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1

一、送教下乡,“五个一”给家长“补课”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5+2=0”就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此,应该做到“五个一”。

1.一个坚强的组织体系

为深入推进县域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家校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广大家长的科学育人水平,切实加强和改进县域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县委县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政府重要工作部署。教育主管部门要实施家校合作改革试点,印发方案,制定了年度工作目标和较为详尽的计划方案体系。成立“省家长函授学校芦溪站”“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每年设立家庭教育专项经费。

2.一批健全的教学基地

为解决家长分散难以组织集中的矛盾,提高家庭教育的普惠率,要建立覆盖县域各乡镇学校、幼儿园、村、社区的家庭教育基地。要求学校有固定的场所、组织机构和家长委员会等,并充分利用学校开家长会,组织开展省市县家庭教育宣讲活动。这些教学点大部分都是村小孩子的家长,主要是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家庭教育急需“补课”。与妇联组织一起组织开展“家教大讲堂”活动,将家教课送到农村、社区。

3.一支优秀的宣讲队伍

为充分解决家庭教育空而不实、脱离实际等问题,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在最基层人员即班主任、“五老”人员、妇联组织、志愿者队伍中筛选37人组成县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团成员分为幼儿园、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四个阶段进行分类教学。

4.一套实在的规章制度

为改变过去那种单一而随意性很大的家校合作局面,建立家校合作长效机制,要出台制定《家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从家长教育、家长访问、书面沟通、家长委员会等方面,制定完善的《家长学校(教学点)章程》《家长学校(教学点)指导纲要》《家长学校(教学点)管理制度》《家长学校(教学点)表彰条例》等一套制度。同时,建立家庭教育评比奖励机制、出台评估体系,做到“三纳入”,即把家庭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对中小学幼儿园的年度工作考核评比体系,把指导家长学习情况纳入班主任评先评优范围,把开展家长教育情况纳入学校教师和班主任工作量。另外,要求学校积极推行“六个一”,即每班建立一个家长留言本、一个电话联系卡、一份告家长书、一张意见征集表、一份素质报告单、一份家教导报,建立畅通的家校联系渠道。

5.一系列好的主题活动

为推进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要积极开展家校合作主题教育活动。一是每年举办一次学校开放日活动;二是每年开展一次参与社会实践体艺等亲子活动;三是每年开展一次学生品行表现联评活动;四是扎实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五是积极做好“学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宣传教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形成家校(园)携手、共同育人的强大合力,有利于改变过去那种单一而随意性很大的家校合作教育局面,拓宽家校合作教育的渠道,形成切合本校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家校合作教育新途径。

总之,开展送教下乡,加强家庭教育的服务指导,路子走对了。送教下乡,深入农村服务农村家庭教育,是一大进步。送教下乡,长期坚持打造家教服务的新模式,是教育之急。

二、改革推动,开展家校合作改革试点

启动实施“省家校合作改革试点项目县”。项目将家校合作的国际视野与我县的本土实践紧密结合,以推动出台省级、县级文件为政策前提,以总结帮助试点学校的家校合作实践为落脚点,开展并实施一系列实践活动,包括促进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建设,举办专项培训会,开展大样本跟踪调查,驻校指导和调研,家长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等。通过这些活动,印发《试点学校工作手册》,形成家长委员会建设的规划,初步形成家校合作的实践框架与统一规范。项目推广由家校合作六种实践类型构成的专业框架及其包含的科学理念。

三、政府推动,构建“三位一体”家校合作新格局

1.加强协调,齐抓共管

成立县家庭教育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相关部门担任成员,负责指导全县家庭教育工作。妇联组织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牵头协调单位,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中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卫生部门负责孕妇家长学校;各级妇联、团委、教育、卫生、民政、关工委等部门共同参与指导乡镇社区的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的工作。

