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饮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饮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旅游产业;饮食文化;发展;探讨

发展饮食文化,对于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这是因为,饮食文化作为旅游产业的基本要素之一,不仅是人们在旅游活动的根本需求,而且也是旅游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饮食文化的质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旅游产业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认真分析了饮食文化对旅游产业的重要影响与作用,并对在旅游产业中发展饮食文化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饮食文化对旅游产业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一)饮食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需要。我们知道,旅游产业作为一项集吃、穿、住、行、用、娱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而吃则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发展最为基本的需要。可见,在旅游产业的构成要素中,吃即饮食文化是排在了首位的,其在旅游产业发展活动中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了现代旅游产业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饮食文化的质量与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质量如何。因此,提高饮食文化的质量与水平,对于提高旅游产业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至关重要。此外,旅游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能量,这就更加需要饮食文化来支撑。

(二)饮食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极为紧密。饮食文化同旅游发展的关系比较紧密。实际上,在旅游产业中,饮食文化主要包括饮食质量、供给、营养、卫生等方面的内容。我们清楚,人们在进行旅游活动过程中,最先关注和关心的问题,首先是饮食文化。可见,饮食文化的质量与水平如何,已经成为了发展旅游产业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旅游产业发展日趋完善,人们必然就越来越注重饮食文化方面的需求。因此,要加快发展旅游产业,首先就必须进一步发展旅游过程中的饮食文化。这是因为,饮食文化直接影响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身体状况、完成旅游活动等的质量。换句话说,人们在旅游活动中不仅要吃饱吃好,而且要安全。

(三)饮食文化对旅游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饮食文化对旅游质量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一般而言,饮食的安全与卫生,直接影响到了整个旅游活动的质量与效果。我们试想,如果一个地方的饮食安全卫生问题比较严重,甚至有可能危害到旅游人们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的话,那么到这个地方来旅游的人们必然就会越来越少。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的质量与效益有下降趋势,这其中饮食不够安全与卫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由此可见,为了切实提高旅游产业的质量与效率,我们首先就必须着力搞好饮食安全与卫生工作,特别是旅游区域内的饮食安全与卫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对人们的综合吸引力。

二、在旅游产业中发展饮食文化的探讨

(一)在旅游产业中发展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发展饮食文化极为重要与关键。当前,我国旅游产业依然以自然景观、人文建筑等观光旅游为主。实际上,我国的饮食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得天独厚,是极为宝贵的重要旅游资源。但是,目前我国饮食文化依然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和发展,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重要旅游产品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越来越高,对于旅游产业以及饮食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了满足自身的实际需要,人们纷纷开始去开拓新的旅游资源与产品。但不管旅游产业如何发展,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对于饮食文化的需求,可以说是有增无减。这是因为,饮食文化几乎不受任何旅游对象的局限。而且饮食文化与观光、科技、探险等旅游方式相比,更适合普通人们的需求。如果我们把饮食文化与观光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人们在游览美丽风景、体验地域风情的同时,还可以品尝到味道正宗、独具特色的当地饮食,这也是很多人们的追求,必然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由此可见,积极发展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了今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发展饮食文化,在极大地丰富旅游活动、拓展旅游内容的同时,更是提高旅游产业收入的根本途径之一,其重要意义与作用不容我们忽视。

(二)在旅游产业中发展饮食文化的可能性。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发展饮食文化十分重要。这是因为,饮食文化作为旅游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不可或缺。我们都知道,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当前,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不仅包括以四大菜系,还包括了各地风味小吃、特产瓜果等,而且也包括餐具、饮具及地区文化环境与氛围等。此外,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民族、风俗等的不同,使得了我国的饮食文化具有很多自身的特征。诸如物产丰富,烹调多样;特色独具,独领;内涵丰富,艺术性强;讲究养生,注重保健;民族饮食较多,民族风味浓郁;等等。正是由于我国饮食文化的这些特征,使得了人们产生了对其他地方饮食文化的强烈好奇。而且已有很多地区举办了美食旅游节等活动,效果都比较理想,更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与欢迎。因此,我们必须大力研究和开发饮食文化旅游,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旅游产业以及饮食文化的需求,达到推进旅游产业与饮食文化同步发展的最终目的。

三、 结束语

总之,饮食文化不仅顺应了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而且又满足了广大旅游人们的需求,还成为我国旅游产业新的发展增长因素。因此,我们不但要研究开发饮食文化,而且还要大力倡导与发展,并通过饮食文化来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断丰富人们旅游的内容,逐步提高我国旅游产业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饮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徐州;饮食文化;价值;传承发展

江苏省2015年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徐州两汉饮食文化的挖掘与价值研究”(项目编号:XCX2015061);徐州市2015年度科技情报研究项目:“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与示范研究”(项目编号:XKQ015)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29日

