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设计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空间设计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空间设计总结

空间设计总结范文1

【摘要】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为提高居住空间设计n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在居住空间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为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打造和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平台。

【关键词】居住空间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居住空间设计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与此同时,也是居住空间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需要逐步提高。

居住空间设计是环境设计系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能够独立完成居住空间的设计能力,能熟悉居住空间设计的工作流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和施工能力以及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能力。在国内,以目前的就业反馈信息来看,大部分刚毕业的学生只会说而不会做,眼高手低,在学校所做的实践的知识很多都只是凭空想象做出来的,设计出来的东西很多也是纸上谈兵,所以导致刚踏入设计公司的学生因实战能力的欠缺而无法上手,达不到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要花费大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公司重新学习,就业单位对此很无奈,学生也很辛苦。所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然,需要不断地进行可行性改革研究,从分析现行市场需求出发,对《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提出相关建议,使得学生们学有所用,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课程目标突出实践教学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内容设置上,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基础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基本是对等的。一般情况下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来传授相关的教学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弊端,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因此,作为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来讲,不仅要让学生能熟练掌握居住空间设计的原则、设计方法和理念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此加深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水平。因此,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在课程目标中,要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实践教学,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

在课程目标的设计和安排上,要体现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的培养。做到了既要加强理论教学,更要突出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可将理论教学中的一部分内容转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去。在课程教学内容, 尽可能达到针对性、实用性,并分析和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以及设计技能目标。在实践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设计团队完成项目的设计,要求学生以设计小组的工作模式进行学习和设计,分工合作、团结协调。让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沟通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2、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学方法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而教学方法却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即使教学改革设想再完美,它都必须建立在教学的过程上,同时还要和具体的实际相结合。

(1)运用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库的建设,强调案例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全过程,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举一些典型的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同时,让学生分组对进行案例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让学生自己整理分析整个案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还有利于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自己成为教学主体,激发了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及探索性的学习。

(2)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进行项目分析和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根据各组完成的项目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选择项目案例,设计好任务书,让学生在课外时间收集好案例中各项目材料。如:市场调研、收集资料、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并结合项目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对案例进行设计构思、讨论并绘制设计草图等。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还能启发和引导学生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3)“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学法。目前,很多院校都采用“假题真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虽然它可以模拟真实的设计项目,让学生在设计项目中掌握设计的操作流程。但与此同时,却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不能真正了解实际工程结构的做法。所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采用走出去的方法则是必要的措施。

“走出去”模式则是教师可以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在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材料和施工工艺,学会处理工程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习工地施工管理能力,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相比课堂理论的讲解更加轻松和深刻。而且通过学生实地参观和老师现场讲解,以及工地的亲密接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引进来”的模式则是指在教学内容的授课上,除本学院专业教师讲课以外,可以邀请同等其他院校的教师来为学生进行讲课。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引进相关专业的企业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讲课,并不定期的举行专业前沿讲座,让学生们可以随时了解行业动态。

3、改革课程考核体系

居住空间设计以往的考核方式是根据专业特点,一般以单元作业加考试大作业共同构成课程考核。作业制作要在课程教学环节内完成。课程考核作业基本是根据给定的项目图纸,绘制全套的居住空间的设计方案。成绩评定方式的主要构成及比例: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需要进行,着重要体现实践能力考核和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考核的可以多元化,也是势在必行。可以在以往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多方位、全面地进行考核。具体有以下几个方式:

(1)设计理念的表达;全面全新的设计理念;团队的协作能力。

(2)设计作品项目化的考核方式,即以项目过程化考核与作品效果考核相结合,以设计项目的具体要求为考核标准。

(3)工作规范考核方式,即知识技能考核与工作态度考核相结合,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表现的考核。

(4)多样化考核办法,可以通过考证或技能竞赛获奖相结合,采用多种渠道来认定学生课程成绩。

二、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设想

1、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完善“双师”队伍建设制度,要求每位专业教师不定期去企业学习锻炼,在日常的工作中切实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并选派优秀教师区参加省市各类培训。同时,在不影响基本教学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以此提高个人研究水平,并为个人发展积极搭建平台。

2、合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教学

要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必需合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师在上实践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在实践中真正得到锻炼,学习解决生产实践以及工程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管理能力,培养自身的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精神,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并提升自己的设计施工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立工作室教学模式

建立工作室教学模式,目前在一些设计院校逐渐开展。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与社会接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教与学相互补充。在工作室里,教师可以更充分地对学生的辅导。在实践操作中,可以根据装饰设计公司的操作流程,对设计过程和设计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学生之间可以采取“传、帮、带”的方式,起到榜样的作用,低年级的学生在高年级的学生的带动下进行设计创作。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形成你追我赶的效应,以此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鼓励学生探索学习方法。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可以让学生在所学的设计课程中发挥更多的自身能力和价值。

居住空间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总结,需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力求做到符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跃辏吴能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探讨[J]. 襄樊学院学报,2009(11):81-83.

[2]张锐,庞大庆.广告设计课程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8(8):194-198.

[3]范贵德. “工教结合先导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刍议(N)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2).

[4]钱抒.“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N) 正德学院学报第10卷第2期 2012 年12月.