2.创新方法,完善体系

创办家庭教育报纸,在电视台、网站等设立家教专版、专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形式、立体化地传播家教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开通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热线和家庭教育咨询服务QQ群,为家长开设家教咨询服务,为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解决家长和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的苦恼和困惑。开办家庭教育交流园地,分类切磋指导,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活动。

3.加强宣传,全面提升

各有关单位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进行家庭教育舆论宣传和知识普及,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办好家庭教育专栏,进一步扩大家庭教育的辐射面和社会影响力,推动全县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2

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深远,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家庭中人与人的沟通方式,时时刻刻都影响幼儿未来人格的发展。教师与父母如何配合才能教育出具有美好心灵,具有创造力、有信心、有责任心、有责任感而且乐观向上的孩子呢?我们架构起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促进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心,较好地实现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特举行家庭教育征文活动。

一、征文范围

围绕家庭教育的学习心得、育儿体会、读书笔记等,(征文内容建议:指导孩子交往的案例、指导孩子学习的案例、孩子习惯培养的案例、亲子沟通中的案例、读有关幼儿教育的书的体会等等)

二、参加对象:幼儿园全体家长

三、活动时间:2014年5月5日至5月16日

四、征文方式:

2014年5月16日前把征文案例的电子文档交到各班班主任处,各班班主任于5月19日前上传到教学处。上交征文时同时一并上交1、2张亲子家庭照。

五、文本要求:

1、在案例文本中运用日常生活中教育细节的真实故事。

2、案例文本撰写的可以是成功家庭教育细节,也可以是缺失的家庭教育细节。无论哪一类细 节,对细节的描述以及生活中的故事一定要阐述详细,不应空发议论。

3、案例文本内容格式

(1)标题:细节名称,字体:宋体三号加黑居中。

(2)正文:生活中的教育细节故事、教育细节的分析、教育细节的效果与反思,字体:宋体小四。

4、案例字数不限。

六、活动要求:

1、各班老师动员幼儿家长踊跃参加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尽量全员参与,每班上交不少于5篇。

2、幼儿园组织园骨干老师进行征文评选,最后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 名,优秀奖:若干名,颁奖仪式在毕业典礼进行颁奖。征文以展览的形式展出,并上传幼儿园网站供学习交流: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3

【关键词】0—3岁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入户指导

随着0-3岁早期发展日益受到关注,人们开始倡导以科学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我国在学前教育“十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0-3岁早期教育发展目标,指导即早教教师走进社区0—3岁婴幼儿家庭,面对面地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方式。接下来笔者具体从其优势、方法与策略进行阐述。

一、入户指导的独特优势

入户指导是针对0—3岁婴幼儿散居在社区、家庭的特点而进行的一种早期教育指导方式,确切地说是早教教师走进宝宝家庭向家长介绍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本知识、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指导科学的家庭教育策略和方法。

首先,入户指导具有由“共性需要”转变为“个性需求”的优势。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是以自然的差异为基础,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纳外界,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孩子之间的差异,更多地施行个别化的教养。关注一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给予评价和针对性建议,与家长探讨此宝宝个性化发展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个性化指导。

其次,入户指导具有由“被动式指导”转变为“主动式指导”的优势。

在进行其他方式的早教服务时,早教教师及专家在家长面前具有权威性,同时也增加了距离感,家长在活动中被动接受而不敢主动发问;反之,在入户指导时,早教教师前往每个宝宝的家庭,家长、宝宝在自己的家中都表现更自如,没有焦虑情绪和陌生感,相反将早教教师当做自己的朋友,能融洽交谈,在指导中易于接受建议,易于主动式的互动指导。

再次,入户指导具有由“监护式养育”变为“发展式养育”的优势。

二、入户指导的方法与策略

入户指导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它在早教社区服务过程中应发挥的独特作用。作为实践者,我们着力于入户指导的方法与策略的探索,使其成为社区早教服务的有力推手。

