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装设计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装设计认识范文1
在现如今的服装设计工作室中,很多的教学方式依然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满足不了市场性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现代的服装设计教学中,应该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进行吸取,通过专业的技能知识使服装设计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不断满足教育行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创新
随着教育的进展与创新,教学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为了不断适合社会的发展,服装设计室不应该仅仅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教育上,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服装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的背景
在我国,服装设计工作室主要加强的是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的理论知识非常的扎实可靠,在设计技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长期的理论教学下,学生的动手能力会逐渐减弱,创新能力也会降低,为了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必须合理的对服装设计进行改革创新。在教学模式上,很多教师进行的教学模式设计都不符合常理,教学思维不能合理的根据教学的样式进行创新,不能满足现在服装设计的要求。教学方法上存在漏洞,服装设计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充分的设计天赋,简而言之,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教学素质,能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但是在我们现阶段的教育中,教师仅仅给学生教一些比较发散的思维培养,还不能完全将教学的创作灵感表达到位,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经过市场研究发现,很多服装市场都需要具有高素质、高管理能力、高适应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传统教学无法满足教学的目标,因此对服装设计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创新。
二、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将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作为培养的主要目标,利用比较创新的理念,使服装制作比较的专业和新颖,不断的培养具有高能力的人才。所以,在进行服装设计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时,应该合理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以理论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基础,对教学的方法、目标等几项合理探索,使服装艺术的人才培养逐渐向创新模式进行。
1、实施项目教学,提升实际
在教学的时候,利用项目制作的强化,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确定,并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合理强化,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设计的理念能够深入的把握,认识服装设计构件的过程,真正设计出比较具有特色、与众不同具有创新意义的服装。例如,在实施某个童装衣服的设计时,指导教师应该将学生合理分组,以平时学习的基础知识作为学习指导,针对儿童的穿着特点进行合理定位,与教师进行合理的沟通研究,与企业要求不断的分析对比,确定出设计的方案,进而实施制作。通过建立小组的项目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设计目标合理定位,通过此类教学法,使学生学会对问题的实际探讨、思索、解决,不断使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
2、进行比赛,增加创新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比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对学生近期的能力进行检验。比赛考验的方向主要是学生的临场发挥和创新发散思维。在比赛的时候,学生会全心全力的投入到比赛中,不断进行自己能力的提升。参加一定的比赛还能让学生主动的进行自我基础知识的复习与运用,主动加入设计中,不断运用自己的脑细胞,使学生的创新力得到提升。因此,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比赛,可以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进步,是很好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很多电视节目中经常会有参赛服装展示类的节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作品投递,当学生主动加入到比赛的备战中,学生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脑细胞,使比赛得到很好的发挥,让创新思维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体现。
3、订单式教学培养
在工作室的教学中,由于服装行业面临着比较严峻的趋势,因此在培训学生的时候,要以市场的需求为主导,根据市场发展的趋势,及时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培养服装式人才。订单式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及时对就业的范围和自身的能力进行深入分析,逐渐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服装企业的需求,在学习过程中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明确的定位,让自己成为市场化的人才。例如,在工作室为学生的设计承接一些有社会需求的服装设计单子,难以程度比较适宜即可。在实际设计中,教师要不断对学生加强指导,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市场能够有一个更为明确的定位,通过具体的工作室学习与实践,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结语
