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范文1
【关键词】学前教学;信息化建设;师资力量
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正在逐步改变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信息化在教育的运用已经渗透到了大学、中学和小学各个教育阶段。然而,同样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却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态势。这与学前教育长期以来游离于国民教育体系的边缘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对于促进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面向未来,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乃大势所趋。随着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其信息化建设在近几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首先,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在理论基础上,摆脱了以往对域外研究成果的依赖,一大批国内相关领域的学术成果,如幼儿园英语教育、礼仪教育等相继问世,由此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在学前教育的教学实践中,信息化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从以往的数字化教学到当前日益成熟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正逐步在全国各个幼儿园推广应用。最后,2010年我国制定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将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战略位置给予肯定,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为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但是,在我们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的同时,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样应给予高度的关注。现就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
一、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建设的区域性差异明显
由于受到我国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同样呈现出区域性差异的问题。即便是同一地区,也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学前教育中所存在的数字鸿沟和代际差异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均衡发展的最大障碍。以教育发达地区的上海为例,至2009年底,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基本覆盖了各市县的全部幼儿园。这对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或农村地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很多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尚处于酝酿或起步阶段,要达到上海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信息化建设的区域性差异助长了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公平。缩小区域性差异,实现均衡发展,是我国学前教育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2.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顾名思义,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必然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的支撑。然而,国内很多地区的幼儿园在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方面并不是很完善,很多幼儿园的现有设施设备甚至谈不上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持方面,直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关于学前教育的软件研发才得以开展,由于起步晚,发展缓慢,学前教育软件的研发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领域的发展;加之,当前信息化在各个领域的迅速推广和应用,应用软件的更新换代极为迅速。在这种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应用软件研发的滞后使其面临着被淘汰的悲惨命运。如何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成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3.幼师的整体水平偏低人为因素在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师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然而,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幼师的整体水平不高。由于对学前教育认知的偏见,很多人将幼师排除在教师队伍中,认为其在教书育人方面尚不及中小学教师。从当前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即可看出,幼师专业的学生大多是专科学历,且属职业教育,并未纳入到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之中,由此造成了幼师的知识学历普遍不高。这种长期的社会认知使得幼师自身也对其价值存在着怀疑,很多幼师将自己的职业定位为照顾幼儿,而非教育幼儿,如此认知的偏差使得其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与课程结构不能进行有机地结合,即便是教育系统组织信息化教育应用的培训,其效果也并不是很明显。
二、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改进措施
1.统筹协调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区域性平衡
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区域性平衡要从多方面着手。首先,着力促进教育系统内部的平衡:改变以往对学前教育的认知偏见,将其纳入到中小学以及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向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倾斜。保障教育系统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协同推进,避免同一地区不同教育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失衡现象的出现。其次,统筹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城乡发展:着力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共享渠道和平台,促使农村的幼儿能够得到与城市幼儿同等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而消除我国的教育不平等现象。最后,统筹中西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均衡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对西部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性扶持,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建立定点、定项的扶持机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促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西部地区的流动,进而促成中西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2.加大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作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物资技术支撑,必须加大对相关方面的投入力度。在软硬件设施上,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以及软件资源作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加大对这些方面的投资,在保障数量的同时,加快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进而带动其质量的提升。加大对学前教育应用软件的研发投入力度,改变传统的以练习和训练为主的软件设计理念,进一步扩充应用软件的种类和用途。
3.加强幼师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幼师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于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极具现实意义。首先,在思维观念上要扭转人们对幼师的传统认知。积极树立幼师教书育人的良好形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进而为幼师自我认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正确地进行职业定位的同时,提高其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其次,加强对幼师的职业技能培训。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是合理调整高等院校幼师专业的学历水平,由当前的专科学历提升至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从源头上提升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在高校课程设置上适当地加入信息化教学的内容,增强幼师的职业技能和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对在职人员的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幼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专项技能培训,及时更新幼师队伍现有的知识结构。最后,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估机制。对于幼师的考核评估应加入信息化教学的内容,着重考查其信息资源与课程结构的结合程度,考查时间体现联系性贯穿职业教育的终身。
参考文献:
[1]王吉.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6),126-127.
[2]孙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现状[J].中华少年,2015,(31):177-178.
[3]朱海燕.对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4.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范文2
陆克俭:从世界发达国家幼儿教育发展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提升,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从国内一些著名幼儿园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观、儿童观的进步与创新,教育环境创设与教育方法的革新等,都与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密切关联。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当代幼儿教育的一个最大特征。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正处于加大投入、提高品质、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落实学前教育“国十条”要求的“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过程中,一些地区过度重视房舍、操场、玩具等硬件的投入,忽视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轻视数字设备和系统添置与构建。所以,在大力新办和改建、扩建幼儿园时,我们需要在幼儿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要避免步入室内外设备环境“城市化、教育技术手段“乡村化”的低水平发展模式。
我认为,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落实与普及,将会有助于学前教育“国十条”、“公益普惠”方针的落实。
首先,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是现代化幼儿园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特征,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和办园水平,满足市民对幼儿教育不断提升的要求,必须加强走现代化幼儿教育的道路。一所现代化、高质量的幼儿园,如果没有一套以网络平台,将办公终端电脑、教学终端多媒体电视、互动多媒体触摸白板、安全监视系统、媒体终端DC、DV等构建起来的教育信息技术系统,是名不副实的。一所新幼儿园在经费的投入方面,教育信息设备与系统的构建应该占硬件投入的五分之一,因为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前教育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其次,在实现入园机会、优质教育机会的相对平等方面,教育信息技术可以发挥特别的作用。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将改造传统的管理和教育,这对幼儿园管理者思想、方法、效率的不断提高,对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儿童观的进步与革新,对优秀教育教学内容、方法的传播与运用,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学前教育方面推广落实教育信息技术,可以大面积、大幅度地提升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和水平,缩小不同等级幼儿园之间的距离,促进广大幼儿园办学水平的平衡发展,从而扭转“入好园”的困境。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对当代幼儿都有哪些影响?
