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交媒体行业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交媒体行业研究范文1
互联网各细分领域资本均有落点,但侧重点较为明显
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已经披露的投资事件为202起,披露金额的案例投资总额为67.40亿美金。从投资分布情况来看,尽管在即时通信、网络教育、网上招聘等冷门领域有所落点,但投资事件与投资金额均较少,而资本关注焦点更多集中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网络游戏、网络营销与服务领域,尤以电子商务表现最为突出,延续2010年电商投资热度。2011年,电子商务行业(包括B2B、B2C、C2C、团购、支付及电商服务提供商)已经披露的投资事件为93起,相比于2010年的65起投资事件,数量增幅达43.08%。其披露投资金额案例为77起,投资总额高达46.91亿美金,遥遥领先于其他细分领域。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社交网络及网络旅游两大领域,各自投资事件相比于2010年均有大幅增加。
针对上述互联网细分领域的投资情况,清科研究中心将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网络游戏、网络旅游等四个较具代表性的领域加以分析与预测。
2011年电子商务投资赚足资本眼球,2012年资本热情恐难续
据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电子商务作为中国互联网商务时代的先锋应用引得资本广泛关注,投资事件频发。从网上零售细分品类划分来看,服装服饰、珠宝及奢侈品、食品领域电商投资案例分列前三名。从电商属性划分来看,网上零售、团购、电商服务提供商等均不同程度获得资本关注,相比而言,B2B及支付投资事件鲜有发生。
不过,尽管从全年投资事件案例数及投资金额来看,均创历年新高,但是从2011年上、下半年投资分布情况来看,下半年电商投资热情明显放缓,披露投资事件34起,占全年披露93起投资案例的三分之一强,远不及2011年上半年投资情况。在中国电商市场发展被看空之后,加之二级市场IPO遇冷,资本对于电商的投资更显慎重,逐渐从跑马圈地时代趋于理性。
清科研究中心预计,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将进入盘整期,也可以称为电商市场自我修复期。不过,市场盘整期并不能完全掩盖中国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我们认为,以电子商务外包服务提供商、“轻”仓储模式的电商企业(如票务类、婚庆类电子商务企业)、社交化电子商务企业(如美丽说模式企业)及移动电子商务企业等模式的电子商务企业将不同程度的获得资本的青睐。
2011年社交网络投资事件频发,2012年资本步伐将放缓
新浪微博的推出,拉开了中国微信息社交网络时代的大幕。中国社交网络经历BBS时代、娱乐社交网络时代,逐渐进入微信息社交网络与垂直社交网络并行的广义社交网络时代,这一具有盈利模式可循的社交网络时代再次将社交网络推向投资人视野。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已经披露的社交网络投资事件为29起,超过网络游戏行业投资案例数。当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SoLoMo时代,社交功能逐渐成为产品标配,已经无法准确区分社交产品的范围。这也成为社交网络发展的沃土。但是,我们预计,2012年,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及社交网络商业模式较为模糊,依靠“用户基数拉投资”的单一网络社交模式的公司获得投资的可能性不断减弱,而由于“实名制”等政策出台,无形提升企业的运维成本,造成社交网络公司对于资本的渴求度提升,这种不对称或将带来行业的洗牌。
2011年网络游戏行业投资遇冷,2012年或将变化不大
当然,几年前备受资本关注的网络游戏行业则显得较为冷淡,尽管2011年与2009、2010等年份披露投资的案例数量变化不大,但相比于颇得资本关注的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细分领域而言,则显得孤寂落寞。我们认为,中国网络游戏行业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在这一时期,网络游戏行业的破局需要借助“泛传媒娱乐”市场,探寻更为有效的发展路径。再此期间,资本对其关注将不会有太大变化。
2011年网络旅游投资渐热,2012年或将借助O2O概念持续升温
社交媒体行业研究范文2