本文主要对“服装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应与时俱进,对服装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的背景、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进行了合理说明,希望在服装工作室的带动下,我国的服装行业得到比较好的进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的进行提升。
作者:杨雪松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服装设计认识范文2
在我国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其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与理论教学对比,实践教学具有更大的优势,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还能够对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服装设计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而实践教学也逐渐转变为一个教学体系。我国服装业要取得更快的发展,必须要对服装教育进行改革,如此才可以为国家、为社会、为我国服装业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人才[1]。本文重点对装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并且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
一、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应试教育培养存在缺点
“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辅”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当前各大高校的服装院系均可发现,该模式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学生很少参与社会实践,令其没有形成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方法,最终给教育培训带来不良的影响,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为此,适当调整教学目标、评价体系以及内容等,重点关注产学研一体化对教育活动带来的影响,构建实践人才培养新模式,不仅是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虽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服装实践教育取得不少成绩,但是服装设计与工作室实践教学应试教育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缺点,比如说教学方法过于落后、实践教学系统性很低、实践教学课程不多以及实践教学工作不受重视等等,这些缺点均值得重视。
二、我国高校服装教育现状及服装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服装业在全球服装业中占据很大的比例,但我国时装设计主要还是在本土发展,大部分服装品牌并没有在国际上发展。因此,服装设计想要往外发展,必须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长期处于企业及行业的前沿。我国服装高等技术教育与服装业发展市场需要存在极大的矛盾,服装人才培养并不符合,且严重滞后于服装产业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主要应用艺术设计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知识、理论以及艺术教学,轻视技术、能力以及实践教学,无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对此,重视服装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内容,深入研究新颖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我国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当前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主要为创新,知识经济非常重视可进行创造的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源泉主要在于个人丰富的个性,由此可知,个性化是未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方向[2]。服装设计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很多知识,因此服装设计行业非常需要知识、能力及素质均综合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由此可知,坚持工作室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是未来高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通过对市场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各企业不断反映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2)通过深入探讨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成果,发现当前我国服装设计专业开展的实践教学大部分还处于计算机制图及手绘两方面表现,但是涉及到设计的实践教学,例如工作室教学,非常薄弱,投入的资金有限。因此当前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课主要还是停留在上电脑课以及参观工厂的阶段,与西方先进国家对比,存在极大的差异,对此,开展服装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迫在眉睫。
三、服装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措施
(一)聘请兼职教师对专业教学进行监督及指导
