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旅游市场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旅游市场现状范文1
一、国际生态旅游发展历程及现状
1、生态旅游的兴起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80年代)
生态旅游这一阶段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①正式出现了“生态旅游及其产品”的提法;②生态旅游处于由传统大众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变的调整性旅游时期,是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阶段;③生态旅游还没有形成规模,只在世界部分地区和国家展开。④各国对生态旅游还不够了解,把生态旅游等同于自然旅游。
2、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中叶)
这一时期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特征是:①在生态旅游较发达的国家,已经出现官方的或非官方组织,目的就是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建立生态旅游基金,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②发达国家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应;③生态旅游地域范围越来越广,生态旅游活动规模越来越大,生态旅游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④生态旅游对规模的限制和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热”之间的矛盾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生态旅游研究进展较快;⑤某些生态旅游发展较快的国家已经注意到生态旅游与当地社区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努力为社区谋福利。
3、生态旅游的稳定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叶至今)
生态旅游地的类型趋于多样化,分布地区遍布世界各地,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主要体现在:①生态旅游发展遍及整个世界范围,生态旅游规划更加规范,生态旅游市场针对性越来越强;②政府扶持政策多样化,为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③生态旅游发展促进新兴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如生态伦理学、社会生态学、文化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美学等,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展开;④生态旅游市场和生态旅游产品的细分也日趋合理。
二、国际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展望
1、生态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1)数量变化趋势。目前,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世界旅游业及中国旅游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世界旅游业每年以4%的速度增长,而生态旅游业以平均20%的速度增长。笔者利用1990-2005年WTO的国际旅游人数统计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所提供的回归模型对国际旅游人数未来的变化进行预测,由此预测2015年的国际旅游人数。经拟合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国际旅游人数的变化进行预测。
设国际旅游人数(Y)随着年代序列(X)的变化而呈现一种线性的变化关系,则其数学模型为:
Y = b0 + b1 X
原理求出上式中的待定系数b0是常数项;b1是待定系数
经计算得出国际旅游人数随年代时间的变化的回归模型为:
Y = -39550.6 + 20.106X
R Square = 0.967 F = 174.562
由此可预测出未来5-10年旅游人数,2010年将达到822.248万人,2015年将达到922.778万人。
(2)结构变化趋势。生态旅游市场十分脆弱,政局动荡、客源国旅游趋势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可能成为影响生态旅游的因素。
从地区结构看,国际旅游消费仍呈现不平衡状态,欧洲占旅游消费市场一半以上,其次是美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其他如非洲、中东和南亚只占少数。生态旅游发展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有关,不平衡的格局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欧洲、美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是生态旅游消费市场的主流,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大幅提升,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生态旅游消费市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最终达到平衡。
从产品结构看,邻近城市的乡村和自然的旅游目的地将增加,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希望在短距离、短时间内体验生态旅游带来的乐趣;世界遗产成旅游热点,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自然文化双遗产;产品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针对生态旅游市场需求差异性,推出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2、消费特征变化趋势
生态旅游客源市场不同于一般旅游客源市场,从人文统计和行为特征两个方面对国际生态旅游者进行描述。
(1)人文统计特征。①年龄:不同年龄的生态旅游者对旅游活动有不同的偏好,有经验的生态旅游者比一般生态旅游者(正在或正准备参加生态旅游的人)年龄要大。如:有经验生态旅游者中35-54岁的人占56%,而一般生态旅游者中35-54岁的人只占43%。②性别:男女生态旅游者所占比例趋向于相等,而对于某一特定的旅游活动,男女生态旅游者则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③文化程度:生态旅游者受教育程度比一般旅游者要高。对生态旅游感兴趣的人正由高文化层次旅游者群体向较低文化层次旅游者群体转移,即生态旅游正逐渐由专业旅游市场向大众旅游市场普及。④家庭构成:大多数都是双人夫妻家庭,有经验的生态旅游者家庭带小孩比例(24%)低于一般生态旅游者家庭(35%)。
(2)行为特征。从旅游动机来看,生态旅游者多以大自然为取向,到原生自然区域参观体验。从团队构成来看,生态旅游者趋向于单独旅游。从旅游花费来看,生态旅游者比一般旅游者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从旅行时间来看,约有40%的一般生态旅游者偏向于两周以上的旅行时间。
针对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未来生态旅游市场消费特征将出现如下变化: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已不是区分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旅游者的显著标志,生态旅游将逐渐趋于大众化;②旅游者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希望在短的时间段内获得强烈刺激的生态旅游经历;③将出现更加细化的专项生态旅游市场,如探险生态旅游市场等。
3、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趋势
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应符合一国或一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社区发展也应考虑到规划和开发中来,规划是否成功依赖于社区的合作与支持,未来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趋势主要体现在:①生态旅游地的规划开发开始关注社区经济和当地居民的永续发展,有效保护地方特色文化,通过增强旅游者环保意识来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和整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②规划和开发的焦点集中在资源可持续利用、社区经济发展和环境影响最小化方面;③旅游地生态保护技术日益先进,选址、规划、设计、固体垃圾的处理、污水和集水区的保护等方面的环保标准将应用于生态旅游开发,成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依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手段和社区生态文化的传播手段体现多元化格局;④生态旅游研究成为热点,包括旅游环境敏感度和旅游容量的测定,开展区域生态旅游的潜力分析和限制因素的探讨,对生态旅游地进行环境监测和对游客进行生态意识教育,生态旅游功能区的合理规划,生态旅游区产业的适宜布局,各区管理措施和各项配套的生态治理工程的确定,旅游产品的生态化设计和生态旅游的经济学研究等等。