1.每年,视频作为一种媒介都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同时,制作恰当的视频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这点过去已经反复说过很多次了,在过去的几年里,视频出现回潮,而在2014年,企业已经能从制作优良的视频内容和营销活动中获得回报了。品牌视频内容不仅包括在Vine和Instagram(企业逐渐发现在这些平台上可以附加很多品牌价值)上面那些短视频,还有很多长视频和YouTube上的内容。
2、行业自身正在为来年科技颠覆创新做准备。目前大家讨论最多的,无疑是iPhone 6和其拥有的NFC功能。还有iWatch,和之前就引起不小轰动的谷歌眼镜。实际上,围绕着明年很多潜在的技术颠覆创新以及他们将如何影响社交媒体的使用,人们有过很多讨论(可能还有一些恐惧)。有趣的是,尽管有很多人表示技术将会对社交媒体产生影响,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准确的说出会产生什么样的营销。不过虚拟现实技术却非常重要,比如Oculus Rift,它不仅能够颠覆社交媒体,而且甚至可以颠覆人们未来分享内容的方式。这点我们不可否认,当然也非常有趣。
3、在未来的几年内,非洲将会成为品牌商重点开发的市场。像Facebook和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他们会继续自己开创性的工作,利用智能手机连接非洲大陆。很多敢于尝鲜的品牌商也开始对非洲市场产生兴趣,不仅开始布局,而且也开始制定相关的游戏规则。当他们开始这么做时,下面几点应该要重点考虑到位:
不要把非洲看作是一个同质市场,事实上,非洲是五个不同的市场(东,西,北,南,中部。)
非洲存在严重的高技术悖论,一些社区能够快速应用无人驾驶飞机,但却没有自来水…
非洲国家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他们拥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年轻人,在不久的将来,这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购买力。
在非洲,移动手机并不是“第一个屏幕”。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唯一的屏幕”。
非洲人是乐观、有抱负的------展示品牌/标志会很酷。
非洲人会在交通上花费大量时间,这是一个巨大的基于,很多使用老式交通系统,乘车上下班的人会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
4、隐私成了一种新社交。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像WhatsApp和Snapchat这样的App应用已经应用的非常广发了,但是也只有在2014年,品牌商才开始留心这种隐私性很强的社交媒体。你可能听说过香奈儿Channel 4在WhatsApp上做过营销,还有杜蕾斯在中国的微信上也推出了广告,未来,品牌商会对这些平台的兴趣越来越大。
5、把社交媒体当作命令中心,创意团队,或是移动访问内容池,等等….如何在社交媒体上与用户“交流”这个问题,终于让品牌商找到了答案。每家品牌商在社交媒体里都找到自己的一套方法,但问题是,现在每个品牌商都能做到这一点了,因此如何与用户交互,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困难。
6、社交媒体行业开始更加关注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交媒体的投资回报率是什么”。实际上,你必须要快速创新,否则一套能够实际衡量投资回报率的解决方案会最多用上几年,之后就会被淘汰。
7、人们每每谈到“社交媒体”时,总是会觉得它就是“大品牌商投入很大预算的短期社交营销活动”。的确,大家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偏见,或许是因为看了太多的红牛或奥利奥的社交媒体广告了。但实际上,全球范围内有很多中小企业也在社交媒体上投入不少资源。
8、我们终于开始搞明白什么是社交媒体,什么不是社交媒体了。社交媒体不是一种技术,也不是一系列App应用,它的本质是人。对于社交媒体概念的理解,将会影响你做出的每一个决策和每一个创意。如果你能够深入挖掘人的行为,或人的思想,那么就能为你的企业打开社交媒体营销这扇大门。
社交媒体行业研究范文3
2012年伦敦奥运期间,由于智能手机及微博的广泛应用,这次奥运也被称为首届“社交媒体”奥运会。有学者认为,伴随社交媒体的崛起,电视的观看方式也渐渐发生转变,注重观众与观众及电视内容间互动的“社交电视”,或许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传统电视的转型方向。①
