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专业就业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系统科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系统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系统科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1

Abstract: Engulfs the entire world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economic society has brought the unprecedented impact for our country, the university graduating stud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has one misfortune after another. This article is precisely based on such background, has carri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my school student, th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their employment thought tendency, the discussion employment difficult behind reason, to seek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 to instruct my school student to get employed smoothly carries on the beneficial attempt.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Employm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 Occupation plan

关键词:金融危机 就业 思想教育 职业规划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 education.

作者简介:王辉,男,1981年生,华中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现就职于嘉兴学院党委宣传部。职称:助教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为全面了解我校学生的就业思想动态,作者组织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思想动态调查,并做了相应分析。

一、问卷回收情况分析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61份,有效问卷361份,有效回收率达90.25%。本次调查的对象涉及全校学生,在回收的361份问卷中,男生作答134份,占37.12%,女生作答227份,占62..88%。其中大一学生作答117份,占32.41%,大二学生作答117份,占32.41%,大三学生作答111份,占30.75%,大四学生作答16份,占4.43%。工科类学生作答65份,占18.00%,理科类学生作答98份,占27.15%,文科类学生作答198份,占54.85%。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党员有47人,共青团员304人,群众10人,分别占13.02%、84.21%和2.77%。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来自贫困或较贫困地区农村的学生95人,贫困或较贫困地区城市55人,富裕或较富裕地区农村140人,富裕或较富裕地区城市71人,分别占26.32%、15.24%、38.78%和19.66%。本次的问卷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如实反映我校学生的思想状况。

二、金融危机下学生思想状态扫描

(一)就业心态解析

1.学生择业观发生变化

“在金融危机前,您的择业观是什么?”调查显示,选择先择业后就业的学生为92人,占25.48%,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学生为269人,占74.52%。这说明我校大部分学生的择业观是十分理性的。当追问“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您的择业观是什么?”调查显示,之前选择先择业后就业的92名学生中,有65人仍坚持与以往一样的观念,另有27人选择先就业后择业,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足以说明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了部分学生的择业观。

2.学生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比较矛盾

目前很多调查表明,高校毕业生扎堆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就业,这也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本次调查表明,我校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的过程中心情很矛盾。在问卷中设问“您是否愿意到城乡基层去就业”,186人选择愿意,78人不愿意,另有97人不确定,这说明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校学生对就业地点的选择不再那么苛求。而当追问,“你毕业时会选择在什么地区就职”时,64.27%的人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职,17.17%的人选择在中部地区就职,而只有5.81%和12.74%的人分别选择在西部地区和在城乡基层就业。对比显示,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还是大部分学生的第一选择,而迫于就业的压力,他们也准备退而求其次,这也充分说明了学生内心的不安和矛盾。

3.学生对工作的期望比较高

工作单位的性质是很多学生比较关心的,本次也对此做了相应调查。结果显示,14.40%的学生首选在国营企业就业,13.02%的学生选择在民营企业就业,而希望在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就业的学生则高达44.60%,这也应证了我校学生为什么热衷参加国家或地方公务员考试。另有27.98%的学生选择在外资企业就业。

而对于首份工作的月薪期望,9.14%的学生选择2500元以上,33.24%的学生选择2000元至2500元之间,而44.60%的学生则认为1500元至2000元之间的薪酬可以接受,另有13.02%的学生选择1500元以下。据笔者了解,中国广播网在2008年11月23日,委托中国人民大学世纪谨勤公司,对北京地区2009届本科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09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底线月薪为1660.5元。对比我校的调查结果,学生对首份工作月薪的期望偏高,在今后的就业辅导过程中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二)就业前景解析

1.对就业前景看法不一

接受调查的361人中,117人对就业前景感到乐观,占32.41%,188人对就业前景感到担忧,占52.08%,36人觉得无所谓,占9.97%,还有20人选择了其他。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对就业前景担忧,即使在2月7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7项措施,学生们对就业前景的看法仍然没有多大变化。对于这次会议确定的措施,有40人对前途充满信心,认为肯定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有105人只是有点乐观,感到不是孤军奋斗,而有169人却认为很难说,要看政策实施的具体效果,这占到被采访人数的46.81%,另有47人认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占13.02%,这两种看法占到被采访人数的59.83%。正因为对就业前途的担忧,接受调查的学生将更多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层面,希望学校及时解读国家就业政策,广开渠道提供就业信息。

