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肥胖及营养不良的干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肥胖及营养不良的干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肥胖及营养不良的干预措施

对肥胖及营养不良的干预措施范文1

【关键词】 营养状况;营养障碍;肥胖症;学生;少数民族,傣族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4-0356-02

学生营养状况是评价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间接指标,对制订学生营养政策和公共卫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于1985,1991,1995,2000年开展了4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2005年开展第5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笔者对2005年西双版纳州傣族中小学生体质调研中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制订有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首先确定调研点校,再以年级分层,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构成调研样本,所抽取的班级数以能满足最低调研样本数为限,最少100人。年龄为7~18岁。按性别分类,每岁1组,共24个组,最少组104人,最多组110人,共调查了2 599人,其中男生1 294名,女生1 305名。实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2 593人,其中男生1 293名,女生1 300名。

1.2 方法 由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临床医师及校医组成调查队,均经统一培训。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规定的测量和检查方法进行监测。采用“2000年中国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1]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学生现时营养状况评价。白族、佤族学生资料由云南省学生体质调研组提供。

1.3 质量控制 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的要求进行现场质控,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复测体检结果,复测率为当天体检人数的5%,将误差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

1.4 数据处理 经云南省调研组检查和统一验收、录入,应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检测调研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营养状况 结果显示,傣族学生较低体重检出率为62.28%,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5.46%,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为0.96%。

2.2 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见表1。营养正常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2,P<0.01);较低体重和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均低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20.86,P值均<0.01);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94,1.04,P值均>0.05)。

2.3 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见表2。较低体重检出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P<0.05);营养不良检出率小学生低于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6,P<0.01);肥胖检出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P<0.05);超重检出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

2.4 傣族学生与其他民族学生的比较 见表3。较低体重检出率傣族学生高于白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P<0.01);营养不良检出率傣族学生高于白族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P>0.05);超重、肥胖检出率傣族学生低于白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超重=6.47,P<0.05;χ2肥胖=16.77,P<0.01)。

与佤族学生比较,较低体重、营养不良检出率傣族学生均高于佤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7.68,212.66,P值均<0.01);超重检出率傣族学生低于佤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5,P<0.01) ;肥胖检出率傣族学生低于佤族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3,P>0.05)。

2.5 学生营养状况的年龄特征 男生营养不良率分别在13岁(35.5%)、15岁(34.9%)、18岁(24.0%)3次达较高水平;女生营养不良率7~16岁一直处于10.2%~15.5%之间,其中10岁(8.3%)、14岁(6.4%)略有下降,在18岁(23.1%)时达高峰。见图1。男生超重肥胖率8~12岁处于2.8%~3.7%之间,13~15岁检出率为0,18岁(3.8%)略有上升;女生超重肥胖率在8岁(2.8%)、11岁(5.6%)、14岁(4.5%)3个高峰期,17,18岁超重肥胖率为0。见图2。

3 讨论

傣族学生低体重率和营养不良率存在性别差异。女生低体重率和营养不良率低于男生,男生营养不良多在初中阶段,女生多在高中阶段,其原因可能是:(1)男生好运动,能量消耗较大,加上傣族的饮食习惯以清淡为主,不注意合理搭配膳食,特别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严重不足,从而造成了营养不良率高的状况;而女生喜静,相对能量消耗较少。(2)按照“2000年中国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进行评定,有可能存在将营养正常的人数划入低体重和营养不良人群的可能。

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而低体重率低于小学生。分析原因有:(1)在小学阶段,由家长安排孩子的膳食,且小学学习负担较轻。而进入中学阶段后,学生大多数在学校用餐,自主饮食行为加强,不能科学合理搭配膳食。(2)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突增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素需求量迅速增加,且学习负担相对较重,如不注意补充营养,很容易引起营养不良[2]。(3)受现代“以瘦为美”思潮的影响,许多中学生(特别是女生)刻意节食以减轻体重,从而造成营养不良。