陆克俭:“网络时代”对当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别是智力开启和发育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现在的孩子在婴儿时期就开始玩弄鼠标、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电脑上网了,他们的大脑里接受了海量的图、文、影像、音乐等信息,他们大脑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都得到了丰富的刺激,获得了良好发展。相比“小人书和收音机时代”偏重单一的视、听觉记忆型的幼儿,生活在网络环境下的幼儿,他们的大脑活动多是视觉、听觉、运动觉联动型,在他们的思想中形象更加丰富、想象更生动,他们的学习欲望更强,懂的知识更多、动手能力更强、语词表达更丰富,情感表现更多样。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如何看待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定位以及它与中小学信息化之间的差异?
陆克俭:学前教育信息化与中小学信息化的确存在着一些差异,这是由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决定的。中小学阶段,儿童以知识技能学习为主要目标,其活动中心是学科教育;而学前教育阶段,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和行为的社会化是主要目标,其活动中心是生活教育。
我认为,学前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三个独特之处:
一是,信息化建设在网络平台的终端设备上强调师生互动合作。例如,教学终端设备采用能够实现师生教学互动的电子白板系统,选择使用那些能够互动的软件和有触摸、点击特点的教学课件。
二是,网络中的教育资源多媒体库更加广泛和丰富,古今中外,生活、教育方面一切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社会知识,儿歌、童话、故事,舞蹈、游戏、歌曲、图画的影像、图片、动画、音乐资料都包含在内。这些资料使用者可以是教师、家长,也可以是幼儿。
三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网络建设尤其重视家、园之间的沟通、互动。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尚不属义务教育,所以取得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的认同和信任,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如何更好地通过网络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中的生活、学习、活动以及表现,如何快速地掌握家长对教师、幼儿园的意见,是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的任务和工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曾经谈到过,未来的学前教育信息化会迈向手指触摸的时代,为什么“手指”会成为这一领域的大趋势?
陆克俭:以往的信息数码终端设备操作需要用固定的编码键盘、繁琐的操作程序来进行操作,这束缚了幼儿运用电子终端设备了解世界、交流思想、获取知识的欲望和能力。
电子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产品价格的下滑,特别是触摸屏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触摸学习软件的配套开发,将为当代幼儿探索世界、获得知识、交流思想带来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明天,触摸屏平板电子产品将以教学设备和学习终端产品“触摸平板”进入幼儿园,幼儿通过手指的触摸点击就可以自如地进入他们想要了解、思考、交流的世界。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范文3
>> 湘西北地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调查研究报告 广东移动助推粤东西北地区教育信息化 西北地区社区矫正现状调查与模式研究 西北地区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现状调查与分析 对鄂西北地区“民生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西北地区电网改造现状与思考 西北地区体育师范生英语水平调查与对策研究 粤东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国际化现状与对策 西北地区 全省推进粤东西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召开 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西北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研究 我国大西北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鄂西北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现状调查 鲁西北地区高校足球文化现状调查分析 西北地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太阳能在西北地区的应用调查 西北地区中小学生生存状态调查研究 桂西北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调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11-12.
[2] 教育部.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EB/OL]. .
[3] 郭绍青,杨晓健等.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26-32.