(一)一回生,二回熟,提前增进家园之间的了解。

首先,通过社区服务站,早教教师通过社区电话与适龄婴幼儿的家长进行联系,经过几个电话联络,根据家长的自愿需求来确定指导对象,自我介绍后,向家长询问一些简单的宝宝情况和家庭背景,进行情况登记,以备制定指导方案。

在电话沟通中我们发现,0-3岁婴幼儿家庭迫切希望得到早教指导。相互信任是做好活动的基础,为了打消家长的顾虑,我们决定在确立服务对象后,可以再次通过二次电话沟通,约请家长走进我园举办的亲子园,进行参观,介绍针对其宝宝的一些指导方案,介绍早教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宣传开展入户指导的目的和意义。

一回生、二回熟,增进了家园之间的了解,为入户指导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定方案,重形式,构建多元的入户指导课程。

根据与家长预约的时间,我们开始入户指导的实际操作。每次入户指导的教师不超过3人,根据入户前调查资料,我们预先制定了指导方案,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安排以下入户指导课程项目:

1.与家长交谈,观察和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状况。

2.教授亲子游戏,帮助家长了解婴幼儿年龄阶段的教育要点。

3.接受家长咨询,帮助家长解决育儿困惑。

4.征求意见,拓宽入户指导内容。

在一周后,早教教师还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本次活动效果,关注入户指导内容对宝宝个性化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交代家长可通过联系电话定期咨询,不断追踪宝宝的发展。

(三)改观念,建档案,正确引导科学育儿方法。

0—3岁宝宝的生长发育是父母、祖辈最关心的问题,因为宝宝的父母是“独一代”,缺乏育儿经验,而祖辈们已经淡忘自己曾经的带宝宝经验,在生长发育上有些盲目跟从,看着别人的“好”,学着做一些盲目的事。因此,在入户指导时,我们可以有理有据地指引他们科学育儿方法,改变他们的错误观念,相信宝宝家庭指导档案能帮助教师、家长,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个宝宝生长发育、生活习惯、思维特点、性格特征和成长中的问题。

(三)转观念,建资源,帮助家长提高选择玩具的水平。

玩具已经成为爸妈逗乐宝宝的重要工具之一,家长意识到玩具还能刺激宝宝的身心发展。可是现在的家长对玩具舍得投入,在对玩具的教育作用和适宜程度上缺乏盲目性,种类繁多、价格不一的玩具,家长为宝宝选择玩具也因此成为我们在入户指导中的一个活动项目。在指导中我们根据宝宝阶段发展特点引导家长尽量利用家中现有的玩具和可利用资源进行亲子游戏。针对玩具繁多、不适用的现状,帮助家长分析每一件玩具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教给家长如何发挥玩具最大的教育功能。

(四)细倾听,解困惑,提高家长育儿经验。

对育儿知识的缺乏是家长们最大的困惑,在入户指导前的电话沟通、入户指导中的咨询环节以及入户指导后的电话回访过程中都必须倾听家长的困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早教教师的倾听、判断、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是个挑战,对早教教师的专业经验也是考验。入户中认真倾听家长讲话的内容,观察家庭中的教育环境,从中了解家庭教育现状,捕捉教育契机,给与适时的指导。

(五)填问卷,收资料,了解早教家长的现实需求。

入户指导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不但对宝宝普遍性特征有一定了解,对每个宝宝的特殊性特征也要关注和研究。入户指导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而收集问卷资料是我们了解受指导对象需求最好的捷径,我们通过收集整理问题后,对下一次的入户指导方案进行调整,让入户指导真正成为我们进行社区早教指导的有力手段。

三、对入户指导的进一步思考

目前,我们通过以上的“走出去、请进门”的入户指导的方法与策略,我们欣喜地发现其有效作用,同时也发现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自身的问题。0—3岁婴幼儿家长对早教指导师资的要求高,在家长的面前,早教教师既是老师身份,同时还必须扮演医生和儿保专家的角色,因此对于早教教师师资业务素质提出高要求,要熟悉0—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善于解读0—3岁婴幼儿的行为,掌握足够的早期教育知识和教养方法,以备好入户指导的“一桶水”。

