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标准化变电站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标准化变电站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标准配送;智能变电站;标准化;装配
引言
2009年国家电网启动第一批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的建设,经过5年的探索和研究,智能变电站技术在原理研究、设备研制、设计优化和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并基本确定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方向[1-4]。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正是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方向之一。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是标准化设计和模块化建设,形成电气一次、二次、土建各专业标准化技术方案,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的目的,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2013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的首批五项标准配送式变电站试点工程已经相继建成投产,文章对这五项试点工程中应用的主要技术方案进行研究,并对工程的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分析,提出标准配送式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方向。
1 技术方案
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是标准化设计和模块化建设。标准化设计的主要技术表现形式为:应用通用设计和通用设备进行电气主接线设计、电气总平面布置以及设备选择;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二次设备间接线标准化,采用预制光缆、预制电缆,实现“即插即用”;建、构筑物应用装配结构,结构件采用工厂预制,实现标准化,统一建筑结构、材料、模数,规范围墙、防火墙、电缆沟等构筑物类型,应用通用设备基础,应用标准化定型钢模。模块化建设的主要技术表现形式为:电气一次设备高度集成测量、控制、状态监测等智能化功能,监控、保护、通信等二次设备全部集成布置于预制舱,一、二次集成设备最大程度实现工厂内规模生产、集成调试、模块化配送,有效减少现场安装、接线、调试工作,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建、构筑物采用工厂化预制、机械化现场装配,减少现场“湿作业”,减少劳动力投入,实现环保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基础采用标准化定型钢模浇制混凝土,提高成品工艺水平。
(1)一二次设备高度集成。一次设备本体配置传感器、智能组件,集成就地测量、控制、保护、状态监测等智能化功能。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状态监测单元就地布置间隔内,与汇控柜整合形成智能组件柜。厂内完成接线、调试,现场整体安装。10kV、35kV采用“预制舱式配电装置”,10kV、35kV开关柜分别布置于各自预制舱内,舱内设置安防、消防、暖通、照明、接地等设施,整舱运输、现场拼接。
(2)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采用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实现二次设备整体采购,根据统一功能要求和技术规范,集成商承担全站二次设备配置、调试、运输、安装等工作。预制舱内布置二次设备屏柜、交直流配电系统、通信设备,设置安防、消防、视频监控,配置暖通、照明、接地设施,二次设备在工厂内完成安装、接线、集成调试等工作。预制舱整舱运输配送,现场整体吊装、就位。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大大减少不同二次厂家之间现场技术协调,提高了二次系统整体性能,缩短了建设周期。
(3)二次接线即插即用。采用预制光缆、预制电缆,实现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二次设备间光缆、电缆标准化连接,二次连接“即插即用”,提高了二次线缆施工的工艺质量和建设效率。
预制光缆、电缆由统一标准的连接器插座和插头、线缆、热缩管等构成。插座侧固定于屏柜与设备连接;插头侧连接线缆,按照定制长度工厂预制,现场插接。变电站二次回路采用标准化设计,跨房间、跨场地不同屏柜间二次装置连接采用预制光缆,一次设备本体机构箱至汇控柜间的控制电缆采用预制电缆,接线快捷、准确。
(4)装配式建构筑物。a.装配式建筑物。建筑物采用标准配送式结构,统一建筑结构、模数、柱距、层高、跨度等,形成标准化预制件,工厂加工、现场整体安装,0米层以上建构筑物全面实现装配化。建筑物主体一般采用轻型门式钢架结构或钢框架结构,外墙、内墙、屋面板等维护结构采用装配式墙体,建筑墙板开展模块化、精益化设计,在工厂内预留孔洞,完成各类埋管、接地件、配电箱、插座等安装定位。现场无需开孔埋管,实现建筑物各类管线全部暗敷。b.装配式防火墙、围墙。围墙、防火墙采用装配式组合墙板体系,预制混凝土柱插接预制墙板型式,墙板工厂预制,运抵现场后采用插接安装。c.装配式构架。设备支架由设备厂家配送支架柱,现场安装的方式,与基础采用地脚螺栓连接,其方便施工及安装,减少混凝土基础杯底找平和二次灌浆施工环节,缩短工程周期。构架梁采用三角形格构式桁架结构,三角形格构式桁架梁分为钢管格构式和角钢格构式,钢管格构式钢梁弦杆拼接接头采用法兰连接;角钢格构式钢梁弦杆拼接接头采用螺栓连接。梁腹杆可以采用焊接和螺栓连接。
2 试点工程的经济技术分析
2.1 大幅减小变电站占地面积。试点工程围墙内占地面积减少10~25%、建筑面积减少15~30%。
2.2 大幅提高工程建设效率。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的工程设计、工厂加工、土建施工、安装调试等环节有效衔接,实现全过程精益化管理。试点工程建设周期较常规变电站减少约60%,土建施工、电气安装、现场调试时间较常规变电站缩短约50~60%。
2.3 有效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与常规变电站工程相比,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减少了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二次设备数量、施工安装工作量,现阶段由于建构筑物预制件尚未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建筑工程费用有所增加,初期建设成本较常规变电站高约1.5~5%。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大幅缩短建设周期,220kV变电站可提前9~10个月、110千伏变电站提前6~7个月取得经济效益,经LCC成本测算,全寿命周期较常规变电站降低5~10%。
3 发展方向
经过首批五项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经验积累之后,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第一、电压等级向330kV和500kV发展;第二、装配式建筑物向多层结构发展;第三、智能化变电站集成更多的高级应用功能,包括:故障综合分析、智能告警、远方不停电修改及核查定值,实现自动化系统信息一体化、模型标准化。
4 结束语
目前,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首批试点工程的实施,其在工程建设中的优势已经突显:占地少、效率高、功能集约、信息集成。随着其在关键技术、设备制造和功能应用等方面的不断提高,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在投资、占地、环保、建设效率和智能应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必将是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典型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评价报告[R].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11.
