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高中数学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高中数学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高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高中数学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初中;高中;化学;衔接;梳理;思考

一、知识衔接点梳理

二、一些知识衔接的教学思考

1.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是一个重头戏,初中的“身边的化学物质”通常只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具体物质,将其安排在有关主题中进行学习,学习的要求并不高。

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初中“空气、水、碳及其化合物、金属”这些主题时,教师可以在原来机械记忆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导读等方式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初中“复分解反应”的主要学习内容为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属于初中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但其可用于准确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并且,高中要求“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该内容的学习要求为:生成低沸点易挥发的物质(含气体)、弱电解质(如水、弱酸等)、难溶性物质(沉淀)。所以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作为拓展内容,不过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初中学生没有学习过弱电解质等概念,进行部分拓展即可: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水,以便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学习。

3.“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由于较为抽象,理论性强,因此在初中和高中都属于学习的难点。初中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仅仅要求“从得氧、失氧角度判断氧化反应、氧化剂、还原反应、还原剂”,高中则要求“根据化合价升降或电子转移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如果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只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对于学生在今后的高中化学学习中形成化学的思维方法十分不利,学生要从原来的“得氧、失氧”到高中的“化合价升降、得失电子”,再到紧跟着的“电子转移”,跨度无疑是相当大的,而且在认知方面也有冲突,学生更多的会感到无所适从。

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较为简单的、也是较为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CuO+H2Cu+H2O”,让学生先从得失氧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过渡到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学习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在教学中,初中教师还可让“双线桥法”部分先出现在初中教学中(忽略得到及失去的电子数),例如,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CuO+H2Cu+H2O”反应时,自然地进行标注:

这样,既有利于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又为学生做好了相关的知识准备,为高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4.在物质结构的学习中,现行初中基础型课程对“原子结构”没有做任何学习要求,仅要求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构成原子”,但同时学生要记忆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现在初中教师在教学中不涉及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电子数等,因此当学生在初中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时,无法从理性角度进行理解型记忆,而只能用“唱山歌”式的方法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下。高中则要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包括电子式的含义及书写、化学键的种类、元素周期律等知识,而此时学生还要从原子核学起,跳跃性颇大,一时很难适应。所以,在初中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微观结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包括增加一些典型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学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意义地记忆元素化合价,又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有一个良好的铺垫。避免了对学生造成认知的障碍,导致新概念的学习面临着前概念缺失的严峻挑战。

5.在初中学生学习酸碱盐时,现有的对酸碱盐的定义实际上在科学性方面有很大的谬误,如果要学生透彻理解酸碱的通性及盐的化学性质、很好地辨别酸和酸性物质以及碱和碱性物质等,“离子”的教学无论如何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教师如果要强调酸的通性是由“H+”决定而碱的通性是由“OH-”决定的,学生就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离子”。因此,适当学习一些简单离子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6.初中教材中虽然也曾出现过强电解质的电离,但现在的二期课改内容已将此完全舍弃,而电离是高中电解质溶液学习的基础,直接影响到高中该部分的学习。若高中的学习没有初中一些简单的“电离”知识作铺垫,学生到了高中学习“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离子反应”“盐类水解”时就会感到难度增加太快、坡度太大。因此,初中的教学中可“知道”为学习要求对“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等的电离知识进行初步学习,为高中的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做好准备。

7.对于溶液的pH,初中只要求初步了解pH跟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即:只要求知道pH7时溶液呈碱性。其实,学生在初中的科学课中已对此进行过学习,不过这个“pH”在初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对于“pH”到底是什么,初中的学生无从知晓,只是机械地进行学习、记忆,因而在学习中容易对pH形成误解,即学生通常都会忽略pH使用的条件――温度,这个忽略可用“根深蒂固”来形容;学生的另一个问题是认为酸碱性的范围就是pH范围0~14,没有pH大于14或小于0的溶液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应该说与初中的教学不无关系,从初中科学课的学习,到初三化学课的巩固,学生的前位知识已牢牢地扎根在脑海中,几乎成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当高中出现pH的概念后,要重新认识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并且学生在学习pH数学表达式的同时,还需结合C(H+)、C(OH-)的关系,这些无疑对学生的认知是一种艰巨的挑战,学生首先要把原有牢固掌握的前概念剔除,而后才能把现学的内容理解透彻。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教学尴尬,初中教学可在科学课的学习基础上,对“pH”略作深化,即强调一下pH运用的前提:常温;另外,强调一下“pH”其0~14的范围是基于人们的使用方便,而并不代表该范围外的溶液不存在。

