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项目化管理实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项目化管理实践范文1
【关键词】:施工企业;管理优化;风险管理;承包方式;质量控制;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C36文献标识码:A
引言: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涉及投资金额大,周期漫长,所牵涉的利益相关方众多,如何对施工企业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关系到企业赢利的高低,国家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知识型、创新型的产业升级也迫使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寻求项目管理方法的改进,通过引进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能够使建筑施工企业更加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所在,进而增强优势,避免劣势损失,进而提升企业价值。通过一些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的优化,也使公司向知识密集型、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迈进,能够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管理的幅度和范围,使企业能够在更加宽广的领域发挥企业的优势,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适应全球化竞争。本文正是建筑施工企业顺应国际经济发展方向和国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而产生的对自身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方式优化的改进方法的一个具体的研究,结合目前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项目管理优化方法,能够指导当前想对自身项目管理方法进行优化的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实践,能够对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实践提供理论帮助。
一、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优化
1. 项目风险规划与处置
根据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因素,结合公司,项目部自身技术、资金,经验,承受能力等具体状况及经济环境因素分析,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处置方式及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有效果有效率地实现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控制等目标。
工程项目风险规划/处置方式主要有: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利用。在识别出风险因素情况后我们可以根据企业情况列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作为企业项目管理的一个指导规范加以实施。
2. 项目监督和动态调整
在实行了各种风险处置方式和制定了各种内部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之后,还必须及时和动态的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监测,随着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风险估测值以及作出动态的风险管理措施,跟随项目实施的过程,对整个过程的风险进行提前预测并及时反馈到各相关部门,动态跟踪与改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损失。在项目结束后,也可以对所有收集的资料做一个相关的总结和回顾,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管理资料。
二、风险导向下承包方式优化
施工企业在承揽到一个工程项目之后,通常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分析之后就会进行具体的项目管理施工过程,这时候,我们首先就会对影响项目管理的重大风险因素——人的因素进行分析,这就涉及到承包方式及组织机构选择和激励机制的优化设置,人是项目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项目团队,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将无从谈起。
1. 落实项目经理个人承包责任制
首先应该进行的步骤就是落实项目经理的个人责任制,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或项目普遍都已经实行了项目经理个人负责制,项目经理须由拥有相应资质的项目经理才能担任且项目经理对工程的技术、安全、质量及成本负责。项目经理这个岗位是项目的核心所在,它全面综合负责项目的管理工作,以项目经理负责制的方式存在于整个项目的始终,它不但对整个项目管理负责,并对每一部门和每一部门的人员负责。项目经理要求具有施工项目管理能,有相应的施工项目管理经验和业绩,具有承担施工项目管理的专业技术、管理、经验和法律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应该与符合条件的项目经理签订项目责任书,明确项目管理的责任、权利和利益。明确项目经理是在法定代表人的授权范围内对项目进行从开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管理。
2. 项目团队分配制度的设置
在详细的项目团队分配制度设置之前,首先应该对工程项目类型进行划分,对工程进行分类之后将按工程大小对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成员采用不同的承包分配机制。明确分配模式和组织设置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及风险共担、责权一致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工程项目的安全与质量、进度、成本优化
项目管理目标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目标就无所谓管理,管理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它是实现一定目标的手段。施工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下,在一定的费用/成本预算内,生产出满足质量要求的建筑产品。施工项目管理控制的目标主要可归结为三项:进度管理控制目标、质量管理控制目标和成本管理控制目标。施工项目成本、进度、质量三大目标之间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三大目标的控制过程必须具有明显的系统化,认识到施工项目的成本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三大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对其进行集成管理能更加优化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过程,在对施工项目进行目标控制及管理时,必须统筹兼顾,运用整体观及系统观的方法来针对整个目标系统实施控制,追求目标系统的整体效果,做到各目标互补。
