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行业的发展

建筑行业的发展范文1

Abstract: The network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the effective means for the increasing of enterprise competition, promoting network automation office, digital construc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The paper made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ion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onstruction industry network development and summarize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network development and started the totally new exploration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network development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hina'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dustry order, greatly optimized the enterprise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improved enterprise operation level and gradually be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market.

关键词:建筑行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Key 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y; network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283-02

0 引言

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依据互联网发展企业的综合管理成为市场越来越频繁运用的手段,互联网的包罗万象、涵盖广泛、应用便捷、高效传输使之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强有力竞争模式。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认为,只有引入互联网发展企业电子商务才能使企业结构设置合理、各项工作运转连续、企业决策传达高效、工作开展扎实、完备,建筑企业也不例外。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就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用崭新的全局战略化目标大力的开展基于网络的企业电子商务建设,从而真正的帮助企业实现在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霸主地位。

1 国外建筑行业互联网发展与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

依据建筑行业工作的特点及交易对象我们不难看出,行业中的企业对企业(以下简称BZB)之间的电子商务为其主要的运营方式。随着建筑企业往来事物的进一步扩张,全球建筑企业间开展的网络BZB业务与日俱增,目前已有近百家的BZB建筑网站登上了全球性的舞台,成为BZB网站中最具实力的应用行业。这一数字有力的说明,建筑行业的互联网发展呈现出可喜的态势,尤其在国外发达国家更是发展的如火如荼,涉足了装修材料、建筑辅料、水泥钢筋、建筑设备等领域。据建筑在线网的调查显示,目前由于沟通不及时、文件丢失、单项管理造成的施工成本增加事件屡有发生,缺乏统一网络管理平台的建筑企业其施工成本要比利用互联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多出20%-30%。同时,由于采用了网络化的管理模式英、美等大型建筑企业迅速回笼资金,使施工工期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而据两家知名的美国网站统计,每年将互联网引入建筑市场所节省的项目成本可到达30%以上。美国的麦克姆贝公司就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该公司通过企业联合成立了“互联网建筑项目管理”网站。在行业内所有与该公司合作的单位都可以通过该网站在线设计平台功能,实现企业间的现代化通讯与工程项目的科学化设计,这为该企业的合作伙伴提供了项目开发的便利,大大节省了工程建设的周期,实现了伙伴间的实时通讯与并行设计。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效益,项目各方均会积极的参与到建筑网络平台中进行共同设跨时空的设计,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

2 我国建筑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

2.1 我国建筑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起步发展 我国建筑行业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开展虽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但其中也不乏一些通过自主研发占领行业先机的楷模,他们充分抓住自身的行业优势,推出了建筑网络平台,行业信息资讯库、网上营销、决策分析与客户服务等项目。然而,我国更多的建筑企业却没能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促进企业的个性化发展,他们要么采用单机版软件管理企业、没有形成网络式的办公体系;要么仅建立内容看似丰富的网页,为企业拓宽宣传渠道,而网络在他们的手中则变成了单一信息的工具,与通过网络交流、集成的行业管理方式相距甚远;要么便是不厌其烦的重复性建设,没有对互联网的众多功能做广度与深度的开发。

2.2 有效的应对策略 鉴于以上不良的发展现状,我们只有充分的认识到建筑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开发的工程,才能真正将网络信息技术得其所用,实现对企业内部的策划、经营及外部的交流与公共管理。目前,基于我国的消费水平、网络基础设施构建状况及社会整体环境的规范,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BZB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们可以制定分阶段的构建计划,利用网上、网下同步开展的业务方式,通过互联网了解企业信息、与企业进行联系并实施网上结算等环节,同时,利用网下的拓展逐步将供应链引入电子化管理中,采用一对多的运营模式,使供应商与销售商统一联合,逐步建立网上采购的体系。另外,我国的BZB建立应以建筑行业的专业网作为切入点,依据国家标准选择适合网上销售的产品,将现有的批发市场组建专业网络,扩充建筑行业的网上营销体系。同时为了使建筑企业更好的开展招投标工作,我们应建立统一的招投标管理平台,使招标单位在合理的价格范围中实现交易成本的低优化,从而有效的防止暗箱操作、招投标工作环节不透明、有针对性招标现象的发生。