[4] 周玉霞,张喜艳等.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远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范文4
2012年11月,在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迎来55岁生日之际,记者采访了李建丽园长。穿过北京颇具特色的护国寺大街,沿着狭窄的胡同前行,在一片平房中,一座外观并不起眼的淡紫色小楼显示了它与周边青砖黛瓦的不同,这里就是创办于1957年的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以下简称“棉幼”)。虽然外观并不起眼,但幼儿园门口的十几个牌子昭示了它的非凡实力:“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北京市示范幼儿园”“北京市卫生保健示范幼儿园”“北京市学前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北京市社区儿童早期教育基地”“北京市西城区平安校园”等。
一见到李建丽园长,她干练的装扮、温和的笑容和悦耳的声音,让人感觉十分亲切。作为北京市幼儿园中的佼佼者,棉幼值得写的地方很多,此次采访就从其中的最大亮点—信息化建设开始。提起棉幼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业内可是响当当的,这里是北京市学前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园长李建丽是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此外,北京市教委成立的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工作室中唯一的信息化应用工作室也设在这里,由李建丽园长担任工作室的主持人,带领北京市10所幼儿园的一线园长和教师开展信息化研究与应用工作。
明确发展目标,为信息化建设导航开路
棉幼的“信息化建设工程”始于2006年,当时是作为幼儿园“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进行立项的。良好的成绩基于正确的决策和科学的规划。之所以要加大气力做这件事情,是因为当时信息技术在北京市的许多领域,包括教育系统在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李建丽园长敏锐地感觉到,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在促进棉幼高品质办园的过程中,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于是她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情,并确立了建设一种集管理、科研、教学等于一体的网络运行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教师发展、保障安全保卫、推进家园共育的目标。
提高管理效率是指建立数字化办公管理平台,开发专门管理软件,将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如批阅计划、卫生保健、学习交流等都在计算机上进行。随着幼儿园规模的不断扩大,一园多址(棉幼目前有棉花胡同、平安里、西四北七条三处园址)的办园模式增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同时社会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和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幼儿园迫切需要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以提高办园质量。
促进教师发展是指建立教师信息化交流和培训平台,实现网上看课、发表文章、交流研究三个重要功能。以往,教师看课只能实地进行,常会受到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而借助网络平台,每个教师都可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视频和论文放到网上,方便本园教师之间及与其他幼儿园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保障安全保卫是指建立幼儿园安全管理网络系统,实现全方位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处理安全隐患,保证幼儿的安全,使家长放心。
推进家园共育是指建立家园信息交流平台,改变以往通过联系本、宣传栏等与家长联系沟通的传统方式,采用网络视频、手机短信平台、BBS窗口、博客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互动,提高家园共育质量。
提升硬件水平,为信息化发展打牢基础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夯实基础才能筑得高台。在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之后,首先要进行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李建丽园长说,2006年前后,北京市政府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没有现在这么重视,中小学校淘汰下来的电脑一般都会先给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校,不会想到给幼儿园。加之棉幼从2001年开始成为首批北京市办园体制改革试点园,不能收取捐资助学费,所以在没有专项资金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
李建丽园长一方面合理使用预算外资金,最大限度地用于信息设备的投入,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和力量的支持。当时有一个幼儿的家长正好是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幼儿园就与其所在的科技公司合作建设网站、开发软件,并接受了一些社会捐赠的设备。从2006年到2008年的三年间,棉幼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90万元,接受社会捐赠200万元进行了校园网的建设,包括:(1)网站建设,增加多个功能版块,加强了园内的交流互动和对外宣传的功能;(2)网络系统建设,建立了10兆光纤的24小时上网条件,建立了幼儿园的局域网和无线网络端口,使各部门和各班级都能高速便捷上网;(3)更新了网络监控设备,将原有的射枪式监控镜头全部更换为可旋转式360度球形监控设备,开通了“宝宝在线”视频点播系统,让家园共育得到有效推进;(4)增加了电子门禁系统,幼儿来离园都需刷卡,自动记录时间和接送人,园内13个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监控,保障了幼儿园的安全;(5)添置或更换了网络服务器、交换机、存储器等设备,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控制室,配备专职教师进行全面管理与调控,以保证网络的安全顺畅运行;(6)建设了幼儿电脑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并将电脑全部更换为液晶显示屏,为师生构建更加先进、科学、智能、舒适的操作环境。与此相适应,对各班级的各类数码设备也进行了更新换代,如配备了CD录放机、数码照相机、磁盘存储式摄录机等,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加强探索研究,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面对今天设施较为先进齐全的信息化基础条件,李建丽园长感慨,从当初全园只有一台电脑、一块交互式电子白板,到现在的每班一台多功能一体机,基础设施建设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当初制定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信息化已给棉幼的各项工作带来了巨大改变。
首先就是管理效率的提高。李建丽园长说:“数字化办公管理平台大大提高了管理实效,现在我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就可以了解幼儿园各个方面的工作情况,对各个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全园各部门之间通过管理平台也增强了沟通和联系,树立了全局观念。”
李建丽园长运用数字化办公管理平台在工作
信息化带给教师的变化也是巨大的,有了完善的多媒体设施,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过程中提高了课件的制作水平,增强了教学的视觉效果,使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多功能一体机更是集电子白板、电视、电脑的功能于一体,使得教师能够针对幼儿的需求随时上网查找资料,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直接感官体验。
李建丽园长一向特别注重教学科研工作,信息技术在这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多机位的视频摄录技术将班级活动拍摄并剪辑,供教师分析研究;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教师通过网络镜头观摩和讨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不同园址的教师还可通过电视电话会议共同研讨。李园长举了一个例子,棉幼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设置了“娃娃家”活动区域,她在日常看班活动中发现,小班的孩子在“娃娃家”活动时总是在重复摆弄玩具,没有在玩耍中学习,游戏水平有待提高。但是与教师沟通时,教师并不认可这种看法。于是她就抓拍了许多幼儿在“娃娃家”里的游戏情景,并且剪辑成案例,集中再现不同指导下幼儿游戏状况的不同,使教师重新审视游戏过程,明确了教育者的作用,从而引导幼儿游戏的逐步深入。同时,交流平台也可以给教师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倡导个性化教育新理念