所谓社交电视(Social TV),泛指能够在看电视(或电视内容)情境下支持传播及社交互动的任何技术,包括各种通过社交技术或平台支持用户进行与电视相关的社交活动。目前社交电视有两种形态:一是社会媒体运营电视,如美国的IntoNow、中国的“新浪看点”;二是电视在运营中嵌入社交媒体的手段,如CNN引入UGC(用户生产的内容)机制,开辟iReport频道等。国内的社会化电视平台始于2011年,除了“新浪看点”,还有“网易电视指南”、TV time等,主要功能在于提供当前热播节目单,并实时分享观感。有研究者认为,社会化电视、电视社会化,或称“社交电视”是把消费者重新拉回到电视节目前,以及用新媒体手段创新电视的一种新举措。作者指出,我国国内的社交电视还存在明显的问题,如缺少内容支撑与机制上的驱动力、功能设计和技术方面尚不完善、缺少“社会化民主”诉求的根基等等。②
也有研究者指出,就发展形势而言,我国社交电视尚处于市场形成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个性化不足,用户体验差,社交网络和电视尚未足够融合及盈利问题等,但作者认为,“社交电视未来的发展也是可以预期的,一旦成熟,将给媒体行业带来变革性影响。对社交网络运营商和传统电视行业来说,这都将是一块巨大的蛋糕。”③
跨媒体叙事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观众分流”“公信力下降”等发展困境,有关电视新闻叙事形态革新的话题在2012年度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出现了“叙事转向”“跨媒体叙事”“叙事创新”等用于电视媒体的词汇。
有研究者对当下电视新闻的叙事形态所面临的多重挑战进行了归纳,认为大致有几点:其一,网络共时时空的搭建,使得电视新闻报道的延迟与观众期待的共时时空形成明显错位;其二,缺乏互动的媒体独白依然是电视新闻的主要叙事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媒体与受众的疏离;其三,网络叙事的开放性为网民的积极参与提供了内在动力,而电视相对封闭的叙事结构正是电视新闻的现实困境之一。尽管电视新闻报道的叙事形态悄悄发生了转向,如电视媒体与电信、网络的广泛合作使得新闻事件的传播打破了单一的文本界限,电视媒体初步确立直播日常化的基本理念等,但这种转变还远远不能适应现实需求,“需要进一步确立现场直播的核心理念,加大与新兴媒体的合作力度,不断探索新闻节目叙事形态在新媒体语境下的最新发展。”④
有学者提起近年来兴起于欧美电视媒体的“跨媒体叙事”模式,认为电视的渠道优势逐渐消失,电视媒体的竞争者扩展到所有的内容生产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打破电视机的边框,将不同媒介平台传播的电视内容市场化、品牌化,让观众进入任何渠道都能够看到他们想要看的电视节目内容,同时有参与的机会。这正营造了适合的跨媒体叙事环境,即一个故事穿越不同的媒介平台展开,每一个平台都有新的内容为整个故事做出有差异的、有价值的贡献。在媒介全球化的今天,跨媒体叙事将成为电视媒体内容生产的新趋势,强化媒介产品本土化传播能力的新策略。但作者也指出,究竟如何跨媒体叙事,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另外还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跨越媒体的故事都能被称为跨媒体叙事,如跨媒体品牌营销、媒介内容的数字化或再媒体化、不同媒介形态的故事改编等等,算不上真正的跨媒体叙事。⑤
全媒体
伴随全媒体概念的广泛应用,以及业界对它的强力推进,2012年有关这一话题的讨论多了一些质疑、保留和反思的声音。
针对全媒体(omnimedia)的概念,有研究者指出,这一概念至今未被国外新闻传播学界提及,然而“在中国的业界、学界却广泛地流行着。因为其语出不详,所指不清,最终造成了一些媒体机构在实际操作中的偏向,反而影响着媒介融合的进程。”⑥还有研究指出:“现在业界和学界所说的‘全媒体’,是一个既涉及载体形式,又包括内容形式,还包括技术平台的集大成者。如此一个‘大而全’的东西,显然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内涵和外延都很清晰的定义。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全媒体’的概念并不科学。”⑦有研究者建议,全媒体最适合国内学者们给出定义的英文对应,应该是Digitization and Media Convergence,中文可直译为“数字化与媒介融合”。“事实上,也只有绕开全媒体的概念陷阱,才能将全媒体研究纳入国际视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形成中国特色,获得学术研究的合理性与学理性。”⑧