1、进度控制优化
加强计划管理,及时调整和优化计划,明确关键线路,注意克服前松后紧现象,保持均衡、连续、合理地组织施工,并完善重点项目的月汇报和重大事件及时汇报制度、项目周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现场施工及管理情况,对工期紧张或进度出现问题的项目,公司领导、有关部门和指挥部参加项目部月度生产调度会,及时对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未完成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保证施工计划的完成,严格履行合同承诺。
1.1确保工期原则: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及尽量压缩的原则编制施工计划,并留有一定弹性,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要素的配置,确保工期,适度提前。
1.2优化施工组织管理:按照施工进度计划,紧抓关键线路和关键节点,合理安排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入场,采用平行作业、流水作业、顺序作业的方法合理组织施工,注意各工序的衔接和科学交叉。
1.3落实施工进度计划,严格责任和检查,做到有分工、有布置、有检查。总公司按月检查工程进度计划,项目经理部以进度报表的形式对工程进度进行统计分析,每周召开质量例会,分析偏差,制定纠偏措施,调整后续施工计划。
1.4加强施工进度计划的协调和控制,提前预测并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资源配置、工序交接和其它问题,使整个工程紧张有序地进行,减少停、窝工。尤其要做好做好资源分配的平衡。
2、安全与质量控制优化
2.1工程整体质量目标:确立整体质量目标后,按照全面质量管理办法,经过对质量目标的层层分解和落实,做到责任到人,考核到人,严格奖惩。
2.2公司安质部每周检查一次,经理、总工每十五天捡查一次,对关键环节公司职能部门建立联系点制度,并严格控制桩基、预应力、测量等关键工序的主体工程质量及工程的外观质量;加强员工和协力队伍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工管中心按季度各项目安全注意事项和要求,重点抓好大型设施、起重设备、和水上、高空作业的安全工作,杜绝违章作业,严格考核奖罚,确保安全投入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深入贯彻质量体系标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重点检查工程测量复核、预应力施工、混凝土标号及配合比等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做到产品“零缺陷”、工序无返工。
企业项目化管理实践范文2
一、确立好项目范围管理的作用有哪些:
1、公司通过客户的需求来整理分析好业务的范围,把这些资料记录下来,方便公司以后对这些客户的了解,把所有的内容都确立好,这样项目所要开展的范围就有一个很好的边界,就有明确的定义。
2、经过批准的项目为创建WBS奠定了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项目的基本标准,只要项目的范围和内容都确立了,那么就为完成这个项目所要的成本、时间、资源有一个大概的计算,这为下一步公司要打算实行的项目奠定一个基础,为自己的公司未来发展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想法。
3、项目的范围管理的清晰度这决定着是否能够按时完成这个项目,如是没有明确的定义,含糊不清的话,这中间可能要发生许多的问题,可能做到一半的时候会有其他的内容要变更,或者是需要返工。这延长了完成这个项目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让下一个项目的开展也无法按照预期所想的那样去完成,一步错,步步错。所以说,好的范围管理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基础。
二、项目范围管理的方法:
1、确定工作要求,这是很重要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了企业内部的许多内容,在一般情况下,客户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及工作的现状,提出一些要求,特别是在石油这个信息行业中显得特别明显,石油的运用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现在很多的工厂的发展都离不开石油,石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它影响了很多的企业工作,很多时候,用户信息也是不完整的,也是含糊不清的,这就需要企业要在信息化这里下很大的工夫,分析讨论总结重点,项目小组要团结合作。调研小组要仔细的调查市场信息,信息化建设项目并不仅仅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集成,还必要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发展,不断的提高企业生产的管理需求。
2、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都要了解自己需要调查的项目是什么,怎么样去调查,要理清所有的东西,若是有含糊不清的话这就有可能在后面出现无法预料的问题,到时候处理起来也是比较麻烦的,措手不及。所以,在调研中需要每个成员的细心,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防止后面出现很多的问题。
3、范围的核实。范围的核实是一个项目开展的标志,是说正式开发这个项目,确立之后,项目各方就应该按照承诺去实现它,这样项目才能很好的进行下去,这样也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情况发生,到时候引来不必要的损失,避免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引起变更。
4、结合WBS技术定义范围。项目的明确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同的用户自己审视的观点总是有差别的,在项目中也有着隐含的意义,这是导致用户变更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去理解好用户的意思,所以,在一开始确立的时候就应该问清楚用户,不要自己默认用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自己想要的只有自己最清楚,不过利用WBS可以很好的有效的去解决这个问题,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帮助项目干系人明确项目范围内容是什么,工作的要求是什么,很容易就能够被大家理解。
三、结语
企业项目化管理实践范文3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优化;项目管理;思考
