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儿超声诊断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儿超声诊断学范文1
【关键词】 经食道超声;射频消融术;心房颤动;左房;左心耳;血栓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044
房颤是指心房出现无效收缩或无序激动的房性节律状况, 其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颤的常用方法, 但进行治疗前需将患者血栓消除。超声检查是临床疾病检测的常用方法, 此次研究中探讨经食道超声对患者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诊断效果, 以期保证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以下进行具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本院105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 均符合《2012 ESC心房颤动诊疗指南》。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及严重内科疾病患者。研究对象中男61例、女44例, 年龄39~78岁, 平均年龄(57.4±7.2)岁;病程2个月~3年, 平均病程(1.3±0.6)年;阵发性房颤57例, 持续性房颤48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 术前均选用飞利浦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测, 患者术前进行经食道超声和经胸超声检测。进行经食道超声检测时, 患者需在检测前10 h进行禁水禁食处理, 并经口腔选用丁卡因喷雾剂给予患者黏膜麻醉, 探头型号S7-2omni, 频率为2.0~7.0 MHz, 使患者保持平卧位, 给予患者食管插管, 深度保持30~40 cm, 检测过程中需加强对患者心电图监测。进行经胸超声检测时, 直接进行常规多切面检测, 探头频率为1~5 MHz, 加强对患者左房及左心耳检测, 观测患者左房及左心耳内部状况, 检测患者是否存在絮状、雾状、团块状等相关回声状况[2]。
1. 3 观察指标 对比经食道超声和经胸超声检测效果, 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左房血栓、左心耳血栓、左房自发性显像(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 SEC)、左心耳自发性显像的检测效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采取超声检测时, 存在左房、左心耳血栓患者显示状况为:内部存在异常回声, 呈现为团块, 并多附着在左房及左心耳内壁, 团块形状、形态处于不规则状态, 且团块多附着在左房及左心耳内壁。采取超声检测, 存在左房、左心耳自发性显像患者图像显示为:患者左房及左心耳内部存在旋涡状或云雾状回声, 血流呈现为自发显像状况, 且血流表现为高凝。
2. 2 经食道超声检测出左房血栓24例(22.9%), 经胸部超声检测出左房血栓8例(7.6%), 经食道超声左房血栓检出率高于经胸部超声,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438, P
2. 3 经食道超声检测出左房自发性显像19例(18.1%), 经胸部超声检测出左房自发性显像2例(1.9%), 经食道超声左房自发性显像检出率高于经胸部超声,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5.291, P
3 讨论
房颤是心律失常的临床常见类型, 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老年人年龄增加时, 窦房结及周边相关区域将会出现增厚状况, 引起心脏传导及起搏功能下降, 进而导致房颤发生率升高。临床可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 房颤患者治疗不及时引起患者心力衰竭, 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
射频消融术是当前治疗房颤的常用方法, 而房颤患者常存在血栓状况, 自发性显像是血栓的危险因素, 而血栓是对射频消融术的手术禁忌。以往进行血栓检测多采取CT检查, 但进行CT检测时需使用造影剂, 加大了检测风险, 对患者机体具有一定损害[4]。此次研究中给予患者超声诊断, 经胸部超声检测时, 其具有无创性, 但检测过程中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状况, 检测效果不佳。此次研究中给予患者经食道超声检测, 其对血栓及自发性显像的诊断效果明显高于经胸部检测, 说明其诊断效果显著。采取经食道超声检测时, 可进行多切面检测, 并可将探头晶片旋转, 进行连续扫查, 以提高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 经食道超声检测左房及左心耳血栓检出率高, 可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血栓检测中具有良好的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向农, 王丽萍, 崔英凯, 等. 经食道超声对射频消融术前房颤患者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4, 31(6):21-23, 40.
[2] 罗小平, 郑春华, 范剑峰, 等. 64层螺旋CT在心律失常及瓣膜介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 22(27):45-48.
[3] 陶小玲, 张贤锐, 熊斌, 等. 三种评分系统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或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4, 35(6):644-650.
