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1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效结合原则实践一、高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现状
2013年4月,接连发生的3起在校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再一次将学校教育推到了风口浪尖。很多人在声讨学校教育的缺失,在痛斥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殊不知,学校教育只是大的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老师,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和前两种教育完全背道而驰”。父母的教育代表的是家庭教育,教师的教育代表的是学校教育,这两种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不完全相同的,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美国的乔伊斯・爱泼斯坦提出了共同责任的概念。“共同责任”是一种责任意识,是一种向对方利益的承诺,为了认真承担责任,家长和教师愿意保持紧密联系和互相支援。“共同责任”确认了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成长的责任,家长和教师互相协助以履行教育的责任。
可是,在现实的高中教育中,却有着几种家校关系的不良表现。
(一)彼此对立,相互抱怨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倾向,学校埋怨家庭没有打好孩子的性格基础,家庭埋怨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导致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二者的关系陷入僵局甚至是对立。
(二)逢迎依附,丢失自我
家长认为,教师是以教育、教学为职业的人,他们懂理论,有经验,孩子的教育就应该交给学校。这样学校教育的地位被无止境的提升,家庭教育处于逢迎学校的被动地位,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或延伸。家长消极的期待着老师的正确建议。老师依自己的计划办事,而家长则看对方的颜色行事。同时家长还认为,孩子的幸福掌握在老师手中,他们勉强而小心翼翼地处理和老师的关系,害怕与老师有不同意见,得罪老师,而使孩子受到委屈。
(三)越俎代庖,误人误己
学校教育将家庭教育的职能全部揽下来,学校教育的职能无所不含。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因为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吃喝拉撒,从早到晚的生活全部由老师负责,老师承担了过多的教育责任,既使自己不堪重负,代人受过,又使家庭淡化了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二、高中教育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几个基本原则
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并与社会教育相统合,形成新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已成为社会发展、个体成长的必然要求。建立新型的家校关系应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一)把“心理健康第一”贯穿教育始终
由于我国长期不正确的成才思想和社会竞争加剧造成高中生心理素质差、忽视身体素质,独生子女缺少朋友而感到孤独,社会适应性差。面对挫折和竞争不能正确的看待,不会合理的调节,造成了很多问题学生和悲剧的发生,给教育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二)把培养良好个性作为教育的根本
所有的教育都应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出发,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对新事物有着更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新。作为老师和家长要能对此给予尊重,并努力让自己与时代同步发展,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发展,根据孩子的能力、气质、兴趣和性格,培养孩子形成鲜明的个性特点。
(三)提升家庭教育在个体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从思想上明确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在孩子各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家庭教育作为一个伴随孩子一生的教育对个体的终身发展都有无法取代的意义。而学校教育只是个体教育的一个部分,接受了学校教育并不是个体教育就结束了。
(四)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使二者产生合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职能并不能完全划清界限。老师所掌握的先进教育理念也应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去。学校教育的效果能否实现,与家庭教育的配合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二者思想一致,会产生合力,可以使学校教育成果更加稳固和持久。若二者方向相反,则会使学生不知所措,会对学校教育起到反作用。家庭教育的职能完成情况会直接影响学校教育职能的完成。
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一)完善家长会制度
目前的“家长会”大多以学期为单位举行,往往都是班主任唱主角,家长基本都是“听众”的角色。笔者建议:家长会应一个月一次为宜,时间不宜过长,要事先确定中心议题和中心发言人。会后应就会上提出的问题走访学生家长,在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下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然后实施,并将实施结果代入下次家长会。
(二)大力发展家长学校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周开展一次家长学校的活动。学校根据近期的教育活动安排主讲教师和主题,然后再由家长自由提问和交流。家长学校这个组织的完善,为家校联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的平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很多疑问可以在这里得到专业的建议。
(三)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
笔者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在学校召开田径运动会时,邀请家长参加开幕式的仪仗队,参加班级的跑操比赛;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听课,一起打扫寝室卫生,一起在食堂排队买饭,一起打开水;组织亲子春游,亲子K歌比赛……家长通过这个活动,看到了自己的孩子除了学习之外的能力,了解到了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可以让家庭教育更加有效。