施工企业的产品是成型的房屋建筑、高速公路、铁路等工程,而用户的体验就是业主(监理)对于施工企业的总体评价。只有持续加强项目管理的优化与创新,才能让客户有更好的体验,从而推动企业的进步,并赢得市场。按照层次简化、权责明确、调控有力、动态优化的要求,从公司机关、项目部、协作方三个层面上着手,调适项目管理模式,理顺经济利益关系,才能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和质量效益水平。
1.强化公司机关的调控服务功能
施工企业作为工程项目部的后盾和监督调控者,是加强和规范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充分发挥政策指导、管理调控、监督监察和保障服务等功能,切中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协调解决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为项目管理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1.1培养持续创新与优化意识。
创新与优化不仅仅是技术层面,更应扩大至管理层面,管理层面的创新是决定其它方面创新的技术与动力。老牌企业“柯达”正因如此,丧失了创新机制,最终而倒闭。企业管理创新主要为企业发展方向与管理模式的优化。如企业新业务领域的开拓、前瞻性事务的接受能力,建立年度管理的总结与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创新与优化建立或增强企业的生命活力。
1.2加强政策和现场指导。
机关各职能部门要着力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在专业管理上要瞄准同行业先进水平,改进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职能,既要为项目提供业务指导,也要为项目提供政策支持;所有工作人员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事务性、流程性的作业中。要相信我们的项目部能够做好事务性、流程性的作业;要坚决的从事务性、流程性中走出来;要注重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和独到的工作能力;要做到既能深入基层熟悉一线施工情况,又能在现场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见解;要给予项目无偿的业务指导与帮助,而非一轮轮的检查。
1.3培育内部生产要素市场。
重点是要建立各类资源库,包括项目管理人才资源库(管理特长、技术特长)、分包单位资源库(年度评价、施工方向)、机械设备资源库、生产资料价格资源库、清单分包单价价格库(分地域、并能按照施工复杂程序调整)、技术工法资源库等,并随时运用这些资源服务项目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对一些重要的资源如人员、设备、资金、特别是周转材料等,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针对工程项目的轻重缓急和具体特点,使其在整个企业范围内,优化配置,合理流动。对于大型桥梁的施工,综合进行评估,确立合理的分包模式(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并确实能在施工中积累并具有一定的施工能力与技术水平,避免全盘都依靠分包商的危险境界,积极积累,培养“核心竞争力”从而能培育市场,形成品牌优势。
1.4疏通信息反馈渠道。
1.4.1加强流程管理渠道,建立网上办公机制。
应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和内部网络优势,建立健全安全、规范、统一的项目综合管理系统,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手段,提高信息传输速度,特别是流程类事务,做到网上审批,避免因人不在位而造成的延误。
1.4.2准确、快捷、全方位得掌握在建项目的最新进展情况,有效发挥事先预警的作用。要善于利用既有的经验和教训,透过项目运作动态的表象特征,提前发现潜在的不利因素和事故苗头,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将一切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1.5建立区域化市场调控机制。
企业的发展需建立核心市场,在核心市场区域,实现资源共享,以干承揽,区域发展。
2.优化项目部运行机制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因牵扯的各方利益多,因而在项目管理上存在着较为复杂的经济关系,往往由于管理层次多、协调难度大而导致管理目标的不一致和管理职能的错位,轻者造成效率低下,重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优化:
2.1积极推进项目管理组织扁平化。
要按照结构精简、控制严密、协调顺畅的要求,对工程项目管理组织进行扁平化改造。积极推行“项目经理部—专业化作业队”管理模式,尽量减少只能交叉和机构重叠,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2.2完善项目评估和计量支付制度。
项目组织机构、管理目标和施工生产要素配置方案确定后,公司应及时组织效益评估,尽快核定目标责任成本和内部结算指导价;并根据工程实际进展和条件变化,对初评结果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最后结合竣工审计情况,对项目各项管理作出公正合理的最终评价。保证评估质量的关键是要实行价本分离,使之建立在科学的施组方案和完备的内部定额基础上。在分包单价上,做到前期工程单价下浮、后续工程单价上浮,简单工程单价下浮、复杂工程单价上浮的原则。同时,要规范计量支付制度,除业主拖欠或其它特殊原因外,验工计价应定期办理,尽量做到不拖延。在此基础上,根据业主工程款到位情况,按规定预留各种保证金后,及时对下拨付工程款。避免项目部大面积的“违约”,确实能够实现“共赢”。
2.3加强技术方案预控在项目中的作用。
技术方案对于施工成本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何通过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案来做到降本增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前期投标与后期施工中,技术调查精度不一致,应积极通过“双优化”即施工方案优化与设计优化来调整。特别是重、难、高、深工程,要积极挖掘内、外部资源,积极进行方案预控与优化,形成技术优势,降低施工成本。
2.4建立项目动态管理评价机制。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动态的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改进)来提高质量。项目管理也是一种动态管理体系,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长效的动态管理及评价机制,找不足,求改进。
2.4.1材料的动态管评
物资部、试验室、工程部交叉作业,做到材料(如水泥、钢材、地材)从入库、调拨、消耗(销号)等环节的动态管理。从材料管理系统中可清楚的了解每日的消耗量与库存量,做到与现场的吻合,为决策提供依据。
2.4.2施工进度的动态管评
施工进度的正常运转,需各业务体系的支持与保证。树立“计划是核心、关键在执行、资源是保障”的观念,合理配置,动态考核。
3.量化协作方的考核、激励机制
企业及项目在运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务分包商、材料商,以及其他第三方,这些资源保障了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营,在这些协作方中绝大部分为企业可自主选择。协作方的而协作方在工作中,必须纳入工作的考核体系,有序、保质的完成任务。
