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电力与能源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电力与能源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电力与能源技术

低碳电力与能源技术范文1

【关键词】欧盟;能源发展战略;能源安全;节能低碳

一、引言

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低碳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各国的基本能源政策和研究方向。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总体代表了世界能源发展的方向,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再结合实际国情基础上,也在积极跟踪世界能源发展的潮流[1,2]。

2010年11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系列新的欧洲能源发展战略部署的文件,这些新的战略调整与改革以保障欧盟能源供应和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以能源节约为主线,以保障能源安全、激励技术创新、建设节能欧洲、加强国际交流等为基本框架[3,4,5]。本文研究分析欧洲国家在能源这一国际化问题上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政策,对我国的能源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二、欧洲能源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和内容框架

政策提出之初,欧盟委员会认为,欧洲面临着内部市场分散、投资和技术发展缓慢、各成员国能效行动计划质量不佳等一系列挑战,主要问题在于欧盟制定的法律在许多成员国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为了降低能源供应风险,适应能源供应结构变化,加快基础设施更新,巩固欧洲在国际技术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并能够有效实施开展下去,欧盟决定制定面向2020年的能源发展战略。这一新的发展战略为欧洲实现中期目标提供了基本的政策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保障能源安全

新能源发展战略提出要提供用户友好的能源服务,持续改进能源安全保障。为消费者提供可负担的能源消费方案、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参与能源市场、提供最新的费用与服务信息、帮助用户降低能源消耗等。

(2)推动技术创新

尽快落实战略性能源技术计划,制定10亿欧元的资金计划以支持低碳能源技术的前沿研究。建设联接整个欧洲电力网络系统的智能电网;重建欧洲在电力存储的领导地位,未来将通过存储设施的建设为电网各个电压等级接纳分布式或大规模集中的可再生能源做好准备;另外,在城市、农村地区推广更好的能源节约方法等。

(3)建设节能欧洲

整合欧洲市场,构建欧洲2020-2030年基础设施计划,及时有效地贯彻欧洲内部市场立法,推动成员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与可再生能源接入,对于商业生存能力差、但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通过创新基金等公共融资方式给予支持等。在建筑、运输等高耗能领域挖掘最大的节能潜力,实施能源管理机制,增强能源供应效率。加强能源配送,供应企业记录用户的节能状况,并通过第三方能源服务、认证激励、智能电表等方式让用户从节能中受益等。

(4)加强国际交流

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与邻近国家统一能源市场与监管制度,与主要合作者建立特惠伙伴关系,强化欧盟在未来低碳能源领域的全球作用,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核安全项目,政策加强与新兴国家进行能源技术方面的合作。

三、欧洲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的要点

从内容上看,新欧洲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包含五个要点:

(1)节能摆在新能源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

智能电网是欧洲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方案。欧盟将建设能效欧洲作为实现能源供应和应对气候长期目标的重点。为了有效的落实节能方案,能源效率管理将贯彻到所有相关的政策领域、能源服务与审计、原材料使用与回收、能源产业链等各个方面,包括政府投资支持能源服务企业、创新金融工具等措施加速能效推进速度,在政府采购中强化能效标准等。

(2)构建统一的欧洲能源市场,加大基础设施更新等投资

欧盟计划整合目前松散联系的欧洲能源市场,通过建设智能电网、制定统一标准等方式,增强各国能源网络的互通性,大规模接纳分散的可再生能源,发挥能源部门的最大规模效率,同时增加市场的竞争性和透明度。在制度层面,欧盟将进一步统一监管框架,实行统一的内部市场规则和竞争原则。另外,欧盟将加快网络基础设施更新和跨国电网建设,充分接纳分散分布的可再生能源。另外,为了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欧盟将出台新的能源价格与投融资机制。

(3)重视战略性能源技术计划和能源技术前沿研究

欧盟将尽快启动战略性能源技术计划,加快第二代生物燃料、碳捕捉与存储、电力存储与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供暖与制冷技术等项目,尤其是欧洲能源研究联盟与六大产业计划(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智能电网、核裂变与碳捕捉和储存)的联合规划,并启动近10亿欧元以支持低碳能源技术突破的前沿研究。

(4)强化能源服务管理

欧盟还将出台有效的能源政策措施,完善市场竞争体质,同时将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参与能源市场,保障消费者获得廉价的能源。欧盟将努力发展能源服务市场,将关注的焦点从能源价格转向能源成本。欧盟还将出台常规性的报告,评估与消费者相关的监管政策的实施状况,尤其是将关注弱势群体和帮助消费者降低能源使用的情况。