(四)重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要提高家长搞好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光提高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产生足够的积极性。
教育家马卡连科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曾这样写道:“爱是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东西。”只要老师用自己的真诚让家长理解这一点,他们就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理解严和爱是统一的。只要真心付出,就能获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五)重视教会家长进行家教的方法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2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研究甚多,而对社区家庭教育的研究很少,对于有关社区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笔者通过使用不同关键词,在不同数据库进行了文献查询。通过研究其内容发现,国内相关文献多停留在以某市为例阐述该地区社区家庭教育现状,对社区家庭教育的定义还没有具体的研究。国外的社区家庭教育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指社会学校对父母进行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即对父母开展的有关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另一方面是指社会组织和公益团体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弱残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救助。可见,社区家庭教育是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体,与社区教育密切相关,与家庭教育同音共律,但它与二者又存在很大区别。首先,社区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载体不同,家庭教育主要以家庭为载体,而社区家庭教育则以社区为依托,相比家庭教育而言,在实施广度上要宽泛得多。其次,父母在社区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定位不尽相同。《辞海》将家庭解释为由婚姻、血缘或收养而产生的亲属间的共同生活组织。在这个共同的生活组织里产生的相互之间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正如力的作用是相互一样,家庭教育本身也是相互的,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同时,父母自身也受到教育。社区家庭教育的主体则以第三方形式展现,目前我国的社区家庭教育主要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部分由社会教育机构参与,父母则变成了纯粹的受教育对象。广义上的社区教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产生,如原始社会的燧人氏钻燧取火,教民熟食;神农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都是社区教育,只是这种社区教育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无组织性。现代社区教育则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为基本标志,其教育对象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并根据不同社会层次的不同社会需求,形成了不同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的社区教育。社区教育一般以整个社区居民为教育对象,如给居民创造良好的娱乐环境以丰富居民业余生活、为居民创造良好的职业培训以提高就业率等。当现代社会问题更多反映在家庭教育上时,社区家庭教育便从社区教育中分流出来,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独立发展。不管是社区教育,还是社区家庭教育,都无疑对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深远而积极影响。综上所述,根据我国家庭和社区实际情况,笔者将社区家庭教育定义为:在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系统中,社区管理者通过各种组织形式的社区工作和社会服务对家长和未成年人开展的一种新型教育。
二、社区家庭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功能即教育所具有的作用和影响。社区家庭教育作为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符合现代教育标准的新型教育,不管是在微观个体上,还是在宏观整体上,都具有多重功能。
(一)优化功能
第一,社区家庭教育是提升家长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家长的教育思维。长期以来,家长总是把“自我理想”教育和对孩子的理想教育混为一体,不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灌输给孩子,还把自己在成长经历中的遗憾和没有实现的理想抱负强加在孩子身上,以满足自身的成就感。很多家长过分关注分数,盲目攀比,忽略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些不当的教育方式让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备感无所适从。社区家庭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方式,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更好地指导孩子,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因此,开展社区家庭教育可以促使家长提高自身的素质,反思自己现有的教育方式,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子女能力。第二,社区家庭教育是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有效手段。除学校以外,社区是青少年接触最多的社会场所,他们探索新知,休闲娱乐,健康锻炼以及社交学习等活动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社区中完成的。当今社会青少年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大多工作比较忙,很多都是跟着祖辈一起生活,监护人不当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给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教育他们合理安排好在学校之外的时间,引导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外活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成为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社区家庭教育是增强社区工作者职业技能的必要方法。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家庭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社区家庭教育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办好社区家庭教育的重要保证。社区工作者尤其是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社区家庭教育工作效率的高低。因此,从事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对社区工作者来说既是服务群体、服务大众的任务,又是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有利于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利于塑造高职业道德、高工作能力、高知识水平的综合型社区管理人才,有利于引导社区管理者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融入,在充分发挥他们才能的基础上也大大提高了社区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
