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本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装设计的本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装设计的本质

服装设计的本质范文1

【关键词】服装设计 艺术与技术 款式造型与结构 一体化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设计这一新兴行业也受到国人的瞩目和青睐。各类层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也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服装专业毕业生也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然而,随着毕业生社会就业信息的反馈,服装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

主要表现在:专业教育重艺术绘画,轻视专业技术培训,注重纸面效果,忽视服装的本质结构等。由于许多院校初期的服装教学是由之前绘画艺术的美术教师担任,学生所接受的训练多是美术基本功和服装画的绘画技法,而服装设计所包涵的内容不仅仅是艺术绘画,服装工艺技术方面的内容没有被更多地意识到。最终造成了学生只会画,不会裁,也不会做,无法使设计意图得到完整体现。但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在教学上有了较大的改进,服装结构制图、剪裁、工艺缝制等专业技术方面的比重加大,对学生强调动手能力,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不过,对服装工艺技术的重视并不等于就是抓住了专业教学的本质,对于怎样能使服装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相融合,仍然还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设计教学上,款式造型与结构设计相分离现象还较普遍。结构制图课教学仍然较多地注重在常规款服装上,对于款式造型设计及所对应的结构变化分析较少。要确实做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服装设计不同于普通的美术绘画,它不仅具有绘画中的形式美法则,更主要的是它在传达视觉形式美的同时体现自身的实用价值。在我国,设计艺术远比绘画艺术引进的晚,国内的设计艺术教育多年来一直受到绘画艺术教育的影响,致使各类设计观念局限在绘画艺术的思维定格中。因而,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确立对服装设计本质的认识,将主导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其次、改进绘画基础教学模式 服装设计作为设计艺术范畴,自然离不开绘画基础,绘画基础的训练不仅是为了画好服装画和设计图,还关系到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形式法则的培养。国内服装院校的绘画基础教学,以往沿袭的多是美术院校传统的绘画基础教学模式,由几何形体、静物到石膏像等,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的训练。但服装设计的绘画并不需要如此缜密、严谨的基本功训练。服装绘画表现的是人与服装的关系,及对物体结构、空间、质感等非光影效果的表现,还有大量的人体、着衣人物动态的速写等。

服装设计的本质范文2

关键词:服装设计;实践教学;必要性;重要性

服装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最早的遮羞功能出发,到目前已经成为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服装也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随着人类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服装产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已经成为各国经济领域的重要因素;服装设计是一种创造过程,设计师根据材质的特点进行加工,使其更符合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由此产生购买的欲望。同样的材质和做工,设计风格的不同所得到的市场反馈也不同,服装设计是创建品牌、提高服装附加值的重要因素,是促使这一产业从低端迈向高端的重要途径。

