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

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范文1

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则

我国在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时,对国际上这方面的理论、做法和经验加以了解并适当借鉴是必要的。但必须看到,除普遍接受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外,各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战略及政策措施和活动方式等,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从维护其本国利益为出发点的。特别是,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的某些做法明显带有转嫁负担、甚至向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施压的意图。有鉴于此,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政策措施,必须在与国际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主流和行为规范基本一致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国情,从实际需要出发,不照抄照搬,尤其是要警惕因盲目跟风而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

有利于维护社会根本利益的原则

既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的发展中坚持维护各相关方的利益,这是推行企业社会责任需要坚持的根本原则。

实事求是的原则

不过分扩大和任意缩小社会责任概念。将一些本应由全社会承担的责任归到企业身上,按照这样的思路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重回办社会的老路。有意或无意缩小社会责任范围的最典型做法,是将企业社会责任局限于慈善捐助等社会公益活动。

不过分夸大社会责任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毕竟属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范畴,其作用方式不同于法律,其发挥作用的程度也只能在一定限度之内。过分夸大社会责任对规范约束企业行为方面的作用,甚至希望以推行社会责任解决执法监察无法完全解决的企业违法违规问题,这种做法不仅容易使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偏离正确方向,而且会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推行企业社会责任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对企业的希望,往往高于企业愿意和能够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也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强。而且,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基本背景,都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决定性影响。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实事求是。企业只有首先做到切实保障职工利益,切实保护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才能算是履行了最基本的社会方面的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在承担社会公益责任方面作出更多贡献,成为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模范企业。慈善捐赠等社会公益行动是企业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但并非最主要的责任。

以我为主的原则

企业社会责任产生于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又打上了不同国家的烙印。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劳工标准审核及第三方认证等活动,是中国企业接触企业社会责任的开始。多数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了解还基本限于国外企业的行为准则和一些第三方认证标准。一些中介机构和媒体在推介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也基本是以国外的说法为基础。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基本是由外国企业和机构主导的。这就形成了被核查企业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实施社会责任的局面,也事实上导致了社会责任活动在不少企业走过场。而任何行为如果不是企业和社会内生的,则往往难以持久。因此必须在界定我国对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定义的基础上,以适合我国国情的方式,由我国的机构推动和实施,这项活动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分类指导的原则

一般而言,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一致的,但由于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规模、企业的经营状况等不同,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就不同,实施的优先重点也就不相同,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大企业相对于小企业,高技术企业相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金融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条件和环境相对有利。因此,对不同企业而言,实施社会责任的优先重点也就不相同。

以职责与任务为基准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原则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项由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活动,各参与方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但在活动过程中则有着各自的具体定位和应当发挥的作用。在企业社会责任中,责任一词应当具有职责和任务两重含义。职责是指在社会责任活动中应当承担哪些义务,任务是指应当开展哪些具体工作,即做什么和怎样做两个方面的问题。例如,政府应当通过制定政策、标准和组织协调各方活动的方式,发挥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中的倡导和推动作用;企业应当通过认真遵纪守法、并主动以超过基本法律的更高标准进行自我要求,从而实现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企业组织、工会、媒体和其他社会力量应当通过教育与培训、宣传与指导、信息收集与传播等多种方式,对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活动加以促进、规范、激励和监督等,都是这种情况。

政府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作用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自愿基础上的自律行为。根据前述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定义及其内涵,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构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要素,即最核心的社会责任,这也就是政府在推动社会责任方面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职责和作用。同时,在我国,任何重要的社会活动,如果没有政府的积极推动,很难在全社会形成深远的影响。而政府通过制订政策,倡导和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将是社会责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制订法律、法规和政策

国家法律法规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也是政府推动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我国在劳动、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都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国家工商总局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对商业贿赂行为作出了明确的法律界定;国家在规范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使那些采用不正当手段进行市场竞争的企业,难以再通过压低工人工资、降低工人劳动保护和工作条件等手段继续生存。所有这些法律法规都构成了企业经营的刚性底线。同时,国家应该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制订新法律,修改过时的法律。

加强执法监察,强制实施法律法规

没有强有力的执法监察,就很难保证法律的贯彻实施,也很难保证法律的严肃性,要求企业守法和承担社会责任也就没有了基础。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强执法监察的力度,完善制度,对违法企业采取必要的严厉制裁措施。对个别地方政府官员纵容企业违法问题也要采取更严厉的惩戒措施。

倡导和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制订社会责任发展战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是一项长期任务。政府应制订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战略,并确定不同时期推动社会责任的优先重点。

制订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基本政策。指导企业实现从主要依靠数量扩张向依靠管理、依靠创新和注重质量转变;从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向提高经济效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转变。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资金、技术、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利用行政手段惩戒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限制不履行社会责任企业使用社会公共资源,是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有效做法。

倡导社会价值观,加快建立社会诚信制度。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建立和谐友善诚信的社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社会的诚信,就很难有多数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主动追求和实践。社会诚信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广泛程度和水平。政府若不能从提高社会诚信水平、约束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入手,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努力也将受到影响。

建立企业的实施机制

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违反现行法律法规,如违反劳动法,侵害工人的基本权益;违反环境保护法污染环境;违反国家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偷税漏税;以及商业贿赂等。另一类是不遵守基本社会道德所认可的行为准则,如企业恶意压低工人工资、不提供合理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漠视社会基本价值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企业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从企业内部看,既有观念和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制度和管理方面的原因。

树立并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首先在于提高认识。许多在社会责任实践中有出色表现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企业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有多高,企业就能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走多远。企业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首先应确定符合社会责任的基本经营理念;其次应认真学习、研究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各项政策;第三应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宣传教育,使社会责任的理念成为每一个管理者和员工共同认识,并用于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要求管理者首先树立这种意识。