“无论信息技术无何发展,也无论增加多少先进的设备设施,这些始终都是手段,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理念而服务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学前教育的新理念,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加以实现。”李建丽园长说。“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发展”是棉幼所倡导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
在李建丽园长看来,对于幼儿来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每个孩子的兴趣、志向、能力都不同,所以要尊重个体差异,了解什么才是幼儿喜欢的、要做的,所以幼儿园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和课程需要,为他们创设丰富可选的活动内容和释放个性的空间,比如开设了体育、艺术、计算机、英语等课程,这些都不是兴趣班,也不另收费,而是为了给孩子更丰富的教育和更多元的选择。棉幼的“娃娃家”活动区域也是多种多样的,像西四北七条园的“娃娃家”定位是“家一样的感觉”,那里四个班级的家具都是找厂家专门定做的组合家具,而且每个班级的都不一样,布置得像家里一样,因为这里主要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对于中大班的孩子,则主要创设以科学探究和社会交往为主题的活动区域,比如针对社会性教育课程,提供医院、美发厅、食堂等多种社会场景下的多样玩具。
在实施个性化教育过程中,有一项特别受家长欢迎的内容—“幼儿电子档案”。当时北京市中小学校刚开始要做学生电子档案,棉幼就着手实施了。电子档案以文字、照片、录像等多种形式,记录了每个孩子从入园到离园三四年时间里的重要成长内容,包括体检记录、生活掠影、艺术创作、教师观察记录等十几个方面,很多瞬间是家长无法捕捉到的,所以对他们来说特别珍贵。等到孩子离园时,这些资料加上毕业典礼录像、教师评语和园长祝福等,会刻成光盘送给孩子和家长。如今,幼儿电子档案已经放在幼儿园的网站上,家长能够经常查看,可以更加方便地与教师交互完成对孩子成长的引导。
很多家长对此都非常感动,因为这需要棉幼的教师在繁重的常规工作之外,还要学习多种电子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更要在每个孩子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观察和了解他们。李建丽园长说:“电子档案不仅是纸质档案在形式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能够在孩子一日的生活和学习中发现有价值的亮点,还要用家长能够接受的笔触客观描述和分析这些行为的成因,同时据此给予幼儿个性化的指导和教育。”
棉花胡同幼儿园网站
寻求家园共育新突破
“开放办园”是李建丽的重要办园理念,她将其渗透到幼儿园管理的各个环节,其中“宝宝在线”视频点播系统就是她着力推出的一项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个系统以班级为单位,将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视频放在网络上,大班、中班和小班每天各有一个小时的点播时间,这样每个家长在相应时段、在任何能够上网的地方都能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之所以分时段开放,一是由于目前的宽带容量还无法满足全园家长在同一时段共同点播,二是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家长的关注点也不一样。
虽然这种方式让家长放心了,可教师们愿意吗?幼儿园是否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呢?记者不禁有些疑虑。李建丽园长坦言,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有争议,压力也很大,因为这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公办园中都很少有。教师们会有担心:这是不是要时刻监督我们,大家会不会都来挑毛病?对此,她用开放的办园思想统一了教师的认识,“棉幼是向家长开放的,也就是向社会开放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培育孩子,我们的教师非常爱孩子,所以我们不怕看。大家最担心的问题是看什么,其实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幼儿园的有效管理提供支持,二是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
万事开头难,李建丽一方面要做教师的工作,通过每天的开放过程发现教师或班级的闪光点并给以肯定,同时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帮助他们开展个体研究,寻找有效对策;另一方面还要做家长的工作,2006年、2007年开展这项工作的初期,一些家长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总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否受了委屈上面,不过渐渐地,家长们看到了棉幼教师对孩子的爱心,态度就有了改变,不但和教师共同研究如何教育孩子,还为幼儿园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宝宝在线”视频点播系统从运行开始到现在,还没有一起因为家长看到孩子受委屈而向幼儿园投诉的事情发生。这也让李建丽坚信,只要抱着开放的心态和真诚的态度,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会理解和支持的。“现在幼儿园发展非常快,在园孩子的数量逐年增多,家园共育不仅是学前教育的需要,也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手段的丰富,让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李建丽园长说。
用爱诠释特色园所文化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有一点我们始终没有改变,也是棉幼的传统,那就是爱孩子。我们做的所有努力和尝试,都是以爱为出发点,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让孩子能够快乐和健康地成长。”这是李建丽园长工作的准则和奋斗的目标。
2012年是她来到棉幼的第十个年头。2002年,李建丽勇挑重担,来到棉幼担任园长,这里是北京办园体制改革试点园和北京市唯一一所全国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示范园。整整十年,她始终坚持科研领先的课程改革,并在棉幼形成了“爱、勤、严、诚”的园所文化,“以爱促发展”的办园特色得到了家长与社会的广泛认可。爱,是棉幼的传统,是55年的传承,“棉幼的老师爱孩子”已经多年口口相传,为幼儿园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不过李建丽园长说,虽然爱的理念没有变,但爱的方式却要拓展,要进一步研究“如何爱”。以前,教师对孩子的爱更多的是一种“母亲护小鸡”式的爱,让孩子吃饱穿暖和高兴就行了。如今,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将自己作为长者而强加给孩子一些爱,而是要成为幼儿行为的合作者、帮助者和引导者,要用爱促进孩子的发展。
为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2011年棉幼实施了“家园工程”,对幼儿园的内部环境布置进行了改造,更能体现棉幼的园所文化。这种爱的园所文化从记者一走进主楼就感受到了,两扇大门上各有一大一小两个棉花图案,分别象征着成人和孩子,成为“子母门”,这也是棉幼的园标。紧挨着大门的一面墙上,是长颈鹿和小羊一起玩耍的图案,楼梯处还有大象和小象的动物亲子图案,看起来都非常温馨悦目。
在一层大厅内,几个关于“社会性教育”的柱式区域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李建丽园长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棉幼将“爱孩子”内涵扩大的内容。她说,全面育人是新纲要的重要思想,社会性教育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是爱的教育,也是棉幼的一大特色。这几个柱状区域每一个代表了社会性教育的一种品质:讲礼貌、守公德、爱自己、爱同伴、爱亲人,在每个主题之下,写有相应的目标要求和具体内容,同时摆放了相关的书籍、图片和摆件等。在二层和三层还设有多个交往活动区角,孩子、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在此互动。“我们的目标是让园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所有的布置都不是摆设,而要能够用起来。”的确,棉幼的占地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这里的环境创设却很有内涵,处处凸显着办园思想和教育理念。李建丽园长自豪地说:“棉幼的孩子升入小学后,不少都成为班级的小干部,他们的老师反映,棉幼的孩子不怕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得益于我们的社会性教育。”
谏言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李建丽关心的不仅是棉幼一园的发展,也关心着全市的学前教育事业。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她也为此提过建议。因为在此前的调研之中,李建丽考察了全市各区县的多所幼儿园,发现幼儿园师资力量的培养是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范文5
