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设计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空间设计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空间设计总结

空间设计总结范文1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局积极开展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县20*年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全面开展廉政风险评估管理,深入推进行政权力监控机制建设,较好完成了各阶段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

4月20日全县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立即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和全局干部职工会议,认真传达了会议精神,成立了局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队、站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法制股,具体负责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各科室积极配合,在局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开展廉政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和行政权力运行监控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职责,摸清权力底数

交通局共有股室10个,我局按照全县统一要求,组织专人对交通系统行政权力进行了认真的清查和整理,经重新清理和划分,共有职权72项,其中行政处罚权31项、行政强制权5项、行政许可权11项、监督检查权6项、内部管理权18项、其他权力1项。在局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审核下,各股室编制了各自的职权目录,并修改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39幅,现已全部装订成册。

三、科学评估风险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

空间设计总结范文2

1、积极开展“双控”培训

根据邢水安〔2020〕24号《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双控”机制建设》的通知和邢水安〔2020〕25号《关于印发2020年全市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工作》要点的通知,对水务系统干部职工进行“双控”工作培训,重点培训如何发现隐患和隐患整治,立足本职岗位对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双控”机制建设岗位培训,使员工结合各自岗位,制定落实管控措施的具体要求,形成风险管控措施,由岗位一线员工制定、部门领导审定,并由一线员工来实施、完善的往复工作流程。

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水务系统各单位及时在库渠、水库、河道、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等场所悬挂宣传条幅、警示牌、防护网等,并安排巡视员,佩戴标志开展巡回检查,及时劝阻和教育进入河道等危险区域人员。

3、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对安全隐患排查的范围、方式,隐患排查治理原则、治理流程、效果验证的内容进行细化,强化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根据安全风险台账和单位运行管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结合岗位特点制定隐患排查清单,建立了隐患排查台账,内容包括排查的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排查时间、排查责任人等,由专管人员进行记录。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并由负责人进行督导检查核实。

4.加强河道“双控”安全建设

空间设计总结范文3

【关键词】 跟踪审计; 社会中介机构; 监控模式; 主要监控内容; 相关影响

一、社会中介机构跟踪审计工作质量监控新模式的主要内容

为指导社会中介机构的跟踪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应积极开展监控模式创新,设置跟踪审计联络员(以下简称审计机关联络员),积极引导社会中介机构人员根据跟踪审计项目的总体目标,制定跟踪审计项目的具体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跟踪审计各阶段的基本要求和时间节点,为各阶段把握工作质量、促进跟踪审计工作规范化提供依据。

(一)总体设想

依靠计算机技术,开发跟踪审计监控软件,创建社会中介机构跟踪审计质量计算机监控平台(除特别说明外,以下简称“平台”),探索建立“国家审计机关牵头组织审计项目+社会中介机构具体实施审计项目+平台监控”的跟踪审计运行新模式,加强对中介机构参与跟踪审计执业行为的全程监控,降低跟踪审计风险,提高跟踪审计项目质量。

(二)跟踪审计监控新模式的工作原则

跟踪审计监控新模式将按照“把好入口、管好过程、考好业绩”的原则,实时、全过程地监控社会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

具体来说,在平台上引进竞争方式,组建社会中介机构备选库,采取招投标方式安排委托审计项目,确保社会中介机构选择和委托审计项目安排的公开、公正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参与跟踪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员将按照审计机关的工作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上传审计工作记录和其他能够证明跟踪审计情况的相关资料,确保上传记录的随时性、阅读便利性、不可修改性;跟踪审计项目完成后,平台和审计机关联络员及时对社会中介机构参审人员的工作情况评分,减少考评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干扰,确保考核评分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二、跟踪审计质量监控新模式下应完成的几项主要工作

(一)组建社会中介机构备选库

为把好社会中介机构资质准入关,首先,通过平台接受社会中介机构报名,由平台进行资料完整性的初步审核;其次,按照规定的资质条件和审核程序,经审计机关、财政部门、监察部门三家共同进行实质审核,如果认为有必要的,也可以聘请行业专家进行审核评价,提出评价结论,审核合格的进入社会中介机构备选库。只有进入备选库的社会中介机构,才能获得审计机关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项目的委托审计资格。