3.1实施准入、备案制
引入的协作方,必须是有一定施工资质的企业。引入的途径可以是招标择优录取制,也可以是推荐制,或者两种结合的方式。已引入的企业必须进行备案,这是今后进行考核的基础。
3.2动态考核,信用评价制
在施工中,各协作方的表现不尽相同。必须进行动态考核评价,并形成档案备用。考核可每季度进行一次,各业务体系体系内考核,项目负责人综合考核,采用百分减分制,最终划定其考核结果。考核经过报公司备案。
3.3优质资源激励体系
对于信用评价所产生的优质资源,在施工任务的划分、计量支付比例、履约保证金的交付等均给予一定的激励。同时这种激励措施必须具有时限性,与动态考核想挂钩。
结束语
由于施工企业项目的产品单一性、个性差异巨大,在项目管理运作过程中会存在差异,我们要正视这种差异,我们也要通过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减少管理上存在的差异,做到无论天南海北,管理模板有效统一,运行效率高效,严格持续改进,业务领域创新。实现以技术闯市场,以管理赢市场,以品牌创市场。真正能够成为施工领域的“执牛耳者”。
参考文献
[1]GB/T50326-2006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伍爱.现代企业管理学(第3版) [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3]蒋宁.核心竞争力:新颖的“树型”理论[J].价格月刊,1999,10
企业项目化管理实践范文4
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 信息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 f42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1-0053-01
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石油企业已经认识到应用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增加效益。各种企业根据行业特色,具体运作状况,均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从我国石油企业油田维护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一些大型石油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石油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信息化服务作为新型产业也应运产生了。
一、石油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
由于石油企业油田维护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如工序复杂、动态性强、资料档案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等,石油企业油田维护建设工程项目应用信息化管理整合企业资源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信息管理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石油企业油田维护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石油企业油田维护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未能充分利用intern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石油企业油田维护建设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我国石油企业油田维护建设项目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我国石油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主要应该是根据自身财力、技术、发展战略、市场核心竞争力等,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投资的力度、建设信息化的模式等。
自2010年以来,长庆油田分公司提出“数字化油田”的概念,并先后经历了“以研发为主、建设为辅”的第一阶段和“以建设为主、研发并重”第二阶段,目前已进入“建设与管理并重、应用与维护并重”的第三阶段。经过前几年的建设,数字化面向前端的基本生产过程控制单元基本建成,完成74座联合站、1008座接转站(增压点)、8627座井场、30535口油井、10352口注水井、9489套井场视频系统建设;油井覆盖率90%,注水井覆盖率 86%,水源井覆盖率58.3%,井场视频上线率93%。油田维护建设工程完全可以借助此类数字化平台,逐步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
二、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1.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进度、质量、合同、计量、财务、物资材料、风险、图纸文档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充分做好事前分析,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以动态的眼光,定性的数据来预测分析工程实际情况,还需要重复对成本、进度、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在三者之间作出平衡与抉择。
2.信息化。简单说,企业信息化就是指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整合企业现有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系统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以便对企业的外界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就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由建设方、设计方、监理等多方参与,需要处理和协调项目成本、质量、进度、材料等多个
方面。对于油田维护建设工程特点:一是量多类少,单单一个二级采油单位每年就有300多项改造工程,但其类型比较单一,多为输油管线铺设、储油罐改造、站内流程改造等工程。二是早期缺乏专业的工程管理人员,造成技术上的落后。三是施工范围广,部分工程过程监管不到位,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手工管理将很难实现预期的工程目标,信息化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本质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以便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三、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实现数据共享。现代建筑工程项目计算机管理系统使用完善的关系数据库管理数据,最大优点是保证数据共享。数据共享意味着有条件做到在公司范围内所采用的标准的统一。现代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有效的查找算法,使得从几百万数据中查找特定要求的数据仅需几毫秒到几秒即可得到,同时还可实现复杂的组合条件查询、模糊查询等。
