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调研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调研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调研现状

乡村调研现状范文1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

我县地处高原向草原荒漠过渡地带,是传统的农牧交错区。目前,农业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约为5%左右,但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仍是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城乡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不断加大以工促农力度,以城带乡,工农商联合发展,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彻底改变单纯依靠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和稳定地向城矿区转移,促进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45元。从调查的两个乡镇4个村的情况看,我县农民增收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继续增加。

种植业中,一些低产、价格低廉的糜、谷等传统农作物面积减少,稳定、高产、价格不断上涨的大豆、玉米等种植面积增加,促进了收入增长。今年,我县给种粮农民良种、地膜玉米、农机具等补贴200余万元。广大农民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从镇大豆种植情况看,年市场价格为每斤1。45元左右,年为每斤1。78元左右,每斤上涨0。3元左右,正常年景下,一般人均产豆在600斤以上,因价格上涨,人均增收200多元。大农业中,畜牧业家庭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小区开始推广,来自畜牧业的收入明显增加。到去年底,已建成奶牛、肉牛养殖小区13个,全县牛饲养量达到4万头,羊子存栏50万只。镇依肯托拉村人均养羊6只,年人均养羊收入600元以上。而镇村人均养羊1只,人均养羊收入仅几十元,由此看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种养结构上的差异。

二是农民非农就业增加,劳动报酬收入的比重日益扩大。

近几年,随着县内外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也增加,为农民工季节性转移和稳定转移创造了条件。调查结果显示,外出务工者中,一般的年现金收入在5000元以上,掌握一定技术的,大多数收入在60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单纯从事家庭经营的农民。镇依肯托拉村10户农民,外出务工者达17人,这些农民年外出务工人均收入6034元。

三是年以来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在补偿期内给农民带来比较稳定的收入。

镇村有51户村民,人均耕地1亩多,近几年即使遇到灾年也有稳定的收入。正如当地农民朋友所讲的“退耕还林(草)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使农民得到了比种地更多的收入。”当前,享受上政策的农民除在退耕地上领到固定的粮食和现金以外,还有卖草籽、卖饲草等一笔可观的收入,改变了过去那种越垦越穷的落后状况。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新进展,农畜产品转化率和附加值不断提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近几年,我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逐步发展壮大。比如在扶持规模养殖方面,凡养殖奶牛200头以上的,每头无偿补助3000元,安排贴息贷款3000元;养殖肉牛200头以上的,每头无偿补助700元,贷款1000元;分户养殖5头以上的,每头贷款1000元。由于政策的鼓励,一批养殖、红枣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兴起,农业内部增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挖掘。

五是政府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

充分把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施惠于农民,要从财政上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继续增加财政对“三农”资金投入,特别是从今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向上争取5000万元,通过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为农民贷款5000万元,加上农民自筹,每年可保证投入农业资金2亿元,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的逐步增大,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增加了农民非农就业机会,显示了增收效应。

六是农业特产税的全面取消,今年起农业税的全部免收,实现了农民零负担。

加之,正在推行的农村低保等政策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必要补充。比如救灾工作方面,对部分特困群众实行救助,对“五保”户实行供养制,安排200万元专款用于实施特困群众大病救助,安排200万元助学基金对贫困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进行救助,安排50万元救灾事业专款用于救助突发性灾害。

二、对策与建议

分析调查情况,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抓紧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农产品加工转化,保护农畜产品价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由于许多农民从事农产品开发只随季节转,不跟市场走,缺乏信息引导和市场观念,出现清一色的单一产品,生产存在盲目性。因此,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引导,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积极发挥其在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服务。如成立奶牛协会、肉牛协会、红枣协会等组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求发展,联合起来闯市场,搞有序竞争,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减少农民面临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出台更好的优惠政策,扶持新上农畜产品加工项目。与农户建立稳定合理的产销关系,推广合同农业、订单农业。

二是走城乡一体化路子,拓宽农民创收渠道。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是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实现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的一体化,实现城乡共享文明。有关研究成果和各地实践都表明,新时期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打破就农业抓农业的格局,在继续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同时,扩大从事非农产业人口的比重。政府一方面应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土地使用权合法流转,使继续经营土地的农民对土地进行规模经营,获得较好的收益。另一方面在加强对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同时,鼓励放弃土地的农民搞二、三产业,发挥自身所长,拓宽创收渠道。

三是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的劳务输出,绝大多数是自寻门路,政府缺乏必要的组织引导。建议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着力做好劳务输出工作。通过岗前培训,实现由土工向技工的转化,使农民工能够提高自我推销能力,掌握必要的技术技能,以适应用工市场的需求。通过有效的引导和有益的服务,促进劳动力向小城镇、县城及其它城市合理有序流动。严格执行已有的《劳动用工合同管理制度》,公平对待民工,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全面清理对农民工的各种收费项目,切实解决一些企业拖欠克扣民工工资、劳动力条件差、职业病防治没有保障等突出问题,同时落实好免收农民工子女上学借读费的政策,切实维护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是全面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农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促使农民增收。