(二)协调功能
第一,协调亲子关系以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家庭是子女成长的第一驿站,亲子关系是子女人生中的第一人际关系,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及人格各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总是树立家长的绝对权威,孩子只能顺从,直接导致了亲子矛盾和亲子冲突,令不少家长陷入教育困境。在社会大转型时期,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正面临着巨大的时代变化。社会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成长,如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父母追名逐利的行为导致子女的价值观偏颇;祖辈带孩子致使孩子骄纵无理,形成了性格缺陷等。这些不良的家庭教育现状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导航帮助其矫正。社区家庭教育正是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引下,改变以往单向、权威的家庭教育模式,将未成年人的家庭打造成一个不受世俗影响的成长乐园,使家长与子女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动的亲子关系,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出路。第二,协调社区人际关系以提升社区管理水平。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村委会向城市社区转化,但城市化的衡量标准不应该只是关注这种简单的转化,应更多的关注转化后的社区管理和发展问题。据笔者访谈发现,从目前的社区管理模式来看,居民与社区工作者交流极少,只有涉及到“户口”、“生育”等行政问题需要履行行政手续的时候,居民才与社区管理组织有部分接触。可见,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度低,故而对社区治理的满意度也不高,这从根本上都归因于社区管理组织没有解决居民切实问题。家庭教育问题作为一个普遍现象真实存在于几乎每个家庭,社区家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又能实实在在为居民解决困扰他们的难题,这无疑是协调居民与社区管理组织关系的最佳契机,通过在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中增强居民与社区管理者的互动,社区工作者能了解到居民的各种意愿,居民又能对社区管理组织的职能和作用有更深刻理解,在良好的交流与沟通中,既完善了社区管理组织职能,又提高了居民家庭生活质量,起到了互利互惠的双赢效果。第三,协调社区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以优化社区管理。社区管理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实现和保障社区有序、有效转化的重要内容。目前,社区居委会在自治实践中对自己角色认知不明显,很多工作者在自我角色定位中都出现角色冲突、角色混乱甚至自我职能异化。通俗讲,当前社区该怎么管,管成什么样,用什么策略管,哪块儿具体谁来管,管理部门没有明确方向和规划。很多社区的管理模式还沉浸在“官-民”的传统模式里,扮演着“道德和制度的绝对权威者”,作为一个准行政组织,他们一味地机械接收上级行政部门的命令和指示,继而盲目执行。事实上,这种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和当代教育需要,社区家庭教育迫切需要一种“自下而上”的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让社区工作者能在群众呼声中有目标、有方向的进行社区服务和社会工作,根据物尽其用、人尽其能的原则,使每个社会工作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自身工作岗位上运用自身才能做有价值工作,这便推动了社区工作者内部职能细化与分流,优化了社区管理结构。
(三)整合功能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3
关键词:单招教育;精心准备;借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131-02
2012年9月我第一次带单招班的班主任,而且还是实验班,压力很大。经过一学年的时间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我发现目前的单招班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家庭观念和教育问题。
一、问题的严重性和向家长“借力”的必要性
首先经过我多次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我发现家长对于孩子来职业学校就读存在心理上的严重偏差,导致一些孩子不重视学习,乃至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往往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需要找到家长来学校沟通时,家长总会说上这样一句“要不是你初中不努力也不会进这样的学校”或“进这个学校是你自己的选择,我当初是想花钱让你进某某高中”等等,这是我听到最多的家长在老师面前这样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很显然,家长在心理上不认同职业学校和单招教学。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误解恰好也成为某些孩子对自己成绩不好的借口,比如之所以我成绩不好,是因为我进入了不好的学校,进入这样的学校成绩不好是必然的。所以改变家长对职业教育和单招教学的看法是必须的,也是刻不容缓的,我们不能做到让家长看待职校和名牌高中是一样的,但至少要让家长看到通过职业学校考取大学的孩子和普通高中考取大学的孩子一样的有出息。
其次通过一次家长会,一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抱有很大期望,他们很关心孩子的每个方面,利用家长会跟每个任课老师交流;而有些家长只是为了孩子的面子,散会就匆匆走了,平时也少有家长主动打电话来询问孩子在校的情况,经常打的也就那几个人。我想这可能就是因为觉得孩子进了职业学校了,没什么太大指望导致对孩子的关心不足,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多数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家庭的负担让他们顾不得来关心孩子的成长,我能体谅这些父母的辛苦,但千万不要因为工作的原因而让孩子缺失了父爱和母爱,有时候钱不是万能的,孩子需要是的家长切身的关怀。