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管理体系

在确立社会责任意识的基础上,企业应将社会责任融入管理体系和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使其成为企业经营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的实践中,守法经营、尊重员工、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注重保护环境、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保护消费者权益等都是一个成熟企业应有的基本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体现在企业的全部管理和经营过程中。将社会责任融入管理体系,事实上也就是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调整、改革企业管理中与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观念不相符的东西,使企业的行为符合现代企业公民的要求。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就是将社会责任的衡量、监督活动系统化、制度化,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制度上的保障。可以说,企业全面、可持续地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是否建立了内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行为准则)。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制订了自己的行为准则。但这种行为准则主要是对供应商提出要求,或说是以对供应商的要求作为自己采购条件的标准。应该说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行为准则,只不过是采购准则而已。企业的标准或行为准则,首先应是约束自己经营活动的标准,其次才是对供应商提出要求。

第二,评价体系。应依据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或行为准则,对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履行情况进行定期的全面评价。这种评价应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状态和问题。

第三,监督体系。应能保证对企业活动进行自我持续监督,发现问题立即加以纠正,从而实现动态的管理和调整。监督体系应包括制度和机构的保障。

第四,建立内部沟通机制。许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经验和教训都表明,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使管理层和执行层之间,各部门之间能就社会责任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沟通,这是整个企业是否真正履行社会责任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有效的沟通机制,应该是以企业的行为准则为基础,按照评价和监督体系反馈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反馈信息,及时地在相关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改变不适当的行为方式,使企业通过沟通得到不断的完善。

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70年代以后在国际上出现的,目前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定期或不定期地社会责任报告,一般都是介绍本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机制、所开展的活动以及取得的成效等等。应该说报告实际上是企业与社会沟通的一种方式,增加了企业的透明度,使社会能了解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活动。

一个企业作为社会组织,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是企业本身的事情,也是社会的事情。企业编制和社会责任报告,首先是有利于企业总结自己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活动和问题以便改进;其次是有利于各利益相关方和全社会了解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从而形成必要的社会监督;第三,对我国企业而言,还有利于让世界了解我国企业所从事的社会责任活动,改变我国企业在世界的形象。由于这些原因,社会责任报告就不应仅是一纸报告,而是要建立一种制度,在这个制度下,企业不仅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而且定期总结自己的行为并公之于众。

行业、企业组织的自律和约束机制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表明,行业和企业组织通过制订自律性社会责任行为准则和标准,指导和约束本行业和企业组织内企业的行为,是比较有效的方式。我国行业组织比较健全,在推动社会责任方面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完全应该在行为准则、评价体系以及宣传培训等方面建立完整的促进机制。

制订行业自律行为准则和相关的评价体系

根据行业特点制订本行业行为准则,这是行业组织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非常重要的职责。覆盖行业的行为准则应该是符合全行业特点的原则性要求和规范,特别是应突出行业实施社会责任的优先重点,以便于行业内各企业共同遵守实施。同时,应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作为对各企业进行衡量的重要手段。我国纺织工业协会制订的CSC9000T标准,作为我国第一个行业社会责任行为准则,不仅对纺织行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其它行业制订行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准则也有很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特别应提到的是,2006年4月,联合国组织推动了国际金融社会责任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存款、贷款、投资等金融活动中,应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执行情况,作为重要条件和依据。

对本行业的企业进行指导

以行业行为准则为基础对本行业内企业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督促,是行业组织推动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任务。

行业组织在指导企业经营和推动技术进步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形势下,行业组织应该而且有条件扩展职能,在指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政府和其它社会责任都不易发挥的作用。在行业的社会责任活动中,保护职工基本权益、保护环境、企业有序合法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应是目前行业组织推动的重点。

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

我国企业出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缺乏相关管理能力、技能和知识、人力资源等有关,因此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社会上一些机构也开展了对企业的培训活动,但总的看,这方面的培训还不多,而且由于这些培训或因选择对象不准,或因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很难对企业高层人员开展培训,多数效果都不理想,未能起到有效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目的。

各种社会组织共同促进、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社会组织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各个环节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工会和雇主组织是推动社会责任的重要力量

从各国实践看,工会和雇主组织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工会和雇主组织在社会中有较大影响,可以在党的领导下,在政府、企业和职工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

我国工会具有特殊的地位,应更积极地参与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主动对企业提出具体的社会责任要求。雇主组织的作用应表现在指导企业遵守法律,组织企业与工会和工人开展集体谈判。并在遵守市场规则、主动保护环境、反对商业贿赂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指导和培训。

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推动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

消费者组织的作用

社会责任活动最初起源于消费者对违责任企业的抵制。在80年代以来掀起的社会责任活动中,消费者组织的参与和引导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消费者及消费者组织所起的推动作用,就不可能有社会责任今天的规模和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消费者组织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事实上也通过这种活动,促进了企业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但是,借鉴国际消费者组织的经验。我国消费者组织在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还有扩大工作范围的余地,把工作方向从针对产品的信息,向鼓励消费者购买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产品方向发展,倡导消费者树立负责任消费的理念。

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已经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行为。负责任消费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向企业发出了一种信号,即如果企业不遵守法律,侵害职工权益,污染环境,即便企业产品质量、价格都可接受,消费者也会拒绝购买该产品。

环境保护组织和其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通过非政府组织的努力,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不少国家的做法。其中不乏可资借鉴的因素。我国目前有数百万非政府组织,其中有些过去数年间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过一些工作,特别是一些环境保护组织的工作,对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机制角度看,鼓励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到活动中来,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上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同时,为了使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正常发展,也应要求这些参与活动的非政府组织履行社会责任。

新闻媒体要在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新闻媒体在促进和推动社会责任方面可以发挥两种作用,一是向社会宣传社会责任理念的作用;二是彰显和批评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社会责任课程