一、徐州饮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一)徐州饮食文化的历史。徐州,古称“彭城”位于江苏省北部,是古“九州”之一,拥有四千多年的文明史,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除此之外,徐州也是中国传统烹饪文化的发源地,其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早在尧舜时期,彭祖就曾调制口味鲜美的雉羹(野鸡汤)进献给帝尧,帝尧甚是欢喜,因而将彭祖封于大彭(今江苏徐州)。相传彭祖活了800岁,是中国烹饪创始人。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其所创的雉羹是我国典籍中记载最早的名馔,被誉为天下第一羹。楚汉相争后期,刘邦大军屡战屡胜,项羽军队在逃亡中粮草供给不上,士兵于是将黄豆煮熟充饥,将剩下的黄豆就被装进蒲包,加上盐粒,这就成了后来流传民间的盐豆,影响深远。而坡在任职徐州的一年多时间里,对徐州的饮食文化也颇有推崇。据历史考证,徐州著名美食“把子肉”就起源于苏公的东坡肉。到了清代和民国,徐州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冻豆腐、酥鱼、蹄卷、芙蓉肉、糟猪耳、搅瓜等普遍食于民间。乾隆帝六下江南,封徐州雉羹为“天下第一羹”。近代思想家康有为品尝彭城鱼丸时,曾赋诗赞誉“彭城鱼丸闻遐迩,声誉久持越北南”。

(二)徐州饮食文化的传承。徐州,作为中原文化的覆盖地,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徐州同时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正是这绚烂悠久的历史积淀中,传承着各色各样、独具风味的彭城饮食文化。例如,“第一食神”彭祖从儿子夕丁误将鱼藏入羊肉罐内而得到启发,烩制的羊方藏鱼。鱼的鲜美和羊肉的香嫩融为一体,其做法传承至今,并成为汉字“鲜”最早来源。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沛县狗肉传承至今,不仅是因为其美味,更是因为其是对楚汉争霸历史的一段见证。

在众多饮食文化的传承典范中,“伏羊节”作为徐州当地特有的美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历史上,羊是被人类最先驯养的家畜之一,食羊的传统习俗自古就有。古语有云:“仲春之月”,“食麦与羊”(语出 《礼记月令》)。此外,在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出土的一块《庖厨图》上亦记载着当时人们用羊肉烹调食物的情景。尽管中华民族的食羊传统习俗已源远流长,但人们还是将在三伏天大口吃羊肉大碗喝羊汤这一饮食习俗继承至今,并逐渐发展成一种全民参与的美食节日。由此可见,不论是早在尧舜时期就已盛行的吃羊习俗,还是以徐州为地理依托的地域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丰富了徐州“伏羊节”的文化意蕴。

对于徐州饮食文化的传承,一方面这是对当地人类祖先饮食传统的一种继承与发扬;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一种对先人的怀念和对汉风古韵的向往,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和对民族感情的承载。

二、徐州饮食文化的特色和价值

(一)徐州饮食文化的特色

1、徐州饮食具有包容性。如果说徐州悠久绚烂的历史给予了当地饮食丰富的内涵,那么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宜人的气候环境,更赋予了徐州饮食文化难得的包容性。徐州地处苏皖鲁豫交界处,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华北平原的门户城市,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争的出现加速了当地居民的人口流动,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带来了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从整个气候上来看,徐州处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冬暖夏凉,雨热条件充足,适合不同种类的动植物生长,给当地的饮食提供了充裕的食材。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淀,逐渐形成了今天家喻户晓的徐州风味。

徐州的饮食文化受到南北各地的共同影响,体现出兼收并蓄的特点。既包含了齐鲁菜系的红烧类与酱类菜点的风味,又加入了江淮菜系清淡香甜的爽口。川菜的麻辣鲜香,中原的面食点心也都在徐州饮食上都有所体现。总体来说,徐州菜五味俱全、自成风格、鲜咸醇厚、味道适中。

2、徐州饮食具有养生性。“药食同源”是中华传统医学之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药膳,顾名思义,即以药材与食材为原料而做成的膳食。它“寓医于食”,是将食药相结合所制成的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佳肴。自中华文明产生以来,药膳就一直发展至今。早在4,000多年前的彭祖时期,人们就已意识到饮食养生的重要性了。彭祖所创“雉羹”就充分体现了“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这一观点。彭祖开创了中国食养和食疗先河,徐州当地的彭祖养生菜系极其注重食疗与养生相结合的观点。《列仙传》云:“彭铿好恬静,惟以养神治生为事,并服糜角、水桂、云母粉。”中医学认为糜角等三物均具滋补、开胃、美容的功效。彭祖还以此三物匹配其他菜肴,算得上域内最早的食疗菜了。口碑良好至今仍享誉“国菜之首”的“羊方藏鱼”,被现代饮食文化人称之为“民族养生文化”的“活化石”。因此,研究、挖掘、继承徐州菜具有深刻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二)徐州饮食文化的旅游价值。“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饮食可谓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同时,还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底蕴。饮食文化,不仅包括相关食材的加工与制作,还包括在饮食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传统风俗习惯。属于生产消费的范畴,是消费经济中活跃度最大、最具特色、最具群众性以及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分支。由此可见,饮食文化在旅游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提高旅游地的经济水平,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1、满足旅游者口腹之欲。徐州地方饮食南北交融,贯通东西,在历史的发展中展示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其中不乏美味,例如霸王别姬、彭城鱼丸、沛县狗肉、羊方藏鱼、麋鱼鸡、云母羹等,旅游者对这些美酒佳肴的消费,可满足其口腹之欲,获得生理上的和精神上的愉悦,从而增加旅游者在一次旅游活动中的积极体验。