傣族学生低体重和营养不良率高于其他民族,营养过剩率(含超体重和肥胖人群)低于其他民族,也低于1995年全国平均水平(7.75%)[3]。这可能与傣族的饮食习惯有关,傣族日常饮食习惯以素食为主,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特别是动物蛋白的摄入严重不足。而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且机体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造成体重不足,特别是在青春期阶段尤为明显[4]。

学生营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全民营养教育、为学生制订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生活制度、提倡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教育部门应该与卫生部门密切合作,采取相应干预措施:(1)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营养不良与肥胖的原因、危害性和膳食预防的可能及有关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营养科普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倡健康体魄,避免错误“减肥”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3)减轻课业负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鼓励学生参加户外体育锻炼; (4)加强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行为干预,避免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司,编.学校卫生人员培训教材.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414-433.

[2] 杨巧玲,邬盛鑫.北京市海淀区2003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59-60.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报告.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7.

对肥胖及营养不良的干预措施范文2

[关键词]营养状况;营养不良;肥胖症;学生

[中图分类号]R1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c)-100-02

随着人们对健康知识认知度的提高,认识到青少年营养状况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和学习效率,尤其是营养不良和肥胖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全面了解沈阳市外国语学校学生的营养状况,以便为指导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及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该校2003~2007年7 494名的营养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沈阳市外国语学校2003~2007年共7 49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要求,由专职人员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采用“1995年全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1]评价现实营养状况。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90%~110%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大于110%为超重,超过120%为肥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7 494名学生中营养不良率为24.89%,超重率为11.46%,肥胖率为15.43%,营养正常率为51.77%。

2.2 不同年份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2003~2007年学生营养不良、肥胖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96和17.24,P

2.3 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男、女生营养不良率分别是17.48%和28.04%,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3.05,P

2.4 不同年级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高一、高二、高三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是23.94%、26.99%和2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00,P0.05);高一、高二、高三肥胖检出率分别是16.06%、13.92%和12.72%,高年级低于低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60,P

3 讨论

学生营养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而且对成年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较大影响。营养不良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机体免疫力降低,学习能力下降;肥胖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与儿童、青少年成年后的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肥胖及糖尿病等密切相关[2]。营养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增进健康、改善体质的重要因素,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应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关注[3]。

3.1 结果分析

沈阳市外国语学校5年内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4.8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60%);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46%和15.43%,总体营养过剩率为26.89%,明显高于1995年全国平均水平(7.73%)[4]。从学生营养状况变化来看,营养不良从2003~2006年依次递减,而2007年却明显有所回升,高于2006年5.16个百分点,而营养过剩却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说明沈阳市外国语学校学生营养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2007年营养不良检出率出现反弹,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时并存,并呈现明显的“双峰现象”[5]。提示在今后的学校卫生保健工作中,不但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而且要重视超重和肥胖的预防,两个方面同时抓。

监测结果还显示,女生营养不良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营养过剩率显著高于女生,与国内许多文献报道一致[6,7]。经分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女生的生理特点,月经失血,加上女生爱吃零食,追求苗条,刻意节食、减肥导致营养不良高于男生。②男生相对来说活动量大,营养需求较多,进而造成进食量大,外加肉、禽蛋类高能量食品摄入过多,从而使脂肪在体内过多堆积,造成男生肥胖率较高。

不同年级的营养状况显示,随着年级的增高,营养不良率不断增加而营养过剩率不断减少。说明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阶段继续期,新陈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素需求量相对增大;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尤其是高三年级面临高考,精神压力较大,营养供给达不到要求,才导致营养不良率不断增加而营养过剩率却不断减少。

3.2 干预对策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提升大众营养知识的认知度,开展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普及科学营养知识很重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提倡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指导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营养不良和肥胖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纠正挑食、偏食、盲目节食、减肥等行为。加强体育锻炼、减轻学生负担,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及家务劳动,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白呼群.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30-32.

[2]杨巧灵.北京海淀区2003年中小学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59-60.

[3]吴稚平,张梅颖,孙赫今,等.营口市某私立中学学生午餐膳食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08,5(6):115,123.

[4]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1995)[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

[5]叶广俊,季成叶.中国内地青少年健康状况[J].青年研究学报,2000,4(1):61.