几年来,县里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产品,传统与特色并重,规模与品牌共进,提高科技推广率和覆盖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推广普及优良农作物品种和农业新技术,着力解决长期困扰我县生态特色型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利益机制。要逐步推进农业科技服务社会化,把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与实际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使农业科学技术送到农户,送到田间地头,促使农民增收。

五是进一步加大农村扶贫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

一是要将扶贫开发与主导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开发式扶贫和扶贫到户等形式;三是要大力推广小额信贷、农村低保、干部包扶等有效措施;四是要继续通过移民搬迁,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生存困难。以加快扶贫开发进度,巩固发展扶贫开发的实际效果。

乡村调研现状范文2

关键词:教育;职业倦怠;农村学校

一、调查背景

1.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堪忧。2005年8月,人民大学对8699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堪忧: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86%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其中,有49.7%的被调查教师有较明显的情绪衰竭,有68.2%的个人成就感低落。

2.教师职业倦怠是有关职业倦怠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近几年国内心理学界研究的热门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归因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而往往忽视了教师主体自身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忽视了教师的生存状况和身心健康程度

3.心理学研究的教师职业倦怠多停滞在情感、态度和认知等层面,落脚点是心理干预,对国家政策、社会关系、行政管理等复杂原因造成的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涉猎较少。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又多停滞在思想、认知的状态,具体落实在行动上的少,最终见实效的干预则是更少。

4.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心理学研究、行政管理研究、社会公共关系学研究的眼光多紧紧盯着的是城市教育,忽视了农村教育这个巨大的舞台。而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就像害在腋窝里的疮一样,不受重视,恰好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又比城市教师更加严重。

二、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性犯罪率一路攀升2.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3.不务主业和正业。4.酗酒。5.赌博。6.不学习,骄傲自满,刚愎自用。7.没有职业愿景,随遇而安,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应付了事。8.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

三、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根源的调查

1.新课改使教师压力增大。

2.应试教育的沉重枷锁严重腐蚀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3.国家政策导致的教育公平失衡,教育的区域性发展差距增大,使农村教师政治地位低下,工作没有盼头。

(1)义务教育配套资金不完善。

(2)义务教育推进太激进,教育公平严重失衡,教育“边缘现象”突出。

(3)教育经费的供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4)农村学校,因为教育资源匮乏,没有能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未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大班额现象仍然很突出。

4.学校管理诱发的教师职业倦怠。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办学目标的定位、学校的制度规定、学校的领导风格、学校的学术气氛、学校教师的角色规定等都会对教师产生影响。

(1)工作环境诱发的教师职业倦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可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之,不良的学校氛围则容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

(2)还表现为超重的工作负荷和超长的工作时间。很多人认为教师工作清闲,收入稳定,假期多,每天就只上几节课,而没有看到教师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前所做的找资料、研究学生、写教案等准备工作,没有看到课后教师批改作业、出试题等隐性工作。

(3)工作单调乏味。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狭小,内容单一,方法传统。

(4)社会根源。全世界各国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也十分重视教师,但是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各级教师必须有教师资格证,而且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懂教学规律,并且受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培训。

5.教师自身原因。

(1)教师本人的性格方面有缺陷,内向、孤僻、暴躁、不合群、缺乏自信心、易怒、情绪紧张、焦虑、心理脆弱的教师在工作中容易感到有压力,易产生职业倦怠;

(2)有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目标不明确,教书只是为了挣大钱,图社会地位。

(3)家庭压力大。很多农村教师,不仅在思想上是家庭的支柱,经济是也是家庭的主要来源。

四、干预措施

1.国家政策调控。最强有力的干预杠杆就是国家政策,它的效益是立竿见影,事半功倍。来得最直接,最快速,最稳定,最保障。

(1)确保农村教师工资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确保农村教师工资高于当地城市教师工资水平。

(2)高级职称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农村教师因为业绩不容易受关注,社会关系简单,信息闭塞等原因,评高级职称非常困难。

(3)严格控制农村学校教师的调动。特别是向城市的流动,政策面前一律平等。

(4)努力改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5)荣誉的分配尽可能照顾农村教师。

(6)逐步建立农村教师提前退休的机制。

(7)建立长效学习机制。

(8)建立常态心理援助机制。

2.加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给予教师从容的课前准备时间,缩减班级规模,以减轻教师的负荷。

(2)倡导教师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加强教师间的合作,营造学校组织的和谐气氛围。

(3)吸纳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使之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4)肯定教师的成就,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凸显公平竞争的精神。