在实践层面,至今并没有一个技术平台可以同时适用于报纸、杂志、电台或电视台等所有媒体,最多可以同时处理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因而有研究者指出,“全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广而全”的整合应该建立在特定的媒介形态基础之上,“抛开特定的媒介形态去谈论全媒体运营,势必会成为无根之木”。就现阶段而言,全媒体的战略意义更大于其战术意义,并不是所有媒介都适合全媒体战略布局,全媒体转型与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⑨
新闻直播
社交媒体行业研究范文4
网络新闻资讯业的转型与移动互联的崛起
网络新闻资讯行业是互联网领域中发展最早且最为成熟的“传统行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伴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崛起的四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腾讯),这四大门户网站的发展与转型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网络新闻资讯行业发展的趋势。作为互联网媒体产业中的传统行业,网络新闻资讯行业近年来不断受到挑战和冲击。冲击首先来自垂直性专业门户网站,该类型新闻资讯网站的深耕细作蚕食了原本属于新闻门户网站的广告收入,尤其是汽车、房产、旅游、IT设备等广告投放较大的领域影响最为严重。其次,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快速崛起更让传统门户网站的转型变得迫在眉睫,腾讯、网易较早展开门户网站的转型,而新浪、搜狐则因为难以适应快速的行业变化而陷入困境。新浪市值从巅峰期近60亿美元缩减到不足30亿美元,搜狐更是缩减到不足18亿美元。2015年可谓是移动互联网市场爆发式成长的一年,移动新闻资讯行业发展迅猛。TalkingData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移动端新闻资讯用户规模达到9亿,在移动端渗透率为70.3%。从具体的行业内部细分来看,移动端的新闻资讯行业可以分为综合信息(综合新闻)、专业信息(垂直新闻)、趣味信息(趣味新闻)、传统媒体信息(报纸、杂志)四大块。从各细分领域的覆盖率来看,综合信息类最高;其次是杂志与垂直新闻类;报纸类主要是传媒新闻在移动端的延伸,用户量较少;趣味新闻目前用户也不多。
综合信息领域是发展最成熟的,但也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目前,综合信息领域的行业格局已经初步显现,腾讯新闻在TalkingData和艾瑞咨询的调查中都位居榜首,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则紧随其后。一般来说,传统媒体开办的移动客户端用户量普遍偏小,影响力不大。在新一轮的媒介融合或移动互联的转型中,传统媒体很可能失去机会,再次掉队。
2015年移动新闻资讯在经营上也有所创新,众多新闻资讯平台正在涉足电商领域,完成信息平台与交易平台的整合。其中,垂直新闻类应用在整合中具有一定优势,跨界发展也较为顺利。
网络视频业在高速发展中渐成格局
2015年,网络视频行业仍然延续了稳定增长的态势。艾瑞咨询的《2015年中国在线视频用户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长率为61.2%,其中广告收入占比为57.8%,付费会员费占比为12.8%,版权分销仅有2.3%。在线视频广告市场规模为231.9亿元,同比增长52.7%。付费用户收入达到51.3亿,同比增长270.3%。可以说视频网站的付费市场已经逐步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未来会员付费将成为视频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
除此之外,网络视频行业市场集中度正在进一步增强,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视频、乐视网的四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网络视频市场的领先地位与互联网巨头们的海量资本投入直接相关,比如阿里巴巴以56亿美元的投入完成对优酷土豆的收购,并开始私有化进程;乐视网2015年定增募资48亿元,成为创业板有史以来额度最大的定增。大投入并不一定会带来大产出,爱奇艺在2015年第三季度亏损1.56亿美元,优酷土豆同期亏损也达到6850万美元。也就是说,当前网络视频行业还处于净投入阶段,自制内容和版权购买耗资巨大,短期内网络视频行业还将持续上演资本运作的大戏。
社交媒体市场巨大但盈利模式仍不清晰