2、满足旅游者文化好奇心理。旅游者旅游的目的是为获得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文化体验。旅游者在其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旅游地的一些特色美食。以徐州特产沛县狗肉为例,即使当地有这样的门店出售,但实际上口味会有所不同,远不及徐州当地门店的美味。因此,旅游者对这些地方特色美食往往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加之徐州特色两汉文化饮食享誉全国,旅游者自然会想亲自前来品尝美食,体验徐州不同的饮食文化。

3、饮食文化能够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徐州的旅游资源丰富,饮食独具特色,在很多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是汉文化的代表、兵家必争之地,这些只是历史的展现,而饮食则显示了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传承的价值。如果能够成功将饮食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必将有助于提升旅游经济活动附加值、增强旅游吸引力。在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同时,进而采用美食以打造旅游形象,用美食文化来吸引游客,以达到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三、徐州饮食文化发展建议

(一)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1、饮食文化发掘不深。徐州饮食文化资源丰富,品种多样,但就目前开发状况而言,当前徐州还未对当地两汉饮食文化的开发加以重视,忽视了其文化内涵,开发仅仅停留在最基础的需求――品尝佳肴上,仅仅是一种味觉上的感性体验,而更深层次的,比如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文化内涵的开发力度还大大欠缺。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者对于旅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对饮食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品尝美味上,而对文化体验的要求更高,希望能对当地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此外,旅游者为获得完整的体验,往往会对食物的制作过程很感兴趣,甚至萌生有自己动手尝试制作的想法。然而,徐州目前的旅游开发还没到位,所以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饮食产品创新不足。如上文所述,徐州菜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又集南北各地菜肴所长,风味独特,别具一格。但在菜系发展过程中,徐州菜逐渐被苏菜和鲁菜吸收和融合。而新产品开发速度慢,难以跟上市场步伐,产品开发观念与现代消费观念差距日渐扩大。虽然徐州饭店开发了“彭祖养生宴”、汉园宾馆推出了“汉宫御宴”等等特色餐饮,但碍于市场化、产业化的程度不高,导致这些特色饮食加工制作仅限于徐州本地,很难在国内外扩大知名度。而其他各大菜系都能在不断发扬本地菜肴风味特点的基础上,融合现代人的口味,与时俱进,在旅游行业中占足了份额,而徐州却因长期未能开发出富有徐州特色的菜肴而被限制,其市场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二)坚持保护与开发同时并存

1、将保护饮食文化上升为一种自觉意识形态。徐州饮食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底蕴,成为整个淮海地区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是一代代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作为徐州地区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能得以充分利用,必定会发现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利用并发扬好徐州特色两汉饮食文化,必定会对徐州旅游业起到推动作用。

2、开发饮食文化发展的路径。徐州应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兼并外来菜系的特点,开发具有徐州特色的饮食。彭祖曰:“不欲甚饥,饥则败气,食诫过多,勿极渴而饮,饮诫过深。食过则症块成疾,饮过则痰癖结聚气风。”在继承羊方藏鱼、麋角鸡、雉羹等名菜名宴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开创饮食文化旅游的新型旅游形式。借助彭祖文化,将徐州的饮食文化和养生结合,打造徐州饮食文化的养生品牌,这既能传承彭祖饮食文化,也能更好地传递现代人生活理念,

3、加强市场宣传,弘扬饮食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保护徐州本土饮食文化就显得极为迫切。如果想获得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就必须进一步弘扬徐州饮食文化。首先,徐州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彭祖饮食文化节”等一系列饮食文化活动,达到传播饮食文化的目的;其次,徐州饮食文化要注重品牌宣传。在要求徐州的餐饮企业在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同时,不断创新产品的宣传渠道,利用微信、微博、电影、电视等多元化媒体,创新饮食文化,开拓新的市场,从而提升徐州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四、结语

旅游的六大要素中,“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吃”的文化,也就是饮食文化自然而然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逐步成为推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资源。深度挖掘徐州饮食文化的价值并对其进行传承和开发,有助于促进徐州旅游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剑锋.徐州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知识经济,2013.21.

饮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餐厅文化;语言符号;应用研究;创新与突破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05-01

餐厅文化是关于餐厅饮食的生产与消费、习俗和艺术等文化现象的综合体表现,是人们在日常饮食方面的创造。所有涉及到人们在餐厅饮食方面的思想意识或观念哲学、宗教艺术等都属于餐厅文化的范围之内。饮食使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餐厅文化是人们在饮食的基础上反映出来的文明素质,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标志之一。正是由于饮食的重要性,餐厅饮食文化常常居于人类文化的核心位置。

一、餐厅文化语言符号的研究方法的探析

1.实地调查法:这一方法主要是到现场去进行调查,记录现场的情况,并根据现场人员对相关问题的解答进行综合分析。这就是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主要分为谋食方式的调查和饮食的调查。饮食调查不仅要了解到社会平均饮食情况,还要注意到不同社会地位及年龄的人在餐厅饮食方面的差别。

2.跨文化比较研究法:不同的人群所在的地区不同、国家不同,餐厅饮食文化或多或少都会有差异存在,包括饮食搭配、餐具摆放以及日常饮食或节日请客、都有不同。在不同的地区调差,就可以感受到地区性和名族性的差异。

3.历史文献法:对饮食的研究并不是近代才有,历史上也有很多文献书籍。今人的研究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了解餐厅饮食的来龙去脉,研究结果才会更有根据、更准确。

