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源共享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源共享概念

资源共享概念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资源;共享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52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人们也逐渐的走进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的应用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了发展和普及。就目前的发展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上来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是人们获取信息方便快捷的工具,随着大数据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要想正常的实现功能是离不开强大的数据库的支撑的,计算机拥有资源共享的特性,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也能够提高计算机的利用效率。

1 计算机数据库介绍

所谓计算机数据库,就是将大量的数据通过特定的方式集中储存在一起,这些数据资源能够被多个用户共享,并且数学共享和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之间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可以说就好像在计算机中建立了一个数据存储的仓库,将大量的数据信息全部都存在这样的一个数据库当中,然后在数据库中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进行相应的分类整理,根据数据管理的特点可以将不同的数据进行分类。对于计算机来说,实现资源共享能够有效的提升数据利用的效率,能够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性,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合理管理。

2 计算机数据库资源共享的特点

计算机数据库的共享性就是指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分享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这也是数据库建立的最终目标,为的就是能够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同时能够方便用户搜集和查找信息。在数据资源共享性的支持下,用户不再受到系统程序的约束,能够自由的调用数据库中的资源,并且计算机数据库能够实现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间实现资源的同时利用。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用户的工作效率不会因为资源调度问题受到阻碍,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还提升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3 计算机数据库资源共享性的优势与问题

3.1 计算机数据库共享性的优势

数据库资源共享性的实现标志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高低。随着计算机的逐渐普及,网络用户也随之增多,资源利用成为重要的一个问题。计算机数据库的资源共享可以解决有限的数据资源问题,为更多的用户带来方便,用户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流,资源的直接利用能够有效的节省用户进行资料搜索和查询的时间,减少这样的重复性工作,能够有效的节约时间和人们的精力,将这些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其他的方面的研究工作中,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计算机数据库资源的共享性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数据资源的安全,同时还能够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

3.2 计算机数据库资源共享性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情可以说都是具有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好处的同时还会有一定的负面问题的产生,计算机数据库资源共享性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中主要的一方面问题就是,数据库中的资源是用户通过不同的途径提供的,不同的用于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数据资源的传输,导致数据的格式、内容以及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资源的共享性很难达成统一的要求标准,有些时候,可能会由于数据资源格式转化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数据信息的丢失,这给数据资源的共享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同时也严重的制约着计算机数据库资源共享的发展。另外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由于用户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一些道德素质比较低的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只考虑到了个人的利益,有时会涉及到访问权限外的数据或者是扰乱数据信息,这样的行为很可能会导致数据信息的丢失,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整个数据库系统额瘫痪。其次,一些用户由于缺乏使用经验,在数据共享的过程中出现了操作不当的现象,错误的操作可能会给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目前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缓解,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尽快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对于数据传输的格式进行统一的规范,这样一来用户在提供数据的时候就会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能够有效的避免数据转化不当造成的数据丢失或者是混乱的现象出现。另外就是要对数学安全防范工作足够的重视,建立数据防火墙,能够有效的防止数据信息的泄露,还要对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可以采取密码验证的方式来进行数据访问,避免超出权限范围内的数据访问。除此之外还要对系统定期的进行的病毒的查杀,增强计算机系统抵御病毒的能力,使得资源共享实现的更加顺利。

4 数据库资源共享的建设实践

4.1 选择开发共享平台

计算机的资源共享就是为了将有限的数据资源进行分享,让人们能够共同使用网络资源。选择和开发数据库共享平台,就是为了能够将更加精品的资源呈现在用户的面前,将资源共享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在这一过程中,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共享平台的选择方面,在早期阶段会选择一些大型的网络共享平台,这样的网络平台更加有利于程序建设。

4.2 合理进行资源的整合

在计算机数据资源库中,要按照一定的算法对那些精品的资源进行维护,这样能够保证资源的优质性,计算机将终端资源最小化,这样一来,就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开放。将资源信息进行合理的整合,能够将一些免费的优质资源纳入到计算机共享系统中,在数据共享信息模型的建设过程中,实现整合后的优质资源的共享,实现更好的共享效果。

4.3 数据共享形式的网络化

用户是计算机的终端使用者,将数据资源在共同的平台上实现共享,能够帮助那些需要这些资源的用户快速的找到所需的资源信息,提升信息查找的速度。将数据共享形式网络化能够实现个性化的资源共享,用户在使用这些资源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另外在得到相关的资源之后,用户能够进行自主的实践和应用,能够极大的引发用户的学习兴趣,提升用户自主学习的能力。

5 计算机数据共享的实现

5.1 物理数据层

物理数据层最为计算机数据库的最内层,能够数显实际数据的存储,这些数据就是数据资源的原始数据,等待用户进行加工的原始对象。要想实现计算机数据资源的共享,首先就要构建物理数据层,也就是构建数据存储中心,只有将大量的数据信息存储在计算机当中,才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物理数据层的建立过程中要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这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基础。