[6]洪顺钦.南安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5):416.

[7]曹俐.徐州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J]. 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603.

对肥胖及营养不良的干预措施范文3

关键词:少儿营养;现状分析;建议

引言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教育教学亦明显改善,随之我国少儿膳食结构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过去相比虽更有助于儿童生长发育,但与时代及经济发展特点相呼应,少儿营养现状也存在一定的时代问题。为探讨我国少儿营养现状及相关改善建立,笔者自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对不同地区少儿营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国家策略及地区少儿自身特点,提出相关改善建议,现撰文汇报如下。

1不同地区少儿营养现状分析

1.1城市地区少儿营养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领土面积较大,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随者我国社会及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地区由于历史及发展不同经济发展亦出现明显差异,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儿童营养情况亦出现差异,且表现为随经济发展特点的特异性[1,2,3]。与一般地区相比,城市地区经济发展较优,快速经济发展及良好的物质基础对城市儿童营养状态存在一定不良影响,其中最为显著且严峻的一项即为城市少儿肥胖,逐渐超越其他营养问题成为城市少儿营养状况的主要问题。我国一线城市如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经济发展较优,生活于此处的人由于工作、生活等各种压力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家庭由于工作问题选择外出就餐,而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类食物成为少年主要选择,导致少儿肥胖出现及患病比例逐渐加重[4,5,6]。对我国城市地区小儿营养状况及肥胖比例分析,发现城市少儿超重比例达8.1%,而肥胖患病率高达3.4%。与健康少年相比,少儿肥胖则成年后患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的发病率均显著升高,若不及时控制则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7,8,9],因此应针对该类地区少儿肥胖制定相关建议及措施。对城市少儿全面分析,可见不仅经济引起膳食方面改变对少儿营养具有明显影响,社会发展因素、学校及家庭等方面因素对少儿饮食及营养摄入亦有重要影响。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及优生优育的深入实施,使更多的父母选择少生、优生,越来越多的少儿均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朋好友的宠爱,越来越多的少年成为家庭的“霸王”、“小祖宗”,导致不节制及不平衡的饮食习惯[10,11,12],同时父母等由于“心疼”、“宠爱”等及环境因素,少儿体育锻炼减少,户外运动更少,引起过多营养无法代谢,极易诱发超重及肥胖的发生,同时导致少儿体质水平降低,严重威胁儿童健康成长。同时由于现代对教育的重视,学龄儿童课业重、学习负担重,导致更多的锻炼时间被写作业、课外辅导等占用[13,14],导致营养物质及热量堆积,亦是引起城市少儿肥胖重要原因之一。

1.2贫困地区少儿营养现状分析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少儿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的地区,贫困情况较为明显,部分地区甚至普遍存在。对相关地区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部分省份如贵州、云南等省份中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欠佳,存在较多国家级贫困县城[15,16]。通过对此类贫困地区部分少年随机抽样分析,并与我国疾病控制中心所存的相关资料分析,发现西部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欠佳引起少儿营养状况差的情况较为严重,甚至部分地区少儿由于营养状况差出现营养不良及引起的生长发育迟缓。相关数据结果显示,一线城市少儿营养不良发生率不足1%,而二三线等中小型城市不超过3%,但对西部地区贫困乡镇少儿营养状况分析,营养不良比例超过30%。虽现有国家政策及民间组织、相关基金会的支持,现状仍不容乐观,应为此类少儿健康成长实施措施。

2以《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策略》为依据提供针对性改善建议

2.1贯彻儿童营养政策相关方案

依据我国少儿营养状态调查结果及现状,分析不用地区少儿营养现状,分析引起少儿贫血、营养不良、肥胖等问题的主要原因,结合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我国少儿专家结合我国国情及各国经验,制定了《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策略》,并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应用。同时,针对少儿营养现状,确保少儿饮食卫生、健康成长,应严格贯彻儿童营养相关政策方案,其中较为重要的相关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17],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实施,结合少儿生长发育营养特点,保护及促进少儿营养均衡摄入,保证健康发展。