四、欧洲能源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1.大力推动坚强智能电网上升为国家能源战略的核心内容。我国应积极将坚强智能电网作为一种缓解未来国际能源紧张、能源结构多元化的重要解决方案,争取获得国家层面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2.支持电网市场的统一。构建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原因在于,只有整个欧洲规模才能充分发挥能源部门最佳的经济效率。同样,中国的能源资源需求结构及分布也需要全国统一的资源配置平台与大电网的有力支撑。

3.加快能源领域战略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依托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增强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建立适应能源清洁化的电力机制。提升电网在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和促进资源优化的作用,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质机制,对我国当前能源领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4.进一步重视节能服务公司的建立。提供友好的能源服务以及优化能效管理是欧洲应对未来能源挑战的重要方式,我国也应进一步加快发展能效管理机制,大力鼓励重视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另外,加强电网基础设施的更新建设。

5.密切关注发达国家能源市场的进展,积极借鉴能源节约的最佳实践,充分把握国际合作契机,加强与各国的能源交流。

参考文献:

[1]高翔.主要经济体低碳技术国际合作及其启示[J].能源技术经济,2010:22.

[2]European Commission.Energy infrastructure priorities for 2020 and beyond-a blueprint for an integrated European energy network[EB/OL].2010-11-17.

低碳电力与能源技术范文2

摘 要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这些政策措施主要表现为:改造传统高碳产业,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清洁能源;应用市场机制与经济杠杆,促使企业减碳;加强国际范围内的减碳协作等。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①节能优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②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③设立碳基金,激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④确立国家碳交易机制。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对应措施 中国经济

一、前言

2003年英国最早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以来,它迅速为世界许多国家采纳,成为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究其提出的背景来看,在于三个方面:全球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废气,烟雾,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迅速上升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2)过多过滥、粗放式地使用资源,单位能耗与单位资源耗量过高,资源枯竭进一步加深;(3)企业生产排放出的未经过处理的废水、废气、废渣等高污染物威胁人类健康,动植物生命,破坏生物多样性,这些对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自英国提出低碳经济之后,德国、意大利、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纷纷提出了低碳发展政策,本文从政策的角度分析各国的低碳措施及其差异,并提出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启示。

二、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发达国家在面对温室气体压力下担负起国际责任,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或者保护气候变化的方案。英国、德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国家均出台了多项政策发展低碳经济。

纵观各发达国家的低碳政策,他们大多把重点放在改造传统高碳产业,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上,但又各具有侧重点。低碳技术的研发中,欧盟的目标是追求国际领先地位,开发出廉价、清洁、高效和低排放的世界级能源技术。英、德两国将发展低碳发电站技术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他们认为,煤在中期和长期内仍将继续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发展效率更高、能应用清洁煤技术的发电站。为此,英、德国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示范低碳发电站,加大资助发展清洁煤技术、收集并存储碳分子技术等研究项目,以找到大幅度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法。德国还制定了二氧化碳分离、运输和埋藏的法律框架。

日本政府为了达到低碳社会目标,采取了综合性的措施与长远计划,改革工业结构,资助基础设施以鼓励节能技术与低碳能源技术创新的私人投资。对可以大规模削减温室气体的捕捉及封存技术予以大力支持,提出从2009年开始进行大规模试验,并在2020年前投入实用。此外,日本还持续投资化石能源的减排技术装备,如投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装备,形成了国际领先的烟气脱硫环保产业。

美国政府发展清洁煤更是不遗余力,在《清洁空气法》、《能源政策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清洁煤计划”。其目标是充分利用技术进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排放。美国电力目前电力生产的50%来自煤炭,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57%。为了能更加环保,更加高效地利用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自2001年以来,布什政府已投入22亿美元,用于将先进清洁煤技术从研发阶段向示范阶段和市场化阶段推进。政府通过 “煤研究计划”支持能源部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进行清洁煤技术研发。

另外,降碳的重要措施是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清洁能源,应用市场机制与经济杠杆,促使企业减碳,加强国际范围内的减碳协作等都是主要措施。

三、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

(一)节能优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是以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生态的巨大破坏为代价的。研究表明,我国的能源系统效率为33. 4%,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 种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这说明我国能源利用比较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潜力是巨大的。因此,提高经济活动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是控制碳排放量的重要战略措施。

(二)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我国化石能源的“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了煤炭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当前,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接近70%,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虽然石油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只能以满足国内基本需求为目标,不可能用来替代煤炭。因此,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近10年得到根本改变。这就需要碳中和技术,在消费前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

(三)设立碳基金,激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碳基金主要有政府基金和民间基金两种形式,前者主要依靠政府出资,后者主要依靠社会捐赠形式筹集资金。目前中国设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政府基金)和中国绿色碳基金(民间基金),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但是,现有的这两个基金主要资助碳汇的项目,还未将基金用于低碳技术研发的支持和激励上。碳基金的目标应该除了关注碳汇的增加外,还需要更加关注通过帮助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从中寻求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从而帮助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社会。

(四)确立国家碳交易机制

在我国的不同功能区,一些区域是生态屏障区,一些地区是生态受益区,依照国际通用的“碳源——碳汇”平衡规则,生态受益区应当在享受生态效益的同时,拿出享用“外部效益”溢出的合理份额,对于生态保护区实施补偿。补偿原则是碳源大于碳汇的省份按照一定的价格(双方协商或国家定价)向碳源小于碳汇的省份购买碳排放额,以此保证各省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总和的相对平衡。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08):14~15.