[2]国家电网公司.Q/GDW383-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3]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750kV智能变电站部分(2011年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标准化变电站建设方案范文2
[关键词]变电站;土建工程;标准工艺;强制性条约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143-01
0.引言
在《110-500 kV输变电工程标准设计要求及可研深度规定》中,明确规定变电站需要实现其基本及核心功能,其全程、整个寿命周期内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在建筑风格上,倡导工艺简介、施工便捷、流线型与环境协调。但是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变电站一直采用的是非标准化工艺设计,不同的土建规划和设计,导致各个变电站形态不一,颜色结构等与环境格格不入,更有甚者,不少变电站成为了破坏当地环境的罪魁祸首。
1 变电工程土建标准工艺
变电站土建不同于其他土建工程,其质量会直接关系到人身以及整个电网的安全,直接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故在变电站土建施工方面一定要严格遵守施工标准工艺,严格遵守强制性条约,将质量问题时刻牢记。近两年,我国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刊发了电力工程建设相关文件,《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决定》和《关于和》。目前国家对变电站施工工艺越发重视,其标准工艺质量水平也是专家学者乃至国家关心的问题之一,这成为了考量企业整体施工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标准工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给出了较高的要求。变电站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质量以及施工标准成为了评判该工程是否为质优工程的度量手段之一。
2.变电站土建工程标准工艺建设要求
变电站土建工程需要特别成立工地建设实施组、工作组以及领导组,各大组队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土建工程实施组需要根据施工计划以及施工目标,价格详细的施工方案制定出来,保证整个项目工程各个质量环节都得到切实的落实;工作组需要对施工目标进行分解,将项目结构进行有效拆分,并对项目质量工作责任体系进行划分,组织开展标准工艺的工地建设应严格根据工程施工的目标,将细化方案与措施制定下来,从而有效保证工程质量责任在各个质量控制环节得以有效的落实。另在变电站土建标准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进;领导组主要工作就是对整个项目进行指引和统筹,对工地标准化施工进行协调处理。
变电站土建施工系统由设计方、施工方、监管方、业主等组成,按照施工标准工艺进行考量,这一工作责任包含:
①对土建施工标准工艺的开展实施以及检查全权负责;
②对土建施工标准工艺的创新点进行搜集整理,并做好记录及时上报;
③负责标准工艺施工宣传工作与培训工作;
④结合变电站土建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工程中所应用的标准工艺管理文件进行编写;
⑤标准工艺创新工作的研究,并记录;
⑥根据新的标准工艺对员工进行培训,并将新的技术教给施工人员;
另外,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标准工艺进行检查落实,并对标准工艺的实施情况进行评断。
3.变电站土建标准工程工艺设计与施工
严格按照标准工艺施工,这是保障变电站安全的关键因素。安全不仅仅是设备安全,更重要的是人身安全。变电站土建施工一切活动都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法规和规章制度,并且需要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工作。
3.1 变电站土建标准工艺设计管理
根据相关的标准工艺管理要求,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时,相关的设计部门应该依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中的相关规定,对标准工艺的应用开展专项设计工作,在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切实掌握标准工艺的相关要求。在工程设计中,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小组讨论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障土建工程的正常开展。在项目设计前,需要组织系统中O理、施工、设计、业主等相关负责人和员工,并且需要邀请一些资历较老、具备丰富施工经验的老员工参与其中,将标准工艺流程进行彻底审查,对已经形成的标准工艺流程可能出现的纰漏给出解决办法。
3.2 变电站土建标准工艺施工管理