(5)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和更大的自由度。

(6)明晰教师的自我期许,使之切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等。

(7)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

(8)鼓励教师参与改革实践,让他们提供建议,参与策划,掌握改革信息等。

3.教师要学会合理调适,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应培养健康的人格,使自己的人格不断地丰富完善。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人格锻炼,是减少心理挫折和压力的根本途径。教师应直面社会现实,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以平稳的健康心态去主动接受现实并适应现实;只有教师自身执著地追求,努力拼搏,使自己充满力量和智慧,才能具备独特人格魅力。合理调节情绪。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情绪自我调节方法,进行适当的转移调控、宣泄调控等。合理调节生活节奏。要改善睡眠、饮食等方面的不良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参加业余活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的努力,找到理想与现实的最佳结合点。

乡村调研现状范文3

一、加强调查研究。针对我市乡村旅游点较少、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的现状,各地及旅游部门要加强对本地乡村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善于发现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加强引导和指导,帮助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乡村旅游。上半年,省旅游局将组织开展全省乡村旅游调研活动,各地要积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切实做好先期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特别是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数据,配合省调研组开展好调研工作。各地要积极探索总结乡村旅游发展规律,旅游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旅游点和项目的指导、服务,善于“走出去”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开拓视野,拓展思路,结合本地实际,努力打造个性鲜明的特色乡村旅游。

二、做好“双争”工作。近年来,全市各地围绕争创星级乡村旅游点和争取省级现代服务业(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新的乡村旅游项目不断涌现,不少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及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今年,各地要继续围绕“双争”工作,瞄准品牌建设要求和省级资金扶持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项目规划管理工作力度,在建的乡村旅游项目要注重规划和策划,做到合理布局,少走弯路,同时要提升品位,彰显特色。各乡村旅游点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接待水平,积极争创星级乡村旅游点。各地旅游部门要帮助相关乡村旅游点做好争取省级引导资金立项工作。各地要设立相关引导资金,积极扶持乡村旅游发展。

三、开展特色活动。紧密结合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推出的“中国欢乐健康游”和“弘扬精神、感受发展-美好欢乐游”主题活动,根据本区域特色定位,依托自身的优势资源,积极策划、开发参与性、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活动,以活动拓展市场、拉动人气、扩大知名度。重点扶持、指导有条件的乡村发展旅游,注重乡村文化的挖掘与开发,丰富项目内涵,充分发挥当地农民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项目发展,努力将传统农业、传统生活方式、传统民俗乡土文化、乡村风情开发转化成为原汁原味的乡村旅游产品,有条件的乡镇、村、乡村旅游点要突出重点,打造特色,避免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发展。

乡村调研现状范文4

【关键词】天峨县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调研报告 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12-03

为深入了解与掌握天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情况,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及群众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各乡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积极稳妥推进天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参考,笔者随天峨县政协调研组赴天峨县八腊、纳直、更新三个乡,就当地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历时一个多月。

一、调研工作概况

2015年3月28日至4月15日,调研组在天峨县政协张艳琴副主席带队下,赴河池市天峨县八腊、纳直、更新三个乡15个村和学校开展了为期5天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实地查看等方式,对三个乡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进行调研,共召开座谈会15次,实地查看学校15所,收回调查问卷167份。

二、三个乡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情况

八腊乡有中学1所、中心校1所、村完小8所、教学点2所,中学生654人,小学生1 731人,小学教学班63个,中学教学班13个,最大班容量为69人;纳直乡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村完小4所、教学点2所,中学在校生173人,小学生555人,中学教学班3个,小学教学班数32个,最大班容量为69人;更新乡有中学1所、中心校1所、村完小8所、村级小学3所、教学点5所,小学生1 859人,中学生724人,小学教学班75个,中学教学班12个,最大班容量为65人。三个乡学校布局基本合理,村完小以上学校基本是寄宿制学校。

(二)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情况

八腊乡学校占地面积45 944m2,尚缺校舍建筑面积34 583m2、运动场地38 411m2、计算机58台、图书41 907册,全乡校园文化建设改造需要投入40万元;纳直乡学校占地面积16 323m2,尚缺校舍建筑面积2 528.4m2、运动场地20 652m2、计算机49台、图书12 506册,全乡校园文化建设改造需要投入41.7万元;更新乡学校占地面积40 284m2,尚缺校舍建筑72 171m2、运动场地72 171m2、计算机117台、图书41 830册,全乡校园文化建设改造计划投入186万元。三个乡教学用房需要基本满足,教师用房、学校功能室、围墙、文化长廊、公厕等尚未完善,需要扩充建设。

(三)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八腊乡现有教职工107人,小学师生比1:16,中学师生比1:16,尚缺教师21人、生活管理员14人、炊事员13人、安全协管员11人、卫生员1人;纳直乡现有教职工51人,小学师生比1∶15,中学师生比1∶12,尚缺教师18人、生活管理员7人、炊事员8人、安全协管员6人;更新乡现有教职工117人,小学师生比1∶22,中学师生比1∶24,尚缺教师30人、生活管理员18人、炊事员18人、安全协管员15人、卫生员1人。三个乡中学和中心校有专职英语教师和图音体教师,村级以下学校都未配备专职英语教师和专业图音体教师。三个乡内宿生管理员和安全协管员基本上是值周教师兼任,炊事员是临时聘请,无医务人员。