2.2开展营养知识教育讲座及知识宣传

分析我国各地区少儿营养状况,发现出现营养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正确的营养知识缺乏。因此,针对不同地区现有的营养现状,可制定相关、针对性的宣传及讲座。如贫困地区应传播相关营养不良知识,如营养不良诱因、表现、饮食注意事项等[18];经济发达地区应适当传播肥胖危险知识。通过营养知识的培训、讲座及相关宣传,使群众正确认识少儿营养现状,结合所得营养知识,促进少儿健康成长,在讲座及相关宣传过程中,相关部门需做好宣传、教育、动员等活动准备环节,确保活动有效及无误实施。

2.3不同地区改善建议

对于西部等贫困地区的营养不良少儿,可通过政府及民间组织共同努力,改善营养现状。当地政府可适当倡导“蛋奶工程”、民间组织可进行免费午餐等工程[19],通过政府、民间组织、社会、个人共同努力,结合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以上全面实施,使营养不良儿童真正受益,才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少儿营养不良现状。对于城市少儿营养现状,可知最主要问题为肥胖;同样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父母应为少儿建立良好的榜样,科学搭配饮食,同时拒绝溺爱,应正确指导少儿科学饮食,控制及避免使用快餐等垃圾食物,三餐合理,促进少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学校方面应为少儿提供科学配比的营养餐,同时为学生制定恰当的体育锻炼计划,开展室外活动,促进体质[20];应适当关注女学生的生理心理特殊特点,避免由于节食减肥导致摄入不足、引起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社会在少儿营养促进方面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对于少儿应投入较多关注,结合少儿心理特点,恰当宣传及诱导少儿合理选择饮食,促进少儿生理及心理健康发展。

3结论

对肥胖及营养不良的干预措施范文4

【关键词】 营养不良;肥胖症;龋齿;沙眼;视力,低;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3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7-0867-02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和学习成绩[1-2]。为了解吴忠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更好地开展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以及学生常见病的综合防治工作,笔者于2008年4-11月对吴忠市8所中小学校学生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吴忠市86所学校(不含高中)中抽取8所中小学校,以全部在校学生为检测对象,共调查中小学生4 320人,其中小学生1 852人(男生932人,女生920人),中学生2 468人(男生1 188人,女生1 280人 )。

1.2 方法 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3]要求,由专职人员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采用“2005年全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评价现时营养状况。体重在身高标准体重的90%~110%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超过110%为超重,超过120%为肥胖;龋齿、沙眼按《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为诊断依据。视力不良采用人工照明对数视力表灯箱,并按全国统一操作规程检查。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0软件对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方法主要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总体营养状况和常见病患病状况 共检测中小学生4 320人,营养不良943人(21.83%),营养过剩360人(8.33%), 其中超重266人(6.16%),肥胖94人(2.18%)。龋齿为879人(20.34%)。沙眼1363人(31.55%),视力不良1 436人(33.24%)。见表1。

2.2 不同学段学生营养状况和常见病患病状况 中学生营养不良率明显高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小学生肥胖率高于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和常见病患病状况 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城乡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和常见病患病状况 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营养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城乡学生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城市学生肥胖率高于农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吴忠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总体良好,但营养不良和肥胖同时存在,营养不良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6%)[4]; 肥胖检出率低于1995年全国调查平均水平(7.76%)[5],中学生营养不良率明显高于小学生,小学生肥胖率高于中学生,可能是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学习负担重,中学部分寄宿生膳食营养搭配不合理以及饮食不当所致;而小学生学习负担轻,营养物质摄入多,运动较少,易造成肥胖。 女生营养不良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营养过剩率显著高于女生,与国内许多文献报道一致[6],这可能与女生有特殊的生理特点,月经失血,相对营养素的需求量较大,而且女生注意形体美,有挑食、偏食、吃零食的习惯,引起营养不合理有关;男生进食量大,肉禽蛋类高能食品过多,造成男生肥胖率较高。城市学生肥胖率高于农村学生,可能由于农村学生要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且摄入高能食品较少所致。提示学生的营养问题应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 提倡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指导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好的运动习惯;不但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而且要重视肥胖的预防,特别是城市儿童肥胖的预防。