5.2 概念数据层

概念数据层在计算机数据库的存储位置处于中间的一层,可以说是数据库的逻辑体现,概念数据层就是对数据的定义以及各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反映,可以说是物理数据层的一种映射。概念数据层主要是对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处理,并不会接触到实际的数据,基本上是通过搭建数据概念的形式进行数据的管理,概念数据层在计算机的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合理的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管理和控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数据的调度和应用,是计算机数据库资源能够得到共享的重要保证。

5.3 用户数据层

用户数据层,顾名思义就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一层,用户数据层是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直接看到的,是物理数据层以及概念数据层的一种映射。用户数据层能够实现数据的直接操作,以最直观的形式呢呈现在用户的面前,当然为了能够提供视觉上的冲击,应该设计人性化的界面,方便操作的功能设置,让每个用户都能够有更好的体验,在保证数据资源合理安排的情况下,使得用户数据层能够吸引用户,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资源共享带来的方便,同时也能够保证计算进数据库资源共享的实用性,更加方面人们的生活。

6 计算机数据库资源共享的应用

6.1 计算机数据库资源共享在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数据库资源共享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在教育行业中,学生的学习已经从单一的书本知识上脱离出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但是好的教学资源是需要大家互相分享的,如果是以传看的形式进行分享又会造成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所以说要想实现合理的资源共享就需要建立资源共享的平台,就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学生可以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获取学习资源,这些电子设备在学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充分的利用这些数据资源的终端设备。计算机数据库资源共享能够让学生通过手机或是电脑的形式,将自己看到的有价值的文章和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学生之间更加方便的进行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这样的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另外教师爷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和学生进行资源共享,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一些精美的课件,这些课件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将主要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信息资源共享的媒介。另外特别是在计算机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资源的共享,可以利用互联网从网络资源上寻找一些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也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分享,将自己收集到的一些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平台的形式分享给大家,让网络用户实现资源的共享,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分享,互相帮助的精神,最终实现共同的进步。

6.2 计算机资源共享在图书馆信息资源中的应用

图书馆是资源的储备基地,大量的书籍信息能够不同的人群提供便利,但是图书馆也存在一定的不方便的地方,图书馆的资源是比较有限的,但是进入图书馆的人流量是比较大的,图书资源的进与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是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图书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这样的形式能够有效的节省空间,并且图书的储备量可以大大的提升,用户通过电脑就能够阅读想要的图书,计算机数据资源共享的特性更是给网络图书馆的实行带来了便利,不同的用户可以实现对统一本书的同时阅读,并且不会耽误任何一个人的时间或者是阅读的效率。这是实际的图书馆无法比拟的。

总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数据库资源共享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够方便人们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流,方便数据的搜索,在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今后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鹏,李行行.计算机数据库资源共享性特点[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6):23-24.

[2]杨明.数据库资源共享系统模型设计分析[J].信息通信,2013(10):21-22.

[3]李斌.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技术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9):32-33.

资源共享概念范文2

关键词:文化信息; 资源共享; 图书馆;

信息技术带动了网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程逐步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掌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概念与对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影响并加强应用,才能将该项建设工程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程概念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是以网络作为基础的,来实现的一种文化信息资源的分享的一个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没有任何的限制性的因素,只要你会使用计算机,你就可以把你所收集到的文化信息或者是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或者是在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经验等,在网络上面来跟大家一起进行资源的分享。从而实现一种在网络平台上面的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的各种科目的教科书的资源,在各个领域当中最前沿的专业的文献,各种文本模板等等。一个人的知识量是微小的,但是当大家把这些微小的知识量都汇集到了一起的时候,它就变得非常的庞大了,庞大到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就是为了形成一个强大的知识网路体系,从而来更好地为人民来服务。

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程对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影响

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目的在于对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研究机构等,现有的所有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网络文化信息资源系统[1]。提高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整体的优势,从而让院校的学生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快捷。关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对于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影响,主要囊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共享网络信息资源,节约了社会资源

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这些年来新型高等学校,其发展的程度非常值得大家的肯定,但是众所周知图书馆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很难在短时间内贮藏大量的文化信息资源,而文化信息的资源的共享可以将信息共享在网络上,使图书馆里没有的或者一些不可能收集到的珍贵文献的查阅成为可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程度高了,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来了解和学习专业的知识,从而变相的节约了社会资源。

2.加快了信息传播效率,方便学生应用

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使的信息的传递更加的迅速了,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只有对技术了解的全面了,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更大的贡献出自己的能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能够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和学习到专业性的知识,共享后的信息更加的方便学生查询和使用。

3.适应职业院校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吸收知识

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建设的越好,越可以改变当前环境下图书馆以书本为主的传统的模式,让学生更多的通过视频和音频来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建设既丰富了学生原本比较枯燥的学习过程,又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们消化和吸收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2]。

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在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应用

图书馆是一个汇集知识的地方,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图书馆中应用就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举措。