变电站土建工程由于其具有排他性,不同区域的变电站具有不同的特性,其与当地的地形地貌、供电需求等相关,所以对实际的操作标准以及规范也是因地制宜。根据我国颁布的各种不同的施工标准,变电站土建施工应该据此为施工和管理标准,若是没有完全符合的规章制度时应该寻求相近标准。
3.3 变电站土建严格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由于变电站工程设计土建工程以及输电线路架设、电气安装三个专业,工艺复杂,设备材料忠烈多,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班施工队同时开工的情况。因此在施工事前,设计部门应该全权对施工部门的技术人员交付设计图纸,并且对其中的难点疑点及时指出。施工部门在获取图纸之后,应该紧急联系施工人员,将图纸仔细审核,分析审查图纸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分析图纸的可行性。在图纸会审过程中,设计部门应该派代表出席会议,一起探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图纸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由于变电站施工设计范围比较广泛,涉及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较多,在遇到意见不统一时候,应该及时上报。变电站土建工程设计和施工环环相扣,应该及时信息共享,尽快解决图纸问题。
3.4 严格执行标准化施工方法
在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有首件样板作为技术标准,不断加强施工工艺标准化知识培训,使得施工质量得到保障。施工单位应该制定有效的施工组织和设计方案,并且保障施工队所有的施工人员认可并确定会用该标准进行施工,但是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每个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经验不同,或者对设计中的施工流程了解不够,不能严格执行这套标准,导致后期在施工中使用的方法不够科学,不合乎规范。此时技术人员应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得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不受影响。
3.5 设备材料供应严格管控质量标准
材料是保证变电站土建工程质量的基础和物质条件,是一项合格工程项目的首要因素。倘使从材料开始就不符合施工标准,标准的变电站工程无从谈起。由于变电站所需要材料种类较多,材料质量要求标准各异,在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到实际运用问题。例如木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等等。首先需要根据施工图纸所提供的设备数量、材质、规格、技术参数去安排采购、确定供应商供货;其次,在施工现场需要对材料进行分类摆放,便于施工人员使用;最后以防万一,不让设备材料问题对工程进度产生影响,施工部门应该及时和采购部门沟通,将数量、规格、品牌及产地等情况摸透,避免材料不符合施工要求情况发生。
4.对变电站土建标准工艺化相关建议
4.1 土建工程策划工作应该得到重视
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应该经过施工技术工作者论C,内部审批合格之后,报给监理部门与业主项目部门审批合格之后才可以予以实施。
4.2 加强学习交流与沟通
对于标准工艺示范性工地建设中的各种控制数码照片予以收集与整理,并且及时地对己完成的创新成果及标准工艺的应用予以汇总与统计,将有关标准工艺应用、报表材料与创新成果展示课件等制作出来,这些对于加强工作人员的学习与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人们对标准工艺示范性工地施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进行分析与查找,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推动问题的解决,进而使得标准工艺示范性工地的管理水平以及施工工艺水平得以有效提高。
4.3 加强标准工艺建设施工人员的培训
在国家电网输变电土建工程标准工艺建设过程中,应该将人员培训机制确定下来,并且制定适当的培训计划,设立出专门的标准工艺学习教室。在工作人员标准工艺培训的过程之中,应该分为工程操作层以及工程管理层两个层次开展培训工作。
5.结语
施工标准工艺将是变电站土建工程的发展趋势,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标准化理论施工,将会大力提高变电站施工质量。笔者认为未来的变电站标准化施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生产;其次,电气网络化应用下,人工智能操作将逐步推进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靖.谈变电工程标准工艺设计及施工[J].民营科技,2011,(13).
[2] 周秋鹏,孙向东,吴松“标准工艺”对电网建设质量贡献度分析[J].湖北电力,2013,(4).
[3] 闵小利.长庆送变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10):11-44.