初中高中数学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中数学作为高中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是学校与教师非常关注的教学科目。由于高中数学的逻辑性、思维性非常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然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让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对话,即保障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我国教育领域不断发展,也呈现出多种新式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与其它教学模式相比,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教学内容,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传统教育模式严重影响着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作为课堂中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而学生往往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记忆,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交流是少之又少,主要表现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环节,一是学生学习效率不高;二是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加强教师、生生之间的交流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教学知识以视频、图片、PPT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数学难点、重点的理解。并且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合作学习,加强生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与融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

高中数学的逻辑性与思维性要明显高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知识涵盖广,并且非常难以理解,非常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例如在高中几何、函数教学中,这两点往往是学生最难以理解的领域,如果仅凭借课堂45分钟上课时间,很难保障知识覆盖的全面性,同时,一些知识重点、难点也难以落实,使得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止步不前。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达数学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从而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教学内容,将知识难点变得更加简单,从而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加强知识引入,丰富教学内容

在传统模式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书本知识与黑板呈现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死板,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窘境。所以,教师要加强知识引入,并保障引入内容能够建立在教材知识基础上,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深度,保障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在“平面向量”有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在正式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有关于“平面向量”知识教学的课件,从而提高学生积极性。第一,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平面向量)制作PPT教学课件,并在PPT中展现一些图片、动态图片、视频等内容;第二,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要先播放PPT课件。这时,教师不要讲解PPT内容,而是请同学走向讲台向学生分享自身对PPT内容的理解,只有引入平面向量的定义,加深W生的印象;第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逐步播放PPT内容,并通过精简的语言来表述PPT内容,直到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平面向量的知识点为止。

与此同时,在进行空间位置中的点、线、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在屏幕中构建“点成线”、“线成面”的动态虚拟模型,从而突破学生的思维束缚,加强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深度,进而提高学生能够自主描绘出空间四边形几何知识。

(二)优化教学结构,拓宽知识范围

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直接呈现出网络信息资源,能够有效保障教育资源的丰富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来获得数学规律与数学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设立问题情境

想要切实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时,可以将多种技术进行融合,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保障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中,三角函数可以说是很多学生的“噩梦”,很多学生对此知识难以理解。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突破学生这一瓶颈,建立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逐一提问(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而保障学生能够切实的理解三角函数有关内容。问题情境流程主要包括:①任意三角函数有关定义;②将圆中的三角函数作为基础,进而提出诱导公式;③通过PPT、图片、视频等模式引出正弦函数;④加强三角函数与实际生活中的练习,并通过三角函数知识表现出来,实现学以致用。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思维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积极作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从而保障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秋娟.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育园地,2014(08):55-56.

初中高中数学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高一;初中数学;衔接;问题;对策

陇南市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度“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教学研究――衔接校本课程开发”课题(课题批准号:LN[2013]24)成果

一、引言

高一学期是高中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是高中与初中教学衔接的关键时期.教师发现,学生对高一数学学习难以适应,致使部分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在高一数学学习中出现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高一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成为众多专家与学者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关注与思考.

基于此,本文在此对高一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达到推动高一数学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二、高一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教材变化大,教学难度提高

从总体上说,高一数学教材与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化.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教学的内容多为常量,教材中的题型较少并且难度不大.而高一的数学教材拥有大量抽象的内容,数学研究不再局限于通俗具体的内容,其中包含了变化、字母等抽象的内容.同时,高一的数学教材更加重视理论分析,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虽然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高中数学教学的难度得到降低,但相比之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难度降低的幅度更大,这在无形中拉开了初高中数学教学难度的差距,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同时,从教学情况来看.初中数学的教学更具有活力和灵活性.而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高中数学教学呈现整体节奏较快、教学进度吃紧的情况.教师要尽快完成新课教学,还需要抽出足够的时间组织多次系统的复习,促使教师不断加快教学进度,使得学生无法快速适应高一数学教学的节奏.