其次是社区问题。社区早教指导服务不是教育部门、社区公办幼儿园早教实验基地园单方面的事,更需要社区的联动。因此,我们将进一步通过社区早教服务站进行沟通、交流、合作,努力与社区共同承担起社区早教指导中心的任务,共同参与到入户指导的服务中来,更有效地深入到社区婴幼儿家庭中,大面积提高0—3岁婴幼儿看护人的科学育儿能力,去架好入户指导的“连接桥”。

参考文献: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4

1.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龄前的儿童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智力开发状况会对其以后智力发展水平起到重要影响。同时,学龄前的儿童又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幼儿身体的抵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弱,所以幼儿家长必须为幼儿营造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所以说,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

1.2有利于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影响着农村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每个人在出生之日起,便会受到来自于家庭成员、家庭文化氛围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同时也会在家庭生活以及日常人际交往中得到各种知识和经验,进而形成自身的情感和情绪,逐渐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及伦理道德观念,这些种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对于儿童学会为人处事的态度以及自身能力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需要一大批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来进行建设,而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家庭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能够有助于他们成长,同时也为人的能力及性格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2.农村家长对学前教学的认识现状

2.1尚未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

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讲,游戏可以说是他们平日里的主要活动,然而却有不少农村家长认为孩子每天做的这些游戏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少玩多学习,这里的学习主要指的是算术和识字。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大约有25%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评价时,都把爱玩当做孩子的缺点。家长在给孩子购买图书时,基本都是以唐诗、算术方面的书籍为主,而手工、绘画以及故事等方面的书籍却少之又少。很多家长都将教孩子数数、识字作为教育孩子的主要方式,只有极少家长会与孩子做游戏。上诉情况充分反映出了农村家长对知识的渴求及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轻视。

2.2家庭教育方法欠缺科学性

在调查中发现,孩子在发脾气或是犯错误时,大部分农村家长都会采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如果道理讲不通,便会对孩子进行警告、斥责,甚至是进行体罚。虽然家长普遍认为对孩子采取讲道理的方法效果并不太好,但是又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究其根本原因是农村家长严重缺乏行之有效地家教措施。当前,很多家长已经逐渐开始形成尊重孩子的意识,但由于受到传统家长制观念的影响,在孩子指出家长错误时,仍有一部分家长选择口头否认、内心赞同的方式予以应对,家长的这种表现,主要是为了维持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形象。

2.3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相脱节

大部分农村家长都把幼儿园视作为与小学衔接的场所,要求幼儿园应以教孩子算术、识字为主,极个别的家长还会要求幼儿园给孩子布置作业。这些情况的发生,根本原因都是农村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不了解而导致的。很多孩子在幼儿园中学到的舞蹈、儿歌、美工、绘画等技能都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和鼓励,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在家中也难以保持。家长缺乏与幼儿园的合作意识,他们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以后,所有的责任都应当由幼儿园负责,却从没有真正认清自己的职责。由于很多家长需要下地务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进行辅导和教育,与幼儿园教师的联系更是少之又少,从而导致农村幼儿家长的工作开展困难。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缺乏密切的配合与协调,致使学前教育的开展很难获得预期中的效果。

3.改善家长对学前教育认识现状的建议

3.1采取多种形式树立家长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

幼儿园应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正确方法,增强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转变家长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使家长了解幼儿教育必须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首先,幼儿园要积极组织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家长会等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内容和形式,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目标达成一致;其次,幼儿园要发挥“家长园地”的宣传作用,在这一版块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幼儿教育内容,并注意及时更新,使家长在“园地”中了解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增强对学前教育的认知,从而调动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再次,幼儿园要搜集幼儿教育案例,向家长宣传成功与失败的幼儿教育资料,帮助家长走出“家长制”的教育误区,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快乐的成长环境。