高校教育专业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应该重视保持与社会、行业和生产企业三者的联系,由此构建出一种新颖的学院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受益的机制,确保专业建设指导工作能够灵活及主动地与社会发展相符。我校科学构建了一个服装设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构成人员主要有4个部分,分别为行业专家、企业专家、校外专家以及校内专家,同时我校领导还从合作企业中聘请部分技术骨干成为我校的兼职教师,目的主要在于对我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构建及改革进行监督、咨询以及指导,从而推动我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可以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素质及能力较很高的技能型人才[3]。另外,我校还按时邀请部分国际知名大学教师、品牌营销总监等校企精英来学校开展讲座活动,详细给学生介绍部分国际服装业新知识或者行业讯息,帮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的发展。当前,我校服装专业的师资队伍合理性及专业水平均较高,其中具有服装企业生产经验教师数量已经过半,由此形成一支综合素质比较突出的师资队伍。
(二)设计技能考证相结合的课程
高校可以按照职业资格具体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我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在应用“2+0.5+0.5”人才培养模式时,重点对课程设置做出了调整,其将课程与技能考证相互结合,合理地在课程体系中加入职业资格证书内容,并且根据证书考试大纲适当地调整专业课程标准,针对性地加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力度,同时还在培养方案中将与专业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具体要求一一列举出来,再根据要求给学生安排合适的专业实训及综合实训课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将过程转变为专业技能课程,再由企业或者国家技能鉴定部门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由此加快教学方法与内容以及考核方法的改革力度,为培养目标实现提供确切的保障[4]。
(三)应用挂职锻炼方式增加教师专业素质
众所周知,教师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甚至还是学生在知识海洋里获取真知的领航者,对此教师需要增加个人专业素养,并且可以科学进行理论及实践教学,通过长期性的充实自我及完善自我来提高个人教学能力。我校重视教师的培养及引进工作,特别重视教师在实践及动手两方面的能力,因此学校经常强调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其每隔4年左右均会给教师安排适当的企业或公司参与实践,并且还把教师的实践内容当做其是否继续在校任教及职称晋升两者不可缺乏的考核依据,我校还不断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锻炼,同时加大对教师实践教学的管理及监督力度。教师通过到企业锻炼,不仅可以学习企业的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同时还能够全面认识企业现代化的生产及管理内容,从而在实践中教学中遇到难题时可以做出正确的处理,一方面有利于完成实践任务,一方面可以提高个人专业素质。
(四)适当增加典型产品,充实教学内容
通过详细分析及整理企业产品任务,再系统化地深入研究专业课程学习内容,本文作者认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服装企业典型产品当做载体,并且将其适当融入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比如我校教师以某企业生产品种当做案例,开展成衣工艺以及纸样设计等课程教学工作。如此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同时还能够对学生处理及分析问题两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保证教学效果[5]。采取以典型产品为案例的教学措施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与企业同步规模训练的机会,并且还使学生从中吸取一定的专业知识,熟悉工厂第一手技术资料。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企业产品在高校实训工厂流水线进行生产,在满足学校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够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
(五)通过真实生产达到与企业对接
学校内的实训工厂应该保证全日制向学生开放,其不仅需要保障学生的实训教学需要,此外还承担相关的生产任务,开展服装接单产品生产工作。正因为如此,实训工厂才可以确保从款式设计、样衣制作以及流水生产三者的筹划及组织工作,学生均可以参与到其中,从而使学生能够真实地与服装制版、缝制工艺等相关加工工序接触,并且参与到服装生产的组织及运作过程中,因此保证高校教学可以取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同开展的效果。
(六)通过实战平台搭建企业化管理
高校可以适当在校内构建一些服饰零售店,将营销管理及企业文化带入到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对企业化管理进行模拟,让学生建立服装设计工作室,参与到商铺命名、卖场设计、陈列以及市场策划、推广等一系列营销等活动中,培养其综合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在场内构建部分学生作品专柜,给学生构建一个实战平台,帮助学生在学校内就能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从而达到与市场直接接轨的效果。通过采取上述的教学方式,学生经过一两年的实战训练,其应对市场及营销能力均可以大幅度提高。
服装设计认识范文3
吴季刚服装特点很简单,面料精美高档,注重腰部和细节设计,打造女性化的沙漏形身材。将摩登时尚的晚装与定制时装相结合,在颠覆传统的同时又要表达出一种浪漫风情。
在今年2月的2009纽约秋冬时装周,吴季刚已成为时装秀现场焦点。这个当年喜欢给芭比娃娃设计衣服的大男孩,终于梦想成真。
“26岁的少年得志郎”
去年11月,米歇尔与奥巴马一起接受芭芭拉-沃特斯专访。当时她身穿白底黑花礼服裙,大方优雅,又不落俗套。这就是吴季刚2009春季系列中的一件。据说,米歇尔是通过其钟爱的小店Ikram联系吴季刚,花3510美元购买的。开始吴季刚根本不知道顾客是谁,后来才在电视上看到米歇尔穿着这件衣服受访。
盛大的奥巴马总统就职仪式上,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着装自然就成为时尚界关注的焦点。米歇尔奥巴马在奥巴马就职舞会上身穿的华裔设计师吴季刚设计的白色斜肩晚礼服尤为引人注目。