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范文2

内容摘要: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能否达到企业预期的初衷和目标,企业的社会责任传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传播可以根据传播获得反馈与否分为单向和双向两种不同的途径;在新的通讯技术环境下,社会责任传播将在Web2.0和移动终端等方面有更多的应用和发展空间。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传播管理时要注意拓宽传播途径、选择合适的传播途径和内容,并且要留意及把握以微信等为代表的一些新传播途径和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传播 途径 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要承担对股东、消费者、员工、环境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CSR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并被认为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之一。在制定和实施CSR战略的过程中,社会责任传播是关系到企业的CSR战略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因素。因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起到的正向作用,必须以目标受众能全面、正确接收到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相关信息为前提。因此,为达到企业目标以及提高CSR战略效果,企业应该重视对CSR传播的管理。

目前专门针对CSR传播的研究相对还比较少。本文通过对CSR传播的意义、途径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CSR传播管理上的建议,希望能引起企业对CSR传播管理的重视以及为企业的CSR传播管理提供相应参考。

企业社会责任传播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是企业为了获得外界对其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和认可,将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有关实践和信息发送或传达给利益相关群体的过程和行为(刘梅因,2011)。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是企业向社会公众传递其社会责任理念、战略以及具体活动的行为,是企业主动与外界就CSR进行的一种沟通。

企业社会责任传播的重要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是企业CSR战略实施的必要过程和重要阶段,它影响着企业CSR战略的实施效果,只有当受众正确全面了解企业的CSR行为时,CSR战略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

(一)让外界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战略及动态

通过合适的传播途径和方式,企业的CSR理念、战略及行为可以及时对外,有助于增加外界对企业的认识,加深对企业的了解。CSR传播为企业与其利益相关群体之间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并为两者之间的沟通起到一定作用。只有进行成功的CSR传播,社会成员特别是消费者才能形成对企业CSR的完整认知,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实践的初衷和投资目标才能实现。

(二)有助于企业修正其CSR战略

CSR不是闭门造车,从制定到实施,企业必须与外界保持传播和沟通。在此过程中,企业不符合社会成员需求、愿望和价值观的CSR行为,可以被及时发现和修正。企业因此可以制定出更符合相关利益群体期望的CSR战略,从而更好地规划CSR活动。

(三)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CSR是企业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来源之一,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CSR传播能提升企业形象和绩效。有效的CSR传播能树立企业积极、正面的形象,有助于企业获得各利益相关群体的支持和提升企业在利益相关者中的地位,改善企业的社会绩效(苏蕊芯等,2010)。

企业社会责任的传播途径

CSR传播途径,是企业传递CSR信息的方法。合适的CSR传播途径是企业与外界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实践中,CSR传播的途径有很多,按照进行实时反馈与否,本文把CSR传播途径分为单向和双向两种。

(一)单向传播途径

单向传播途径以对外进行CSR信息发送为主,并不对发送的信息进行实时反馈,这是企业早期进行CSR常用的途径。单向传播途径主要有企业年度报告、企业CSR报告、广告、企业网页等。其中,企业网页也可以成为双向传播途径,但是就我国而言,绝大部分企业在使用企业主页的时候几乎都是以单向信息的为主,并没有进行沟通反馈,互动效果乏善可陈。

单向的CSR传播途径能让企业在CSR中掌握主动权,信息的选择与披露都可由企业自主决定。同时,以上四种常见的单向传播途径都各有优势和不足。首先,企业年度报告和企业CSR报告均由正规途径,里面的内容相对比较权威可信;广告和企业网页在可信度和权威性方面相比则稍欠。其次,企业网页、企业年度报告和CSR报告的传播成本比较经济,广告费用的投入则比较大。最后,就信息的集中度而言,企业年度报告没有其他三种途径好,CSR信息在企业的年度报告中一般分布比较零散,外界对CSR信息的获取相对比较困难。

以上单项传播途径中,企业CSR报告由于可信度更高、信息更集中、关注度高等明显优势,成为企业CSR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我国,选择CSR报告进行CSR传播的企业数字在这几年得到飞速发展。据中国社会科学院CSR研究中心的《2012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的CSR报告呈现井喷式增长,达到1006份。

(二)双向传播途径

双向传播途径以互动、反馈为主要特点,它能更有效地发挥企业CSR战略的作用和影响,传播效果更胜一筹。公关是企业早期主要采用的双向沟通途径;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博客、微博、SNS社区、视频分享等以新网络技术为载体的双向传播途径越来越受到关注。

互动性沟通是双向传播途径最突出的优点。通过倾听、交流和互动,企业的CSR目标及战略能更符合社会成员的期望及要求,同时增进企业与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特别是基于Web2.0技术的双向传播途径,它们的覆盖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互动效果更好,而且还具有成本低廉的绝佳优势。在我国,Web2.0技术的传播途径有企业官方微博、开心网、人人网、优酷、百度等。这里要重点提及的是企业微博,微博高效快捷的信息传播能力,不仅可以实现与社会成员的面对面沟通,还能更好地把握主动,实现企业CSR理念、价值观的传输。目前,阿里巴巴、星巴克、奥林巴斯、中国太平洋保险等企业已经开始在使用微博进行CSR传播。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开通了名为“支付宝公益”的官方微博,通过微博与免费午餐、壹基金、中国扶贫等公益慈善机构合作,开展温暖包裹、爱心午餐、自闭症儿童关爱等CSR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星巴克在其官方微博上重点强调道德采购,其分店微博也大力呼吁和提倡环保,组织红树林知识推广、清洁海滩等各种CSR活动。这些企业的微博上都已经清晰地贴上了“CSR”的标签,并且获得了很多粉丝关注,微博已经成为它们传播CSR的重要途径,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微博CSR传播的行列。

企业社会责任传播的发展趋势

不管是单向还是双向传播,CSR传播都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CSR传播的载体基本上经历了从传统媒介到PC的过程。广告、公关稿、企业CSR报告等采用的是电视、纸媒等传统媒介;在Web2.0时代,博客、微博、SNS等新传播途径则离不开PC这个载体。