低碳电力与能源技术范文3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中国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9)6-0112-05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特征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英国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 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社会)》,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虽然该白皮书没有为“低碳经 济”提出明确的概念,但溪低碳发展模式制定了较为详细的长远目标和路线图,希望把英国 转变为一个低碳经济体,并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全球发展。此后,其他欧洲国家及日本 也纷纷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社会的设想。

随着低碳经济实践的进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的内涵主要 包括三方面:①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 ,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② 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与由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脱钩,实现经济与碳排放 错位增长,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 排放弹性,并最 终实现经济增长的碳脱钩。③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 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减缓碳足迹,实现低碳生存。

可以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 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 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 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以下特征:一是经济性,包括两层含义:①低碳 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②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 和福利水平下降。二是技术性:也就是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降低CO2 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三是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应该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 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不至于带来全球气温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

1.政策引导、法律规范低碳经济发展

英国是低碳经济的倡导者,也是最积极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家。2007年,英 国推出全球第一部《气候变化法案》,2008年开始实施,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气候变 化法的国家;2009年4月,英国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约束“碳预算”的国家。2009年7月 15日,英国政府又正式了《英国低碳 转换计划》,英国能源、商业和交通等部门还在当天分别公布了一系列配套方案,包括《英 国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和《低碳交通战略》等。

日本近年来不断出台重大政策,将重点放在低碳经济上。2004年,日本发起的“面向2050年 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其目标是为2050年实现低碳社会目标而提出的具体对策。 2008年5月,日本政府资助的研究小组了《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2009年4月, 日本又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改革政策草案,目的是通过实行减少温室气体 等排放措施,强化日本的低碳经济。

美国虽然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但近些年来,美国十分重视节能减碳,如2005年通过的 《能源政策法》,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 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美国国务卿表示,美国政府致力于支持清洁能源技术和低 碳经济发展,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制开发

在低碳技术的研发中,欧盟的目标是追 求国际领先地位,开发出廉价、清洁、高效和低排放的能源技术。英、德两国将发展低碳发 电站技术作为减少CO2排放量的关键。他们认为,煤在中期和长期内仍将继续发挥作用 ,因此必须发展效率更高、能应用清洁煤技术的发电站。为此,英、德政府调整产业结构, 建设示范低碳发电站,加大资助发展清洁煤技术、收集并存储碳分子技术等研究项目,以找 到大幅度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法。[1]

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每年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根据日本内阁府2008 年9月的数字,在科学技术相关预算中,仅单独立项的环境能源技术的开发费用就达近1 00亿日元,其中创新型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预算为35亿日元。目前日本有许多能源和环境技术 走在世界前列,如综合利用太阳能和隔热材料、大大削减住宅耗能的环保住宅技术,利用发 电时产生的废热、为暖气和热水系统提供热能的热电联产系统技术,以及废水处理技术和塑 料循环利用技术等。这些都是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优势。此外,日本还持续投资化石能 源的减排技术装备,如投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装备,形成了国际领先的烟气脱硫环保产 业。

美国高度关注市场机制下温室气体减排的能源有效利用的技术创新,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 发计划,成立了专门的国家级有关低碳经济研究机构,为从事低碳经济的相关机构和企业提 供技术指导、研发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从国家层面上统一组织协调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 进工作。美国是世界上低碳经济研发投入最多的国家,2009年2月联邦政府向国会提交了它 的2010年(2009年10月1日实施)年度预算。根据该预算,仅对清洁燃煤技术的研究就提供 了150亿美元的拨款。[2]目前美国正在加速下一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及示范 ,计划在2012年建成世界上第一个零排放发电厂。

3.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降碳的重要举措

英国是一个岛国,气候多变,能源不足,很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2009年英国公布的“碳 预算”中,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供应要占15%,其中30%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相应的温 室气体排放要降低20%,石油需求降低7%。英国风力资源丰富,第一个海上风力发电站于200 0年12月开始建设,经过近10年的发展,英国已成为全球拥有海上风力发电站最多、总装机 容量最大的国家。目前英国陆、海风力发电站的电量足够供应150万家庭使用。按计划,200 9年到2012年间,英国将投资90亿英镑用于发展海上风力发电,向280万家庭供应电力。英国 政府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向可再生能源倾斜,确保英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