3.2组织多样化的活动,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知

幼儿园应当积极组织亲子活动和开放日活动。开展亲子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家园共同教育,以此来发挥出家庭教育的真正作用,进而提升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并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而开放日活动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家园之间的和谐沟通,借此来使家长对幼儿园中的日常活动情况加以了解,这样可以使家长更为清楚幼儿园为孩子所提供的教育内容、教学环境以及保健生活环境等,是否能够满足孩子各个方面发展的需要。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家长们充分了解到环境育人的道理,从而提高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3.3促进家园教育一体化发展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5

关键词:农村幼儿 家庭教育 物质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02-02

1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概念界定

家庭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家庭教育物质环境是指家庭中孩子经常接触的人、事、物等有形的、具体的、客观存在的环境,如家庭结构状况、生活水平、居住条件、图书玩具的购置等。家庭教育精神环境是指家庭中的情感、态度、人际关系、处事方式等无形的、抽象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如亲子关系、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以及父母的文化素质等。家庭教育物质环境是家庭教育精神环境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教育精神环境反作用于家庭教育物质环境,影响着家庭物质环境的表现和发展,每个家庭的物质环境都是家庭成员主观选择和加工的结果,都赋予了精神的作用。家庭教育物质环境和家庭教育精神环境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是指经过家长的设计与选择,使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和社会化功能的物质环境。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具有四大功能:一是幼儿认知的信息窗;二是幼儿社会化的助推器;三是幼儿情感的催化剂;四是幼儿身体健康的训练营。因此,作为家长应善于挖掘家庭物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特指户口在县城以下的农村、父母身份均为农民或农民工、年龄在3~6岁的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研究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目的在于让广大农村幼儿的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重要作用,引导和提升他们创设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质量和品位。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关系到农村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未来。

2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优势

有人认为,在城乡矛盾日益加剧的今天,相对于城市优越的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根本无任何优势可言。事实并不尽然,幼儿家庭教育具有其非常独特的一面,其最终培养目标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即由于受幼儿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所限,幼儿家庭教育的重点不是知识、品德和审美教育,而是身体的成长发育和智力的开发。从这一角度来看,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恰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1 农村家庭整体生活环境真实、自然

生活在城市的幼儿可以享受到都市的繁华美景,如高楼大厦、大型超市、3D影院、游乐设施、动物园、博物馆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是,农村幼儿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田园风光、自由惬意的生活节凑,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农村幼儿不仅能吃到最新鲜的水果、蔬菜、粮食、鸡蛋等,还能辨别多种动物和植物,亲身体验到它们生长变化的过程,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经验;通过与植物和动物的亲密接触,农村幼儿不仅了解很多植物的特征和动物的习性,甚至学会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计数、归类和统计;幼儿游戏与玩耍的内容源于现实生产与生活的亲身体验,是对家长生产生活的模仿,农村幼儿很小就学会了“捡、拔、剥、摘、撒、掰、拧”等等手部动作,手的灵活使用非常有利于大脑的刺激与开发。良好的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并非等同于高档、时尚和豪华,而应给予幼儿真实、自然、具体、直接的感官刺激和多样的信息。农村生活环境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和潜能的开发。

2.2 农村家庭居住条件开放、简朴

城市幼儿大多数居住在封闭的单元楼中,楼房内卧室、客厅、厨房、餐厅、厕所样样俱全,冬天有暖气,夏天开空调,关起门来就是一块独立的小天地,甚至住在对门都素不相识,不相往来。但是,农村带院子的平房高大宽敞、出入方便、行动自由,使农村幼儿具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和空间,运动量大大增加,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幼儿的天性和身体发育的需要;农村幼儿冬天要体验寒冷的滋味,夏天要经历酷暑的考验,这使得他们的身体更加结实,对环境气候的适应能力也更强;农村的邻里之间接触较多,夏天傍晚一起在门口消夏乘凉,秋天一起收割、采摘、晾晒,农村幼儿生活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之中,从小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关系,感受到了热情与淳朴的民风,有利于他们良好人格的培养。

