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

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 改革策略

一、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教学现状

当今社会要求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外语技能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上颇受青睐。因此,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应迅速调整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和“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基本原则,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在2008年对《基本要求》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交际技能、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职业技能。然而,目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普遍存在课程定位不明确,教师仅借助于传统的课本和教参材料,简单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过于注重讲解分析基础词汇和语法,把课堂过多的时间放在了学单词和翻译课文上。从而导致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实用性无法体现,学生无法有效地将课内所学的英语运用到将来岗位中,从而未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使教育思想、观念、模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如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利用电脑和网络技术,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我们需要及时转变高职英语教师观念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协作学习与情境化教学,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技术,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信息化的基本理念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教学的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和英语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以信息化推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任务型教学为手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材多媒体化,多样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等等都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表现。

三、以信息化推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3.1教学手段多媒体化,多样化和优化。

推行现代先进教育技术,PPT在各种辅助教育工具中操作最为简单易行。也是广大教师使用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许多教学内容应用PPT以后可以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内容。鼓励教师上课用多媒体好处在于:可以图文并茂,图像、视频并用讲课丰富多彩;可以点击链接与网络连接延伸学习,大大拓展上课空间。教学手段不仅要多媒体化,还要多样化和优化,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优化、创新后的新的教学手段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只有完成了教材手段的多媒体化,多样化,优化之后,才能很好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这是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3.2 拓宽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狭义的定义,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材料、网络课程和各种认知、情感和交流工具。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由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对他的理解各不相同,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教师自己制作,二是各种渠道购买、收集或加工别人的教学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所用。互联网成为教师收集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教师要结合学生情况,筛选、整理和过滤,把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资源,供学生课堂教学使用。

3.3 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与手段设计课堂教学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国际互联网已深入日常工作生活中,在教学中为许多教师提供了足不出户获取各种教学素材的便利手段,学会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具有的基本素质,并且要求教师对于不同类型信息化教学资源要采取不同的手段处理以更好的设计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的,其主要教学模式不同于课件的讲授、辅导、模拟演示,而是探究型学习、资源型学习、合作型学习。从目前国内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情况来看,特别是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存在许多片面性,一讲到计算机辅助教育似乎就是开发课件。其实,课件只是信息化教育系统的一个构件,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育系统除了课件外,还需要一个强大的学习管理系统,并需要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和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支撑。

4 结语

在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化无处不在,给我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带来巨大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专门指出了信息化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强化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理应秉承这一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提高自身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能力,将信息化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岗位技术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刘颖,郭伟光,冯超.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 2009(3).

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2

关键词: 信息化 大学英语教学 新模式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构建信息化的教学新模式也成为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和新目标。

一、信息化教育的内涵

信息化教育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信息化教育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技术特点,以及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基本特征,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巨大的冲击,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其基本内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理解:

1.广泛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顾名思义,信息化教育显然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然而,人们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还存在一些误区。有些人将信息技术简单理解为多媒体技术,将信息化教育简单理解为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这显然是以偏概全。如前所述,信息化教育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特点,可见多媒体化只是信息化教育的特征之一。我们所说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应该是包括多媒体技术在内的各种信息手段的综合,贯穿课前、课后,课上、课下,从而形成一个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信息化有机整体,使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能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辅助自己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除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外,信息化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我们仍然将信息化教育理解为信息化的课堂教学,将信息化的重点放在教学手段上,忽略实现自主学习这一根本目标,这实际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理念。《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而不仅仅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厘清这一根本观念,对我们构建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其本质是指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信息能力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能力,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在现代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作为大学本科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除了讲授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外,也应承担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我们之所以学习英语,其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交流和获取信息,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顺理成章之事,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根据信息化教育内涵的基本内涵分析,信息化环境下构建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应具备以下基本特点。

1.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如前所述,信息化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我们要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根据硬件设施配套情况和学生实际水平,将面授式课堂教学与自主式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信息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建立语料库、知识库、资源库、习题库等资源,使学生在课前、课后都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进行相应的补充练习和训练。