2015年社交媒体市场格局基本稳定,作为行业龙头的微信和QQ依然保持着绝对的优势地位。据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 Data于2015年底的数据,微信、QQ两大社交媒体月度用户覆盖率分别达到86.8%和80%,远超过第三位微博的21.7%。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行业在2015年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一、用户层次开始呈现多元化特点,虽然“90后”和“80后”人群依然占据60%以上的比例,但“70后”“60后”“50后”人群的份额均呈现出不同幅度的增长;二、社交媒体在地域分布上开始下沉,2015年社交媒体在一线城市的渗透率已经超过90%,增幅开始趋缓,而二、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率还在持续增长;三、相比前几年的用户流失,2015年一些小众社交媒体开始重新发力。如陌陌2015年11月度活跃用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21.3%,达到7300万人,全年净营收也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99%,达到1.34亿美元,净利润为3110万美元;四、2015年社交媒体的盈利模式依然没有重大突破,虽然在用户数据上微信、QQ交出靓丽的答卷,但是2015年微信微商依然没有起色,微信公众号也开始面临增长红利的萎缩。事实上,拥有海量用户的微信都面临着商业模式创新上的困境,用户活跃度逐渐下降的微博和依然期待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的陌陌、知乎等社交媒体在盈利模式的选择上就更加步履维艰。
视频直播掀起投资热潮
视频直播行业最早源于视频聊天室中的直播模式,近年来才逐渐发展成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视频直播网站:一、演艺秀场类,直播美女主播演唱跳舞陪聊为主,如YY、六间房、网易BoBo、爱奇艺奇秀等;二、游戏直播类,直播各种网络游戏对战为主,如斗鱼TV、战旗TV、虎牙TV等。2014年亚马逊以9.7亿美元现金的历史性高价收购游戏视频直播网站Twitch,而在2015年初Twitter以8600万美元收购视频直播网站Periscope。一时间视频直播行业被全面引爆。从目前来看,还很难对视频直播行业的总体规模进行判断,但该行业的赢利前景已经得到不少上市企业财报数据的支持。百度、网易、新浪等传统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涉足该领域,以至于当前视频直播领域中豪强林立,且彼此差异仍不明显,未来竞争将日趋激烈。
自媒体从小打小闹闯进融资快车道
2015年对自媒体而言不再是小打小闹的一年,仅下半年就有十余个自媒体品牌获得风投融资,融资规模从几百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其中,著名自媒体品牌“罗辑思维”在10月20日宣布完成了B轮融资,估值达到难以想象的13.2亿元。除了融资,还有自媒体企业直接上市的案例。在微博平台拥有“冷笑话精选”“星座密语”“生活小智慧”等众多“草根大号”的互联网自媒体公司飞博共创于12月11日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自媒体第一股”。但《自媒体人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则呈现出不太乐观的行业现状,超过60%的自媒体目前月收入不足10000元,只有50%的自媒体实现了赢利,近半数自媒体个人月收入不足5000元。不可否认,近年来自媒体的产业价值开始不断被发掘,在自媒体的发展浪潮中首先造就一批自媒体名人,也造就了一批自媒体品牌。这些已经形成影响力的自媒体人和自媒体品牌大多已经开始了公司化的运作模式,甚至以上市为目标大笔获取风投。而对于中小自媒体人或自媒体品牌而言,生存无疑是当务之急。但即便如此,当前自媒体行业还不足以挑战互联网巨头们所把持的平台,自媒体与平台之间的协作关系还将长期维系。
IP概念被中国重新定义
2015年被称为“IP元年”,IP相关产品价值不断凸显,IP产品交易呈现爆发式增长,而人们对IP的理解也在不断延伸。从2014年至今,IP类电视剧可谓称霸屏幕,《何以笙箫默》《花千骨》《鬼吹灯》《盗墓笔记》《甄执》《琅琊榜》等电视剧都是从小说改编而来,也让投资方赚得盆满钵满。
什么是IP?2015年世界对于IP的认识在发生变化。IP的英文名词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但这个概念在中国被赋予了非常神奇的内涵,从可供改编的网络文学作品、游戏、动漫、网红等,逐渐转变成为一种互联网思潮和全新的商业概念。
社交媒体行业研究范文5