1.在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原则

1.1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树立自己学院特色

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文的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是为了更好的为读者服务才实施的应用,那么我们就应该做到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中的网络上的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的建设应该从学生的视角来建设,怎样能够使得学生对文化信息资源的查询更加的简单和便捷,怎样能够使得院校中图书馆中的馆存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些都是首要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建设中还是以尊重科学、树立自己学院特色为原则。网络上的信息都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在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尊重科学作为前提,在职业技术学院我们要根据学院的各个专业来进行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突出学院的特点。在整个系统的整合中重点详细的对学院中与各个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资源进行单独的整理,方便学院中学生的查阅,在专业学习上面给学生们提供更大的帮助。从而使我院的图书馆形成不同于其他图书馆而具有自己的独有的特色。

1.2维护知识产权,以各校之间资源共享、互帮互助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我们对文化知识资源的尊重,我们在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在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应用中一定要注重对文化知识产权的维护工作。

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关键就是在共享上面。共享就需要各个院校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每个学院的图书馆的文化信息的储量和类别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要以各校之间资源共享、互帮互助为一个重要的原则。

2.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1各院校信息资源有所保留,要加强信息共享建设

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实现是需要通过各个院校之间的努力合作来实现的[3]。但是有许多的高校的思想观念还是比较陈旧,对于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还是有所保留的,只是对于部分的文化信息进行共享,这样一来就无法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也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网络。我们的图书馆应该加强和各个高校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更好的来实现各个院校之间的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

2.2管理和运行机制匮乏,要加强管理监督

我们职业院校的图书馆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工作分为很多的部分,各个部门大家各自都分管一部分,各个部分之间缺少沟通和统一的管理,院校图书馆中各部门的团队意识不是很强烈。我们院校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的,图书馆的行为受行政约束,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只是一味的强调无私的奉献,而缺少相关的奖励和表扬,无法充分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院校图书馆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文化信息的质量的问题也缺乏良好的监督。所以应该在管理上给予更多的关注,统筹管理,适当的奖励,注意信息的筛选。

此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是需要各个行业、各个学校之间协作来完成的。但是目前大家大部分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以自我为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文化信息共享都是比较随性的,不受任何的制约,知识产权的概念也比较的模糊。所以,相关部分也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来进行管理规范。

2.3信息技术落后,要加强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是需要集结大家的力量才能够实现的。但是各个图书馆的技术水平又都参差不齐,这样就导致很多资料的更新不够及时,系统不够完善等都会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带来一定的阻碍。所以,我们应当加强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程方面的技术的更新,使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紧跟时代的步伐[4]。

我们应该学习一些先进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技术,招聘一些专业的技术人才。然后对于我院图书馆中存有的图书进行系统的整合,形成一种电子图书馆的形式。接着应该尽可能多的联系能够合作的各个院校和一些能够提供一些文化信息资源的单位,共同合作来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最后要定期对我们院校图书馆系统中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更新,不断的增加新的技术支持,与各个部门保持联系实现持续的资源共享,来确保我们的学生们能获取最新的学术方面的知识。

2.4资金与人才的缺少,要加大资金投入与猜猜引进

资金的短缺对于各大院校的图书馆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虽然在职业技术学院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能够节约一定的资源采集的费用,但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联合编目、现代通信技术、联机网络、建立协调机构、更新更趋完备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等都需要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应该找到长久的资金来源来维持图书馆的正常的、高效的运转。

人才是先进技术的保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程在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应用中需要大量的专业性的人才[5]。在图书馆工作的原来的员工已经习惯了以前的工作模式,接受新的技术系统会有一些困难,所以就需要专业的人才来进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和维护的工作,而现在学院中却缺少这样的人才。所以我们应该尽快的引进先进的技术人员来帮助我们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早日走上正轨。

结语:

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是文化知识积淀的地方,在我们的学校中,图书馆就像是人体的心脏一样的存在。所以所图书馆的建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在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中的应用会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便利,更加有利于各个院校之间的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知识网络中涵盖的专业面也更加的全面了。虽然在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一定会越来越完善,使得我院的图书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新鹤.国内外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9(01):33

[2]马启花.基于图书馆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现代情报.2009(10):37-40

[3]韩亭,董泗利.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与策略[J]. 现代情报.2008(05):9

资源共享概念范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00-02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我们进入了一个发达的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外界环境也相应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为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逐步加快和提高,传统的图书馆已经基本实现向数字化图书馆的转变,因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集中的中心所在,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分支结构。但是,我国目前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方面仍然没有摆脱现有体制和特殊国情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在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信息资源共享途径。

