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源共享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源共享技术

资源共享技术范文1

关键词:网格;共享资源;信息服务

1. 网格技术

1.1网格技术的有关概念与特点。网格是构筑在Internet上的一项新兴技术,是高性能计算机、数据源、互联网三种技术的有机组合和发展。它通过网络环境连接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异构资源(包括超级计算系统、存储器、数据库、软件、科学仪器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为用户提供透明地使用高性能计算资源的环境,又称为虚拟计算环境。在形成的网格状的高性能计算网中,各个资源就是网格的节点。网格技术研究工作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计算网格、信息网格、知识网格。计算网格是网格的系统层,它为应用层提供系统基础设施;信息网格是研制一体化的智能信息处理平台,使得用户能方便地、处理和获取信息;知识网格则是研制一体化的智能知识处理平台,使得用户能方便地、处理和获取知识。

1.2网格的体系结构。网格的体系结构是构成网格的各层以及协议的集合,它定义了用户和资源之间协商、建立、管理、使用共享关系的基本机制。其特点是可以根据问题对资源的需求,动态地组织网络上的资源,实现网格的资源共享。这种资源的共享不仅仅是文件的交换共享,还可以是直接对计算机硬件资源、钦件资源、网络和数据等资源直接访问,并且这种共享是动态的、高度可控的,资源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共享内容、共享发生的条件都是被严格定义的。所有遵守这些共享规则的部门可以构成一个虚拟组织[1]。一个通用的网格体系结构可以满足虚拟组织的全部要求。这种结构从下到上分为五层:构造层、连接层、资源层、汇集层和应用层

2. 构建基于网格技术的资源共享体系

2.1 构建资源共享体系的设想。网格技术能够充分吸纳各种计算资源、数据资源、知识资源,并将它们转化成一种随处可得的、可靠的、标准的、同时还是经济的信息处理能力。如果我国各行各业能利用网格技术建设虚拟资源共享体系。当今的经济发展趋于国际化,而且这些竞争压力是由各个企业单独来承担。同时有些发达国家企业之间出现联合竞标、设计与制造的趋势。以一个企业的能力来与一个行业的企业进行竞争,必定处于弱势。这就需要充分利用行业内的资源,组建行业性的企业联盟,以提高国际竞争力。而网格技术的发展正好可以为行业资源共享提供一个很好的集成化的平台环境。

目前虚拟的资源共享体系主要应用在于科研机构和制造业中。用来共享运算资源、管理分布数据、整合应用程序。典型的例子有:英国国家网格计算计划、宾州大学乳腺癌诊治计划、波音公司等。这些虚拟组织,是利用网格技术将分布在不同区域的高性能计算机、资料信息通过宽带网络连接起来,从而使得用户不再被局限于使用单一机构的计算机资源,并大幅度地节省了信息设备、管理和人力成本,而且各个成员使用自己的软件组件进行设计和模拟,产生的数据和结果能被其他成员方便地使用,大大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2.2 构建资源共享体系的关键技术。一个理想的资源共享体系应类似当前的Web服务,给用户提供完全透明的环境。对用户而言,它把众多同构、异构的资源变成了同构的虚拟环境。为此,要实现基于网格技术的虚拟资源共享体系,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1)标准协议的建立。现有的网格系统虽然在系统内部实现了分布资源的一致存储和利用,但是网格系统之间的“联网”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全球网格论坛(GlobalGridFoRum,GGF)正在加紧推出OGSI(OpenGridServicesInterface,开放网格服务接口)的最终标准草案。OGSI规定了向网格发送处理请求时所使用的接口,在网格计算相关标准中处于核心地位。

2)中间件技术。在网格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间件技术。通过中间件能真正实现物理上连接、逻辑上孤立的网格资源的有效共享,屏蔽下层结构的分布性和异构性。向上层提供统一、透明的使用接口。网格中间件从下到上由资源网格、信息资源网格、服务网格组成,是整个系统的中央控制单元,通过该平台的集中统一控制、协调下发挥出系统的最大效用。