2.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项目数据可以动态地以指定的精确度直接提供给项目管理人员,杜绝了人工层层汇总带来的种种弊端,避免了对情况的错误判断和时间延误。所有这些,给积累项目经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计算机项目管理系统可以使模拟技术,在几分钟内将同一项目实施数千次,取得的统计数据可以辅助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决策。
3.实现数据通信。借助计算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和网络技术,可以实现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利用internet和公用通讯传输手段还可实现公司本部与施工现场等的数据交流,实现远程数据操纵。
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信息化不仅包含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更包括财务业务流程重组,管理观念更新,文化变革等多个方面。信息化是一个包含了多个子系统的复杂项目工程。影响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主要因素有:管理模式、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人员素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1.文档与数据管理信息化。以工程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全部信息实现无纸化;建立存储所有的工程信息的数据库,便于共享和利用;建立与工程紧密相关的知识库,便于共享。
2.信息沟通信息化。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管理信息系统,使项目参建各方利用网络及电子介质进行信息的提交和接收;建立交流的平台,使项目各方可以远程进行交流,及时解决问题;建设电子商务网络,建立材料和设备数据库。通过网上询价、招标、订货、降低管理成本(目前长庆油田的erp系统已基本实现此功能)。
3.过程控制信息化。利用井站监控系统,实现远程专家咨询,遥控指挥工程现场;建立科学预控系统,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根据现状及经验,通过一系列推算,预测下一步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参建各方及时调整计划,避免严重损失。
企业项目化管理实践范文5
【关键词】市场营销实践 项目管理 应用探究
前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用小作为企业生存的重要手段,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市场营销的方式和手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利益链,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企业间激烈竞争,淘汰了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一、市场营销和项目管理的含义
企业为顾客创造传送价值,并且经营与顾客的关系,从而使组织和利益关系人受益,这种组织程序就叫做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则是指在项目活动中利用一些知识、技能、方法,使项目虽然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下也能实现预期需求和期望值,有时甚至超过预期需求的活动。在我国目前的企业市场营销中,项目管理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越来越朝向国际化发展,运用全方位、一体化的项目管理理念指导企业发展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时代趋势,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项目管理重视“以人为本”,管理手段更加人性化,随着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深化应用,市场营销也开始升级到了新层次。
市场营销作为企业的基础活动模式之一,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当今经济环境变化万千,深刻地影响了企业的经营观念。在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中应用项目管理首先要了解并整合顾客的需求、欲望、满意度等,从而使自身的利润空间得到不断的扩大和提升,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协调。经济越发展,要改变的就越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改变传统市场营销模式、运用项目管理理念是正确的、顺应时代潮流的行为。
项目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系统的管理模式,运用特殊的技能和方法实现预期需求,一半内容为企业营销的组织策划和营销的进度监察。在市场营销实践中应用项目管理,有利于使市场营销得到正确的指导,扩展市场营销范围,推动市场营销整体而系统的进步。
二、市场营销实践中应用项目管理的作用
单纯在市场营销实践中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对于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很大的作用。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只有被运用于实践中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要想发挥项目管理理论的最大作用,不止要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引入项目管理理论,还要在市场营销具体操作中应用市场营销,最大化地发挥项目管理的指导作用,项目管理理念的全部作用有:首先,企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转变市场营销观念,应用项目管理理念,企业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可以更加顺利,项目管理通过对其他的影响管理模式进行主导,调动整个企业的内部运作,增强运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营销管理策略可以极大地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项目管理通过调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协作,实现全员营销,提高企业营销效率;其次,全面提升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在无形中影响企业员工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市场营销实践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同时,还通过管理形成并提升了企业文化发展,让员工深切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内涵力量,从而加强企业内的团队协作和沟通,在市场营销中运用项目管理可以创造一种全新的市场营销理念,有利于深化企业文化内涵;最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将项目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的营销策略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企业经济发展。