通过全面搜集和深入阅读国内外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相关文献,梳理其至今以来的发展态势与阶段性特点,深入分析其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使用信息能力的机会、相关培训机会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从而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进展和研究走向进行系统描述。
关键词:
信息素养;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信息化
2010年末,为较快推进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十条政策措施,并要求制定和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后又在2012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2012—2020)》,对未来十年中国学前教育划定了明确目标。近年来,学前教育已得到迅猛发展,随着幼儿教育的信息化程度逐步提升,对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也必然提出了更高要求。不管是从为幼儿营造信息化学习环境角度,还是从幼儿学习特点角度出发,都需要幼儿教师在自身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自身信息素养影响幼儿的信息观念,进而潜移默化培养幼儿的信息素养。作为影响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构成、其模型构建与发展策略、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之间的互动和关联等方面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课题。本文将综合分析信息素养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幼儿教师信息素养这一重要现实课题的研究走向。
1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进展
“当信息化研究几乎遍及教育实践中的各个领域时,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问题却较少引起人们关注。”汪基德等认为学前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7-33。目前,国内外针对中小学教师和大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学术探讨较多,而针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专题研究则较为匮乏。吴碧莲和潘峰楠[2]48-49、毕春霞和李新锋[3]126-130、邓红红[4]145-146等对城乡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展开了实证研究。卢长娥和冯桢石的调查表明幼儿教师总体信息素养状况不容乐观,不同教龄、学历和年龄段的信息素养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5]26-29。耿霞的调查显示,年龄31岁和10年教龄以上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总体水平较高[6]35-38。梅剑峰对宁波市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量化评价,再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信息素养量化评价结果进行校验和修正[7]89-93,较好解决了信息素养评价中如何科学量化的问题,使此类信息素养评价能得到更客观准确的数据结果。在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基础上,诸多学者探讨了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问题。王佑镁初步构建了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结构模型,深化了幼儿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组织者、决策者和领导者所需具备的结构内涵[8]12-16。王永军提出通过园本培训和个人进修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来提升幼儿教师信息素养[9]。刘珍芳提出了集中培训与园本培训相结合的互动培训模式[10]106-108。邓红红认为农村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缺失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缺乏、能力不强、道德意识薄弱等,须加强农村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幼儿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力度[4]149-150。
关于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理论模型问题,郑频捷针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所设计的调查表,集中阐述了数据准备、挖掘方法选用、数据库设计、模型建立等四方面[11]158-160。胡雅萍和汪传雷梳理选取并引介综析了Bystrom模型、Savolainen模型、Krikelas模型、Johnson模型、Leckie模型等国外最具代表性的信息行为模型,并对其从研究焦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主要变量等方面进行比较性分析[12]8-10。彭俊英和王帆主张选择艾森堡和伯克维茨1988年首提的“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作为培养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要依托[13]71-75。Big6给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个界定问题、收集信息和评价信息来解决问题的明确分析框架。
2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走向
2.1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文献评价总体上来说,国内外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当下研究尚比较零星与不系统,不少研究只停留在初步构建,缺少进一步的分析与对策研究。未来应从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结构模型着手进行研究,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优化对策,以期切实提高和优化我国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及其专业发展。为完善我国幼儿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规范性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我国应充分考虑大中小学生与教师等不同群体的信息素养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特定群体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并考虑到不同学科的差异性和具体评估的可操作性,尽快开展针对幼儿教师这一特定群体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制与开发。在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具体实践过程中,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可整合成信息技术优化主题教学、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信息技术加强安全管理等三个部分来实施。虽然学者们研究了许多适合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如“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十步调查法模式、信息搜索过程模式、混合培训模式等,但要提高在职幼儿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仍需借助国家高等院校和幼儿机构等多方协同合力。2.2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趋势展望未来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发展趋势,教育界应在以下几方面获得创新和突破。