3)信息表示和元信息。信息的表示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将信息存储于数据库或其他存储介质中的表示;其二是将其呈现给用户时的界面表示。一般来说,数据的表示可以建立多个中间层,在各个应用程序逻辑层中都有相应的数据中间层。XML技术作为Internet信息交互的标准技术是信息表示和元信息的主要实现工具。

4)资源管理与任务调度。资源管理包括资源的发现、描述、定位、组织、分配、监测、更新和信息,收集任务运行时的资源占用数据等。其核心是提高可用资源的效率。任务调度是按照用户提交的任务的类型、所需资源、可用资源等情况安排运行日程和策略。

5)安全技术。网格的目标是将Internet上提供信息服务的站点连接在一起,让所有用户都可享受这些信息服务。网格的安全控制机制主要包括了身份认证机制、信息访问控制机制和审计机制。在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的同时,还要避免安全验证耗费过多的处理能力。

6)用户界面。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直观的用户访问接口,使用户可以在任何位置、任何平台上使用系统资源。用户界面设计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用户使用系统资源的效率。用户界面的设计应达到与平台无关、与地理位置无关、安全、易用等目标。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78~79

[2] 许荣生, 吴海燕. 毕学尧. 网络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 .计算机世界, 2000,(18): 7~9.

[3] 魏永红, 李天智, 张志. 网络信息安全防御体系探讨。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6 (1): 25~28

[4] 高永强, 郭世泽等.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大典.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23~37

资源共享技术范文2

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于以往软件故障发生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规避,并且在出现工作站故障时可以有效地减少损失,降低对网络用户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软硬件共享,可以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传输效率。例如通过互联网、卫星电视等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我们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所需的信息,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网络技术中,计算机软件资料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windows终端软件的安装。通过在服务器上安装相关软件,可以让用户对于服务器中的信息数据进行调用,通过相关软件完成数据的管理。这种服务器统一管理的方式,实现了服务器内软件资源的共享,并且更好地提高了整体信息服务能力。网络管理者只需要对于服务器进行统一的维护,并且采取定期的数据管理与备份手段,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系统问题、外界环境问题所造成的信息数据安全问题。但是这种软件资源共享的方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那就是一旦服务器产生故障和问题,就会影响用户的实际使用。针对于这种问题,可以结合网络技术的应用,采取服务器下挂接光盘镜像文件、移动硬盘、U盘以及Windows网络共享和UNIXNFS网络共享等方式,给予其他用户使用软件的权限。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数据的远程调用,并且有效地缓减了硬件资源短缺的问题,并且可以突破工作站距离的局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这种网络软件资源共享的方式,其对于网络稳定性要求较高,如果网络中存在较多的丢包现象,就会造成数据传输中丢失、信息调用速度慢等问题。

2网络技术应用下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共享

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计算机硬件资源进行有效的共享,降低了设备的闲置率,提高了整体计算机设备的工作效率。在以往计算机硬件设备中,大多数采用单机挂机的方式来进行运行,如果有其他人需要对于硬件设备进行应用,则需要从原设备上进行拆卸,再挂接到另外的电脑上。这种经常的拆卸,会对于设备的寿命和质量造成影响,并且相关计算机管理者的工作量较大。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让计算机硬件资源得到有效的共享,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设备的共享效率和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网络化的磁盘管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硬盘的利用效率,并且不同用户通过网络来对于系统资源进行访问,也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电脑设备的利用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现阶段用户网络存储的管理上,主要采用了虚拟磁盘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调用的服务。在服务器中,网络管理员对于磁盘进行初始化配置,用户只需要连接到磁盘地址,并且经过相应的身份验证,就可以对服务器中粗盘所存储的数据进行使用。磁盘管理者可以对于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在提高磁盘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用户的规范化管理,减少了磁盘购置需求,对于提高计算机硬件利用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日常的工作来说,扫描仪、打印机等是常用的办公学习硬件之一。在用户产生使用需求时,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打印与扫描功能。这种网络下的硬件共享,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作成本,并且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一些工作中对数据拷贝需求较大的用户来说,采取网络化的输入硬件设备共享,可以实现统一化的数据管理,并且由专人进行数据控制,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可以更好地对生产、科研等多方面的需求进行满足。