全球社交媒体使用情况的相关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它们却未能捕捉到各种文化和各个地区的独特性。有些国家的人们更具有种族优越感,更加注重隐私,更能(或更不能)容忍风险;有些国家的人则将公事与私事绝对分开。笔者刚刚考察完澳大利亚的社交媒体发展情况,现在让我们来一起看看欧洲的情况,让我们首先从德国开始。
77%德国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访问社交媒体
上周,我在德国柏林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了解了该国社交媒体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欧洲国家对于如何在企业中应用IT技术表现得往往更为保守和严格,在德国尤其如此。这有时候会让他们更注重策略,而不是战略,也就是说他们宁愿致力于解决具体的眼前的企业问题,而不愿在企业中推行广泛而深入的技术变革。
是的,德国企业在应用社交媒体方面一直卓有成效。一些行业领导者,例如Daimler、沃达丰和Sennheiser,在最近几年都已开始了这个进程。
就GDP而言,德国目前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在德国人的私生活中,社交媒体的使用图景是非常有趣的。在美国,66%的成年网民均会定期使用社交网络,而在德国,不到一半的人会这样做。但是,相对而言,德国的移动社交网络则要发达得多,77%的德国网民均会移动设备访问社交媒体。
但是,具体而言,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在德国到底如何呢?德国是一个以结构、秩序和等级著称的社会,这些东西恰恰是崇尚自由的社交媒体的死敌。从整体上来说,消费者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与工作场所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具有很大的关联性。例如,日本的社交媒体使用率在发达国家中属于最低的,因此,日本社交媒体在工作场所的使用率也是最低的。
IBM社交商务副总裁桑迪-卡特(Sandy Carter)称,当前有70%的德国企业正在使用社交媒体处理业务,其中40%的企业用它来获取用户。如果这个数据是真实的,那么德国的社交媒体使用率是相当高的。德国企业崇尚实用主义,他们会在一切可能找到价值的地方进行找寻。
德国企业使用社交媒体的典型案例
在2012年柏林召开的社交企业峰会(Social Business Summit)上,我们获悉德国化工巨头BASF——2011年营收达730亿欧元,拥有11.1万名员工——正致力于应用社交媒体联络其全球员工。
我一直在跟踪BASF的发展,就在几周前,我还在科技博客ZDNet上详细介绍过它的故事。对于一家拥有自己独特企业文化、习惯和挑战(例如,跨越多个区域,拥有多条产品线)的超大型企业来说,它需要时间和专注来改变其协同工作的模式。BASF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该公司负责社交媒体项目的主管科德里亚-克鲁布(Cordelia Krooß)在演讲中对此给予了详细的说明。
科德里亚首先描述了应用社交媒体的重点,“一家公司应该战略性地开展社交业务,这倒不是因为现在每家公司都在打造内部的Facebook。”她还指出,这需要全公司上下各个层面的人参与其中。“你需要得到来自企业高层和底层的支持”,才能让企业社交网络发挥作用。科德里亚的部门经常会收到其他部门发来的索要“专业人才审核流程”的请求,这些部门需要这个流程来考察新进员工的潜在贡献力。但是,他们最后发现这个流程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社交媒体的透明度及其评估员工的功能,已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实际结果也是如此:科德里亚报告称,在过去两年中,内部社交网络的运行没有出现任何障碍。
但是,社交媒体应用于企业的结果呢?BASF付出了什么?社交业务的投资回报率永远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是IT部门普遍面临的问题。这是因为大多数企业,即使是管理完善、分工明确的企业,他们也无法在推行社交业务前后确定衡量它的关键业绩指标。然而,科德里亚还是举出了一些成功的例子。最后,她发现,社区经理在给用户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管理,以及确保社交业务获得成功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交业务类似于爵士乐的工作模式
Jazz Impact网站的迈克尔-高尔德(Michael Gold)在柏林也发表了一次演讲。他利用爵士乐的协同创作模式来讲述协同作业,包括社交业务中的创新之举。迈克尔说,“100年前,爵士乐冲击着音乐行业,正如现在的社交媒体正在挑战我们的企业一样。”迈克尔的观点是,我们必须走出我们的“安乐窝”,创造性地利用社交媒体时代下各种强大的工具来创造一些全新的东西。“转变的最大挑战来自于我们自身对于改变的阻力。”迈克尔说。要找出阻碍我们的因素,我们需要经常反省自己。