小儿超声诊断学范文2
【关键词】 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
超声是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特点是直观准确、方便迅速、无痛苦、无创伤。对我院自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共31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经超声检查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并住院病历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2.1∶1。发病年龄5个月~4岁,其中5~10个月20例(64.5% ), 11个月~4岁11例(35.5% )。发病1 h~3 d。患儿均有阵发性哭闹不安、拒乳,部分有呕吐、大便呈果酱样以及腹部触及包块等。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采用TOSHIBA-660、PHIL-iu22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75、7.5、10.0 MHz。患儿取平卧位,对患儿腹部进行全面扫查, 首先探查腹腔内各实质性脏器,而后重点探查胃肠道,以清楚显示肠管及肠套叠的部位为佳,详细观察其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肠壁的各层结构及肠腔内容物的震动等情况。
2 结果
31例小儿急性肠套叠均经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确诊,诊断符合率100%。31例在超声检查中均可见腹部包块,其中位于右侧腹部23例(74.2% ),脐上横结肠部位4例(12.9% ),左上腹脾曲部位3例(9.7% ),左下腹1例(3.2% )。31例肠套叠的声像图特征:腹部探及混合性肿块图像,该肿块形态规则,套叠部横断面呈“同心圆”样改变(图一),由外向内分四层呈环状,包括较薄的光滑完整的高回声、较厚的环行低回声、不规整的高回声区及低回声区;纵切时,为多层平行高低相间的回声带,呈“套筒征”(图二),其构成与横断面声像图相同。肠管套叠时间较长的出现肠梗阻声像,表现为肠管扩张、积气与积液,甚者出现腹水。本组31例中, 27例经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原混合回声肿块消失,复位成功;另4例行手术治疗,证实为肠套叠,其中1例有肠坏死。
图1 横切呈“同心圆”样改变图2 纵切呈“套筒征”样改变
3 讨论
急性肠套叠是肠管一部分及其系膜套入到邻近肠管内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2个月~2岁小儿,2~10个月之内最多[1]。本组31例中发病年龄在5~10个月的20例(64.5%), 2岁后逐渐减少。目前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婴儿回盲部系膜固定未完善,回盲部游动度过大引起。肠套叠一般由3层肠壁所组成,外层为鞘部,内二层为套入部,包括反折壁与最内壁[2]。本病起病急、变化快,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肿块是小儿肠套叠的四大症状,其中以酱红色黏稠血便和腹部肿块最具有特征性。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儿缺乏典型表现,如早期病例血便尚未发生,或由于患儿哭闹、腹部膨胀,导致触诊不满意,给诊断造成困难,延误诊断和治疗。及时行超声检查,可为临床及时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而且超声检查无禁忌、无痛苦,患者容易接受。肠套叠具有一定的临床与超声声像图特征:大多发生于4岁以内儿童,尤以10月以内小儿更多见;病变部位大多位于右侧腹部,其次为横结肠部位,左下腹部较少;超声检查其短轴切面图像呈“同心圆征” ,即肠套叠鞘部浆膜层在超声上显示为较光滑的高回声,反折壁肌层与鞘部肌层为较厚的低回声,反折壁浆膜层与最内壁浆膜层紧密相贴,空隙很少,显示为不规整的高回声,最内壁肌层则为低回声,中心部为肠腔气体或液体,可呈相应的强回声或强弱相间回声;超声检查纵轴切面表现为“套筒征” ,由“同心圆征”的环状结构变为相应的条状结构。肠套叠一旦形成后很少有自动复位者,故及早确诊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超声能为肠套叠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临床应重视肠套叠的超声诊断。
参 考 文 献
小儿超声诊断学范文3
【关键词】高频超声;小儿隐睾;解剖定位
隐睾是男性先天性发育性疾病,是小儿最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之一,隐睾患者的位置多变,临床诊断较为困难[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已较普遍地作为临床首选方法,现对高频超声诊断经手术证实的68例隐睾症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年龄10个月~13岁,平均6.5岁。因出生后单侧或双侧阴囊内未触及来诊。
1.2 仪器与方法:仪器采用GE公司Lo9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4MHz高频探头。首先要求患儿安静,取平卧位,必要时取站立位,使用高频探头先探查阴囊,确定阴囊内有无回声,则于空虚的阴囊处上部至腹股沟区、耻骨联合上区、膀胱周围,从内下至外上或外上向内下做一系列纵横切探查,若未能在此区域探查到回声,则向上延伸,当探测到时记录部位、大小、形态。
2 结果
68例75个隐睾,超声检出70个,检出率为93%。在腹股沟部探及者50例,例,其中右侧26例,左侧17例,双侧7例,位于阴囊根部的隐睾5例,右侧3例,左侧2例。位于腹腔内的隐睾7例。超声未发现的5例隐睾患儿,经手术证实位于腹膜后2例。缺如3个。隐睾最大约17 cm×10 cm,最小约6 cm×4 cm,患侧比健侧小,呈发育不良状。其中腹股沟型隐睾与阴囊根部型相差不大。