4.跨学科综合研究法:餐厅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关系到社会各个层面。所以,在研究餐厅饮食文化的时候,不能只片面的研究这一种文化,要联系、参考到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吸收他们的精华,把他们放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研究,找到最合理的答案。

5.结构研究法:应该也要学会在空间的角度考虑餐厅饮食文化,从而全面准确的理解调查对象,这是研究餐厅饮食文化一种行为有效的方法。

6.文化人类学理论法:文化人类学走过的历程与餐厅饮食文化基本一样,但文化人类学理论更为完善,借鉴文化人类学理论来研究餐厅饮食文化有及其重要的现实理论。

二、餐厅文化中语言符号研究的思路及工作方案

首先来说思路,大体上来说有四点。首先,选择好“语言符号”这一餐厅文化中的研究课题,确立好研究方向。其次,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文献整理以及做好实地调查,全面系统的了解语言符号在餐厅文化中的应用。再次,在力求保证能够凸显现语言符号重要地位的基础上,综合兼顾餐厅的经营内容、餐厅的文化氛围等各方面的问题,考虑餐厅的发展方向,使得餐厅的发展更加整体化。最后,综合调查全国各地的大小餐厅,分门别类,各成体系,形成不同的应用方式和原则,以此还可以确保研究的成果可以在全国各个餐厅发挥作用。

接下来来说工作方案:具体的工作方案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明确项目研究的具体内容,并且要制定好相应的研究规划。确立各个项目的研究成员,并且成立各个项目的研究小组,在小组内展开工作内容的说明工作,另外,小组内也要积极讨论,明确分工,做好日程的合理安排,建立好一个整体的研究框架,使研究具体化,研究步骤有理有据。第二个阶段,主要是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做好餐厅文化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制定好一套完备的研究总结性文稿,为正式的研究工作打下牢靠的基础。第三个阶段,在第二个阶段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实用的应用方案,尽可能形成创新性的成果,并且要对成果优化和完善。第四个阶段,做好餐厅选择工作,与餐厅的管理者协调沟通,达成共识,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这期间,要以理论成果为指导,完成语言符号在餐厅中的实际应用,同时要做好研究的统计工作。第五个阶段,数据整理分析,并且对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和完善。

三、餐厅文化语言符号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和去向

餐厅文化语言符号的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和去向,大体上来说,有两种趋势。一是可以拿餐厅文化中语言符号的研究结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深层的剖析,而是对食品的烹饪技术研究规划。前一种趋势侧重对饮食文化的历史、习俗等进行穿插,侧重在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比较重视的是理论研究。后一种趋势主要是对烹饪技术进行规划,以及餐厅内部配置等进行要求,同时也涉及卫生安全重视实践上的操作,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结语:中国餐厅饮食文化研究的领域也变得越来越开阔,相信中国的餐厅文化在越来越完备的语言符号的引导下再创辉煌佳绩。

饮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粤菜菜单,翻译,方法

 

一、引言

在悠久璀璨的中国文化中,中国饮食文化独具魅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粤菜是中国传统著名菜系之一,以其独具一格的特色而闻名中外。随着广州亚运会,深圳世界大运会等大型国际性活动的相继举办,广东的旅游业也将会迅速发展。粤菜向国际友人提供了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文化、感受广东特色文化的窗口。粤菜菜单的翻译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略,好的菜单翻译不仅能向外宾传达菜肴的信息,而且还有利于广东饮食文化的传播。粤菜菜单作为一种沟通渠道,它通过文字向食客传递广东饮食习惯和文化信息,在粤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弘扬广东独具魅力的饮食文化,促进粤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粤菜菜单的英译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影响粤菜菜单英译的因素

1. 粤菜菜式中的词汇空缺

由于地域差异与文化差异,世界各国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饮食和制作方法,并各自承载着丰富的民俗风情、地域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区域饮食文化的特殊性必然也表现出语言的独特性,如粤菜中的“鸭母捻、油条”等词汇,严格的讲,在英语中并没有相应的词来翻译,然而这两种翻译过来却是完全不同的食物,各自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背景。例如“鸭母捻”类似北方的汤圆,翻译为“Duck’s twist”,全然没有原文的意思,“油条”翻译为“Fried bread stick”。如果对饮食文化和背景知识疏于了解,译文读者无法体会到该菜的内涵。

2. 望文生义的误译

粤菜菜肴不仅注重色香味俱全,制作工艺精良,而且菜名讲究,往往采用比喻、夸张、象征、典故等方式,使得粤菜菜名名称美妙动听,形象逼真,而人们在品尝这些菜肴的同时也浮想联翩,回味无穷。但是这些菜名的特殊性也给翻译带来难度。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菜肴的原料、制作工艺、文化背景等,一旦把握不当,望文生义翻译,就会造成误解,不仅影响外宾的食欲,更起不到文化宣传和交流的效果。

如“凤爪”就是不是什么凤的脚,如翻译为“Phoenix Feet”就会让外国食客不知所云,产生误解。根据广东的文化及中国文化,“凤爪”即为“鸡爪”,如翻译为“Steamed Chicken Feet with Sauce”就让外国食客既知道制作原料、烹饪工艺和配料,也能浮想联翩,激发食欲。又如广东小吃“生肉包”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为“Raw Meet Bun”就会让外国食客觉得奇怪,一般在国外只见过生牛排、生鱼片等可以食用,却未见过生猪肉可以食用。其实,根据广东特色和制作工艺,“生肉包”就是蒸猪肉包,因而翻译为“Steamed Pork Bun”更准确,更能反映出其特色。论文参考,翻译。