3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的运用

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的出现,是对于网络中软硬件资源共享管理的重要控制举措。随着计算机服务器功能的不断完善,合理地对共享行为进行控制,这对于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效率,提高软硬件共享管理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通行证管理模式的运用,可以在用户不具有软件与硬件共享需求时,对于共享资源进行关闭,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行为的出现。随着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对于服务器与工作站上安装相关许可证,可以实现专项管理,并且在网络范围内实现实时调动与控制。我们都知道,由于用户需求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刻,计算机服务器必须保持24小时开启,并且对于任何时间的访问行为进行处理和服务,将软硬件资源随时提供给用户进行调用。通行证管理机制中,对于用户的访问行为进行观察,进而制定不同的软件使用策略,并且通过释放未用通行证,可以为其他用户提供更多的访问资源。如果某一个特殊的软件和硬件控制需求,需要特定通行证,则这种通行证释放机制的重要性就得到更进一步的突显。用户在进行模块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不在服务器上进行操作,通过网络调度即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达到随心所欲操作的目的。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于网络资源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较强的推动作用,并且让软件硬件的使用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在专业网络软件的应用上,管理员只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相关软件的服务端,在用户电脑上安装客户端。客户就可以通过客户端软件来进行操作,软件的处理和运算都在服务器上进行,有效地减少了客户端的计算机作业压力,减少等待服务的时间。这种网络化软件的运用,有效地缓解了当前用户配置紧张的情况。通过配合通行证管理技术,可以对于不同版本的软件中存在的差异性问题进行解决,并且提高整体资源的处理控制速度。对于一些数据占用空间较大的文件来说,通过网络共享,可以减少数据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特殊软件使用中,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数据文件,并且数据文件的挂接过程,如果采用自行拷贝的方式,则容易出现一系列的数据差异问题,并且不利于文件的安全保管。通过网络共享的方式,配合校验码技术,可以实现异地的文件共享和处理。通过配合远程网络控制技术,也可以实现对用户的远程指导,提高用户对软硬件资源的利用能力。

4结束语

资源共享技术范文3

关键词:网格;网格技术;教育;教育资源共享

网格是继因特网、万维网之后,互联网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而网格要实现的是应用的互连互通。网格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用网上的各种资源。网格计算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以后,将能克服现代远程教育对时间的依赖性,又能更好地贯彻当今风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说计算机与网格技术的出现给教育信息化带来新的契机。

一、定义

网格技术是集成和并行的计算与资源环境,其核心是在异构和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中,实现资源共享,使人们可以动态地共享分布在网上不同地方的各种资源。网格作为一种能带来巨大处理、存储能力和资源的新型网络,可应付临时之用。网格计算通过共享网络将不同地点的大量计算机相联,从而形成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将各处计算机的多余处理器能力合在一起,可为研究和其他数据集中应用提供巨大的处理能力。有了网格计算,那些没有能力购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超级计算机的机构,也能利用其巨大的计算能力。

二、发展概况

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都十分重视网格技术,美国和欧洲及亚洲各国正在积极地实施国家网格项目。

1、国外的发展情况:网格技术起源于美国,通过网络使用超级计算机的研究,所以,在网格技术开发和网格示范系统方面,美国已有了多年丰富的资源积累。

尽管欧洲各国国内没有超级计算机制造商,但是他们积累了大量超级计算机应用的专业知识,并且很早就着手开展网格应用活动。欧盟的代表性项目是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欧盟数据网格。在亚洲,正在从事网格研究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有中国、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

2、国内的发展情况:在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正在建设中国国家网格,中国教育科研网格也是中国国家网格的一部分。网格计算技术教育应用研究领域的开拓性工作,填补了国内学习网格研究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国内外率先将网格计算技术应用于远程学习评价研究,研究成功服务国家远程教育的学习评价网格(LAGrid)。