最后切勿把教育推向学校一方,有很多家长在月考或期中考试过后都会跟我来电话说:“某某成绩又下降了,老师麻烦你帮我多跟他说说,谢谢你了,辛苦你了。”是啊,如果每个家长都这样,老师当然辛苦喽,孩子到了职业学校,长的也就三年,三年时间想让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来改变一个班50多位孩子,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到,教育是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既让孩子感受你的关怀,让他觉得他不用功学习对不起你的关怀,又能很好地帮孩子度过十六七岁的叛逆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时代,在培养人的方面,据我看来没有比指导母亲和父亲如何教育儿童更为重要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还进一步指出,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班主任应成为国家加强家庭教育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向家长“借力”,通过努力提高家长的认识,家庭教育就会得到改善,一个班级,如果每一位家长都成“编外”老师时,其教育效果一定会令人满意的。
二、如何改变家长的观念
一年以来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感受到改变单招教育教学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非一朝一夕的事,总结我这一年来工作的经验以及向老班主任们讨教的经验,我粗略地总结为以下两点:
1.借助各种方式积极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很多,我们可以积极地借助上门家访或约请家长来校面谈。当然现在通讯很发达,我们还可以用打电话、QQ、飞信等方式和家长保持联系。但是,采取任何一种方式,在沟通过程中适度地表扬能够营造沟通的良好氛围,所以必须突出学生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之处。当然,有时候沟通更多的可能是不足的地方,班主任在面对学生问题时千万不能粗暴地与家长交流,而是要把不足转化为改变的力量,所以我在与家长沟通时跟家长提出这样的建议:你们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就必须给他信心,而不能总是用中考的暂时失败和上了职业学校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或用这样的理由来训斥孩子使这种本不是理由的理由被孩子认同,认为是选错了学校而导致越来越差。要让家长清楚地认识到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合作并不是老师告状,家长责罚,而是针对孩子的目前的现状提出建议和方案,共同来帮助孩子成长。
2.精心准备每一次的家长会。开家长会对于每一个当过班主任的老师来说可能是“家常便饭”,但这顿饭烧得好与不好、合不合胃口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会的质量。所以一学期为数不多的家长会,要想开好,开得漂亮,必须做好精心的准备。
首先教室环境必须用心布置,适当的标语,教室的卫生,每人的课桌上要放有各自的作业和笔记,家长们的饮用水都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毕竟所有的家长不会在同一时间到达,有的来得较早的就不至于坐在那儿干等没事做,有的家长平时也较忙,没空查看孩子的作业和笔记,趁这个家长会期间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其次,每一次的家长会的主题必须明确,并会对该主题认真地准备,该表扬的一定要重点表扬,当然对于表现不好或成绩较差的同学也要给家长留点面子,采用单独面谈的方式来跟家长沟通。要与家长平等地沟通,切忌对好学生的家长一个态度,对差生的家长又是另一个态度,这样结果会适得其反,严重的还会闹不愉快,营造良好的家长会氛围很重要。最后,对于这次的家长会所陈列的问题一定要给出指导意见来引导家长回去后如何教育孩子,千万不要把孩子的问题说出来后一股脑全推给家长,让家长回去自己看着办,一定要协助家长想出好的办法来共同解决问题。
总之,作为班主任,平时多留心、多记录、多总结,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情况,然后及时地跟家长反馈情况,缩小甚至消灭学生存在问题,我想这样在教育的过程中会得到更大的成效。许多教育家在论述学校与家庭的协同教育时,强调要形成“双臂效应”,所以向家长借力,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4
2005年下期**市基础教育工作布置与安排 文章作者:李牮宏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11月9日11:9 一、德育工作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为优化育人环境,着力营造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达到抓德育、促智育,抓德育、促教学,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今年下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抓家长学校建设——探索德育机制 家长学校,以未成年人的家长及其抚养人为主要对象,是为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而组织的*教育机构;是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重要场所;是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家体教育工作,联系学校、家体、社会,促进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工作桥梁;是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已经成立家长学校的城区学校,要进
一步开展好“四个一”活动,即组织家长读一本书,给家长上一堂高质量的课,举行一次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开展一次亲子活动;要建立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要建立家长学校活动档案。全市各乡镇中小学及城区幼儿园要在今年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学校要有牌子、有教室、有活动安排。全市将评选3所示范性家长学校。新建立家长学校的单位要做好《家庭教育读本》的征订工作。 2、抓骨干——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德育师资队伍。为了推进德育队伍建设,全市各中小学校要明确要求全体教师“立终身从教志向,树为人师表品行,兴教学研究风气,尽教书育人职责”,形成“人人承担育人重任,堂堂渗透德育内容,处处蕴含德育寓意,时时贯彻德育思想,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德育氛围和格局。 今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探索班主任等级评价工作。即建立班主任等级(优先班主任、合格班主任、见习班主任)评价机制。评价方案要在9月底前交教育局基教股。 3、抓规范——培养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的基本要求。