一、前言

我国人口众多,既是一个服装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服装生产大国。中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不同的朝代、时期都有风格迥异的服装特色,形成了深厚的设计积累。但在近代时期,由于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在服装材质、服装工艺等方面大幅度超越了中国,并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磨炼设计水平,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链体系和品牌效应;相对而言,我国服装产业发展却明显落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始以代加工为主导,被称为“世界工厂”。强大的生产能力并没有促进竞争地位的提高,服装产业主要以批发为主,市场竞争力较弱。究其原因,与我国服装设计水平整体落后有很大的关系。服装是一种特殊的产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其基本的保护功能正在退化,人们更多的关注艺术、时尚、流行等元素在服装上的体现。所以说,服装的设计就是一种艺术创作,但又不仅仅是形而上的创作,服装设计师必须根据现实中存在的材质、服装的基本构成、功能有效性等因素展开,最后还要符合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加强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而服装设计及相关内容在我国仍属于小众学科,除少数高等院校开设之外,大部分以职业学校为主。从服装设计人才教学现状而言,主要以美术教育为基础,突出平面设计能力,理论部分内容较多。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很显然不适应我国现阶段的服装产业发展,从人才招聘角度说,很多服装厂家、设计机构并不看好应届毕业生,除非从储备人才的角度出发,否则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设计师。这正表现出我国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弊端,由于过分注重学生的美术基础、绘画功底以及服装设计理论的学习,但在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实践,设计大多是“纸上谈兵”,虽然能够体现出一定的风格,但在现实中却没什么用;学生不了解材质的特点、物性、改性,掌握的原理、风格再多也不可能自动变化为成衣。服装设计教学工作与实践的脱节,是造成我国服装设计人才素质较低的关键。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市场全面对世界开放,各种国外服装品牌蜂拥而入,对我国民族服装产业的发展是巨大的冲击。从市场角度来说,高端企业制定标准,中端企业开发品牌,而低端企业生产产品,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是整个产业链中最弱的环节。无论是标准还是品牌,服装的设计都是最关键的,加强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实践比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二、我国服装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事实上,我国近代服装设计成绩斐然,旗袍、中山装更是典范。但专业的服装设计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且大多数理念都是从西方现代设计中移植而来,结合学校教育的模式,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工艺美术方面的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上存在和社会脱节的严重问题。例如,教学活动中以绘画技能为中心,包括素描、色彩的运用,学生很难意识到后期的应用层面,即如何把设计稿转化成现实中的服装产品。导致“重理论、轻实践”的原因和学业考核有很大关系,包括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艺术学校,学生的成绩考核主要是素描、速写、色彩等绘画科目,如果美术成绩不合格,就会影响毕业。因此,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进行美术练习,与服装设计的本质相差甚远。教学工作中开设的实践课程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分割,诸如服装设计理论、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也都被列入实践课程,进一步挤压了实践教学的时间。服装设计要体现出艺术性特点,但艺术的实现要与现实中的材料结合,单纯地绘画图案不是服装设计,只能算是一个步骤,属于平面设计的范畴。这一点在师资力量方便表现得尤为突出,很多服装设计教师队伍中,有实际服装制作经验的人并不多,一些是专门从事平面设计的、一些是专门从事计算机设计的(如CAD、PS),教学中存在的片面性很突出,即便提供了可实践的教学环境,也很难有效地利用。

三、实践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来说,服装设计水平低下已经严重影响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化发展的格局下,国外服装品牌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生产资源优势等,把中国作为一个“加工车间”,而产品贴上品牌标签之后,就具有了很高的附加值。相对应地,我国大量优质服装加工技术、原材料等却因为服装设计问题不被市场接受,在营销中往往以低价格进行竞争,市场转化率较低。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是解决服装产业发展困境的重要方式,教育体系在人才的培养层面,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服装设计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让学生的创意和现实相结合。深入了解市场,扩大知识面,不仅要了解绘画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掌握服装技术、材质特点等知识。院校服装设计人才每年都会大量的充斥市场,如果忽视了人才的培养方向,必然会导致资源浪费、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服装企业或设计机构对有经验设计师的青睐,主要源于其接触过具体的成衣过程,在实践中有很好的经验,这一点需要教育体系关注。

2.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服装设计的本质就是成衣实践。由于社会理念或认识的偏差,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分辨服装设计的本质。尤其在商业炒作的情况下,各类非主流、后现代的时装秀,层出不穷的设计概念等,导致人们错误地把服装设计认为一种单纯地艺术设计,与现实中服装功能严重不符。而实际上的服装设计则是在创新理念的前提下,激发灵感、具体表现,最后进行实物的制作。其次,服装设计灵感源于大量的实践。设计是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就需要灵感。一个显而易见的实施是,灵感不可能凭空在大脑中显现,它是厚积薄发的,是在实践中经历了大量的学习、体验、挫折、感悟之后,在人的意识中反复加工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表达。素质优良的服装设计是需要吸收大量的姊妹艺术营养,包括雕塑、建筑、文学、舞蹈、喜剧等,艺术是相同的,通过转化和融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引起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心理共鸣;艺术创作绝对不是偶然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创作,而通过市场来检验设计的优劣。再次,实践是服装设计走向市场必要环节。服装设计是为服装产业服务的,消费者不可能花钱买一张素描或色彩,而是实实在在的服装产品。如果一个设计师连服装材质都不了解,连基本的缝纫技巧也不懂,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产品,更不可能创造出品牌。

四、加强服装设计教学中实践性的措施

1.改进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我国现有的服装设计理论和教学模式大多从西方引进,同时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教育的不利影响,在课程体系方面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从改进方面说,要逐渐减少美术理论的比例,甚至可以取消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课程,基于计算机技术开展电脑手绘、软件设计等,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性。在课堂上引入服装材质的讲解,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布料工艺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解不同的面料特点。开设服装材料学科、裁剪缝纫学科等,让学生逐步学会将创作转化为现实的方法。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开设服装品牌课程,针对不同的品牌设计风格进行讲解,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市场潮流前瞻性,在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突出专业性特点。