2.选择考研的学生有所增加

调查显示,69名学生在毕业前会选择考研,占到19.11%,这个比例比此前有所增加。而对于选择考研的原因,则各有不同,36人是因为想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11人是因为想从事研究性的工作而选择继续深造,而有14人是因为想避开当前金融危机下的就业不景气形势,还有8人是因为其他的原因。

3.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途径多样

在我校应届毕业生中,参加工作是他们的首选,此次调查中,有246人选择毕业之后立即参加工作,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8.14%。而目前爆发的金融危机,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他们普遍觉得就业不易,应该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积极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而对于如何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则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170人次认为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扎实掌握专业技能,117人次想选修第二专业以增加知识储备,157人次计划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增加就业砝码,另有224人次则认为提升就业能力最好的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虽然学生们对于如何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看法不一,但是他们的态度是积极的,对于学习有着迫切的需求,这将极大的促进我校的学风建设。

(三)创业态度解析

本次对学生创业意图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24.93%的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打算,还有50.14%的学生在考虑中,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这部分学生中肯定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这表明我校准备自主创业的学生是很多的。对于创业可能面临的困难,36.43%的学生认为缺失资金是最大的困难,40.72%的学生认为缺乏经验是最大的困难,16.62%的学生则觉得没有合适的项目,4.43%的学生则认为缺乏相关部门的支持,另有3.60%的学生则觉得有多项困难。为此,在今后进行就业辅导时,应加强对自主创业的考虑。

三、问题与原因

1.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的影响

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心态比较复杂,一方面他们对自身的就业前景感到担忧,另一方面他们又期待比较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薪酬。综合调查资料分析,笔者以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是造成学生就业心态复杂的主要因素。其原因有二:第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导致学生对于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地方就业没有明确的目的,造成学生一窝蜂考公务员的现象,希望在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就业的学生高达44.60%足以说明这一问题。第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他们热衷考取各种热门证书,但并不清楚考取的证书和自己专业的相关性何在。即使选择考研的学生,也有相当多的人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为了暂时躲避就业的压力。

造成学生职业规划缺乏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有两点是至关重要地,其一是学生自己不清楚、不重视;其二是学校没有相应的课程或咨询中心。可以说,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导致很多学生的想法和预期脱离了现实。

2.大学生思想教育缺位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缺位带来的最大影响在于无法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也是造成很多学生消费观念不正确的主要因素。而思想教育缺位关键在于,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高校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过多的依赖两课教育,最主要的课程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基础》,而正规的课堂教育又由于教学内容单调和手段落后的影响,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我校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做出了努力,比如设立辅导员谈心制度,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关系,辅导员往往只能关注少部分学生,这大大削弱了思想教育的力度。同时,只注重专业教育和科研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也不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对策思考

1.拓展“两课”内容,促进学生思想教育

重视学生思想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抓好“两课”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坚持教材的基础上,要努力拓宽、丰富“两课”内容,紧密跟踪国家的时事政策,特别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政策,进行适时讲解,还可以进行适当的理财知识的讲解,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理念,使“两课”教学既有理论上的坚定性与彻底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象性,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正面回答和帮助学生认识大学期间学习、生活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

2.加强师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部分学生是在对自己未来职业并不清晰的情况下上的大学,如何合理规划自己,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成长成才,是很多学生所期盼的。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而且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能够为学生找到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目标。目前,我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都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指导,这些老师即便是有职业规划师资质,往往也是在工作之余通过短期培训获得的。师资基础薄弱,大量专业职业生涯教育人才的缺乏成了这一问题的瓶颈。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满足对专业师资的需求。

3.明确学生需求,增强就业指导课针对性

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对于工作的预期脱离社会的实际情况,为此要进一步明确学生的需求,增强就业指导课的针对性。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调整学生对工作的预期,使其符合现实需求,促进学生就业;其次,加大政策的解读力度,使学生全面了解国家的最新就业政策;第三,强化创业能力教育,对学生关注的问题,在创业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第四,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创造条件,比如扩大第二学位的选择范围,增设校外实习基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4.转变工作思路,促进我校学生顺利就业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扎实做好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推动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学校积极搭建平台,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在校党委的指导下,我校学生工作部(处)也做了积极尝试。其一是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动向和国家、地方的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并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积极就业,做好早规划、早选择、早签约。其次是主动出击创造机会。学生工作部(处)深入一线,利用我校在有色金属行业的资源优势,带队到江西铜业公司,云南铝业公司进行上门推荐毕业生。与此同时,与嘉兴县市人事局协商,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联合行动计划和方案,通过校地联合、学生企业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来开辟毕业生就业市场。