但是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兴起,手机、PDA等移动终端显示出强大的媒介优势。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摆脱了有线以及固定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与交流。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1次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手机已经超越了台式电脑成为网民首选的上网设备,手机即时通讯也成为手机中最热的应用。以微信为例,腾讯开发的这款手机聊天软件从推出至今,已经有超过3亿用户使用,充分展现了手机移动终端的强大魅力。微信不仅可以成为企业品牌推广和信息的平台,还能实现随时随地、精准的信息投放。目前企业微信还只是停留在给用户文字信息的层面,微信在语音、图像和视频技术上的强大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发挥,而这些技术在CSR传播上都可以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微信在成为企业CSR传播途径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在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上,企业可以使用的CSR传播途径除了微信,还有微博、企业网页等。二维码技术的应用,能让用户省去输入URL链接地址的麻烦,通过二维码就能直接快速进入相应的网页。可以说,二维码技术实现了信息传输的快捷和便利。技术的进步给CSR传播带来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可以预见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各种传播途径,会成为CSR传播的新亮点和企业CSR战略的新高地。

企业社会责任传播的管理启示

CSR传播管理是企业CSR战略里面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CSR传播管理的质量也影响着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企业在进行CSR传播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宽传播途径

企业进行CSR的途径不够丰富和多样。国内学者的研究发现,消费者获取CSR信息的来源绝大多数比较单一,这势必影响外界特别是主要利益群体对企业CSR特征的完整认知,企业的CSR战略初衷和目的也难以得到实现。

从传统媒介到PC,再到移动终端,可选择的CSR传播途径有很多。企业应该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各种传播途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尽量拓宽CSR传播的途径,丰富外界获取企业CSR信息的来源,毕竟今天的技术手段和环境已经让拓宽传播途径的门槛变得更低,操作起来也更可行。

(二)选择合适的传播途径和内容

CSR传播必须选择合适的传播途径和内容。在传播途径的选择上,企业必须小心谨慎,因为传播途径会影响到外界对企业CSR行为的归因,进而产生对企业正面或负面的评价。

有研究表明当企业选择中立的机构传播CSR信息时,外界会增加对企业真诚度的感知,因此企业CSR传播途径的选择除了要考虑覆盖范围、传播效率、传播成本等因素外,还要权衡传播途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传播内容同样也会影响受众的归因和传播效果。根据C.I.Hovland 和 I.L.Janis提出的说服-传播模型,传播内容是CSR传播的其中一个影响因素。传播内容会导致受众对企业“真诚”或是“伪善”的判断,从而影响企业的CSR形象。比如黑心企业宣传公益慈善的CSR内容会给人伪善的感知,那么这种CSR传播就是失败的。企业CSR传播内容的选择要从行业角度及企业自身实际出发,结合目标受众的响应情况,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和定位,否则将适得其反。

总之,CSR传播不能等同于一般的企业传播,只有选择合适的传播途径及内容,CSR传播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三)留意和把握传播的新趋势

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传播途径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为提高传播效果、提升企业形象,企业应该留意和把握好CSR传播的新趋势,让新的传播途径、媒介和方法能为企业所用。首先,不同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之间可以交互组合创新,如企业CSR报告可以采用网络化的形式(如E-CSR Report)进行,CSR广告可以在微信平台投放,CSR微博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等。其次,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越来越突出,这两类媒体会对以后的CSR传播策略带来不一样的机遇和挑战。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与这两类媒体对应的CSR传播策略,从传统媒体过渡到数字媒体、社交媒体,增加CSR传播的互动性和吸引力,进一步扩大CSR传播的辐射范围,提高CSR的传播效果。

总之,CSR传播对企业而言有重要意义,企业CSR传播的途径也随着技术的进步层出不穷。企业要充分重视CSR传播,善于利用合适的传播途径和手段,保证企业CSR战略的实施能达到或者超越预先设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柏因.企业社会责任传播发展及Web2.0时代的机遇和挑战[J].东南传播,2011 (12)

2.苏蕊芯,仲伟周,Li Wei.企业传播、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关联性研究综述[J].经济管理,2010(7)

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市场经济 社会责任 政府引导 中介组织 法制健全

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点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企业要能生存和发展,必须要优化资源配置,从而达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而有些生产厂商或决策者在追逐自身利益最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企业在社会中应该承担的一些责任,导致企业的行为具有明显的逐利性和短期性,不利于企业自身的积累和长期发展。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述

企业,一般是指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从事生产、流通与服务等经济活动的营利性组织。就企业的本质而言,它属于追求盈利的营利性组织。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

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一)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

中国企业亟需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企业履行社会资源的本质是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机制,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推进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括而言,要做到第一法律规范的自觉遵守,第二道德伦理的高尚追求,第三企业价值的充分体现。如果企业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将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置于脑后,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责无旁贷。

(二)要有对客户负责任的精神

客户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企业的价值和利润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的选择。但作为消费者,单个客户的能力有限,在客观上处于弱者的地位。因此,企业对客户的责任应视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第一,保障安全的责任。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有质量保证意识。汶川大地震中,因为“汉龙希望小学”的教学楼在建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工程质量的丝毫不打折,这座教学楼在强大的天灾面前巍然挺立,没有垮塌,才得以让 483名学生得到成功逃生的机会。这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一个有良心和责任意识的企业,应该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第二,使客户知情的责任。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在食品中非天然存在,有些代谢产物属于致癌物。可许多商家在逐利的过程中却抛弃了道德的底线,生产出来的食品加入了苏丹红成分。由于信息不对称,此类食品流入到市场,严重坑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苏丹红事件让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凸现出来,也使得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第三,保障客户的自主选择权;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是企业生存的法则,客户在没有任何障碍因素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是对企业综合发展度的一个评价,企业要想更好地成长就得忠实于这些声音,而不是用一些欺诈的手段来蒙蔽顾客的选择,图一时之利却不能长足发展。第四,保障客户求偿的权利。这是企业勇于承担责任的一种外在表现,有错必纠是一种风范和气节。承认过错才能更好地弥补,推脱责任不利于企业社会形象的树立。