4、生态旅游经营发展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研究人员、企业、当地居民、非政府组织等介入生态旅游的实践与探索,生态旅游的概念不断清晰、完善。在对诸多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展望未来,生态旅游经营会朝着以下方向发展:①针对客源市场细分化的特点,将出现大量旅游市场研究机构,其信息渠道广泛,成为旅游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开展工作的“智囊团”;②旅游企业行为生态化,生态旅游标识的认证将受到旅游企业普遍关注,他们将普遍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化的设施和新技术;③各国注重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院校先后开展生态旅游方面的专业或课程,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向导将越来越多,他们兼导游和环境保护宣传者于一身;④绿色营销的理念被广泛应用到生态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中,利润不再是企业追求的唯一,将环境和生态保护列为企业经营的目标之一,绿色环保意识融入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⑤国家旅游管理机构针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整体促销战略和活动中,越来越重视包括中小型生态旅游公司以及以社区为基础的和以非政府机构为基础的生态旅游经营活动的宣传;⑥在国家旅游组织和主要旅行和非旅行公司之间经营的合作性日益突出,地区销售组织和行动在国与国之间将增加。
5、生态旅游管理发展趋势
2002年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国际生态旅游大会上公布的《绿色环球21国际生态旅游标准》,为生态旅游产品提供评估标准,对生态旅游最佳实践进行甄别,并为全球旅游企业、社区提供培训课程、评估与操作手册、市场营销与推广情况等支持体系。
生态旅游市场现状范文2
一、牡丹江市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牡丹江市位于中国东北边疆,黑龙江省东南部,属中纬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短促,秋季降温迅速,春季升温快。根据牡丹江市计委与旅游局1997年旅游资源普查结果,全市旅游资源共有6类45个基本类型,即《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规定的6类,牡丹江市全有,全国划分的74个基本类型,牡丹江有45个,占60.8%,其中属自然旅游资源有12个基本类型,属人文旅游资源有33个基本类型。镜泊湖为国内著名的火山堰塞湖之一,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莲花湖湖面辽阔,烟波浩淼,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海浪河、响水河水势缓急相间,适于开展大众水上漂流活动。森林覆盖率为68%,林木种类繁多的牡丹江市域内山林中栖息有野生动物18科53种,主要有东北虎、马鹿、花鹿、紫貂、猞猁、獐子、貂熊、青羊和雪兔等。占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无疑为牡丹江市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牡丹江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要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保障,以社会效益为依据,力求达到三者结合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整体协调原则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追求经济效益的最优化,而非最大化。生态旅游必须在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获取相对优化的经济收益,而不能为追求短期的高收益而置环境成本于不顾。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均衡、全面、协调为目标。
(二)生态性原则
这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的本质。生态旅游资源多为敏感性强的脆弱系统,生态旅游产业应持珍爱、尊重的负责态度对待,使旅游资源和环境在合理开发中得到有效保护,并体现在整个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三)公平性原则
旅游人群的流动会带来多种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保护旅游地文明,就是要把公平发展放在首位使旅游者与社区居民相互尊重,使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不以牺牲旅游地的文明为代价。
(四)知识性原则
生态旅游对象的脆弱性决定了保护与开发对于知识的依赖性。科技支撑是资源保护的必要条件:旅游者、经营管理者和当地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境素养的提高有待于他们知识文化素质的增长。只有全面进行知识导入,才能使生态旅游的主体、客体之间在可持续发展上相辅相成。
(五)广泛参与性原则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旅游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的关心和努力,而且还需要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广泛参与,只有多方参与广泛合作,才能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构雄厚的社会基础。
三、牡丹江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保护环境: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生态环境和社区文化保护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和社区文化的保护应重点做好如下工作:强化环境监测;加强旅游景观区自然灾害的预防;保护景观环境,及时收集处理旅游垃圾污物;建立生态型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
(二)政府主导: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资金保障方面,针对发展初期的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所需的资金投入较大的问题,应当推行在统一规划下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办法,依照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开发生态旅游。可通过政府职能的发挥来获取生态旅游开发的资金来源,包括财政拨款、招商引资、专项税款返还(如生态资源保护税)、建立生态旅游发展基金,以及争取国际组织的项目资金援助、贷款等。
(三)科学规划: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
在制订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生态旅游资源状况、特性和分布;合理划分功能区,充分考虑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大小,旅游者类别及需求特征;认真调查旅游区的生态资源和可能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负面问题、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规模,坚决制止以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等刺激旅游经济增长的项目。
(四)产品开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是生态旅游开发的核心问题,目前,国际旅游市场已由传统观光型生态旅游产品向多元化生态旅游产品转化,因此要发挥地方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提高品位,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综合效益好的生态旅游产品,特别要立足地方特点,注重发挥生态旅游区的比较优势,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精品。
(五)信息技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平台
知识经济的出现,不仅刺激了旅游需求、拓宽了旅游市场渠道、增强了旅游市场管理,同时也加剧了旅游市场的竞争激烈。因此应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升政府服务、行业质量管理、公众旅游引导、目的地营销等方面的产业发展水平。