标准化变电站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变电站;土建施工;标准化管理;开工标准化;工艺标准化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2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1-018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1.088
1 标准化管理的理念
标准化管理是集先进的管理理念、有效的控制方法为一体的先进管理手段,是照章办事、规范程序、提高质量、增强效能的有效途径。全面加强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深化标准工艺应用,实现对工程建设水平的全过程管理。
变电站土建工程标准化建设以设计为龙头,依托标准化人员组织和标准化配置,以标准设备材料、标准工艺、标准措施和标准行为为基本管理手段,在保障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工程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全面提升。以强化业主项目部管控为重点,标准化建设创优争先,精益化管理创精品工程,创新实践全面提升同业对标指标。
2 标准化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变电站工程土建标准化典型经验适用于连云港地区所有在建和待建变电站工程。考虑到地址条件和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典型经验中局部内容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对不涉及客观因素影响项目均可参照本典型经验执行。
变电站土建工程标准化建设以工程创国网优质工程为基础,以标准工艺应用为重点,实现变电站土建工程建设“设计标准化、开工标准化、措施标准化、工艺标准化、行为标准化”,确保土建工程安全生产和质量受控,实现对变站土建工程的全过程管理,最终促使整个系统变电站土建工程质量全面提升,实现工程零事故、零缺陷移交,确保基建安全管理、工程质量综合等各项指标的圆满完成。
3 设计标准化
设计标准化就是要进一步推广应用国网通用设计、通用造价、通用设备典型规范并进行合理优化,贯彻“两型一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有关要求,积极应用新技术、标准工艺,按国网深度要求进行初步、施工图设计。设计标准化管理目标包括:以创国网优质工程为目标、标准工艺应用为重点,实现地区基建工程标准化建设,确保工程安全生产和质量受控。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满足国网公司通用设计有关规定;设备主要参数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备要求;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率100%。落实基建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根据地区输变电工程建设特点,全面落实省市公司相关会议精神,确保设计院出去的图纸设计标准统一。
设计单位及时对前期变电站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通过专项技术攻关,对设计问题逐一解决,实现设计方法的统一。同时设计单位结合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特性,及时对设计方法进行变更和调整,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于新的设计方法及工程施工要点和难点,设计作必要的说明,确保工艺施工准确性。除此之外,设计单位根据常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要求,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做出必要的说明。
为了进一步巩固设计的“龙头地位”,加强设计对工程质量的引导作用,变电站标准化建设加强对设计的标准化管理,重点实现设计方法的统一、优化和完善三项目标。
4 开工标准化
开工标准化是变电站土建工程标准化建设关键环节,其成效直接体现了标准化在工程前期建设过程中的执行情况,因此在变电站建设初期,应高度重视变电站开工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情况。
4.1 现场临建设施布置标准化
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办公室独立设置,布置合理,设置在站区围墙外,并与施工区、生活区分开隔离。各办公区挂设组织结构,工程进度、责任牌、安全网络图等标识牌。适宜位置设置宣传栏、标语等宣传类设施。
生活区设置农民工学校兼道德讲堂,为作业人员做好岗前培训。员工食堂设施配备齐全,做到干净整洁,符合卫生防疫及环保要求。
材料加工区材料、设备、工具按定制区域堆放整齐,并设置材料、工具标识牌。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牌悬挂应醒目、规范。
4.2 施工区布置标准化
施工区实行封闭管理,采用安全围栏进行围护、隔离、封闭,有条件的先期修筑围墙。施工现场设置施工风险管控动态公示牌。孔洞及沟道上应安装临时盖板,盖板采用厚木板、多层板或其他强度满足要求的材料(盖板强度10kPa)制作,并涂以黑黄相间的警告标志和禁止挪用标识;遇车辆通道处的盖板应采用花纹钢板适当加厚,以增加强度。孔洞及沟道临时盖板下方适当位置(不少于4处)设置限位块,以防止盖板移动。