德国2004年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地位。确定了以下几个重点领域:① 大力发展风能,促进现有风力设备的更新换代。②将清洁电能的使用率由2004年的12% 提高到2020年的25%~30%,将热电年供的使用率提高25%。③至2020年,建筑取暖中使用 太阳能、生物燃气、地热等清洁能源比例由2004年的6%提高2020年的14%。目前,可再生能 源工业正在德国迅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占整个德国能源消费的比重在逐年提高,已由2003年 时的3.5%提高到2008年的8.7%。发电行业中使用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重在2008年时已达到17 %。

日本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09年4月,日本政府推出“日本版绿色新 政”四大计划,其中对可再生能源的具体目标是: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模要达到世界最高 水平,即从2005年的10.5%提高到2020年的20%。日本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注重发展地热、风能、生物能、太阳能,尤其以太阳能开发利用为核心,提出要强化太阳能的研制、开发与利用,计划太阳能发电2020年比现在增 加20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日本政府在积极推进技术开发降低太阳能发电系统成本的同时 ,进一步落实包括补助金在内的政府鼓励政策,强化太阳能利用世界前列的位置。

4.运用经济手段剌激低碳经济发展

(1)碳税。开征碳税被发达国家认为是富有成效的政策手段。碳税是一种混合型税种,它的税率 由该能源的含碳量和发热量决定,不同的能源由于含碳量和发热量不同,会有不同的税负, 低碳能源的税负要低于高碳能源的税负。近几年,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挪威、 瑞典等发达国家对燃烧产生的CO2的化石燃料开征国家碳税,如英国对与政府签署自愿 气候变化协议的企业,如果企业达到协议规定的能效或减排就可以减免80%的碳税。

(2)财政补贴。政府对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生产者或经济行为给予补贴,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的一项重要经济手段。英国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补贴措施。如英国的电力 供应者被强制要求提供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由2005―2006年的5.5%提高到2015―20 16年的15.4%)。与此相应,英国政府对电力供应者提供了一定补贴。丹麦在能源领域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包括对“绿色”用电和近海风电的定价优惠,对生 物质能发电采取财政补贴激励。加拿大自2007年起对环保汽车购买者提供1000~2000加元的 用户补贴,鼓励本国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减少CO2排放。

(3)税收优惠。对低碳经济发展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措施。美国政府规定可 再生能源相关设备费用的20%~30%可以用来抵税,可再生能源相关企业和个人还可享受10 %~40%额度不等的减税额度。欧盟及英国、丹麦等成员国规定对可再生能源不征收任何能 源税,对个人投资的风电项目则免征所得税等。[3]

总之,发达国家通过采取以上政策措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成效开始逐步体现。2006年 以来,几乎所有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丹麦、挪威和瑞典)以及比利时、荷兰、瑞士和英国 的单位GDP碳排放增长趋于下降。瑞典和荷兰的碳排放已保持稳定,而在很难控制的运输行 业,瑞典和日本已经稳定住了碳排放。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CO2排放国,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 题 。中国先后于1998年签署、2002年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2007年6月中国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立了由国务院总理担任组长的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并提出在“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期间单位GDP能耗 降低20%。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也没有放松对气候变化的重视,在新增加的4 万亿刺激经济投资计划中,国家安排了58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生态工程等与应对 气候变化相关的项目。但是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还面临着严峻挑 战。[4]

第一,发展阶段的挑战。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人口基数庞大,减少贫 困、发展经济、满足就业、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仍然是中国面临的 最大任务。研究表明,即便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中国也只能做到相对的低碳经济 发展。如果GDP的增长速度按9%来计算的话,即使我们每年能源强度下降4%以上,到2010年 ,总的CO2排放还会比2005年增加20%以上。这意味着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在一个比较 长的时期内保持持继增长的趋势。

第二,能源结构的挑战。煤炭是我国的最主要的能源,主要是我国是世界上产煤大国之一, 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在我国国内,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到目前为止, 我国能源供应仅以煤为主,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0%以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 构和单一的能源消费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要高 得多,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CO2是天然气的近两倍,以煤炭主为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 高的排放强度。

第三,技术水平的挑战。我国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这是我国由“高碳 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最大挑战。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转让技术,但执行情况并不乐观。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低碳 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落差。比如,在电力行业中煤电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高参数超 临界基组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等,中国仍不太成熟;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方面,大型 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氢能技术等,与发达国家相 比有不小差距。[5]