米歇尔晚间以一袭白色雪纺曳地长裙出席华盛顿会议中心的舞会,她右肩披一条带子,裙身饰满小绒毛球,及肩吊坠耳环闪闪生辉。她领跳第一支舞前,奥巴马还向嘉宾打趣说:“第一件事,我太太漂亮吗?”惹来全场欢呼喝彩。操刀这袭晚装的华裔设计师吴季刚,年仅26岁,尽管仍不算十分出名,但深受时装界人士的欢迎。他设计的这款白色晚礼服让米歇尔奥巴马在多数都穿着黑色礼服的女宾中显得特别清丽脱俗。
年仅26岁的吴季刚有了“载入史册”的机会――这套单肩仿古希腊风格,多层次束胸的白色晚礼服将会被永久珍藏在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内的美国史密森国家博物馆(Smithsonian National Institute)内供人参观。《波士顿时报》撰文称吴季刚为“26岁的少年得志郎”,设计生涯在短短时间内迅速发生巨变,为他创造这个“神话”的人正是米歇尔・奥巴马。一时间,他的设计与他这个人,立刻成为热议焦点。
仪式之后,吴季刚给台湾的父母打了电话,他竟然一直哭。知子莫若母,吴季刚的妈妈陈美云回想起来,心中明了为什么儿子的反应会这么激烈,那不单纯是一种骄傲、欣慰和梦想成真,还有一种终于证明自己的百感交集。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吴季刚坦言自己当初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去年9月,他接到芝加哥著名精品店[kram店主Ikram Goldman的电话,请求他为奥巴马夫人设计数袭晚礼服,要求非常简略:熠熠闪光。这款礼服的设想首先浮现在他脑海中:白色、浪漫、强悍、大气、自信、充满活力一这也是他心目中的奥巴马夫人形象。他并不知晓奥巴马夫人将穿它出席具备历史意义的总统就职舞会。他说自己作为一个设计师的目标是让穿他设计的顾客看起来美得难以置信,同时把个性展露无遗。
正如吴季刚所说:米歇尔是他的事业运载火箭。“她给予我之多,甚至超过了我自己的想象,”吴季刚略带兴奋地说。
喜欢给芭比设计服装的男孩
乍一看,吴季刚腼腆、低调,看起来与实际年龄不符。曾经采访过吴季刚的纽约时报记者说,吴季刚看起来像是18岁,而非26岁。他的成功离不开家人的鼎力支持。
他生于台湾,自小喜欢芭比娃娃,家里收集了数百个芭比娃娃。那时,他喜欢一针一线地为芭比娃娃们缝制衣服。“我喜欢给芭比娃娃设计衣服,她们既没有脾气,也不会说话。”
吴季刚生于台湾一个富有家庭。父亲经营贸易公司,母亲从事医学美容。吴季刚9岁时,妈妈带着他移民温哥华,拜师学习服装设计和缝纫技术。在加拿大读完小学课程后,举家迁到东京念初中,同时在那里学习雕塑。在巴黎一年的交换生生涯,让他对潮流、时尚有了新的感悟。这段时间里,吴季刚爱上了逛面料店,各种设计灵感如泉水般奔涌在他的脑海。而令他最终决定走向服装设计之路的还是,《Vogue》杂志上著名法国设计师克里斯汀・拉克鲁瓦(Christian Lacroix)耶美轮美奂的高级定制服。2001年,吴季刚前往纽约,在帕森设计学院接受系统的服装设计培训。
儿童时代,他就开始不停地在草纸上勾勒各式各样的女装设计图。“在我真正明白‘时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之前,我就已迷恋上了它。”他说,“我享受为衣服构思设计图的每一个过程,迷恋做衣服的每一处细节。我喜欢所有漂亮的东西,而时装设计就能带给我这一切,就像雕塑和绘画一样,是一门艺术。我想这是我骨子里的东西,我天生就是这样。”
1998年,他的参赛作品在每年的芭比设计奖大赛上一鸣惊人,夺得晚礼服和新娘礼服项目的双项冠军。从此,他在娃娃设计界一发不可收拾。随后在巴黎举行的流行娃娃展览上,吴季刚夺得亚军。美国Integrity玩具公司以高薪请他利用课余时间为该公司的新款娃娃设计造型、化妆和服饰配件。
吴季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国“完美玩具”公司为一种流行玩偶设计衣服。获得这个工作让他将自己多年给芭比娃娃缝制衣服的经验尽情释放出来。他为流行玩偶设计的服装甜美高雅,华丽且浪漫,引领潮流。
吴季刚不会对此感到满足。“给玩偶缝制衣服不是我的最终目标,但这份工作确实有趣。我当时还在到处寻找成为一名真正的服装设计师的各种实践机会。”
得益于父母的一些资助,吴季刚于2006年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一点一点获得来自《VOGUE》等时尚杂志编辑们的支持。在他的时装会上,功不可没的时装编辑们是最热情的观众,也是他最好的朋友。他谈到自己的设计理念时一再强调,自己是在为所有女性,而不只是好莱坞派对上的女明星们设计衣服。这个定位非常重要,让他的设计风格摒弃了初出茅庐者的夸张做派,理智地显出朴实、实穿的气韵。也正是这一点,让他赢得了稳定而广泛的客户群。
2008年他获得了时尚国际集团(the Fashion Group International)的新人奖,还拿到了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的Vogue时尚基金奖。
“当你购买一个品牌时,你就买了设计者的故事。”吴季刚说,“我不想成为只窝在设计室里的设计师,我希望人们知道我们的故事。”
为完美职业女性做衣服
因为总统夫人的“鼎力支持”,这位年轻时装设计师的名字霎时挤满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从电台、电视台的访谈节目到廉价的服装连锁店都纷纷向他发出邀请。人们站在商店门口,一边兴奋地谈论这位时装界的新星,一边忍受排队的辛苦,等着买他设计的新式服装。“奥巴马效应”给他带来了莫大的收益。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许多设计师纷纷放弃了这项营生,连意大利奢侈品行业都遭遇严冬,失业的人无处不在,“但我的工作室不得不增加员工以应对不断增加的订单”。
如今,穿吴季刚设计的衣服已成纽约的新时尚。
吴季刚早已不是个涉世未深的学生,但对于这样的瞬间成名,显然还无法安然享用,大有诚惶诚恐的意味。据说,最近他避开了许多电视台的采访邀约,也拒绝了很多能让他一夜暴富的机会,继续专注于为职业女性做衣服。作为一名以给名流定制服装起家的设计师,吴季刚多次表示,自己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把客户打造成“能够自如地出入职场、美艳亮相于各色时髦的鸡尾酒会,同时又能够为家人准备可口晚餐,现代与传统兼备”的完美职业女性。
美国《VOGUE》杂志主编汉密斯鲍尔斯评价吴季刚道:“我们一直在期待,杰森如今的事业究竟能给他自己带来什么。事实上,他确实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绩,而且,他是这么年轻,作品却已经相当成熟。”
这位年轻的时装设计师现在正准备将自己的品牌向香水和化妆品行业扩张。最近,他又有了设计男装的想法。
显然,纽约设计界的当红人物收到了堆积如山的工作邀约,现在就看他的控制能力了。他说:“我很清楚自己该专注什么,我不会有第二个目标,我只想把我所有的精力放到做衣服上。做出那些既能够展现于T台,又能走出去,让女士们真正感觉到、接触到、穿到身上的衣服。”
服装设计认识范文4