吴忠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检出率以视力不良最高(33.24%),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这与有关报道[7-8]一致,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表明学业负担愈重,视近工作时间越长,近视发病率越高;城乡差异可能与城市学生户外活动少有关;性别差异可能与女生多数学习比较刻苦、缺乏体育锻炼、形态发育较早有关,所以要大力宣传用眼卫生,对近视眼的防治工作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沙眼仍然是吴忠市中小学生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沙眼检出率为31.55%,明显超过《全国学生沙眼综合防治方案》要求控制在10%以下的标准,这可能与西北地区风沙大、空气干燥等环境因素有关;中学生沙眼患病率高于小学生和城乡差别可能与卫生习惯、不能实现一人一巾一盆以及中学生和农村学生住宿生较多、传染机会多有关,提示应加强沙眼的普查普治工作。 龋齿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此次调查显示,吴忠市小学生龋齿患病率高于中学生,女生高于男生,农村高于城市,可能与小学生不能正确刷牙、女生乳牙脱落和恒牙萌生早、喜欢吃甜食、零食,乡村学生口腔保健措施未能与经济发展同步有关,所以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让儿童养成正确的刷牙方法,同时宣传和推广饮用水中加氟,构建城乡口腔保健网络,开展儿童龋齿的普查普治工作。

4 参考文献

[1] 徐慧文.珠海市区2004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427-428.

[2] 赵丽莉.铜川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541.

[3] 白呼群,主编.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30-32.

[4] 赵丽莉.铜川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541.

[5] 韩永斌,李庆天.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产生与预防.中国学校卫生,1998,19(3):174-175.

[6] 高泽麟.成都六中学生贫血与营养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0,21(1):28.

[7] 周水长.台州市直属三个区中小学生视力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644-645.

对肥胖及营养不良的干预措施范文5

【关键词】营养不良;疾病;关系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是实现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1]。为了全面了解石家庄市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现状,探寻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于2012年7月25日至8月18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现状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石家庄市范围内的于200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

1.2 评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分性别、年龄别体重评价标准。

1.3调查方法 对5岁以下儿童评价结果为体重小于年龄别标准体重中位数-2SD的进行登记,填写《石家庄市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调查一览表》。

1.4统计分析 全部数据录入微机,经逻辑审核后,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与出生缺陷的关系(见表1)

在2016例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中,出生缺陷患儿42例,平均体重为5.60Kg,最小值1.50Kg,正常出生儿童1974例,平均体重为7.41Kg,最小值2.50Kg。经统计学分析,有出生缺陷组平均体重低于正常小儿组,两组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F=16.32,P

2.2与小儿腹泻的关系(见表2)

在2016例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中,患小儿腹泻者295例,平均体重7.24Kg,最小值1.50Kg,正常小儿1721例,平均体重8.13Kg,最小值2.27Kg。两组之间体重相比,患有腹泻组的平均体重低于正常组,经统计学分析,有高度显著性差异,F=24.39,P

2.3 与儿童期贫血的关系(见表3)

在2016例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中,血色素低于110g/L组549例,平均体重7.31Kg,血色素高于110g/L组1467例,平均体重7.54Kg,患有贫血组的体重低于正常组,但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F=2.58,P>0.05。

2.4 与儿童期佝偻病的关系

在2016例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中,患佝偻病207例,平均体重为7.71kg,最小值为1.60kg,无佝偻病1809例,平均体重为7.33kg,最小值为1.50kg,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F=3.18,P>0.05

2.5 与儿童期肺炎的关系

在2016例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中,小儿肺炎201例,平均体重为7.73Kg,最小值2.00Kg。无肺炎儿童1815例,平均体重为7.33Kg,最小值1.50Kg。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F=3.53,P>0.05。

3 结论

3.1 儿童早期特别是从胎儿期至出生2岁,是决定其一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最关键时期。

3.2 婴幼儿期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儿童不可逆转的生长和认知发育迟缓,影响智力潜能的发挥,降低学习能力和成年后的劳动生产能力,导致成年后患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诸多慢性疾病的风险加大[1]。