1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模式

资源共享的概念正式被应用于图书馆领域是在19世纪末,其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充实。传统的资源共享是指图书馆之间进行互补性的印刷型文献的协调、采购和借阅等,而现代的资源共享则是指依靠现代技术实现全球范围内无地域无时间限制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而所谓信息资源共享,则是指特定范围内的国家、地区或信息结构,基于平等、自愿、互惠原则,建立图书馆与其他相关机构之间的共同利用,以求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一般来说,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主要有这几种模式:①针对图书价格上涨而采取的以采购协调为主的协作式的资源共享模式,该模式主要以地区联盟的方式进行,有效地抑制了资源价格的上涨,提高了服务的质量;②传统模式下的图书馆在信息自动化的过程中,迫切需要采取以书目信息利用为主的资源共享模式,该模式缩小了各图书馆间技术和人员的差距,为开展馆际之间的互借服务打下了基础;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图书馆通过联合检索的方式开展网络化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该模式的建立和使用,使得各图书馆文献共享的范围从纸质文献扩展到数字化文档;④同城或同地区的大学之间签订一定的合作协议,进行地区性文献互阅互借的共享模式,该模式已经逐渐在各个大学图书馆之间得到大力推广。

2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始实施信息资源共享的脚步较晚,大概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高校综合性的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不断增加,传统的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都为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性。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也已经形成了三大全国性的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即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和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

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仍然存在很多问题:①我国高校图书馆对于资源共享的思想意识依然比较淡薄,缺乏先进的全局性理念,人们还不习惯把参与和支持资源共享当做自己应尽的义务;②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系统的数据标准和操作规范都不尽相同,容易造成实际应用中系统对接和数据交换产生冲突和问题;③我国图书馆目前还没有配套的政策法律来保障和监督,使得各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基本处于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尴尬状态;④由于图书馆的管理体制较为落后,严重阻碍着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步伐。此外,由于经费和设备等问题,造成了高校图书馆实现数字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信息资源共享存在技术上的障碍;⑤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资金投入过于单一,主要依赖政府投入,这就使得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中普遍缺少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特色数据库,现有的数据库往往重复性太强;⑦我国图书馆缺乏真正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很多图书馆工作人员外语水平一般,对于现代管理知识也知之甚少,对于计算机基本操作缺乏必要的熟练度;⑧我国图书馆目前缺乏专业的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往往托管给图书馆学会和图工委等组织,这就使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难以发挥真正意义上的协调作用;⑨我国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缺乏足够的规模效益,共享范围还很有限,使得共享的建设成本较高;⑩由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缺乏服务和价格优势,使得图书馆真正加入信息资源共享的动力不足。

3 我国高校图书馆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的解决对策

我国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的发展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先导的,同时,国际互联网获得大力普及,使得文献信息资源向数字化趋势发展,这些都为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提供了现实的实现环境。因此,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图书馆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进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自我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仍然存在以上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由于一些管理观念仍然没有完全跳出传统服务的限制框架,使得很多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检索系统不能真正对外开放,因而,高校图书馆必须及时转变管理观念,使信息资源管理中充实真正的“共享”思想,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数字化和远程化。

(2)我们要加强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协调各馆之间的资源购藏工作,合理布局文献资源,加强文献资源的采集、建设和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最终深化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工作,构建出一个各具特色、资源互补、有机结合的一体化信息资源体系。

(3)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离不开网络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功能齐全、运转迅速的网络保障系统,尽快完成全国数据库的建设,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交换书目数据库和公共查询系统。此外,还要建立一个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加强各馆之间的联系和互惠活动。

(4)我们目前的高校图书馆缺乏相关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因此,我们要加强馆员的培养力度,使他们具备多种知识,并能掌握新技术和更全面的专业能力,从而满足用户高层次的信息需求。

(5)图书馆要制定比较完善的共建共享技术规范体系,以满足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实际需要。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体系,从法律上保护资源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和建设效果。

(6)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构,加强自建数据库的特色建设,拓宽资金筹集的渠道,保证对于网络建设的投入,加速网络建设的步伐,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工作获得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和投入。图书馆还要大力宣传网络资源建设,使得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我们还要培养读者好的读书习惯,引导他们使用新的读书方法,这样,才能把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办得更好。

4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网络技术全面普及的时代,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这些都促使图书馆在文献收藏与组织、资源提供与服务等方面必须有所变革。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已经建立了较好的数字化资源网络系统,资源共享和联盟活动都向着规模化和实用化发展。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机。具体来说,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

(1)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网络建设,即基于联网技术的增值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它使得图书馆各个节点上分散的资源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实现不同地域和国家之间的虚拟链接,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这种先进的资源网络更多的只是在规划和建设中,有些高校图书馆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资源网络框架。

(2)当前时代的发展,使得传统“图书馆”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烙上了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的印记。人们除了重视现实馆藏资源的容量,现在更多的转向图书馆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观念无形中推动了资源共享的发展,即我国高校图书馆重视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共同建设和发展。

(3)21世纪的图书馆发展一直伴随着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活动,并且这种馆际之间的资源共享活动正在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因为,图书馆的经费不足,但是文献信息价格却在上涨,使得各个图书馆不得不联合起来进行合作,以应付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现如今,图书馆作用和影响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参与合作的程度和力度,因此,各个图书馆非常重视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并通过合作活动建立起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新型的信息资源共享关系。

参考文献:

[1]洪峰.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6).

[2]姜志芳.网络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3]李明子.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11).

[4]刘继坤.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策略[J].安顺学院学报,2009(10).