空间设计总结范文2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风貌、特色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概念解读

1.1总体城市设计的概念

在当前我国城市化条件下,总体城市设计是将整个城市或者相对完整的城市区域(通常是组团、新城等相对独立的城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作为研究依据,从宏观上把握城市的整体结构,确定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的长期发展目标,并对与之相关的城市设计元素进行设计控制,制定管理实施政策,并为开展下一层次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提供指导依据。

1.2 城市风貌

城市风貌是指城市实体环境和事件中能够被感知的那部分景象之综合,包含了能够被人们感受到的城市魅力、特色等人文内涵,符合本研究领域的范畴和宗旨。城市风貌的要素包括三大部分,即次生自然景象(天象热岛、地质及水利设施、生物等)、建筑面貌(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立面、广告、屋顶等)、通道市容(道路、街道广场、交通工具、广告、街道设施等)。它们所构成的整体的、有序的、最能代表城市特色的核心骨架部分,称为城市风貌结构。

2.总体城市设计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总体城市设计可以被理解成二维城市规划向三维空间设计过渡,它介于两者之间,具有二维的战略性和三维的针对性双重特征。现阶段总体城市设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补充总体规划对于城市三维空间研究的不足,弥补总体规与详细规划衔接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第二,是城市设计体系的必要层次,是进一步开展各类中、微观城市设计实践的基础;

第三,有助于设计者把握中观、微观层面的项目设计的定位,更好的实现城市发展的整体目标;

第四,使城市规划管理者获得中观、微观城市设计编制的管理依据,有利于城市各项建设的有序开展;

第五,帮助公众理解城市设计的意图,了解城市发展方向与相关政策,并引导他们参与城市规划建设活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总体城市设计有利于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衔接、协调与配合,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密切合作,有利于全面贯彻总体规划思想,使总体城市设计的科学性、依据性更强,也更有利于构建城市空间框架和地域特色。

3.城市风貌特色塑造的重要性

每座城市皆有个性,个性即城市独有的风貌特色,这些风貌特色赋予了每座城市各自独有的魅力。每个城市,人们能够产生深刻印象、能够长久记忆的,并不是城市的全部,而是特色的部分,局部的城市形象、标志性建筑、广场及公共空间、重点街道等内容,如北京的天安门、四合院;哈尔滨的中央大街、索菲娅教堂、成都的春熙路等。富有魅力的城市,既有蓬勃的发展动力,又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它令市民愉悦,游客向往。而这正体现了一座城市永恒的价值。

总体城市设计是在宏观层面上对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的战略构想和整体安排,重点是梳理城市空间的特色骨架、形象特征,以及整体与局部的逻辑关系,提出创造有秩序和有特色城市空间的途径。因此,在总体城市设计层面的城市风貌塑造,则是给城市特色提供框架和可能性,奠定了城市的形象特征,这些则是城市特色部分出现和形成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提供了城市特色的基调和方向。

4.城市风貌特色塑造的层面

风貌特色的塑造可以试以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分类。

4.1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可以理解成对城市内涵的体现。此处所提城市内涵则包括了城市性质、城市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等看不见的内在内容。一个好的城市风貌,应该能清晰的让人体会到这个城市、或者某一城市区域的性质、职能等内容。用拟人化的方式可以这样比喻,即人的衣着应该和人的气质相符,那么城市风貌塑造就应该体现一个城市的“气质”。但在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在城市发展中过度强调发展的效率,在发展方式与策略上也存在着趋同的问题。致使宏观层面没有得到良好的体现。

4.2中观层面

中观层面,则是指结合城市自然、历史等各方面资源,城市整体的风貌。但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自然与人文的城市特色由于城市发展的原因遭到破坏。

4.3微观层面

城市中,空间最普遍、最基本的主要组成构件即是建筑,建筑作为基本元素,很多时候成城市的标志点,名片。但当今中国,建筑设计的形式并非来源于对本土特色的研究,而更多的流于一种建筑符号。

5.城市风貌塑造的主要出发点

相比一般着眼城市局部建筑与空间的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整体。目标的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设计范围的简单放大,也使其内涵与一般的城市设计有所不同。因此,在城市风貌塑造上,也应站在城市外部俯瞰全局,用整体的眼光进行设计:有城市与其周边自然环境组成的整体,以及各个功能区组成的有机整体

5.1从城市功能结构出发

城市不同的功能片区因其不同的职能造成了不同的空间性质,进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特征。为了维护城市总体形象和谐、鲜明,具有自身独特气质和空间风貌,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整合、协调各功能片区的关系,做到既保持内在的连续性、统一性,又要体现各自的特色。根据城市现状风貌,合理确定城市的风貌分区,并确定各个风貌区的建筑风格控制原则;并根据城市空间整体框架的要求,合理安排各个功能片区之间的组团分隔形式,进而形成城市整体层面上的城市轴线、视线走廊、开放空间地带等。要充分尊重城市各个功能片区适合功能属性的格局特征,分析城市空间发展趋势,通过恰当的结构组织形式,将各个片区有机整合到城市空间发展整体框架之中。

5.2 从城市建设时序出发

城市风貌的塑造标的核心作用是在于提供一种符合城市特点的具有适宜性、特殊性的城市风貌整体框架,但在此基础上,明确符合城市实际拓展过程中,不停变化的城市形象。从总体上把握城市空间发展的时序,处理好城市空间发展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才能时刻保证城市特色,并使城市风貌符合不同时段的城市特点。

6.总结

客观上讲,发展中的城市离不开城市设计,经过设计的城市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总体城市设计中城市风貌的塑造,既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积淀的总结与归纳,又是对城市景观特色的概括与强化,更是对城市未来发展前景的憧憬、预测与判断。在今后的总体城市设计中,如何更好的进行城市风貌塑造依然需要长久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郑正,寻找适合中国的城市设计――郑正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论文、作品选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世福,城市特色的认识和路径思考,规划师,2009,(12):12~19