第四,强制性减排的挑战。虽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10年中暂时没有强制性减排的 任务,但是这样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2020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量的持 续增长,CO2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国际能源机构已经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和 CO2 排放将在2010年左右超过美国。因此国际社会要求中国参与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排承诺 的压力与日俱增。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1)确立率先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从中国实际情况看,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约束,必须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转型。各级 政府都要把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的重要举措,把发展低碳经济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部署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 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制度、资金和组织保障。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提高全社会的 环境意识和节能意识,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循环消费、低碳消费,例如,提倡 开环保车、家庭节能等,实现消费方式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2)积极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目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缺少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如我国至今还没有像一些发达国家 那样对能源企业制定强制性的绿色能源比例,也没有鼓励消费者使用低碳产品的补贴。因此 ,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已有做法,加强政策扶持,提供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财政 补贴等措施。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是富有成效的政策手段,我国应考虑开征碳税,开征碳 税的结果可以极大地降低CO2的排放,而且也增加了工业的能效以及竞争力。碳排放交 易机制有利于各地区、各单位之间实现利益均衡,提高减排效率。我国要建立碳交易市场, 加强对碳交易的管理。一方面,要规范交易规则,发展碳交易的中介机构,确保合理的交易 价格;另一方面,要建立绿色能源交易机制,把碳交易与激励发展清洁能源政策结合起来, 调动全社会发展和利用清洁能源的积极性。

(3)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据 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居世界首位,我国有丰富的风能、氢能、生物质能, 海洋能等资源也居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除水电得到相对较好的开发利用外,由于技术开发 水平、使用成本等问题,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不到2%,远远低于8%的国际平均 水平。因此,要集中力量,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核电是一种不 排放任何温室气体的高效和耐久能源。目前,全球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7.1%,发达国 家比重更大,日本的核发电已占总发电量的36%,韩国占38%,美国占29%,英国占28%,法国 占77%。但中国还以火力发电为主,燃煤的火电占总发电量的83%,水利发电占16%,核能发 电只占1.8%,核电占总电量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20多年。[6]为此,我国必须 从发展火电 为主转变到以发展核电为主轨道上来,加快发展核能,大幅度提高核能消费比重,并加速形 成产业化规模。

(4)加强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坚实的基础研究做支撑。目前,我国低碳技术的研发能力较弱,为此 政府要加强对国家级研究机构的长期投入,构建起国家级的低碳技术研究机构,整合国内现 有的技术资源,协调开展基础性和公共性技术研发,并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政府 和企业、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纽带作用;要加大清洁煤技术的开发利用。我国能源探 明储量中,煤炭占90%以上,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我国能源生产以煤 为主的格局将长期存在。因此,中国要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转化先进燃烧、烟气净化技 术,以此来大幅度减少CO2的排放;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合作,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 具有成熟的低碳技术,中国要通过国际协商与合作机制,促进这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 让,增强低碳技术的国际引进、消化与二次创新。

(5)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的法律体系。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都将立法作为推 进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我国要加快低碳经济的立法工作,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法律保证。 要抓紧制定《低碳经济法》、《循环经济法》,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配套办法和标准, 对于涉及能源、环保、资源等的法律需要做进一步修改,比如《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 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煤炭法》、《电力法》等。通过立法、通过修改法律, 通过采取行动落实这些法律,运用法律手段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6)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碳汇是指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CO2,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 施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据科学测定,一亩茂密的森林,一般每天可吸收 CO267公斤,放出氧气49公斤,可供65人一天的需要。在《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的 一系列气候公约国际谈判中,国际社会对森林吸收CO2的汇聚作用越来越重视,逐步将造 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因此,我国要大力植树造林,重视培育林地,特别是 营造生物质能源林,在吸碳排污,改善生态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注释:

[1]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发展研究,2009(2)

[2]杨明钦.美国经济危机的复兴与应用清洁能源、节能技术的关系.中国能源,2 009(4)

[3]熊良琼,吴刚.世界典型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比较分析及对我国启示.中国能源,2 009(6)

[4]马建英.中国“气候”.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3)

低碳电力与能源技术范文4

(一)保障安全。一是坚持立足国内的方针,加大新能源和天然气的开发力度,避免能源自给率的快速下降。石油应保持一定的储采比,稳定国内产量,适度发展煤制油和煤化工。二是安全、有效利用国际资源。明确提出控制石油、天然气进口依赖度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石油进口多元化,降低石油进口对中东和运输通道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保障油气通道安全。鼓励产油国石油公司和跨国石油公司来华投资中下游业务,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上游业务及炼化等中游业务。三是提高储备和应急能力,健全国家、商业、社会多层次的石油储备体系,鼓励各类企业参与石油储备,加快石油期货交易中心建设。提高天然气储气率,保障电力系统和运输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节能优先。一是实施针对煤炭、石油等主要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控制。力争到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达到峰值,不突破30亿吨标煤(约折合45亿吨原煤)。同时将2020年石油消费量控制在5.5亿吨,2030年控制在6.5亿吨左右。二是继续制定节能约束性目标,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到2015年、2020年、2030年分别实现能效追赶、接近、同步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力争实现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35%,2030年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再下降30%。三是必须走绿色低碳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实施较激进的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