关键词:课程育人;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课程作为立德树人最核心的载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核心作用。近些年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正肩负着顶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更应该全面的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机制的构建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来说,创新人才培养是教育规划过程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要想培养出综合型创新人才,其目标的定位应先定准,并以此来构建相关的教学体系以及教育开展模式。除此,创新教育的开展还应以专业特性为主,通过覆盖专业教育开展的全过程,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并构建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对服装设计行业而言,创新教育的核心机制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立体化很重要,不但会使实践课程体系更加丰富,而且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并将创业能力与创新思维结合,深挖学生的潜能以及出色的创造力。
1确立行业发展需求的目标
1.1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我国服装设计领域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对服装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正在不断提升。在思政课程背景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假如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与服装设计领域实际所需出现脱节的现象,那么就会出现人才与市场冲突的问题,毕业生压力也会不断增加[1-2]。因此,教师在课程开展前要确保课程中所存在的育人因素贯彻至专业只是当中,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提升学生思想认知,培养出思想政治坚定、全面发展、德技并修,具有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复合型人才。
1.2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要从自身学科角度进行分析,通过结合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以行业实际所需为导向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专业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创新教育贯穿至专业教育体系中,以此来培养出符合服装设计行业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3-4]。此外,在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应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原则为基础,不但可将课程思政的教育要求体现出来,而且还能满足专业技能培养要求,使专业课思想引领进一步突出。只有在根源上解决好关键问题,才能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思路与方法。基于课程育人背景下,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的核心基础。总体来说,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不但要具备服装设计专业技能目标,也要确保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2创新型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育人背景下,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不但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而且还是创新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有效载体。为实现服装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可划分以下几个方面:
2.1贯彻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而这一点与服装设计专业中所含的教学理念是相通的,也是相辅而成的[5]。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可将专业理论与创新理论有机结合并进行实施。将创新意识融入至课程当中,可使创新思维引导作用得到加强;创新实践课程与技能课程的融合,可有效拓展技能教育范畴;创新体验与专业实训衔接,可协助学生巩固自身的综合实践效能。
2.2设置特色创新课程
创新型课程体系是由双创理论为核心所组成的特色化创新课程,可划分为通识教育类课程以及专业教育类课程[6-7]。通识教育作为人文科学的代表,其教学内容也是以人文科学为核心而构建的创新课程,而专业教育类课程主要以专业核心与专业基础课程为核心版块,是目前选修模块所创新的全新课程。而专业教育类课程的整体架构以专业教学为主,创新理念在专业教学的融入,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创新课程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两者的融合才能构成完整的多维度思维整合模式[8]。
2.3规划创新型教学
教学模式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有着对应人才培养实施的指导性作用。较为笼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所讲授的课程重点也只能以示范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的能动性与自主性受到了局限,同时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也受到了影响[9-10]。在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教育规划当中,创新型教学模式的融入,应选取应景教学、社会考察等方式,来探索具有创新理念与创新方法的沉浸式教学,使学生创新意识得到开发的同时,也能具有独立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规划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差异化培养模式,采用针对性因材施教的方式,来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