2.师生互动与人机互动相结合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要加强师生互动。而在信息化环境下,我们更需要建立师生互动与人机互动相结合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可以说,人机互动是师生互动的延续和补充,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我们曾尝试使用ASP技术建立交互式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测试系统。通过该系统,学生可以在线自主完成包括听力、阅读、完形填空等题型在内的配套练习,提交答案后,系统会自动评分,并将错题和正确答案显示出来。这样即使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很好地进行自我判断和改进。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这一系统,积极寻找更多的人机互动模式,并与师生互动有效结合,真正实现课上课下不断线,更好地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3.接受信息与探索信息相结合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新旧知识之间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习应该是学生自觉自愿地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任务。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鼓励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学习都失去意义,这一理论为信息技术和创新教育的结合提供了理论支撑。我们说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要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创新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努力创新的能力,在接受教师所传授信息的同时,不断主动探索新的信息。

三、结语

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一转变,建立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是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认真分析和研究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建立起适合本校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并实现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3

关键词:军事任职教育;信息化;教学;模拟训练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高度信息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信息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教学的提出是由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兴起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ICT),充分利用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随着信息化教学在地方高等教育学校、中小学的推广应用,军事任职教育院校也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任职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化教学,应用效果已初见端倪,但在教学现状、方法与手段以及建设重点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军事任职教育中的信息化教学现状

(一)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已奠定但仍不能适应需求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国家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军事任职院校来说,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基础性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和保障,目前的军事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基于三类网络构建:

一是国际互联网。互联网上以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已初步形成,在这个平台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依然可以为军事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学服务。二是军网。军网上有全国各军事院校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很好的相通性和互补性,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军事任职教育院校的信息化教学。三是局域网。局域网是指由局部的网络用户构成的局部网络。相关的教学单位可以构建自己的内部教学网,用于内部的资源共享和对外保密。目前军事任职院校使用较多的平台是军网和局域网,由于军事教学的特殊性,这些网络还不能完全满足军事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二)信息化教学数字资源建设已启动但可用资源仍匮乏

教育信息资源包括电子音像教材、媒体素材、课件、案例、文献资料、题库、教与学工具等多种类型,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应用和整合有利于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对于军事任职教育院校来说,目前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才刚刚起步,切实可用的教学资源数量稀少、功能简单。主要表现为:有针对性的电子音像教材稀缺、媒体素材杂乱无章、课件质量不高、案例缺乏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呈现出“公共资料多,专业资料少”的特点、题库数量少且重组题目功能不强等。

(三)军事信息化人才培养理念已树立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现代战争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当前,部队的武器装备、作战训练模式、面临的作战环境无不彰显着信息化特质,部队需要信息化人才。要顺应部队的这一现实需求,军事院校要理清思路,树立信息化人才培养理念,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先确立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虽然确定了信息化人才培养这一理念,但要实现这种理念,还需要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及将这些方案付诸于行动的具体工作。

(四)军事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已推进但仍处于探索时期

目前军事任职教育院校都在响应“促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号召,从院校职能定位、课程体系、条件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面向部队、面向装备、面向信息化战场,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已取得了初步的改革成果。这些成果表明,相关教学单位在教学的某些方面已经发现了一定的规律并总结形成了经验,这些经验对特定的教学对象和场合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但能否移植到其他对象或教学场合则不得而知,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三、军事任职教育中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本途径

军事任职教育院校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道路上已经起步,但如何彻底转变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踏入到信息化教学轨道上来,还需要从根本做起,探索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本途径,遵循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规律,逐步深入地完成传统教学到信息化教学的转变。如图1所示。

(一)重视基础建设,完善信息化教学环境

军事任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军队数字化院校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建构一个现代化的、通用与专用互补的、能面向信息化部队的网络教与学环境,使教员与学员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军事任职教育院校要很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完善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硬件环境、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主的应用环境、以数据中心为主的资源环境、以信息素养为主的人文环境建设。