2.3 电子商务应用的前景 目前,一些国外的建筑企业网站具有独特的网上服务功能,一些网站将建筑材料的订货、处理全部通过网络完成;一些企业则通过建筑产品多样的分类广告宣传进行在线的库存拍卖;还有一些企业通过自主设计、归纳总结将信息化建筑管理专业的精品流程方案汇总并为用户提供有偿的下载服务,这种运营模式大大节省了有流程参考需求的企业自主研发的时间与成本投入。虽然,互联网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容忽视,与电子金融、通讯等行业相比,建筑业勇于创新,采用新鲜事物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还相对缓慢,行业内没有通过统一的部署规范网络运营秩序、协调制造发展中的困难,各种语言数据的混乱、架构的孤立阻碍了建筑业互联网发展的步伐。针对这一现状一些发达国家做出了全新的尝试,研发了XML的全新网络数据格式并逐步完善,同时,日本也将CALS/EC作为公共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点研究对象,使互联网在建筑行业信息平台中的权威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3 结语

本文从建筑行业国际及国内互联网发展现状的两个着眼点入手,重点分析了建筑行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创新方式,对规范我国建筑行业秩序,促进互联网有针对性的在建筑企业中的全面应用、优势发挥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建筑行业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建筑;绿色建材

绿色建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改变着人们的观念,绿色建筑,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浓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本文的“绿色”的本质是物质系统的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通过建立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他各种物资的循环系统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并赋予建筑物以生态学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1、中国绿色材料的发展

在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上首次提出。1992年国际学术界给绿色材料定义为: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以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对人类身体健康无害的材料。目前,住宅室内装修热方兴未艾,人们除了讲究装修格局、色调、材质、做工和价格外,更关注所用装修材料对人体健康有无危害。近一段时期一些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时有报导入住新装修的房主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这一方面提高了人们选材的环保意识,提醒厂家生产中少用有害物质,另一方面也使百姓在选用装修材料时不知所措,因此,已经到了为绿色建材建立正确概念的时候了。提倡绿色经济,建筑材料的发展也要根据人们的需求,走上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技术水平,改善传统工艺及制造流程,并且寻求节能环保的新材料作为替代品,提高资源与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尽量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所以,我国建筑材料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改变传统的以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为生产模式的方法,提倡绿色建筑材料的普及和应用,用科学的方法开发出更多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健康等功能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的发展依赖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的大力发展,可以推动绿色化建筑产业的发展,帮助建筑产业实现全新的发展与突破。在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中要利用可持续化的发展动力打开绿色建筑市场发展的新局面。首先、从原料的使用方面看,传统的建材大量采用低品位矿石作为其主要原料,而绿色建材在这一方面做了积极改善,其所用的原料一般都是工业废渣、垃圾与废弃物等其他可再生资源。这不仅减少了因燃烧天然矿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解决了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次、从技术的改善方面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制造工艺以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需求,而绿色建材是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实验过程中,研发出的新型材料,是具有节能、环保等功能的高科技产品。

2、绿色建筑体系的研究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以不触动环境基本生态平衡为目的而建造的一种建筑物,也是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2.1规划设计导则和评估体系

结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国情,研究确定绿色建筑的概念,界定绿色建筑的范畴,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制定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导则。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

2.2结构体系评价方法

主要进行五方面的深入研究:建筑结构体系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建筑结构绿色评价体系研究;提高建筑结构体系绿色性能的技术手段研究;绿色建筑结构选型技术导则研究;钢结构(含公共建筑与住宅两类)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和成套关键技术的研究。