(三)要有对社会负责任的意识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推动企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认真履行好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繁荣。一般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通过对社区改良计划的投资、设立奖学金以及鼓励员工参加志愿者活动以及向社会捐赠等多种途径来实现的。对许多企业来说,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可以密切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从而间接地增加企业的收益。

(四)要做一些社会公益事业

企业履行一些社会公益事业是指道德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指通过企业自愿捐献(而不是摊派的、强制的)实现向社会的回馈。

道德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自愿承担的。这种自觉性体现于企业领导层的新的经营理念之中。这是指,企业领导层在实践中认识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企业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包括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当他们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对道德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就会从被动转为主动,从信念转为实践,从个人履行转为企业家群体履行,从个人自律转为企业家群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建立新的经营理念,对于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十分重要。

道德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应当量力而行。这里所说的量力而行,是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发展和效益始终是基础。企业经营不佳,停滞不前,甚至亏损负债,根本谈不到尽自己的社会责任,更不必说持久履行道德层次的社会责任了。

企业履行道德层次的社会责任,所需要的资金来自企业利润的一部分。企业利润分配的制度化,以及动用企业利润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程序化、规范化,是企业履行道德层次社会责任持久化的保证。上述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既能协调投资者、管理层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又能协调企业的近期发展和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措施

(一)强化政府的责任推进意识,加快市场经济的成熟度

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活动,我们应该采取“政府引导、妥善应对、稳步推进、和谐发展”的策略。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在各个利益相关群体与企业自身对利润的追求之间求得平衡。这种商业中的全局观念不再仅仅以产品与利润作为衡量企业的标准,而是把企业视为社会的伙伴与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政府还是公司,还是民间社会,都不能独自地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他们必须合作,合作就必须建立相互的信任。企业不能只站在一边看着社会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合理的条件下,企业应该积极参与解决问题。企业有这种能力,就需要与当地的社区、社会多沟通,也可以在企业里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评估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

政府应该尽快制定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从政策机制上对企业形成鼓励和约束,对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优惠,逐步形成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激励和保障措施。

(二)发展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促进社会责任感的推进

2007年1月13日,全国第一个企业社会责任专业学会广东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在广州成立,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企业及早感受到了社会责任的压力,对该问题的研究和实践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观;合法性;利益相关者

一、合法性的维度

西方学者韦伯、哈贝马斯等人很早就提出了合法性的概念,后来Suchman(1995)等学者相继利用合法性的概念对组织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西方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高丙中(2000)发展了合法性的概念,对社会团体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现时,合法性已经成为分析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组织的有力工具。

关于合法性的涵义,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Suchman(1995)认为,合法性是在环境的规范、价值观和信念系统内对组织行动是否合乎期望及恰当性、合适性的一般认识,而所谓的环境指的是各类利益相关者。简单地说,所谓企业的合法性,就是企业的行为要符合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从而获得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认可。

Clarkson(1995)认为,那些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活动享有或者主张所有权、权利或利益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属于利益相关者。一般地,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管理人员、普通员工、顾客、供应商、销售商、银行、政府、社区、媒体、环保团体等等。由于利益相关者数量众多,且性质差异较大,对企业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不同,因而对其进行分类对于问题的分析很重要。其中,Clarkson(1995)根据相关者群体与企业联系的紧密性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一级利益相关者和二级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受到广泛关注。前者是指没有其参与企业就不可能持续生存的人,包括股东、投资者、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和社区;后者是指那些影响企业或受企业影响,但与企业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且不是公司生存的必要条件的社会团体,比如媒体和环保组织等众多的特定利益集团。借鉴这种分类的方法,根据分析的需要,我们把利益相关者分为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前者是指股东、雇员等企业内部人员,后者是指政府、社区、环保组织等企业外部人员或团体。进一步,根据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紧密程度,内部利益相关者分为一级和二级内部利益相关者,外部利益相关者分为一级和二级外部利益相关者。一级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是股东或投资者,他们创办了企业,是企业形成的前提条件,因而与企业的关系最为密切;二级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是雇员,他们使得企业得以顺利运转,与企业的密切关系仅次于股东;一级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是顾客、供应商、销售商、政府、银行等,他们与企业有直接的关系;二级利益相关者主要是社区、媒体、环保组织等,他们与企业之间是一种间接的关系。

根据上述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结合合法性的涵义,区分合法性的维度就是:获得一级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获得二级内部利用相关者的认可、获得一级外部利用相关者的认可、获得二级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这四个维度可单独存在,也可相互结合,不同的组合其合法性强度就不同,一般地,只有一个维度的合法性强度较小,四个维度结合在一起的合法性程度最大。不同的合法性强度,反映了企业的不同目标和追求,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状况,从而影响着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

二、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或者说,企业究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在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以及企业实践中的管理者已经争论了数十年之久,这些争论,正好反映和代表了不同的社会责任观。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观也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在学者们研究探索、总结(Friedman,1962;万君宝、袁红林,2005)和企业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合法性由弱变强的线索,可把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视为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的演变。值得指出的是,现时各种社会责任观是同时存在的,都有不同的研究者支持或不同的企业在实践着。

1.“股东至上”。这种企业社会责任观由来已久,并且有广泛的实践,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股东服务,换言之,经营企业的目的就是使利润最大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投资者都积极进行原始资本的积累。在这一时期,企业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投资者想尽办法赚取利润,不仅不会顾及除股东外的利益相关者,而且还会损害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例如,压榨和剥削工人、延长工人劳动时间、不采取措施保护工人的生产安全,生产质量低下或不合格的产品销售给消费者,中伤竞争对手,与供应商签订不公平的协议,随意排污等等。更有甚者,为了利润,一些企业违法犯罪。