2.开展模块形式教学、灵活开展因材施教

服装设计的种类很多,人才的培养不能讲究“大而全”,而应该强调“小而精”,针对我国当前的服装设计专业进行细分,包括中国传统服饰、西方服饰、特殊服饰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结合因材施教的策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为学生重点讲解服装结构、制作工艺、造型特征等;为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奠定基础,缩短上岗的培训时间。

3.改革考核评价标准、提升实践能力锻炼

考核评价标准是影响当前我国服装设计改革的重要阻力,由于长期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服装设计专业的考核内容大部分以理论和专业知识为主,如服装设计艺术理论、绘画技巧等,在阶段考核和毕业设计中,也缺乏实践性的安排。改革考核评价标准,可以把日常手工制作纳入考核体系,包括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毕业设计的服装实物实现等;通过增加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实践部分,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结束语

单纯地从教育角度分析,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与传统人才培养有很大区别,其教学行为是围绕着市场需求展开的,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倾向十分明显。同时,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学生被要求充分了解艺术基础是有必要的,但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必须协调,否则会造成人才能力的偏差性。从现阶段情况来说,我国在服装设计人才的教育方面过分强调艺术理论、绘画能力、基础课程等方面的考核,实践明显不足;要解决这一情况,应该加强教育系统和市场之间的联系,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条件,实现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为我国服装产业的强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亚.论仿生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2]江成,叶艳.论延伸设计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装饰,2013

[3]胡嫔.论服装设计教学在市场中的定位[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

[4]张红丽.艺术设计要在实践中磨炼——论实践对于服装设计的重要性[J].魅力中国,2010

[5]修雪丹.浅谈服装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

服装设计的本质范文3

高尚的道德素养与全面的艺术素养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作为“教书育人”的最直接实行者,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正如孔子曰:“亲其师,则信其道。”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的亲身传教就学生而言,是一种榜样的树立。为使学生能在原本枯燥的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乐于接受和理解老师的工作。实践也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容易接受和理解、还易为学生所灵活应用,激发动手灵感。因此,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展现服装设计理论的奥妙之所在,不失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捷径。

1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源于人们的生活需求,服装设计也在日益更新,高速发展。服装设计不仅是一种产品设计,更是一种艺术创作。当今这个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年代,服装设计多元化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在人们享受服装美的同时,也要求服装设计师有更全面的素养,更丰富的信息,更独特的创造个性。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适应这一以创造为本质属性的行业要求,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抓住服装设计创新这一永恒主题,实现服装设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①

对于一位有现实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教师来说,关键是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师生合作,探究,呼唤教师关注学生这一动态生命体,为了学生计,教师应该让学生大胆设想,充分讨论,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在服装设计教学引导,启发,归纳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探索中学会探索,在创造中学会创造,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既定目的。

2 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设计教学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也有了变化和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和接受程度,及时赋予它新的内涵和艺术化的手段,使服装设计教学工作与时俱进,顺应新时代的发展。②因此,服装设计教学工作更应该注重方式与方法。

2.1 追踪溯源法

服装设计相关理论看似简单,其实不然,需要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基础,较强的设计综合能力,为今后能够掌握并且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做准备,这不仅是制约学生专业角度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其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尺度,有着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众所周知,服装设计都有着其特定的实践背景,试问一个毫不理解实际运用之人如何能灵活在实践中运用服装设计理论?缺乏文化土壤的服装设计理论教学只能是无源之水,缺乏生命力。不可否认,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只有广泛接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才能激发创新灵感,不断提高设计水平。正基于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从源头上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创造思维。因此,在传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经常鼓励学生阅读艺术和设计相关书籍,引导学生不断地涉猎各种艺术门类,并学会触类旁通,经常分析美的事物,接触高雅的艺术和环境,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和鉴别能力,激发创作灵感,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刻理解审美艺术以及设计原理相关理论,从而为将来在实践中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③