4.3 临时用电设置标准化
施工电源箱正面布置“当心触电”的安全警示标识,张贴安全用电责任牌,载明配电箱编号、名称、用途,维修电工姓名、联系电话。漏电保安器应定期试验,检查表张贴在电源箱门内侧。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及开关箱装设总分断开关。开关箱与分配电箱的直线距离不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直线距离不超过3m。每台用电设备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实行“一机一闸”制,开关箱中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符合GB 6829-2008的要求。
4.4 开工档案资料标准化
在第一次施工图交底时,同时进行档案资料交底。规范档案收集、编制过程中对纸张、书写、用表格式等方面的要求及预立卷时各参建单位的分类号,加强工程数码照片的采集。数码照片按文件要求每周进行整理,并由监理审核,在每次的工地例会时提交业主进行检查,将检查情况列入例会纪要中。基建管控录入及时,保证信息的完整、准确。
5 工艺标准化
“工艺标准化”是变电站土建工程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核心,也是决定工程实体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关键环节。“标准工艺”的应用得分率和成品实施效果决定了变电站土建工程标准化建设水平,因此变电站标准化建设过程应高度重视并不断深化对现有“标准工艺”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标准工艺”的应用延伸,力争实现工程每道施工工序标准化管理。
在工程开工前,业主项目部组织设计、监理项目部、施工项目部分别召开“标准工艺”应用策划会,明确了“标准工艺”应用要求和应用清单。策划的标准工艺清单要求设计单位进行“标准工艺”设计,源头落实“标准工艺”要求。实施首件样板引路,提升施工工艺水平。
6 土建工程重点分项标准工艺项目的应用
6.1 内墙贴瓷砖墙面
(1)施工前对墙砖地砖进行先预排,不出现小于整砖的1/2;(2)墙面砖与地面砖砖缝应对缝,吊顶边条宜正好压墙砖平缝,显示墙面整砖为好;(3)有防水要求的墙面,在≤1.8m高度范围内涂刷防水材料。
6.2 外墙贴砖墙面
(1)对基层混凝土进行清理,太光滑的墙面进行凿毛;(2)分层进行打底,排砖保证砖缝均匀。分格条在使用前用水充分浸泡,以防胀缩变形。
6.3 清水砖墙、压顶、变形缝
(1)围墙压顶按设计图纸定制成品塑模。混凝土不添加粉煤灰,采用高标号C40混凝土增加成型效果;(2)在定型塑模上钉铝合金滴水线条。压顶与砖墙交界空8mm凹槽,用耐候胶打胶处理;(3)围墙压顶底部两侧距边缘20处做滴水槽,尺寸为20*10;(4)变形缝设置在墙垛间,缝宽25mm,间距不大于15m,间隔3~4跨,在地质条件变化处、转角处第二跨必须设置。
6.4 内墙涂料墙面
(1)涂料采用环保乳胶漆;(2)基层为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粉煤灰砌块时,应用采用机械喷涂M15水泥砂浆(内掺适量胶粘剂)或界面砂浆进行墙面毛化处理,并进行洒水养护;(3)根据基层表面的平整度确定刮腻子的遍数,尤其要注意梁板柱接头部位及墙顶面、门窗口等阴角部位的施工质量;(4)涂料施工时涂刷或滚涂一般三遍完成,喷涂不限遍数。
6.5 外墙贴砖墙面
(1)用经纬仪在四大角(建筑物边角)、门窗口边打垂直线;高层建筑可使用线坠、崩铁丝吊垂直,根据面砖尺寸分层设点、做标识;(2)打底时要分层进行,终凝后浇水养护;(3)外墙面砖的缝隙均匀一致,缝宽6~10mm,阳角套割吻合。外墙面砖需设伸缩缝。
6.6 卷材防水
(1)卷材长边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短边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采用两层以上防水时,严禁垂直粘贴;(2)水落口周围500mm范围内,天沟、檐沟的拐角处,泛水与屋面连接的阴角处均应设附加卷材;(3)铺贴搭接宽度≥100mm。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搭接;垂直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年最大频率风向搭接。搭接缝应错开,不得留在天沟或檐沟底部。
6.7 刚性防水
(1)防水材料可采用SF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厚20mm+30mm;(2)刚性防水砂浆应养护不少于7天;(3)刚性防水屋面应设分隔缝(注:与女儿墙交接处必须设缝),缝纵横间距≤6m,缝宽为20mm,并嵌填硅酮耐候胶。
6.8 郊区型道路
(1)模板固定模板端头加焊18mm钢筋,使槽钢与槽钢的接头平整,然后用木楔塞紧连接。模板外侧浇筑混凝土墩以固定侧模,混凝土墩间距不宜大于1.2m;(2)路面开始凝结即进行分遍模压面层。按要求设置路面胀缝、缩缝设置,路面应在转弯半径结束第一道缝处设置胀缝,间距宜不大于15m。路面缩缝间距为4~6m。相邻路面胀、缩缝宜设置同一位置,缝宽20mm;(3)胀缝填挤塑板,待清理干净后施打硅酮耐候胶。二次路面浇筑时,胀缝应与基层保持一致。
7 结语
通过标准化的专业管理模式,对工程的设计、开工、工艺、措施和行为进行标准化管理,通过对上述标准化成果的量化应用,最终实现变电站土建工程统一的建设模式,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全面落实强制性条文要求,全面消除工程质量通病。
参考文献
[1] 陈国斌.浅谈变电站土建设计及施工[J].城市建设理
论研究,2011,(27).
[2] 国网公司输变电工程优质工程评定办法[S].2014.