三、市场营销实践中项目管理的应用措施
在市场营销中应用项目管理并发挥其最大作用,对企业营销效率的提升和内部管理技术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市场营销实践中应用好项目管理理念就成为了重要课题,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市场营销实践的各个环节。市场营销实践开始之前要进行科学而严密的市场营销组织,首先是制定企业发展的宏观战略目标,然后制定科学严密的市场营销计划,依据市场营销计划进行企业内部资源整合,进行市场营销风险管理,最后要对市场营销实践活动做出总结,以此为经验借鉴。根据这些环节,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一)市场营销计划制定中的项目管理应用。营销计划的制定要建立在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制定的基础之上,因此在营销计划的制定中运用项目管理就十分的重要,运用项目管理理念详细划分市场营销过程,仔细分析,然后再对其进行规划,比如工作时间和所需资金等等,然后进行统一,明确员工责任的分工,提升市场营销实施的协调性,达到企业资源利用最大化。
(二)市场营销实践中的项目管理应用。市场营销实践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市场营销效率的高低,想要促成市场营销实践的成功就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高度协作和有效的促销手段。项目管理的应用就可以促进这两个方面,项目管理注重系统性和协调性,在市场营销中运用项目管理手段,可有效地调动企业的各个部门,利用企业资源,从而提高营销活动的办事效率,提高消费者满意度,达到营销实践的成功。
(三)市场营销风险管理中的项目管理应用。市场营销实践中有时会遇上突况,需要进行风险管理,运用项目管理理念为项目创建风险统计表、跟踪根源性风险,对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建立风险消息传递渠道,让企业内部人员具有一定的风险控制意识,从而做好市场营销的风险管理。
(四)实践活动总结中的项目管理应用。一场市场营销活动的结束只意味着某个产品活动的结束,而不意味着企业市场营销的结束,因此总结实践经验,为下一次营销活动做经验参考非常重要。应用项目管理理念,对市场营销结果进行系统的考核,归纳经验和不足,有利于指导后续工作。
结束语: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变了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方式和手段,运用项目管理这一科学手段,企业的市场营销可以得到更加系统有序的管理,从而提高市场营销效率。
参考文献:
[1]朴光浩.论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J]. 中国商贸,2011,No.49506:53-54.
[2]杨素花.浅析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J]. 中国商贸,2013,No.57615:17-18.
企业项目化管理实践范文6
高校信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信息管理人才和信息系统的建设人才,在社会快速信息化、网络化的形势下,高素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更为迫切。由于当前社会信息化的业务过程主要以项目制的形式开展,且对专业人才的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的业务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信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中引入项目制教学方法是极其必要的,也是本专业特征内在的、自然的要求。事实上,信管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它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数学、计算机、通信、物理、工程和管理学等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科的知识,知识体系庞杂,许多课程理论性过强;同时,本专业的学科定位并不像会计专业、人力专业、建筑专业等其它专业一样那么清晰,它实际上界于工科和文科之间的交叉点上,管理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管理;另外,本专业的口径过宽,行业归属、就业岗位的选择面较广,这些信管专业的基本特征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难以明确、职业规划难以清晰而持续。因此,目前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日益显现出一些不利于信管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倾向或现象,主要表现在相当比例的学生学习目标迷茫、跨专业乱考证、就业方向不明确,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信管专业作为一个技术与管理并重的新兴专业,在目前的人才教育与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重知识理论的传授、轻实际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教学评价以理论考试为主、能力评价欠缺,教学侧重点不明确、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引导教学不足等等。特别地,许多专业课程的教学仍然是只靠课堂的短暂时间,以教材为中心进行填鸭式讲授,而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其独立思考与相关问题的课外解决,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难以提高他们独立解决企业实际需求的动手和思考能力。这些教学模式如果广泛使用,将使得所培养的信管专业人才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基于问题解决能力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与社会需求形势。