转贴于 三、发展趋势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在网格只处在中期发展阶段,同时也是为未来的高速发展蓄势待机的前提,网格技术作为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它的应用将为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并促成新的教育应用。教育网格将为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将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还会使学习的资源得到充份的共享。然而,这些应用的实现将会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挑战。

要想更好的发展网格的共享价值,就要把分散于各地的有价值资源整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媒体资源互不相连的“弧岛”状况,而且可以形成“一体化”的界面,这样任何人都会很容易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有用资源。中国目前也在积极的发展教育网格,中国教育科研网格的目标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最先进、最实用的教育科研网格。

四、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应用

当前数字化学习环境突出了协同协作、资源共享和个性化服务等应用需求,国家或区域网络化学习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广泛重视。网格技术将为下一代数字化学习环境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并形成学习网格这一新的跨学科研究方向。网格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除了技术上的挑战外,一些社会、政治因素对网格的普及也至关重要,网格技术应用于教育信息化,还要解决各部门的信息整合问题,同时还要丰富网格上的教育信息资源,这样才有资源共享的价值。

1、网格技术在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优势:网格技术的应用能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全面共享和作业交互。而网格技术可以将物理上互连的众多资源汇聚起来,联合提供服务,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即将分布在教育领域中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论文、高等院校多媒体课件和数字教学视频等各种海量信息资源集成起来,建立一个教育信息网格,覆盖各个地区,提供统一的、高效的信息服务,提供主动学习方法和交互式的教学方式,使在家学习和交流成为现实。

2、网格技术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应用

(1)网格技术不仅聚合丰富的高性能资源,而且支持分布式资源的协作与共享:网格技术应用到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方面,把大量的教育资源汇聚在网络上,这样使学习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极大的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将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网格技术应用在网络教育资源中,不但能够大大缩减教师个体的备课时间,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加大了授课内容的容量,突出了授课内容的重难点,而且还会加强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扩展了教师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资源共享技术范文4

关键词 云存储 优质教育资源 教学资源 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loud Storage Technology based University 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aring Research

ZHUANG Kejun

(Experiment Center of th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Sichuan, 637009)

Abstract Cloud storage 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idea and method to current university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sharing.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n the university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sharing, the cloud storage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and three features, cheapness, safety and efficiency are mainly discussed. Finally, a model of university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sharing is proposed.

Key words cloud storage technology;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sharing

Abstract Cloud storage 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idea and method to current university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sharing.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n the university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sharing, the cloud storage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and three features, cheapness, safety and efficiency are mainly discussed. Finally, a model of university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sharing is proposed.

Key words cloud storage technology;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sharing0 引言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高校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存在“质量偏低共享不足”的劣势,可持续发展受阻。寻找新技术条件下的发展之路显得尤为必要。

1 当前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1)缺乏统一而开放的优质资源资源共享系统。各高校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遵循着不同的建设标准和规范来开发、建立资源库以及应用平台,从而给高校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带来障碍。而且部分高校的共享平台通常通过IP地址限制,只对本校学生开放,校际间的资源共享平台还很欠缺。加之,各高校的资源在形式上和逻辑上都比较分散,大大限制了高校间优质教学资源的互通,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

(2)共享积极性缺失。高校往往自给自足,无法对优质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和师资进行非营利性共享。此外,由于各高校学科专业不同,对教学资源共享的需求及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影响了一部分高校参与的积极性。

2 云存储概述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使用者使用云存储,并不是使用某一个存储设备,而是使用整个云存储系统带来的一种数据访问服务,所以严格来讲,云存储不是存储,而是一种服务。云存储并非一个单一的存储设备,而是由多种硬件与软件构成,内在各部分通过应用软件协同工作的复杂系统。云存储通俗地理解为在云计算中的存储,亦可视作配备大容量存储设备的云计算系统。云存储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存储层、基础管理层、应用接口层和访问层。