2.3建材技术与分析评价

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评价分析技术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新型环境协调产品的研究开发。包括:绿色建材技术及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绿色建材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建筑部品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基础数据库和评价软件的编制、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新型建筑材料中应用研究中、室内湿度调节及抗菌防霉功能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产生负离子功能建筑装饰品关键技术的研究、高效净化空气材料和技术的研究。

2.4水的综合利用技术

围绕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开发水安全综合性保障技术与两种专项技术。结合工程项目,通过对供排水系统的分析、工程性试验及跟踪研究,从水量、水质两方面提出不同地域生态、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水资源状况的绿色建筑水安全保障的综合控制策略与技术。

2.5降低能耗关键技术

针对影响建筑能耗的围护结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和建筑能源供应与转换系统,以及新建建筑能耗标识制度,瞄准国际前沿,从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出发,联合科研机构、设计院、设备产品制造商等技术转化过程主体,集中力量于智能可调节型围护结构、独立控制型低能耗环境控制系统、以天然气为动力的建筑高效热电冷联供系统、以及新建住宅建筑单元能耗标识体系等关键问题,开展系统研究、瓶颈突破和产品开发,并在清华大学和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集成示范平台上安装、调试、测试和评价,形成降低建筑能耗的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加快技术产品化和产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2.6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技术

针对已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存在的室内环境问题,从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和室内综合环境等方面系统开展源分析、源传播途径、源作用机理研究,探索不同因素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规律,研发室内环境设计预测、检测评估和控制改善等实用技术体系,为绿色建筑的决策、设计、实施、管理提供有效、可靠的室内环境控制与改善技术手段,提高我国在绿色建筑室内环境领域的研究水平,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2.7建筑绿化配套技术

致力于建立绿色建筑适生植物资源信息库,资源信息库中植物种类不少于500种;不同的绿色建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测试;编制绿色建筑绿化配置技术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2.8技术集成平台建设

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提供关键技术集成平台。结合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及评估体系的研究和绿色建筑关键技术,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建造绿色建筑关键技术集成平台,为绿色建筑关键技术提供测试、实验、技术改进和展示的平台,并成为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中心。分别针对墙体、门窗、内外装饰、管材等各类建筑部件做全生命周期分析,总结指导性的选取原则与推荐作法。水的综合利用研究则是从节水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等方面给出建筑节水与综合利用的全面解决方案和具体技术措施。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降低环境控制系统能耗两方面研究系统的节能方案与相关的关键技术与产品。室内环境控制与改善则着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声、光、热环境,研究相应的解决途径与关键技术,营造健康、舒适、高效的室内环境。在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态效应和景观功能的基础上,提出绿色建筑绿化配套技术和标准,为建设绿色建筑绿化示范区提供指南。

舒适、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责任。

参考文献:

[1]袁辉 《环保型建材在住宅建筑可持续中的应用》 《河南科技》 2010年12月下

[2]陈士信,周颂鲁 《绿色建材为世博场馆添光彩》 《绿色建筑》 2010年第五期 37-39

[3]应雪丹,蒋涛 《论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技术途径》 《山西建筑》 2011年2月 99

建筑行业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检行业;发展

一、建筑工程质检行业的概述

建筑工程检测行业的发展已历经近20年,行业规模逐渐变大,工作类型走向综合化,检测市场逐步规范化。当前数量众多的企业试验室属于第一方试验室,这些机构是为了保证自身产品的质量而设立的,开放程度较低;另外依据政府背景设立的各级监督机构检测室具有政策上的绝对优势,在规模和检测能力方面有突出特点,成为主要的检测力量;科研院校在检测业务上不断加大投入,转型为第三方独立法人检测企业,依靠已有的国家投入,在检测技术、硬件设备和办公场所拥有较大的优势。