在信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中全面引入项目制教学法,对于改变目前陈旧的教学模式、突出能力与素质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项目制教学,学生们可以直接感受社会组织/企业信息化业务的项目流程、业务目标、岗位技术能力需求,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和培养自己的专业特长,塑造学生的职业理念,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逐步形成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大学学业规划,从而全面实现信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与社会组织/企业信息化业务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帮助同学们从大学生自然过渡到社会人。通过项目制教学,还可以使得同学们在全面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锻炼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与实施能力,提升同学们的团队协作水平、领导与沟通能力,培养制订整体系统方案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文字处理和独立思考的逻辑分析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基础扎实、能力突出、针对性强的信息化管理和系统建设人才。
信管专业项目制教学平台的体系设计
为在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全面引入项目制教学方法,真正提高教学培养效果,我们需要构建起信管专业的项目制教学实践平台,在此平台上,综合开展专业课程的项目制教学实践活动。这些项目制教学活动,以由专业学生组建的“虚拟企业”为实践主体,以社会企业信息化的各种实际业务需求为任务目标,以社会企业信息化项目实践流程为依据,在“虚拟企业”团队内部设置各种信息化工作岗位,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为“虚拟企业”开展并完成各种“虚拟的”信息化项目,从而达到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实践任务。这是我们对信管专业全面引入项目制教学方法的基本教学理念和改革思路,这一平台我们称之为信管专业基于“虚拟企业”的项目制教学与实践平台。本项目制教学与实践平台的构建与完善,本专业引入项目制教学方法的实践能否成功,都与我们对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及流程分析、相关课程的筛选与模块化实践、团队组建与运行、教学评价体系、教学项目设计等诸多环节密切相关,下面分别简述之。基于“虚拟企业”的项目制教学与实践平台,要求平台的设计者全面分析现代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解构企业中信息相关的业务流程,以满足企业信息化的人才需求这一信管专业的根本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对现代企业的信息化目标、需求、环境及实施条件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其信息化项目的业务过程、岗位任务、项目控制及管理等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认真分析,同时加以归纳与合并,以最终设计出适合项目制教学方法的项目目标、任务、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等项目管理指标,从而能够通过项目制教学方法,将专业的主干课程的教学过程融入到“虚拟企业”的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过程之中。根据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已经充分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的现代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主要可以分为企业信息基础管理、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企业业务过程与商务支持、企业数据处理与决策支持等四大方向(或者叫信息化职能)。信管专业的教学课程繁多,内容庞杂,口径宽泛。因此,在本“虚拟企业”平台上,将专业主干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使得相关的课程集成在一个教学环节之中,并开展相关的、模块化的项目制教学与实践活动,有助于加强相关课程与实践的相互衔接程度,提高教学与实践环节满足企业实际信息化需求的针对性;同时,专业主干课程的模块化也有助于学生清晰的认识企业信息化需求的主要职能、内容、业务要求和方法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能力基础。我们将信管专业的主干课程按照企业信息化需求分为四大教学模块,以适应当前及未来的企业信息化职能:(1)信息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学、大学生计算机基础、专业英语、C语言设计、信息经济学、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基础(VB)和微机原理等课程;(2)信息系统建设类课程,主要包括面向对象设计(.NET)、网页设计与制作、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网站设计与规划、JAVA语言和项目管理等课程;(3)业务处理与商务支持类课程,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生产运作与管理和商务谈判与推销等课程;(4)数据处理与决策支持类课程,主要包括数据结构、信息存储与检索、数据库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市场调查与预测和经济预测与决策方法等课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对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分析,我们对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可能存在的信息化项目活动进行了全面的论证分析,考察了不同模块项目之间的内在关联和逻辑关系,以利于从专业整体层面合理地设计教学项目体系。同时,我们从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筛选出了如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规划、网络营销、各类面向对象程序设计、ERP、信息存储与检索等适合引入项目制教学的信管专业主干课程,加以慎重的论证,并对部分课程进行了前期项目制试点教学。课程的教学项目设计的水平是成功实施项目制教学的关键,也是“虚拟企业”项目制教学与实践平台的核心。课程项目设计就是要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依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提出企业需求,设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或管理过程的业务项目,明确项目的任务目标和时间要求,详细制定教学项目的具体内容、业务流程、岗位设置及其任务等教学指导材料,并设计出合理的项目教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在此课程项目设计的基础上,各“虚拟企业”团队围绕项目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展开学习与实战的各种训练活动。