3.3 在本次调查中显示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与儿童期的疾病有直接关系,如:出生缺陷、小儿腹泻,而与儿童期贫血、佝偻病、肺炎无直接关系。因此,强化孕期保健,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加强儿童期的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显得非常重要。

尤其是作为反映小儿健康状况的近期指标--小儿体重,儿童保健人员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加大宣教的力度,让儿童的父母及代养人了解儿童期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预防儿童期疾病的发生。

3.4 树立相关营养意识,掌握营养知识和技能,对减少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及时治疗各种儿童期疾病,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儿童期营养不良的发生至关重要。

对肥胖及营养不良的干预措施范文6

关键词 母乳喂养方式;0~6月龄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肥胖;营养不良

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6-0060-03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tritional diseases and feeding patterns in 0~6 month old infants in a community of Shanghai

GU Yanmin

(Kang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tritional diseases and feeding patterns in 0~6 month old infants in a community of Shanghai to explore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feeding patterns. Methods: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data of 825 infants aged 0~6 months were collected in the Kang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 of Pudong New District and according to the feeding pattern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pure breast feeding group with 998 infants and a non pure breast feeding group with 82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eding patterns and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obesity and malnutri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the pure breast feeding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 pure breast feeding group (13.23% vs 6.55%, P

KEY WORDS breast feeding pattern; 0~6 month old infant;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obesity; malnutrition

I养性疾病是儿保门诊工作中最常见的疾病,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健康,也与成年后一些慢性病有着重要联系,影响整个人群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1]。营养不良、贫血是发展中国家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2];我国某些大城市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已接近20%[3]。本文通过分析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社区儿保门诊中部分0~6月龄(含6月龄)儿童的喂养方式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肥胖、营养不良的关系,探讨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出生于2012年9月―2015年6月并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社区儿保门诊建册和体检的婴幼儿资料,剔除出生低体重儿、双胎、巨大儿、早产儿及患先天疾病者。共有1 823名儿童的体检资料被选用,其中男孩966名,女孩857名。

1.2 方法

根据喂养方式把入选的0~6月龄婴幼儿分成纯母乳喂养组与非纯母乳喂养组,纯母乳喂养组有998人(54.74%),其中男孩497人(49.80%),女孩501人(50.20%);非纯母乳喂养组825人(45.26%),其中男孩469人(56.85%),女孩356人(43.15%),见表1。非纯母乳喂养包括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两组婴儿均于6月龄时初查血常规,并测身高和体重。血红蛋白≤110 g/L为IDA;营养不良依据2005年上海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五项指标评价参考值及按身高测体重标准进行评价,按年龄测体重和按身高测体重二项均低于同性别的第十百分位数以下者诊断为营养不良;体重大于等于同性别身高体重标准20%诊断为肥胖[4]。

1.3 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数据经复核后,用SPSS 18.0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显著性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纯母乳喂养组中,IDA、肥胖、以及营养不良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3.23%、24.55%、以及2.61%;非纯母乳喂养组的上述营养性疾病的发生比例相应分别为6.55%、21.21%以及2.18%。其中两组IDA发生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在998名纯母乳喂养儿中,早期常规补铁的有229人(22.95%),其余769人(77.05%)从未采取补铁措施。在825名非纯母乳喂养儿中,573人(69.45%)除了喂哺奶类以外,从4月龄起每天额外添加强化铁的辅食;252人(30.56%)无补铁措施。两组的补铁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е卵红蛋白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5]。我们研究发现,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在6月龄时IDA的发生率约为非纯母乳喂养儿的2倍。通过进一步分析他们的喂养方式发现,77%的纯母乳喂养存在未及时添加铁剂的情况,是非纯母乳喂养组的2倍多。众所周知,虽然母乳中的铁更容易被吸收,但母乳中的含铁量较低;另外,乳汁中的铁、锌含量在产后1~6个月呈下降趋势[6];同时,婴儿到6月龄时,贮存在肝脏的铁已基本消耗怠尽。这些是造成6月龄婴儿发生IDA的主要原因。铁缺乏除了能够导致IDA外,同时对儿童的免疫系统也造成伤害,导致儿童的抗病能力下降[7]。