系统科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2

【关键词】 基础会计 高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79-01

《基础会计》是高等院校会计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学生学习质量直接影响日后学习。但由于《基础会计》拥有较强的理论性、逻辑性特点,导致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其中的理论体系。因此对高职教师而言,必须认清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特点,不断改进自身学习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基础会计》的理解能力。

一、高职《基础会计》教学面临的困境

高职《基础会计学》教学有其自己的方式与体系,从《基础会计学》的特点来看,其教学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

1、课程难度高

会计教学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极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运算能力、理论理解能力。同时,会计类学院为提升学生就业率,也会加强对学生逻辑分析、运算推理、理论理解方面的训练。《基础会计》因此被安排在大一教学中。

但由于《基础会计》具有高实践性、高操作性特点[1];同时对大一新同学而言,会计学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学生必须重新梳理自己的学习体系;再加之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能力较低、基础文化功底不高,更难以理解《基础会计》中的高操作性知识,最终导致《基础会计》教学中出现学习能力低下,教师教学困难等问题。

2、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基础会计》具有高理论性与高实践性,这一特点不符合会计专业高专业性、高实践性的特点。这种差别导致部分教师无法系统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只是理论,很少有实际会计运算、会计管理方面的训练,造成学生出现“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弱”的现象。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会计类讲师直接由一线会计转职过来,这类教师虽然具有极高的实践操作、讲解能力,但其中部分人员专业经验明显不足[2],对《基础会计》的理解程度远低于其他教师。这类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经常出现“不会讲解”的情况,这一现象更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

二、高职院校进行《基础会计》教学的几点建议

高职院校进行《基础会计》教学必须结合学校教学方针与学生学习特点,从现阶段高职类学校教学特点来看,《基础会计》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立足多媒体,开展多方位教学

我国高职院校基本完成多媒体建设,教师在开展《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可立足多媒体,展开多方位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多媒体教学进行定位。本文认为,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学的根本还是教师讲解,因此教师切忌出现“多案例、少讲解”的现象。教师可以此为基点展开教学[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整体教学纲领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收集与本节课教学相关的案例(案例数量必须超过两个),并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知识内容特点进行介绍,指导同学记牢本节课的重点。其次,播放多媒体案例,与同学共同讨论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内容。之后,播放另一部案例,并将班级内同学划分为若干讨论小组,使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对案例内容进行讨论,教师应根据本节课内容指出讨论的重点,待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邀请各小组代表与大家分享讨论结果,并对肯定、分析学生的观点。最后,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指出该案例中所涉及的理论现象,对其中的优缺点做评论。

经过教学,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能逐渐进行独立的案例分析,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

2、以“微时代”为媒介,展开全时间段教学

《中国教育导报》指出,单纯地课堂教学无法满足高职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本文建议要充分运用学生课余时间,采取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基础会计》教育。

“微时代”为教师展开课余时间教学提供便利,教师可建立以班级为主体的微博群、微信群,并传播《基础会计学》知识。教师可先收集部分优秀教师讲解《基础会计》的视频,并将其上传到微博群中,以管理员身份将视频发送的各个同学的邮箱中,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观看视频。待学生观看视频之后,组织学生在微博群里进行讨论,相互分析视频中的内容。教师可根据聊天记录详细记录有用信息,并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微信朋友圈开展教学,收集与《基础会计》相关的信息,并以朋友圈链接的方式分享[4]。微信也为教师与学生实现一对一交流提供便利,教师可随时保持与班级干部的联系,收集学生学习信息,根据学生学习效果转变教学方法;也可鼓励学生多向教师提问,随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通过全时间段教学,学生的课余时间被有效利用起来,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会不断提高;同时,由于教学媒介符合高职学生心理,因此学生对其的排斥感大幅降低,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

三、结束语

《基础会计》是会计类专业展开系统教学的基础性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必须认识到《基础会计》教学与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做好问题分析,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同时也要不断吸收学生对教学的看法,使教学方法与学生建议形成有效的互补,才能进一步教师提升《基础会计》课程传授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光.关于高职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的讨论[J].辽宁高职学报(教育改革),2014,07(4):38-39

[2]严明星.高职基础会计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科教研究),2012,2(12):29-31

系统科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3

【关键词】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学生工作者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67-02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直接影响到大学新生的大学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对于大学新生的四年大学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大学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普遍增加,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更多的引起各高校的重视,都加大力度对如何做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展开研究,并得出较成体系而科学的理论经验。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我们从学生工作者的视角研究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与爱校教育、法纪与自律教育、专业与学习教育、生活与人格教育等,而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目的则是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自觉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及方式,处理好各种关系,逐渐培养成高素质、守纪律、讲奉献、适应能力强的合格大学生。[1]