[5]杨锋.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初探[J].知识经济,2009(17).

[6]詹福瑞.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因素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3).

[7]张新鹤,肖希明.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J]. 图书馆杂志,2010(2).

资源共享概念范文4

集团化办园是由我国名校引领,国家政府支持,统一管理,在信息、师资等方面共享资源,集团化办园背景下有利于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引导高职院校培养出高素质、创造性、多样性的专业技术人才,当然在资源共享过程中还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资源共享的意愿性不强、集团内部没有相应的制度、缺少推动集团化发展的责任主体,针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参考相应的文献和实地的访谈,分析和总结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为推动机械类专业教育资源共享贡献力量。

1集团化办学的概念

集团化办学是推进全国高校之间资源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名校教育资源最大化,以职业教育为基础,各个著名高等院校引领,政府大力支持下的现代高等教育体制。在办学制度上,以公立院校为主体,在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参与下,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法,有政府指导,高职院校和企业相互合作,组建的新型教育结构,一般情况下依托知名院校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集团化办学的主要内涵是面向社会引入新的投资者,以政府为主导,使得高职院校的产权结构不在单一,变得多样化,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2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2.1机械类技术工人的稀缺

企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推进离不开高质量的技术性人才,现有的劳动技术性人才的基本素质不能满足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我国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企业需要大量的高技术机械类人才,对企业进行整改,满足工业的可持续化发展。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资源的共享,能够弥补个别院校的资源短板,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机械类技术工人稀缺的情况下,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资源共享是必要的。

2.2破解资源不均衡的局面

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不同区域的院校、不同职业的院校、以及高职学校内部的资源都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很多省高职类院校仅仅设置在某些市县内,区域化很明显,有的地区甚至没有一所高职院校,这与我国的教育政策不符,另外,有的机械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教学设备短缺,有的高职院校教学设备空闲,设备利用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共享能够很好的满足各大高职院校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

2.3集团化办园背景下的资源共享

20世纪70年代,为了平衡优质和普及教育两种情况,提出了集团化办园的教育模式,根本目的在于利用集团化的特点,使得各大院校的资源能够共享,近几年来,很多省份开始探索集团化教学,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把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作为办园的目标,另外集团化的办园理念与我国的教育发展方向逐渐趋同。

3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资源共享的可行性

首先,在集团化办园背景下,优质院校的资源共享,能够为教育落后的学校带来提升的空间,另外高职院校之间教育理念和模式的碰撞,会带来新的教育方式,这种分享的模式会使集团内的每个学校都能得到提高。其次,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各个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提供方便的条件,通过搭建共享平台,使得集团内的教育信息、教学内容等及时的传递,校园网的搭建使得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4资源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缺乏共享意识

集团化办园中会有一些优质的高职院校,他们在资源共享过程中被认为是领军人物,这些院校的设备齐全,师资雄厚、管理完善、科研水平较高、资金充足,这种从领头院校向资源稀缺的普通院校单向的输出资源,使他们的热情不高,没有在集团化情况下给自己的院校带来实质性的效果,另外一方面,资源丰厚的院校在满足自己教育发展的前提下,把剩余的资源共享出来,而这些剩余的资源并不一定是资源稀缺院校所稀缺的,这种情况下也使得共享意识低迷。

4.2缺少责任主体

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渐尝试集团化办园,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三方的权责不清晰,权责分配不明确,使得管理集团的责任被推来推去,这种情况下难以发挥集团的真正作用,各项专职的工作落实不到位,相关岗位无人管理等,在没有责任主体的情况下,各项问题频繁出现缺无人解决。

4.3集团内部缺少资源共享的制度

机械类专业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课程,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在集团化办园的背景下,机械类专业的教育有了显著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处于集团化办学的初期阶段,各项措施没有贯彻到位,同时也缺少相应的资源共享制度,各项保障亟需完善和建立,高职院校要充分认知教育的公益性和开放性,对于教育资源的制度要积极的配合,提出合理的建议完善相关措施,这其中也有政府的责任,使得资源共享制度没有完善到位。

4.4集团内部没有形成合力

集团化办园的模式已经逐渐的成熟,那么各个院校和利益共同体之间要形成合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创新性的人才。如果没有形成合力,每个部门之间的方向不一致,集团化办学资源共享就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质效果,甚至出现反作用,优质的院校资源不断地流失、企业没有得到利益、国家政策支持没有实际效果、资源匮乏的院校在管理和制度上收到了约束,教学质量没有显著的提高,他们之间没有利益的共同点,使得集团内部没有凝聚力。

5机械类专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

5.1明确责任主体,高效利用资源共享平台

要想建设优质的资源共享平台,就要充分利用集团化的优势,明确责任主体,权责分明。集团办园的责任应该由政府部门和集团理事会共同承担,在教学方面上主要由各大高职院校来管理,政府为各院校提供各种资源和制度的保证,集团提高院校的管理水平和质量,确保各方面都有责任的主体,来积极的落实相关的制度和目标,集团理事会应充分利用其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双重身份,切实的了解高职院校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困难,并及时的告知政府和董事会,研究制定出相关决策。另外还要有大局意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自己办学的目的,借助自己的管理经验,引领各大高职院校在机械化类专业的发展,并且秉持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5.2健全资源共享制度