经过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后,企业的各种不道德问题有所改善。但是,“股东至上”仍为许多企业信奉的社会责任观,并得到许多学者的支持。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富论》中早就指出,企业唯一的任务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经营中追逐利润最大化。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密尔顿·弗里德曼是坚定支持这种企业社会责任观的现代经济学家,他曾经明确指出:“企业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社会责任——使用它的资源,按照游戏的规则,从事增加利润的活动,只要它存在一天它就如此(Friedman,1962)。”这里,弗里德曼实际上是拒绝承认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即使有社会责任的话,也只有经济责任,即增加利润。

由此可见,“股东至上”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实际上是不承担任何社会责任,认为企业只需符合股东追逐利润的期望,得到一级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就具备了足够的合法性。

2.“一切为了企业”。根据委托理论,股东与雇员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关系,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和作为人的雇员由于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产生矛盾。当企业规模扩大后,股东难以实施完全的监督,从而使得雇员带来的问题损害股东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的雇员为了自身的利益会采取激烈的工业行动,如罢工等。因此,股东为了自身的利益,就有了激励雇员的动机。激励的主要手段是让雇员享有其应有的基本权利,例如让雇员享有自由签约的权利、获得公平报酬的权利、健康和安全工作的权利、公民权受到尊重等。

例如,近年珠三角出现的所谓“民工荒”,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雇员对企业的不认可造成的,例如在企业利润增加的情况下雇员的工资长期维持不变、雇员工作环境恶劣、健康得不到保障等。“民工荒”的出现,使得一些企业不敢接新订单,这就影响到股东的利润增加。现在,珠三角一些企业试图通过增加工资、改善工作环境的手段留住现有的员工和吸引新员工,就是意识到应让雇员分享到企业发展的果实。

因此,相对于“股东至上”,“一切为了企业”的社会责

任观是一种改进,它意识到企业必须要同时为股东和雇员的利益着想,让雇员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形成凝聚力,这样才能使企业得以发展。由此而言,“一切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观是要同时获得一级和二级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增强合法性,以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3.“主观为企业,客观为社会”。前述两种社会责任观都只关注内部利益相关者,而完全忽略了外部利益相关者。而“主观为企业,客观为社会”的社会责任观已经意识到企业的行为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影响。持这种社会责任观的企业主要的出发点是从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出发,但在为企业自身利益服务的同时,不自觉地增加了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例如,它认为企业在为内部利益相关者追逐利益的同时,供应商的利润也会增加、顾客获得优质的消费品、政府税收增加等。所谓“看不见的手”所描述的个体的逐利行为在客观上增加了社会的福利,就是这种社会责任观的思想来源。

由此可见,与“一切为了企业”相比,“主观为企业,客观为社会”的社会责任观虽然仍主要是为了企业的内部利益相关者,但已经不自觉地考虑到外部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一级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除了得到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一级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从而,合法性程度得到增强,即使增强的程度不大。

4.“为企业服务第一,为社会服务第二”。持这种社会责任观的企业在满足内部利益相关者期望的前提下,会主动和自觉地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服务。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希望外部相关者获益,祈求达到双赢的境地,例如与供应商签订长期互利的合约。但是,当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会将企业内部利益放在首位,而把社会外部利益抛弃一边。

相比于“主观为企业,客观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第一,为社会服务第二”的社会责任观已经使企业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考虑从不自觉到自觉和主动,争取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一种互利、合作的关系,因此,这种企业会得到外部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一级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从而合法性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5.“为了本企业,必须为社会”。这种社会责任观的出现,受到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深刻的影响。这种理论认为利益相关者不仅依靠企业来实现其个体目标,而且企业也是依靠他们来维持生存,强调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依存性,并明确指出“企业对界定清晰的利益相关者负有社会责任”。哈罗德·孔茨等人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公司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这表明,企业要达成其目标,必须要考虑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这类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够自觉地将“为社会服务”贯彻到自己的经营理念中,但应注意的是,企业主要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这也是目前许多公司的实际做法(万君宝、袁红林,2005)。

但是,与“为企业服务第一,为社会服务第二”相比,“为了本企业,必须为社会”的社会责任观已经不再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排出主次之分,而是把两者看作同等重要,显然,这种企业将会受到大多数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因而合法性很强,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6.“首先为社会,同时也为本企业”。斯蒂芬,罗宾斯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超过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有学者进一步指出,企业对于社会负有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在内的多项社会责任(Donaldson、Dunfee,1995)。由此而言,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份内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公司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从事一些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无直接联系的活动,例如,资助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研究项目、向社会公益项目捐款、自觉减少环境污染等。这表明公司已经是一个“社会存在”的概念,而不仅仅是为股东利益而生存,公司是为所有相关利益者服务的(黄少安、宫明波,2002)。持这种社会责任观的企业不会为厂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损害任何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企业愿意牺牲自身的利益而维护社会的利益。现实中,持这种社会责任观的企业不是很多,主要发生在一些大企业上。这类企业由于广泛参与捐赠、环保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而赢得公众极好的美誉度,能给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与供应商、政府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又能给予雇员良好的发展机会,并能给股东带来长远的利益。

因此,与上述的社会责任观相比,“首先为社会,同时也为本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能获得最广泛的一级和二级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和赞赏,其合法性最强,是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最高境界。

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市场经济 社会责任 政府引导 中介组织 法制健全

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点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企业要能生存和发展,必须要优化资源配置,从而达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而有些生产厂商或决策者在追逐自身利益最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企业在社会中应该承担的一些责任,导致企业的行为具有明显的逐利性和短期性,不利于企业自身的积累和长期发展。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述

企业,一般是指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从事生产、流通与服务等经济活动的营利性组织。就企业的本质而言,它属于追求盈利的营利性组织。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