3 云存储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中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的存储方式,云存储的兴起不是偶然的,相对于传统的存储方式,云存储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廉价。云存储使用者而言,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购买适合自己的云存储服务即可,无需投入巨额软硬件设备,从而可以减少一次性资金投入的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保证用户可以随时投入,随时使用。(2)高效。基于云存储的资源存储系统采用虚拟化技术,通过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存储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虚拟资源池,然后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来进行资源建设,各存储设备之间通过应用软件协同工作,提高了资源的共享率和共享范围。(3)安全。云存储将资源分散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且具有强大的数据备份、容错系统、数据加密、传输加密技术,很好地保障了用户的数据安全。

总之,通过云存储系统来对各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统一存储、统一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高校信息化水平。

4 基于云存储技术的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模型

利用云存储技术搭建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系统,其总体架构主要包括物理层、数据资源层、系统管理层、应用平台层和用户访问层。 (下转第35页)(上接第32页)

(1)物理层。位于共享系统结构模型的最底层,主要是为共享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一些服务器集群、网络设备和各种不同的存储设备。云存储服务商通过集群技术、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存储服务和访问功能。(2)数据资源层。是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部分。可参照教育资源库管理系统互操作框架(IFRM)来制定统一的数据库资源的数据接口标准。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分散的资源整合成一个虚拟资源池,以实现对存储系统的统一、集中管理。(3)系统管理层。该层主要包括用户管理、任务管理、资源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模块。(4)应用平台层。结合数据资源层不同的数据资源,开发出不同的应用服务,提供应用服务目录。(5)访问层。作为模型的最顶层,主要为用户和系统管理员提供进入资源共享平台的登录界面。

5 结语

云存储技术为当前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随着云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必然会在高校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

L鼙疚幕鹬С郑?013年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高等师范院校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支持。项目编号为:13SA0016

参考文献

[1] 贺宝勋,庄科君.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教学资源库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7):4645-4649.

[2] 王健.运用云计算实现高校教学资源共享[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1):198-199.

资源共享技术范文5

关键词:电子技术;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陈鸿雁(1970-),女,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肖蕙蕙(1964-),女,湖南衡阳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教授。(重庆 400054)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理工大学重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64-02

1986年,重庆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就开设了电子技术这门课程。1993年,该课程成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1994年,评为校级重点课程。1995年,该课程成为四川省重点课程。1996年,评为四川省一类课程。2000年,该课程转评为重庆市重点课程。2005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8年,该课程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2012年,该课程评为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目前,全校共有17个专业开设电子技术课程。

电子技术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基础知识、应用以及发展,获得必要的通用知识和通用技能,培养学生通过分析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学习下一阶段的专业知识技能,从事电子技术专业领域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利用网络资源的开发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建设是高校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础。随着高校校园的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不断深入,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共享和使用高校优质教学资源,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

电子技术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主要指课程资源的共享。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大纲、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案例、配套教学素材、教学视频、实验模拟视频、应用讲座、参考文献、课外虚拟实验室、系统库等内容。

利用网络资源的开发来实现资源共享,既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又突破了时空的局限。网络可以提供充足的信息,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提供实践和实验的模拟环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也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和深入,所以利用网络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也是目前的常用方法。不仅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自己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的学习资料。

二、基于资源共享的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

电子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主要围绕着课程体系改革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索、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项目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优化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为体现电子技术“夯实基础、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便于学生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把传统的经典理论和前沿的电子技术新技术新思想结合在一起,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中,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科学性的教学体系。

由于17个专业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为满足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分别建立电类、计算机类、非电类专业等不同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平台。课程设置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较好地解决了内容扩张与学时减少的矛盾。

在对传统的电子技术的经典理论进行创新和整合的基础上,引入电子技术的先进技术、新方法和新一代的电子器件等内容,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及时引入可编程逻辑器件、高性能集成电路的应用等方面内容。同时及时引入EDA 的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贯穿EDA 技术手段,并且将EDA 引入课堂,灵活开展课堂演示实验。

引入电子设计与制作的教学内容和典型实例,项目组老师积极参与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开拓杯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建立了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重视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由于电子技术课程概念多,内容抽象,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因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组在电子技术教学中摸索出兴趣引领等教学策略,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变死记为理解、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形式。实践结果表明,以兴趣引领的教学法帮助学生将学习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提高了学习兴趣,对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取得积极效果。

