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问题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问题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问题的建议

农村问题的建议范文1

工作中,笔者对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若干问题产生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高管考试的面试形式应多样化,应研究采取情景模拟和小组讨论形式的可行性

各市地、县级机构高管人员和办事处领导实行考试录用的做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选拔出农村信用社合格的高级管理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行高考试录用管制度以来,所采取的面试制度均为考官组(7人)打分、取综合成绩为最终面试得分的面试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考核考生回答问题的素质,但是尚难以综合考核考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面试形式上,有两种形式也很流行,一是情景模拟,一是小组讨论。比方说,我们可以模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县级机构领导班子召开旺季工作会议,请5名考生分别扮演理事长、主任、副主任、监事长等职务,研究如何开展旺季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此为情景模拟。再比如,将考生以7人为一组,不设组长,个人可独立发表意见,看考生如何自发地成为小组领导者,从中发现考生的领导能力,是为小组讨论。上述模拟和讨论中,考官均不干涉考生的表现,对每个考生的成绩可在面试结束后,也可全过程录像由人力资源专家参与打分,形成每个考生的面试成绩。

世界先进的跨国企业招聘员工的面试形式早已多样化了,我们在高管面试的时候,也可以在坚持实行现有模式下,探讨采取其他面试形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或许这样能更全面地考核应试的高管人才。至于具体面试方式和形式,有关部门当会有更好的想法和题目。

二、可以研讨设立监事会的问题

这一问题源于看到《省联社章程》 “第二十条 本联社设理事会。理事会是社员(代表)大会的执行和监督机构,由十五名理事组成。”按照公司治理的有关要求,执行机构是决策机构决策的执行部门,而监督机构却是监督执行部门的机构,二者应该具有制衡制约关系,如果合二为一的话,则存在执行和监督职能混淆的问题,当然全国各省级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中不是全部设立了监事会。各省级统一法人的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在法人治理结构中均设立了监事会。另外,江苏、湖南、四川、甘肃等省联社(不完全统计,上网搜索结果)均设立了监事会,实现了监事会和理事会的分设,健全了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制约机制,这也是有利于实现有效制衡制约的作用。随着省联社经营班子的配齐配全,是否考虑设立监事会值得研究。

三、建立主要领导年度会见日制度

信合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对于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联社领导可以建立年度会见日制度,每年确定一天作为省联社领导与员工的会见日。可以指定有关部门先行筛选员工建议和意见,邀请有见地有水平的建议和意见提出者参加省联社领导会见日活动,现场向省联社领导提出建议和意见,省联社领导现场对员工的建议和意见进行解答,不能现场解答的由有关部门进行记录,在规定时限内给予解答,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可以采取按管理条线实行领导会见日的形式,主要领导作为主持人,只回答对于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最重要的问题,条线分管领导作为本条线问题的主回答人;也可以单纯采取主要领导会见日制度,侧重于由主要领导回答各种问题,省联社各业务条线领导作为智囊团负责帮助解答部分针对本条线提出的问题的方式。这种做法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广大干部员工主动想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广大员工和省联社主要领导现场交流,将使他们更加感受到省联社领导的“亲民”作风,更有利于领导和员工近距离沟通,共同研究探讨信合发展良策,上下互动促进龙江信合和谐发展。

四、积极重视保管箱和外汇业务,开展特色化金融服务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具备条件的股份制银行都开办了保管箱业务,并将其作为重要的中间业务之一进行了发展。据了解,当下各行的保管箱业务极受欢迎。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的市区联社在经营范围内包含保管箱业务,但是现在没有一家开办这一业务(绥芬河联社曾经开办过这一业务,后来停办,黑龙江银监局就农村信用社保管箱业务情况进行过专题调研)。以招商银行为例,该行保管箱分为大小不同的7个型号,年租金从200元到1800元不等。该行还规定了各种优惠措施:金卡(客户在该行资产5万以上)8折优惠,金葵花卡客户(在该行资产50万以上)6折优惠,钻石卡客户(在该行资产500万以上)赠送B型箱,私人银行客户(在该行资产1000万以上)赠送C箱,如钻石卡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需要其他箱体,可在不享受赠送基础上享受5折优惠。该行小型保管箱的租赁业务也十分受欢迎。