2.知识点衔接不够科学

另一方面,初中与高一的数学知识点并没有科学的衔接,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断层.具体地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难度进一步降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这就导致学生只掌握了相应的理论,却没有掌握理论得出的过程,无法对理论知识进行变换.

而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教学难度得到提升,学科要求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但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掌握不牢靠,对某些数学概念相对模糊.以函数图像的相关教学为例,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还无法正确绘制函数图像,还无法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抽象的函数定义.知识点的衔接不科学导致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扎实,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更难适应高一数学教学.

三、高一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对策

1.学法指导以及学情分析

从整体上说,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上都有极大的提升,导致大部分学生难以快速适应高一的数学教学.在快节奏的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距容易被拉开,甚至让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导致其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没有动力,浪费了初中扎实的数学基础.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掌握高一数学教学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利用更高效率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总的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究数学原理,而不再是只记忆数学的公式和理论.换言之,教师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深刻研究切实掌握数学的定理,并且能够将其进行变换,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理论知识进行活用.与此同时,教师要让学生逐步掌握更有效率的数学学习方法,如数形结合方法等等.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更加抽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高一数学教学.

2.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

在此基础上,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情况,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上文述及,部分学生无法快速适应高一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化,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数学教学节奏,打击到学生的学习信心.

因此,教师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具体地说,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了解学生的疑惑,要让学生明确初中与高一数学的变化和差距.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让学生坦然面对新阶段数学学习的困难和挫折,帮助学生克服负面的意识和情绪,并更快的适应高一数学教学.此外,教师不能吝啬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要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和认可,对学生进行赞赏与鼓励.这就能重新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学生更好的克服负面情绪,使学生在高一数学学习中充满热情和激情.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给予高一新生一定的数学学习建议.例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初中数学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新梳理,不但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对这些数学理论得出的过程进行理解,也就是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并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高一数学教学.

初中高中数学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方式 创新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无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依托于教学方式的有效。纵观我国的教学体系,数学教学每个阶段的教学方式都大致相同,也就是传统的“填鸭式”、“咀嚼式”、“一竿子”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大都是老师在讲台上夸夸其谈,学生在座位上呆呆地听,师生之间几乎无交流。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老师无法获悉学生的掌握情况,这与我们提倡的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教学思想是不相符的。高中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思想直接关乎学生进入大学或者步入社会之后的学习思想。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多只能实现对课本知识的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就造成了教学方式的创新势在必行。本文立足于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创新的策略进行研究。

1.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现状分析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的地位完全被忽视。高中数学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填鸭式”教学方式,虽然教学群体是高中生,他们在很大程度上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很多课堂上还是出现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填鸭式”教学方式也就是老师一味地对学生就某个知识点进行灌输,对某一个关键点也就是不断重复、反复强调,学生只能进行机械记忆,完全没有自己思考的机会,讲授也就只限于课本知识而已。其二,“一竿子”的教学方式,所谓“一竿子”的教学就是指老师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同一套教学标杆,用同一套教学方法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教学,但是学生群体本身是存在差异的,尤其是到了高中,差异会比较明显,“一竿子”的教学方式往往只能满足中等水平的学生,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会出现不愿听的情况,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因为听不懂而不想听,最终出现两极分化,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他的方式还有很多,譬如“咀嚼式”教学和“一站式”教学等,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方式不当,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且浪费教学资源。总体来说,现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中存在很多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且严重影响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因素,亟待创新。

2.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生所学的学科较多,学习压力较大,用于每个学科的学习时间较少且不均衡,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效果,但是我国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因为教学方式的低效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高中数学知识点相对于初中难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且课后学习时间较少,学生给老师的教学反馈情况就不是很好。老师在看到教学效果不理想后,长时间的负面情绪势必造成心理上的厌教情绪,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备课及授课问题,最终这种负效应的持续进一步弱化了教学效果。

教学方式的创新可以实现单一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加之老师教学热情的提升,两者正效应的叠加,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学的高效优质,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长远发展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3.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创新的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因教学方式不当而导致的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与新课改提出的高效优质的目标不相符。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将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创新的策略阐述如下。

