要依靠自学和经验积累,大多缺乏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训练。

(二)指导渠道以各级学校为主,其他渠道不畅

对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指导者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渠道可以说是较为多样。但是过于依赖在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中进行指导,并没有意识到其他渠道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由表4数据可以看出,在指导者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中选择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机构组织为渠道的占75.7%,其次是以街道、乡镇等社区组织为渠道,占8.2%,对于大众传播媒介和社会专业指导机构对家长的指导所占比例同为2.7%。可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教育,社会的认知度普遍不高。而在美国,家庭教育指导网站是家长获得孩子信息的主要渠道。根据调查显示,在2002年,美国有67%的父母从网上搜寻教育孩子的信息,有58%的家长利用网络查找与孩子学校生活有关的资料。此外,很少通过社会的专业指导机构对家长进行家庭指导。

(三)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中,主要采取面对面或直接交流沟通的方式,采用网络或其他媒介方式进行间接指导的较少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指导者采用了多种指导的方法,但是多数指导者还是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集体指导方式(33.2%)和个别指导方式(40.1%)两种方式。在集体指导中主要采用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形式以及亲子活动形式。在个别指导中也只是选择校长、教师的个别咨询,家访等方式,很少使用文字、音像资料和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指导形式。家庭教育中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家庭教育中家长所面临的共性与个性的问题,这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沟通形式。但是,在现代技术日益发展的今日,部分家长因为忙碌等原因,迫切希望通过更为快捷的方式与教师沟通和得到更多指导孩子的方法。因此,在以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为主体的基础上,增加指导形式,尤其是借助现代多种媒介方式势在必行。

(四)尽管家长积极参与并表现较为认真,但是很少有家长能出谋献策。

多数家长只是被动地掌握知识对于对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还能出谋献策、承担任务的家长的数量题目中,有37.24%的指导者认为“很少(不超过20%)”的家长能够做到,23.79%的指导者认为“较少(占20%~40%)”的家长能够做到。可见,被指导的家长很少能出谋献策,在参与学习中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课堂教学,可能是指导者的“独角戏”,而家长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三、对策

(一)增加家庭教育指导者知识来源的专业性

指导者掌握“怎样教孩子”的知识来源主要是在教自己孩子中积累,自己在学校读书中获得和书籍、报刊和网络上获得,但是对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需要针对的是不同情况的个体,指导者自己的知识也应具有专业性。这就需要家庭教育指导者开展定期培训,提供平台进行知识交流。培训的内容应包括多方面,诸如儿童心理学、家庭伦理学、幼儿教育学、成人学习指导方法等。同时,可定期开展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的学术研讨会等,以提升知识的专业性与时效性。

(二)拓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渠道

打破以各级学校组织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垄断格局。逐步建立社区家庭教育系统,并定期组织家庭教育活动日、夏令营等活动;鼓励成立社会专业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通过指导机构中的具有相关资质的教师对有需求的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加强对社会性质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及其教师的资格认证、评估工作;开办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站,建立网上沟通平台,将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专家的相关讲座视频等放置网上共享,并注意实时更新,保证资料和知识的前沿性。

(三)丰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形式

在现有的集体指导(专题讲座,家长会,亲子活动)和个别指导方式(校长、教师个别咨询,家庭访问等方式)的基础上,要注重用网络建立家长与指导者的联系,提高交流的效率。指导教师可利用电话、短信、表现记录卡等形式将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学校也可编写简报,将育儿经验、专业方法、优秀书目介绍等编入简报内,与家长交流。