为保证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社会中介机构专业资质审核的时限一般为两年。对出现过重大审计质量事故、多年跟踪审计项目评价效果差的社会中介机构,应剔除出社会中介机构备选库。

(二)改进委托审计项目的分配方式

一是平台随时接受其他部门委托审计项目的自动申报,或审计机关综合管理部门根据电话通知等方式的委托审计项目申请,在平台进行登记。

二是由平台对一段时期内(一般为一个月)的委托审计项目,按照归并同类业务等原则进行打包,但委托审计项目投资额累计超过一定数量的,可以缩短打包周期。单个项目金额超过某一限额的,或委托审计项目有特别时间要求,必须及时安排委托审计的,应当单独打包。

三是由平台对已经打好的委托审计项目包进行自动编号。

四是由平台按照电脑摇号方式,随机确定社会中介机构与委托审计项目包的对应关系,从而完成委托审计项目的分配,以保证客观公正性。

五是实行项目安排轮空制,即通过平台,对于一家社会中介机构已经连续两次或一年内累计四次审计同一家被审计单位,再出现同一家被审计单位的委托项目,该社会中介机构不能中标该项目,其委托审计项目选择资格自动排除在外。

(三)细化国家审计机关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的合同条款,明确划分双方工作职责

认真修订国家审计机关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的委托合同,细化相关责任条款,进一步明确双方不同的工作职责和权利义务关系;在合同中规定委托审计工期、质量要求、违约责任、协议的有效期限和中止、审计费用以及其他等有关内容,具体明确社会中介机构负责人和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机关要求,分别签署审计业务承诺书,如社会中介机构出现审计工作严重违反合同的,审计机关可终止履行合同,社会中介机构应承担违约责任。

(四)强化培训,全面提高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审计思想观念、审计工作规范、审计廉政纪律等方面,审计机关应加强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的沟通,积极引导社会中介机构在审计职业道德和审计业务等方面,加强对参审人员的培训力度,建议社会中介机构采取措施,稳定跟踪审计参审人员队伍,努力提高社会中介机构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建立投资审计咨询专家库

由于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行为存在趋利性,其审计行为追求的目标与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目标不尽相同,因此,国家审计机关在跟踪审计模式设计以及专业工作质量上,不能完全依赖社会中介机构,要做到不仅从工作程序上,而且从专业工作质量上保持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控态势,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从社会上聘请专门人才,建立投资审计领域的咨询专家库,发挥咨询专家在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监控社会中介机构工作质量过程中的专业支持作用。

(六)利用远程审计管理平台,加强双方的信息沟通,强化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

一是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要积极利用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上传审计工作记录和其他能够证明跟踪审计情况的相关资料,及时报送跟踪审计信息,提出需要审计机关支持和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对于特别紧急的事项,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除在平台上提出问题外,还应通过手机短信、电话等形式及时告知审计机关联络员。

二是审计机关联络员要通过平台,从跟踪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跟踪审计工作重点和切入点的确定、跟踪审计的现场实施、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跟踪审计成果的反映等方面,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跟踪审计情况的实时监控。审计机关联络员的具体监控工作,一般以社会中介机构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为依据,对照跟踪审计各阶段预定审计任务的不同时间节点,分析跟踪审计工作目标的实现情况。

三是审计机关联络员要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参审项目的业务指导,做好与相关方面的沟通协调,积极支持社会中介机构开展相关工作,及时解决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和困难,督促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按照委托协议的要求,履行相关职责。未在上述期限内完成工作的审计机关联络员,应在平台上说明原因。

四是对上述委托审计过程中需要审计机关领导决定的事项,审计机关领导一般应在一周内研究解决;对于涉及重大政策等情况需征求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意见的,由审计机关负责牵头召开专题协调会,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应负责整理协调会议形成的决议,经审计机关审阅后,以审计机关名义送交有关部门和被审计单位。

五是在跟踪审计项目结束时,社会中介机构应按照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认真做好审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

六是审计机关相关审计科室根据项目特点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不同情况,在管理平台上编制《委托审计项目台账》。