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一)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

中国企业亟需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企业履行社会资源的本质是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机制,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推进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括而言,要做到第一法律规范的自觉遵守,第二道德伦理的高尚追求,第三企业价值的充分体现。如果企业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将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置于脑后,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责无旁贷。

(二)要有对客户负责任的精神

客户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企业的价值和利润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的选择。但作为消费者,单个客户的能力有限,在客观上处于弱者的地位。因此,企业对客户的责任应视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第一,保障安全的责任。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有质量保证意识。汶川大地震中,因为“汉龙希望小学”的教学楼在建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工程质量的丝毫不打折,这座教学楼在强大的天灾面前巍然挺立,没有垮塌,才得以让 483名学生得到成功逃生的机会。这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一个有良心和责任意识的企业,应该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第二,使客户知情的责任。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在食品中非天然存在,有些代谢产物属于致癌物。可许多商家在逐利的过程中却抛弃了道德的底线,生产出来的食品加入了苏丹红成分。由于信息不对称,此类食品流入到市场,严重坑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苏丹红事件让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凸现出来,也使得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第三,保障客户的自主选择权;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是企业生存的法则,客户在没有任何障碍因素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是对企业综合发展度的一个评价,企业要想更好地成长就得忠实于这些声音,而不是用一些欺诈的手段来蒙蔽顾客的选择,图一时之利却不能长足发展。第四,保障客户求偿的权利。这是企业勇于承担责任的一种外在表现,有错必纠是一种风范和气节。承认过错才能更好地弥补,推脱责任不利于企业社会形象的树立。

(三)要有对社会负责任的意识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推动企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认真履行好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繁荣。一般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通过对社区改良计划的投资、设立奖学金以及鼓励员工参加志愿者活动以及向社会捐赠等多种途径来实现的。对许多企业来说,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可以密切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从而间接地增加企业的收益。

(四)要做一些社会公益事业

企业履行一些社会公益事业是指道德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指通过企业自愿捐献(而不是摊派的、强制的)实现向社会的回馈。

道德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自愿承担的。这种自觉性体现于企业领导层的新的经营理念之中。这是指,企业领导层在实践中认识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企业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包括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当他们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对道德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就会从被动转为主动,从信念转为实践,从个人履行转为企业家群体履行,从个人自律转为企业家群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建立新的经营理念,对于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十分重要。

道德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应当量力而行。这里所说的量力而行,是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发展和效益始终是基础。企业经营不佳,停滞不前,甚至亏损负债,根本谈不到尽自己的社会责任,更不必说持久履行道德层次的社会责任了。

企业履行道德层次的社会责任,所需要的资金来自企业利润的一部分。企业利润分配的制度化,以及动用企业利润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程序化、规范化,是企业履行道德层次社会责任持久化的保证。上述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既能协调投资者、管理层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又能协调企业的近期发展和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措施

(一)强化政府的责任推进意识,加快市场经济的成熟度

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活动,我们应该采取“政府引导、妥善应对、稳步推进、和谐发展”的策略。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在各个利益相关群体与企业自身对利润的追求之间求得平衡。这种商业中的全局观念不再仅仅以产品与利润作为衡量企业的标准,而是把企业视为社会的伙伴与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政府还是公司,还是民间社会,都不能独自地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他们必须合作,合作就必须建立相互的信任。企业不能只站在一边看着社会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合理的条件下,企业应该积极参与解决问题。企业有这种能力,就需要与当地的社区、社会多沟通,也可以在企业里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评估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

政府应该尽快制定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从政策机制上对企业形成鼓励和约束,对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优惠,逐步形成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激励和保障措施。

(二)发展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促进社会责任感的推进

2007年1月13日,全国第一个企业社会责任专业学会广东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在广州成立,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企业及早感受到了社会责任的压力,对该问题的研究和实践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在倡导和推进社会责任行动中,工业协会首先要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其倡导和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职能更是不可或缺。全国性工业协会和地方性工业协会都要在组织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按照协会宗旨,工业协会有责任引导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理念,帮助企业实施社会责任行动,指导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行业自律公约,推动更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向社会公布本行业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方面的情况报告;建立行业信用体系,记录、公布企业信用状况;按行业特点,制订本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则或实施细则,加强社会责任的培训工作,搭建推进社会责任的服务平台;加强调查研究,向政府反映并提出有关社会责任的情况问题和政策建议。

同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也可自发在民间成立一些非盈利性经济组织,把促进社会责任感的推进作为这些组织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通过多渠道、广宣传的形式,自觉在社会形成一种舆论压力,规范企业的道德行为,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加强法制建设,夯实企业需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中关于法律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是基础性的,这是因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企业必须依法经营和纳税。企业不得欺骗、坑害客户,不得破坏环境,不得欺骗、坑害投资者,不得苛待职工等等,因为这些都是违法的。法律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一条底线。如果某个企业连法律层次的社会责任都未能履行,即使自愿捐献了若干资金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依然不能被认为是一个尽到社会责任的企业。

四、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的意义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履行社会责任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履行社会责任是工业企业和工业协会实现与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协调统一、共同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有利于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强化科学管理,提高职工素质,激发创造活力,提升品牌形象,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融入全球化经济,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合作的形势需要。我国加入WTO以后,已逐步成为全球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球资本与产业链中重要的环节。企业要把是否履行社会责任、是否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有贡献,作为衡量品牌企业的重要标志。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是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三)履行社会责任对广大的工业企业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无论是东部沿海企业还是中西部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所处的地域、行业以及规模各有差异,但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不仅仅是现阶段的实际行动,而且在今后长期发展中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企业而言,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为其带来多方面的现实利益。一是减少了企业的运作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的声望。企业良性发展的社会链,可以降低其在社会的运营成本,同时拓宽企业的发展渠道,优化企业的发展模式,从而最终提升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企业声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品牌附加值的提升,极大地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实现了企业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的目的。二是提高销售额和客户的回头率。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升,带来了客户对其产品质量的认可和信赖,从而为企业实现更多的销售额,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由于产品的热销,企业可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有利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四是更容易招募到优秀员工和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对内必定会爱护自己的员工,鼓励企业员工开拓创新、大有作为,重视个人整体素质的发展,努力为员工打造好的工作环境和交流平台,从而成为人才的积聚地和吸纳场所。五是不断增加企业自身的盈利。良好的社会效益必定会促进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帮助企业谋取更多盈利,同时与企业相关人员的生活质量也将会更高。

参考文献:

[1]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企业文明网.