检测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政府政策调节建筑工程行业的手段之一就是对检测机构进行资格认可和行业资质管理,检测市场的大小由政府政策直接决定。建筑工程检测行业是一个政策导向型很强的行业,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会根据地方实际制定管理需求,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检测行业处于政府垄断之下,没有自主运行的管理模式,缺少科学的工作管理体系和经验,据此,一般的检测机构在硬件投入和硬件配备方面处于低水平状态。

二、建筑工程质检行业的现状

建筑工程质检行业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而逐渐被人重视,但是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日益复杂多变。检测行业是受国家政策影响程度很高的行业,其产生、发展都是政策导向的结果,故此该行业首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政策风险问题。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检测的标准也会随之改变,质检规范的制定与执行也会有所修正,我国原有的质检设备、技术力量、检测方式方法也会出现较大变动。检测行业必须面对政策的变动带来的风险,及时作出调整

当前工程质检行业中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必须认清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建筑工程检查市场化还没有完全实现,政府规范指导还存在盲区,市场十分混乱,很多建设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意识的认识仍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极少主动寻求质量检测,多是被动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很难处理好经济关系和工作检测的关系,致使检测市场上对检测单位的工作质量评价标准不是严谨客观,而是能否灵活方便开展检测工作。在如此的市场环境中,是不可能培育出权威性的检测单位的。很多检测的单位的技术人员都是兼职人员,很难及时到现场进行检测,无法完整、准确、系统地进行工程质量监控。检测的内容多限于目测,结构尺寸的测量等简易手段,对建筑工程各种材料多凭经验测验,未使用仪器进行测试,检测结果不具有真实性、准确性。

三、建筑工程质检行业的发展对策

(一)提高质量检测意识,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目前,我国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普遍存在检测质量意识不高,内部质量管理经验缺乏等情况。国内检测单位应积极学习国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根据我国和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摸索质量管理模式。检测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完整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建筑材料质量检验工作的进行提供制度保障。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必须充分考虑到土建二级试验室的统一规划、协调管理,明确上级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各自的职责,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作用,依据检测行业的特点,建立从质量申诉处理、质量事故处理、检测过程与质量保证、试验人员技术保证、仪器与测试环境保证五个方面详细设计检测标准、检测项目等内容,保证工程质检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实现检测的公正性。

(二)培育人才,加强对工程质量工作的监督管理

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的各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的检测市场最缺乏的就是专业人才,当前我国工程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普素质较低,大专院校没有开设检测专业课程,单纯依靠检测单位的工作机制培养专业人才具有极大的局限性。提高检测行业的质量,人才培养是重点,必须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加强单位内部培训机制,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应对检测行业市场化需求。在人才管理上,要注重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对检测人员每年要进行一次考核,调整工作岗位,推动从业人员对所有的检测项目都能熟练掌握、游刃有余。岗位轮换制度能促使检测人员发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测水平。检测中心必须建立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监督管理体系,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能落实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定期进行检测工作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评估检测工作的达标情况。对于检测单位来说,质量保证是其发展的基石,以质量创造信誉,让检测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畅。检测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离不开检测中心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道路。强化质检学习,提高质检质量,培育专业人才,推进检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制度,对检测人员进行有效培训,提高质检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质检质量,发挥I监督管理职能。

(三)规范质检资料,建立质检档案

建筑工程质检单位做好检测工作,必须建立在完善的质检资料之上。总体上来说,质检资料必须具备规范性、真实性、准确性的特点,工作人员在检查质检资料时要做好整理核对工作,要求送检单位提供翔实的资料,不能单纯为了业务量而对明显不符合质检条件的企业做出质检合格的决定。质检资料在工程建设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定期整理建筑工程质检资料,整理分析质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准确的报告,同时对全面、细致评定工程质量工作也有重要作用。独立、完整的工程质检档案,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整理分析,总结问题防范处理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工作方法。做好质检档案工作对今后的管理工作也有大有益处,当工程出现问题时,应立即考虑在建设过程中故障发生的地方,减少故障排除实践,尽快恢复工程进度。