(七)设计科学合理的社会中介机构实时考核评分体系,实行委托审计项目奖励制度

一是平台应建立社会中介机构跟踪审计项目质量的实时考核评分体系,为实行社会中介机构淘汰机制提供客观的评价资料。具体来说,就是应构建跟踪审计项目过程(事中)评分和跟踪审计项目结果(事后)评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质量考核评分尽可能做到以客观评分为主,并兼顾主观评分。笔者的设想是,质量考核评分按照6:4的比例划分客观评分和主观评分。其中,客观评分工作由平台对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撰写审计过程记录及跟踪审计工作情况月报、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报送审计信息数量等方面的及时性进行自动评分;主观评分工作主要针对跟踪审计项目过程中的审计信息报送质量、收集审计证据或资料、跟踪审计质量、跟踪审计成果运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与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等情况,由审计机关联络员在平台直接填写;然后,平台将客观评分与主观评分进行组合,得出该跟踪审计项目的总体评分。

在汇总每个社会中介机构完成的年度委托审计项目得分的基础上,计算该社会中介机构的年度跟踪审计项目的平均得分。

为提高社会中介机构报送审计信息的质量和审计工作成果,审计机关应建立审计信息采纳结果和审计工作成果奖励制度。具体来说,在年度跟踪审计项目平均得分的基础上,对审计信息采纳率和审计工作成果排名不同名次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分,加分后的结果为年度跟踪审计项目综合得分。

二是实行委托审计项目奖励制度,即对在年度跟踪审计项目综合得分和质量检查中排名前三名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委托审计项目奖励,选择奖励审计项目的权限在年度内的使用时间由社会中介机构自行选择。

(八)对社会中介机构跟踪审计项目的质量检查

为提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工作质量检查的公正性,一般采取审计机关、财政部门、监察部门三家联合检查方式,对社会中介机构所从事的委托审计项目进行抽查。如有必要,也可采取外聘专家方式,对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审。检查周期一般以两年为限,特殊情况下可临时组织委托审计项目质量检查。

(九)充分发挥国家审计机关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根据跟踪审计项目社会中介机构工作质量考核评价结果,建议在全市国家审计系统范围内,将因违反审计廉政纪律或审计重大责任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列入“黑名单”,在一定时期内取消或永久取消其在全市国家审计行业的准入资格。

积极发挥审计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定期举办社会中介机构业务沙龙等形式,创造社会中介机构共同交流的平台,为提升跟踪审计质量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

三、社会中介机构跟踪审计工作质量监控新模式运行可能产生的相关影响

(一)实时掌握社会中介机构人员跟踪审计工作的工作状况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参与跟踪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根据审计机关的工作要求,及时上传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过程中形成的部分审计电子证据,有利于审计机关跟踪审计联络员,随时掌握社会中介机构人员在跟踪审计项目中的工作情况。

(二)有利于促进审计机关跟踪审计联络员与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的良好沟通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社会中介机构工作人员可以实时地将审计中需要审计机关支持、配合、指导、咨询的事项,通过挂在平台上,审计机关跟踪审计联络员基本可以做到“全天候”回复,保证双方沟通的及时性及工作效果。

(三)有利于明确跟踪审计项目中社会中介机构的责任

空间设计总结范文4

一、基本情况

我大队现有干部职工17人,其中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4人,设两个职能股室、两个中队。单位的主要职责是: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商务领域法律、法规和政策;2、负责全县生猪定点屠宰、酒类流通、成品油市场、再生资源回收等工作的监督管理;3、负责查办商务领域举报投诉案件;4、配合县其他部门的工作,建立部门之间执法协作机制;5、承办县委、县政府的其他工作。根据县关于开展廉能风险防控工作的部署,结合所负担的工作,我大队全体队员特别是领导班子,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认真查找廉能风险,抓好自身和管辖范围内的廉能防控工作,精心组织,确保各项廉能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共完成《单位廉能风险识别防控表》1份,《岗位(个人)廉能风险识别防控表》17份,《部门廉能风险识别防控表》4份。

一、主要实施办法

(一)、学习动员、健全组织。按照廉能风险防控工作的要求,我大队高度重视,成立了县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