(二)狠抓软件研发,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信息环境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是教学实践成功的重要保证。在信息环境中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不是学员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数字化教学资源则为教员的教和学员的学提供了研究、探索、实践的材料。但这些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在军事任职教育院校教学使用中存在匮乏、不完整、无序和非系统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合。军事任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整合成以下五种类型:一是个人网站或博客;二是网络课程;三是专题学习网站;四是精品课程;五是网络教学平台的信息资源。针对以上五类资源,军事任职教育院校可以查缺补漏,大力研发多种教学平台,补充资源缺项和不足。

(三)激励改革创新,构建信息化培养模式

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任职教育院校的基本职能是为部队培养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新型军事人才,只有按军事人才培养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增强人才培养理论的前瞻性,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超前性,提高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科学性。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院校的教学模式能适应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军事任职教育院校必须深入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人才培养规律,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建立起与信息化条件下军革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时,要注意岗位需求与培养目标的完美匹配。例如,航空电子维修专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框架构建。如图2所示。

(四)开展专题研究,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军事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员们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学员主体为发展中心的哲学理念,广泛开展专题研究,深入挖掘信息化教学设计内涵,设计面向学员未来任职岗位的信息化教学过程。如图3所示。设计过程中有两类典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可供参考:一是“Web Quest”模式。Web Quest模式是一种面向探究的活动,活动中学员们所用到的所有或大部分信息都来自网络。这种活动的主要特点: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问题、这类问题可通过寻求信息而得到解答、问题的解答没有唯一性。Web Quest模式是面向学习者的。二是“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模式。这种模式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成功的典范。其主要特点是采用问题设计的办法来完成教学,通过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融入教学来加强学生的学习。

(五)依托信息技术,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要实现信息化教学,教员和学员必须熟悉信息技术,并能够有意识、合理、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目前无论教员还是学员都普遍存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无法较好地运用信息技术的问题,所以对教员和学员的信息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要鼓励教员参与,对学员则应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员能够学会信息网络技术、有机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四、军事任职教育中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着重强调的几个方面

(一)抓好以研发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

军事任职教育院校人才要素根据其分工和任务的不同可分为:研发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使用型人才三个层面。研发型人才主要负责信息资源的建设、软件的开发,这是人才要素的高层,也是人才紧缺矛盾的主要方面;管理型人才主要负责信息资源的规划、调配和归档,这部分人决定了教学手段发展的方向;使用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普遍意义,这个目标比较容易实现的。

三个层次当中,对于军事任职教育院校来说,当务之急是抓好研发队伍的建设。研发队伍的建设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系统设计人员队伍的建设。系统设计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的前沿、充分了解专业教学、熟悉信息技术、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语言和应用软件,这部分人员应该是建设的核心;二是软件开发人员的培养。软件开发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软件知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语言和应用软件,对某些软件有深入的研究和使用能力。

(二)抓好以模拟训练为重点的信息环境建设

军事任职教育院校开展信息化教学进程起步较晚,形势比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还没有形成具有军事任职教育院校特色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因此,在今后的信息化教学建设过程中,必须在特色上寻求突破。一是充分利用军网这一平台,开通军校远程网络教育。二是开展武器装备作战使用及维护的模拟仿真实验,规划模拟实验的方法,逐步形成模拟实验的内容,分析研究模拟实验的基本模式,并依托校园网和军网建立模拟实验中心或教室。三是深入开展武器装备作战使用及维护的模拟仿真训练研究与实践,完善模拟训练的信息化实验室建设,增强模拟训练的系统功能,形成具有一定的规模、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模拟训练中心。

(三)抓好以信息系统为平台的管理体系建设

教学管理是军事任职教育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信息化教学必然要求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军事任职教育院校应该依托信息系统平台,构建有机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可利用信息中心、校园网、教学监控系统等平台对院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和谐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信息中心应能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信息转化、配置、监控与管理,实现院校教学资源的信息化与有序化;院校各级行政办公室可通过校园网、教学监控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对全校各方面的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等进行监控和指挥,从而提高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俊珂,孔凡士.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潘稳雄,邹应贵.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3).

[3]王淑霞,王志杰.对加强军校信息化教学手段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军事人才培养,2008,(9).