(四)树立服务观念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建筑工程质检行业要做大做强,获得权威性,就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树立服务观念。检测工作的特性就是为施工企业提供服务,工程质检是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凡是服务型工作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重视服务质量,但是质检行业事关工程使用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质检服务必须在保证检测公正性的前提和基础上去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而不能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罔顾质检的基本标准和原则。质检单位必须树立高质量的服务理念,才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质检单位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获得发展,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善于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和利用各企业的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来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只有质量检测行业真正引人现代企业管理先进经验,才可能真正的“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川徐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真做好质检机构的调整工作[J].工程质量.2002(8).

[2]王惠荣、蒋中和.建筑工程质检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 土建建筑学术文件.2008(10).

建筑行业的发展范文4

目前,我省大力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从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跨越,在这一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科技创新将日益显示出其活力,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愈加显著,对于提高我省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具有其深远的意义,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建筑业的创新能与其它“信息、机械、电子”等行业相比,其创新能力远低于它们,最明显不过的如“手机”,其升级换代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笨重的“大哥大”,“二哥大”等模拟机,向GSM、CDMA数字手机发展,目前已升级换代到集语言通信与多媒体相结合的3G手机,苹果第4代产品智能化手机也在推出。短短的数年,完成了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而我们的建筑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进展缓慢,科技创新的能力远远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存在相对滞后的状况。我们必需认真加以思考,有必要思想更加解放,观念转变的步伐迈得更大步些,更加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建筑业发展更加繁荣。本文试图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在建筑业企业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

二、科技创新能力弱的原因分析

1、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我省大中型建筑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企业营业额的比例不足2%,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为5-10%。一些小型企业研发经费甚至没有,这与低价中标及企业领导重视不够有密切关系。

2、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级技术人员短缺

建筑业企业里面,大量的是一线生产员工,占95%以上,有工程师、高级职称的人员不足3%,大量的都是技术水平不高的亦工亦农的农民工。项目的实施依靠项目部,许多企业项目部处理问题的能力强于企业,许多技术难题,“四新技术”应用等需攻关的难题,企业不能很好地加以指导,将管理的责任推给项目部。项目部往往借助社会力量加以解决。这说明项目部人才短缺,企业高资质管理人员更加短缺,许多企业负责技术的总工室(办),只有总师一人或者二、三人而已,处理工程现场技术问题都来不及,更加没有时间考虑科技创新问题。据我们调查许多一、二级企业,高素质人才仅数人而已,无法成立技术中心。

3、缺少科研场所

在行业普遍微利甚至无利的前提下,忙于为生存而竞争,无暇顾及科技创新活动,许多企业没有考虑科研场所,更没有能力建立企业技术中心。

4、科技创新趋同现象严重

许多大型建筑企业,点多面广,同一个企业往往有多个项目部从事同一类别的工程建设,在科技创新方面彼此缺乏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导致在不同的项目部都进行类似的科技创新工作,使得企业的科技资源在同一水平上面重复投入,停滞不前。项目部相互之间缺乏集成联动的机制,没有形成相互援助,相互依存的网络和集群。

5、科技创新关联意义益不显著

建筑企业的特点是实行项目管理制,为了项目建设而集聚一批人,项目一结束,人马又散开,新项目的开始又得重新招兵买马。由于建筑项目的单一性的特点,前后项目存在差异。因此会产生对科技成影响深度开发和外延开发不足的现象,科技创新级别难以提高。

6、思想认识存在误区的影响

许多建筑企业高层领导认为,施工企业按图施工,满足合同要求就行,科研工作应科研机构完成,研发轮不到施工企业,建筑行业没有什么新东西,科技含量不高等,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行研究新科题,客观认识上存在不足。

三、对策措施

为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有必要采取对策措施:

1、解放思想,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

①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加大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激情,系统地对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员教育培训,提升认识水平与创新技能。