(三)调查问卷统计情况

此次调研,三个乡镇共发放调查问卷167份,调查问卷统计情况如下:1.对于“适龄儿童是否能够就近入学”问题,赞成能够就近入学68人,赞成“基本就近入学”89人、赞成“普遍没能就近入学”10人。2.对于“我县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如何”问题,赞成“基本无差距”18人、赞成“差距较小”56人,赞成“差距较大”93人。3.对于“我县城乡学校教师配置是否合理”问题,赞成“合理”12人,赞成“基本合理”73人,赞成“不合理”82人。4.对于“所在的乡镇学校布局是否合理”问题,赞成“合理”36人,赞成“基本合理”103人,赞成“不合理”38人。5.对于“对所在的区域的学校建设及办学条件是否满意”问题,赞成“满意”55人,赞成“基本满意”92人,赞成“不满意”20人。6.对于“所在学校教师队伍是否稳定”问题,赞成“稳定”27人,赞成“基本稳定”81人,赞成“不稳定”59人。7.对于“认为哪种模式比较适合本地实际”问题,赞成“初中集中县城、小学集中乡镇”11人,赞成“划片区办学”43人,赞成“保留当前学校布局现状”113人。8.对于“当城乡学校达到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是否选择就近入学”问题,选择“就近入学”157人,选择“到城区学校入学”5人,选择“不确定”5人。9.对于“对所在地的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是否满意”问题,选择“满意”65人,选择“基本满意”85人,选择“不满意”17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条件仍有较大差距

甘洞村完小有11名教职工,教师住在七间简易的砖混结构平房里;麻洞村完小无功能室;纳直乡仅有纳直九年一贯制学校和那里村完小两所学校厕所验收合格;当里、下景、百河三所村完小厕所小,蹲位不够;更新乡中心校教职工宿舍紧缺,师生公厕建设年代已久;安亭村完小学校管理难度大,通往学校的小桥仅有简易护栏,桥面狭窄,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新林村完小无学生饭堂;加里村完小学校活动场所不够,校门紧靠公路,学生出入很不安全;文里和当里村完小厕所建在校外,晚上学生进出不安全;边里村级小学活动场地没有硬化、无校门;等等。三个乡办学条件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相差甚远,需要不断完善。

(二)教师配备不足

我们在调研时,发现三个乡的教师配备不足,尤其是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教师配备无法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八腊乡自请代课教师8人,纳直乡自请代课教师2人,更新乡自请代课教师18人。各乡除了中学和中心校配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英语、体育和艺术教师,各村完小普遍没有开设英语课,无图音体美专业教师,一些村完小因为教师紧缺,基本没有开设体育和艺术课。学校无法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重影响了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三)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

调研发现,教师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我们所调研的纳碍、五福、老鹏、甘洞、洞里、龙峨、当里、上景、加里等九所村完小,共有69名教职工,平均年龄50岁。他们年龄大且多疾病,大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变为公办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其中不少教师长期生活在偏远农村,信息闭塞,走出去参加培训机会少,又不能自觉地提高文化素养,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他们目前的工作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天峨县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后勤人员缺乏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各中学、中心校和村完小基本上没有安全协管员、生活管理员、卫生员和后勤人员。各校为了确保工作运转,使用学校公用经费自请后勤服务人员共47人。其中八腊乡自请炊事员17人;纳直乡自请炊事员7人、安全协管员1人;更新乡自请炊事员19人、生活管理员2人、安全协管员1人,每年用于自请后勤服务人员的公用经费约为65万元。学校用公用经费自请后勤服务人员,违反了相关文件规定。

四、几点建议

经调研,多年来,河池市天峨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校容校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育事业欣欣向荣,教育前景美好。但是由于天峨县地处偏远,发展滞后,对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标准,该县仍有较大的差距。现综合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纳碍村完小校内有一幢当年有中学时建设的教师集资房,前几年中学已停办,大部分教师已调走,现在房子一直空置,建议政府就地购置,作教师周转房用,以解决目前学校教师住房紧张问题。纳直乡中心校行政办公室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楼内,挤占了学校资源,建议在该校运动场边空地(学校用地)上再建一幢楼作为办公楼。建设一批教师周转房,解决甘洞村完小、更新乡中心校、新林村完小、文里村完小、加里村完小等五所学校教师住宿紧缺问题。