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企业社会责任 问题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一直以来,社会主要关注企业在就业、赢利和纳税方面的功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能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秩序、参与社会发展等社会问题上更多承担责任已成为当今社会对企业的一项基本要求。进入21世纪,企业社会责任正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投入,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成为决定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全球化)运作中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企业能创造经济价值,但还应承担社会责任。在必须正视社会责任的时代,只有把社会责任贯通于自己的管理理念、战略和方法之中,才能使企业真正抵御风险、提升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新的管理趋势。从企业的管理发展看,当代企业的管理正在传统的成本、质量和服务管理基础上走向社会责任管理,道德水准正成为企业竞争的一个关键优势。企业管理不仅是管理者的职能,而且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过程。当代企业管理的这种发展趋势,要求企业能从社会角度考虑问题,把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使企业的发展有益于环境、公众和社会。

近年来,除了把企业同社会对立起来,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外,我国已有企业开始重视社会责任,在企业形象或公益性活动方面有所投入。但是能够做到详细具体,系统深入地专门研究并在战略层面长期规划企业社会责任,使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公司的整体发展相互配合的企业却不多见。比如,国内企业也在做捐赠和慈善活动,但不少是外部行政力要求及寻求政府支持的结果,且考虑更多的往往是得到的回报。企业并没有形成社会责任的理念和战略,其行为的效果也往往是非持续的。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应型的,一类是战略型的。反应型社会责任的履行,往往是单纯的公关或控制危害活动,虽能带给企业竞争的优势,但此种优势往往难以持久。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多属此类。战略性地承担社会责任,视承担社会责任为共享价值的机会,既能给社会施加极大的积极影响,又使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这正是我国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从社会资本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

1.社会资本与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资本是指企业通过全方位社会关联涉取所需资源的一种能力。主要表现在企业业绩、声誉、关系及企业文化上。社会责任的履行是一种社会资本的投入。投入社会资本可使企业提升形象,并在与社会互动中发现自身价值,产出各种效益。汶川地震后,王老吉就是成功的案例。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社会资本的投入之所以可使企业树立形象,产出收益。首先是因为这有利于提高企业声誉。声誉是企业的成功要素,声誉好的企业的产品总是受消费者欢迎的。同时,也有益于优化企业内部环境。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充分尊重员工人格和价值的企业可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还有助于增进企业外部关系。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吸引客户和投资者,提高销售量和顾客忠诚度,得到政府及社区帮助。最后,尤其重要的是,增强了企业防控和化解风险的能力。社会事项与企业利益相互关联,互有影响。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对社会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和有效控制从而使企业避险受益。

2.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

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成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西方,投资者投资企业,不仅要看公司的盈利情况,也要看企业社会责任。跨国公司为了影响投资者、顾客、社会团体和政府,越来越多地制定企业社会责任年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中国企业能否国际化,能否进入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需要看其能否符合这些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检验标准。如果面对诸如SA8000等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常处被动,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就将被弱化。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价值观不与时俱进

世界已进入一个开放变化、多元整合的全球化时代,与此相应,企业及其领导者决不能再单纯经济地、单角单向度地经营管理企业,必须多元多面地整体把握企业,从战略角度形成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这需要以作为社会资本的社会责任为切入点,贯穿企业的全部经管过程,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持续不断的互动,以发挥好企业社会责任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我国企业之所以很少能够做到履行社会责任与推进企业整体发展的互动就在于价值观念的滞后。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已不单是一个企业人,而首先是一个“企业公民”。“企业公民”是企业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即企业应该像公民那样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公民的价值观被量化,越来越多的人投资 “符合道德规范”的企业,购买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的产品。

2.外部环境存在不利因素

当然,应当承认,我国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可能对环境和社会产生影响的企业已开始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也把“企业公民”作为企业的一个核心价值观。但是,这些企业多是大型跨国公司,其价值观的形成是跨国公司与包括各种环保、人权组织在内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长期博弈的结果。在我国,非政府组织功能缺失,弱势群体代言人数量不足,对企业形成制衡的力量比较薄弱,企业缺少充足的外界推动力。政府的职能也有待于进一步转变。因此,企业形成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观需要克服不少困难。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的体现,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是具备良好社会资本,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做好商业品牌的同时树立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品牌。

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可着手于以下几点:

1.在价值层面上,形成社会责任理念

充分认识承担社会责任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致性,并尽力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由反应型向战略型的转变。在明确的战略思想支配下,分析社会环境,考虑社会利益,参与社会活动,解决社会问题。

2.在机制运转上,确立企业的社会责任主体地位

积极进行从政府和社会拉动向企业自主推动的转型。因为,政府的宣传和推动,社会环境和利益是把双刃剑,既可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又会使企业陷入政企不分,导致腐败,产生社会压力。加大社会公众、非政府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参与、监督和制衡力度,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和引导作用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3.在全球化上,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

国际上,众多的组织从事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咨询和推广应用,不少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有深入研究和丰厚经验,积极与这些组织和企业建立关系,可以又快又好地、更快更好地推进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获得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启军: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分析[J].生产力研究 ,2007年22期

[2]鲁西北:企业公民概念阐述 2006-04-09 02:22:26.WTO经济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