②行业主管部门可以解决“安全文明措施费”一样,专项划出科技经费,专款专用。

③行业主管部门可以陆续在企业资质,行业管理等方面提出有关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管理机制的管理规定,引领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完善科技创新的组织架构

①进一步完善以企业总工为第一责任人的科技创新班子,充分发挥企业总工的优势,带领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质量、安全等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科技创新活动。组织选题,落实组织机构,指导科技科题的研究,定期向公司汇报科技工作进展情况,并有计划地提交科技成果报告。

②将科技创新纳入工作绩效考核当中。

对基层单位来讲,科技创新是软指标,科技进步的关注和投入不足,开展科技活动不广泛,科技成果中推广产品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为改变这一局面,在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对科技创新方面加以明确并量化,督促企业重视这一工作,利于企业的科技进步和长远发展。

3、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建筑企业对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①建筑企业认真组织研究科技创新激励方案,使企业、项目部和个人都能够受益。

②加强工法的研究,开展 QC小组等活动,抓好科技创新活动的推进工作,开展多层次颁奖活动,激励相关人员。获奖成果与个人收入、荣誉等方面挂钩,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创造性。

4、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5、合理选择创新模式

技术创新有三种模式,一是率先创新,二是合作创新,三是模仿创新。

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创新模式以模仿创新为主。以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运用为主导的技术升级换代,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学习首创者的思路,掌握其技术要领,并在工艺、功能、结构等方面加以改进和革新,生产出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场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建筑行业的发展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创新发展 市场营销

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建筑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应当与时俱进,在管理、技术、社会责任等各方面做出行业表率。然而现实情况是,众多的国有建筑企业中,少数强者更强,少数迅速消亡,其它绝大多数则是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艰难经营。

1.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现状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具备一些主要来自于其国有身份与历史积累的优势,比如说拥有几十年的同类书工程施工与管理经验、不需要从无到有的创业过程、有相对稳定的一批既有市场、在熟悉的市场范围内比较容易解决准入的问题等。但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不利于竞争的方面也显而易见,我国现有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往往资产和人员规模复杂而庞大,结构层次多,由若干以行政为联结纽带的分公司、子公司堆砌而成。各子公司业务雷同,甚至常常成为竞争对手。加上受国有体制的限制,参与市场竞争的灵活性大打折扣。

近十几年来,建筑企业规模逐步增大,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装备率持续增长,工程质量优良率保持相对稳定,企业遏制了亏损、实现了盈利,但是,隐藏在表象繁荣之下的是更深层次的忧虑:产值利润率下滑、资产负债率高居不下,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低,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均显不足,大量拖欠工程款和不规范的垫资、变相垫资行为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等等。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改革,国有建筑企业也规划了自己的发展大计,并根据现代管理理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这些改革却因为各种原因而进行得不完整、不彻底,以至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公司体制改革方面,虽然国企已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制成为股份公司或有限公司,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是并没有改变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存在一股独大、多级、所有者主体缺位的弊端,难以实现资本多元化,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集思广益和权力制衡机制。

第二是公司管理改革方面,虽然企业制订了资金、采购、施工集中管理的制度,成立了相应的管理部门,但是由于各子公司业务运作相互独立,集团公司内部资源整合的力度有限,使管理扁平化成为空谈,资源集中管理力度减弱,企业资源成本没有得到完全控制。

第三是用人和分配机制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责任的承担,国企中往往大量冗员,人员更新换代缓慢,整体素质不高,使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这种人员现状下难免束手无策。

2.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创新发展

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需求毋庸置疑,技术领先的威力不言而喻。管理创新的思想同样重要。

笔者认为,在文化与理论研究如此兴盛的当今社会,对企业而言,存在的决不是管理理论与管理手段缺乏的问题,而是这些理论与手段在企业中的适用性与有效性问题。如前所述,再先进的办法,用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都有可能失真或无效,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遭受到员工的质疑、动摇管理者的决心。