标准化变电站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词:集控站;2M数据网络;建设;通道
1 引言
改造原有变电站为无人值班变电站,建立集控站,实现各变电站数据安全可靠上传,在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 是现代化电网运行管理发展和追求的目标。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迅猛发展将会使集控站成为电网运行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集控站通讯通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数据的实时性,将是实现无人值守的关键。鹤岗电业局集控站为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系统采用双服务器、双网自动切换方式,这种老式的模拟通道对在集控站的投入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不断暴露出来:
(1)通道是集控站和变电站之间的神经和纽带。如果通道出现故障,子站将失查失控,电网的安全运行将受到极大威胁。 我局目前各变电站通过单模拟通道接入集控站,该双网切换只是在集控站系统内部网路故障时进行,没有真正实现双通道自动切换的方式。通道中断将使变电站失去监视和控制。
(2)随着无人值班变电站技术的发展,集控站系统不断完善。集控站与无人值班子站之间的通道要求高度可靠、抗干扰性强、通讯速率高、有双通道冗余机制。变电站经由通道将实时数据上传到集控站,集控站经由通道下发远程控制命令。集控站系统的数据采集区别于调度系统,其特点是数据非常详细,数据量相当大。而增大的数据量带来的问题是对通讯带宽的需求,原有的通过MODEM的电力专线的数据传输速度渐渐不能满足要求,
2 采用2M数据网络通道
2.1 2M数据网络通道优点
利用SDH设备2M通道组建数据通道经转换与以太网接入,在我国已经是成熟的技术。电力通信网络建设有完善的SDH光纤网,可提供大量高可靠性的E1电路。在这种情况下, 采用传统PCM设备来组网,利用PCM设备的E1接口提供为集控站系统提供可靠的数据通道服务。光纤网络通讯具有传输速率快、传输容量大、抗干扰性能强的优点,正符合集控站可靠性对通讯通道的要求。正常运行时,集控站与各变电站的通讯以光纤网络通道为主、模拟通道为辅,实现的双通讯网络模式,能够可靠保证集控站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其自身系统仍能保持稳定运行,实现数据的安全采集、传输和处理。集控站与各变电站内都采用以太网,以其高度灵活、相对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成为当今最重要的一种局域网建网技术。
2.2 2M数据网络通道总体结构
鹤岗电业局鹤岗电业局集控站安装在(鹿林山一次变)与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间均具有光纤通讯通道,利用光纤通道组建2M数据网络通道,在集控站和变电站之间实现2M通道和模拟通道相互独立、互为备用。鹤岗电业局利用SDH设备2M的E1通道组建2M数据通道时,考虑通信网络改造方案有2种,如图1和图2所示。
2.3 两种方案的比较分析
方案一:集控站与各变电站之间利用通讯E1通道,两侧加装路由器将E1转为以太网,经电力防火墙、交换机,接入两侧系统。
各综自变电站侧:在各110kV变电站增加一面网路通讯屏,对于220kV变电站在变电站改造时已经组建了调度数据网通道,直接利用其资源,E1通过路由器转为以太网经电力防火墙接入交换机,各变电站考虑到调度自动化及变电站可视、五防等系统的接入也要经E1接入集控站或调度系统,本期设备预留一路非实时数据传输通道。该2M数据网络通道还为调度远动信息传输、可视图传系统、安全防火防盗系统、微机五防系统预留了接口。
集控站侧:集控站机房设在鹿林山一次变主控楼内。该机房到鹿变的通讯机房电缆路径在400米左右。那么采用2M通讯通道的通讯方式距离太长,需要将2M 通讯设备安装在集控站机房:1)增加网络通讯屏,屏内安装路由器、防火墙及交换机。
2)新增SDH柜,及DDF配线架。
金山和南岗巡维中心:各加装两台调度员工作站,与集控站间通讯利用综自站的网络通讯屏通讯设备接入巡维监控机。
方案一有利于通信网络的规划和建设,提高通信资源的利用率。其结构稳定,安全性高,对将来变电站其他业务接通提供方便通道,但其造价较高,达到近千万,资金筹集困难,而且现有的220kV变电站的调度自动化数据网,调度中心不建议使用,更增加了资金难度。因此没有采用方案一。
方案二:集控站与各变电站之间利用通讯E1通道,两侧直接加装E1转换器接入两侧系统。
各综自变电站侧:在各变电站侧直接订购单板E1转换器,安装在原远动通讯屏后。
集控站侧:集控站机房设在鹿林山一次变主控楼内。该机房到鹿变的通讯机房电缆路径在400米左右。那么采用2M通讯通道的通讯方式距离太长,需要将增加的2M 通讯屏、DDF配线架安装在通讯机房,通讯屏内将E1转换器组箱,并增加2台带光换机,通过光缆与集控站现有交换机相连。
金山和南岗巡维中心与集控站间通讯利用光缆备用芯,采用光收发器经到交换机接入巡维监控机。
方案二网络结构简单,系统运行维护更方便,故障处理更快捷,价格经济,投资节省。能保证集控站2M数据的可靠传输,并且在各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改造中,已经订购了配套2M转换器,所以各变电站侧利用原有设备,只在集控站侧增加2M转换接口板及光交换机即可建立2M通讯网路。
3、结束语
改造后通道网络结构合理、技术先进,数据传送可靠,将能够完全满足集控中心对实时数据的要求,集控站能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和电力系统运行工况,为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起到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标准化变电站建设方案范文5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现状;建设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134
1 智能变电站概述