[3]张继刚、吴学伟、曾倩、黄正军,城市策划中的城市特色微探,规划师,2009,(7):10~15

[4]侯正华,“城市特色”的三个基本特征,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2004,(2),112~114

空间设计总结范文3

一.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现状

1.过于追求形式美与观赏性,忽视了实用性与安全性。关注视角效果,不注重营造真实空间环境,未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小区看上去很气派,而空间支出过大,生成了消极空间,使业主缺少安全感。2.强调小区亮点,片面追求新奇,使得小区风格和周围环境不调,割裂了城市整体形象。在设计上,追求布局结构变化,未融进周围整体环境与城市整体形象相脱离。3.小区模式缺少特色。多进行模仿没有创新,与时代需求及人们高要求居住环境不协调;小区缺少特色,外在建筑单一,内部空间单调等。4.过于提炼及利用所在区自然资源。没有充分分析小区当前及未来发展,未充分利用当前自然资源,更多地使用了人工景观,没有体现人与自然的统一,不利建筑开发成本的节约。5.盲目跟从市场潮流,使得景观设计不协调建筑风格。如,在追求异域风情方面,照搬了国外的设计模式,仅是简单的复制,未将文化与内涵于实际设计中体现出来,景观设计脱离了建筑风格,导致国内文化品味缺失。6.缺少前瞻性与可预见性,并不协调小区未来发展。追求最大的效益。规划设计仅考虑现阶段需求,没有为未来发展留有充足空间,使得小区改造产生了较多问题。

二.怡江城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

1.工程概况:小区总用地面积:16.878526公顷,地上计容积率部分建筑面积:388062.5m2,容积率:2.3,绿地率:37.1%,居住总户数:2987户。2.空间环境(1)外部空间:江阴怡江城住宅小区北面为浩浩长江,风光旖旎,天宇廓清,南面为城市道路,出行方便,小区北面布置了4栋高层,两端两栋为31层住宅,中间两栋为33层住宅,小区北面沿江立面采用中间高两边低的处理手法,形成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小区南侧设计为29层住宅,采用北高南低的设计原理。住宅平面组合围合空间,建立富有层次的建筑空间,创造了领域感很强的室外公共空间。(2)内部空间:住宅户型面积以60~150m2多种不同面积,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以户型为单元模块,每层2-3个单元组成,每一户均有良好的景观阳台和合理的使用空间。(3)景观空间:小区大环境:小区北面为长江,推窗而望,天光云影之美,江海一色之势尽揽胸中,远眺江南江北,浩然之气激荡于天地,小区与城市滨江风光带融为一体,结合实际使用功能和形象塑造新的城市节点景观,沿着外滩滨江亲水公园一路畅游、健身,享受健康、舒适、悠闲的时光。小区主入口设于南面城市道路,采用迎宾长廊,住宅单体围合中央花园,中央花园风景秀丽,设有儿童活动空间、儿童戏水池、老年活动区、冥想空间,多功能活动空间是居民休闲、交流、聚会、健身场所。(4)完善的道路系统:消防登高场地均结合车行道,地面停车区域有序划分,地下停车入口合理布置。

三.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原则及要点

对一个建筑项目而言,住宅小区建筑总平面图从整体上进行了布局,是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房位置、道路及原有环境间关系等,涵盖了众多的内容,需要多个专业协同起来。所以小区住宅建设要注重规划设计总图。1.住宅单体户型的设计每户全部是明亮的厨、卫、厅、卧,提供通风条件。考虑到所在地生活习俗,主卧突出良好舒适性,主卧室、起居室各开间3.5~4.0m、4.1~4.9m,各空间布置突出合理性与紧凑性,明确各分区功能。动静分明与流线清晰。每户南面设置一个阳台,北面设置一个阳台,提供良好的景观视野。保持用餐空间独立宽敞,尽量保持大面积厨房。为迎合现代家居生活所需,每户全部设置储藏空间。2.住宅小区的功能布置小区主要功能是住宅,配置了各套设施,包括室内活动室与休闲活动场地。于中心绿地内设置休闲活动设施,同时设置有室外活动场地,包括羽毛球场与篮球场等,让居民生活更加丰富。3.住宅小区的人性化设计结合现代人生活规律,运用了合适面积的卧室,三室套型均设置两个及以上卫生间,适应不同人群使用要求。结合工程在城市所处地理区域,夏季温度较高,主要是南北风向,为此,住宅平面设计时,重视房屋朝向,协调好通风等。对小区各户型而言,全部是南北朝向。每户全部设置卧室1~2间,全部向阳,为用户提供洁净的起居环境。起居室和餐厅结合在一起,传堂风引入室内,以度过一个清凉的夏天。4.住宅小区的绿化系统设计该小区在设计上,一个特色之处是绿化环境设计规划上使用了以下几种手段,使绿化面积变大:让建筑覆盖率减至较低:减少车行道里的数目,车道与消防登高硬地相互分享资源。江南园林的核心结合了现代园林风尚,生成了该小区绿化景观设计原则,这种新风格协调了周围环境,保护了环境。将江南的地方特色呈现出来,继承了江南园林的优秀传统。首先,在小区内部创创建现代、简约的风尚,将江南园林景观中心引入其中,照应绿地,产生另一番趣味。小区内外,四季处在青山绿水中,与大自然融为一起。5.住宅小区的交通系统设计线型交通结合了环形交通,生成了道路交通系统,小区景观大道、宅前通车道,沿着水系设置步行道。小区在城市主干道设置了两个出入口。主干道穿透南北方向,较为方便。