迈克尔最重要的观点是,“协同作业系统创造的结果远远大于各种资源之和。”这种观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正在从19世纪和20世纪的老化的工作模式转向更为动态的知识密集型的工作模式。在新的工作模式下,我们需要在快速变化的企业环境中开发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交业务非常类似于爵士乐的工作模式。
社交媒体行业研究范文6
“用户每天上Twitter时间过长是不健康的表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后就该离开,这才是人们使用社交媒体健康的表现。”3月23日,在盐湖城举办的Adobe数字营销峰会上,Twitter37岁的联合创始人Biz Stone就目前人们停留在社交网络时间过长的情况发表了观点。
而就在前一天Twitter刚刚度过了自己6周岁的生日。6年前,Biz Stone发在Twitter上的第一条消息是“just setting up my Twttr.(Twitter的简写)”,后来人们发现这条缺乏新意的内容同样出现在了Twitter其他创始人和员工的Twitter中,原来它是系统自带发出的。而在6年后的Adobe数字营销峰会上,除了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的鼻祖级网站外,更多的后起之秀在不断的被人提及:Yelp,Linkedln,Instagram,Pinterest……
在一个叫做“one word association”的游戏中,Biz Stone用“Photos.”描述Instagram(一项在OS及安卓平台上的移动应用,随时抓拍图片并分享)在它脑海中联想到的第一个词。
“Web体验、广告、出版,三样东西结合在一起,创建了数字营销。这意味着市场营销将有一场大的变革。社交媒体和网络社区的出现赋予了个人数字化的力量。”Adobe数字营销峰会上,这样的观点在不断地被提及。在这场有4000人参加的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商、出版商、媒体、广告主悉数到场,在未来的营销变革中,各个环节和角色将展开更密切的协作。
比如Biz Stone就鼓励一个公司里任何一个相关领域的人都去学习一些关于图形、美术设计的东西。“设计是一种尝试着用没有任何局限的方式去解决障碍的过程,它可以让事情变得性感。”
那么,另一个问题是,品牌商该如何衡量社交媒体在推动网站流量、互动和收入方面的价值呢?目前,这正是一个让企业主、社交网络头痛的话题。数字显示,2012年全球数字营销机构在数字营销和广告上预计将花费近1000亿美元,而如何努力分配数字广告预算、控制不同渠道的广告投入并实现最佳的回报一直是数字营销人员的难题。
据了解,目前有两种平行的方式衡量社交营销效果:一种是每次停留的时间(用户每天花费在上面的时间);一种是每天使用的频率(每次可能停留很短的时间,只是查看一点东西或发一两条Twitter)。Biz Stone的观点认为,第二种方式更健康,也应该是评价社交媒体的重要标准。
在Adobe2012年数字营销峰会上,Adobe Systems了来自“Adobe数字指数报告”的一些研究结果。该报告主要是为营销、电子商务和零售类管理人员就社交媒体价值提供一些关键的营销见解。事实上,该研究表明,基于目前使用的测量模式,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可能近100%被低估了。
该研究评估了营销人员是如何衡量来自主要社交网站的流量影响力。这些网站主要包括Facebook、Twitter、Pinterest、Tumblr、Blogger、YouTube和Yelp。Adobe分析了来自零售、旅游和媒体行业超过225家公司的17亿多访客,最后得出结论:营销人员明显低估了社交流量的影响力。
该报告的重点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营销人员最常使用的模式是“last-click”(最后鼠标点击)归因模式。这种模式令营销人员对社交媒体之于品牌的影响力低估高达94%。
二是“First-click”(最先鼠标点击)归因模可以更准确地捕捉到——在购买初期,社交媒体与消费者互动所带来的好处。
三是两种归因模式对各种社交网站归因后所得出的具有显著差异的结果,可能令营销人员改变在社交领域和其他数字渠道之间的营销分配预算。
由于社交营销仍属于新品牌营销方式,衡量社交营销有效性的最佳方案也在不断改进。Adobe网络营销业务和产品营销的副总裁Aseem说。更重要的是,许多资深营销人员对社交媒体的具体价值和可衡量性仍持怀疑态度,尽管他们不断加大对社交渠道的投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