2.2.1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价维度与体系构建有必要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作为对幼儿教师“通识性知识”领域中的一项基本要求。然而,这个导向性要求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明确界定、说明和评价。对于信息素养的评价维度,国内外学者已对其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做出了深入探讨,并建立了较为系列化的指标提取和综合评价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等,应尽可能根据特定评价对象,比较分析多种评价体系的成败优劣,对特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估、反馈与修正。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师信息素养的量化评价方案,应遵守定量评价的基本原则,以科学性、可测性、多样性为特征。要重视对幼儿教师获取及创造性综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其专业素养的能力评价,并在评价维度及体系的各部分权重中应有合理体现。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量化评价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配备有效的监管机制,包括量化评价的记录、统计、计算和分析总结。
2.2.2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影响机制与运行系统从理论上探索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影响机制与结构模型。根据文献综述和实证调查得到的数据分析,并结合学前国培基地和调研基地幼儿园的实地调研,对这些因素进行关联分析,探索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影响机制以及结构模型的各个模块。构建和完善以信息文化素养、信息知识素养和信息能力素养为基础维度的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CKA结构模型(见表1),指标体系下的具体细则将针对幼儿教师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可参照国内学者桑新民的“学生信息素养六标准”、陈文勇的“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和《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制定《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专业发展自评量表》。而处于首要地位的便是幼儿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评价维度。应着重考察幼儿教师的信息意识与态度层面、信息技术掌握操作层面、运用信息技术实际解决教科研的整合创新能力等层面,并在评价操作层面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措施层等,定量分析应用的指标体系层次。
2.2.3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实践模式与技术支持作为一种纽带与桥梁,信息技术将幼儿教育的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五大领域课程融合到一起,实现了幼儿教育各课程间的无缝整合。同时,将信息技术自然融入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使之成为儿童游戏和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效果,明确具体探讨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实践模式与技术支持也是本研究理论探索的重要内容。全面借鉴“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等全球性培训项目,探索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多样化的实践模式和整合型技术支持。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这一“以技术整合的方法学习技术整合”的培训模式,为幼儿教师培养信息意识,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幼儿教育专业素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和平台。
2.3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设计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设计可按照“理论研究———调查分析———模块建构———实证检验”的思路进行,具体如下:(1)全面搜集和深入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将对其他相关信息素养研究的研究成果,分析已有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理论研究,综合比较已有研究。(2)通过调查深入分析幼儿教师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使用信息能力的机会、相关培训机会等方面,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进行系统描述。(3)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以上所提出的各个模块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学前国培基地和调研基地幼儿园的实地调研,对这些因素关联分析,探索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结构模型的各个模块。(4)通过对其他层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经验与做法的实证借鉴,针对幼儿教师独特的显著特点,结合学前国培基地和调研基地幼儿园的优化实践,有重点地展开针对性的对策分析。在研究方法方面,未来的研究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自行设计分为园长卷和教师卷的《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专业发展问卷》,内容保持统一但各有侧重。应利用问卷调查得来的实证资料,从幼儿教师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使用信息能力机会、相关培训机会等方面对各个模块进行统计分析,以综合分析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各维度的模型关系与关联系数。总体纵览,未来研究将探索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影响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个关于描述分析的范例,并通过对其他层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经验与做法的借鉴,再针对幼儿教师的独具特点,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3结语
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作为有效实现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关键环节,应从国家战略层面上予以重视,应切实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为此,本文全面搜集和深入研读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较为全面合理和科学严谨研究设计了初步的幼儿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以稳步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信息化重大进程。
[参考文献]
[1]汪基德,朱书慧,张琼.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3(7).
[2]吴碧莲,潘峰楠.泉州市公办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12).
[3]毕春霞,李新锋.农村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国培计划”培训学员为例[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
[4]邓红红.农村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缺失与提高策略[J].教育探索,2013(7).
[5]卢长娥,冯桢石.幼儿教师信息素养调查与思考[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4).
[6]耿霞.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调查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10).
[7]梅剑峰.基于模糊数学及数据挖掘的幼儿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5).
[8]王佑镁.面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校长信息素养差异及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9]王永军.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初探:以安徽省委机关幼儿园为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10]刘珍芳.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5).
[11]郑频捷.学前教育师资信息素养的挖掘模型设计[J].咸宁学院学报,2011(6).