(六)区域合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中国旅游行业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和城市竞争后,开始步入区域旅游协作的营销时代,区域旅游合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加强区域联合,促进区域内资源、产品的优化和共赢,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应对竞争不仅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新思路,而且也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选择。
(七)旅游教育: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撑
依托资源优势来发展经济,人才是关键,首先必须注重人才培养。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特殊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队伍。
(八)市场监管: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秩序保障
生态旅游市场现状范文3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 旅游产品营销 促销 营销渠道
森林生态旅游系指以尽力降低旅游开发对森林生态环境之不利影响为前提,以旅游开发为手段,以确保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方式促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实现,并将面向公众的森林生态环保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一种商业娱乐活动。森林生态旅游产品是指森林旅游资源经营者在生态旅游理念指导下,通过开发并利用森林旅游资源,并向游客提供的森林旅游活动所涉及的产品和服务的集合。
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具有综合性。按营销产品层次划分,森林生态旅游产品是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三个层次的综合体;按旅游产品功能分析,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则包含基础旅游产品、增值旅游产品等内容;按旅游产品形态分析,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则由实物形态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综合而成。二是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具有旅游资源所有权不可转移性。顾客购买传统产品后,通常拥有产品的独占权。游客在购买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后将获得特殊的生态旅游体验而非表达为实物形态的物品。旅游者购买的旅游产品不是旅游资源的所有权而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对旅游资源的有限使用权。三是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具有价值不可储存性。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将生产、交换和消费融为一体,游客可在指定时空条件下即时消费该产品。
制约森林生态旅游产品营销效能的关键问题
(一)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理念滞后
第一,当前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中缺乏绿色营销理念,生态环保理念在当前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中被漠视,致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相背离。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具有较强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影响所在区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周边居民的常态化社会生活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杨财根,2011)。通过对森林生态旅游的绿色营销,可以在满足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环境责任,确保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二,当前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缺乏生态价值实现理念,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未能在实现森林生态价值与保护森林生态旅游环境方面取得有效均衡。确保森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基本前提。这要求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者要在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以实现森林生态资源价值与维系森林生态环境安全水平之间维系均衡。对森林生态资源管理者而言,森林生态环境安全带来的森林生态价值增值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其价值需要通过适度的森林生态资源开发方可实现;但是高强度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将导致森林生态旅游地的环境恶化,降低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进而降低森林生态旅游的价值。森林旅游景区多分布于地形地势较为复杂的山地丘陵地带,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过度有可能造成局部森林生态系统承受过大压力,诱发地表土层侵蚀致使水土流失,森林旅游景区局部的植被破坏,干扰森林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活动等诸多生态问题。游客在景区内生活污水排放会污染、破坏森林脆弱的水生态环境平衡;不适当的森林游客数量会造成森林旅游景区内的人文景观遭受不可修复的破坏性开发。
(二)森林生态旅游特色产品开发能力匮乏
第一,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对森林生态产品设计缺乏科学性,森林生态旅游项目规划缺乏系统性。局部地区在开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前未深入调研,其森林旅游资源规划缺乏充分科学论证,由此导致诸多不可再生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不可挽回的损失。经营者在森林生态旅游项目方面摒弃兼顾森林旅游和生态环保的投资理念,背离森林资源现状开发缺乏特色的新景点,导致森林生态旅游项目背离区域森林旅游的总体发展规划,并造成景区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开采。
第二,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缺乏有效的潜在游客市场运作能力,导致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低。传统的森林旅游产品局限于森林观光游览,旅游产品结构单一,难以满足当代游客个性化旅游需求,致使多数游客进入景区后停留时间短,过夜游客比率低(易爱军等,2010)。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缺乏将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市场营销等业务外包的动力,其自身又缺乏有效的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市场运作能力,致使森林旅游资源难以充分转换为企业经营效益,部分生态旅游收入甚至难以弥补为此而增加的森林生态养护费用支出。
第三,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存在多头管理矛盾,各主管部门围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开发事业缺乏有效协调,由此导致森林生态旅游项目从审批到建设再到运营环节都存在诸多体制有待解决。以日本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为例,日本政府通过强制执行力规范森林旅游产品开发,并建立科学的开发体系和运营体系(郑群明,2011)。因此我国森林生态旅游项目亟需林业、交通、城建、旅游、税务等政府部门的通力协作、鼎力支持方可有效实施。
第四,森林生态旅游项目融资能力不足制约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实施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进程。传统的森林生态环保项目多由以林业部牵头的政府资金来运作,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应探索设计有效的融资机制以吸引各方资金参与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开发。
森林生态旅游产品营销效能提升策略