3.1合作教学的实施

合作教学是针对高中数学传统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无交流的情况提出的,也就是针对“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提出的。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充分巩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合作教学就是指学生和老师的合作、学生和学生的合作,老师和学生的合作是指一堂课是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参与下完成,具体的操作方式是老师让学生参与授课,让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继而获得正确的认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则需要老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内部进行合作学习,组和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合作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3.2自主学习的实施

自主学习是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咀嚼式”教学方式提出的。“咀嚼式”教学方式的主要弊端在于老师将知识点拆分细碎,好比把知识点咬得很烂喂给学生,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时间,也就无法彻底地掌握知识点,更不能把握每个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应用就更难了。自主学习就是着重强调学生的预习和复习,只是把这个过程搬到课堂上而已,这个过程的实施对于老师的引导有较高的要求。譬如老师在进行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授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对学过的函数关系进行全部系统的总结和整理,找出某些函数之间的相关性,再列出自己掌握了的和不熟悉的,老师上课时给予适当引导,让学生进行联系性思考,包括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运用区别、二次函数和多次函数的内在联系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有积极意义。

3.3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教学是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竿子”教学方式提出的。“一竿子”的教学方式主要弊端在于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虽然简化了教学程序,但无法针对每个阶段教学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也就不能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分层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群体,再针对每一阶段的教学群体进行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最后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分层教学的实施主要是针对学生群体的差异性进行,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分层及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变化必须有效把握。

参考文献:

[1]袁开尧.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析[J].素质教育论坛(上半月),2010(12).

初中高中数学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新课标;民族高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方法对策

我校是一所地处边远的民族高中,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农村,可以说就是一所农村高中。学生成长环境较差,经济落后,消息闭塞,基本素质较差。近几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已初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民族地区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绝大部分数学教师所认同、接受,并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实施。但是,由于民族地区高中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复杂性,尽管理念的“种子”是种下了,可是如何用好的方法让它“开花结果”,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做为一名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我觉得认清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在课程改革下出现的一些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不相符的现状,并且进行反思,采取一定对策,才能让新课改扎根于课堂,真正落到实处且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一、目前民族高中学校数学教学存在问题

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仍然较差,数学教育质量不高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民族地区数学教学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数学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因素,我国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的质量远远低于城市的质量。

另外,由于民族高中招生的生源较差,加之扩容,学生的数学素质差异很大,数学基础极差,虽然教师和学生从高一到高三在数学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具体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教师教学观念意识不强、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新课改以后在教材编写方面做了很大的调整,许多教师对新的理念认识不够深刻、全面甚至出现偏差,教学方式出现两级分化,经常改变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很难适从,同时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借鉴,部分教师还是老的教学模式,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照本宣读,缺乏新意,不能结合新教材的创新理念,使得课堂教学缺乏生气;部分教师在教学的方式上,不会灵活变通,不会利用新教材中的情景教学模式,一部分的教师虽然敢于尝试,但不善于分析新教材的编写意图,还是达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2.激励机制制约着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

目前民族高中学校都实行绩效工资,但是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反应出绩效,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上,这样就激发不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上课就像是在完成任务一样,根本没有真正的投入,老师没有教学的激情,学生哪来学习的兴趣,这样何来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另外,民族高中学校和教研部分只认定数学有效分,不认可增长幅度,对教师的考评不公平。

(二)学生方面。

1.学生生源知识基础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目前民族高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学习的基础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上课的不认真听课,课后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甚至不做作业,练习、作业中同样的问题一错再错,老师在课堂中反复的更正与讲评都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旦到了考试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不复习,考好、考坏一个样。

2.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没有系统学习的习惯。

由于学生知识基础差,所以绝大多数的学生具有知识面窄、反应能力慢等特点。上课时,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仅仅靠简单的模拟、识记,导致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

3.高一新生数学思维能力较差,加之高一教材第一章进入抽象的集合与简易逻辑,然后再是抽象的函数,搞得学生进入高中学数学就不适应。觉得学数学太难。外加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处理不好从初中到高中阶段的衔接问题,只知照本宣科,不能深入浅出,不知先慢后快。

另外,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落差太大,衔接不好,加之高中数学教材章节之间的过渡性差,学生学起来很吃力。