[12]胡雅萍,汪传雷.国外知识型员工研究分析[J].情报探索,2011(12).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范文6
一、夯实基础,做好教育信息化的三个建设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信息环境的建设是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是开展信息化工作的条件,信息队伍的建设是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动力,因此我园加大了在这三个方面的建设力度,努力更新园所信息环境,为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
1.优化信息环境
我园始终以前瞻性的眼光、发展性的理念,将电化教育的优化配置作为园所工作的重点,合理规划配置的时间、内容,逐步完成了信息环境的优化。先后完成了幼儿园外网、局域网建设,开通了幼儿园门户网站、班级博客,建立起家园飞信,实现了“班班能上网、时时能共享、处处能交往”的网络环境下的园所信息化建设。同时还在园内建立了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方便了园所会议的召开。此外,园所的安防系统(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也确保了园所内部无监控“死角”,保证了幼儿的安全。2011年,我园安装了大型户外电子屏,将园所特色活动、园所通知等进行滚动播放,既让家长们有了了解认识幼儿园的窗口,又方便了更多的家长浏览通知。
此外,为21个教学班和4个专用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一体机、数码相机、实物展台、CD机、便携式播放器、U盘、多媒体终端机、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全园配备了6台摄像机、3台单反相机、4台移动投影仪、4块白板、3支录音笔、6个扩音器,完成了班级及专用教室信息设备的优化配置,为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整合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是信息化硬件实现增值的重点工作,也是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园内局域网上建立了资源库,用于各种课件、图片、视频、文字的收集,并且分类整理,结合各领域课程需要进行资源的收集;购买了神奇龟、童易、青苗等教学软件,让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起步阶段能够有的想用,有的可用。同时建立教师自制课件资源库,一方面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自制并积累课件,另一方面从网络上筛选适宜的课件,分类存放后供教师查阅使用。此举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的使用。
3.开展信息培训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实践者,也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主体,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非常关键,我园也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列入工作重点,提出了培训“四步法”。
(1)第一步:认真调研培训基础
我们始终认为培训教师和教育幼儿是相通的,只有了解了教师的原有水平,才能使培训的针对性更强,使培训更加有效。通过调研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使用软件的熟练程度上能力不均,其中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的仅占10%,能使用课件制作软件的仅占3%。此外,教师对班级硬件设备的使用也只是涉及基础功能。通过对教师基础能力的调研,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培训的方向。
(2)第二步: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结合调研情况,我们在设置培训内容时着重体现递进性和全面性,由易到难地安排了基本办公软件操作培训、PPT使用培训、图片处理培训、视频编辑培训、电子相册制作培训、Flash软件培训。同时,针对园所的硬件配备,相应地安排了照相技巧培训,录像机使用培训,移动投影、实物展台的操作培训,白板使用培训,一体机使用培训。
图1 电子白板使用培训
(3)第三步:科学优化培训流程
为了使培训更加科学,我们对培训的流程进行了优化,改变了原有的培训流程,逐步形成了全园培训与兴趣培训两条线。全园培训重在指导教师学习设备设施的使用方法,并且由原来的单向输入变为双向互动,即教师每人都有互动尝试的机会,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兴趣培训重在指导教师学习一些先进软件的操作使用,培训流程为自主报名-分组培训-实践指导-成果分享,即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自愿选择培训软件的内容,然后针对教师自选情况分组,聘请区电教馆专家、区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针对不同软件进行分组培训,在课堂练习的同时布置课后练习。第二次培训主要针对教师的练习作品进行个别指导,帮助教师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在第三次培训时对作品集中进行分享展示,帮助教师建立自信,体验培训的成功。
(4)第四步:巧妙转换培训成果
为了让教师进一步体验到学习、实践带来的快乐,我们将教师的日常培训习作仔细修改后,作为参赛作品上报。此举极大地激励了教师的制作动力,园所的参赛作品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见表1),在促进教师发展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园所发展。
表1
通过“认真调研培训基础,合理设置培训内容,科学优化培训流程,巧妙转换培训成果”这培训“四步法”,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发展,增强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意识,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加快了园所信息化发展进程。
二、深化应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五项应用
教学质量不会因为一种新技术的简单引入就自动提高,它还需要很多层面的支持与实践。为此我们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又一个重点定位在教育信息的深化应用上。
1.鼓励在一日生活中应用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可见教育契机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园教师抓住契机,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快捷、生动的特点,在提升幼儿生活品质的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美好的情感。
(1)营造温馨氛围
我们将收集来的轻音乐、律动、歌曲、诗歌、故事等按照适宜欣赏的时间进行分类打包,供教师在必要的环节加以组合利用。
例如:在进餐、喝水、起床环节播放轻音乐,每月更换一种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认识了钢琴、萨克斯、笛子、葫芦丝、古筝等乐器,感受到了不同乐器音色的不同。
又如:在午睡环节播放故事录音,让幼儿在一个个故事和卡通形象的陪伴下愉快入睡,让午睡在文学作品欣赏中唯美地拉开帷幕,让幼儿感受到午睡的愉快与收获。
再如:在户外活动前环节,利用轻柔的音乐配以适合季节、节日的歌曲、律动,让幼儿在有序做事的同时,学习歌曲、诗歌,从而不断丰富幼儿过渡环节的内容。
(2)培养良好习惯
在日常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中,多媒体就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如针对幼儿刷牙方法不正确、书写姿势不正确的情况,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爱护牙齿》《保护眼睛》让幼儿了解刷牙的重要性,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让幼儿懂得了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而且初步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3)成就自主幼儿
通过信息技术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应用,使我们真正做到了生活处处有教育,生活时时有发展,幼儿逐步养成了自主有序、自由自律的生活常规,他们在音乐歌曲的提示下不仅能够自主做事,而且还知道主动开关多媒体设备,培养了幼儿自主生活的能力。
2.提倡在教育教学中应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注意是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只有打开注意这道门户,知识的阳光才能透进心灵,智力才能得到发展。而多媒体教学则为幼儿提供了多重感官刺激,对幼儿的学习与记忆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园一直提倡、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应用多媒体。