在编写教学课件时,笔者以服装设计理论所涵盖的服装历史、面料识别、设计、平裁、立裁、缝纫、服装市场营销等方面,从相关理论中选择符合这些章节的理论,追踪溯源,配备照片,现身说法,让学生领略服装设计运用的意境,鼓励学生通过创造性想象,以自己的眼、自己的脑去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将无数形象在头脑中储存起来形成表象,设计服装时再将记忆中的表象经过分析、选择、归纳、整理,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这便是所要培养的形象思维。如:可以运用现有的服装设计工艺手段,使面料呈现凹凸的立体效果,折叠或转曲成螺旋状外形,营造新奇别致的服装效果,以迎合现代年轻人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需要;又或将贝壳表面的斑斓的色彩与丰富的纹路应用于服装面料图案色彩的渐变中,以迎合某些女性对于服装艳丽的要求;将具有喜羊羊等家喻户晓的动漫形象应用于服装装饰设计或零部件设计,以迎合孩子们对于某个形象喜好的需求等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领会服装设计教学的真谛所在,灵活运用服装设计所学理论,真正创作出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

2.2 身临其境法

不可否认,服装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基本功的训练必不可少,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这也是服装设计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如:面料识别、设计、平裁、立裁、缝纫等专业技能,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够真正融会贯通。服装设计运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一种无止境的学科追求,不同于有些自然科学,如何将服装设计理论应用于实践往往无法具体量化,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标准模式。因此,我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探索出身临其境教学法,通过发现,通过想象,鼓励学生深刻理解服装设计的相关理论,让学生于寻常之处发现出实践运用之所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发现人所不能发现之处,让学生领会到服装设计学习的本质在于创造性思维的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探索精神和想象力,以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心,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多个角度联想开去,突破已知领域,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创意构思。在题材中创意,如自然题材、历史题材等;在服装造型中创意,如方形轮廓、圆形轮廓等;在服装色彩中创意,如中性色调、对比色调等;在服装面料中创意,如印花面料、皮革面料等;在工艺手段中创意,如拼接、刺绣、编结等。

总而言之,要充分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思考服装主题与服装造型、理解色彩搭配以及面料、工艺等的关系,创造出最佳创意方案。如:借学校举行服装设计大赛的契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多看,多学,多揣摩服装设计的实践基础,通过各种服装设计工艺运作过程的学习、分析,使学生敢于想、敢于做,使学生对服装设计从实践的角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便于学生将这诸多理论和技法应用到服装设计后期的实践中去。

3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思考

服装设计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在教学中,角度的选择,控制的灵感,信息的技巧等,无不受老师教学理念和创作技巧的支配。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受自身智能水平,经验阅历所限,心中所想难以在服装设计中表现出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则情况必然大为改观。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言传身教的意义在于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服装设计工艺的把握能力、对灵感瞬间敏锐的感知能力,就服装设计的面料、工艺、设计,经过一定组合方式的组合,加强实践运用,创造出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唯此,才能为服装设计教学持续地、健康地、蓬勃地发展从源头上打好基础。服装设计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科的文化背景、形式的独特个性、学生的接受水平,更重要的是赋予教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的传达,灌注服装设计教学更多的文化含量和更高的人文关怀,以达到实用性与教育性的完美结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学生为本的角度研究课堂设计,通过言传身教,使课堂教学更能引起学生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共鸣,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期达到服装设计教学应有的目的。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对服装设计教学的外在要求,也是服装设计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保证。

服装设计的本质范文4

1团队协作能力的弱化

在许多大中型企业中都存在着不同的团队,有调研团队、制作团队与设计团队等。一个团队的团结与协作能力直接影响整个集体的成功与否;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整个团队内部得到协调了,才能将工作完成的更好。然而在现在的大学学生设计者中,自我、嫉妒、排他等等一些不好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特别在90后大学生的设计者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在完成小组设计作品时,从一开始就不能达成默契,一味地去否定别人的设计作品来抬高自己的设计素养,并未真正地从市场、设计、创造性等多角度去审视队友的设计,最终导致二人的设计皆为较差作品。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团队的协作能力不单单会影响一个设计的好坏,同时也会影响整个企业的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

2服装教学整合模式的方式探索

在针对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与服装设计类学生的多重问题中,我们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改进完善整个服装教学的模式,从根本上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更正,只有这样才能与社会接轨,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型服装设计人才。