机械类专业的特殊性在于专业的技术能力,十三五规划中强调我国的五大发展理念“开放、共享、绿色、发展、协同”,建立健全资源共享的相关制度有助于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使得我们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也是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没有共享制度的集团化办学,会阻碍资源共享工作的进行,当然相关制度需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完成,包括财政的开支、人员的分配、机构的编制以及各种保障等,健全资源共享制度是规范和引导机械类专业向前发展的保障。

5.3建设利益共同体

利益共同体的建立需要不断地相互了解,找到各自的利益共同点,才能使集团长期生存发展下去,政府的利益目的在于政绩和机械类专业教育水平的提升,企业的目的在于盈利和机械类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各大院校的目的在于就业率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提升,通过三方面的分析,他们都是以教育为主要目的,附加其他的利益,上级管理部门要体谅其工作难处,不仅要从精神上对其付出予以支持和肯定,而且要加大保障其工作运转的投入,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予以政策制度和管理权限的支持,使其能放手开展工作。综上所述,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机械类专业的资源共享平台逐步完善,资源的开放、共享为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了新的提升点,针对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和集团要正视各种问题,分析研究总结相应的对策建议,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劲松.张纯华.陈渝等.集团化办园背景下的教育资源共享研究———以贵州省集团化办园为例[J].职业教育,2016(09).

[2]刘蕊.王岳喜.张云芳.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04).

[3]郑通.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J].大众文艺,2012(24).

资源共享概念范文5

关键词:高校;资源共享;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5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218-02

经过世纪之交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校教育进入到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针对扩张期间各高校采取的办学规模的扩张、基础设施的扩张、教师资源的扩张等措施,以及由此导致的大量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实现资源共享的联合发展模式成为高校做大做强、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在高校间推行的各类战略联盟以及其他各类实现高校资源共享的模式在实践中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目标定位的模糊和发展思路的不清,导致了实际实施效果的不如人意,甚至有的还造成了新的资源闲置和浪费。高校资源共享的理念迫切需要新的实现模式!

一、高校资源共享的概念及实施现状综述

“资源共享”是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能的一种理念,在我国不断加大对高校设备、仪器、资金投入的背景下,高校总体资源不足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实现高校资源共享就是高校间通过各种契约、协作等形式来实现各类具有共用属性的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一方面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高校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利于高校间优势互补、做大做强。

目前,高校间的各种动态的战略联盟成为高校资源共享的主要实现途径,樊彩萍在《战略联盟:中国高校发展的新策略》中提到:“高校战略联盟是指高校与高校以及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政府及其他组织之间为了一定的目的或战略目标,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流动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虚拟组织。”高校战略联盟模式多种多样,有学者将国外高校战略联盟模式归纳为契约模式、经纪模式、协作模式、有效性模式、联合课程模式、双元机构模式、第三级大学模式、合并模式及联邦模式等。目前我国国内高校战略联盟模式主要可以归纳为契约模式、经纪模式、有效性模式、联合共建模式、“天南”模式。在资源共享的内容上,目前主要包括:师资共享、教材共享、实验室共享、图书馆共享、学生活动区域共享等,甚至有部分高校尝试进行高校间职能部门的合作联盟。

总体上,我国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已步入全面探索实施阶段,涉及各种形式和各方面的内容,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有合作之形,无共享之实。这里主要涉及一些联合办学的情况,高校间因为不适合合并而采取的共同发展的一种策略,但这种合作往往只是形式上的,并没有实质意义上资源共享的内容和举措,比如师资资源的共享。2)借共享之名,行博名之事。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几套高校评价体系,这些体系激发了高校资源整合、集聚的动力,为了取得好的评价结果和成绩,高校大势外聘各类专家和挂名教授,共享其他高校专家资源,主要用于数据统计和评估审核,以此赢得好的排名,但目的与意义也仅限于此。3)配套制度缺失,引发利益纠纷。现在很多高校资源共享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硬件设施的共享和一些实验室共建等,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规定和中间管理部门,其结果往往是造成了使用上的麻烦和利益上的纠纷,从而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甚至是新的资源闲置。

二、高校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高校资源共享是对有限的高校资源的一种优化利用,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大量因为共享而引发的问题。因为资源的共享会催生“搭便车”的现象,会诱发新的管理问题而导致管理成本的增加。因此,本文针对高校资源共享的现状拟进行目标分析和条件分析。

(一)目标分析

高校的战略目标决定了高校管理的手段和内容,高校资源共享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它的具体内容和运行模式要受到高校发展目标的决定和影响。首先我们看看目前高校的发展目标定位。