(四)转变家长在接受指导中的角色

家庭教育指导需求和建议范文4

1、隔代教养

2、农村隔代教养

二、隔代教养对幼儿发展负面影响

(1)祖辈的文化素养低。在农村隔代教养家庭中,身为祖辈的年龄一般在60岁上下,有的已超过70岁,较小的也有50多岁,由于种种原因,祖辈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父辈,加上知识老化,他们的文化水平要低于父辈。即使对孙辈进行一些知识教育,也多是陈旧内容,缺乏科学性,甚至有封建迷信色彩,因此隔代教养下的知识与时代脱节,会贻误孩子的智力发展,不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2)祖辈的教育观念落后。祖辈更多地认为养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教育孩子则是学校的任务。在访谈中,调查者就“是否担心因孩子父母双双外出打工会对孩子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你认为孩子是如何发展的?”之类的问题行了访谈。总的看来,大部分老人并不担心孩子父母双双长期外出打工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认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会自然的成长。(3)祖辈的教育方法简单。出于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农村隔代教养中祖辈在家庭教育方法上较多地使用机械传授法,家长的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长对教育方式的运用,农村隔代教养家庭的施教者基本上是老人,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很多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过去,加上读书看报量有限,他们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了解也较少,往往凭借个人的经验采用机械传授法对农村隔代子孙实施家庭教育。在调查者的观察中发现在农村隔代教养家庭中,由于祖辈们自身的精力、威信、思想等因素的制约,他们在家庭教育上对孙辈往往过于放纵,溺爱,严格要求较少,使孙辈容易产生“自我中心”意识,以致造成孩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

家庭教育中的代沟不仅表现在家长与子女之间,也表现在祖辈与父辈两代人之间。祖辈与父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出现分歧是普遍现象,发生矛盾和冲突也不鲜见。经常能看到:对孩子你这样要求,我那样要求;对孩子同一种行为,你赞扬,我斥责;对孩子的某种要求,我满足,你限制。祖辈溺爱、纵容孩子,父母看不惯,从中干涉,会引起祖辈的不满,发生矛盾。对父母严厉管教孙辈,祖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忍不住进行袒护,加以阻拦,最后引起了冲突。面对完全相悖的教育要求,孩子只能是“一头雾水”,无所适从,行为规范的形成迷失了方向。

农村隔代教养家庭中年轻父母长期双双外出或是因为特殊原因不能照看孩子,将孩子留在老家让年长的父母抚养,形成隔代教养格局。一方面,在这类家庭中,老人们往往承担着家务劳动以及一定量的农业劳动,相对于同龄人而言,劳动时间更长。劳动时间的延长直接缩短了祖辈与孙辈的亲子互动时间,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另一方面,在隔代教养家庭中,老人往往更溺爱孩子,在亲子互动中,他们往往过与顺从、妥协,导致亲子关系的不平等化,直接使老人在家庭教育中权威地位逐渐削弱,影响家庭教育顺利进行。

学前期是人生的早期阶段,各种心理活动都在这个阶段开始发生。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人类的知觉和注意、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语言、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这个早期阶段发生的。因此,家庭早期的教养将对幼儿产生较大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已于1999年成为老年型国家,未来的10多年将迎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出现某种程度的松动,但人口老龄化趋势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农村中老年人比例明显升高,间接地推动了隔代教养的发展。由此可见,要在农村中消除隔代教养至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无法实现的。因而,目前的可行之计是怎么让隔代教养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怎么让孩子在隔代教养家庭中健康成长。隔代教养相对来说对幼儿的教养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当家庭的功能无法运作以维持时,就需要学校和社会的支持。要正确地解决隔代教养中的问题,这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起作用。

祖辈要不断补充自己的家庭教育知识,加强教育观念的更新,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要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家长;要想做一个成功的家长,首先自己要学习各种教养孩子的知识。”祖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旧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养水平,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教育应更有针对性,不了解孩子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不尊重孩子的教育是专制的教育。祖辈应该更多地了解现在的孩子,特别是了解现在孩子 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多跟孩子沟通,让教育多一些针对,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肯定。,

从调查中发现,隔代教养中,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的行为发展影响较大,但是如果父母有一方在家,祖辈处于协管教育状态,则对幼儿的影响在各方面都相对要小一些。因此,我们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最好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持家庭的完整性和家庭教育与影响的有效存在。如果不得不双双外出,则一定要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父母即使再忙,也要每周或十天半月抽出点时间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小住几日,加强亲子情感。