2.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

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更加注重设计理论的灌输与艺术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高于其设计与制作技能,培养的学生更像是一个画匠,并非服装设计工作者。为此,在针对现代科技影响下的服装设计教学中,我们更应该从市场着手,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去感受市场与设计的微妙关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适当地从课堂走向市场,走向企业去了解流行,去感受新鲜的制作工艺与最新服用材料等等。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与市场真正地接轨。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让学生的设计能够得到市场的检验,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锻炼,也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设计工作。

2.2“技”与“艺”的平衡

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创是对一种新鲜事物的感知与预测,在时尚设计中是一种对流行趋势的预测能力;造则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将其物化的过程。在针对服装设计这个技艺复合的领域中,如何将二者达到平衡就是我们设计者应该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现代高校的服装设计教学中,“技”与“艺”的不平衡现象屡见不鲜,我们培养的不是制作工人,也不是画匠,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设计最本质的东西———创造。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技术与艺术的调和,让学生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去完成设计草图的绘制、效果图的绘制、纸样的绘制和成衣的制作等一系列的设计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艺”到“技”的转化过程;努力地去实现“技”与“艺”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全面的服装设计人才。

2.3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现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接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特点等多面的分析,在针对服装设计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方面,首先,我们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引导培养,从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着手。其中,在舞蹈方面的专业院校及团体中,演员间的默契与协调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在观看很多演出与作品的编排中都能够有很好的体现,针对每一个动作的造型与编排,每个队员都会献计献策,并且能够团结协作,认真地去完成每一个动作造型,因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地将作品展现给观众。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他们之间的默契与团结。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拓展训练来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设计案例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此来更好地加强学生的综合设计素养的提升。

3结语

服装设计的本质范文5

在当前大行其道的服装设计理念中,要求服装设计师不断贴合消费者的审美眼光和物质要求,也就是流行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个理念也就导致了设计师一切的设计方式、思维理念和布料选择不断更新换代,在这个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宏观错误。

所谓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个“人”,应该是宏观上的人,也就是宏观上的人类,而不是狭义上的个体,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到不同个体的要求,而且要考虑到宏观上的人类,不能是无条件无原则的设计,在满足狭义个体的具体要求的同时,也要考虑整体社会的责任和道德。

对于公司而言,设计的初衷是在满足人们对于衣着的要求的同时,尽可能的获得最大的利润。正是因为设计的这个经济属性,一些设计往往会被利欲熏心的商家利用作为竞争的手段,无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只为满足少数人的需求,不仅扰乱了市场经济,而且也容易导致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污染,生物的灭绝,甚至出现的生态危机会威胁人类的生存。

我国针对生态环境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按照这个战略方向,不仅可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且可以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这个战略在服装设计理念中是通用的。维克多•帕帕尼克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合理的设计服装理念是在不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应用地球有限的资源为地球的居民提供服务。

根据哲学的理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和自然应该是和谐共存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人类永续的存在,而人类的服装设计理念也会不断革新。如果人类不作出相应的调整,为了人类的私欲不断的破坏环境,当地球有限的资源被破坏殆尽的时候,人类连生存都保证不了,那么服装设计又凭何维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又从何谈起?因此,设计要以自然为本,在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尽量的满足人类对于服装和美的需求,这才是正确的理念,也是绿色服装设计的核心所在。

二、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在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理念中,服装设计师应该在设计时充分的考虑设计和可持续发展和谐共存的方法,以自然为本,以现有的高科技为支撑,以现金的设计理念为跳板,尽可能的设计出既美丽大方又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服装,这样的服装不仅具有创新性和技术性,而且维持了生态的平衡,必然会在以后的设计理念中大行其道。

1、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首先从服装的根本——面料

面料是一件衣服的根本,没有面料,无论什么设计师也不可能凭空设计出服装,而要做到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首先要采用绿色环保的面料。在当前的服装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很多服装的面料是不环保的,不能被自然降解和回收利用,并且很多面料的来源是提取的不可再生资源,比如说从石油中提取的化纤面料就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而绿色环保的面料要求在生产、加工、流通和穿着的环节均对人体和自然环境无害,只有这样的面料才符合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理念。