(三)民族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最近几年,我国高校扩招热风劲吹,这促使全国各地高级中学特别是办学条件比较好的省重点中学也纷纷“招兵买马”,导致招生人数陡增。这无疑给高中教育的发展赢得了新的扩招机遇,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这就使得不同高中学校生源质量差异愈加明显。由于各高中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学校品牌、经费来源等教育资源的不同,各地区把高中分为重点中学、非重点中学、公办高中、民办高中等。每年高中招生时,按学校类别划分招生批次,根据中考成绩和学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按批次录取。这就势必造成重点与非重点,公办与民办之间的生源大战,结果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因而每年必有一批在招生中处于劣势的高中,尤其是民族高中高中,新招的学生学习成绩差,有部分组织纪律性、行为习惯表现也较差,因而产生了生源基础或生源质量较差的学校。我校正是这样一所生源基础较差的民族高中:农村普通高中。

由于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比较落后,教学资金无法满足民族地区数学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学设备也就跟不上,这是导致我国民族地区数学教学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在传统的教学中,难题都是由教师讲解清楚后再让学生练习,因此学生碰到难题都习惯于等老师讲,而不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解决;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说得少,表现的机会也少,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即使懂也怕发言,不敢表现自己的畏惧心理。以上是导致我国民族地区数学教学质量较低的另一主要原因。

二、提高民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这种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整改提高。

(一)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新课标下的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二)提升教师的综合德素质。

要增强教师责任感,使广大教师多一份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操,少一点急功近利的庸俗思想。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自觉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个性差异,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是良好的数学专业基本功,即对现代数学知识与方法、课程内容及其现代数学背景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石较高的教学能力。

(三)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打破时空阻隔,开展高水平的教师培训,使民族地区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走出去,迎进来”的办法加强校际间的联系,实现资源、信息共享;通过“送课下乡”的方式让一些骨干教师经常到薄弱学校帮助民族地区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多方筹措培训经费,依托专业教师培训机构,为民族地区教师提供带薪脱产培训。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民族高中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学知识、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盲或半文盲,并且大部分在外打工,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

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三)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爱学生,让他们对老师有亲切感,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有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数学中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定理、难懂的数学符号常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妨碍了他们对知识的汲取。是在课堂上,如果师生间情感融洽,气氛和谐,教师不仅给学生精深的数学知识、娴熟的演算技能,高超的解题方法,还给与学生更多的理解、信任、关爱。对学生不是冷嘲热讽、极尽挖苦,而是不断的用语言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给他们创设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每一个小小的“成功”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喜悦。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数学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

2.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强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挖掘绚丽多姿而又深刻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善于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景,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另外,也可以通过数学家的故事,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讲述有关的故事,如:华罗庚与“黄金分割”,陈景润“皇冠”摘宝,钟爱科学的牛顿,轮椅上的“黑洞理论”,“海湾战争与数学”等故事。让故事滋润孩子的心灵,让兴趣之火点燃。总之,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大家感受到数学中充满了美,数学也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目,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四)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联系实际,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给学生的印象似乎是高度抽象、枯燥乏味的。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掩盖了它的趣味性、实践性。所以数学一旦“回到”人们熟悉的生活中,学生就会逐渐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引入数学实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功的,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3.巧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1.要培养课前阅读教材的习惯。

大部分学生不习惯阅读教材,只是按老师的要求看教材,完成作业,对自己阅读教材总是深入不进去,理不出头绪,抓不住重点,看不懂例题的解题过程等,一些学生对“读”这个字眼理解不够,对于教材不但要读,而且要细读、要精读、要逐字逐反复推敲,通过动脑筋,细思考,既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读完某一节后,要提炼一下重点内容,归纳出知识点加以整理,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还要进行必要的记忆,使读书成为由厚到薄、以精代多的过程。教学时,应让学生进行课前阅读本节内容,老师结合本节的知识点,设计出要思考的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后进行回答,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读书的习惯。

2.教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严格的常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独立的、认真的,具有严格的合理的书面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错题的习惯。

实践证明:“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学生在平时作业和章节检测时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老师要深究这些错误的原因,分析形成的过程,寻求预防和纠正错误的方法,使学生吸吮教训,减少类似的错误,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严谨学风和增强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4.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培养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解法的纵横联系。适时组织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六)指导学生“会学”。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如:有效数字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引导学生学会“回顾与复习”。