(1)激发幼儿兴趣
在“绘本变变变”活动中,教师使用白板的聚光灯、拉幕功能,通过局部引导幼儿进行猜想,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2)理解抽象概念
在健康活动“食物的旅行”中,针对孩子们“食物到底去哪了”的疑问,设计了Flash课件,引导幼儿消化这一抽象的概念。
(3)突破教学难点
在音乐活动“小飞象”的教学中,针对幼儿容易出现问题的节奏难点,利用PPT课件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理解,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4)小结活动经验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对于一些自然现象的形成非常感兴趣,如“雷电的形成”,但是由于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可以利用Flash课件在活动的最后帮助幼儿小结经验。
(5)丰富游戏练习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利用不同软件的多种功能,创设游戏练习情境,如在社会领域活动“有趣的标志”中,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让幼儿在活动的最后进行操作,帮助幼儿理解不同标志的意义和用途。
图2 利用电子白板开展教学活动
3.支持在区域游戏中应用
(1)在表演区的应用
在表演区,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加自主地进行选择和游戏,我们将幼儿近期表演的节目音乐设成小图标,分类放在电脑桌面上,幼儿游戏时就能够根据自己选择的节目顺序自主播放音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2)在益智区的应用
在益智区,为了让幼儿了解一些玩具的玩法,采用视频进行介绍。如在多米诺骨牌的玩法中,给幼儿欣赏大型多米诺骨牌比赛的视频,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对新玩具的兴趣,而且有效拓展了游戏的玩法和思路,促进了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3)展示区域作品照片
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在区域游戏中支持幼儿,在游戏后也同样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如不同的活动区域都会留下幼儿的作品,我们一方面将作品设为电脑屏保,作为流动作品展示墙,让幼儿在过渡环节欣赏;另一方面将幼儿作品分类制作成电子相册,到幼儿园网站、班级博客上,给幼儿创设更广阔的展示平台,让幼儿获得成功和自信。
(4)引导幼儿巧学新操
开学后,我们会将新操陆续放在电脑桌面和班级博客中,让幼儿充分利用过渡环节和在家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虽然集体练操时间少了,但是幼儿做操的兴趣和水平却有了很大提高。
4.重视在教育科研中应用
我园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近几年也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了教科研工作中,如在信息检索、数据处理、成果宣传等方面都运用到了信息技术。
(1)信息检索
为了更好地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调研,了解某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已有成果和当前研究动态,我们会在百度、谷歌、中国知网、龙源电子期刊、超星数字图书馆等专业网站进行检索,以决定自己的研究角度和高度,避免重复工作,为论证课题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拓宽思路。
(2)数据处理
成果研究和撰写过程中,经常要涉及数据输入、统计、分析等工作,我们会利用Microsoft word,Excel和SPSS进行数据录入、统计计算、数据输出,这也为我园教科研成果的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3)成果宣传
教科研成果是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如何将成果功效最大化就成了关键。通常的交流和推广手段多为召开展示会、座谈会及发表、出版等方式。会议交流推广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进行,耗资费力,效益较低,所以我园利用信息技术交流推广研究成果,通过网站、博客、QQ群等网络技术,让研究成果在无限的时空领域迅速地传播,有效与同行互动交流,极大地提高了推广研究成果的效益。
5.推广在家长工作中应用
近几年,我园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在家长工作中的应用,园所门户网站、班级博客、班级飞信、班级QQ群,都有专门教师进行维护更新,为家长和教师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新生入园后,为了让家长安心工作,免除焦虑,我们每隔半天就将幼儿活动的照片和视频放到班级博客上。很多家长纷纷留言:看着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我们也就放心了,老师们辛苦了!
大班幼儿毕业前,班级教师会将幼儿在园的照片、视频制作成电子相册,刻成光盘,给大班幼儿留作纪念。很多家长看后感动地说:“老师真是细心,我们都没想到,这份礼物太宝贵了!”
在日常工作中,针对家长工作比较忙的情况,我们通过电子邮件、QQ进行在线互动式家园联系,让更多的家长能够得到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与帮助。
三、探索模式,完善管理信息化的三个创新
1.园所管理信息化
创新永远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我园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创新研究,由原来的进班检查到监控抽查,由原来的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由原来的会议式培训到视频录像培训,由原来的纸质财产表到电子标签,不仅让管理更加规范、科学,也让管理更加便捷、有效。
2.年级管理信息化
每个年级在日常工作中都会积淀一些研究成果,我们各个年级都会让教师以电子版的形式将成果进行梳理,分类存放到网上邻居,让教师们随时能够进行借鉴与学习,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
3.班级管理信息化
每年学期末班级的玩具检查都非常烦琐,为此我园将玩具目录进行编号,并配以相应的编号照片,这样在期末玩具检查时就更加方便、省时。班级信息的电子化为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全面推广,促进教育信息化的三方发展
1.幼儿的发展
我园信息化教育的开展,使幼儿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了提高,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多媒体操作也表现出各自应有的发展水平。在日常的生活、游戏、学习中,幼儿能够熟练、自主地使用电脑、播放器、一体机、数码相机等设备,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真正地促进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孩子们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师的发展
(1)以制作为基础—以做促提高
我园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开展,使教师对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了非常深入的学习,大家运用软件制作课件的能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五年来,我园教师在信息技术类大赛中的参赛成绩越来越好,在2013年的全国师生电脑作品大赛中,共上报6件作品,其中5件获得了北京市的一等奖。
(2)以应用为前提—以用促成长
我园信息技术应用的开展,使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信息化设备的操作与运用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教师们能够更有目的地选择课件,更有效地使用课件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哪些课件能够激趣、哪些课件能够引导、哪些课件能够总结提升,有了更清晰、更理性的认识。同时全园教师都能够熟练使用班内的多媒体设备,真正实现了让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更好地服务这一目的,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以比赛为契机—以赛促发展
我园信息技术作品参赛的开展,使得教师的参赛热情有了很大的提高,参赛作品数量逐年递增,获奖作品逐年增多。在近几年的全国NOC大赛决赛中,选派两个青年代表队参加,分别取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极大地鼓舞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了教师在信息化方面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