(一)创新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营销理念
第一,森林生态旅游的产品创新是确保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前提则是确保森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游山玩水,而是将生态环保理念注入到森林旅游活动中。如森林生态旅游景点的旅店可以稀疏的散布于森林边缘地带,且建筑物的物理形态应与森林环境融为一体,实现人类在自然界痕迹与自然环境的天然融合。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要遵循生态环保的理念,决策者应当采取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层有序开发策略,若当前的资金与生态技术水平未能有效确保开发地的生态平衡则需暂缓开发。
第二,凸显森林生态旅游中的消费者体验特色,使森林旅游之游客在吃、住、行及游玩等各方面的旅游体验有别于传统旅游的角度来创新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现代旅游者的需求具有丰富多变、自主性强、兴趣多样化、选择个性化等特点(罗金华,2008)。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者应当强化与消费者的互动性,增强游客的亲切感。
第三,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应当重视开发以原生态文化为主题且具有深厚地方乡土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将人文价值注入到森林生态旅游活动中。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应当将森林居民特有的社会人文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设计出以森林生态旅游体验为轴心,以森林居民文化为载体的新型森林生态旅游产品。
(二)变革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定价策略
第一,结合森林生态旅游主题实施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弹性定价策略。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属于奢侈品消费,其需求弹性系数较大,故特定时间面向特定潜在游客群的降价措施有助于提升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的总收入。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可通过制定季节挂钩的弹性营销策略,在旅游旺季提升价格以降低旅游旺季消费者对景区的生态环保压力;在旅游淡季则可采取低价策略以吸引对价格敏感度的游客来景区游玩,提升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资源利用率。
第二,基于生态旅游理念制定森林生态旅游的绿色定价策略。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应将投放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能耗上的成本计入旅游业经营成本并纳入旅游产品价格中。森林生态旅游的绿色旅游产品应当秉持破坏森林生态环境者承担成本的原则以从源头遏制恶化环境的肇因;绿色森林生态旅游产品还应秉持受益者补偿原则,以行政力量将森林生态环境治理成本按合理方式分解,并由从森林环境治理中获益者承担(杜娟,2010)。
第三,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可在制定森林生态旅游产品价格时引入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技术,以利于旅游产品定价贴近游客的心理价位水平。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旅游产品的定价权逐步从旅游企业向游客转移。基于互联网的旅游市场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定价属于公共旅游信息,价格相对透明。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可据此确定其旅游产品的价格并上网,在公开、透明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与其他同类旅游产品相互竞价以争取游客,有助于推动潜在游客快速做出购买决策。
(三)改进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促销策略
森林生态旅游形象设计要求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将森林生态环境中的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与服务、周边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等要素集成,并从森林区域形象、森林旅游资源、森林市场感应等三个角度来设计旅游产品的促销活动方案。
良好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形象定位可强化森林生态旅游产业链的凝聚力,塑造特色鲜明的旅游地社会形象,增强游客对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形象识别力,进而增进旅游地对客户市场的吸引力。其一,地理资源特征分析是森林生态旅游的形象定位的基础。森林生态旅游的基础性资源是森林所在地特色的地形地貌所孕育的山水风景,其形象定位要基于既有山水风景来设计。其二,人文资源特征分析是提升森林生态旅游的形象定位的动力。基于森林地域内人文资源分析的森林生态旅游的形象定位可促进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开发旅游产品增值服务。其三,整体形象定位是森林生态旅游的形象定位的实现方式。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可根据所确定的森林生态旅游形象整体定位来创作森林生态旅游活动的促销主题内容。
(四)重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策略
第一,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应结合森林生态旅游特点,运用促销策略组合的方式来增进森林生态旅游营销效果。其一,根据森林生态旅游细分市场的消费特征实施网络促销策略。传统旅游促销主要面向旅行社等中介机构,森林生态旅游网络促销直接客户群则是旅游市场终端的潜在游客群。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通过互联网与终端潜在游客群进行即时无缝沟通,且可将节省的传统促销活动的中间环节运营费用让渡给终端潜在游客群,从而提升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森林生态旅游的网络促销还可直接向潜在游客群收集游客个性化需求信息,并据此改进森林生态旅游的运营水平,增加游客对森林旅游景点的满意率。
第二,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可实施绿色营销渠道策略,为生态游客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绿色生态旅游产品。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通过选择信誉良好的旅游业中间商作为下游合作伙伴,促使旅游中介企业降低终端市场营销环节的碳排放水平,强化潜在游客群体对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及其品牌的绿色环保印象。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在采购原材料及产品时,可通过选择获得环保认证企业的产品或以可再生产资源为原料的企业的产品,以维护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的良好环保形象,打造贯通上下游的森林生态旅游的绿色环保品牌形象。
第三,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可采纳开拓体验旅游营销渠道的策略。传统旅游业的实施模式是游客在信誉良好的旅游中介公司的组织下完成旅游消费,这有助于游客规避对异地旅游的陌生感,降低异地旅游在找寻宾馆、交通工具及景点时的诸多不便,但亦降低了游客在陌生地旅游中获得的新鲜体验感水平。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可强化对自助游客的服务水平,以满足日益个性化的旅游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杨财根.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导向的战略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
2.易爱军,刘俊昌.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10(3)
3.郑群明.日本森林保健旅游开发及研究进展[J].林业经济问题,2011,31(3)
生态旅游市场现状范文4
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广州
生态旅游是以欣赏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独具特色的文化为目标,通过为保护区增加收入、给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条件、对公众能够进行环境教育,从而有助于环境保护和社会、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1]。生态旅游收入在旅游业总收入中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根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目前生态旅游收入已占世界旅游业总收入的15%—20%[2]。