农村问题的建议范文2

青龙县的农村人畜饮水安全是一个历史问题,为加快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针对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现状,我县从2006年开始着手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2006年至2011年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项目工程共涉及全县162个自然村(片),解决饮水安全人口11.7646万人,大牲畜3.15万头,工程总投资4841.19万元。这些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供水工程,有效地解决了我县部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极好地改善了群众的健康状况,密切了党群关系。

2青龙县农村供水水质问题

(1)农村居民饮用污染水主要有2种:一是直接饮用涝坝水、渠水。由于饮用水水源缺乏保护,受到牲畜粪便等污染,使水中含有大量病菌,饮用这种污染水容易引发肠道性疾病和病毒性传染疾病;二是饮用受污染的浅层地下水。近年农业生产加大使用化肥农药,通过农业灌溉残存农药、化肥入渗补给地下水。另外,由于生活污水和未处理的企业废水排放,造成饮用水源严重污染,而且危害的范围逐渐扩大。长期饮用此类浅层受污染的地下水源,有害物质在人体内长期积累,易引发人体器官病变。

(2)地面水多采用河水及水库水。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急剧增高。

(3)氟病区居民长期饮用高氟水,其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是氟中毒早期的反映,轻者表现为白垩样,有色素沉着或牙实质缺损,重者牙疼,磨损严重,或过早脱牙呈现未老先衰。氟骨症多出现在成年时期,轻者腰腿疼,重者骨骼变形甚至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劳动能力完全丧失,对居民的健康、生活危害很大。

3饮水水质超标原因分析

(1)工程建设前期设计标准低,对水源水质重视不足,部分工程未进行水质化验分析就开工建设,设计中未考虑净化设施等原因,使工程建设初期就成为饮水不安全的工程。

(2)由于企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农药、化肥使用的不断增加,相当多的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特别是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成为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

(3)水质检测不规范,农村供水工程普遍没有建立水质检测体系,检测设备不完善。水务部门没有水质分析化验室,工程实施中只注重了水量的解决,忽视了水质的科学分析。

(4)农村居民饮用水的安全意识淡薄。由于经济较落后,农村居民只求有水饮用就行,对水的饮用安全性认识滞后。

4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建议

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另外,过去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江、河、库及坑塘中取水饮用,大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近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为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为此,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建议做好以下方面。

(1)合理规划水源。水源布局既考虑当前,又考虑长远;既考虑水量,又考虑水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些高标准的水源工程,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要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做到采补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供水工程要实用。根据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规模和标准,资金要充足,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在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

(3)水量水质并重,防治结合。一是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对水源地周边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二是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对于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建设自来水工程;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山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多形式供水工程。

(4)加强水质检测。为保证饮用水水质,应加强水源和管网末梢水质检测。

5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对策

(1)理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根据国家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供水一体化的要求,结合水利改革的实际需要,由县水务部门成立水务管理总站,负责全县乡镇农村供水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的制定、工程运行监督管理、供水单位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并形成县、乡、村三级管理体制。逐步将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移交到水务管理单位,对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跨村工程实行统一管理。对原有集中供水工程、主干管网经产权明晰后,逐步移交乡镇水务管理站管理。单村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由受益村(户)负责管理。加强对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做到工程安全,群众受益。

(2)结合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现状,针对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和实施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规划,对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进行轮训,确保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3)建立管理责任制。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应由乡镇水务管理站管理并配备专管人员。乡镇水务管理站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水源保护、工程维修、用水制度、节水措施及水费征收等内容的规章制度。

(4)人畜饮水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必须进行维修养护,确保正常供水,发挥其效益。

(5)加强水源保护,划定保护区,竖立警示标志,切实保证水源安全。对已建工程,采取必要的水源地保护措施,制定完善水质检测制度,防治水源污染和水质变坏。

总之,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总体要做到以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系,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德荣,杨力,关家杰.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几点探讨[J].管理观察,2009(35):78.