为此,各学校要抓《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加强行为习惯的训练。要向蓼江中学、完小那样,把《规范》细化为校纪校规、班纪班规,贯穿于教学、日常生活、学习、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明确学生一日常规,包括进校、离校、集会等校园规范,起床、用餐、就寝等家庭规范,上学、放学、行路途中的交通规范。要向市立中学、鲤鱼江完小等学校那样,经常性地开展学生仪表仪容检查。政教处、团委、学生会每学期要组织多次全校性的检查。通过对学生仪表仪容的检查,规范学生的穿戴,体现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对新生报到注册后要组织学习《学生手册》,遵守《学生手册》的教育活动。总之,在“抓规范”的落实过程中,既从大处着眼,又从小处着手,力求让学生做到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庭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从而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4、抓活动——创设德育情景 今年九月是“全国第二个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各学校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诚信教育活动、德育共建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主题班会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要建立专项活动档案,12月底要上报德育活动总结到基教股。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作为改革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备查。 开展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等校,要尽快实施,形成特色,做出成效。 全市九月将举行中小学生新童谣、新儿歌、新诗歌学习诵读和演唱活动。举行国旗下的讲话,如:《把握每一天》、《成功始于足下》、《每天进步一点点》、《冲刺》、《你努力了吗》、《青春永不言败》、《生命就是时间的积累》、《尊人者自尊》、《学会关爱每一个人》《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等专题演讲材料评选活动,通过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化为学生现实的具体行动——勤奋努力,提高素质,报效祖国。 二、“星级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工作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各学校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学习安全教育法规知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护能力,降低安全事故出险率”的安全工作方针,坚持“制度保证,重在预防”的安全工作思路,以“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确保学校安全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5、抓学校食堂安全信用等级建设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筑一道食品安全的保护墙。我市被确立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省级试点城市,试点行业包括粮食、肉类管理,严格辍学学生报告制度,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登记制度和劝学制度,对辍学率达3-4.5%以上的学校进行专项督查,保障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切实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 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及其配套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普通高中的学生档案,应实事求是地全面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诸方面的表现情况,为高校招生、军队征兵、社会招工等提供参考。 10、要进一步完善普及程度统计、普九资料和贫困生档案。制定贫困生资助管理办法,做好“两免一补”工作。 11、进一步加强对公民办幼儿园的指导,实施幼儿园评估年检制度,规范其办学行为。 12、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工作,制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建立初升高比例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乡镇目标考核制度,加大对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的考核力度。 四、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13、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一是全面落实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开全学科,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开设小学英语的学校,每周要开足4课时。 二是建立对新课程的跟踪、监测、评估、反馈机制,加强对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未来三年将是我市的质量年,将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路子,指导学校实行学生成长档案评价方式,完善中小学教学质量检测模式与手段,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4、加强对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与学校教育工作现场督查。 充分发挥教研部门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指导与服务功能,引导教师进一步加快角色转变步伐。为准确掌握实验进展情况,组织教研部门开展新课程实施情况视导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反思,总结经验,研究困惑,着眼小问题,不断改进,使教研工作真正贴近实际,解决问题,讲求实效。要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做好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估工作。 教育局的调研与现场督查,除对学校的安全卫生、校纪校风现场督查外,今后将重点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实现“三个转移”,是否把握“三条途径”,是否突出“三个重点”,即实现“素质教育由重课堂教学形式向重课堂教学质量转移,教育科研由重形式、重立项向注重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转移,现代教育技术由注重“装配”向注重“管用”转移;把握“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三条途径;突出“校本教研、评价体系和课堂改革”三个重点。 