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功能是生态旅游的特殊功能,也是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的最大不同点。从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至今,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生态旅游的核心所在。
一、广州市开发生态旅游的优劣
1.广州市开发生态旅游的长处
广州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濒临南中国海,珠江入海口,毗邻港澳,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广东省省会,华南地区经济、金融、贸易、文化、科技和交通枢纽,教育中心。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是中国最主要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据2012年广州旅游工作会议获悉:2011年广州市旅游业总收入1630.80亿元,同比增长29.98%,旅游业增加值693.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98%,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63%,初步确立了支柱产业的地位。而在旅游业当中,生态旅游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从地理上来说,广州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区穿流而过。因此,广州的北部和东北部应是生态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
广州市的生态旅游主要是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其资源主要集中在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区、旅游度假区等地方。而这些资源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广州北部和东北部地区。
广州比较出名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帽峰山森林公园、芙蓉嶂旅游度假区、九龙潭旅游度假区、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旅游度假区、从化温泉旅游度假区、高滩温泉旅游度假区等。同时,广州还充分开发了以“珠江夜游”为代表的珠江游旅游资源。这些都收到了很多不错的效果。统计数字表明,作为华南的中心城市广州市,2011年,广州市接待游客总人数为1.33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2.广州市开发生态旅游的不足之处
首先,广州的景观资源开发力度不足。目前,广州北部山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相当优越,但山高、林密、泉多的自然景观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当地旅游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有的甚至尚未开发[2]。其次,缺乏生态旅游的品牌连锁效应。如很少有将几个生态旅游区连在一起供旅客旅游选择,大部分都是单独经营,缺乏整体意识。再次,生态旅游人才不足。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需要跨学科的人才,广州市相关部门尚未对这一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现在,游客在整个旅行过程中感到最担心、最不满意的,是除住宿、景区等旅游设施之外与旅游相关的交通、信息咨询、沿途休息、公共卫生间、社区环境,以及紧急情况下的救援、投诉等。这些问题是近年来游客投诉比较集中的问题,也被公认为我国在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与旅游发达国家差距[3]。这是广州在开发生态旅游时要正视的难题。
二、广州市生态旅游的开发策略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生态旅游区的建设规模都很大。在旅游区内世代居住的农民,将土地和森林等资源作为其主要的谋生手段,但开发为旅游区后,这些资源被严格限制使用,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因发展旅游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或破坏,甚至几乎阻断了他们所有的经济来源,当地居民因此会有不满或抱怨,若不及时调解,则会有可能激化矛盾,甚至出现偷伐木材、偷卖珍稀动植物等行为,致使旅游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4]。
2.必须坚持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坚持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关系到生态旅游的长远大局。对于生态资源的开发一定要控制,不可以开发殆尽,不利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永久性破坏,无法修复。建立起的旅游区有一定的旅客环境容量,为避免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要严格控制超容量吸引游客。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遵守一定科学原则,永续利用原则、保护开发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等都是开发规划时必要考虑方面,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统一规划[5]。
同时,处理好旅游区内宾馆、酒店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旅游区的生活垃圾必须统一集中处理;区内汽车应减少到最低最有效限度的数量内,尽量使用或改用电瓶车、马车等绿色交通工具。
3.加快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生态旅游专业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包括: 旅游、园林设计、生态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市场营销等。目前生态旅游市场的从业人员大都不具备这些综合素质,为了有效地推广生态旅游项目,我们可以采取与大专院校的旅游系联合培养相关人才,并鼓励设立譬如观光农业专业之类的院系,鼓励他们掌握森林生态学、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旅游地理等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带团导游、旅游策划、森林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市场拓展、会展旅游、旅行社经营等活动,并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及沟通应变能力,使他们成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与服务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同时,可以用短训班、学术会议等形式加快培养这一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在具体培养方面,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模式。把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旅游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校内教学以理论为主,并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专业选修课设置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确定体现职业岗位能力的配套课程。这样,可以加速培养生态旅游市场急需的人才。
当前广州市已经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的称号,并已入选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正为树立生态文明、绿化文化的城市新形象而努力当中,这为广州开发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以及打造山水之都、文化名城奠定了基础,为最终实现把广州建成最适宜创业和最适宜居住城市的目标提供强大的支撑。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州市开发生态旅游的未来将拥有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丽. 论生态旅游的特点及其开展[J]. 商场现代化,2012,2(673):54-55.