2、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在款式上要尽量的简约大方

设计师在服装设计的时候,在款式的设计的时候尽可能的将衣服去除无用繁琐的设计和不必要的装饰,从而减少原材料的消耗,这是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节省,是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理念本质上的要求,极简主义的服装设计理念就是这一风格的体现。而简约大方的设计,减少原材料消耗的要求,并不是把衣服设计的简单甚至粗陋,而是在节省材料消耗的同时,尽可能的使服装表现出美感和实用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既节省了资源,有减少了材料的消耗,制作相对方便,降低了成本,实用性和环保共存。

3、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要求设计师对一衣多穿的理念不断创新

一衣多穿的理念早就有,而且深受消费者的喜欢,这样的衣服可以使消费者体会到一件衣服不同的穿着方式,相当于花了一件衣服的钱买了几件衣服,不仅省钱,而且节省了资源,这种一衣多穿的理念也是绿色服装设计理念的一种,需要服装设计师在以后的设计中,不断开动脑筋,推陈出新,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

4、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需要设计师注意服装的整体搭配

为了满足资源的充分利用,节省自然资源,发挥绿色服装设计的要求,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设计出一些可搭配性较高的服装,避免消费者在购买了之后由于难以买到搭配的合适衣服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状况,这也是节省资源的一种方式。

服装设计的本质范文6

这是因为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设计思想被禁锢,这些主要是由于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让学生的更多时间应用在应试教育上面,真正的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很多学生仍然习惯于死记硬背,对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的一些问题缺乏质疑和探究的精神和勇气,不善于对一些服装设计专业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反思和实践,这些都造成了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更不用说服装设计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了。这些显然不利于这些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考核标准与实际服装行业需要之间严重脱离。由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中,考核标准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框架下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些考核标准一般都是重视理论知识,对于实践性岗位的考虑较少,一些高职院校针对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考核往往是由一些劳动主管部门统一进行,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形式主义泛滥,很多考核结果都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虽然说这种针对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考核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性、公正性、规范性与权威性,但是,它仅仅是一种本质意义上的任职资格,并不具备太多的实践意义。因此,一些高职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在工作岗位显得有些束手无策,缺乏实践经验。

二、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创新思路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改变专业课程设置的切入点,改变专业课程的设置理念,改变专业课程的内容设计,改变专业课程的评价体系。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具体的课程改革目标,采取一定的创新思路,具体如下:

(一)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应该科学设置教学进程。对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来说,其课程的教学进程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科学合理的安排高职服装设计教学进程。事实上,当前,我国高职教学改革使得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由原来的三个学期变成了两个学期,教学时间明显减少了,这就需要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要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科学、合理的安排好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进程,可以由浅入深的让学生在每个不同的学期进行基础到专业知识的学习,然后学校再给学生们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更多的投入到实践当中去,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技能。

(二)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中应该科学规划好教学内容。对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来说,教学内容也是有着核心的地位,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在当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学制缩短,学时减少的整体情况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应该尽可能的从原先的传统教学内容改为相对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让相对浓缩和相对拓展的教学内容得到合理科学的设置,尽可能的保证教学质量,这样才有可能完成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人才培养计划。具体来说,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就是要合理归纳和取舍有效的教学内容,将知识面合理拓宽,尤其是把需要的知识充实到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当中去,让设计紧贴社会,扩大教学空间。

(三)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应该有意识的增加服装实践课。这就是说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中应该将缩短了的两年学制的教学课时安排以及教学内容安排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与设置,尽可能的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好服装设计的多种实际技能,通过越来越多的实训课机会来保证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完成。当然,除了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中的实训课以外,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还应该有意识的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让教学进度能够与实训课之间进行良性互动与配合,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与能力。在当前学制缩短,内容增多的情况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应该把实训课的时间放在课外,也可以有意的安排教师进行课外辅导。这是因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本身就是实践性人才,需要有熟练的技能,仅仅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足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巧,才能适应将来企业生产部门和设计部门的实际需要。

(四)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当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中,面临着多种挑战与机遇。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能够坚持“一个结合、两个层次、三年不断线”的教学指导思想,其中的“一个结合”就是校内教学与校外生产相结合,“两个层次”就是指基础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三年不断线”是指从大学的三年时间里,都要开展实践教学。我们认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可以采用单元模块化的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事实上,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让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作为主体,同时不能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与设计思维能力,相对缩短教学时间,给学生更多实践练习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强调知识的应用型、实践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个性、创造性以及无限的想像力,克服学科体系结构化内容的学习,让教学与未来工作岗位紧密相关,增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与实践性。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