目前,在我国使用的变电站分为常规变电站以及数字化的变电站两种模式。对于常规的变电站,对其厂站进行调试以及设计是十分复杂的,且互操作性也比较差,存在对于资源采集重复的现象,并且其标准化的水平也不够。而对于数字化的变电站,在过程层的设备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还不是很好,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并且由于缺乏相关的编撰、对其进行评估也没有相关的标准体系等,使得这种变电站的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变电站的生产、运行等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于电网的正常运行、以及进一步的提高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智能变电站的出现解决了上述的问题[1]。
所谓的智能变电站,就是采用一系列的先进的、可靠地、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通过对整个电站的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通信的方式、且在信息能够被共享的前提下,能够自动的完成电站所需要做的信息采集、测量、控制等功能,并且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对于电网中电量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并作出智能的调节,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电站中存在的问题。
2 500KV智能变电站现状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500KV变电站都是属于枢纽性质的变电站,且大部分的变电站都已经使用计算机监控系统作为一种保护装置。和传统的变电站相比较,500KV智能变电站很好地解决了上面提到的变电站对资源重复采集、标准化不够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网的水平。然而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变电站中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以及新应用,这些新技术以及新应用大多数都是根据需求而实现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没有很好地协同性作用,往往都是属于各成一个体系的,且存在着通信的接口不一致的问题,这使得变电站之间的信息虽然能够共享,但是共享性并不是很好。除此之外,由于用户对于原厂家的依赖性还很大,虽然变电站进行了智能化的改进,但是对于系统后期的维护来说还是很困难的。要想55KV智能变电站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必须使其能够灵活的、快捷的适应新的技术、新的标准的发展,实现信息之间的完全共享。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对500KV智能变电站进行进一步的建设。
3 500KV智能变电站建设
3.1 优化一次主接线
对于500KV的变电站而言,过去主要为了使得供电更加的可靠,因此设置了220KV的旁路母线以及500KV的主变压器的进线以及主线,来实现对开关进行隔离的功能,这就使得二次接线变得更加的复杂[2]。因此,可以对一次主接线进行优化,现在500KV的电网和220KV的电网已经很好地联系起来了,因此可以按照相关的标准通过给出线配三相电压互感器的方式来对二次回路进行简化性的处理,并按照实际的情况对变电站内部的监控系统进行改造,这样能够使得系统更加的安全、可靠。
3.2 改造一次设备
目前的500KV智能变电站的设备主要是由智能组件构成的,这也是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关键点所在。一次设备蛀牙包括断路器控制箱等,智能组件能够通过任何一种方式来进行构建,对于设备进行改造的速度也可以随着设备的使用周期的变化而进行合适的太纵横。通过对一次设备的改造,能够使得智能变电站更可靠地运行。
3.3 小室配置改造
在对500KV的职能变电站进行二次接线时,小室屏位较少,因此经常会因此而出现电缆较多,备用的屏位较少难以满足实际的施工需求的情况,对于这种现象应该进行改进。可以通过就地增加继电器室的方式来对现有的继电器室进行扩建。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对于辅的设施进行改建,从而提供出较多的小室位置,这对于改造方案的优化以及对于电缆的清理有着很好地影响效果,能够使得系统更加的安全。当然这种改造方式的工作量较大,且小室的位置也未必理想,因此还可以采取就地安装箱式柜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3.4 继电保护设备改造
对着智能变电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智能电网的需求,对于继电保护设备也应该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对于继电保护设备的改造,主要的困难在于对新旧设备转换的过程中,设备的兼容性问题的解决,因此我们以500KV母线差动保护进行改造的方式进行了研究。
首先,必须要保证新的母线差动保护是有输入/输出接口的,这样才能够使其与母线设备停电很好地连接起来,并且能够把二次回路接入到母线差动保护的环节中。使用常规的I/O端口配合着没有改造的保护设备直接的接入到开关量。在对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还应该设置过渡电缆,在改造完成之后再将其拆除。
而对于500KV的双套母线差动保护的改造,可以首先选择母线的某一段作为改造的对象,进行改造一套保护,并且在通电的情况下对电流量回路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接入新的第二套母线差动模拟量。在对开关间隔、以及开关量的线路进行改造之后,把第二套母线差动保护接入到新的保护的出口就可以了[3]。
随着电网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顺应时代的发展,如今的500KV智能变电站虽然克服了传统的变电站的一些问题,然而本身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的。因此,本文首先对于500KV智能变电站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然后提出了其可采取的改造方案,希望能够使得500KV的智能变电站的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捷.500kV智能变电站无人值班技术探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02):149-152.