3. 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

粤菜菜肴主要从“色、香、味、形”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好坏。这种饮食观念导致了与国外的烹饪文化也不尽相同。论文参考,翻译。西方人不会食用他们认为没有营养价值的东西,烹饪方法比较简单,而粤菜烹饪讲求整体和调和之美。广东的饮食除了饮食的目的,还要带来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而在烹饪原料上国外人不会食用动物内脏,但是这些经过煎、炒、炸等方法称为广东人餐桌上美味佳肴。“川贝雪梨猪肺汤”,“桑杏炖猪肺”应分别译为“Pig Lung Soup with Tendrilleaf FritillaryBulb and Pear”和“Stewed Pig’s Lungwith Mulberry Leaf and Apricot”让国外食客了解制作原料、工艺和辅料等。

三、粤菜菜单英译的原则与方法

1. 功能目的理论在粤菜菜单英译中的应用

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y)强调,翻译的方法和翻译的策略必须由译文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根据该理论,决定任何翻译的首要原则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该理论认为,源语文本(source text)和目的语文本(targettext)是两种独立的具有不同价值的文本,具有不同的目的和功能。功能目的理论既重视译文功能,又照顾原作者和读者的利益,强调功能与忠实原则。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把译文功能与处于特定语境的原语文本同时加以细致的分析和考虑,尽可能保持译文与原文在语言特色上的一致性。

粤菜菜单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语篇,根据功能翻译理论来看,粤菜菜单属于“信息+呼唤”类型的文本,其预期译文功能是让外国人对该信息及更深层次的文化有所了解。信息功能是最基本的传递菜肴制作原料、烹饪工艺、配料、造型等信息过程。因此,菜单翻译的核心内容是以目的为指导的“直入主题”,直接介绍、交代具体的制作原料、烹饪方法和配料等,再按照国外食客接受的习惯,让菜名起到开胃的目的,进而根据烹饪工艺、历史典故、文化背景进行传递,达到饮食文化交流和沟通的目的。论文参考,翻译。

2. 粤菜菜单的翻译方法

粤菜菜单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充分体现出汉语的语言特点,在句法、词法和修辞等方面也运用独特的表达方法,并通过这些表达方法,反映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粤菜菜系较多,融地方特色、传统特色和历史典故于其中。因此中文菜单不仅要考虑语言因素,还要兼顾文化信息的转换。论文参考,翻译。

根据功能目的理论的原则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粤菜菜单的英译方法大体可以规划为以下几种:

1)音译法

语言是系统符号,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接受外来词。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国际社会,任何语言都在发生变化,不断吸收外来词汇。因而音译法被应用于粤菜菜单翻译这种语言特征、文化特色较强的领域,并能取得其他翻译方法达不到的效果。在粤菜中,有一部分菜名是用地名、人名、象声词或地方语来命名的,因而在翻译中为了保持原有饮食文化的特色和风味,可采用音译法,让国外食客接受汉语拼音名称,了解中国特有的原汁原味饮食文化,从而达到功能目的论的目的,实现饮食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论文参考,翻译。

如粤菜中的“大同凤爪”就是按照音译方法翻译成“Datong Chicken Legs”,“玉环瑶柱脯”译为“Yuhuan Scallop Breast”,“麒麟蒸桂鱼”译为“Kirin Steamed Mandarin Fish”。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东饮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随着国际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得到了外国人的认同和接受。

2)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反英语语言表达和英语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在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的指称意义,使得内容和形式相符。这种翻译方法不但符合了功能目的论,且实现了语义和语形等值,因而这种方法在菜单翻译中较为普遍,一般用来翻译清楚直白的粤菜菜名。例如:“卤水鹅”(Marinated Goose),“烤乳猪”(Roast Suckling Pig),“蒜香肉排”(Deep-friedSpare Ribs with Garlic)等。直译菜名实际就是还原菜肴的内容,忠实再现了菜肴的特色,确保了原汁原味,最易国外食客的理解和接受,使人一看便知菜肴的构成和特色。

3)意译法

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当语言表达形式成为翻译障碍时一般采用意译法。在粤菜菜单翻译中,意译法就是将抽象及带有联想性的菜名用具体而清晰的形式表达出来。此外,因为许多粤菜菜名具有一定的典故和文化背景,因而在翻译中可首先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形象,让食者未尝其菜,先听其名,便已食欲大开。因此,在翻译若照字面意思直译,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国外食客会不理解。例如:“手抓琵琶骨”(Braised Spare Ribs),“酿鸳鸯膏蟹”(Steamed Two Crabs Stuffed with Mash)等。这类翻译舍去了粤菜菜名中的比喻形象,只译出原义,并用简单明了的英语译出,将菜肴的制作原料和烹饪工艺介绍给食客,起到对饮食文化的交流。

4)借译法

借译法,顾名思义就是借用国外人所熟悉并了解的欧洲菜名来部分翻译粤菜菜名。论文参考,翻译。和音译法的“输出”相反,借译法是一种“输入”,这也是达到功能目的论的一种最佳途径。中外语言在表达形式上的不同之处和饮食文化中的不同之处,使得饮食文化间的交流产生可能。而这种饮食文化的交流反映在翻译上就是粤菜菜名的英译需要借助国外饮食文化的表达。只有这样,菜单的翻译才更具有特色,更为地道,更易为国外人理解和接受。