15、改革教学常规管理,形成新的有利于新课程实施和教师成长的教学管理制度。 加强学校对教师备课、研究教材、钻研教法的评价管理力度,提高教师课前准备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五、科技创新教育与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 16、科技创新教育 在青少年中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使他们从小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起崇高的科学理念,对培养跨世纪人才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举办了十多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奖励活动;2001年起,每年五月份第三周规定为“科技活动周”;教育部于2002年了关于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的高中生保送普通高校的通知;2004年又了省级以上该大赛获奖的高中生高考录取加分政策。 为提升我市科技创新教育在**的地位和水平,推动我市青少年创新教育的发展。一是要谋划好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项目、设施设备,为青少年创新教育开辟活动场所,经常对师生开放,让学生在“科技园”中不断受到熏陶,培养科技创新兴趣。二是改组**市教育系统科技辅导员协会。各学校要聘请教育系统老科技辅导员一名,在职教师2-3名,组成科技创新教育辅导小组,建立以物理、化学、生物、
自然、模型、科幻绘画、信息技术等为主的学科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小组,把有兴趣的同学组织在一起,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经常性的创新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特别是各高中学校,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发挥“科技活动周”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实践。三是开展一年一度的学校科技创新大赛,展示成果,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建立稳定的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竞赛活动及激励机制,鼓励师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多出成果。四是组织好《中学生百科》的征订工作。 17、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 学校体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育系统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大力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意志力和终生锻炼的自觉意识。 今年的主要任务一是在10月份前做好**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二是推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高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的质量,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各学校要配置一套《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器材,一套《健康标准》管理软件(学校版)。三是认真做好迎接**省教育厅中小学校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督导检查,按照通知要求和《中小学校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督查纳入和评价标准》,认真抓好落实。 文章出处: 自己创作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5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 现状 对策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文件可知,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我国实施素质教育,进而提高我国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专业技能。[1]中职生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一时期他们渐渐地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若这一时期教师给予他们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将有益学生的一生。然而,大部分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不一致,心理健康水平分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根据相关调查可知,65%左右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10%左右的心理健康水平很差,20%左右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只有5%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很好。从这几组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中职生心理健康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少部分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这就需要我们提出具体的措施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随着中职生的学习与生活由以往的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转换为就业为主,这些转变让他们在心理上容易困惑和冲突。面对职业的竞争,他们的压力日益增大,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及成长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发展。那么,下面将具体阐述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情况。
1.中职生心理健康存在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职生由于年龄小,大多数中职生都是未成年人,思想和行为都不够成熟,敏感且易受伤。根据相关调查,大部分中职生都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及离异家庭等,由于家庭方面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这部分中职生在性格方面、人际交往及心理方面等都有所不足。总而言之,中职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不足是受三大因素的影响。[2]