(二)、排查岗位风险。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自己讲、群众提、互相找、领导点、组织评五种方式和利用举报投诉、财务审计、执法检查、问卷调查等专用监督渠道和手段,全方位找准风险点。目前共查找出7个廉能风险点,按照廉能风险点发生机率的大小,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划分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风险点0个、二级风险点0个、三级风险点7个。风险点主要可能存在于商务执法过程中出现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风险;乱执法、滥执法的风险;接受当事人宴请、娱乐等影响公正执法的风险,在单位管理中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出现“慵、懒、散”的风险。

(三)、制定防控措施。廉能风险点找出后,按照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有效防范管理措施。做到权利运行到哪里,风险防范措施跟进到哪里。使每个岗位上的人员及时受到提醒和应有的监督制约、对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实施有效控制。主要防控措施如下:

1、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容。深入开展权力观和廉洁从政教育,牢固树立岗位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2、建立健全单位内部制度。通过自查,针对出现内部管理等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规章制度和制定相关程序性文件,规范工作程序与操作流程,用制度管人管事。严格执行市、县关于加强干部管理方面的制度,做到令行禁止。

3、认真学习相关商务法律法规。在商务执法过程中严格执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成品油管理办法》、《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等商务法律法规。

4、后期处置办法。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对群众有举报、社会有反映、不按规定落实风险岗位廉能防控措施的,采取谈话提醒、诫勉纠错、责任追究等措施,帮助和督促其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对整改不力,群众仍有反映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追究。

5、当年廉能防控良好。

三、工作成效

经过5个多月的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广大干部行政风险意识明显提高,防控意识明显提升。

1、干部作风明显改进。通过对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学习培训、查找风险、建章立制等几个阶段,使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对廉能风险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必须时时防,时时控,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服务群众。

2、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明显提升。廉能风险防控能力的提高,促使广大干部不断在工作中克服不足,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

3、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心中装着群众,时时注意防控廉能风险,使得工作的效率明显提高。

4、服务对象满意度明显增加。作风的改进,服务水平的提升,办事效率的提高,克服了以前工作中办事拖拉、态度不好等问题,群众满意度已有了明显的增加。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干部的廉能风险防控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以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制度的要求。

空间设计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大跨钢结构;优化设计;概念设计;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076-020 引言

大跨空间钢结构是最近三十多年来发展最快的结构形式,大跨度和超大跨度建筑物及作为其核心的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状况已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我国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近年来也取得了比较迅猛的发展,但缺少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作者正是基于我国大跨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大跨空间钢结构的综合优化指标的探究。

根据现代设计法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全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大跨空间钢结构方案设计方案选优最重要的环节,作者受到土木工程结构“概念设计” [4][5][6]理论的启发,应用了“系统设计法”的思想,大胆尝试利用AHP模型构建了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可操作性的 “大跨空间钢结构方案选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力图从系统整体角度来综合评价大跨空间钢结构设计方案,然后,利用相关算法和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定量化计算,获得准确的综合评价结果,从而实现设计方案的选优。

1 大跨空间钢结构设计方案选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AHP模型

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即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充分体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有序层次,并根据对一定客观事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出表达每一层次的全部元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数值,并通过各层次的分析导出对整个问题的分析[7]。

本指标的AHP模型共分四层:总目标层(A),分目标层(B),准则层(C)和基础指标层(D)。

A1大跨空间钢结构设计方案选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此评价体系以“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设计原则,结合我国大跨空间钢结构发展的现状,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对大跨空间钢结构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它是根据大跨空间钢结构设计的特点,优化设计的思维和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B1经济性:大跨结构和其他建筑一样,产品的投入,能源的消耗等伴随着它整个生命周期。所以经济是结构优化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保证结构在规定条件和设计使用年限内满足结构适用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投入费用,能源消耗等经济指标。

B2先进性:大跨空间钢结构的先进性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建筑科技水平。它主要表现在:重视结构选型,择优选用与建筑所在地环境适应性好,能与建筑空间艺术形象高度融合且经济的结构形式;便于施工,满足大跨建筑适用性的要求等。

B3可靠性:应使所设计的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经济合理地满足下列要求:能承担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阶段的各种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防灾能力(尤其对于火灾和地震);在各种动荷载作用下,能保持必要的稳定性;在正常维护情况下,具有设计所要求的耐久性等。