[2] 范智军. 广州市生态旅游现状与发展策略探索[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75-77.
[3] 窦群. 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J]. 旅游学刊,2012,27(3):5-6.
[4] 王文. 呼和浩特市生态旅游业发展浅析[J]. 内蒙古林业,2012,(3):20.
生态旅游市场现状范文5
论文摘要:本文以汉中略阳为例,提出了汉中略阳生态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对略阳生态旅游的实践有一定的启发性,对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生态旅游是指"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生态旅游产品是一种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物质实体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它是旅游者支付一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所获得的一种特殊的经历和体验。
一、汉中略阳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略阳生态旅游景点少而乱,布局不合理。生态旅游尚处于低层次、粗放型的发展状态,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
2、旅游配套产品稀少,旅游花费结构不尽合理。
在旅游者的旅游花费中,用于餐饮、长途交通、游览等基本旅游消费的支出所占比重达67.4%,而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仅32.6%。
3、客源市场不均衡。
客源主要来周边地区,汉中、甘肃、四川等。从2001年起国外旅游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4、无序竞争久禁不止。
由于旅行社数目的剧增,使得旅行社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旅行社为了生存,采用了"零"团费、"负"团费的办法将旅游收益转嫁到导游和旅游客车驾驶人员身上,依靠景点门票和购物的回扣或宰客增加旅游收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旅游者的旅游质量和败坏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
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由于忽视对当地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和生态旅游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得一些旅游景点和酒店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考虑长期发展,最终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旅游者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走向大自然,对生态旅游的价值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忽视了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
同时,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的一个时期,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对旅游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国家采取鼓励发展的"假日经济"政策,假期的延长,为人们出门旅游提供了的机会,而生态型度假休闲旅游将是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的一大需求。随着"中五路"的即将完工,"十天"高速、"西成高铁"、"309"省道等重点交通项目的相继开工,以及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亚行贷款"等建设资金相继到位,五龙洞国家公园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对发展及时编制及修订完善公园建设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构建略阳生态旅游区是《汉中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之一。这为略阳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二、略阳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1、科学评价生态旅游资源。
略阳生态旅游处于起步阶段,生态旅游产品存在类型单一、档次低、低水平重复等问题。结合略阳地区的实际情况,立足资源优势,建立一套资源评估体系,正确评价资源的类型,开发独具特色的热带生态旅游产品。同时还要对生态旅游景点的环境承受能力进行评估,以保护环境不受游客的破坏。
2、明确产品定位。
略阳生态游客的组成结构,显示出不合理的目标市场结构,因此要重新调整目标市场的组成结构,将略阳生态旅游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结构升级;向高档次、高消费的旅游市场目标转变;挖掘出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丰富生态旅游内容。
3、改进产品组合。
略有丰富的亚热带森林资源和温带资源,但开发的生态旅游产品却没有完全利用这些资源,仅是开发一些低级,大众的旅游观光项目,旅游产品线比较单一,应结合略阳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项目。
(二)价格策略
1、建立合理的旅游价格体系。
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价格杠杆为略阳旅游发展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要配合旅游协会组织会员协商由企业自行定价的旅游项目价格及浮动范围,通过协调机制,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对于国有的生态旅游产品应以政府指导价作为价格。
2、加强价格监督。
既要防止低于成本价倾销,又要防止高价联盟坑害旅游者,使价格水平既体现价值又符合市场。通过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略阳生态旅游区发展。
(三)渠道策略
改变略阳生态旅游产品单一的渠道现状,实行多渠道策略。与全国有影响力的旅行社、交通运输部门联手,实施双赢的"留客计划 ";充分利用因特网资源,建立略阳生态旅游的专有网站,加强对略阳生态旅游的整体营销。
(四)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的关键是联合企业和政府,加强生态旅游的促销力度。要改变目前各经营单位各自为政、零敲碎打的局面,实施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营销战略,开展有计划、有重点、有主题的宣传促销,形成合力,有的放矢,将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进行组合设计包装,统一向外展示略阳生态旅游新形象。具体操作方式有:(1)进行文化营销。可以利用略阳独特的地方民风民俗。(2)进行知识营销。略阳动植物丰富,可以通过召开一些研讨会或举办一些公益活动,扩大其在全国的影响。(3)联合强势旅行社在主要目标市场进行营业推广活动。
参考文献
[1]谢文平,李轩,赵琨,等.汉中市旅游消费结构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79.