四.结语

在建筑设计中,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提供了前提条件,一栋建筑物也要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搞好建筑设计,处置好相互间的关系,如地形道路与周围环境等,如此建筑设计师才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居住观念与居住心理等,使用的设计理念与手段更加人性化,确定小区特色时,有所改变,营造高品质的人居空间,创收更高的效益,实现各方间的共赢[2]。

作者:朱晓华 单位: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空间设计总结范文4

以下从四方面进行阐述:医院环境空间设计作用及其要求;医院基本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医院外部环境(交通、绿化等)的布局规划;医院主要功能建筑内部环境设计。

医院环境空间设计作用及其要求

考虑到进入医院病人生理、心理的特殊情况,与健康的人体相比,不适建筑环境空间设计对病体的心理会产生放大的反面影响,不利于治疗效果。对医院的环境空间设计大体归纳为以下要求:一、医院病房环境设计中,力求消除可能的噪声干扰。二、通过一定的建筑环境空间设计手法,形成良好的院内小气候。通过建筑造型空间的设计,建筑装修材料和构造方法的采用,明朗,亲切的色彩等形成健康的建筑环境空间。三、就医的程序应尽量简便,各通道出入口要明确。房间的平面布局使人感到方便舒适。四、室外环境,因地制宜的布置绿化。供人休息并放松焦虑的心情。同时形成良好的工作就医的环境空间。

医院基本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

医院环境空间的质量应首先取决于医院基本建设的总体规划分布。不合理的规划必然导致医院的建设使用和管理上的不合理,不经济。

医院的总体布局分为四大部分:医疗区、总务区、教学科研区、职工生活区。

医疗区设置于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段上,具有良好的日照和自然通风,设有足够的绿地,环境安静,并处于锅炉房,厨房等烟尘污染的上风处。它应于一条或几条外部道路邻接。医疗区中的传染区应设于下风向并与其他部分隔离。

总务区需与医疗区联系方便但又不能互相干扰,两区应与不同的两向道路相邻。

教学科研区可根据不同的综合性医院的规模设置,也可与其他医疗部分结合。

职工生活区尽量远离,医疗区,应于其他部分明确划分。并设单独的出入口。

在这不同的四区中,环境空间的设计渗透其中,保证有足够的室外环境空间的绿化。公共设施的设置,形成亲人的环境空间。并通过或通,或隔的各种建筑手法做到各空间的贯通与分隔。以实现以上的建筑理念。

建筑外部环境(交通、绿化等)的布局规划

如何实现以上的建筑环境空间总体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外部环境空间的布局规划是途径和手段。综合性医院内各建筑空间之间,建筑内部各部分空间之间存在复杂密切联系。交通流线的合理组织在建筑环境空间设计中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交通路线的要求:交通便捷、明确、安全;分清内外、洁污、隔离与非隔离等不同流线;合理布置道路网,设置必要的回车,转弯等。

最重要的是应该具有一定规模的室外绿化空间设计,绿化的功能很多,对医院(尤其是接近交通干道或工业的医院)来说作用尤大。一般可以防尘、净化空气、防风、隔声作用、夏季还可以调节温湿度、减少热辐射。绿化可以美化环境,使病人稳定情绪,增进疗效。

对医院道路、庭院等的环境绿化进行精心细致的空间设计。对设计的一般要求为:在医院周围特别是临近道路的一侧,设置绿化防护地带;门诊楼前面的空地,可结合道路的回车、停车等要求进行划分,适当绿化。精心设计室外环境空间。结合点缀花园,水池,雕塑,休息座椅等设施,即可以供使用,又可以美化建筑环境空间,可以赏心悦目。

医院主要功能空间内部环境设计

以上为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布局规划在综合医院环境空间设计中的作用及相关要求。在现代医院环境空间设计中,除了要重视室外环境空间的设计外。室内公共环境空间的设计已经日渐重要起来。现代医院室内环境空间设计的手法的多样性使其实现措施更为可行,而且室内空间也是最应体现亲人性的方面。

对于医院主要功能空间内部环境设计方面,国内发展起步较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系统。这种理念还没有得到相应的应用。相比之下,国外是先进很多。

位于日本东京的昭和大学医院主楼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实例,它在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方面就创造了自己的特色。主入口设计为高七层的室内中厅及室内设计手法都突破了医院建筑的惯常形象。出于以患者为本的思路,设计者有意调换了通道的诊察室与候诊部分的位置关系。使候诊部分沿外墙布置,使病人得到充分的自然通风与采光,借此平复焦虑的紧张情绪。在护理单元中为改善室内环境,在多床位病房角落中附设谈话空间,建立短捷、独立的流线。

因此,国内的医院室内环境空间设计将存在一个很大的发展潜力。

结 语

以上仅简略阐述对综合性医院环境空间设计的观点。总之,希望以此论述来强调环境空间设计理念,做到抛砖引玉,得到更多的设计者重视,共同促进重建筑环境空间的设计思路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新英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医院庭院环境规划设计山东农业大学 2007年

【2】 张海鸣 试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环境设计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6年03期

【3】 戴俭 朱小平 王珊 医院建筑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建筑学报 2003年07期

空间设计总结范文5

关键词:城镇集合住宅; 储藏空间; 建筑设计; 量化研究; 储藏设施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onclusion in numerical value of storage facilities in type-of-flat design, through a virtual investigation in flat goods and storage facilities, as well as an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human engineering and overall research data.