1.1家庭环境。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然而,大部分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度和重视度的倾向发生了偏差,他们认为教育这个问题应该是教师的事情,当父母的只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好,这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如:家庭离异或单亲家庭,父母忽视了孩子的未来,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容易让孩子对他人产生一种怀疑的态度;父母忙于工作不关心孩子的家庭,孩子比较内向,没有安全感,害怕孤单,容易在爱情观上出现偏差;父母的性格容易影响孩子,如果父母性格好容易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相反,脾气不好的父母容易给孩子坏的印象,进而给孩子造成了父母的影响。
1.2学校教育。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师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首先,学校办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有的中职学校注重学校本身的发展利益,忽视了学生的个人感受,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很少有中职院校以学生为中心,打开学生的心扉,这不利于学校做心理咨询工作。其次,教师综合素养不够。有的任课教师只顾给中职生讲授知识,没有捕捉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让课堂的教学效率很低;有的心理教师只顾心理知识的讲授,却忘记教会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有的心理教师教学风格不具有人格魅力,不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心理教师缺少课后培训,为学生讲授的知识贫瘠。
1.3学生自我认识和自身调节不够。如:大部分中职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没有成就感,来到中职校更加自卑,进而影响了人际交往;有的中职生认为自己长大了,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都对,进而让自己的内心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
2.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2.1情感问题。由于大部分中职生处于青春期中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慢慢对异性产生兴趣,对异性产生一种情愫。在这个情感产生的过程中,出现了几种问题,如:单恋,这种情况就会让主动喜欢的那个人处于一种痛苦的局面;失恋,有些中职生由于思想比较极端,就会让其心理出现问题,有寻死的行为。
2.2学习心理问题。大部分中职生在来中职校之前都认为自己将来可以上大学,可是来到中职校之后心理落差很大,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三差生,学习与不学习都一样。由于这种思想,让他们出现焦虑、紧张考试等负面情绪,渐渐地他们的成绩下降。
2.3环境适应问题。中职生由以往熟悉的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一些独立解决的问题有些不知所措,进而产生了压抑、焦虑、烦躁及不安全感等心理障碍,有的学生甚至还会导致神经衰弱。
2.4人际交往和择业问题。首先,人际交往问题。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卡耐基说“人的成功80%源于人际交往”,这就说明人际交往非常重要。然而,根据调查可知,大部分中职生害怕与同学交往;怀疑同学在交往过程中会伤害自己等,进而出现了自卑、孤独、嫉妒、猜疑及社交恐惧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其次,择业问题。大部分中职生读中职是为了获得中职证书,对工作迷茫,毕业时出现了几种心理:自卑心理、逃避心理、依赖心理等。[3]
二、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
首先,提高中职生的自我认识水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人有六种需要,中职生需要得到的最基本的需要是心理关注度。中职生需要结合教师所讲知识,合理分析自己的心理缺失,进而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加强学校教育和提高心理教师的综合素养。第一,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打开学生的心扉。第二,提高心理教师的综合技能,积极帮助学生。
最后,定期实施家庭教育培训。家庭教育是学生是否健康成长的一个前提。那么,我国教育部需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家庭制定一个培训方案,将这个方案下放到不同的市、区及镇,让不同家庭的父母得到教育,明白自身性格和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的意义。
总之,要想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不仅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而且还需要找到优化的策略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6
日本的教育改革是一个全方位、全面改革的过程,从幼儿园到高中,涉及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教师素质、学校管理等多个方面。
(一)改革教育内容
改革教育内容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心灵丰富的人。也就是所有的教育活动,都要适应儿童的年龄发展阶段和各门学科的特点,来培养具有强健精神的人;重视基础、基本和推进个性教育;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尊重文化、传统、推进国际理解。这次教育内容的改革首先表现在,在小学设立生活科,目标是让儿童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体验,形成对自己和身边社会以及自然的理解,掌握生活必要的技能和习惯,培养儿童走向自立的基础。其次,扩大初中的选修课幅度,目的在于使学校更好地加强个性教育,给学生发展自己个人兴趣爱好的必要空间。最后,加强国旗、国歌教育,强调要培养下一代对本国本民族文化及其传统的敬畏之心,形成对本国国旗和国歌的正确认识,培养起尊重的态度。
(二)加强道德教育
日本文部省要求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道德教育,应以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教育为核心,形成基本的行为习惯和德行,并且让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的自立,关心自然,关心身边的社会。特别要注意培养起学生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并且通过各种道德体验培育起根植于思想深处的道德性,强化同家庭和社区的联系。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让学生产生自觉意识,形成自主自立,自我约束,而不能由外部强加。道德教育应当让学生在理解上下工夫。
(三)加强高中阶段的教育