[2]刘田天,乔凡梅, 袁婷玉,等.汉中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与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64.
[3]陈瑞,刘军波,许军让,等.浅谈我国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3):314.
[4]陈瑞,许军让,刘军波,等.浅谈我国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相关问题[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84.
[5]刘军波,范亚静,张姣,等.关于不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以汉中为例[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77.
[6]陈瑞,何磊,许军让,等.关于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03.
[7]赵丹莉,陈小丽,李晓萌,等.以商洛为例谈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65.
[8]邱晓艳,王沛,刘田天,等.论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58.
[9]李琰,秦婉君,任睿,等.谈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保护[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81.
[10]孙莹,王芬,王沛,等.汉中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56.
[11]李耀战,邱晓艳,孙莹,等.汉中旅游评价与结构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55.
[12]刘盟,许军让,刘军波,等.浅析汉中天台山的深度开发[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08.
[13]谢艳凤,李耀战,吴琳,等.浅谈旅游与区域的发展[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34.
生态旅游市场现状范文6
进入“十二五”期间,黑龙江伊春市逐步加大对伊春市生态旅游事业的扶持力度,把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作为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手段。因此,正确认识政府行为对发展伊春生态旅游产业的影响作用极为重要。综观国内外对政府行为与旅游产业之间影响作用的相关理论综述,学术界通常认为在政府行为中,主要有经济调节机制、产业管理机制和公共服务机制三个维度[1]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1经济调节机制的影响作用
要想加大区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步伐,政府就应当采用适当的经济调节机制来影响产业的发展,完成旅游资源的市场配置。
1.1资金筹措地方政府应当在地方财政预算中设定一定数量的经费作为旅游企业发展的专项经费[2]。伊春市财政每年拨款1000万元作为伊春市的旅游发展基金,用于促进旅游业发展。伊春响应目前国家“保内需、促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抓住目前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大好时机,进一步强化了对旅游业招商引资的力度,推出了桃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翠峦兴安湖水库等2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在香港、杭州等地经贸洽淡会上进行推介,总投资额超过20亿元的中国动植物园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已经有哈尔滨宝宇集团投资建设的西岭生态旅游度假区、由名人集团投资建设的名人生态旅游综合度假服务区。
1.2财政政策伊春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文件,同时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经济获利能力较强并能贡献较多的财税收入、并遵循伊春产业发展现状的项目进行一定的优惠扶植,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除此以外,伊春市政府还大力吸引外部资金,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鼓励其对伊春的旅游项目进行投资,并明确将旅游方面的招商作为一个基础目标,在招商引资的具体实践工作中引入问责机制、合理分工制度、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等的配套机制,编写印制了《伊春旅游招商项目册》,从而掀起了伊春市在旅游方面的招商引资热潮。
1.3金融工具金融工具[3]是指政府为了缓解中小企业投资难的问题,特设的小额贷款、科技贷款、质押贷款等各种扶持措施。“十一五”期间,伊春市旅游产业通过政府投资、银行信贷、民间投资等方式完成的融资总量为280亿元,全市135个旅游企业有5%以上的企业得到了银行信贷支持,其信贷对象主要是绿色旅游及旅游餐饮住宿业。此外,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关于中小企业支持的金融产品也使部分的旅游企业得到了更宽的融资渠道。
2产业管理机制的影响作用产业管理,是政府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产业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职能。本文认为对伊春生态旅游产业而言,资源规划、信息公开、市场秩序几方面尤为重要。
2.1资源开发假如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有着极佳的品质,则该地区旅游资源更容易形成比较优势,而这种比较优势恰恰就是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和竞争力自然发展的基础。伊春力求在旅游景区开发方面上新水平[4],对《伊春市旅游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提出小兴安岭旅游度假集合区的规划设计和重点项目,还邀请专业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进行了全市旅游发展提升策划,并为带岭区、汤旺河区、新青区、翠峦兴安湖水库编制了旅游规划。按照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和旅游提升规划要求,伊春对《五营区五营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修改意见,使其更加符合旅游发展的需求。