(二)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乡镇教师流动很大,教师队伍不稳定。要留住教师,就要设法为教师提供优越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国务院2015年6月初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把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财政部门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当前天峨县给予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稳住了教师队伍。目前,只有教学点和偏远村完小享受生活补助,我们认为实施生活补助要实现乡镇中小学教师全覆盖,并且加大补贴金额,越往基层、越是艰苦,补助力度越大。把教师纳入年终绩效考评管理,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按岗位全额发放。继续实施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满足乡镇中小学教师在校住房要求。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乡村教师,人事部门应尽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各级工会要关心基层教师的冷暖,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教师职称及时聘任,增加乡村教师岗位,对乡村教师实行岗位聘用倾斜,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到岗即聘。在评先评优时,多考虑乡村教师。

(三)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名片。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校园文化建设仍需加强。一些学校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差,部分学校围墙不完整、厕所小、校舍门窗框破损、墙壁陈旧、活动场地凹凸不平,无校门、洗澡房、文化长廊等,很不美观。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建议教育部门及各学校领导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创建文化气息浓郁的优美校园。

(四)多渠道充实乡村教师队伍

根据《自治区编办 教育厅 财政厅 人社厅 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有关工作的通知》(桂编办发〔2015〕85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修订)》(桂编发〔2012〕5号)文件精神,配齐配足教师,确保乡村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地方免费师范生项目计划。继续推进自治区统一组织教师招聘考试和乡村教师专场双选会,对已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且自愿到乡村学校任教的人员,可采用直接面试的方式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在县级以下学校任教的,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15〕29号)及有关规定,给予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补偿,全面激励各类人员服务乡村教学。今后招聘和定向培养教师,应该多考虑少数民族和边远山区的学生,予以定向分配,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到乡村任教。

(五)招聘后勤服务人员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修订)》(桂编发〔2012〕5号)等文件精神,配齐配足学校后勤服务人员。

(六)稳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当前天峨县城乡之间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要打破这种现象,在财政支出方面要向农村倾斜,坚决解决农村水电路问题,彻底改变乡村落后状况,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师资配备、教师培训、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消除教育不公平因素。对学校布局调整要谨慎进行,因为县内人群居住分散,村屯到乡镇较远,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经济困难承受不了,不能一刀切,亦可集中片进行,如果不同乡镇村级学校相邻可集中办学。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有计划、有目的地促成农村相对薄弱中小学与县直中小学、示范性学校友谊结对,通过互派教师听课、评课、交流信息等形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建立和完善校长和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继续开展支教和走教活动,使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得以及时交流,促进乡村学校标准化办学。

(七)加强对乡村教师培训

乡村调研现状范文5

通过对C省10所乡村学校中小学生学习现状调查研究发现,乡村地区中小学生学习现状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学习观和学习态度较好,学习方法有待提升,学习管理需要加强。同时,由于受性别、年级、父母关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情况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和特点。因此,需要重新认识乡村教育的价值,重塑积极的学习观;加强学生学习的科学性,优化学习方法;建立学生的自我学习管理机制,提高学习管理水平;强化留守儿童教育,改善留守儿童学习现状。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乡村教育;乡村学生;学习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管理

乡村教育在乡村社会发展和演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村学生作为乡村社会和乡村教育的重要主体之一,既是乡村社会发展的曙光,又是乡村教育的活力所在。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推进,乡村儿童数量减少,乡村儿童的学习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对C省部分乡村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调研,探讨其在性别、年级、家长关注程度和留守与否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从而在整体上掌握乡村学生的学习现状,并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期为乡村学生学习现状的改善和学习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目的抽样方式,以C省10所乡村学校的中小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共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问卷1023份,回收率97.43%,其中有效问卷935份,有效率89.04%。总体样本分布如表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课题组相关成员在已有学生学习现状研究问卷的基础上,基于已有学生学习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对编写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之后形成。问卷由指导语、学生基本信息和问卷主体构成。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学习观、学习态度、学习管理和学习方法四个方面,共计24道题。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正向计分,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三)问卷信效度

本研究通过Cronbach’sAlpha系数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一般而言,信度系数越大,则表明问卷的可信度越高。通过检验,整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6,各个维度之间的系数分别为:学习观0.523、学习态度0.745、学习管理0.647、学习方法0.796,各维度的信度系数均在0.523到0.796之间。通过相关因素分析,发现问卷各维度与总体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99至0.894之间,表明问卷各维度与问卷总体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同时,问卷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26到0.484之间,表明问卷各维度之间为中低度相关关系,说明各个维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此可见,问卷内容能够较好地反映调查的内容,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乡村中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从学生的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和学习态度四个方面,并对不同性别、年级、父母对学生学习的关注情况、学生留守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差异性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由此考察乡村学生学习的总体现状,详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学体均值①为3.59,高于中间值3。在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和学习态度四个方面的均值分别为:3.68、3.52、3.42和3.72,说明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处于中等偏上。通过图1能够直观地看出学生学习现状的具体发展水平从图1可以看出,乡村学生学习现状在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和学习态度四个维度之间的发展水平在3.4-3.8之间,表明学生学习的各方面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学习态度的均值最高,为3.72,表明乡村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对学习持有正确的态度。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规划较少甚至没有规划,不知道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也不知道有效利用学习资源。有学生说:“我从来不去图书馆,除了书本以外几乎不看课外书。我上课学习,下课就玩。”学生在学习管理上得分最低,仅为3.42,表明乡村学生在学习管理上的水平较低。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的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