对于不同的专业,要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电子技术课程信息量大、图例多,课程组开发和购买了电子技术多媒体CAI课件。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和EDA工具形象生动地展示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抽象问题,如利用多媒体把EDA仿真软件中的虚拟元器件和仪器仪表在教学过程中实时演示,学生感觉到直观,容易理解,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基于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网络化的自主实验教学平台

通过多年的研究逐步建立起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线,依托“优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与网上虚拟实验”四个平台,采用“层次化实验教学和开放式实验教学”两种方式,建设立体化的教材资料。根据基础实验、综合应用、设计开发、研究创新四个层次,构建了自下而上、逐层提高的按类分层次、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独立设置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构建电类学科实验大平台。首先,为了培养学生做基本实验的技能,融合电子技术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单独开设“电路电子基础实验”。然后,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开设计算机电路仿真实验和电子线路设计实验,并整合为“电子技术应用实验”。最后,为提高学生解决电路系统综合设计以及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新增“电子综合设计实验”。

增加实验教学课件,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搭建虚拟实验室,实验内容包括与电子技术相关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了使实验能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有效延伸,项目组正着手增加远程操作实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远程实验,开展与电子技术相关实验。学生除了自学实验理论、实验方法,还可以通过网络和教师进行讨论交流,老师也可以在线辅导。

4.坚持考试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要对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考核,还要重视综合能力的考核。考核形式包括开卷闭卷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终考试相结合,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比如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完成系统仿真、系统综合设计并撰写论文,以考核学生查阅资料和基本知识的综合能力。在实验课程考核中,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综合设计实验项目,学生首先应完成实做和实验报告,然后参加实验老师组织的答辩,才能确定成绩。

为了使考核方式更加多元化,构建网络考试系统。该系统包括在线考查、课程考核资料库两个方面。学生自测时,根据自学的需要设定考查的章节、难度、题量、时间等,考查结束,系统自动给出考查结果,并且提供正确答案。课程考核资料库罗列出近年来的考题和参考答案,供学生参考。网络考试系统方便学生自学自检,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畏惧心理。

5.建设在线学习平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建设在线学习平台。该平台除了前面提到的虚拟实验室、网络考试系统,还包括精品视频、网络答疑等模块。教学资源中给出老师教学的大纲、教案、课件、习题例题的详细解答。利用网络答疑,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互相学习交流,老师也可以解答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将重点问题和常见问题及其回答及时转入常见问题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项目组坚持由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把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情况告诉同学们,并且把上课视频存放在精品视频模块,方便同学随时查看。通过该平台,学生不仅可以预约实验,还能查询相关学科的网站,获取最新的学科信息,可以和老师、同学们对某个学科问题进行信息交流和学术讨论。教师除了远程辅导答疑外,也可以与课程相关的通知和教学信息。

三、结束语

电子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通过项目组成员的努力,该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今后的建设打好了基础。在今后的建设中要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各种方法提高电子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以海.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8,(5):53-55.

[2]余永辉, 何莉,贺晓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2):81-82.

[3]杨奕, 施海,施帮利.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8):332-334.

[4]杨继森, 杨奕,张静.虚拟实验平台在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2):51-54.