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4

【关键字】信息化环境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技能

在信息化社会,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具有信息化的教学能力与素养已经是中小学各学科教师所必备的能力之一。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教师,就不是合格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那么培养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也是该课程教师所一直努力探究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在该课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应用的能力

1.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思想指导教学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视听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作为教师,要运用现代的教育理论与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像视听教育理论,在我们进行教学媒体的选择中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学习理论中的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人本主义理论,对于师范生今后从事教育教学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教育传播的过程。将教育传播理论应用在教学中,能够更系统的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有助于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掌握了这些教育理论与思想,并能真正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师范生提高理论教学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的能力

教学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能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变得更加形象,显示了与传统教学手段炯然各异的优势,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是师范生所必备的技能。教学媒体一般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媒体。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教学媒体。不管是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粉笔、印刷材料、图示材料、模型、实物等;还是现代的教学媒体,如电影、电视、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那么,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来帮助教学,才能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最好的效果,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这是所有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所以,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与应用,掌握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的技能是师范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3.教学设计的能力

教学设计的能力也是师范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教学设计也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进行学习评价。也就是说,我们在准备一节新课的时候,要考虑到教学的需求,学生的需求,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特征,设计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如何进行课题的导入,知识的讲解,提问,总结,以及进行教学的评价与反馈,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作为未来的教师,掌握了教学设计的能力,为上好每一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认真的进行教学设计,那么上课时必定手忙脚乱,没有准备,没有目的,没有计划,这样的老师,学生是不会欢迎的。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教学技能

1.信息的处理能力

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要具备信息的处理能力。包括图像的基本处理能力与音视频的基本处理能力。通过学习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让学生掌握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对于需要的图像进行基本的处理,包括图像的设计,制作,裁剪,合成,修复等。师范生在将来的教学中,经常要用到图片,有些图片可以利用软件自己进行设计创作,也有些图片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去下载。但是很多图片不是拿来就可以使用的。有的可能大小不合适,有的可能有水印,有网址,有的可能只需要里面一部分,有的需要调整下亮度、色度或者饱和度等。那么就可以利用该软件对图像进行一些基本的处理,以满足教学的需要。音频、视频的基本处理能力,也是师范生在将来的教学中,必备的一项技能。在做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或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需要利用音频、视频资源。那么,如何获取、处理音频和视频,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音频的录制,剪辑,均衡,合成,降噪,剪辑,各种音效的处理,音频数据的压缩及格式转换等;视频的拍摄,配音,剪辑,合成,字幕,特效等。都可以利用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软件进行信息的处理,以达到教学的实际需要。常用的音频编辑处理软件有AdobeAudition、WaveEdit等。常用的视频非线性编辑软件有AdobePremiere、CanopusEdius等。

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与制作能力

在信息化的课堂中,教学基本都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基本所有的教师都要学会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现在的中小学也经常举办多媒体课件比赛,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也是师范生一定要掌握的能力。现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一般用到Powerpoint和Flash两种软件。掌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与制作能力,就必须掌握在多媒体课件中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及动画的处理技术。还要掌握课件的界面设计方法与技巧,如主界面、内容界面、帮助界面、退出界面的设计,以及在课件中导航交互的设计。能够在课件中设置一些练习题及反馈。设计开发出精美、适合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学习内容。对于师范生今后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网络的应用能力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掌握网络的应用能力。教师应当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以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利用网站如“我要自学网”等以及网络上的微课、慕课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自己制作的网站自己的认识和观点。通过QQ或者QQ群与学生进行交流或者收发通知,利用微信朋友圈或者公众号进行信息的与交流。在应用网络的同时必须具备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网络道德的素养。

4.信息技术与专业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专业学科课程整合,指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应用于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习质量。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工具,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以及由教学软件平台、学习系统平台、远程教育系统等各种教学资源网站所构成的信息化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还要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加工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建,创新,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库及教学应用软件平台获取、加工、重构知识。在信息化环境下,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生,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具备现代教育理论与信息化教学技能。要将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真正的有机结合,爱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过程,具备信息技术思维,专注,认真做事的教师才能是信息化环境下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聂俊龙.现代教育技术[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

[2]何克抗,郑永柏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3]王知非.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5