2.3 农村家庭结构状况更加紧密

城市家庭结构以幼儿和父母两代人一起生活的核心家庭为主,隔辈祖父母一般独自生活,只有在孩子太小需要帮忙照看时才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与其他亲戚相距较远,交往不便,也只在年节和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才相聚。但是,农村家庭结构则以幼儿、父母和隔辈老人三代人一起生活的主干家庭为主,叔叔、伯伯大都住在本村,其它亲戚相距也都不远,往来频繁,完善的家庭结构使农村幼儿很早就对家庭成员的称谓有了一定的认知,对辈分关系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不知不觉中幼儿的思维和记忆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农村紧密的家庭关系,也使幼儿充分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和浓浓的亲情,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有利于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礼貌待人的良好品格。

3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弊端

与城市幼儿家庭相比,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确实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劣势和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农村幼儿家庭的卫生条件较差

城市幼儿家庭一般都很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幼儿的用具要经常高温消毒,饭前、便后要洗手,提供适合幼儿的如厕用具并适时、适当给予训练等。而农村幼儿家庭受家长自身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居住条件的限制,不重视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基本上是粗放式的喂养,一切顺其自然;即便是条件较好的农村家庭,很舍得给孩子花钱买食物和生活用品,但也不特别注重讲究卫生、营养膳食、合理搭配、保持清洁干净。

3.2 农村幼儿家庭缺乏专门的活动空间

条件优越的城市幼儿家庭会为孩子准备单独的房间,房间内除了床、柜等生活用品外,还有图书、玩具等材料;一般的城市幼儿家庭也会为幼儿开辟一定的活动区,专门安置幼儿游戏和学习的材料,供幼儿游戏、玩耍;城市幼儿家庭活动空间的布置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和性别特点,材质、图案、颜色都精心挑选,力争对孩子的身心产生积极的影响。相比之下,很少有农村家庭专门为幼儿开辟活动区,供幼儿活动和放置用具,更别说精心设计和布置单独的幼儿房间了。

3.3 农村幼儿家庭图书、玩具数量少、品种单一

城市幼儿家庭的图书品种多样,从童话寓言到生活常识,从人物到动植物,从图形到文字,等等;城市幼儿家庭的玩具丰富多彩,从积木、拼图到电动遥控,从毛绒到实木到塑料到金属,从手工训练到智力开发,等等;有的甚至会花大量的金钱买来各种包装精美的幼儿读物,购置昂贵的、高档的电动玩具,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农村幼儿家庭接触到的幼儿读物和玩具的数量很有限,品种也很单一。

造成以上弊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农村幼儿家庭的收入水平整体较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导致农村幼儿家长在思想上不能认识到家庭物质环境的重大意义,在行动上也就很难做到积极主动地去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物质环境。

4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改进措施

创设有利于农村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家庭教育物质环境,发挥其优势,克服其弊端,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幼儿家长的素质。对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工作是幼教机构和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实现家庭和幼儿园合作共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首先,使农村幼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提供家庭教育的书籍、发放宣传材料、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农村幼儿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新理念,从而自觉、主动地为幼儿创设一个符合孩子生长发展规律、整洁而又充满情趣的物质环境。

其次,为农村幼儿家长提供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示范。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模型展示、现场观摩等形式提供多种类型、不同风格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设计方案,供农村家长学习和借鉴。

最后,训练和提高农村幼儿家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创设的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农村幼儿家长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幼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设计竞赛活动,检验和指导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农村家长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创设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占兰.中国农村幼儿教育体系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1995(4):21-23.