例如:“蜜汁叉烧”(Honey-Stewed Barbecue Pork),“爽脆海蛰”(Shredded Jelly Fish)等。这种译文通俗地道,容易为外国食客接受。

粤菜菜名英译方法灵活多变,有时同一道菜可以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翻译。具体方法的采用要求译者根据语境进行判断和选择,遵守功能目的论的原则,实现菜单传递信息、吸引食客、弘扬广东文化、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的目的。

四、结束语

随着大型国际活动在广东的相继举办,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接触和了解广东及广东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粤菜的推广也面临着巨大的商机和挑战,并肩负着弘扬广东饮食文化及中国饮食文化的重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粤菜菜名寓意深刻、蕴含典故、融合历史,因此菜单的翻译既要追求美感,考虑读者的接受和认知程度,也要在准确的基础上体现菜肴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中国的饮食文化特色。

饮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中国 韩国 饮食文化 历史

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饮食的重要性决定了在人类的全部物质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饮食文化。饮食文化起到理解各民族文化特点的中枢作用。中韩一衣带水,韩国文化很早以前就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直接反应在两国传统节日及文化风俗的相似上。但经过各自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又带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

1中韩饮食一般性特征比较

我国饮食的特点:色.香.味.形。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1]。我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位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韩国饮食的主要特点: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腻,喜欢凉辣。韩国准备的食物一般是都准备好之后才吃,按开胃菜到甜点的顺序, 西餐食物和饭的提供方式是显然不同,主食和副食有明显的区别,有主食的饭和各种副食的菜肴,一般都会有一份汤,那样会是更愉快的用餐。调理的方法也是多样的, 炒、煎、青菜、蔬菜、酱、酱菜、泡菜、汤、炖菜、烩菜等多种方法做饭吃。酱类、泡菜、酱和黄酱,吃发酵的食物也很多,食物切好,做成能进入口的小块。

2中韩饮食的地域性特征比较

我国地大物博,饮食习惯差异很大,有些地方爱吃酸,有些地方爱吃辣,有些地方爱吃咸,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也湿润多雨,冬春阴湿寒冷,而四川地处盆地,更是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是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当地人健康极为有利,另外,东北地区吃辣也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因为吃辣可以驱寒。

韩国地形上,北部地区因山多,主要种旱田,所以多产杂谷。面向西海岸的中部和南部主要种稻。因此,北部以五谷饭为主食,南部以大米饭和大麦饭为主食。平时以蔬菜为主菜,并有能储藏起来吃的泡菜、酱菜、酱肉、酱汁等。在山区因购买肉类和新鲜鱼比较困难,所以多吃腌鱼或干鱼,海草以及用山菜做的食物;在海滨或岛屿城市主要吃用海鲜、蛤蜊、海草做的食物。首都产的蔬菜虽然不多,但因全国各地的各种蔬菜都集中到首都首尔,所以,能用它们做许多奢侈的食物。所以首尔、开城、全洲的饮食最为奢华,种类也繁多。南海和东海有着很好的渔场,所以有丰富的海产品。在洛东江周围肥沃的土地上,更是盛产足够的农产品。在此地主要吃海鲜,甚至把鱼肉就直接称为肉。并把新鲜的海鲜当作最美的佳肴。饮食的种类不奢侈,较朴素。全罗道由于有肥沃的湖南平原,比其它地方有着丰富的谷物和各种海产品以及山菜。济州道饮食的主要材料为海鱼、蔬菜、海藻,并用大酱调味,用海鱼熬粥,熬汤。主要用猪肉和鸡肉做肉片。

3中韩饮食礼仪比较

我国地域辽阔,礼仪繁多而且不同,但有些用餐礼仪是通用的。如主人长辈先食,不伏碗吃饭,应端碗吃饭,使用匙,不举碗喝汤,不用筷子搅拌热汤,不萏蓝饮。如果盘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扫”干净,应征询一下同桌人的意见。不狼吞虎咽,不用嘴送食他人的让菜。不用舌头舔食餐具。用餐时不大声说话。吐出的骨头鱼刺等饭渣,应放到指定的的地方。如果要咳嗽,打喷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头向后方转。如果有长辈,那么应礼节性的让菜或斟酒。筷子不可对夹,如果用餐时一双筷子因为夹菜而夹到另一双筷子,称为筷子打架,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事情。用餐时如果餐具失落到地上而损坏,比如打碎了碗,是非常不好的。有些地方新年打碎餐具有说:“(碎碎)岁岁平安”的习惯。任何餐具反扣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

韩国人以前有习惯盘腿席地而坐,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很多人为了方便都选择有桌椅的餐桌[2]。不端碗,左手要,老实地藏在桌子下面,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地吃任何东西了。这是韩国人吃饭的顺序。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装饭,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则只负责夹菜。不管你汤碗中的豆芽儿菜怎么用勺子也捞不上来,你也不能用筷子。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的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这是为了便于拿起来再用。与长辈一起用餐时,要等长辈放下汤匙和筷子以后再放下。