为了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与信息化教学能力,西北师范大学从2009年开始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进行全新的改革,将其分解为“教师信息技术基础”和“信息化教学”两门必修课程。教学资源从单一的文本教材充实为以文本教材、光盘教材和网络课程为资源的立体化教材;教学内容从单一的总结性理论阐述扩充为具有丰富案例支撑的技能体系与方法体系;教学方法从单一的传统讲授转变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从传统的普通教室改变为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评价从单一的终结性期末笔试改进为客观题和主观题结合、过程性作品和终结性考评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经过两年的实践,从各方面的调研结果显示教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信息化教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师范生没有教学经历,学生很难与教师达成共同经验,难以真正领会信息化教学的各种方法及其应用。

对于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而言,“信息化教学”课程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运用价值,还应具有信息化教学示范性的特点。那么如何使“信息化教学”的课堂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如何突显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实践价值?如何使“信息化教学”的学习更易让学生理解和应用?如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充分利用开发的立体化教材资源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基于两年的实践,笔者认为体验教学理论在“信息化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体验教学理论的内涵

体验教学是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欢乐和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体验教学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是整合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其他学者的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框架。体验教学注重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

在教学中,体验是一个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某一活动或情境的过程,是形成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产生新行动、新选择的过程,是学生心灵与外部世界沟通的一种张力。在体验中,学生主要通过感知、想象、移情、深思、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撞击,激活已有认知,产生新的认知并内化为自我的感悟,再使感悟上升为个性化的知识经验。体验既是一种活动的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

二、基于体验教学理论的“信息化教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体验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经验和情感,是个体不可替代的意义建构的学习活动。“信息化教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即学生领会信息化教学方法并学会运用,涉及演播教学、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信息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信息技术支持的自主学习、基于概念图的教学等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方法与模式。将体验教学理论的思想和理念渗透到“信息化教学”课堂教学中,可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体验感觉阶段、体验知觉阶段、体验内化阶段和体验应用阶段。学生通过这四个阶段的活动,对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逐步达到明晰。

(一)体验感觉阶段的活动设计——在角色中感知方法

体验感觉阶段是学生亲身经历情境或活动,亲身感受扮演角色的过程。学习信息化教学方法时学生首先要在教师的引领下转变自身角色,从学科教师的角度阅读立体化教材资源中提供的案例与教学视频录像,比较这种信息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异同,思考这种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特点。这样的活动设计,学生不仅整体感知了信息化教学方法,而且在角色扮演中突显了主体地位。

比如演播教学法的教学资源中提供了语文学科案例“看云识天气”、历史学科案例“青铜器和甲骨文”、生物学科案例“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等不同学科的文字教案、电子教案及教学视频录像。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所学专业的学科教学案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选择语文案例“看云识天气”,然后进行角色扮演,以语文任课教师的身份阅读“看云识天气”课文原文,观摩课堂视频录像并思考“这节课的教学环节、教

学媒体的呈现形式及媒体作用”等问题,并将自己的见解与小组其他语文“教师”分享,初步整体感知演播教学法。

这一阶段学生的核心任务是感知角色,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学科教师、转变身份——任课教师,带着“这节课我来教学”的任务和思考去观摩视频录像,否则学生会以学习者的角度去观看案例。由于知识内容在中学已经学过,学生根本不会有兴趣来观看整堂课,教学目标很难达成,即便案例设计得再有典型代表性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二)体验知觉阶段的活动设计——在方法中感悟方法

体验知觉阶段是对感觉阶段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储存、记忆、操作)和解释(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教学理念的认知过程。这个阶段是体验教学理论应用于“信息化教学”的核心阶段,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来感悟信息化教学方法,即学习哪种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师就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这样的活动设计教师不仅示范了信息化教学方法的运用,而且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理念的特色。