Keywords:urban apartment building; storage 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quantitative; storage facilities

中图分类号:TU249.9; TU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6-0082-04

1住宅储藏空间的研究目的

住宅是承载家庭生活物品,供人们休息、栖息的场所。城镇集合住宅为城镇中具有共同基地及共同空间或设备,并有三个住宅单位以上的建筑物[1]。现今,集合住宅已成为绝大多数城镇居民的居住方式。

未来住宅将向精细化发展,为了保证住宅各空间使用的合理性,家庭物品的种类、位置和体积是几个重要因素,由物品所对应的储藏空间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由储藏空间的研究可以反推住宅户型各空间的设置是否得当,对于住宅的舒适性、合理性、紧凑程度和各种管线的布置都有很大的帮助。有的人认为储藏家具设置的位置和形式是属于业主二次装修时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完成的,但如果设计之初未预留充足的空间、或者预留的空间位置不当,则会造成该空间内储藏物品混乱,以致使业主随意放置物品或转存他处、使得空间琐碎或使用不便。

2住宅储藏空间的研究方法

本论文研究方法有:(1)针对城镇集合住宅各空间的物品量与储藏设施量进行实测;(2)针对业主属性及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3)针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访谈;(4)利用统计软件SPSS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5)通过人体工程学和前人对各空间的研究成果对数据进行修正;(6)以工程实例进行检验。

3基本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3.1调研户数的范围

调研62户,有效数据57户[2],其中湖北5户、吉林4户、江苏3户、福建6户、江西3户、四川5户、浙江2户、广西2户、内蒙古10户、安徽4户、河北1户、北京8户、黑龙江2户、湖南1户、广东1户。

3.2户数规模的测算

平均3.02人/户,基本与2006年全国平均家庭户规模的3.17人/户持平。

3.3调研住宅的面积

此调研中面积统一按墙体轴线计算,封闭阳台计算全部面积,普通阳台计算一半面积。其中调研户型中面积最小为31.41m2,最大为210.34m2,平均为84.44m2。(图1)

4储藏物品量与设施量分析

4.1线性关系

通过对住宅储藏物品量及储藏设施量与住户人数、家庭构成、学历、职业、收入、购房次数以及住宅面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住宅总物品量、总储藏设施量只与住宅总面积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其中相关系数分别为r1=0.874,r2=0.890。一般地讲,0.75<|r|<1时表明相关性很强[3],说明他们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r12=0.764,r22=0.792,说明因变量总物品量中的76.4%和总储藏设施量中的79.2%可以被自变量总面积所解释。

4.2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计算得出如下公式:

总物品量=0.112×住宅面积+2.223(图2)

总储藏设施量=0.194×住宅面积-1.196(图3)

上面两方程的直线交于一点,此点位于面积为41.695m2处,说明在理论上面积大于41.695m2的户型,总储藏设施量将大于户内总物品量。

由于该数值只是在理论上可以让储藏设施刚好满足户内物品量的储藏需要,实际情况则并非如此,因此我们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平均的储藏效率,再由物品量反推得出所需要的储藏设施量。

平均储藏效率=(总物品量-总闲散物品量)/总储藏设施量

=(666.885-51.033)/866.210=71.1%,

再次修改上次方程得到:

储藏设施量=(0.112×住宅面积+2.223)/0.711

=0.1575住宅面积+3.1266

再次解方程得出交点在118.427m2处,则表明如果住宅轴线面积在118.427m2以上者,76.4%以上的住户储藏设施是能满足储藏需求的。(图4)

5各空间物品含量分析

本文将数据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空间物品量、设施量与总面积有相关性,即该空间内物品与总物品量相同均随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此类空间可以通过统计百分比建立回归方程来确定其储藏设施量,如卧室空间;第二类为该空间数据的标准误差较小,说明各户数据都维持在一个相对均衡稳定的范围内,均值数据有一定的可信度,如玄关、客厅、餐厅、卫浴空间;第三类为物品量及设施量受户型限制影响比较严重,该类数据均不适合前两类情况,详细数据得视具体户型尺寸而定,均值只能作为参考,如走道、书房、阳台、储藏间、厨房空间。

见表1,其中设施量估计值为取物品量通过储藏效率反推所得值与设施量均值之间的较大值而得。

5.1“百分比空间”的分析

各空间物品量统计信息(如图5)。

各空间物品占总物品的百分比,因为各户型不完全统一,该数值是将各户型中有该空间的百分比数值取均值所得,故各百分比相加不等于100%,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空间储藏物品最多的是主卧室,其次是储藏间,卧室2、书房、厨房、客厅、卧室3、阳台、餐厅、起居室和玄关、最少的为卫浴空间。其中未列入的还有走道空间可以储藏,各空间的详细情况将在下面叙述。

卧室空间:在调研中发现,当户型较小时,人们尽量优先满足必要的生活空间如卧室、厨房、卫浴空间。这就使得卧室面积在小户型中的比重变大,而其所收纳的物品量占总物品量的比例也随之升高。经过数据分析,比例A(卧室物品量/总物品量)与比例B(卧室面积/总面积)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线性关系,r2=0.452,即有45.2%的住户满足这种线性关系。

其回归方程为:A=0.828×B+0.188

即 :卧室物品量/总物品量=0.828×B+0.188

由于储藏效率相同,所以方程可以变为:

卧室设施量=[(0.828×卧室面积/总面积)+0.188]×(0.1595×总面积+3.1266)