伊春市目前已建成100多个旅游景区(景点),其中有3个国家4A级景区、18个2A级以上景区、2个国家地质公园、1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滑雪旅游方面,伊春建成4处S级以上滑雪场,生态旅游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2.2信息公开当今是信息时代,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导致了旅游市场的失灵,导致了经营者和旅游者的不合理、甚至违法行为的出现,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和政府主管部门强有力的介入和积极作用才能实现[5]。因此,伊春市政府积极拓宽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对伊春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介绍,有关的旅游信息。并且建立了专门的伊春旅游网,可以在伊春市政府的门户网站上的链接点击进入,既方便查找,也体现了权威性和可靠性。此外,伊春市旅游局还开通了目前网络世界中比较流行的微博,通过微博的强时效性、较快的传播性、简单直白和大众化的特点,更快更好地相关旅游信息。
2.3市场秩序地方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发挥旅游业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旅游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规范旅游企业的主管和其他角色的行为。伊春制定出台了《伊春市旅游行业服务规范》,组织旅游景区、旅行社、导游员分别签订了《自律公约》,推进了旅游企业诚信建设,加强了旅游行业自律。开展创建“诚信星级饭店”和“诚信旅行社”活动,提高了旅游企业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的意识。以市政府令形式下发《伊春市旅游景区(点)开发建设管理规定》,并对未按《规定》要求建设的旅游景区,一律不允许其接待游客,从而保证了景区景点的服务质量。同时,重点查处了“黑社”“、黑导”等无证经营行为,严厉打击了私自收取回扣、变相或直接索要小费、强迫购物等旅游活动中的不正之风,避免了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保障了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
3公共服务机制的影响作用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王澜明,2005),其中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公关宣传与旅游产业发展尤为密切相关。
3.1基础设施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基础设施[6]主要包括水、电、通讯、交通、餐饮住宿、文娱活动等方面。旅游基础设施越发达,要素资源流动越通畅,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行越强,越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2011年10月,黑龙江省第一条采用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断面的高速公路:伊绥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行。截止目前,伊春市外部公路交通还有222国道、204省道、303省道、311省道以及312省道,构成贯通伊春的“干”字交叉外部通道。内部旅游交通主要以伊春为核心,沿哈伊、鹤嫩和伊嘉呈放射状分布,基本建成连接了伊春市内100多处旅游景区(点)的旅游公路。在铁路交通方面,哈佳线上的南岔、带岭、朗乡、桃山、铁力等重要景区与北京、天津、山东、辽宁和哈尔滨等省市有直通列车。航空交通方面,伊春林都机场已建成通航,在原有伊春—哈尔滨—北京航线的基础上,又增开了伊春—大连—上海航线。在餐饮住宿方面,伊春现有的星级酒店分布在伊春市区8家,铁力5家,带岭区1家,金山屯区2家,西林区1家,嘉荫县1家。旅行社36家,而且以从事地接服务的中小型旅行社为主。伊春区内的餐饮饭店众多,菜系品类丰富,满足各地区各层次旅游者不同的饮食需求。伊春市还新建旅游家庭旅馆173户,新增床位2000多张,改造现有房屋101户,有效改善了旅游时期旺季住宿接待能力较差的不足。2011年,陆续有6家五星级酒店在伊春破土动工,首开伊春五星级酒店建设的先例。
3.2人才培养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服务密集型和素质密集型产业,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是产业收益的源泉[7]。近年来,伊春市与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商管理学院等省内高校联合开办了旅游管理培训课程,举办了多次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研讨会、伊春市旅游发展研讨会、景区标准化建设研讨会。同时,伊春市政府还组织相关的旅游管理人员到旅游发达地区如云南、九寨沟、江浙等地进行学习考察;举办了旅行社经理、导游员和星级宾馆经理等各类培训班80余期,培训具有较高学历、较高素质的直接从业人员7000多人次;组织进行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大赛、景区景点导游员技能大赛等各种有奖竞赛,为伊春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从业队伍。
3.3公共宣传近几年,伊春市连续成功举办了多届森林生态旅游节、摄影节、杜鹃花观赏周、五花山观赏节等旅游宣传活动。伊春市政府组织伊春市的部分旅游景区、旅行社参加了2011年4月15日至18日在西安市主办的“2011年度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与旅游企业对接、发放宣传品等多种方式,宣传推介伊春市的旅游资源和产品,进一步提高了伊春旅游的知名度,有80多家旅行商与伊春市旅游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除了对国内市场的努力拓展,伊春市政府还积极发展海外市场,伊春市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6国驻华大使及驻华参赞举行会谈,进行对伊春旅游资源的推介,并探讨相关的旅游投资计划与项目,从而达成旅游战略的合作关系。
4伊春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主导角色的转变
4.1由“主导者”向“决策者”转变伊春市政府应当依据伊春整体的经济发展程度和旅游市场的相应水平,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制定出中长期、短期的发展计划以及各阶段的既定目标,加强旅游资源的聚合效应。同时,伊春政府还要对相关的旅游企业进行税收方面的优惠和减免,包括税收返还政策等。在金融方面,伊春政府应根据金融和信贷政策的执行情况,实行各类优惠措施,包括降低利率、不计息、利息补贴和其他补贴的优惠贷款和资产抵押融资等金融政策,支持旅游资源开发单位和旅游企业的软硬件进步。在投资方面,要通过政策方向进行引导,鼓励各方对旅游产业的各方面进行积极的投入,逐渐建立政府与社会共同投资生态旅游产业的良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