“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经常复习。教师应多向学生介绍复习的方法和技巧,如课后复习、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

4.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高中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法,这里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

(1)分析与综合。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

(2)归纳与演绎。归纳,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3)类比与联想。这是中学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

(4)抽象与概括。抽象,即将事物中存在的某种规律抽象出来的思维方法。概括,即将所抽象出来的规律概括起来的思维方法。

总之,我们民族高中数学教师,能够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努力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讲求实际,他们一样的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高中数学知识点范文6

摘 要: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无论是在小学、初中、高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高中数学,在高考成绩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主要以高三为例,以它第二阶段的复习为前提,从基础知识的更深层次出发,以专题为模块进行复习,狠抓一轮复习中不熟练的部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关键词:高三;第二轮复习;数学

一、《考试说明》作为出发点

高考试卷主要以《考试说明》为前提进行命题,如何有效地做好各项复习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考试说明》的研究,为了做好高三数学的二轮复习,一定要对考试说明特别熟悉,了解近几年的出题热点、出题思路、出题难点等几个重要方面,做好知识点难易程度的把握。每个知识点可能出题的思路、方向等做到清清楚楚,以便做好复习准备,做到有方向地复习,不做无用功,由易到难,充分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

二、从基础知识的更深层次出发

从前几年高考数学出题思路来看,出题方向主要以创新题型为主,难度相对较小,主要是对经常复习的知识进行转化和考查,有些题目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原型,根据以上总结可知,教材对高考试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以教材为根本,对题目进行转化和创新。以课本为整体,对知识进行多方面的总结和分析,对课后习题等进行研究,掌握它们的规律,不断在总结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题型的创新,做到课本各个章节题型的熟练运用,举一反三,二轮复习的重点主要是对基础知识更深层次的挖掘与研究。做到对课本知识的熟练运用,以不变应万变。

三、以专题为模块进行复习,做到熟练运用

以专题为模块进行复习,做到各个章节的熟练运用,采用这种方法在数学二轮复习中进行学习也是不错的选择,以专题为模块进行复习可以更好地把握该模块的知识,对一轮复习中模糊的概念加深印象和理解。做到更好地巩固各方面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各知识点的总结。

四、加快做题速度,把握准确性

高考不仅是对知识的考查,还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查,其中高考数学150分的分值中,计算题占了不小的比例,高考前几个题目主要是对计算能力的考查,这些题目本身不难,但往往由于学生计算能力偏差,计算时不仔细,导致出现一些不有的失误,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针对这些问题,二轮复习中要做到既加快做题速度,又提高做题的准确性,对前几个题目做到不无故丢分,把握好做题步骤,不该丢的分一分不丢。同时,在二轮复习时也要做好对选择题、填空题准确度的把握,认真分析和研究。

五、深化知识体系,狠抓一轮复习中不熟练的部分

各个模块方面的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的部分,相当于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各个体系之间的组合是高考出题立意的主要方向。综合进行考查更能体现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因此二轮复习时要着重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对各个模块的知识综合了解。多加积累,多做练习。例如,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和一次函数g(x)=bx,a,b,c是实数,且满足a>b>c,a+b+c=0(1)求证f(x)与g(x)的图象交于不同的两点A,B;(2)求证:方程f(x)与g(x)的两根都小于2;(3)求有向线段AB在轴上的射影长的变化范围。

分析:问题求解的难点:a>b>c,a+b+c=0中的隐含条件:a>0,cb知a>-a-c,推出2a>c,由b>c知-a-c>c,推出a

六、从解题思路出发,注重思路的整体严密性

学生的培养应从一点一滴做起,数学二轮复习应从解题思路出发,注重思路的整体严密性,应突出以下几点。首先,应从整体出发,讲究全面思维,以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在进行一些题目的讲解时,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好题目的讲解,从题目讲解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分析,通过一些具体题型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从题目的讲解中总结经验,总结做题的方法,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

高考对每一位高中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代表着自己三年来所有知识的积累,通过高考平台,展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高考是对学生能力的整体考查,其中数学作为高考科目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占据有重要位置,因此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应全面掌握,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从基础知识的更深层次出发,以专题为模块进行复习,做到熟练运用,加快做题速度,把握好准确性,深化知识体系,从解题思路出发,注重整体的严密性,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为高考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