其中统计发现,卧室中衣柜的平均长度为1.27m/人,而在1998年的理想目标是1 m/人。

5.2“均值空间”的分析

①玄关空间

调研所得玄关的平均物品量及平均储藏设施量分别为0.493m3和0.635m3,由其所得的平均估计尺寸为1.8×0.3×1.2。

物品种类:鞋、雨具、帽子、手提包、零用附属品、纪念品、适当的体育用品等等。

经统计发现,如果单设鞋柜其平均储藏设施尺寸为1.2×0.3×1.2;如果还设置临时衣柜时最好应满足1.2×0.6×2.1。

储藏方式:侧面储藏、对门储藏、吊柜储藏。

侧面储藏用在走道型门厅中,需要在设计户型时预留一定的门跺空间用于设置储物柜,一般为200mm~600mm之间。对门储藏用于宽阔型门厅,为了防止室内空间一览无余在入户门的对面设置储物柜,需注意预留一定的空间作为搬运家具的通道。吊柜储藏用于室内储藏设施不足时的补充,一般储藏不常用的物品。

②餐厅空间

调研所得餐厅的平均物品量及平均储藏设施量分别为0.686m3和1.182m3,由其所得的平均估计尺寸为1.3×0.45×2。

物品种类:餐厅由于使用的时段相对比较固定,较易作为复合空间使用,如用作家政空间、书房及娱乐空间,也可作为厨房空间的延伸设置碗柜,冰箱等,因此储藏物品的种类多样。

储藏方式: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活动空间,一般多在靠墙的位置设置储藏设施,所以各户型储藏设施数值较为均衡。

③卫浴空间

调研所得卫浴的平均物品量及平均储藏设施量分别为0.176m3和0.34m3,由其所得的平均估计尺寸为0.95×0.45×0.8。

物品种类:个人卫生用品―香皂、化妆品、毛巾类、卫生纸、卫生用品等;洗衣用具―洗衣机、盆、桶、筐、洗涤剂、刷子、洗衣板等;清洁用具―拖布、抹布、清洁剂等。

储藏方式:在现场调研中此空间物品比较凌乱,化妆品、洗漱用品有的散放于洗手池台面上,有的搁置于窗台之上,有的甚至放在马桶水箱之上,清洁用具如拖布、洗涤剂,大件物品如桶、盆等多搁置于墙角,总体来说大量小物品没有统一归置。但由于物品量不大,以致在问卷调查中卫浴空间的储藏设施缺乏度只占10%左右。

此空间需合理布置洗浴设施,由于空间狭小和使用上的时间差,可以充分利用门开启所占的空间用于便溺起身、更衣、洗衣操作等行为。洗手池台面需有一定的长度来放置洗涤用品,其下空间可作为储藏。经分析得出,如利用洗手池台面以下空间进行储藏,则洗手池台面长度至少需达到0.95m。在适当的位置应设置挂衣杆和挂钩,以便于放置毛巾及衣物。

④起居室与客厅

在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户型起居室与客厅合并使用,调查中只有在轴线面积在150m2以上的复式住宅中才有单独设置起居室与客厅的现象,所以这里不单独作为讨论,以下此空间均称为客厅。

调研所得客厅的平均物品量及平均储藏设施量分别为0.644m3和0.838m3,由其所得的平均估计尺寸为3×0.6×0.5。

物品种类:休闲游乐用品――棋牌类、书籍杂志、游戏类、玩具类、健身类物品等;待客类物品――茶具、纸巾、香烟、礼品、影音设备、饮水机等;收藏类物品――依个人爱好不同而不同。

储藏方式:调研中客厅设置多较为简洁,一般结合电视柜、茶几来储藏上类物品。

5.3 “修正值空间”的分析

① 储藏间

根据问卷调查,对于储藏间的需求是最高的,杂物的占有量也是最高的,也有不少人家将户内的其他用房改做储藏间,如厕所,客房等。而且储藏间的物品量占总物品量比例是26.46%,说明储藏间是有很大需求的,建议最好能在户内空间中隔离出单独的储藏间。

调研所得储藏间的平均物品量及平均储藏设施量分别为4.231m2和7.961m2,由其所得的平均估计尺寸为5.5×0.6×2.4。但由于储藏间数据之间差异较大,该数据需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总设施量和户型设置来确定。储藏间物品种类复杂,各种物品均能储藏于此,多为季节性设备、五金用品、体育用品及大件物品等,储藏时需有条理的设置,一般多设置搁板以便于立体储藏。

②书房空间

调研所得书房的平均物品量及平均储藏设施量分别为2.558m3和3.123m3,由储藏效率反推所得,估计的尺寸为4.8×0.3×2.4。

物品种类:书籍、办公用品、电脑、收藏品等。由于业主爱好与工作的差别使得该空间物品量差异过大,需根据实际情况调节。

储藏方式:书房作为学习、工作的场所,可以作为“第二办公室”,依办公室布局布置书柜和办公桌等设施。

③厨房空间

调研中厨房物品量及设施量的平均值为1.57m3和2.14m3,由储藏效率反推后的储藏设施量为2.253 m3,该数据表明厨房的操作台长度至少应该大于2.7m,我国实际生活中厨房的设备远没有齐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进一步改进厨房设施,本论文借鉴设施齐全时的详细布置,其设施量为4.75 m3 [4],折合储藏设施的尺寸为5.7×0.6×1.4。