一般而言,祖辈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养育经验丰富,而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一代则信息广,育儿理论知识多;祖辈喜好按经验行事,年轻人则较信奉书本知识,依葫芦画瓢;祖辈注重对孩子生活的照料,年轻父母则急于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祖辈和父辈两代人各有所长,但其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有学者提出,当祖辈参与孩子教育时,由于家庭关系复杂化,家庭内部的“统一战线”问题会变得较为复杂。但是只有当家庭内部的“统一战线”建立起来时,两代人的优势才能更好的互补,隔代教养的质量才能提高。对此,研究者建议:(1)对于祖辈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意见,父辈应尊重和接受,对于一些不妥的做法,应侧面提醒,切不可横加指责、言词粗暴、断然全盘否定。同时,父辈可以给祖辈买些理论不深,且操作性强的儿童智力开发、儿童营养学等方面的书,指导、示范给祖辈看,更新、充实祖辈的育儿知识,同时鼓励祖辈参加附近学校举办的教育讲座或到隔代家长学校学习。(2)对于老人在育孙过程中的科学行为,尤其是祖辈没有意识到的科学教育行为,父辈如果发现,应给予表扬,这样一方面会极大促进祖辈学习科学教育孙辈的热情,另一方面,祖辈以后会注意自己教育孙辈的方法,有意识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是否对孙辈发展有益。(3)隔代教养中,祖辈要时刻注意不要充当儿女教育孩子的绊脚石。如果儿女教育孩子正确,祖辈不要因为自己疼爱孙辈,而和儿女唱反调。革命年代的国共“统一战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和平年代,建立父辈与祖辈之间的“统一战线”能使父辈与祖辈在隔代教养中协调一致,相互理解,形成家庭教育的合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效提高隔代教养的质量。

幼儿园首先从日常教育入手,增设相关的课程,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其次从孙辈入手,让孩子正确认识祖辈对自己的爱,是对自己的关心,孙辈应孝顺祖辈,以回报祖辈的一片苦心,同时应分清祖辈的疼爱中哪些是有利的,那些行为是溺爱。教育孙辈不提过分的要求,避免祖辈答应孙辈的过分要求而采取溺爱的方式。在目前不太可能改变父母外出的情况下,举办各种形式的祖辈家长学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开办各种形式的隔代家长学校,充分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让祖辈获取育儿知识,鼓励他们多听育儿广播、多看电视中的教育节目;介绍他们阅读相关的报刊、杂志,如《幼儿教育》、《早期教育》以及报刊的《早教园地》等。

地方政府关心重视农村隔代教养不仅仅是投资改善办学条件,更要切实解决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如设立“村活动阅览室”,订一些报纸、杂志和教育书籍,派人专门管理,或轮流值班,让文化的氛围浓起来,让人们关心时事,关心家乡的变化,关心自身的知识,开展一些“好家长”“好孩子”“好家庭”的评选活动,制订评选规则,不一定给予金钱,但可以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教育经验开展各类比赛,如编织、书法、讲故事等活动。建立适合幼儿发展创新、竞争成材、健康文明的村文化和社区文化。还可以成立关心隔代教养幼儿工作委员会,成立隔代教养教育和心理问题科研小组,对这些家庭的幼儿的教育和心理问题进行调研,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教育上的补救。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父母与孩子一起生活,对幼儿来讲是最理想的家庭教育的空间模式。常年在外务工的父辈,若能让孩子随自己到务工之地就学,一方面能够加强亲职教育,增加亲子之间的沟通,减少孩子不良人格特征形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孩子接受城市的优质教育。但由于现行政策的限制,外来人口子女上学,除了交正常的费用之外,还要交各种名目的“借读费”、“赞助费”,高昂的费用使许多家长望而却步。

农村隔代教养,作为农村家庭中一种特有的客观存在的教养结构和形态,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原因,仍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我们必须立足现实,高度重视,多管齐下,兴利除弊,全社会共同关注,一定会为农村隔代教养家庭中幼儿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1] 郑福明.建立家庭教育中的“统一战线”[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3.(1):51-53.

[3] 李洪曾.祖辈主要教养人的特点与隔代教育[J].中国家庭教育,2005.(1):27-30.