首先谈谈爱校教育,大学新生在入学前对即将踏入的大学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了解,但比较肤浅,对自己所在大学的认识还只是局限于一些物理上的信息储备,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升华为一种情感上的认可,甚至找到切身的归属感。现在各高校针对爱校教育都有一些较为成熟的方法,如让大学新生观看学校历史影音资料,邀请知名校友为大学新生做演讲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实际,直观地向新生讲解学校的校园特色、人文气息等,还可以结合自身在学校里的生活、学习经历向大学新生校教育。

自律教育对大学新生来讲至关重要,而自律教育成效则直接反映到其自身生活、学习状况上。在上大学以前的学校生活相对约束性较强,给予学生的自主性远少于大学,绝大多数大学新生对于大学里相对自由和独立的生活学习状态都没有经验储备。引导大学新生形成较高的自律意识,有效而充分的利用时间,妥善安排好生活,正确走上求知学识之路是我们的工作重心。我们应尽早将大学“自由”的生活学习模式告诉他们,并以老生中的成功或失败例子佐证说明,让大学新生全面地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印发宣传册、举行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告之他们正确而科学的生活学习方法。

再谈专业教育,专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①教育新生加强自强、自立和忧患意识,在思想上确立为社会服务而学习的观念;②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知识结构、课程结构,就业前景及胜任的工作领域;③向学生介绍学科发展情况、理论前沿和专业前景,并强调学好基础课对专业课的重要性;④请高年级学生介绍自己的专业思想形成过程,交流学习专业的心得与体会。[2]我们除了紧扣以上几点以外还可以结合专业自身的特点展开更为实际的辅助教育方式,如化学、物理、生物类专业,可以在学院的支持下组织大学新生到实验室参观,而历史、哲学、文学、外文类专业,则可以开展书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大学新生们对自身所学专业的了解微乎其微,而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又将对学生今后学习的兴趣、态度、方法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做专业教育时绝不能有任何懈怠。我们还可以设立“学长服务平台”、“专业知识咨询频道”等比较灵活、可操作性强而更全方位的信息传播渠道。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还可以为大学新生介绍“转专业”、“辅修”、“双学位”、“交换学习”等相关政策。

学习教育在做好自律教育与专业教育之后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存在明显的差异,突出表现在:①课堂教学方式上的差异;②考试方法上的差异;③教学课程设置与课任教师安排上的差异;④教学场所与教学时间安排上的差异。[3]这些变化对于大学新生具有相当大的冲击,因而学习教育必不可少而且还必须有一定的时效性。我们应该针对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主要差异,帮助他们提高对这些差异的认识,并对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做深入的解析。让他们从大学强调自主、发散、探究学习的根本机理出发,切实去感知并及时有效地适应大学学习,顺利地进入学习正轨。另外,我们还可以有目的性地启发他们对于新学习环境、方式、节奏的兴趣,从积极的层面上去促进大学新生对于大学学习的认同。并从侧面对他们进行引导,引导他们主动去掌握大学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规律,甚至主动去探索如何做好大学学习。

再看生活教育。在进入大学前,大学新生都处于“监管式”生活状态,进入大学后则是自由的生活模式。恰如厉以宁教授的“自行车理论”所说,自行车车速越快越难控制,越容易发生事故,因而生活越是自由,越是少了约束,大学新生们越易迷失,越易失去自我。而使大学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出发点。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立精神,克服依赖思想,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要培养他们的自信精神,使他们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尽快改变自己过去的生活风格和行为习惯,以适应新环境的需要。要培养他们的自强精神,使他们逐步树立顽强拼搏、勇攀高峰、战胜困难,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质量。[4]大学新生自身经验的缺乏,导致在看待问题,辨别是非上有较大的欠缺,因而在入学后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进行多方位的引导,还可以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体系,由参与学生工作的老生们亲力亲为,密切地关注大学新生生活,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为大学新生点亮生活的航标灯。当然,一切问题应该从最根本出发,对大学新生生活教育,我们应侧重于对大学新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于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的提高。