农村问题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农村经济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039―01

1目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足

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无论在政策上还是资金扶持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但是很多基层领导还没有足够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农经管理工作。

1.2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农村自身的情况,导致农村经济管理比较复杂,因为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较多,涉及的人员也多,同时农村经济管理的政策性又较强,因此,在进行农村经济管理时就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与之配套,这样才能使农村经济管理有效开展。然而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仍有可完善之处,导致部分农村经济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制约了农村经济管理的作用。

1.3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在很多市场主体中已经建立了有效完善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然而农村的发展速度比城市慢,市场经济的管理理念还不够深入,因此,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尤其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农村的社会结构、利益结构和农民收入构成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需要完善健全、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才能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4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管理工作人员是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关键,因此要确保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既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又没有思想上的认识,同时也缺乏工作热情,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1.5资金管理不规范

目前,很多农村都存在着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所得费用的减少,从而造成集体资产的损失。另外,很多农村财务不公开、不透明,也造成资金管理不规范。同时,由于农村干部缺少理财的概念,很少接触理财的信息,也没有相关的培训,导致对现有资产只会保管,不会投资,使资金(产)的回报率很低。

2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建议

2.1提高认识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领导,要经常督促其抓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从而使基层干部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宣传,营造全民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氛围,重点宣传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及对自身工作的认识。

2.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健全农村经济管理规章制度,推进法治进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对农经管理执法责任权责体系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建立完善的追责体系、激励体系.对农村经济管理进行全程、动态的追踪,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治对农村经济管理的作用。

2.3规范日常工作

目前很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都不够规范,无论是农村土地承包、村级财务管理还是农民相关补贴等都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起来没有制度可循,造成很多工作没有顺利开展。因此,为了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要制定出符合工作实际情况的日常工作制度,使日常工作得到更好的规范。

2.4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畅通基层经济管理的上传下达、意见反馈,应该建设网络平台、数据库系统、监管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反馈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享相关的农村经济管理信息,诊断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逐渐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农村问题的建议范文4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

(一)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对于上级安排的专项性资金,管理较为规范;但对农村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管理则有些松散,资金核算不完整,存在着公款私存、坐支现金的现象。(二)资产管理不规范。资产管理台账不健全,特别是对集体投资建设的公益用房、上级部门投入的设备、社会捐赠的资产等,未纳入会计帐内登记管理;有的资产购建时手续不全,使用多年仍未入账管理。(三)资源管理不健全。村级的资源发包后,经过多次流转,村里对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自然资源,不愿或不进行资源清查,对于农村村级资源性资产的位置、类别、地籍类型、地力等级等情况登记不够规范,造成农村“三资”底数不清、底子不明,管理混乱,有的改变了土地用途,有的合同期未进行续签,损害了集体利益。

二、农村集体“三资”问题成因

(一)乡镇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乡镇政府认为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村民实行了自治,不便于管理;三资情况复杂,不愿意管理。对于农村三资管理,虽也普遍成立了工作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但是由于乡镇工作繁杂,往往乡镇三资管理工作人员一人多岗,承担多项职能工作。

(二)农村会计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培训不力,会计人员工作水平难以提高。有些村干部自己对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熟悉,也不学习,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更不听财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农村三资管理的不规范。

(三)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不到位。一是群众监督乏力。目前的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忙于生计,不热心集体事业,造成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个别不廉洁的村干部有了可乘之机。二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员无法监督。三是审计等外部监督乏力。缺乏审计监督长效机制,很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期未进行审计检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揭示和纠正。

三、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明确各部门职能分工,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对管理好农村“三资”的思想认识。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少数乡镇党委不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乡镇要建立健全三资管理的责任制。村民委员会是农村“三资”管理的责任主体;乡镇党委、政府是农村“三资”管理的组织者;农经部门是农村“三资”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建立定期和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