3 讨论
隐睾为先天性阴囊内没有,它包括下降不全,异位和缺如。由于胚胎期迁移过程障碍,可终止于从肾下极到腹股沟管的任何位置。隐睾因其发育环境较差,往往比健侧小,并常伴有发育不全,甚至萎缩。我们结果显示超声对隐睾的检出率为93%,尤其对腹股沟区型及阴囊根部型的隐睾准确性更高。
检查小儿隐睾时,应先注意从腹股沟区探查,重点扫查腹股沟管及其内、外环口附近。若腹股沟区未探及隐睾时,可在阴囊上方或耻骨上区、膀胱周围、腹膜后扫查。由于腹膜后间隙大,位置深,且有肠道气体干扰,此处隐睾常不易探及。[2]
对腹膜后隐睾要注意探查肾下极处。探查这些部位的隐睾时,可适当加压,以推开肠管尽量排除肠气的干扰,有利于发现隐睾。位于腹膜后者常不容易查到。特别是位于腹腔内的隐睾容易漏诊,还要考虑异位的可能。[3]隐睾会影响生殖细胞繁殖,隐睾位置越高生殖细胞越少。为避免日后影响生育、恶性变以及扭转的可能及精神因素,都应早期诊断、治疗。 未探测到者,仍不能下“缺如”的诊断,仍需手术探查。[4] 隐睾在超声检查中须注意与腹股沟肿大淋巴结、输精管盲端膨大腹、股沟疝、精索囊肿等鉴别。肿大淋巴结通常为多个,活动度小,内部回声较低,质地较硬,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小点状或条状回声;输精管盲端膨大的纵断面呈梭形或圆柱形,可见明显管壁回声;腹股沟疝:腹股沟部见一混合性囊状包块与腹腔相通,可见肠管蠕动;精索囊肿超声显示为无回声区,位置为正常上方,无血流显示。
超声诊断小儿隐睾方法简单、安全、经济、重复性好,对术前定位很有价值。应作为探查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高元桂,蔡祖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84.
[2] 欧阳健雄.隐睾11例的B超诊断.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4,9(10):60.
小儿超声诊断学范文4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
本文经随访21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情况,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应作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集2005~2008年经我院确诊的21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并随访这21例患儿在不同三甲级医院术前心导管检查结果及术后情况,其中室间隔缺损11例,房间隔缺损5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法洛氏四联症2例,年龄1~6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仪器:超声检查采用东芝AplioXU-77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相控阵扇形扫查探头,探头频率3.5~7MHz,选用儿童心脏检查条件。
方法:受检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采用常规扫查方法,在左心室长轴切面、胸骨旁四腔切面或剑下四腔切面、主动脉根部短轴等切面,二维与M型超声,可显示回声失落的断段的部位和大小。M型超声可将图像成像呈匀速移动现象,通过超声波声速投照在心脏结构的部位上,形成曲线型动态变化。运用彩色多普勒对心脏、大血管内血流时间和空间信息做出测定,同时显示心脏某一切面上正常与异常血流束出现的时相和持续的时间,而做出超声诊断。结合随访患儿在上级医院术前心导管诊断情况及术后情况,得出结论。
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术前心导管检查对21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诊断符合率为95.2%,且安全、无创、经济,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有价值,值得在基层普及,作为首选。见表1。
随访:21例患儿术后情况,20例患儿目前生存状况良好,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正常,1例患儿(5岁)系法洛氏四联征患儿,因术后半年继发急性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而死亡。
讨论
小儿超声诊断学范文5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30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高频超声表现,测量幽门肌层厚度、幽门管长度及幽门管直径,并与术中的测量值比较。结果:高频超声可清晰的显示幽门肌层增厚呈均匀低回声,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4mm,幽门管长度≥16mm为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较强的特异性,安全、简便、可靠,可作为常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 高频超声;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以往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检查来确诊,近年来高频超声逐渐成为检查本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我们回顾分析本院30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超声检查结果,并结合文献进一步探讨高频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7年—2011年期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5~81d。全部患儿均因喂奶后呕吐,或伴有体重不增,腹部可扪及肿块就诊。上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采用美国GEV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0MHz。患儿禁食4h,于安静状态下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先观察胃腔可见扩大,然后在腹中线偏右纵切,于右肾上极的前方,胆囊的下方显示幽门管横断面,测量幽门肌厚度、幽门管直径,转动探头90°显示幽门管长轴切面,测量幽门管的长度,然后让患儿饮水或者吮乳观察内容物通过幽门管的情况。我们采用的诊断标准是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4mm,幽门管长度≥16mm [1]。