C1全寿命费用:主要包括初始建设时期的一次性投入,使用期间的维护费用。大跨结构多为一次性造价较高。从近些年的工程实践看,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耐久性差等原因,造成大跨结构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不得不花费大量费用进行维护和改造。所以大跨结构的经济优化设计应当以全寿命费用为其优化目标,不光包括一次性造价,还应包括维护费用。

C2结构选型与布置:作为结构设计的首要内容,结构的选型和布置应当依据大跨结构的美观要求,建筑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情况,抗震设防烈度,荷载情况,结构的几何体形等进行确定,使选择的结构形式和布置尽量受力明确合理,荷载传递路线简洁直接,结构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并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C3适用性:对于大跨空间钢结构,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不仅要满足大跨空间结构基本功能的要求,而且还要强调平面与空间的整体效果。

C4安全性:指大跨钢结构在正常施工和使用条件下,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仍能保持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C5耐久性: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在设计基准期内正常维护情况下,满足安全及正常使用要求,主要从材料的耐久性能和维护方法考虑。

D1 一次性造价:指初始建设时期各项费用总称,主要包括设计费用,建材费用,施工费用等。选择施工复杂度小的方案可以缩短施工的工期和降低一次性造价,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D2 维护费用:指在大跨结构全寿命周期中,保证其正常的建筑功能的日常维护维修费用,可能的改造费用和可能出现的灾害损失及维修加固费用。

D3美学功能:它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由于大跨结构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大跨结构多为结构外露型建筑,所以结构美观不仅要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而且要求结构的形式与建筑空间艺术形象能高度的融合。

D4几何体形:大跨结构主要是利用其几何形状来抵抗外力作用,所以几何体形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量选用几何形状与外荷载作用相适应,结构受力合理,传力直接并具有良好的连续性的结构。

空间设计总结范文6

关键词: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原则;意义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现今,传统居住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大量人口的居住需求及社会发展的理念,因此对传统建筑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居民建筑中过渡空间设计这一概念的提出就打破了传统建筑模式,它不仅能够使居民建筑室内外空间得到合理布置,同时还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心理上的舒适度,是实现居民建筑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重要手段。

一、过渡空间基本概念及特点

1.过渡空间的基本概念

过渡空间其实也称之为灰空间,中介空间及模糊空间。据相关文献解释:“过渡空间是指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利用不同实体在彼此邻接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个特定区域,基于其特点可以说它是建筑空间范围内的矛盾对立和相互调和的焦点。过渡空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任何类型的空间体系中。

2.居民建筑过渡空间的特点

居民建筑过渡空间的设计一般需要满足三个特点,第一是导向性,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其设计类型要能够给人导向,不论该建筑属于哪种风格,都能使居民在第一时间找到其内部路径。所谓的导向性在建筑学领域来说,一个人或者说居民要想从一个空间进入到另一个空间,就要通过听觉或者视觉等因素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到达其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地。第二是过渡性,居民建筑中所设计的过渡空间应该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整个过渡要平缓流畅。一般情况下居民建筑的过渡空间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建筑空间的过渡,另一种则是心理空间的过渡。第三是地区性,每个城市的居民建筑布局及特点都是不同的,因此其过渡空间在设计中也受当地社会文化及自然地理特征的影响,因此为了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过程中要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人文环境等因素,然后将这些元素合理融入到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

二、居民建筑不同层面过渡空间及其设计原则

1.居民建筑不同层面的过渡空间

居民建筑过渡空间涵盖了三个层面的内容,每个层面所诠释的过渡空间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首先是城市过渡空间,城市过渡空间主要是由城市空间向民用建筑空间环境过渡或者是城市空间内部部分功能空间的内部过渡,这两种过渡形式都属于城市过渡空间的范畴,它是一种模糊的空间形态,是整个城市总体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城市过渡空间在城市建设中主要起到铺垫、连接及过渡的作用。在城市建筑中有很多建筑物都具备城市过渡空间的特征,比如居民区沿街商业、街道空间、前广场、外廊及入口大门等建筑要素。