首先,企业管理人和话语权人应该明确科学管理的发展方向,坚定向好发展的决心,对先进的管理手段不是去考虑用与不用的问题,而是怎么用和什么时机用的问题。

其次,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管理创新做好策划,做好引导与推动工作,分层次、分步骤地去实施,徐徐图之,只要发展方向正确,终有达成目标的时候。

3.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营销

在西方发展了百年历史的市场营销理论,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在过去的二三十年时间里,无数中国制造业企业运用市场营销的系统知识成功地完成了资本的市场化积累,并促进了中国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现代市场营销的理念、过程和方法按照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和建筑产品的特点经过适当的调整,也必定会成为建筑企业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最终解决方案。

应当明确的是,市场营销是一种全方位进行的体系化的企业行为,而企业中的市场营销部门及其工作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是有关营销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无外乎三大类:规模化、多元化和国际化。其中,规模化发展要注意的是可持续性,不打好基础、不注重发展质量而仅关注规模,难免终有一日难以为继;多元化发展要注意的是可行性,要以既有市场和相对低投入的核心产业得到稳固为前提,因为新产业新领域的发展意味着较高的投入和较高的风险,掌控不好可能得不偿失;国际化发展要注意的是实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已在日渐丧失,不作好充分准备,参与国际竞争就可能限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二是有关市场营销组合。营销组合是企业赖以竞争的关键要素,制造业及其它消费行业的营销组合从“4P”发展到“6P”、直到最新的“4C”概念,有效实用,但是都不适用于或不完全适用于建筑行业。笔者归纳当代的主流思想后认为,建筑业的营销组合是:能力、成本、关系和企业形象。其中,能力包括技术能力、融资能力、施工能力等;成本包括施工成本、资源成本和管理成本等;关系的对象包括客户、竞争者、分包商、供应商、金融机构、政府机构、甚至是企业员工等;企业形象包括企业品牌、企业文化、企业公众形象等。

建筑行业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建筑 设计 发展 理念

引 言

建筑被认为是一种凝固的空间构筑体艺术[1],给予人类丰富的物质实体的形态,它通过独特的语言形式表达着人们的文化、情感和价值等各种元素而有别于诸多门类的艺术[2]。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的上升伴随了居住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对建筑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3]。基于此,建筑设计界的学者们对建筑创新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4],建筑设计创新的相关研究也已经从零星的研究走向体系化,迄今已涉及建筑理论创新[5]、地域建筑创新[6]、建筑技术创新[7, 8]、建筑创新教育[9]等方面。因此,本文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述[1-7, 9],旨在探究建筑设计行业的诞生、演化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1 建筑设计行业的由来

尽管人类建筑已经诞生了很长时间,但建筑设计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并以建筑设计行业协会的出现为形成标志[3]: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导致了建筑规模日益扩大且工艺越加复杂,这就要求“主要建设者”既需要具有丰富的设计知识和高超的技巧还需要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3]。另一方面,以Medici家族为代表的新兴的城市贵族和富有的商人阶层将资本转向土地和房屋。基于对优秀工匠(能够表达主人意愿、受过设计培训、兼具管理大型作坊经验的人才)的需求,建筑设计逐渐从匠师的手中分化出来表现为由具备文化艺术素养的人专门承担相关工作并被称为“建筑师”。 建筑设计职业的出现后,建筑师们一方面总结古代工匠的建造经验,并将科学技术上的成果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中,使得建筑类型、形式都大为丰富。

1834年首个行业协会(英国建造者协会(The Builders Society))的出现标志着建筑设计专业的形成[3],建筑师至此与建筑业中的其他从业人员得以了较好的区分。通过行业协会,建筑师的独特地位得以确立,并且进一步完善了学院教育体制。随着建筑设计职业化的加强,以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为代表的行业协会对建筑师的职业地位明确限定为“设计、监督设计是否得到实施”。至此,建筑师与建筑物发生了脱离,仅对业主负有设计和监督建设过程的职责,这也标志了建筑设计行业的进一步成熟。19世纪晚期,各行业垄断程度的提升促进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建筑师事务所也开始扩充并集中、组织了与建筑业所有相关专业的人员。