2 结果
本组30例患儿超声图像均表现为幽门管肌层增厚,幽门管变细变长,肥厚的幽门肌呈实质性中等或低回声,幽门管中央黏膜层呈强回声,幽门官腔呈线状无回声,幽门纵切呈“宫颈管”征,横切呈“靶环”征,胃腔内大多有潴留物,幽门通过受阻,可见逆蠕动。超声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与手术结果相符合。
3 讨论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主要病理改变是幽门肌肥厚增大,使幽门管腔狭窄引起的不完全机械性梗阻,胃内容物潴留,胃腔扩大。病儿出生时多无症状,生后2~3周左右开始呕吐,进行性加重,常为喷射性,呕吐物为奶及乳凝块,不含胆汁。患儿体重不增,继之反而下降。体检右上腹扪及橄榄形肿块是幽门肥厚狭窄的特有体征,大部分患儿有胃蠕动波由左上腹向右下腹推进。本病应与幽门痉挛、幽门前瓣膜及贲门痉挛等相鉴别。正常小儿幽门管壁厚度
婴幼儿腹壁薄,透声效果好,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幽门管形态,幽门肌增生的程度,以及动态观察胃内容物的潴留、胃蠕动情况,还可以准确测量幽门肌厚度、幽门管的长度和直径。通过患儿禁食与饮水后对比观察,可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有文献报告幽门肌长径与幽门管直径的超声测值在正常儿与患儿之间有明显的交叉重叠,幽门肌厚度是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最精确的标准[2]。本组患儿幽门肌层厚度均≥4mm,与文献报道相符[3,4]。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符合率高,而且方法安全、简便、无创伤、可重复性强,可作为疑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夏焙,吴瑛主编. 小儿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2313
[2] 邵雪竹,邓华.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及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4(5):3821
小儿超声诊断学范文6
【关键词】四维超声波 成像 胎儿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11-02
2002年以前,我国还很少有四维超声波成像检查仪器,因此,许多对胎儿进行的检查工作也都由二维超声仪器完成。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大部分胎儿畸形或异常可通过超声检查得以诊断,为产前诊断胎儿畸形,提高围产儿生存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比较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对胎儿畸形的诊断,探讨四维超声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临床价值。近年来实时三维成像(四维成像)检查仪的研究和投入使用使得妊娠妇女和胎儿有了更为亲密的交流,这也给妇产科的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本文对96例四维超声成像检查仪对胎儿检查的结果作报告如下:
1 一般材料
1.1 基本资料 对96例妊娠正常的停经妇女96例做常规检查。96例妇女的年龄为24-33岁,平均年龄为27岁。96例妊娠妇女的孕周均超过21周,最大孕期为39周。采用的仪器为阿洛卡@-10高档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为高密度、高清晰度的容积探头,成像质量很高。
1.2 方法 对该96名妊娠妇女进行二维超声扫描检查,确认胎儿均无畸形。再对胎儿进行四维超声检查。将四维探头的位置置于具有观察价值的手足和面部。采用3D模式待屏幕出现胎儿的动态图像,即可对胎儿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观察。移动探头的速度要缓慢,且要具有连续性。对胎儿在母体内的运动情况做等待观察,对在母体内运动的胎儿的运动实时数据和图像进行采集。对采集到的数据和图像存储到诊断仪的硬盘内。对胎儿的手足和面部再做二维超声的对比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存储于硬盘内。对妊娠妇女作二维和四维图像的辨别率认知调查,比较两种成像效果的满意度。
2 结果
2.1 无脑畸形
超声下不能显示颅骨光环,似青蛙样面容或米老鼠样形态,无脑畸形常合并脊柱裂,但本资料中无脑畸形胎儿未见脊柱裂。
2.2 脑积水
胎儿脑室见程度不等的液性暗区,双顶径大于胎龄,严重者可见中线漂浮征。
2.3 唇裂和唇腭裂
该类畸形是最常见的面部畸形,可见胎儿唇部失去正常结构,间断或部分缺损,上唇回声中断,四维超声对该类畸形明显优于二维超声,近似于直观检查,能发现以往二维超声难以发现的较小唇裂。本组患者中,16例胎儿上唇连续性中断,其中4例为双侧唇裂,6例裂口>0.8cm,上腭裂开,直通鼻腔,鼻翼塌陷,裂口处上牙槽相对后缩,形成错位征象,诊断唇腭裂经引产证实。
图1 四维彩超胎儿口鼻部结构,胎儿上唇回声不连续,
左右两侧分别见、宽约0.6cm回声中断.