在基于项目制的教学内容设计中,要求各课程所设计的项目制教学任务的数量不少于3个,每个项目中的岗位设置一般在3-4个为宜。例如,在“网站设计与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针对班级内各个虚拟企业团队所运营的网站,我们设计了商务网站的规划与设计、商务网站的制作、商务网站的测试与、商务网站的推广与管理等4个大型网站实施项目;同时,对于不同的项目,虚拟企业团队内部设置不同的业务岗位,如首席信息官(CIO)、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软件开发项目经理、开发工程师、网站开发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网站营运经理/主管、网站维护工程师、网站架构设计师、Web测试工程师、邮箱开发工程师、邮箱测试工程师、页面开发工程师、PHP开发工程师、JAVA工程师、页面视觉设计师、IP工程师、软件工程师、Net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软件UI设计师/工程师、Flash开发工程师等等。该课程项目教学的整体要求是团队内不同岗位上的同学各自明确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每一个项目方案制定与实施,并最终完成本虚拟企业网站的建设,达到能够上线运营的教学目标。“虚拟企业”是项目制教学实践的载体,它既是信息化项目的需求方,也是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方。因此,组建与运作适当的“虚拟企业”团队组织是信管专业项目制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和物理基础。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我们“虚拟企业”团队的组建与运作策略如下: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在新入校的专业教学班内组建“虚拟企业”团队,每个团队5-6人,并适当配置男女比例、城乡生源比例、成绩优劣比例,团队负责人(即企业总经理,在实际团队运作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效果改选)以自我推荐、团队选举相结合的方式产生,每个团队配备一位专业老师(名义的企业董事长)全程指导,同时配备一名优秀的大二学生作为团队顾问,内部成员依照企业组织架构进行部门分工和岗位设置,分别对企业运营中的不同业务部门负责。例如,2009级的一个专业班级,共有31人,其中女生17人,组建了5个“虚拟企业”团队,分别建设和运营一个旅游在线网站、网络导购网站、绿色食品在线土、特产网站、大学生就业推广网站;另外一个2010级的专业班级,共39人,其中男生22人,共组建了6个“虚拟企业”团队,分别建设和运营一个民工求职网站、、网络导购网站高校商圈在线网站、绿色食品在线、旅游在线网站。按照本策略组建的“虚拟企业”团队,将在他们的整个四年专业人才培养进程周期中持续运行。即针对本“虚拟企业”信息化项目的业务需求,结合不同阶段的教学进程,通过专业主干课程的团队化的学习、讨论和专业技能的实践训练,全面开展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应用等方面的多项项目制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将项目制教学进一步拓展到相关的大学生创新课题的申报与研究、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参加专业方向的各项技能竞赛和本企业信息系统及企业网站的设计与实施。在“虚拟企业”团队四年的运行期间,要做好“虚拟企业”团队的管理与控制,还需要制订有效的团队运行制度、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完善团队监督与约束机制;这些制度与机制,将可以使得“虚拟企业”团队能够长期、有序、高效地运营,真正地做到与信管专业各主干课程的项目制教学实践活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从而最终达到“虚拟企业”教学与实践平台的教学改革目标和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等教育中的专业课程的评价绝大部分依然是“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模式,只要出勤率、作业与实验报告达标,考前两周突击看一下教材,考试过关不成问题,故平时不努力的学生应对也比较自如;因此,这种“以考代评”的静态教学评价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基于问题解决的人才培养要求与需求形势。为解决此问题,我们需要根据“虚拟企业”项目制教学与实践平台的实际内容与过程,设计出有本专业主干课程以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环节和多层次的教学评价体系,期望引导学生以能力培养为专业学习和能力成长的核心目标,以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为学习重心。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再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减少期末考试成绩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有些课程将取消考试这一评价环节),较大地提高平时各种项目制教学任务(如多个项目的方案制订、设计、实施、调查研究报告等)完成效果的评价比重。同时,本评价体系将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团队成绩由团队内每个成员的个体任务效果评价综合处理后得到,再由团队成绩与成员的个体任务效果评价综合处理后才能得到该成员某一课程的最终评价成绩,从而强调了团队的协作水平评价,以培养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水平。例如,在“信息存储与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取消了理论考试(即期末考试)环节,其团队及个人成绩评定由下述公式决定:①团队成绩=AVERAGE(团队答辩成绩+∑成员信息方案成绩);②个人成绩=AVERAGE(个人出勤及协作成绩+个人信息方案成绩+个人综述或论文成绩+个人答辩成绩+团队成绩)。说明:1.上述公式为简单的算术平均,可以对不同评价指标指标给予不同加权比重;2.上述公式中的信息方案为本虚拟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或建设方案,包括本虚拟企业的信息搜索、信息采集、信息备份、信息存储、信息容灾、信息部门规划、行业市场调查等7个方案,每个成员必须完成其中1项方案的制订、设计或实施。这种基于“虚拟企业”项目制教学与实践平台的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突出了本专业学生未来在相关专业岗位上的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改变了传统的“以考代评”的专业教学评价方式,使得本专业的项目制教学与实践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对正确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合理的项目制课程教学起着关键的引导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