4中韩饮食文化的历史缘由

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自古以来就有“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民以食为天”等真知灼见,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饮食。而韩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和美味饮食的国家,500 多年来,至今还保留着朝鲜时代饮食风格。韩国人对饮食很讲究,有“食为五福之一”的说法。

【参考文献】

饮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 饮食文化中国菜名翻译方法

1.引言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悠久。“民以食为天”,一言道破其重要意义。无论是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还是进一步的生活需求:吃喝玩乐,都离不开“食”与“吃”。饮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文化的共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文化的传通(刘湘粤,2008)。在现今这个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将中国菜名翻译成准确、优美、传递中国文化的译文,对于促进与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中国菜名英语翻译现状可谓杂乱无章。例如北京一家餐馆把“宫保鸡丁”翻译为“Government Abuse Chicken”(政府虐待鸡),不用多想,闹出很大笑话。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以及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在与世界接轨,吸纳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迎来了大批的海外观光客,“政府虐待鸡”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菜肴流派纷呈,原料丰富。中国菜名字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也折射出国人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有浓郁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因此,如何正确翻译菜名,达到吸引顾客、推销产品的目的,又能正确传达其中体现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将从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和中国菜名中体现的文化历史,谈谈中式菜名的翻译。

2.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由于每种文化都具有鲜明的不可复制的民族、地域、时代特征,因此,持不同文化的民众间的沟的通自然离不开翻译,因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张勇,2003)。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缔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因此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饮食的观念、宴会礼仪、烹饪方式和菜式命名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2.1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人对待饮食往往从感性出发,追求视觉上的形式(搭配)美、色彩美,味觉上的可口回味之美,是一种充满情感和幻想的浪漫的饮食观念,以色美味香为美食标准。而西方国家则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在摄取食物的时候,基本上是从营养的角度理解食物,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因为这样营养价值更高。所以,西方人追求营养是带有普遍性的。

2.2烹饪方式的差异

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西方人饮食强调科学与营养,故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规范化的烹调要求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

2.3菜式命名的差异

在中国,中餐菜肴品种繁多,菜名也极其丰富,其命名方式十分讲究,特点鲜明。而在西餐菜单里,只简单列出菜名,再标出所用主、辅料及烹调方法和食用时附带的佐料,给人以朴素和实用的感觉。

3.中国菜名中的文化因素及特征

菜名是菜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商业功能和推销价值。菜名就其功能而言,主要表现为信息功能、美学功能、社会文化功能等。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导致了不同的菜式命名方法,体现了各自不同的需求。中国菜的色、香、味俱佳,是世界公认的;除此之外,中国菜的“名”,在大饱口福之时,也令人回味无穷。不但用写实主义的手法,也用浪漫主义的笔调;不但有政治、历史、地理的背景,有神话、民俗、传说的情趣。中国菜的取名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商品的卷标,而是在实体中糅合文化、艺术等的结晶品,甚至在它的背后,还可以抽提出千丝万缕、可歌可泣、今愁古恨的情愫和诗篇。厨师给菜肴命名时,也有点像作家撰文著书时命题一样,深思熟虑,让人一看菜名便可窥出菜肴的特色或全貌。中国菜式的命名通常有以下几类特征。

3.1以写实命名

中国菜中以写实手法命名的占大多数,菜名常由原料名称,制作刀法与烹制方法,菜肴的色、香、味、形等构成,反映菜肴内容和特色,如“辣子鸡丁”、“醋溜里脊”、“葱烤排骨”等都属于此类。

3.2以写意命名

中国人的浪漫和诗意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即使是平常如一日三餐也可管中窥豹。写意笔调命名的菜式多采用典故、比喻、夸张、象征等各种方式,使得中餐的菜名既美妙动听,又形象逼真,追求“形美、音美、意美”,讲求吉利、喜庆,既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又充满着民俗情趣和地方风情,如“月映珊瑚”、“全家福”、“佛跳墙”、“步步登高”、“发财到手”等。

3.3以人名(地名)、轶闻掌故命名

以人名(地名)命名的菜式,如“东坡肉”、“宋嫂鱼羹”、“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等。(“宋嫂鱼羹”是南宋年间流传下来的杭州佳肴。它和云南名点“过桥米线”一样,都是讴歌寻常百姓真挚情意的产物,传诵至今仍然感人肺腑。)

蕴含轶闻掌故的菜名有:“太史五蛇羹”、“孔雀东南飞”、“霸王披金甲”、“莼羹鲈烩”(用太湖流域出产的莼菜和江浙一带名贵的鲈鱼制作的鲜羹。据《晋书》载,晋张翰在洛阳做官,每当秋风起,就思念家乡这道名菜,后即辞官归隐。时人将此菜式称为“思乡菜”。在筵席上,只要客人一点“莼羹鲈鱼”,主人即知其归心似箭,不再留客),等等。

4.中国菜名的翻译方法

“菜肴名称翻译的核心内容是菜是用什么原料,用什么烹调方法做出来的”(赖余:33)。然而这样做总觉得美中不足,少了点情趣。中国菜充满诗情画意的命名,让西方人很难理解和欣赏。因为罕有生花妙笔能将这些东方情趣和意境,译成异邦的文字,传达到一个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外籍人士脑中,引起共鸣。因此针对以上中式菜名的特点,我们在翻译时可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4.1以写实方式命名的菜名翻译