资源共享技术范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图书馆,资源共享,解决问题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已经成为热议的话题,而且有一些城市的高校已经开展了联合,例如北京市,2012年3月12日,成立了“首都图书馆联盟”,宣布《首都图书馆联盟惠民服务措施》,第三条指出:“在高等院校图书馆逐步实现面向社会免费开放,通过办理借阅证使读者共享图书资源”。这样,在北京63家图书馆将可通借通还,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京城里的大学生们可以到北大、清华的图书馆看书了。一年多过去了,但情况并不乐观,这样那样的问题还真不少,资源共享的目标还只是停留在了“联盟”的条款上。笔者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面临资源紧张的困难,以北大为例,图书馆座位数4000多个,但在校生超过3万人。“占座”依然是大学图书馆的普遍现状,还有大学图书馆“被迫”采用入馆刷卡,由系统分配座位的办法,几小时后座位失效,如有需求,需重新登记。这虽然能解决一些资源共享的问题,但是却效果不明显,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笔者还了解到,目前高校是按照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为图书馆配置图书馆员的编制、馆舍的空间、经费的拨付等资源的。如馆舍,我国的高校是按照每个学生2平方米的标准建设,而职业院校则相对更少一些,学生的需求与图书馆场所严重不匹配,“人满为患”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不到解决。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问题需要进一步寻找对策予以解决,以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 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没有建立合理的共享机制,共享通道不畅通。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共享方式,都不能既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图书、文献资源需求,又不让已经资源相对紧张的职业院校的图书馆“门庭爆满”。这就要全力解决在校大学生不用长途跋涉到其它职业院校的图书馆,在本校的图书馆,就能通过书目系统查询到所需图书存放在哪一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外省市图书馆、本市图书馆。同时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如确定了哪家图书馆后,如何提出申请,如何向该图书馆发出借阅申请,何时何地能拿到所需图书。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在于没有建立一个合理的共享机制,没有形成畅通的共享渠道。

其次,没有建立成熟的共享观,构建共享机制不积极。职业院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实现依赖哪些基础条件,目前,这样的基础条件是否具备。这些还没有达成共识。有的认为,共享需要一个发达的网络系统和一个发达的物流系统。因为,要让大学生们能够由一个发达的信息系统查询到自己所需的图书和文献,并且知道可以从哪个图书馆获取,然后再由一个发达的物流系统来保证图书在图书馆之间流通,这是共享实现的物质条件。但是由此产生的共享成本,谁来负担,是政府投入,还是学生所在的职业学院,没有达成一个付费原则,阻碍了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发展。还就是没有专门的组织负责各职业院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实施。例如北京市高校图书馆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馆际互借,这是因为有北京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作为组织支持与协调的,对于中小城市的职业院校,如果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就更需要一个专门的负责组织实施的机构,如省级的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了。同时,实现职业院校图书馆资源共享,还需要各高校树立科学的共享理念,需要形成利用公共信息实现自我发展的观念。

二、 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共享解决对策

首先,要完善校际间的互通机制,以加强校际间的互通有无。如职业院校可以与省外的高校图书馆,如中科院、社科院等部分研究机构的图书馆建立共享,与省内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建立“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的方式,以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大学师生在自己所在学校的图书馆提出申请,或者以个人的名义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向对方图书馆提出申请,在支付了费用后,就可以获取图书及文献资源。建立校际互通就应该消除自己的图书馆资源已经十分丰富的想法,更要甩掉依靠自家图书馆来满足大学生对信息资料需求的浅见,要采用馆际互借这个国际通行的办法,建立图书馆联盟,实现图书资源共享,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为,图书馆联盟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共享机制,并且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共享的方式:直接共享,还是间接共享。理想的模式应该是大学生们就近得到所需要的图书和文献,而不是为了共享,一定要赶到很远的图书馆。共享的目标应该是在身边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需要。

其次,要培养成熟的图书资源共享观,构建科学的共享机制。

对于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物质条件,现在已经基本具备,通讯网络的发展足以实现共享。物流系统已经遍布全国,只是需要建立合理的付费原则和机制,以促进合理的分担或统筹物流费用。笔者认为,产生以上两个问题的原因还在于观念。因此,要让所有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尤其是那些优质资源相对集中的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接纳共享的理念。有能力的高校图书馆应该给其他院校的图书馆多做些资源支持的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实现共享多做些基础性工作。同时,要广泛地宣传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理念,营造科学利用公共信息的环境,为更好地促进图书资源共享提供理念支持,切实提升职业院校图书馆的水平,以满足职业院校大学生对图书信息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诚信机制的建立。因为,高校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需要解决书籍遗失或者不归还的问题,虽然可以很便捷地找到借阅者,但是成本也会很高,会对共享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必要的信用体系的建立也是共享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