(二)健全三资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制定“三资”管理监督审批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把“三资”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纳入到村级领导班子考核、村主要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凡“三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三资”管理混乱的,由乡镇责令其负责人限期改正,造成损失的,要依法赔偿,违法违纪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构建三资管理监管系统,加大惩治力度。纪委监察部门、财政、审计机关,应当把三资管理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发现问题要严格按照三资管理的有关法规来执行,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村干部及“三资”管理责任人员违纪行为的查处;各部门应设置农村“三资”专门或兼职管理机构及人员,既发挥各自优势,又统筹协调推进。

农村问题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农村教师培训;问题;影响因素;建议

1.农村教师培训的重要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广大的教师群体。教师职业可以说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而培训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1农村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育的进步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农村教师更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增强专业知识技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1.2农村教师培训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离不开农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而农村教育的发展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都与教育息息相关,农村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了要重点加强和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开展农村教师培训,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意义重大。

2.农村教师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都对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把教师培训摆在了学校发展的关键位置。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农村教师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现有的培训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农村教师培训工作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2.1培训机会少且分配不均

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类培训的参训教师的名额和数量都是有一定限制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偏差,真正分配给农村教师的名额相对偏少,而且主要集中在中心小学和初中,只有少数教师有参加培训的机会。有些偏远薄弱的村小甚至连一个名额也没有,参加培训也就无从谈起了。

2.2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实际需求脱节严重,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有培训更注重的是理论知识培训,难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加上农村教师个体差异较大,而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内容更多的是针对骨干教师的,忽视了因材施教这一重要原则,培训效果自然远远达不到预期。

2.3培训模式缺乏灵活性

目前,很多教师培训采用的是“培训机构本位”的模式,培训形式与课程设置主要从培训机构自身出发,很难满足农村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培训方法仍然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这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并不能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更不能适应教师培训的需求,影响了培训的实际效果。培训形式主要是短期集中培训,让参训教师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大量的知识相对比较困难。

3.影响农村教师培训的因素

农村教师培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思想观念

教师培训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包括参训教师、学校以及培训机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偏差。有些农村教师自身对培训不够重视,学习不主动。经常迟到早退,抄袭作业,更有甚者别出心裁花钱雇人替其完成学习课时任务,应付了事,根本没有认识到培训的意义所在;学校也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校长在选择参训教师时考虑的更多的是学校的正常运转,而不是教师的实际需求;有些培训机构在利益驱动下,仅仅把培训当成是一项任务来完成,敷衍了事,流于形式,致使培训效果并不显著[1]。

3.2培训经费

教师培训活动的正常开展需要充足的经费做保障。但就目前来看,教育经费虽然有所增加,但主要还是向城市倾斜,农村地区获得的经费远远不足,再加上少数地区还存在滥用挪用现象,使本来就缺乏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另外,经费的匮乏也导致农村教师培训的师资、硬件设施设备与城市相去甚远,培训效果根本就难以保证。

4.解决农村教师培训问题的建议

通过对农村教师培训问题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4.1完善培训制度,更新培训理念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在培训政策上向农村倾斜,制定和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使教师培训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提高农村教师成效首先必须要更新培训理念。一是以人为本。参训教师是培训活动的主体,要注重他们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二是终身学习。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参训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寻求学习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与时俱进,全面提高自身素养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三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培训的最终目标所在,通过培训使教师在知识、技能、态度方面都有所改善,成为一名反思者、研究者和学习者[2]。

4.2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培训内容立足于农村学校实际情况,从教师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培训机构应组织专门的需求评估小组,深入广大农村地区,与农村教师深入接触,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开展调研,了解农村教师的特点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要注重培训内容的前瞻性和生成性,有针对性地构建培训内容。