④阳台空间

阳台空间中南北差异较大,南方阳台多为开敞阳台以利于通风,不放置过多物品;北方则多做封闭阳台,并设置储物柜,将许多物品置于此处。如果阳台面积足够大可以将洗衣机设置在阳台,方便洗衣和晾晒,因此设计时需预留好上下水管线。

⑤走道空间

走道空间储藏多是在室内设施量不足的情况下,在此设置储藏设施作为补充。储藏形式有吊柜和侧柜,吊柜多放置不常用的物品,侧柜则需预留空间以保证柜体深度,具体情况依实际户型而定。

6实例验证

该项目为承德棚户区拆迁的户型图,均为小户型,特别适合做储藏空间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户内储藏设施的研究,在满足储藏设施量的前提下适当完善户型设置,使得户型更加合理,适用。 (见图6,表2)

7结论

计算方法:总储藏设施量=0.1575×住宅面积+3.1266

卧室:设施量=[(0.828×卧室面积/总面积)+0.188]×储藏设施量

其中衣柜的长度至少满足1.27m/人。

厨房:如设置吊柜操作台长度在2.7m~5.7m之间,具体情况依户型而定。

卫浴:洗手池长度至少0.95m,适当的挂钩及挂衣杆,依户型调整布置而确定其设施量。

玄关:调研得出鞋柜尺寸最好能满足1.2×0.3×1.2,可以根据玄关具体尺寸及家庭人数适当调节。如果放置衣物则最好能满足1.2×0.6×2.1。

其他空间依实际户型来补足所缺少的储藏设施,在调研中空间复合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小户型中,空间在不同时间段被复合使用的实例随处可见,例如客厅与餐厅结合、书房兼作卧室、餐厅兼作家政空间、走道兼作储藏、门厅兼作储藏等等,在这些空间里很难界定何种储藏物品归何种空间所专有,所以本文在户型储藏设施的界定中依据各户型平面配置的不同,除了专有空间如卧室、厨房、卫浴外,其他空间均依实际需要在满足总储藏设施量的情况下灵活设置。

参考文献:

[1] 詹氏书局编辑部,最新建筑技术规则[M].台湾,詹氏书局,2009,01,建筑设计施工篇第一章第一条.

[2] 有效户数是指数据在软件分析中未被排除的数据户数.

空间设计总结范文6

关键字:城市设计 城市特色 法库 东湖新城

中图分类号: TU984

1. 引言

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快速城市化的宏观背景下,城市的建设和更新节奏也在加快,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城市形象的一体化,导致“千城一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城市地方环境文化资源流失,城市的可识别性和特色逐步消失。同时, 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以及对城市景观和城市形象的重视,城市设计也越来越多的被当作一种手段或途径,在规划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历史名城保护、市容环境景观提升等工作中,尝试对城市形象和空间形态进行精细控制和有效引导。

2 对城市特色和城市设计的认识

城市特色是指一座城市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内涵与外在形象明显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与特质。城市的内涵,是指城市性质、城市功能、产业结构、经济特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外在表现即体型环境(赵士修,1998)。

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已逐渐形成了一套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的层次分明的规划体系,而城市设计同其相比确实在编制重点、内容构成、评价标准、工作深度等方面存在固有差异,也没进入既有的法定规划体系,但从其本质内涵、目标内容和历史演化来看,城市设计长期以来就是城市规划本身的有构成之一,而非独立于城市规划体系之外另增的体系与层次(吴晓,2011)。

城市设计概念从时间的发展来看经历了如下过程:(1)城市设计最初定位于偏重视觉艺术的布局,实际上是建筑学的方法在城市规模上的使用;随后强调重视情感、文化,讲求文脉的设计手法;进而强调人与环境、社会与空间的互动关系。现在的城市设计还进一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注重城市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包括社会、政治、经济、资源等。(2)城市设计的目标从单一目标向多重目标的综合,经由环境的外观和功能,发展到意义和交流,发展到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目标。(3)城市设计的范畴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到人类活动,到空间与活动等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4)城市设计的具体实践活动也有这样的发展,从强调固定的空间结果到强调对于发展建设的组织过程;从专业设计活动到商业活动、政府行为、开发活动以及规划设计的综合;城市设计的成果从形态布局到政策、决策等控制手段(刘宛,2000)。

通过对当前城市设计的概念和内涵的整理分析,作者认为当前城市设计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城市设计指解为城市形体环境设计的一种构思、方法、手段,它贯串于城市规划的各个编制阶段,不同编制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重点(赵士修,1998)。而狭义的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一般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而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陈占祥,1988),亦即对指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

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设计会根据不同的地域范围、内容和成果要求,分解为的不同操作层面(吴晓,2011)。当前仍以中微观层面的城市设计居多,而宏观层面的总体城市设计近年也逐步开展,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战略一起来指导城市的发展建设,并指导下层级的分区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如天津市自2008年开始展开了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目前已经编制完成了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各分区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区县新城总体城市设计,实现了中心城区及各区县各层次城市设计的全覆盖。苏州、石家庄、哈尔滨、大庆等也编制完成了总体城市设计。

本文所引用的是狭义的城市设计内涵,是针对法库东湖新城区的中微观层面的城市设计。通过法库新城城市设计,改善和提升城市空间的品质,提升城市活力,塑造个性鲜明、可持续再生的城市特色。