长久以来,“忠实原文是翻译的最高宗旨”(谭载喜:95)。在翻译以写实方式命名的菜式时,我们通常用直译法,以菜肴内容和特色为主,译出菜名的原料名称、制作刀法与烹制方法、菜肴的色、香、味、形等,以达到传递原料、配料、烹调方法、造型等信息的预期目的,让游客通过英文菜单了解菜肴的组成材料、烹制方式、口感味道等目的地品尝菜肴。

4.1.1以主料开头的菜名

介绍菜肴的主料和辅料:主料(形状)+(with)辅料,例如:“鸡丝凉面(Cold Noodles with Chicken Shreds)”(杨天庆:166)、“西红柿炒蛋(Scrambled Egg with Tomato)”。

介绍菜肴的主料和味汁:主料(形状)+(with,in)味汁,例如:“糖醋鱼(Fish with Sweet and Sour Sauce)”、“鱼香肉丝(Shredded Pork with Garlic Sauce)”。

4.1.2以烹制方法开头的菜名

介绍菜肴的烹法和主料,例如:“炒鳝片(Stir-fried Eel Slices)”、“煨牛肉(Simmered Beef)”。

还可以用烹法+主料(形状)+(with)辅料的翻译方式来介绍菜肴的烹法和主料、辅料,例如:“仔姜烧鸡条(Braised Chicken Fillet with Tender Ginger)”。

可以看到,通过直译的方式,能尽量把菜肴的原料、烹制方法、菜肴的味型等翻译出来,客人能够一目了然。

4.2以写意方式命名的菜名翻译

中国菜肴名称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写意”型命名的菜式。有时人们根据菜的主料和配料色或形的特点,或烹调后总体造型给菜肴取个吉祥如意的典雅名称,对于这类艺术命名法或虚实命名法的菜名一般采用意译,舍形或舍音求意,将其原料和烹法照实译出。使译文实现向外国游客传递食物的相关信息的预期功能。

例如,“发财好市”,即发菜煮嚎豉,人们喜欢在新春佳节品尝这道菜,以祈求“发财”、“好生意”。因为“发菜”和“嚎豉”跟“发财”、“好市”谐音,因此这道菜可以译为:Black Moss Cooked with Oysters。(岳峰:33)

但如果全部舍形或舍音求意似乎过分朴实无华,且没有美感和情趣,在上文中谈到,中国菜式的命名讲究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和回味,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如果菜名是运用借喻手法,只出现喻体而没有本体,则视喻体在英语文化中引起的联想而定:若能跟中文一样引发读者美好的联想而促进食欲,则可以采用灵活的直译,既保留原意,又兼顾意境。如,“月映珊瑚”其实就是鸽子蛋和海蛰头,鸽子蛋晶莹白皙,如皓月当空,海蛰头盘枝错节,如水中珊瑚;不如译成“Moon Shining over the Coral”。为了避免误解,可在菜名后面括号里注名原材料(冯庆华:96)。

4.3以人名(地名)、轶闻掌故命名的菜名翻译

在翻译此类菜名时,最常见是用人名(地名)+原料的方法,如“东坡肉(Dongpo Braised Pork)”,“宋嫂鱼羹(Songsao Fish Potage)”,“北京烤鸭(Beijing Roast Duck)”,“宫保鸡丁(Gongbao Chicken Cubes)”等。但这种译法有时也会使不熟悉中国菜的外国食客感到困惑。如东坡肉中的“Dongpo”是谁?宫保鸡丁中的“Gongbao”是人名还是地名?因为这两道菜分别为宋朝大文豪坡和清朝四川总督丁宝桢(后封“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所创,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的人要理解这些菜名是很困难的。因此在翻译时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而且每一道菜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翻译。因此,“东坡肉”可以译成“Long Shimmered Pork with Soy-sauce”,“宫保鸡丁”可以译成“Quick-fried Chicken Dices with Peanuts”。

再比如鲁菜中的“一品锅”,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对孔府家菜中用鸡、猪蹄、鸭、海参、鱼肚等珍贵原料烹制而成的汤十分赞赏,亲赐“满汉全席”银餐具中最大一件,称之为“当朝一品锅”。因此翻译时也宜用意译,译成“First Rank Pot”。

4.4避免翻译中的文化冲突

中餐菜名为了吉祥,借用了一些不能食用的物品或西方人忌讳食用的动物名,翻译时应按原料名直译,如果原料本身是西方人忌讳的,则可省略不译。如“乌龙戏珠”,龙在中国文化中是祥瑞之物,故“龙戏珠”是传统的喜庆之象,但是dragon在英语文化中却是凶残之兽,所以不宜翻译成“Black Dragon Playing with a Bead”,而应该译成“Stewed Sea-cucumber with Quail Egg”。再如“红烧狮子头”,如果译成“Braised Lion-heads with Soy-sauce”,很多外国朋友恐怕会不敢下箸,不如译为“Braised Meat Ball with Soy-sauce”。

5.结语

总之,中餐菜名的英译方法是灵活多变的,无论是直译、意译、转译、改译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要真正翻译得精准,我们不能只是照搬译法中的某一个,而要从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译法,以达到吸引顾客,传播中国美食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湘粤.中国饮食文化翻译初探.商情,2008,(23).

[2]张勇.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3]赖余.浅谈旅游资料的英译[J].中国翻译,1986,(1).

[4]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5]杨天庆.四川英语导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