3构建多层次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3.1构建课程教学与拓展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设计是一门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体系应注重拓展实践以及课堂实践的结合[11]。而课堂实践主要以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为主,拓展实践则是由相对应的创造性实践开展,具体可划分为:①课堂实践主要是针对不同专业而开展的创新型课程,例如创新课程、制作类课程以及创业方面的服装管理类等课程,这些课程都以创新为主要目标,在专业性不断改革深化的过程中,也为后续实践教学发展打下了基础。②拓展实践可采用竞赛、举办研讨会等方式来实施创新实践。一是开展系统性的培训教育,组织大学生参加相关的创新竞赛,以专业性较强的相关比歪来使自身竞争力得到提升。二是论文撰写、论文研讨等方式来对学生开展创新教学,主动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学生学术能力在得到提升的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三是项目研究,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带有针对性的创新项目,有效开展创新可行性的研究。
3.2建设创新服务平台
为使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与市场实际所需接轨以及创意成果符合大众需求,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迫在眉睫。同时,为了使市场与教育的联动可以实现更好的衔接,也需要学生适应知识灌输转实践输出的过程,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实施:①建设孵化基地,企业经营模式的模拟,以创新与创意为目标,从不同的环节分工来进行实践。孵化基地可直接面对社会群体,实施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尝试微型企业的运营方式。②建设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合作平台,不同专业学生所含的专业特色不同,以团队为主,开展不同学科交叉综合性创新实践。通过交流,清楚了解专业之间的创新路径,团队之间取长补短,提升资源整合效力[12]。③构建校地合作平台,所谓校地合作是企业与当地政府联合高校共谋发展的一种全新发展形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以及机会。高校通过整合自身的教学优势与社会资源,构建服装设计专业创新服务发展平台,为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最真实的实践环境。
4构建契合创新教育需求的教学评价体系
4.1教学考核评价
创新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已衍生出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创新教育的开展要求得到满足,应针对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来进行调整[13]。①将创新成果作为主要考核项目,使其形成验收式考核评价,并且在考核环节增加答辩等流程;②以创新形式为考核标准,形成以市场或社会效应的评价标准;③构建实践环节与教学课程互评平台,形成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来对教学体系进行统一评价,创新教学实施效率也会因此得到大幅度提升。
4.2专业能力培养评价
为了加强创新实践的综合发展,从细观的角度来跟进创新与行业的匹配度、创新教育质量以及贴合度,以此为基础来对能力培养方面开展多方位交互评价。而这种评价方式会考虑到创新教育的开展现状以及教育成果,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做到及时回应,确保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5建立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机制
5.1建立创新组织领导机构
从高校整体到具体课程,构建递进式创新小组,来完成策划、管理等相关工作并充分整合教育资源,来为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此外,创新小组还应时刻关注校内外所反馈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去解决问题;时刻关注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需求与变化,通过分析行业的实际所需来改革教学模式;学习国家教育纲领,在管理学生期间不但要用语言来对学生展开教育,还要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成为学生的表率,正确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未来发展置于国家的未来发展潮流当中。
5.2建立监督机制
课程育人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构建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平台,由高校领导部门来定期进行教学监督。以教学课程为单位,通过平台上报教学计划、成果以及进度,评价体系监管创新型教学质量。此外,监督机制在教育进程中起着推动作用,可使学生与教师自律性意识得到大幅度提升,加快创新教育发展[14]。
5.3制度管理的加强
高校应加强专业教师、专业教授等学科带头人、部门负责人以及辅导员的培训,营造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构建全面的育人格局。而且领导听课制度应进一步落实,并针对高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建议与指导,挖掘优秀课程、培育优秀教师以及其中的引导作用。除此,教师在考核的过程中,不但要把教师的专业技能列为年底重要考核的标准,还要将思政育人的效果列入其中,增加师德师风在年底考核的比重,将课程思政执行力作为教师评职称的关键,为思政育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6结语
服装设计认识范文5
关键词:人才培养;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纺织服装产品长期位居我国出口商品的第一把交椅,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就来自于中国。近几年,我国的服装业又有着较大的发展,这大大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服装设计这一新兴的文化形式逐步受到国人的瞩目和青睐。各种层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可贵的基础。