其次是民用建筑室外过渡空间,民用建筑室外过渡空间是指民用建筑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过渡的一种空间形态,利用室外过渡空间能够很好的塑造民用建筑空间结构的层次感,对建设独具特色的民用建筑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民用建筑室外过渡空间包括内广场、连廊、单元入口门厅、底层架空以及走廊等建筑要素。底层架空过渡空间主要是指民用建筑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之间的过渡,底层架空过渡空间还可以分为局部架空与全家空型,这两种空间形式各有其优势,比如利用底层架空过渡空间能够增强居民区环境景观的整体感与通透感,同时还有利于居民区域的气流畅通,为居民提供一个空气良好的舒心环境。

再者是居住室内过渡空间,它主要是由民用建筑内部空间中各个功能空间之间的相互过渡,它是获得民用建筑内部空间体验的最直接空间。利用这种过渡空间设计方式能够增强民用建筑室内空间的层次感与秩序感,使整个民用建筑室内设计更加别致。室内过渡空间一般包括阳台、楼梯、入户门厅及空中花园等建筑要素,所谓的空中花园就是在民用建筑屋顶、天台、楼台或者裙房上进行建造花园,种植各种花卉草木,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接近自然的居住场所。空中花园在设计中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公共花园,另一种则是半公共花园,半公共花园在设计中一般占用面积比较大,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公共花园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大众性及功能性,这种花园设计模式一般在高层住宅区比较多见。

2.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原则

在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适度的尺度非常重要,例如若民用建筑走廊设计过窄,那么就会使整个空间布局显得拥挤不堪,从而影响居民的居住心情。然而若走廊设计过宽,那么不仅会浪费民用建筑空间,缩小其他空间设计的面积,同时还会让居民在居住过程中缺乏一种归属感,因此过渡空间尺度大小选择尤为关键。另外在居民过渡空间设计中还要全面考虑使用者对过渡空间的不同需求,特别要考虑弱势群体及残疾者的使用要求,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在民用建筑过渡设计中要做到真正的空间共享。

三、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手法研究

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并非毫无规律可寻,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应以居民建筑结构特点及居民需求为主要依据,同时再结合一些过渡空间设计手法,严格遵循过渡空间设计原则。为了确保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经验及相关资料总结了以下几点关于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手法:

1.过渡空间比例与尺度设计

任何空间都有内部与外部空间的界限,在过渡空间设计中首先要对民用建筑边界进行设计,该边界主要是外界环境与建筑内部空间的分界线。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首先居民进入居住区域后,意味着脱离了城市紧张喧闹的内部环境,紧接着按照过渡空间设计路径穿过第二个边界,第三个边界,总而言之,当居民进入民用建筑室内空间越深入,那么居民的归属感应该越来越强。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控制居民建筑过渡空间的比例与尺度大小,它是合理设计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边界的关键因素。

2.过渡空间的色彩与质感设计

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需要对过渡空间进行色彩与质感设计,因为色彩是人们在感知元素时最易识别的元素之一,它能够非常直观的向居民传达周围环境信息。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合理应用色彩既能够帮助居民更好的确定建筑空间位置,同时还能够展现民用建筑过渡空间所独有的个性。某环境生理学家曾经说过,色彩在理想环境创造中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强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及安全感。不同的色彩运用会带给居民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与心理感受,比如红色能够给人以温暖积极的感觉的,而蓝色则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在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首先要考虑过渡空间设计的安全感与舒适感,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使用一些柔和的中性色彩,避免在过渡空间设计中应用较为强烈的鲜艳色彩。

3.过渡空间序列建立与设计

过渡空间的序列设计十分重要,若过渡空间没有序列,毫无章法可寻,那么会带给居民一种混乱感。民用建筑的整个空间布局就像是一幅画,建立空间序列能够增强民用建筑空间的层次感,就像画中的近景远景错落有致是一样的。在过渡空间设计中设计人员要考虑民用建筑本身特点,综合运用升降、错落、转折、弯曲、虚实、明暗、承接及节奏等多种空间处理形式,从而将民用建筑过渡空间中一个个独立的空间设计成一个有秩序的空间几何,以此来吸引居民的注意力,让其愿意在此停留进行各项社会性及娱乐性活动。