(二)乡村中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性别差异

为了能够更为全面地探讨性别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对不同性别乡村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方差分析,其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数据表明,不同性别的乡村中小学生在学习现状各个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P=0.025,P<0.05)。同时,在学习方法(P=0.000,P<0.001)、学习管理(P=0.007,P<0.01)和学习态度上(P=0.005,P<0.01)存在着显著差异。从图2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出,不同性别乡村中小学生在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和学习态度维度上的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势。男生的平均值在3.35-3.68之间,各维度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女生的平均值在3.42-3.79之间,各维度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此外,在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学习态度上男生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女生。在调研中,通过课堂观摩发现,女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会用笔画出关键词,而部分男生则无所事事;虽然一些女生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但学习态度很端正,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能够顺利完成。相反,班级里面最为调皮和成绩最差的大部分都是男生,他们对于学习极为不认真,甚至不愿意学习。通过图2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出男生和女生在学习态度上的差异。

(三)乡村中小学生学习水平的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阶段的乡村中小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存在着一定差异,本研究调查了四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年级阶段的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0,P<0.001)。同时,在学习观(P=0.000,P<0.001)、学习方法(P=0.000,P<0.001)、学习管理(P=0.000,P<0.001)和学习态度(P=0.000,P<0.001)上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从图3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出,不同年级阶段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和变化趋势。四年级的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五年级的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六年级的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七年级的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八年级的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九年级的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管理上差异显著,并且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在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学习态度上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0,P<0.01)。在访谈中,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说:“爸爸妈妈太辛苦,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老师说的话都是正确的,我应该按照老师的要求,好好完成作业。”而一名六年级的男孩子却说:“我更喜欢长得漂亮的女老师或者幽默风趣的老师上课,我们都那么大了,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学习,老师总是说我们应该这样或那样,我们学习很不自由。”这可能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各方面的反应不同,对于教师的认可程度也不相同。学习经验、知识基础以及对待知识的态度等影响了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观上的差异;不同年级学习的知识类型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不同,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规律、认知方法、思维方式和能力等因素影响其学习方法;不同年级学生的成熟程度不同,对知识的理解等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

(四)乡村中小学生学习水平在父母关注程度上的差异

为了探讨父母对子女学习的了解程度对乡村学生学习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从父母对子女学习“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五个方面进行了方差分析,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不同了解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00,P<0.001)。同时,学习观(P=0.000,P<0.001)、学习方法(P=0.000,P<0.001)、学习管理(P=0.000,P<0.001)和学习态度(P=0.000,P<0.001)各方面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在父母“非常了解”方面各维度表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观、学习管理;在父母“比较了解”方面各维度表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在父母了解程度为“一般”方面各维度表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在父母“不太了解”程度方面各维度表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观、学习态度、学习管理、学习方法;在父母“完全不了解”程度方面各维度表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观、学习态度、学习管理、学习方法。父母的关注程度对于乡村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总体而言,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注程度越高,其各方面的均值水平越高,父母对于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对孩子的学习有着直接的、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农村逐步衰败,乡村学生的父母更多的是在为生活而奔波,大多数乡村学生父母认为,只要孩子不饿着、不冷着便是对孩子负责任,对于孩子的学习关注程度较低。乡村家长关注更多的可能是孩子的物质条件,而非学习类的精神条件。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学习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调查发现,乡村尤其是在偏远乡村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甚关注。其中,一位在外打工的父亲曾说:“在我们这么偏远的农村,读书没什么用,还不如出门打工赚钱来的快。”另一位在家的母亲如是说:“我们生计本来就已经很难了,要不是义务教育,我三个孩子都无法上学,迫于生计,我和孩子爸爸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养家上,哪还顾得上孩子的学习。”这些都证明父母对于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影响着孩子学习的方方面面。由图4可以直观地看出,从“非常了解”到“完全不了解”,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学习态度的均值依次降低,相对而言,学习观的波动最小,学习方法的波动最大。图4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在父母关注程度上的差异(五)乡村中小学生学习现状的留守差异为了能够更为准确地探讨留守情况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对留守儿童②与非留守儿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6可以看出,不同留守情况在学生的学习观上存在差异(P=0.035,P<0.05)。在学习观上,父亲在外打工的比母亲在外打工的学生的均值高,父母单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的学习观均值高于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的均值。父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在各方面的均值表现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管理;母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在各方面的均值表现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父母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在各方面的均值表现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父母都在家的非留守儿童在各方面的均值表现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态度、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不同留守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观影响最为显著(P=0.035,P<0.05)。由图5可以看出,父亲在外打工的学生在学习观维度上得分整体较高,这可能是由于父亲和母亲的不同教育方式的影响导致的。经调查,在留守儿童当中存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学习观,一种是“读书万能论”,而与之相反的是“读书无用论”。如有的父母即使有一定文化且在外面靠着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片天地,但也会觉得读书没有用,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也能赚到钱;另外一些农民工在大城市受尽欺辱,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在这样的情况下,乡村学生的父母时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要读书,争取有朝一日在大城市里生活。从图5可以明显地看出,母亲在外打工的乡村学生除了学习观比父亲在外打工的略低以外,其他维度在各方面都比父亲在外打工的学生高,这可能是与父母亲不同的教养方式有关。