(三)结构优化。优化能源生产、转化、利用结构,推动能源供应体系变革。一是大幅度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确保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15%的目标。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5%左右。加大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提高天然气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力争到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达到3500亿立方米左右,到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达到6500亿立方米左右,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0%和15%左右。显著降低煤炭消费比例,2020年下降到60%左右,2030年进一步下降到50%以下。到2030年初步形成煤、油、气、核、可再生五足鼎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结构。二是优化能源使用结构。统筹考虑能源和化工两个领域,石油应主要用于生产交通燃料,煤炭优先用于发电,促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煤化工主要走多联产的技术路线,适度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等项目。三是优化能源转化结构。要明确“大电大网”与分布式电力系统并重的发展思路,形成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绿色智能的电力系统。一方面积极建设大型煤电、核电、水电可再生能源基地;明确“输电输煤并举,当前加快发展输电”的方针,优化能源输送方式;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特高压输电,提高输电经济性。建设结构清晰、功能明确、匹配合理的智能电网,以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吸纳能力、实现用户侧响应和提高电网利用率。另一方面,提高对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发展分布式风电、太阳能发电,发展天然气电热冷多联产能源系统。

(四)绿色低碳。一是逐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削减到排放总量控制的过渡,建议分三步实施,即:2015年努力完成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降低17%的目标;2015年之后,设定与能源总量控制相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目标,实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2030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实现排放总量减排。二是加快发展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显著提高碳生产率。力争到2030年我国因能源使用排放的二氧化碳大体上在100亿吨左右,人均排放量为7吨,和欧洲届时的人均排放水平大体相当。三是减少污染排放。通过末端工程治理、发展循环经济、源头预防和加强监管等措施,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排放。

低碳电力与能源技术范文5

【关键词】 发达国家;低碳经济;政策措施

低碳经济是基于能源消耗导致污染环境,又引起气候异化的客观事实,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实施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自二十一世纪初以来,全球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就对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制定了各种政策和措施,从其取得的经验及成效上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政策与措施

根据《京都议定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已完成工业革命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这条道路上无论是在制定发展战略与政策、严格法制和促进低碳产业发展上都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先行者。

(一)制定规划与政策,引导低碳经济的发展

1.把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英国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先行者,“低碳经济”概念最早见之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明确提出了2010年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目标,即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6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建立低碳经济社会。2007年至2009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了《能源白皮书》和《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实现低碳经济的能源总体战略,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政府预算框架内特别设立碳排放管理规划的国家。从2006年起,日本政府也出台了多项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引领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和可持续的发展。如2006年6月日本政府出台的《国家能源新战略》,提出从发展节能技术、降低石油依存度、实施能源消费多样化等六个方面推行新能源战略,到2007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审议通过《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新经济成长战略》等一系列发展规划与战略,描绘了日本中长期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家环境战略。2007年年底,欧盟委员会也通过了欧盟能源技术战略计划,明确提出鼓励推广“低碳能源”技术,促进欧盟低碳经济发展。

2.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政策。一是制定税收政策。近年来英国为了确保其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实现,推出了两种政策手段:即在其“气候变化计划”中提出了征收气候变化税。计税依据是根据使用的煤炭、天然气和电能的数量,使用热电联产、可再生能源等则可减免税收。二是制定可再生能源配额政策,即对所有电力供应商都制约于一定的可再生能源法定配额,目的在于鼓励企业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英国积极培育和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及建立了碳基金。美国政府提出的新能源政策,主要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对新建的节能住宅、高效建筑设备等都实行减免税收,并实施“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计划,设立国家建筑物节能目标;与此同时,美国对在2006年到2010年之间购买柴油轿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者给予最高3400美元的税收返还;一些州政府如加州政府还对使用清洁环保汽车实行直接补贴。法国也宣布了一系列结合税务和投资的环保措施,从农业、交通、住房建设等方面入手,要让法国成为对抗全球变暖的先锋。