目前,服装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一是设计类人才,具有创新意识,能将技术与艺术融合为一体,转化为新的产品;另一方面是技术性人才,能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就业方向模糊,对美术设计课程重视程度不足。服装专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群有机工、样衣工、理单员、跟单员、质检员、营销员、工艺员、采购员、管理员、销售经理、外贸人员、生产经理、样板师、陈列师、裁剪师等工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美育缺失的农村,美术基础差,审美意识弱,对美术设计课程重视程度不足。
(2)教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许多中职服装院校缺少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室条件跟不上教学的需要。服装院校都有工艺室,但大多仅有简单的缝纫机械和熨烫设备,学生即使有好的创意,也很难在课堂上将其变为现实。同时,很多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社会实践不足。如果只有枯燥的理论,而没有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所以,学校所缺乏的正是在服装企业第一线从事设计的师资力量。
(3)教学形式枯燥,教学模式单一。目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主要弊病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经验,设计课等于画效果图。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服装专业的其他课程如结构制图和工艺制作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已深入人心,但设计课程囿于条件限制,仍主要以课堂说教式为主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市场需要什么,学校就应该培养什么,这就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深化改革。而改革的核心就在于教学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这是改革的关键环节。因此,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把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把面向市场、社会办学作为中职的办学方向,我校服装专业提出“3+2+1”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含义是:在三年制的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中,学生在校接受三学期全日制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职业综合能力的教育;两个学期的半工半读,即半天理论,半天实践课程,并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保持同步,实践课程的操作内容达到与企业的生产作业接轨;最后一个学期进入工厂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校企联合培养学生。这既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也实现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成长为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的目的。
在此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服装美术设计的课程目标及模式安排如下。
(1)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这一部分在前三个学期进行。学生首先学习素描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掌握服装人体线描稿的画法,了解服装款式的形式美法则,掌握服装款式图的画法。绘画训练不仅是画好服装款式图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学要做到学以致用,尽可能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在教学上,可以在课堂上模拟企业的生产流程与机构设置,以具体的设计需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新的款式,同时对企业的文化与工作机制形成初步的概念。
(2)半工半读。第四、五学期为半工半读,即半天理论,半天实践课程,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保持同步。这一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请进来”策略,“请进来”是指把企业相关设计及管理人员请进学校,使学生向其学习规范的岗位操作技能,了解企业生产管理过程和技术规程,锻炼他们适应企业管理的能力;本校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得以同步提升,为专业健康发展和提质上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把企业生产规范引进课堂。
(3)顶岗实习。此阶段是中职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期,同时也是学生实践技能与职业道德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采取“走出去”策略。“走出去”是指(把教室搬进工厂)选择实习工厂,确定实训时间、实训岗位,制定实训目标、实训安全以及学生实训生活安排,与实训工厂签订相关协议。跟踪学生工厂实训,观察引导学生实训,掌握学生实训动态,督促学生做实训记录和实训报告。记录学生实训时表现,调查了解学生实训时的心理状况、知识技术水平的变化情况,发现学生实训时出现的问题,然后探讨解决方案,解决与实训厂方相关的关系问题,写出学生实训工作报告和相关论文。
开展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对解决中职服装专业的教育如何适应现代工业生产,使教育教学紧贴生产需要,有着重要意义。“3+2+1”人才培养模式将充分体现服装中职教育的高效率,重视实践与应用,贴近生产一线的特点。在此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服装设计课程,只有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与企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云龙.中职服装专业实践“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纺织教育,2009(4).