三、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C省乡村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乡村学生学习现状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学习观和学习态度发展较好,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学习管理水平亟需加强。第二,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除了学习观以外,其他各维度上女生的发展水平均高于男生。第三,乡村学生学习水平存在着年级差异,级学生的学习水平较低。第四,乡村学生学习水平与父母对子女学习情况的关注程度呈正相关,父母越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则子女的学习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第五,乡村学生学习水平与学生的留守状况存在着显著差异,父母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水平较低,而母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除了学习观以外其他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较高,父母都在家的学生的学习处于中等水平。数据显示,学生在学习观、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和学习态度四个方面的均值分别都处在中值附近,同时也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管理均值最低,说明学生不善于自我学习管理或者没有自我学习管理的意识;而在学习观上,留守儿童的学习观均值低于非留守儿童,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父母的陪伴对儿童学习观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为促进乡村学生的发展,提升乡村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出如下建议。

(一)重新认识乡村教育的价值,重塑积极的学习观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教育文化作为强势文化,进入乡村学校教育系统,使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教育遭遇着现代化的冲击,学生的学习观出现偏差。教育公平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旨在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教育,不应强制推行城市化教育,乡村教育必须重新审视其价值取向,纠正学生学习观的偏差,促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本身的价值,增进个人本身的幸福。具体而言:第一,有关部门在遵循有序实现教育城镇化原则的基础上,应在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投入以重点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同时,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实解决好留守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有利的环境。第二,配合城镇化建设,乡村教育虽然应把城市教育提上日程,但应克服绝对的“离农化”、“城市化”倾向,要更加关注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所产生的困惑、需要、兴趣等,引导学生改变功利化的学习目的,不断端正乡村学生的学习观。第三,在乡村逐步萎缩、城市逐步扩大的过程中应重新认识并充分挖掘乡村教育价值,让学生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学会学习。

(二)加强学生学习的科学性,优化学习方法

变革现行的学习方式方法,是顺应时展、关注人的发展以遵循学习规律的必然要求[1]。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之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挑战。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方法的平均值是3.52,得分较低、仅次于学习管理,学生学习方法有待完善,方法的适当性和科学性有待提高。首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比如知识记忆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等等,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科学性和学习效率,当然教师在进行方法指导时,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发展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其次,学习是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学生自身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或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独立、主动地学习。最后,家长及学生的监护人也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监护和引导作用,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相应的支持。

(三)建立自我学习管理机制,提高学习管理水平

学习管理制度是用以规范、约束、发展和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行为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的总称[2]。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学习管理的平均值是2.42,在学习现状四个方面得分最低,也就是说乡村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管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提高学生学习水平,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建立起一个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自我管理机制。乡村学生自我学习管理机制建设应包括学习动机机制、计划机制、自我监控机制三个方面。第一,建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机制,主要包括目标、条件和激励三个方面:一是设置目标,教师可引导学生树立有关学习的近期目标及长远目标,目标树立之后学生根据相应的目标“步步为营”,逐步实现;二是要创设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使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建立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乡村家长应该适度地重视学生的学习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三是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二,建立学生的学习计划机制。乡村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引导学生对自我的学习进行计划,计划可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三类,各计划之间应该体现一定的层次性。第三,建立学生的学习管理监控机制。计划制定结束之后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计划进行外在监控,除此之外,学生自身也应该对自身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时监控。

(四)强化留守儿童教育,改善留守儿童学习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相伴相生,无论是站在教育的角度还是站在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都应该着力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通过调研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观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虽然留守儿童学习观总体平均分处于中等偏上,但通过统计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仅仅为了“去大城市生活”或者“离开农村”。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可以改变他们在学习方面的相对弱势局面,这是实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互合作,才能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针对乡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解决乡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现实途径及对策:第一,学校应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认真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如乡村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统计,并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提供相应的补助。第二,留守儿童父母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切实重视子女的教育,家长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身的价值,而不仅仅只是给孩子灌输“城市比农村好”的观念,正确的、恰当的学习观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积极吸纳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学习现状的改善和学习水平的提升。注释:①问卷采取正向计分方式:“符合”计5分,“比较符合”计4分,“基本符合”计3分,“部分符合”计2分,“不符合”计1分。②本研究中的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

【参考文献】

[1]张向阳.对学习方法的几点认识[J].中国教育学刊,2004(11):26-28.