(二)采用法制手段,强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1.制定法律法规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英国是最早制定低碳经济法律的国家之一,在2007年6月英国就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案》,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而建立具有法律约束性长期框架的国家。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近年来十分重视节能减碳,从2007年以来,美国颁布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绿色能源与安全保障法案》和《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这些法律构成了美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法律框架。日本国会则在2008年中,分别通过了《能源合理利用法》修正案、《推进地球温暖化对策法》,经济产业省修改了《石油替代能源促进法》。此外,还颁布实施了《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家用电器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及《绿色采购法》等法律,构建了由能源政策基本法立法为指导,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能源利用合理化、原子能立法等为中心内容的法律制度体系,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德国政府也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供暖法》,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地位,使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快速发展。从2008年1月起,欧盟公布了包括《欧盟碳交易机制修改指令》,《碳捕集与封存(CCS)指令》、《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指令》和《关于为实观欧盟2020年减排目标,各成员国减排任务分解的决议》等五个立法建议,强化低碳经济的立法。

2.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减排目标落实及监督管理。为了有效地贯彻实施低碳经济,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发达国家纷纷成立了相关的机构,负责减排目标落实及监督管理。如英国政府就成立了“气候变化委员会”,负责研究减排目标落实情况,并向政府提供独立的专家建议和指导等。日本政府主要以细化管理政策完善法律制度及监督。如对企业的节能减排管理人员实行“节能减排管理师制度”,对能源消费总量不同的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制度,根据能源消耗多少对能源使用单位进行分类,对各类建筑物实施用能管理制度,用能超过限额的建筑物配备能源管理员,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节能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等等。

(三)重视低碳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1.重视低碳产业技术开发与创新。低碳产业技术研发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自2008年以来,发达国家就十分重视低碳产业技术开发与创新。如美国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成立了专门的国家级有关低碳经济研究机构,为从事低碳经济的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技术指导、研发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从国家层面上统一组织协调低碳技术研发,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日本持续投资化石能源的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开发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装备,形成了国际领先的烟气脱硫环保产业。澳大利亚政府持续投资于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关键的低排放技术,并将低排放技术的重大突破作为低成本的长期的可持续减排的关键所在。

2.加大低碳产业发展的投资力度。美国是世界上低碳产业投入最多的国家,从2009年10月到2010年底美国就对清洁燃煤技术的研究开发就提供了150亿美元的拨款。近期又计划投入10亿美元集成最先进技术建造世界上第一个零排放的煤基地发电站。日本则投入巨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光能、地热能等方面的研发,打造低碳产业链。英国则加大对可再生能源以及低碳排放技术的投入,在2002~2008年间,英国政府每年提供5亿英镑用于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投资3.7亿英镑成立国内“环境变迁基金”,推动环保技术产业化;投资10亿英镑重点研发可再生能源技术,计划2020年前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财政支持达到20亿英镑。澳大利亚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直接资助和投资已经超过35亿澳元;政府设立的5亿澳元的低排放技术示范基金吸引了近30亿澳元的投资。

二、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效应

(一)承诺减排目标,减排效应明显

1.明确承诺减排目标。为了实现《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与发展低碳经济,各国先后就本国减排目标作出了承诺。英国政府在2003年就提出计划到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建立低碳经济社会。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一揽子能源计划中,承诺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量减少20%。此外,欧盟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O%,如果其他的主要国家采取相似行动则将目标提高至3O%,到2050年希望减排6O%~8O%。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了日本新的防止全球变暖对策――“福田蓝图”,表示日本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使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80%。

2.取得了明显的减排效果。2006 年以来,几乎所有的欧盟的单位GDP碳排放增长趋于下降。瑞典和荷兰的碳排放已保持稳定,而在很难控制的运输行业,瑞典和日本已经稳定住了碳排放。英国国内政策实践所积累的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如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吸取了英国排放贸易制度中很多有益的元素。据英国环境-食品-乡村事务部(DEFRA)的资料显示,2005年英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欧盟温室其他排放贸易机制的作用)是629.2Mt二氧化碳当量,比1990年水平减少18.8%。预计到2010年,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为592.2Mt二氧化碳当量,比1990年水平减少23.6%,是英国承诺《京都议定书》目标的2倍。

(二)再生能源投入逐年增长,产业发展正在崛起

1.再生能源投入快速增长。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再生能源的开发投入。日本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以及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据日本内阁府2008年9月的科学技术相关预算数据中,仅单独立项的新能源技术的开发费用就达近100亿日元,其中创新型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预算为35亿日元。美国也将发展新能源作为重要内容,于2009年2月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7870亿美元。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在节能方面最主要的是投资汽车节能技术。

2.新能源产业正在崛起。英国风力资源丰富,第一个海上风力发电站于2000 年12月开始建设,经过近 10 年的发展,英国已成为全球拥有海上风力发电站最多、总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而且其陆、海风力发电站的电量足够向280万家庭供应电力。到2009年,英国在全世界低碳技术和绿色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3万亿英镑,从业人数达到88万人。德国也是再生能源产业迅速发展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占整个德国能源消费的比重在逐年提高,已由2003年时的3.5%提高到2008年的8.7 %。发电行业中使用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重在2008 年时已达到17%。瑞典则重视环保型汽车产业的发展,2007年1月至6月,瑞典共销售了23058辆以节能和低废气排放为标志的环保型汽车,同比增长25%,其产值位居欧盟各国之首。