图2二维彩超显示胎儿上唇两侧回声缺损
2.4 脐膨出
这是胚胎(10周前)出现腹壁体层发育停顿所致,腹壁中线缺损,腹腔内容物通过脐根部突于脐带内,表面有囊膜覆盖。四维超声显示,胎儿前壁腹中线皮肤强回声中断,可见胎儿脐部向腹壁外膨出囊性包块,外形规则,内含肠管或肝回声,彩色血流多普勒见丰富血流信号,膨出的包块呈圆形,表面规则、光滑,有膜状结构覆盖,并与脐带相连。诊断脐膨出时要注意与脐疝和腹裂相鉴别。
经过二维和四维超声检查的96名妊娠妇女腹中的胎儿有74例成功采集面部成像图像,80例采集到手部图像,54例采集到足部图像,采集到面部和手足图像的有48例。有26例胎儿的母体内运动图像采集成功。孕周超过30周之后的胎儿面部图像非常清晰,接近于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图像。
在采集到的图像中,胎儿在母体内有多种动作姿势,其中面部的表情有“熟睡”、“掩面”、“张嘴巴”、“抿嘴”;手部的动作有:“张开五指”、“用力握紧拳头”、“伸展手做拍掌准备状”;足部的动作有:“脚趾头攥紧”,“脚趾头上翘”。
经过母亲辨识自己子宫内胎儿的辨识率统计表如下:
表1 对两种不同的超声成像的认识率
有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到,对于四维立体图像的辨识率远远超过了对于二维图像的辨识率。一般人们对立体的图像具有更高的辨识率,因此在超声波的成像上,也表现出了这一规律。二维图像的抽象程度非专业超声检查人员很难辨识,一般超过5%已经很出色了,这也说明,四维立体成像的超声仪器的成像效果明显优于二维超声波成像检查仪。
3 讨论
在对胎儿的产前检查中,无论是二维、三维还是四维超声都“需经过图像采集、图像数据处理和三维图像显示三个基本步骤”。[1]现代四维超声诊断仪可以将过去必须人工采集数据样本这一步骤融入机器的检查之中,从而节省了检查和诊断的时间。
四维超声诊断仪的探头能够实时移动,并获取图像和数据,对胎儿的动态进行跟踪。一般的二维超声诊断仪只能形成静态的图像,如果胎儿在检查的时候正处于运动的状态,采集到的数据成像则可能出现成像扭曲变形。四维超声成像诊断仪能够实时显示胎儿的运动,且保证画面质量流畅和清晰。这对于妊娠妇女来说更能够感觉到母子的亲切感和交流感。这种画面感为公众提供了超声图像的一种新的认识途径。对于许多产妇来说,这种画面能够有效地缓解她们在产前的各种焦虑感,对产妇和胎儿建立感情提供了更为实际的保证。
本报告中的96例产妇对立体三维图像的辨识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而对于二维图像的认识率极低,不超过6%。四维超声对于医护人员预料准确的临产日期和评估胎儿的实时状况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对于目前我国医院的妇产科来说,四维超声波成像诊断仪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诊断标准和诊断准确率。但是,由于孕妇的子宫中羊水少、胎盘子宫壁与胎儿的面部、手足比较接近,胎儿的成像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四维超声诊断仪的价格比较高,特别是探头的价格昂贵,且在操作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损坏,维修难,其诊断费用比二维超声诊断仪要高。许多基层的医院仍需等待时日,特别是乡村医院,因此推广起来不容易。这对我国农村新医改来说也是一个考验。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经济实力的提升,四维超声波成像检查在妇产科的应用前景将随着这种仪器的普及越来越广阔。
参考文献
[1]解丽梅,蔡爱露,刘守君,胎儿四维超声成像的初步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4):46~47.
[2]刘明春,曾爱琴,胎儿四维超声在产科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2006.12,3(35):51.
[3]焦明德,蔡爱露主编,实用三维超声诊断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06):132.
[4]Peter Twinning,David W. Pilling, Josephine M. Mchugo著,李胜利等译,胎儿产前诊断教程[M].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5):121.
[5]黄福光等主编,胎儿与小儿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