本次调查发现,两种的婴幼儿肥胖率都超过20%。对于婴幼儿肥胖而言,过度喂养可能是除遗传以外重要危险因素,父母的过度喂养有可能导致婴幼儿对饥饿和饱足不敏感[8]。在本次调查的非纯母乳喂养儿中,存在孩子奶量摄入过多或者配方奶冲泡偏浓的情况;李音等[9]研究发现纯母乳喂养儿的肥胖原因可能与每次母乳喂养时间持续长、喂养间隔时间短以及夜间喂养次数较多有关。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两种喂养方式都有一定比例的营养不良发生。喂养不当是引起营养不良的最主要原因[10]。对于纯母乳喂养方式,喂养不当可以体现在有的母亲自身母乳不足或母乳质量欠佳,却仍坚持纯母乳喂养;对于非纯母乳喂养方式,喂养不当可能与冲泡配方奶粉比例失调,没有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而增加每餐的奶量,两餐奶间隔时间过长等原因有关。

我国国家于2007年8月1日颁发了《婴幼儿喂养策略》,将纯母乳喂养这一指导纳入到了我国的卫生政策框架中;中国营养学会也于2015年首次《婴儿喂养指南》,提出坚持180天纯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质,糖和脂肪,而且含有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和消化酶等,易于消化吸收,又能预防某些病原微生物对婴儿的感染[11],是他们完成从宫内依赖母体营养到宫外依赖食物营养最好的过渡食物。母乳喂养可通过内含的酵素、多链长不饱和脂肪酸、调节婴儿的能量摄入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日后儿童肥胖的发生[12]。纯母乳喂养6个月可以降低婴儿猝死综合症和过敏性疾病的产生,还可以预防成人期的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克罗恩氏病,淋巴瘤等[13]。同时,母乳喂养有利于母亲的产后康复,有利于增加母子感情,喂养方便,经济省时。

但本次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加强对纯母乳喂养6个月这一理念的宣传和倡导的同时,要指导家长对纯母乳喂养儿从4月龄起常规添加铁剂,以补充母乳中含铁量的不足,从而预防贫血的发生。同时还要指导家长合理冲泡配方奶,掌握好喂哺的时间和量,不要一味追求多奶量或者刻意控制奶量;在母乳不足或者其他不适合母乳喂养的情况下,不要一味追求纯母乳喂养,而是应该适当添加配方奶粉。

参考文献

[1] 杨健, 陈晓绒. 宁波市江北区0~2岁儿童营养性疾病现状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 2016, 28(6): 752-753.

[2] 谢红花. 2008~2010年厦门市灌口镇0~3岁婴幼儿营养状况调查[J]. 福建医药杂志, 2011, 33(3): 131-133.

[3] 赵宇华, 芮涛, 张慧, 等. 上海市浦东新区婴儿肥胖检出率与喂养状况调查[J]. 临床儿科杂志, 2010, 28(9): 831-833.

[4] 刘湘云, 陈荣华, 赵正言. 儿童保健学[M]. 4版 南京: 江苏科技出版社, 2011: 312-323.

[5] 马金凤, 马向萍, 杨宁梅.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3(11): 1074-1075.

[6] 刘春来, 白力, 梁冰华, 等. 母乳中钙、铁、锌含量与婴儿身高及体重关系的研究[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2, 9(4): 36-38.

[7] 苏琼, 卢慧娜.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与喂养关系[J]. 重庆医学, 2013, 42(23): 2778-2779.

[8] 王慧珊, 蒋竞雄, 武蕴梅, 等. 婴幼儿肥胖社区干预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 19(2): 90-93.

[9] 李音, 依明纪, 胡晓燕. 完全母乳婴儿超重的危险因素分析[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27(5): 366-368.

[10] 李善华. 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J]. 北方药学, 2011, 8(3): 124-125.

[11] 吴瑞平, 胡亚美, 江载芳. 实用儿科学[M].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517-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