1.评估需要

目前我国高校是按学校划分层次的,传统的划分有国家重点院校与非重点院校之别。1993年,国家提出“211工程”建设,是否为“211工程”建设院校就成为划分高校层次的标准。1998年,国家又提出在“211工程”的基础上,建设“985工程”大学,“985工程”大学又成为更高层次的高校划分标准。这种分类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不同层次的高校在所获取资源上的差异,使得每一个高校的努力目标变成了学校的层次和排名。

因而,各院校升格风盛行,办学定位向学术型高等教育攀比,都想办成研究型大学、综合型大学,为此一窝蜂的进行扩张。国内的名校要努力建成为世界级的名校;重点的高校要努力成为国内的名校;大量的普通院校的目标是成为重点的高校。这就导致了每个高校有着同样的发展目标和成长路径,在发展上不断进行着复制,资源共享不过成了简单成长复制的一个可资利用的手段,这种目的直接决定了目前多数高校资源共享模式在运行中的“形式主义”,资源共享是为提升高校层次服务的,所以很多的合作都是暂时和表面的,只是为了一时的评估所用;同时,发展目标的错位会导致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出现盲目现象,在资源共享的合作对象的选用上也都是从评估出发,其目的是为建校不为治学。

2.过渡需要

为了在高校发展的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各个高校进行了高速的扩招运动。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扩张速度过快,其导致的直接后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短缺。在学生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却相对的滞后,教师总量偏紧,师生比居高不下,在一些高校,师资力量的短缺已经不仅仅是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妨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了。此时,一些高校开始聘请一些外部兼职人员从事相关教学工作,或者与其他高校合作,借用师资作为缓解教学压力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多,导致了部分地区生均教育经费与办学硬件不足。部分高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生均图书资料达不到教学要求,难以确保基本的教学质量和教育规模的可持续发展,此时高校资源共享成为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其目的主要在于满足学校高速扩张的过渡需要,因此从这点上讲,注定了目前高校资源共享在作用上和意义上的局限,资源共享的模式期待改变。

(二)内容分析

目前高校资源共享的主要内容分为联合课程、学分互认、学生互换培养、教师互聘、管理人员相互交流培训、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办学、图书资料共享、科研项目合作、产学研联盟、大学城合作等,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这些合作基本上都是为了前面分析的目的来进行的,高校间深入合作的还很少,特别是在学科研究与建设方面;在具体的研究、发展领域方面,都还没有深层次的合作。

其次,从实施资源共享的制度内容上看,目前高校间资源共享通过契约的形式建立合作关系,但是由于所有权的问题,在实施这种合作的制度保障上存在较多的缺陷。由于在当代社会,“资源共享”是超越不了所有权概念的。“资源共享”的结果往往确实能够达到资源的优化利用,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但是,我们能够看到的“资源共享”,其成立条件,往往是在所有权基础上的交易,而不是“各取所需”的人类理想。

三、高校资源共享的新模式

在经过前期的高速扩张之后,高校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我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要加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先试点再推开,注重对学生实施“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培养,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激发创造力和积极性。高校发展,提高质量,不是说只有一个标准,而是鼓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体现办学特色,努力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争创一流。由此可见,高校的发展必须像学生的培养一样,要有针对性,不能走重复发展和建设的道路,为此,高校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资源和状况,要有自己新的独特目标,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发展模式。

从高校的精神上讲,独立、自由、开放是大学的根本。高校间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不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攀比和模仿,关键是作为一项事业,走独特的自我发展道路,其目标指向不是高校的层次,也不是办学的规模,而是它所能创造的价值的多少和大小。每个高校根据自己的资源和发展目标,确定自己的功能定位,找准自己发展的方向,这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

目前的高校可分为科研导向型、社会服务型、专注教学型等大类,在每一类型下又可以分出不同的小类来。就科研导向型而言,分类的角度从研究领域进行划分;社会服务型从社会服务的内容进行划分;专注教学型则从专业和课程进行细分。分类的结果是各个高校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进行有重点的投入,从而形成各种类型的不同领域发展的高校体系,在这个基础之上,资源共享的模式将以此分类为依据进行合作。比如,专注教学型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主要在同类高校的各类专业之间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可以跨地域和层次,这种合作在内容和深度上将得到保证,因为资源共享应该是同质资源之间的共享,异质资源之间进行的共享会由于市场价值的存在而成为一种交易,那种共享只能是形式上,在深度上是无法进行下去的。

在新的分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高校间资源共享,其所能实现的效益和价值将得到极大提高,因为这种合作和共享的目的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各个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而是寻找同类群体的发展了,这种合作和共享是为了有着相同发展目标和特定研究领域的高校的共同理想,是从事业领域出发,而不是从单个的高校个体出发,故而会产生更为重大的影响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锐.教育联盟: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J].理论界,2005,(9):123-124.

[2]汪怿.国外高校战略联盟与合作的几种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3,(10):6-8.