[2] 李生兰.利用家庭教育环境资源促进幼儿能力发展[J].山东教育,2001(5):10-12.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6

关键词:宣传力度;亲子关系;参与意识

幼儿园亲子活动是在考虑幼儿园成长特点和需要的基础上,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由儿童和他们的父母或是看护者共同参与的一项具有指导性与互动性的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了家庭与学校这两大资源,提高了孩子与家长的融合度,也让家长在活动中进一步获得科学的育儿方法,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这一活动虽已在全国各地大范围地开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流于形式、互动频率低、幼儿主体不明确等问题。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我将根据实地考察、文献调查的结果,从亲子活动的意义、幼儿园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以及行之有效的亲子活动指导策略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促进幼儿教育的持续发展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意义

1.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

亲子关系对孩子终身发展有重大影响,譬如幼儿心理发展、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及未来成就等。就目前现状而言,许多家庭经常呈现的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对孩子过分溺爱。还有众多家庭,家长的压力过大,被自身的一些问题所缠绕从而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的态度较急躁,导致亲子关系比较紧张,缺乏和谐的家庭环境。由此可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健康的亲子关系很重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不仅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能促使亲子关系健康发展。

2.使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亲子活动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走进幼儿园,在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可以缩短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同时经过观察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孩子的表现,家长可以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其在活动中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念和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逐步了解培养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从而最终实现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

3.增强家长与教师共同担当孩子教育责任的意识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与家长都是儿童教育的主体,其共同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可是现如今很多家长因平时过于繁忙没有时间去照顾孩子,认为孩子放在幼儿园让老师教育就可以了,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方方面面都很少过问,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责任与义务。而亲子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忙碌的家长参与其中,树立主人翁意识,与教师共同担当教育孩子的责任。

二、幼儿园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

1.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意识薄弱

目前亲子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虽然认识到这一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总是以工作繁忙、没有空闲时间为借口而缺席,代为参加的是爷爷奶奶或是保姆。曾有人说过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在性格上是不健全的。父母这一行为的存在,正是反映了父母对幼儿教育家庭化缺乏绝对认识,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2.互动的单向性

在幼儿园亲子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教师扮演的是指导者与策划者的角色,并且在活动中不间歇地指导学生,这种行为使得学生处于被动互动的处境,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而另一方面家长过多地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这就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互动的机会,也不利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

3.父亲在亲子活动中缺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竞争不断加强,父亲作为家庭内的经济支柱,经常忙于工作,因此在亲子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母亲的身影而缺乏父亲的参与。众所周知,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坚强勇敢性格的形成。家长与教育人士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断改革教学方案,以促进父亲加入活动的机会增多。

三、行之有效的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指导策略

1.加大亲子活动教育意义的宣传力度

父母观念的转变对于提高亲子活动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在父母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性格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人员可以通过校园宣传专刊来有关亲子活动的内容,撰写亲子活动的意义,或是邀请家长观摩亲子活动开展较为优秀的班级,从中体会亲子活动的乐趣。

2.创新亲子活动的内容

传统的亲子活动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必须在保留精华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创新,设计更多富有趣味性的亲子活动。譬如开展“我给爸爸妈妈穿衣服”的活动,由一名家长站在终点,幼儿站在起点,哨声吹响后,幼儿跑向父母并将衣服穿好,再由父母将幼儿背起跑回起点,时间少者为胜。类似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竞争意识,而且拉近了家长与幼儿的距离,提高了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对活动时间进行修改,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开展户外活动,让父母有时间陪伴幼儿。

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使忙碌的家长建立主人翁意识,与教师共同担当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譬如,在亲子活动的全过程中只有父母的陪伴而父亲缺席,教师扮演主导者与控制者的角色,抑制了幼儿的思想,父母对亲子活动的重视度较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幼儿健康个性的全面发展。相关教育人员需要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改善教学方案,增加新的具有创新性质的亲子活动。与此同时,以加大亲子活动的宣传力度作为辅助。相信在不断地摸索与探究下,幼儿园亲子活动将取得重要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