[5] 卢乐珍.怎样搞好隔代家庭教育[J].家庭教育,2001,(1).

[7] 张守智.隔代教育的负效应[J].育儿教子,2008.

[9] 李晴霞.试论幼儿教育中的隔代教养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1.(3):16-17.

[10] 刘如 坤,刘利才.陶行知幼教思想对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启发与反思[J].现代农业.

[12] 孙清霞.隔代教育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N].丽水日报,2005.

[14] 李晓平.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N].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16] 王国为.祖辈照料下一代的误区,家庭与下一代国际学术研究会文集[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家庭教育指导需求和建议范文5

一、抓好组织整建

近年来,区妇联抓住区委、区政府加强社区组织建设的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多次与组织部、民政局联系,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与各街道办事处磋商,提出社区妇女组织工作的“三要”和“三高”原则:即社区妇女组织建设要与社区居委会建设同步进行;社区妇女组织负责人要由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担任;对社区妇女组织要加强培训,规范管理。社区妇女组织成员的选拔要坚持“高素质、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目前,全区37个社区的换届选举工作已全部结束,在区妇联的努力下,全区37个社区妇女组织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现在社区妇女干部平均年龄下降了10岁,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占80.5%。进“两委”比例达到了100%,妇代会主任的工资最高的年8000余元,低的年2000余元。退休待遇通过加入养老保险、一次性补贴等形式,全部得到落实和解决。

二、强化工作载体

从社区家庭着手,开展系列活动。从家庭这一传统阵地入手,广泛开展“美在家庭”、“五好文明家庭”、“节约型家庭”、“建廉洁家庭,倡文明新风”等创建活动,调动广大妇女的参与热情,提升家庭成员的文化品位;与市妇联联合在岔河社区举行了“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启动仪式。该活动瞄准当前党委、政府工作的热点,以社区家庭为切入点,号召从妇女、家庭做起,带动全社会节能减排;在丰华社区开展了巾帼志愿者系列服务活动,发放倡议书1200份,100名巾帼志愿者及200名妇女参与活动,由妇联干部带头成立的“健康之家”志愿者队伍免费为老人做理疗服务,受到了广泛欢迎,此次活动为丰华社区的“居家养老”扩大了影响;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表彰活动,召开表彰会,以典型发言影响教育参会妇女群众,展示我区新时代的妇女风采,进一步促进了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

突出家庭教育重点,促进和谐家庭的建立。根据社会的发展、家长的需要,在社区广泛开展了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为内容的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家教骨干培训班,组成家教知识宣讲队、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广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座谈会、问题家庭咨询会等,切实解决了家长的家庭教育困惑和误区。新时代家庭教育要注入新的内涵,区妇联抓住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契机,在全区积极探索了家庭教育工作与学习型家庭(社区)创建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社区、学校、家庭的立体教育网络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更趋成熟,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载体,以区、街、居三级家教指导网络为阵地的家庭教育新格局突显生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学习风尚浓厚的肖何庄社区被全国妇联等联合授予“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荣誉称号后,大大激发了各个社区居民的学习热情。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多方面的宣传、倡导,文明、科学、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社区环境已经形成,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把维权工作纳入社区服务,拓展维权职能。伴随着社区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的以单位为主体的维权格局向以社区为依托的维权格局转变。我们要求社区妇女组织要改变“妇女工作妇联做”的思路,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社区的调解帮教职能,建立并完善社区的社会化维权网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引导广大妇女做心理上的强者,保持人格上、经济上的独立。二是“春蕾计划”向社区倾斜。先后有80多名社区女童受到救助,摆脱失学困境。三是利用社区妇女法律服务站进行维权。向广大妇女宣传《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她们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四是结合“巾帼示范社区”、“零家庭暴力社区”创建,积极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定制度、出措施、抓实效,并陆续进行评选活动,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健康、文明、和谐环境。肖何庄社区王秀华家庭被推荐为全国“平安家庭”示范户,掀起了建设平安之州、和谐之州的新一轮热潮。