标准化变电站建设方案范文6
【关键词】在线监测;智能变电站;IEC61850;通信
一、在线监测和智能诊断技术简介
一次设备的绝缘老化的发展具有统计性,速度难以预测,大多有一定的发展期。前期表现为设备的物理,化学,电气等特性变化的征兆,通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可对设备的可靠性做出预测和判断,从而及早发现潜在的故障,为设备的检修提供依据。
目前,国网提出了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基本技术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在变电环节要求建设智能变电站,需要安装智能化设备,这都对变电站设备的选择,数据的采集,通信,分析,和控制环节提出了智能化的要求。智能化设备要求具有信息就地处理能力,并可实现对设备健康状况的自我检查。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的在线监测和诊断技术通过安装传感器对设备的实时状态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并进行设备的安全评估和故障诊断。目的是为了实现变电站智能化及无人值班。
二、在线监测和智能诊断技术特点
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近10年来,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微处理器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一次设备在线监测技术达到了实用化阶段并不断进步。目前其研究重点转移到监测项目完善,研究符合智能电网建设需求的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与智能诊断系统。
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在线监测与智能诊断系统在原有在线监测技术上的改进如表所示。
功能和特点 智能在线监测系统。 原有在线监测系统
通信规约 RS485/CAV/TCP/IP等不统一 统一采用IEC61850
设计原则 面向监测对象,监测功能组件化 面向监测功能,按监测规划
监测项目形式 集成式,全景式,相互关联 单一,孤立,分散
故障诊断形式 综合诊断 按监测项目各自诊断
监测系统形式 集成化,一体化 各自独立的监测系统的组合
服务器数量 一个 多个
数据存储 使用统一的数据库,数据格式,存储 分散的数据存储
信息展现方式 一个系统界面和用户界面 不同的系统界面和用户界面
(1)信息共享平台化。支持信息一体化平台化的要求,站内数据信息共享;满足集中监控,顺序控制,状态检修等要求;站控层一体化平台和电力数据网相连。
(2)信息展现一体化。站内系统信息平台把经过整合的信息资源展现给用户,提供给用户最全面的全方位监测和故障诊断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效率。
(3)监测目标全景化。对整个变电站关键设备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等进行全面的状态监测,实现监测目标全景化
(4)系统构架网络化。网络结构分为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三层网络结构,系统按照IEC61850协议进行网络化的数据传输和网络化控制。
(5)设备状态可视化。系统基于自监测信息和经由信息互动获得的设备其他信息,通过智能组件的自诊断,以智能电网其他相关系统可辨识的方式表述自诊断结果,使设备状态在电网中是可观测的。
(6)全站信息数字化。对高压设备本体或部件进行智能控制所需设备状态参量及进行就地数字化测量。测量结果可根据需要发送至站控层网络或/和过程层网络。设备状态参量包括开关设备分合闸状态,OLTC分接位置等。
(7)监测功能模块化。监测功能可根据需求对监测项目进行灵活配置,各监测功能模块基于统一的通信协议,具有即插即用得特点。
(8)通信协议标准化。全站实现通信协议标准化(IEC61850标准)站控层具有智能高级应用,可以向外部提供统一的网络服务接口。
三、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和智能诊断系统设计方案
一次设备状态监测与智能诊断技术是实现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支撑技术。一次设备在线监测和智能诊断系统的设计要遵循平台化,一体化,全景化,网络化,数字化,模块化,标准化的原则,设置针对各类变电站一次设备的智能汇控柜,将各监测组件,控制组件以及合并单元等按模块化的标准组件形式实现全景式的在线诊断与智能诊断。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与评估系统是为了适应智能电网建设要求而研发的新型设备,它通过先进的传感技术,数字化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广域分布通信技术,在线监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实现了各类电网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监视,分析,预测,故障诊断和评估。该系统的建设对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实际工程应用中,变压器智能汇控柜作为变压器的智能化装置,主要有嵌入式处理器(主IED),色谱微水监测智能组件,局部放电监测智能组件,套管绝缘监测智能组件,工况信息监测智能组件,绕组温度光纤监测智能组件,冷却单元监测智能组件,有载开关监测智能组件及光纤交换机组成,并可根据需要扩展其他监测智能组件。各智能组件均采用无风扇冷却方式以提高可靠性,采用上架式19英寸标准机箱,安装在汇控柜内。GIS智能汇控柜作为断路器和GIS的智能化装置,主要由嵌入式处理器(主IED),局部放电监测智能组件,断路器动作特性监测智能组件,SF6微水及密度监测智能组件,光纤交换机等组成。各智能组件均采用无风扇冷却方式设计以提高可靠性,采用上架式19英寸标准机箱,安装在汇控柜中。
各主IED将依据获得的电力设备状态信息,采用基于多信息融合技术的综合评估模型,结合设备的参数和结构特性,运行历史记录和环境因素,对电力设备工作状态和剩余寿命作出评估;对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预报,判断和分析,明确故障的性质,类型,程度,原因,指出故障发生和发展的趋势及其后果。提出控制故障发展和消除故障的有效对策,达到避免电力设备事故发生,保证设备安全,可靠,正常运行的目的。
四、结语
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最终实现尚需要较长的时间。结合IEC61850发展情况与变电站的工程实践现状,给出了现阶段切实可行的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为今后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随着技术的发展,应逐步实现在线监测与测控、保护等功能的一体化以及一次设备与智能组件的最终融合。
参考文献
[1]刘振亚.智能电网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