日本高中教育以前过于追求统一和标准化,课程单一,学校缺乏个性化。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学生多样化需求,搞活高中教育,改革便应运而生。首先,高中课程标准的多样化和弹性化,学生选择的自由度更大,而且各学年的课程更加灵活和富有弹性。其次,高中学校制度的多样化和弹性化。创设可学分制高中,无论何人无论何时都能基于自己的需要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主要针对未接受高中教育或未接受完高中教育的青年。创设高中生国外留学制度,允许高中生休学但不退学而到国外学习,在国外学校获得的学分可以在国内得到认可。高中教育从量的扩大转向质的提高,从形式上的平等转向实质上的平等,从偏重分数之差转向尊重个性和人性。在对高中教育内容和大方向进行改革的同时,还对高中入学选拔方法进行了改革。日本的教育业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问题,以分数取人的现象十分突出,对此,为了适应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就将选拔方法多样化和选拔尺度多元化。根据各校、各学科、各门课程的特色进行多样化的选择,设立多种评价尺度、多种选拔方法;积极研究实行考试机会多次化,实行多阶段的入学选拔;在对合格与否进行判定的时候,不采取简单划一的方法,重要的是要广开无学力检查的选拔等方法之途。日本高中职业教育的改革,重视让学生掌握各产业知识、技能,重视实验和实习。新设立了一批现代职业教育学科等带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的学科。针对信息化的发展,加强了信息科学的教育。为了培养职业学科的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他们的创造性,各专业还新设了“课题研究”。为了振兴职业教育,文部省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定了设施设备的标准,拨出一定的经费给予资助。
二、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鉴古可以知今,照人可以思己。不是说别人的教育改革都是成功的,只是为了让自己少走弯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自己的缺点自己总是不容易也不愿意揭出,只有在对比的基础上才可看出优劣。面对日本的教育改革,我们当然不能全盘吸收,但我们能采取扬弃态度的“拿来主义”。中国的教育在当今被冠之为“应试教育”,其弊端日益显现。它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其中程序性知识更显匮乏。在教育自身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破坏它时,就只能依靠外力了。在改革前,我国确实与日本教育改革前存在相似的问题,教育的划一与僵化,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但我们不能把问题看的简单化,日本是在教育发展到一定的高度自然而然产生的“瓶颈”,而我国的教育没有均衡发展,地区差异比较明显,可以说我们的教育在跟着社会跑,还没有发展到那样的高度。但是他们的经验我们还是可以借鉴的。
我国的教育改革自一开始就显得指导思想模糊,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有人说是全面发展学说,但到底怎么实施却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日本的教育改革是在政府的指导下确立的,以“终身学习”的构思来设计、改革和实施。日本将这种教育思想积极地转化为教育实践。围绕终身学习,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们建立了一系列的新学校,向放送大学、学分制高中、专修学校等,这些措施都围绕终身学习的目标。其中,还加强了有关法律的建设。我国的教育改革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以文件或法规的形式加以确定,做到明了易懂。在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为改革开辟道路。这里不是说我们也应该像日本那样做,只是说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有个明确的指导思想。
日本的教育改革是全方位的,从幼儿园到大学,涉及到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但在这个全方位改革中也没有显得混乱。这种改革可以说是比较彻底的。但我国在改革中有时候显得很忙乱,它不是一个彻底的换血,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缝缝补补”,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另一个问题又出来了,这样循环往复,虽有实效,但从长远看是一个短视行为。
在教育内容和加强道德教育方面,我国和日本的教育内容都逐步走向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虽然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有所差异,但都看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一个有健康心理与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说具体实施得如何,单就在教改的政策引导方面无疑是个巨大的进步。但是两者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学校教育承担了本该属于家庭教育的很大部分。教育改革的主体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还应有父母和社会群体,其中父母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家长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比如:成绩好就代表什么都好,这就无形地给了学校一个潜意识,只要我让学生考试分数高,家长就满意。所以,作为父母要掌握一定教育心理学的常识,不能盲目信从。学校教育更不能越俎代庖,把父母的责任抢过来。
特别在道德教育方面,家庭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地方。日本在加强职业教育方面比我们要做得好。不管是过去和现在,我们的职业教育发展还是很缓慢的。加强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方法。过去的教育被我们称为“精英教育”,只为了让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得到发展,忽视了大多数的学生。现在的素质教育虽设置了很多的实践课,但很多都很粗糙,也没有真正的落实。如今有一小部分教师还存在跨课教学,这种做法是违反教学规律的。在加强这方面的教育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实际,并不是只在高中之后才开展。首先,要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现在我们都忽视了学生的个人理想,以至于学生都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理想,他们的理想都变成父母、教师的理想。应该让学生自己定好位。其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想选择自己的课程,不能都是为了升大学,在为大学输送合格的人才的同时,也要为社会创造人才。日本的教育敏感性要比我们强,他们对教育的问题,比较早的就清醒地意识到了,而我们却常常在教育拖了“后腿”的时候才意识到教育改革的迫切性,这样就有点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