3. 法库东湖新城城市设计中的城市特色塑造

3.1 法库东湖新城简介

法库县是沈阳市的郊县,位于市区北部,处于沈阳经济区一小时交通圈内。作为沈阳市北部重要的经济区域,尤其是借助沈阳市对法库县强有力的拉动作用,法库县近些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东湖新城位于法库县城城区的东部,与县中心城区相连,是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法库县总体规划中“生活居住向东、产业发展向西”的发展构想,法库县做出了建设法库东湖新城的战略决策。

3.2 城市特色定位——“山”、“水”、“绿”、“城”

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首先解决的是城市形象的科学、合理定位,即明确符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特色和规划对新城的功能定位要求的发展目标与定位。

法库境内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地势北高南低,丘陵、平原起伏交错,构成了“三山、一水、六分田”的天然格局。东湖新城东部和南部群山环绕,山体植被茂密,丛林叠嶂,如天然的森林氧吧,是法库城区天然的生态屏障;位于城南和城北的尚屯水库、泡子沿水库更是周边山地是最重要的景观生态资源,其中流入尚屯水库的沙河从城区中心自东向西流过,为东湖新城增添了“碧水蓝天”的灵动空间。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了法库“青山城边走,秀城谷中流 ”的天然格局。

东湖新城在法库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一轮的法库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东湖新城的总体功能定位为:法库县中心城区的东南门户;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未来法库行政、科教、文体核心区和高品质商贸新城区;生态宜居的城市生活区。

综合以上分析,东湖新城城市设计将打造最佳人居环境,以建设现代化城市、生态城市、沈阳卫星城市的建设目标,将“山”、“水”、“绿”、“城”作为城市特色定位,通过对规划区空间结构、景观形象、建筑形态、交通组织、道路绿化、生态环境等景观要素的控制,建设“东部青山入半城,蓝天碧水到我家”的法库新城区。

3.3 城市特色设计理念

东湖新城城市设计把“山”、“水”、“绿”、“城”的城市形象定位作为空间设计的主线,同时引进现代城市空间的设计理念,建设具有“山水”特色的现代化生态新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注重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本着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将各绿化系统合理地融入到各项功能区之间,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园区内部景观空间与园区外部景观有机结合,形成合理有序的环境景观系统。

2、城市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应强调整体性和序列感,注重各功能空间的整体和谐和景观结构的有机构成,充分利用现状条件,结合用地布局形成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

3、充分利用沙河滨水景观,并通过合理改造,在重要的景观节点规划各类点状、面状公园绿地,打造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东湖新城。

4、引入仿生学理念,提出“城市廊道”新概念,规划利用河流、景观大道、城市开敞空间等将新城周边的大体量生态绿地引入城中,城市色彩以绿色为基调,丰富的植被掩映着湖光山色,真正实现“山”、“水”、“绿”、“城”的完美境界。

3.4 城市特色景观格局设计

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形体环境,设计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城市用地、使用活动及空间布局等三方面,其中使用活动是城市设计的核心,它决定了城市土地使用和空间布局形态的合理性。

东湖新城是法库县城未来发展的主要区域,在东湖新城规划范围内,依托城市主干道路及用地功能布局,形成“一心、两带、三节点、四组团”的城市功能结构布局,即金牛街、兴法路交汇处形成的新城主中心区;沿东西向兴法路及南北向金牛街两条现代综合服务带;龙山路与金牛街交叉处形成的商业节点、晓东街与兴法路交汇处形成的新老城区连接节点空间、外环路与兴法路交汇处形成的法库东部入口景观节点空间;以主干道路和服务带为界线形成的四个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功能组团。

3.5 重点空间设计

规划依据“城市廊道”的设计理念,通过大型开敞空间将新城周边的山地和水体引入城中,使远山近水与生态城区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本文以兴法路城市景观绿廊和沙河滨河景观廊道为例,介绍“城市廊道”在法库新城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东西向的兴法路为法库县城的东部入口和衔接老城的主要干道,两侧主要布局公建类用地,主要包括商业中心、体育馆、绿化广场、休闲娱乐中心等,为实现“城市廊道”的功能,规划将道路两侧各预留15米绿化用地,且用地界至少后退绿线10米,为城市主干道绿化及景观设计留足空间,将城中绿化与东部山体有机融入,展示清新、舒展、个性鲜明的“山水城市”气息。

沙河滨水界面是法库整体城市形象特质的主要展示区域之一,规划在新城东部入口处建设全县规模最大的东湖公园,在新城西部与老城交界处建设全县第二大的滨水公园。其中,东湖公园作为进入新城后给人第一印象的主要视觉冲击点,是突出展示“山水城市”特色的景观节点,与兴法路景观绿廊一起,充分展示了东湖新城的生态城市特色。

4. 结语

东湖新城城市设计是法库县重点规划编制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优化城区功能结构、塑造特色城市形象、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同时推动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个层面联动发展提供了保障。

东湖新城城市设计把“山”、“水”、“绿”、“城”的城市形象定位作为空间设计的主线,提出“城市廊道”概念,规划利用河流、景观大道、城市开敞空间等将新城周边的大体量生态绿地引入城中,打造“东部青山入半城,蓝天碧水到我家”的法库新城区的城市形象。并将山水城市的景观风貌与公共活动组织紧密结合,通过绿地、公共广场等开放空间,在交通、公共活动和视觉上将公共活动系统连成一体,将优化调整了用地布局,使得开放用地空间的数量与规模得以增加并形成体系,同时提高了利用效率,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赵士修. 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1998年04期

吴晓. 城市设计面面观. 城市规划(年会自由论坛,吕斌主持),2011年第2期

刘宛. 城市设计概念发展评述. 城市规划,200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