参考文献

[1]蓝庆新.《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借鉴》.《经济导刊》.2005(10)

[2]杨明钦.《美国经济危机的复兴与应用清洁能源、节能技术的关系》 .《中国能源》.2009(4)

[3]胡淙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1)

[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低碳道路》.科学出版社,2000

[5]郭代模.《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思路和财税政策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9(58)

低碳电力与能源技术范文6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企业;发展;限制性

一、低碳经济的产生及其内涵

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其在2003年颁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正式提出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英国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2007年,联合国讨论制订2012年开始的后京都行动方案,促进了低碳经济概念在世界上的传播。同时,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9年,伦敦G20峰会也承诺“我们同意尽力用好财政刺激方案中的资金,使经济朝着有复原能力的、可持续的、绿色复苏的目标迈进。我们将推动向清洁、创新、资源有效和低碳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方向转型。”这表明低碳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缓气候变化。低碳技术,也称为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是指提高能源效率来稳定或减少能源需求,同时减少对煤炭等化石燃料依赖程度的主导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二、中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需求

(一)中国企业需要迎战“低碳时代”

对中国企业来说,2009年11月26日国务院宣布的减少碳排放具体目标,既牵涉生存问题,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将是大势所趋,在未来十几年内,与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中存活下来的企业,势必是更适应低碳经济的企业,将具有和国际高水平企业竞争的实力。从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来看,中国显然不能重蹈美国随意消耗石油能源的老路,必须选择低能耗汽车的发展路径。谁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中走在前面,谁就能占有中国市场占领世界汽车业的高峰。为此,企业需要做好充分的战略安排,随着政策导向动起来。一些企业完全可以选择产业转移的方式,转战到其他国家;一部分企业将不得不彻底转型告别原有的发展模式;另一部分企业则继续进行产业和技术升级,以技术优势掌握新的市场。

(二)中国企业需要低碳意识

相比国际上的许多知名企业、大型跨国公司在2003年前后就已经开始构建并日趋成熟的气候分析、低碳金融风险管理架构和制度,国内的企业几乎已经错过了从战略上把握国际分工和产业链革命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虽然国内学术界有一些为数不多的前期研究,但是在寻求与产业界合作时,往往被国内的大企业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东西,而丧失掉战略制高点,这包括国内电力石油煤炭等大企业,集体丧失先机。一旦国家大力推动低碳发展,电力石油煤炭以及汽车也都将最先遭受冲击。低碳经济所要求的环境管理是管理质量的集中体现,是管理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而低碳经济具有相当高的技术、市场和规制的不确定性。此外,低碳经济还将迫使中国企业担起社会责任。

三、中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从科技投入强度看,目前中国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尚不足1.5%,与“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2%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从投入构成看,外资企业加大在华研发投资。而外资企业在华投入的研发经费再多,也不会提升中国企业的创新水平,而研发成果也不属于中国;企业创新能力来看,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的只24%,用于基础研究的费用不到10%,且对于新产品的研发也更注重短期项目,而对长期性、有市场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则重视不够。

(二)国际技术转让障碍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亟须发挥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的关键性作用,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多年来,为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各国政府致力于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从技术提供方来说,企业缺乏全球公共视野,担心丧失其垄断地位、经济驱动力不足等;从技术接受方来说,人才缺乏、技术转让费高昂、产业结构分散、政策和法律不完善等都是国际技术转让的障碍。

(三)低碳技术应用障碍

气候变化和能源供给安全要求在能源生产、运输和使用方式上做出迅速的转变。由于科技体制长期与市场脱钩,导致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按全国平均水平来说,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率不到20%,最终形成产业的只有5%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根据1996-2004年的《全国科技成果统计年度报告》,资金问题、市场不成熟、技术成果本身质量不高等因素是制约我国应用技术成果转化推广的主要障碍。

四、结束语

对中国企业来说,虽然发展低碳经济还存在很多瓶颈,但是面对低碳化浪潮,中国企业已难以置身事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的并不仅仅是政府政策的鼓励,更需要企业的率先推行。在低碳发展正在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全球性浪潮下,中国的企业只有尽早实施低碳化,才能占据先机。

参考文献:

1、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2、方时.也谈发展低碳经济[N].光明日报,2009-05-19.

3、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11).

4、陈清泰.创新能力不足成中国经济软肋[DB/OL].Http://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