4.创新的过渡空间设计理念

过渡空间设计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过渡空间设计理念,在过渡空间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积极融入国内外一些先进的过渡空间设计理念,带给居民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另外在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不能够墨守陈规,一味沿用传统设计模式,在设计中应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在传统优秀设计手法的基础上加入具有时代特征及气息的元素,使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四、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意义分析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合理进行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不仅可以优化建筑空间环境,同时还能够保证居民建筑各个空间之间维持一个良好秩序,由此可见,民间过渡空间设计对于居民而言具有深远而持久的意义。就目前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的效果来看,其所产生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居民建筑外部空间舒适度

居民建筑属于功能性较为复杂的综合体,在设计中需要保证居民建筑各功能块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作用与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居民建筑整体结构充满活力,从而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常生活环境。然而我国很多城市在居民区规划中由于种种不合理因素,从而导致居民建筑各功能模块出现失衡现象。比如说我国诸多城市都存在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部分城市为了节省建筑用地面积纷纷开始建起了高楼大厦,居民建筑逐渐开始趋于高层化,这一做法虽然减少了土地使用面积,但是却大大减小了居民的外部空间环境,诸多喜欢宽松空间的人们不愿在此长期停留或居住,从而使居民建筑无法发挥其本身的使用功能。过渡空间设计打破了这一局限,消除了城市空间与民用建筑空间的对立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空间带给居民的压力,有效调整了居民与空间的尺度,大大提高了居民建筑外部空间的舒适度。

2.增强了居民建筑外部结构的秩序感

对居民建筑进行过渡空间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大空间划分为多个小空间,并将每个空间设计充实,充分发挥建筑空间结构中每个空间模块的功能性及作用,使居民建筑各个局部空间更具有人情味与设计感。居民建筑过渡空间是从城市空间中划分出来的,是城市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要全面考虑城市空间设计的特点,从城市空间到居民建筑外部空间,从居民建筑外部空间到居民建筑内部空间在设计中应逐渐加强,这样才能够给居民一种心理上对建筑空间的归属感与亲切感。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应结合空间区域性质以及特点,通过居民建筑室内外空间大小、尺度、质感及色彩的变化,让人对居民建筑整体结构产生一种新颖感与秩序感,让居民充分感受到过渡空间给居民建筑带来的不一样的视觉与系能力感受。

3.强化居民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感

空间到场所的演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由人们所产生的心理与感觉变化产生的,当一个人在具体空间中有一种愿意停留或者在该空间产生某种联想时,那么此时该空间就会演变成场所。所谓的场所感就是人对某种场合的一种空间体验,是人在实际空间中的真实信息感受。在居民建筑中进行过渡空间设计,能够使居民建筑空间保达到一定的动态平衡,因为过渡空间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模糊性。它能够以多种形式融入到居民建筑中,其在设计中承载了十分丰富的建筑环境信息,能够增加居民建筑结构整体设计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居民的注意力,让居民产生停留的愿望,并在此进行一些活动,这样一来会大大提高居民对居民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感。比如说庭院空间设计或者是中间层架空间设计,它们对于居民建筑中的其他空间来说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但相对于居民建筑中除了住宅空间以外的其他空间而言,其又具备一定的私密性,在这个特殊空间中进行过渡空间设计,能够大大提高居民开展各项活动的可能性,让居民在活动中形成一种特殊的空间体验。

五、总结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建筑也有了跨越式发展,现今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理念已经蔓延至建筑市场,居民建筑过渡空间是建筑空间秩序内的节点空间与组织空间,它与传统空间设计存在本质区别,其的出现满足了现代居民建筑及居民的要求,从节约土地资源上来说,通过过渡空间设计能够使建筑室内外空间得到合理配置,使整个建筑空间呈现一种井然有序的状态。从居民角度出发,在过渡空间设计中运用大小、尺度、质感及色彩等元素能够丰富建筑空间,使整个居民建筑室内外空间呈现一种不一样的魅力,让居民有一种亲切感与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陈琦.浅谈城市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0(32):316-318.

[2]吉敏婕,张鲲.城市居住区过渡空间设计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5(10):69-70.

[3]蒋继军,唐海涛.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1(3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