三、务求工作实效

为更好的开展工作,夯实社区妇女组织建设,区妇联多策并举,科学管理,务求实效。一是分类指导。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10个样板社区的妇女干部进行重点业务培训和法律、家教、文化等知识培训,提高她们的素质和能力;深入社区,进行调查摸底,对37个社区的工作分类指导,要求她们因地制宜,各打各的优势仗;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思路,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巩固提高现有典型引、工作促等办法,帮助落后社区进一步完善提高;带她们走出去学连、青岛、济南、邹城等地的先进经验,开阔视野,找出差距,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形成制度。多年来,区妇联制定了妇女工作考核制度,把妇女工作的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对每项工作都进行量化考核,实现了工作制度化、任务指标化;每年都对妇女工作进行评比表彰,设立了三八红旗集体、三八红旗手、优秀妇代会等奖项,全面考核妇女工作,通过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激励妇女干部以作为求地位,激发基层妇女组织的内在活力。三是上下互动。重点采取上下衔接、逐级指导、相互促进、整体推进的模式,下一级妇女组织的工作要作为本级妇联年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上下级之间根据工作实际和地域特点确定各自的考核指标和任务,一级一级抓落实,形成上下联动、良性循环的系统工作。

四、提高自身建设能力

家庭教育指导需求和建议范文6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行为;误区;观念

教育家马卡连珂谆谆告诫做父母的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跟儿童说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么跟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怎样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么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许多家长从表面上看似乎很懂孩子的教育,实际在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完全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根本没有从幼儿的内心世界出发来解决问题,常常出现教育反效。

一、对现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误区的分析

(1)父母过度保护,孩子性格孤僻,社会交往能力差。每个人一生的成长应该独立经历和面对很多风雨和挫折。孩子从小躲在大人的庇护下,丧失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外界接触的能力。这样的孩子走向社会后,是经不住多少困难和挫折的。

(2)父母要求太高,孩子压力大,产生逆反心理。许多年轻父母接受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对孩子要求太高,事事力求完美,导致孩子压力大,造成不良情绪,在幼儿园就通过不良行为发泄出来。

(3)父母过度关注,孩子唯我独尊,而且任性。当孩子受到家人过多的关怀时,他以为自己永远是中心,他们会表现出缺乏爱心,只知道接受爱,不知道给予爱。

(4)父母教育不得法,孩子缺乏纪律性、责任心和义务感。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往往更放纵孩子的行为,对孩子出现的越轨行为采取了过于温和的态度,使孩子对行为没有正确认识,使孩子内心无善恶的界线。

(5)父母过度包办,孩子依赖性大,各种能力差。父母过度包办,导致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和开拓精神,使孩子智力也受到了限制。

二、家庭教育之反思及解决策略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已进入开放时代、信息时代。中国也进入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因此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文化修养,道德个性、行为习惯,家庭生活环境等,无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及时调整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适应孩子的成长需要。作为老师,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能力和主动性,积极地引导我们的家长,家园共育,促进孩子发展。那我们该如何做呢?

1.加强家园联系,反馈孩子在园表现

(1)将心比心。天下父母心,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只要老师能主动地与家长联系,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孩子在园的点滴表现,关注到孩子的闪光点和需要,及时地反馈给家长,首先在家长心里得到了认可,为接下去的工作开展奠定了扎实地基础。

(2)创设平台。①利用早上来园和下午离园时间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早上要善于发现孩子今天的特殊表现,比如今天的衣服穿得真好看;脸上怎么有点受伤了;今天跟老师打招呼真响亮等等,从细微小事中拉近距离,自然地展开与家长的话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家长聊天中孩子的信息,针对性地给予自己的建议。下午离园时针对孩子的在园表现及时反馈,可以有选择地进行交流。②建立班级QQ群,QQ群建设的好对班级工作的帮助是不可忽视的,但家长群最怕形同虚设,冷冷清清,家长之间本身不熟悉,这就需要老师的带动。在群内老师应该与家长建立朋友关系,聊孩子的趣闻、聊时事、聊好玩的地方等等,促进全体家长相互交流,形成教育合力,相互借鉴,相互学习。③“家长请进来”活动,可以把家长请到幼儿园参观在园幼儿活动,了解孩子在集体环境中的状态,对家长进行指导,使家园教育同步。