4.3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完善的评价机制能够确保培训活动高质高效地完成,更要定期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督导评估和监督检查,及时评估结果和整改意见,以质量标准和监督评估机制确保培训质量不断提高。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卷入到培训活动中去,可以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将培训与教师的福利待遇挂钩,包括工资薪酬、奖金、保险、补贴等;另一方面可以将培训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树立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感。

国家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教育振兴的关键。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全面提升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

参考文献:

农村问题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 农村;三资监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345-02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农村经济也获得了较大进步,农村各类资源及资产情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便利。虽然农村的发展形式逐渐好转,但是在许多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问题。农村三资主要指的是资产、资源以及资金,三资管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农民的收入,而且会产生多种腐败、贪污等问题,对农村经济的稳定进步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农村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三资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完善三资管理制度规范,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以更好地保障农村三资监管效果。

1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情况分析

目前青海省农村三资监管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在各项工作流程方面也渐趋规范,促进了三资管理中心的有效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青海省一些农村已经建立了多个村集体三资监管服务中心、会计委托记账服务中心等机构,主要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清查、登记、管理。一些农村建立了相应的县级监管部门,完善了农村三资监管体系,并要求各记账中心人员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升农村三资管理水平。一些农村完善了相应的村级资金管理制度,建立了财务网络监管平台,并对相应的村级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进行了规范[1-2]。

2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集体三资管理认知不足

很多农村干部对三资管理的认知不足,忽视了对集体三资进行管理。三资管理主要包括对资源、资金以及资产的管理,在村级干部方面,一些农村干部在进行三资管理时,大都偏向于资金管理,忽视了资产管理;由于集体资源管理具有一定难度,很多农村干部为了减轻自身负担,没有将集体资源纳入管理范围。由于干部岗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一些新上岗的干部对以往的三资监管情况不够了解,也没有将集体债务情况、资产变更情况以及相关结算情况纳入自身工作范围,致使三资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隐患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3-4]。

2.2 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农村在制定相应的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时,缺乏创新意识,盲目参照上级部门相关规定进行设计,致使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存在多种缺陷,难以发挥出有效作用。虽然农村具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涉及的范围较窄,致使实际操作中不具有较好的执行力,可操作性不足。由于各类制度不完善,一些集体项目难以有效开展,在资产评估、集体项目招投标、预算执行等多方面都出现了较多问题。

3 建议

3.1 应用三资管理委托模式

许多村民和基层干部对集体三资没有较高的认知度,而农村干部又疏于管理,进而出现多种隐患。因此,有关部门可以采用委托模式进行三资管理,通过委托以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相应资产的合理配置。在对委托模式进行应用时,有关部门必须对农村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完善委托服务各项标准,加强各种服务体系之间的联系,包括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中心等服务主体。有关部门还需对农村集体债务、经济合同等内容进行有效处理,提高农村三资的专项管理力度,从而更好发挥出三资委托服务的作用,提高农村三资的管理效果。

3.2 应用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模式

服务中心模式注重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强调将多种监督方式适当结合,从而提高农村三资管理水平。有关部门在对服务中心模式进行应用时,须建立相应的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对服务中心相关功能进行完善,并提高三资管理的透明度,加强对三资管理各项目的监督,促进各种操作项目的规范性。由于三资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有关部门须有效发挥出村民的作用,对集体三资情况进行动态监督,从而确保三资管理效果。

3.3 应用三资管理多级规范模式

多级规范模式注重三资管理的规范性和程序性,以保障集体资金、资产的安全。在多级规范模式下,如果集体项目的支出额达到相应设计标准,则需要经过服务中心审查、村民检查、会议通过等多项环节才能对该项目进行操作,这样才能确保收支明细的准确度及规范性,维护三资管理效果,保障农民效益。

4 结语

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三资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三资管理质量与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有着较大的意义。虽然农村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是三资管理问题依然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农村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三资管理各环节的监督,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处理好各种资产问题,维护农民的经济效益,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5 参考文献

[1] 陈玉锦,雷容华.霞浦县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391.

[2] 黄云开.浅析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问题与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1(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