2 我国建筑设计的创新思想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学者对建筑设计予以了极大的关注[4]。我国建筑设计创新的研究也从早期的零星研究走向体系化,涉及建筑理论创新[5]、地域建筑创新[6]、建筑技术创新[7]、建筑创新教育[9]及某类特殊建筑的设计创新[10]等。哈工大邹广天教授带领的团队开展的研究最为全面形成了建筑创新学的基本框架[4],该团队认为:建筑设计创新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需要,建筑设计的发展离不开建筑设计创新,从创新学的角度对建筑创新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建筑设计创新系统内,主要由主体、对象、目标以及手段构成;建筑设计创新决非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包括建筑形态创新、建筑功能创新与建筑技术创新等一系列内容;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前行,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建筑设计创新的基本方法的应用原则,有助于人们对建筑设计创新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推动建筑设计创新实践的发展。

3 我国当代建筑设计的理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环境发生了质变,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我国的建筑领域在短暂的3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对现代主义建筑批判、后现代主义建筑尝试到新现代主义建筑探寻等过程。研究表明,我国当代建筑创作的特征所展现的相关理念总体如下[1]:

(1)建筑创作既不拘泥于传统的创新,又不凌驾于历史的超越。作为文明容器的建筑往往承载着地域文明所积淀的精髓,建筑设计重视地域文脉既不是对古典文化的回归或是乡土设计,也不会对全球化趋势的对抗或外来文化的排斥。广义的文脉不仅要作为记忆符号去承载历史,更应该通过对其传承实现人们的群体认同与情感归属,因此应建立在民众精神诉求与社会现实经济基础之上并视建筑为地域文明现代化进程的物质基础进而实现修补城市断裂的历史。

(2)建筑创作的既属于此时此地的建造,更是此情此景的抒发。建筑历史是流逝的时间在永恒存在中的演化,因而建筑应该为人提供原真性的日常生活体验,即:建筑应该在现实生活基础上体现建筑的生命力和在时间的绵延中获得建筑创作的自由。建筑师作为个体的人一定要有自由的意志,有了主体性,才能决定自己的价值选择与行为选择,而不必依附于他者,这也是一切有生命力建筑的灵魂所在,不能因为技术的进步与工具的革新所取代。因此,优秀的的建筑设计要充分理解建筑背后所蕴涵的地缘、人缘、血缘与情缘。

(3)建筑创作既要实现表达理性简约,更要体现精致细节。建筑既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又具有“内外兼修”的内涵。建筑创作既不能脱离现实生搬硬套,也不能超越现实任思维任意游走,故高效、合理的方式整合资源是建筑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建筑的适度性在于客观理性地分析与评价现实条件,将技术与艺术以恰到好处的方式进行结合,这样的建筑语言对于弥补中国城市短裂的现代性是一个极好的手段。

4 结 语

建筑是一种凝固的空间构筑体艺术,它会因时期和流派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外在的三维空间存在形态与内部的结构逻辑。尽管人类建筑已经诞生了很长时间,但建筑设计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并以建筑设计行业协会的出现为形成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领域在短暂的3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对现代主义建筑批判、后现代主义建筑尝试到新现代主义建筑探寻等过程。虽然我国建筑设计创新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也不乏大量照搬外来的风格和潮流的案例放弃了建筑的本质。相信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建筑设计会逐渐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张向宁. 当代复杂性建筑形态设计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导师:梅洪元)[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2] 李金红. 城市住毛建筑设计改进和创新[J]. 吉林建筑设计. 2004(3): 20-22.

[3] 李湘桔. 基于知识管理的建筑设计企业项目管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尹贻林教授)[D]. 天津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