2.更新家长观念,树立正确的育儿知识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知识是改善家庭教育的重要保证。通过家长会和保育窗等渠道,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根据班级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予以下建议:

(1)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勇敢精神。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孩子生活的强者,成为有所作为且能独立面对纷杂社会的人。如果家长们永远让孩子躲藏在家长的羽翼下,孩子就不可能像雄鹰一样搏击蓝天。

新时期家长的角色要由对孩子遮风避雨的保护角色改变为培育孩子的辅助角色和助力的提供者,使家长们自己现有的知识、能力、家庭环境成为培育孩子的肥沃土壤,可以让孩子们在这片土壤中自由呼吸、良性发展、快乐地健康成长。家长要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社会,融入社会;要努力让他们参与家庭活动,使他们感觉是家中平等的一份子。为孩子创造条件,让他在集体中成长,鼓励他们到外面锻炼,增长知识。

(2)要理智科学地爱孩子。父母把过量的爱护“降降温”,对待孩子更理智一些,不让孩子感觉他在家里是众人关注的中心。种种溺爱的行为,只会让孩子变得自私、任性,觉得你为他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不会与他人相处,不懂得回报感恩。二是客观、正确地评价孩子,要承认孩子之间的智力、能力差异,从实际出发,不能一味地攀比,要着重培养孩子的兴趣,顺着孩子的天性,鼓励和引导孩子走向成功。不能孩子听话了,考试成绩好了,就喜欢,否则就恨得责骂、甚至殴打。这种变化不定,很可能让孩子形成扭曲的性格。

(3)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中也要有一定的规矩。孩子在生活起居、学习等方面,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按要求做好的,表扬鼓励;不按要求做的,批评,监督其去做好。孩子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受益终生。

(4)加强劳动教育。让孩子经常参加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也能让他们知道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靠自己去争取,不能单独靠向父母伸手。

(5)既关心物质生活也关心精神生活。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还应该有精神上的富有才是完整的生活。因为纯粹的物质生活的优越是不能替代精神生活的。物质生活固然必要,但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会使孩子以为美好生活得来轻而易举,易丧失对未来的追求和人生奋斗目标的斗志;同时过于富足的生活,令人空虚状态。青少年儿童时期是独生子女的一生中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父母要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要按孩子的求知兴趣因势利导。家长要经常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爱孩子并尊重孩子,帮助孩子扬长避短,认真思考、分析、处理现代社会给孩子带来的困惑及错误理想观,帮助孩子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如何与人竞争与交往。在不伤害孩子心灵的前提下,鼓励孩子们多锻炼自己的意志,教导孩子学会关心、爱护他人。精神富足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强,他们大多心胸开阔,性格开朗,不易被生活工作的挫折和困难吓到,不至于因为一些打击做出过激的事情,甚至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实行,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在多对一的家庭教育问题上的研究也会更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会更加成熟。

3.创设亲子活动,促进家长达成共识

以主题活动为背景,设计不同的亲子活动,从而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共同游戏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使家长从中获得恰当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通过亲子活动获得的方法和经验进行迁移,运用到孩子的日常教育中。

比如我们中班组在开展主题《软和硬》中,首先组织了家长与孩子进行了软和硬大搜索,让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家长用文字记录,又组织家长参与了亲子服装秀活动策划,安排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用各类软和硬的纸制品制作孩子的服装,参与孩子的走秀训练,在大家的努力下,成功举行了“中班组梦幻时装秀”活动,整个活动家长通过做一做,讲一讲,赏一赏,增进了融融的亲情,看到了孩子、家长们的心灵手巧;每次亲子活动都在一个特定的主题背景下开展,每次亲子活动都推进了主题的开展。

通过在主题背景下开展一次次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促进了相互的沟通与理解,同时增强了家园间、亲子间的互动,更丰富了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