最后再谈人格教育。人格教育的范围较大,涉及面较多,但每一项都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做到系统科学,循序渐进且宁缺毋滥。我们可以从个人品德、思想素养、道德素质、人生理想与人生目标等方面入手。个人品德、思想素养及道德素质主要是指大学新生自身精神层面的内涵,强调对正确的道德观念、积极健康的思想素质、规范的个人操行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除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相关学习以外,我们还可用“楷模效应”、“名人效应”、“榜样效应”等方式来正确引导大学新生。而人生理想与人生目标,不仅对大学新生的近期进步有很大影响,甚至对其长远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可见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对大学新生来说必不可少也极其重要。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指出:“青年大学生要有理想,同时还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认识我们的国情,要有坚韧不拔的充分思想准备,取得成绩时不盲目乐观,遇到困难时不气馁悲观。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历史的胜利和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艰苦奋斗的人们”。[5]足见帮助大学新生尽早树立合适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的意义之深远。对于理想教育,我们可以选择简易例证来引导大学新生,也可用本专业杰出校友的经历来加以佐证,如邀请同专业的“翘楚”为大学新生做励志演讲,也可以深入地介绍专业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中的影响等。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学生工作者是大学新生接触最早也是接触最多的人,因此,学生工作者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可以说其工作绩效直接影响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成败。学生工作者一定要勤于学习,善于反思,勇于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三方面:

第一,明确自身职责,了解新生需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对在这项工作中所担当的角色以及对自身职责的知悉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把上文中所提到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与途径了解清楚,把任务与使命理解透彻,对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我们所承担的职责有深刻的认识。我们必须在开展工作前做足准备,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所涉及的各方各面都有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掌握,不断强化我们的角色意识,加深对这项重要使命的认识。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与大学新生的角色进行交换,从大学新生的视觉出发去了解大学新生的需求,去把握大学新生的动向,切实保证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基础上对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火候”拿捏得当,而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能做到游刃有余。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具备适宜条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必须具备足够的能力与良好的素质。一个好的学生工作者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首先,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不辞劳苦的敬业精神。其次,必须对相应专业有足够的认识,对学生在校过程中遇到的重要事项比如课程安排、实习安排、毕业设计等清楚明了。第三,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必要的知识,掌握与大学教育相应的教育方法。第四,必须明确自身地位,既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学生的朋友、学生利益的维护者。[6]

我们的自身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新生教育的好坏。我们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与能力,如自身判断是非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从容应对普遍发生的疑难杂症,能够承受来自学校、家长等多方面的压力,能够在大学新生面前树立起“活榜样”形象。

我们还应具备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相应的教育方法。我们必须具备较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在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必须避免因为我们自身的交流、沟通能力差而影响全局,甚至给大学新生教育的施行增添障碍。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历史、地理知识,对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甚至对少数民族的生活起居、风俗习惯都应知晓。我们必须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感,对于社会上的风气,社会中发生的事情有正确的辨别和合理的判断,对于社会中的悲喜之事给予适宜的反应。

第三,加强自我反思,主动探索创新。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为苍狗”,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带来了更多新的难题。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下我们首先必须重视现阶段大学新生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现阶段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从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结构单一,专业人员不足。②入学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形式主义倾向,片面注重和追求入学教育的表面形式。③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周期短,列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所占权重偏小,缺乏较为完善和合理的考核评定体系和指标,长效机制不健全。[7]

在正确地审视这些问题后我们发现在大学新生教育中能够去主动探索创新是一个极为迫切而切合实际的要求。首先强调的是主动,我们知道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8]

一个人的主动性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主动去摸索规律,主动去探清所遇到的问题,主动去了解所发生的案例,主动去研究、分析、解决在现阶段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必须主动去通过学习来不断提高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技能,我们还必须秉持探索创新理念。当前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出现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敏锐,这些问题的直接后果便是大学新生教育意义锐减,收效甚微,而带来的间接后果则是大学新生的抵触,社会的评判与职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不断地去探索问题存在的根源,并积极探索新方法来消除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必须坚持在解决存在的旧问题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去创造出更合适宜,更加有效的新方法。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高校开始尝试新的方法,如北京师范大学开展的成长训练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开展的新生入学适应性辅导活动――“同心圆”项目、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等。总之,创新在当今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是应大力倡导的,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必须坚持以“创新”为导向,贯穿整个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创出一片新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黄维秋.大学生入学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5(4):87~89

2 李荣光、王发棠.浅谈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问题[J].山东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1):147~151

3 王宜勤.对大学一年级新生教育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3):86~88

4 罗 莉.大学新生不适应性及对策浅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6~58.

5 .文选、继承和发扬的光荣传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 侯晓蕙.大学新生问卷调查及教育问题剖析[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