[2]朱雪峰.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管理制度构建[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04-106.

乡村调研现状范文6

方法 以广州市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点校学生为样本,随机整群抽取中小学生4 320名,采用询问法进行调查,用半数年龄概率单位回归法进行分析。

结果 广州市汉族男生首次遗精的半数年龄为14岁,女生发生月经初潮的半数年龄为12.39岁;城市学生的性发育年龄早于乡村学生;与2000年比较,城乡男生首次遗精发生年龄无明显变化,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发生年龄提前了0.11岁,乡村女生提前了0.54岁。

结论 男生首次遗精发生年龄趋于稳定,女生月经初潮发生年龄呈提前趋势,城乡差异逐步缩小。建议青春期性教育的学龄段应前移。

【关键词】 性发育;月经初潮;遗精;学生;汉族

【中图分类号】 R 339.35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5-0524-02

根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广州市于2005年9-11月开展了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在体调过程中,笔者对学生的性发育状况进行了询问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沿用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点校,由广州市城区3所中学、3所小学组成城市学生样本,由从化市的3所中学和3所小学组成乡村学生样本。再以年级分层,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测试样本。调查询问对象分别为9~18岁女生和11~18岁男生。分城男、城女、乡男、乡女4类,每岁为1组,每组样本量为120人,总样本量为36个年龄组,共4 320人。

1.2 方法 采用询问法询问学生的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情况。由女性医师询问月经初潮,男性医师询问首次遗精。只询问“已”或“未”,不询问具体日期。“已”记录为1,“未”记录为0,不能回答时填“9”。

1.3 统计分析 按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查验收细则》要求,调查结果采用全国统一的数据录入软件,录入时采取双录入法,并计算各年龄组的首次遗精或月经初潮的已发生人数和发生率,采用半数年龄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首次遗精半数年龄和月经初潮半数年龄,并计算出95%允许区间和95%可信限。

2 结果

2.1 男生首次遗精发生年龄 2005年广州市汉族男生首次遗精的半数年龄为14.00岁,城市男生为13.88岁,乡村男生为13.99岁,总体上城市男生的首次遗精半数年龄比乡村男生早0.11岁(P

2.2 女生月经初潮发生年龄 2005年广州市汉族女生发生月经初潮的半数年龄为12.39岁,城市女生为12.22岁,乡村女生为12.51岁,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半数年龄比乡村女生早0.29岁(P

2.3 男生首次遗精与女生月经初潮的年龄差异 城市男生首次遗精半数年龄比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半数年龄晚1.66岁;乡村男生首次遗精半数年龄比乡村女生月经初潮半数年龄晚1.48岁。

2.4 与往年资料的比较 见图3,4。与1985年资料比较,2005年广州市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发生的半数年龄比1985年提前了0.29岁,乡村女生提前了1.29岁[1]。乡村女生的变化比较明显。

与2000年资料比较,2005年城乡男生首次遗精发生的半数年龄均推迟了0.05岁;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发生的半数年龄比2000年提早了0.11岁,乡村女生提早了0.54岁[2]。男生的性发育趋于稳定,女生的性发育年龄仍在继续提前,乡村女生变化的幅度比较大。

另外,1985年城乡女生月经初潮发生的半数年龄之差为1.35岁,2000年相差0.72岁,2005年城乡差别缩小至0.29岁。1991年城乡男生首次遗精半数年龄有较大的差异,到2000年以及本次调查城乡差异已经不明显。可见广州本市城乡学生性发育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

3 讨论

女性的月经初潮和男性的首次遗精均是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标志。对青少年的性发育状况进行监测,对研究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制定健康教育政策,适时适度地开展青春期教育具有指导意义。我国男生首次遗精年龄尚无出现提前的倾向,而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则出现明显的提前趋势,这方面国内外均有类似的研究报告,一般认为这种现象与社会环境和营养有密切关系[3]。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汉族女生的月经初潮年龄出现提前趋势,其中乡村女生提前的幅度比较大,而14岁以上的乡村男生首次遗精发生率高于城市学生。这些现象均反映广州市农村的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以及都市化进程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结合对身体形态发育状况的分析,农村学生性发育的提前与其身体形态发育的生长加速现象是相吻合的。

针对广州市青少年学生性发育提前的状况,有必要对中小学生青春期教育的学龄段进行相应的调整,建议将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学龄段提前至小学四年级(9~10岁)开始为宜。

4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成果报告.1986.

[2] 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组,编.2000年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成果.广州:广东省语言音像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