资源共享概念范文6

在信息技术没有发展以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课程一般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直接面对学生讲授,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的学习多为被动接受。而医学院校的课程具有专业性强,复杂难懂,知识更新快等特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占用教师大量的备课时间,教师也仅能借助板书、挂图、模型等辅助教学用具,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枯燥、复杂,单一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传统的医学培养目标已无法适应未来发展,医学领域的新进展、新发现日新月异,据统计,医学信息资源占据了30%以上互联网信息资源,全球医药类期刊每年200万篇以上且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2]。医学生必须利用信息网络随时了解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现,才有可能跟上当代医学快速发展的脚步,而不仅仅是背诵记忆现有知识内容,医学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需要获取更多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的出现,人类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使用能力实现巨大的跨越。2007年翻转课堂的出现,从2008年微课出世,到2012年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正式上线,以及我国教育部号召开展国家精品共享课建设等,这些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新教学模式以其开放性和大规模性迅速播散,2013年的中国教育界刮起阵阵“飓风”,为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注入了新力量[3]。这些新的现代化教育模式在医学教育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可将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大程度整合、共建与共享,有效地解决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无法共享等问题[4],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意义非凡。

2医学专业课程改革新教学模式

2.1互联网+概念下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美国的两名教师为了帮助缺席学生补课,将录制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视频上传到网路,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和好评[5]。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主角。尤其在医学专业课程中,知识点多、难、知识面广,更新速度快,教师可利用翻转课堂在课前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向学生任务,学生在课下提前将课程学习需要的背景知识,通过在网上查新、视频讲座、网络课程、在网上与老师及同学们讨论,或者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完成,课堂上教师则用来深化概念、解决问题,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在实训教学中,教师也可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来操作示范,教师则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反思、整改,可让他们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授课模式,它成为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全新教学模式,弱化了教师们传统授课方式,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真实的互动环节。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向探究性学习、兴趣化学习和主动性学习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2互联网+概念下的微课

微课程是2008年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首次提出“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一概念。随着信息化的普及,知识更替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传统单一课堂讲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生对于前沿医学新知识的掌握。微课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课堂教学方法,它是通过录制短小视频,把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讲解的某个知识重点、难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精彩的教学活动记录下来[6]。医学专业课程内容枯燥繁多、知识点分散、名词概念长、代谢途径机制交叉反复,学生很容易跟不上教师的节奏,针对现在学生对手机、电脑等互联网移动设备感兴趣的情况,微课这种时间短暂、内容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正好满足学生在课前课后预习复习知识点,使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微课选题一般是围绕教学内容中的教学重点、难点、专题、实验、技能点或主要教学问题,针对教学中的常见的、典型的,复杂的问题或内容进行编排构思,尽量“小而精”,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独立性、完整性,通过一个微视频,完整地讲述一个教学内容,有效地化解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等问题。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录制微课过程中把图片、视频、动画、网页链接等多种媒体技术,适时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以便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同步构建完善的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调查等自主学习活动的学习反馈体系,便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由此可见,微课因主题突出、短小精悍、效果立杆见影,可随时随地网络学习等特点,被引入到医学专业的网络课程建设中,可为学生提供再学习的有效途径,也为教师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课后补充教学方式。微课程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必将具有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2.3互联网+概念下的MOOC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对大型开放网络课程的简称,其课程建设理念是在虚拟网络环境中,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利用网络平台,为大规模的线下学习者提供具有完整教学资源和丰富学习支持服务的海量优质课程,这一概念提出后,人们纷纷开始探索MOOC的可行性,MOOC这种新教学模式为我国高校的教学方式提出新思考,是教育改革的新尝试。现在医学院校的师生共同面临着如何协调好繁重的课业压力与有限时间的紧张关系,而MOOC可以优化教学效率。学生可事先利用教学视频,对学习内容预习,发现对自己知识点的理解误区和掌握不熟练的地方,在课上带着问题听课,有针对性,事半功倍。也可重复利用教学资源,课后复习、讨论,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医学院校学生可以充分使用欧美发达国家医学院的教学视频,利用MOOC强大的共享平台,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加深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医学院校应加强校内信息平台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鼓励支持师生采用在线教学、研讨、交流和考试,充分利用发挥MOOC强大的共享平台,构建经典MOOC教学课程。MOOC实现了交互式学习,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MOOC平台的出现使得大规模且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使不同人群不受时空限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可能。

2.4互联网+概念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医学专业课程深化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势不可挡。2012年教育部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目标: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高校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从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课程信息化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是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要有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优化的课程设计,多元的教学模式,充足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评价体系等。学生在课下可以通过共享平台,浏览到本门课程完整的课程资源,包括该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日历、学习指南、教案、演示文稿(PPT讲稿)、媒体素材、教学录像、教学案例、重点难点指导、实验(实训)指导、学习手册、作业、常见问题答疑、考评方式、线上自测、参考资料目录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医学专业课程因其复杂性、超前性、延续性、周期性等特点,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很难全部消化理解,通过在线精品资源共享课,可以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一个完整全面的理解,旨在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服务,并可最大限度提高课程本身的吸引力和共享性,从而真正发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