服装设计认识范文6
1.山西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山西太原 030001;2.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山西太原 030001;3.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太原 030001
[摘要] 目的 探究太原市目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情况。方法 以太原市5家社区为例,随机抽取20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调查问卷自拟。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78.5%的人认为继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59人均对继续教育表现出认可态度,占100%,而大专及以下则仅占6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2.0%的人认为临床进修作为继续教育的方式效果更好;而影响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原因中工作因素占49.5%,占据首位。结论 继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应当根据社区医务人员的具体状况选择合理的教育和培训方式,适当调整工作时间,恰当利用业余时间展开针对性较强的培训。
[
关键词 ] 社区卫生;医务人员;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a)-0027-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需要在职的医务人员不断的去学习和补足自身[1],为了探究目前太原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状况,为在职培训提供必要的依据,笔者于2013年4月—2013年6月期间进行了太原市5家社区的相关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2013年4月—2013年6月期间调查的太原市5家社区为例,随机抽取20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工作类别包括医生、护士、医疗管理人员及药房管理人员。包括男89人,女111人,年龄22~52岁,本科及以上学历59人,大专76人,中专及以下65人。
1.2 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由山西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工作人员组成,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要求调查人员了解调查内容,能够对调查对象提出的问题进行统一、清晰解答。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建议进行自拟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等)、对继续教育的态度(是否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希望继续教育的形式(临床进修、参观学习、现场讲座、网络授课等)、影响继续教育的原因(工作因素、经济因素、家庭因素、健康因素、其他因素等)等,除基本资料外,均以问答形式体现。共发放问卷200份,采用不记名调查,当场填写当场回收,回收200份问卷,问卷有效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整理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率对比用χ2检验,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继续教育态度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157人认为继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占总数的78.5%,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59人均对继续教育表现出认可态度,占100%,而大专及以下则仅占69.5%,本科及以上学历对继续教育的认可度要显著高于大专及以下学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继续教育形式调查结果
在希望继续教育的形式调查方面,104人认为临床进修最合适,占52.0%;其次是参观学习,共65人,占32.5%;赞同现场讲座形式的共22人,占11.0%;认为网络授课较好的仅9人,占4.5%。见表2。
2.3 影响继续教育的因素
影响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原因调查中工作因素占49.5%(99),占据首位,其次则是经济因素、家庭因素、健康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分别占21.5%(43)、18.0%(36)、7.5%(15)、3.5%(7)。见表3。
3 讨论
医学是一门基于临床经验的发展性学科,继续教育对于提高各个岗位上的医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从目前我国的继续教育状况来看,医学继续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是国内外医学发展的不同步,导致医学教育内容没有能够与时俱进,缺乏一些新知识的引进力度和深度,加上继续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学员对于继续教育的内容往往一知半解,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尤其对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而言,单位条件限制和繁重的工作是目前限制在岗医生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78.5%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都是有继续教育的期望的,这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整体的继续教育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而不同文化程度的医务人员对于继续教育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学历越高则对继续教育的态度越积极,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59人均对继续教育表现出认可态度,占100%,而大专及以下则仅占6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调查结果与艾红梅的调查结果相近[2],这说明学历越高越能感受到现代社会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关注和期望,对于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在相应提高。
从希望继续教育的形式调查来看,52.0%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继续教育应当以实践较多的形式展开,这说明在职医务人员更注重一些临床新技术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不希望继续教育流于形式,止于理论,在与调查对象的交流中我们也发现希望采取网络授课的多为年轻人,而绝大多数人认为网络授课这种非接触性质的继续教育方式很难产生身历其境的感觉,没有现场的互动来加深记忆,这和丁原全[3]的研究结果相近。同样,大多数人认为临床进修是最能提高自身的方式。因此建议在相关单位在保证自身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可以有计划的安排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修[4]。
而从影响继续教育的因素方面来看,各方面原因都有,但是工作因素则是最主要的,占总体的49.5%,社区医疗服务人员是负责群众保健、预防以及基本医疗的第一线,工作繁重,很难抽出时间来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建议单位可以考虑采取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有层次的展开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此外,经济因素和家庭因素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分别占21.5%和18.0%,这个结果与陈妍茹等人[5-6]的研究结果不同,考虑原因是因为调查对象年龄层分布问题,而针对经济问题王蓉等人提出的由社区医院组织,聘请上级医院医师定期进行讲座及临床示范,并不定时安排医务人员参加会议进行学习,为在岗人员继续教育提供有力支持[7-8]。
综上所述,继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应当根据社区医务人员的具体状况选择合理的教育和培训方式,适当调整工作时间,恰当利用业余时间展开针对性较强的培训。
[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59-60.
[2] 艾红梅.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0(2):91-94.
[3] 丁原全.基层卫生士官继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10):1158-1160.
[4] 邱小雪,陈玉蓓.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结合护理岗位管理的思考[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7):3642-3644.
[5] 陈妍茹,韩大海,张满银.我国高等继续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估模型[J].继续教育,2013(9):9-13.
[6] 王蓉,高红,赵玲,等.成人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现状与改革[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56-57.
[7] 陈瑄,朱斯洪,张穗初,等.广州市社区医务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8):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