学习演播教学法时,教师可以运用演播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例如教学“演播教学的功能和应用方式”时,常见的演播教学方式有演播—讲解、演播—讨论、演播—操作及演播—设疑等,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演播方式讲解相应的“演播方式教学内容”。学习“演播—讲解”的方式时,教师用“演播—讲解”的方式讲解内容让学生体会;学习“演播—讨论”方式时,教师可以结合播放的案例,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并让学生体验;学习演播教学的功能时,用“演播—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视频案例中的不同功能,学生既可以体会演播教学的不同功能,又可以体验到“演播—设疑”方式的具体应用。

学习协作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协作学习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例如设计辩论活动“协作学习的利与弊”,既让学生理解了协作学习的内涵,又体会了辩论这种协作学习的基本形式;设计分组讨论“协作小组的基本结构”的活动,既让学生理解了协作小组的不同结构,又体会了如何开展小组讨论以及如何在协作活动中进行问题分解。

学习探究学习时,教师可以设计探究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webquest活动,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来体会信息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这种信息化教学方法。webquest一般都由引言、任务、资源、过程、评价和结论六个模块组成。引言模块可以设计成真实的问题情境,比如中学教师请求帮助的电子邮件,请求大家帮助设计信息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方案。任务模块可以设计为分析型任务和设计型任务的综合,具体任务是为了及时给中学教师回信,引导学生分析“信息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有哪些主要模式,各模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如何设计这些不同的探究学习模式”等问题,然后分组选题并选择某一探究模式完成教学设计方案。资源主要是课程提供的立体化教材资源及因特网络资源。过程设计为小组分工、收集资料、汇总资料、完成作品等活动。评价可以从资料的收集、内容的分析、方案的设计及团队的协作等方面进行组内和组间的过程性评价。结论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是webquest活动设计的点睛之笔,一定要引导学生感悟出活动设计的方法是webquest。另外,webquest活动的任务设计一定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比如英语专业的学生设计任务的选题可以是广告英语的特点、中西文化差异探讨、圣诞节在中国、为什么“新概念”在英语教学中长盛不衰等,物理学专业的学生设计任务的选题可以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从“石油文明”到“核文明”等。 学习基于概念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回顾复习已学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活动来开展教学,学生既可以梳理已学信息化教学方法知识,又可以体会基于概念图的教学方法。

这一阶段教师的核心任务是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方法的感知中悟出方法的应用。“信息化教学”文本教材对所涉及的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内涵、特征、功能、基本环节等相关内容都作了概述性的介绍,呈现形式多是文字性的描述,教学时如果教师采用ppt辅助讲解的方式,学生很难领会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真谛,在设计实践活动时也难以灵活运用。

(三)体验内化阶段的活动设计——在评说中内化方法

体验内化阶段是将知觉阶段认知的结果(概念、观念)与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内在的联系(同化、顺应),内化为行为准则的建构过程。这个阶段从三个方面完成信息化教学方法理念的内化。首先,学生通过研读教学设计方案、分析设计环节来内化;其次,学生通过阅读教师的说课稿、理解设计意图来内化;最后,学生通过再次观摩案例视频录像、依据评价量规评说教师对具体方法的运用情况来内化。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体现了学生分析、评价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且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

评价观。

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演播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研读课程资源中提供的“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方案,分析教学环节的设计、演播教学的应用时机、媒体的应用形式、情境的创设与应用等,进一步理解演播教学方法;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方案的设计者——任课教师的说课稿,分析具体知识点运用演播教学的设计意图,更进一步内化演播教学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摩这节课的视频录像,观察任课教师运用演播教学的组织过程,之后借助课程资源中提供的演播教学评价量规,分小组评说这节课,深入内化演播教学方法。

(四)体验应用阶段的活动设计——在作品中应用方法

体验应用阶段是对已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进行检索、提取和使用,并对内化的行为准则通过外在行为进行呈现的过程。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所学学科选择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参阅案例设计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包件,并在小组或全班学生面前进行说课。这一过程既有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呈现,又有信息化教学方法的体现;既有学科知识的显现,又有教学组织能力的表现,这是对信息化教学法知识、信息化学科知识及学科教学法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融合,是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最高要求。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体现了学生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而且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在作品完成的过程中通过选题、设计、说课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体会到方法的应用要领,体味到方法的应用优势,也会提高学生主动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积极性。

三、设计“信息化教学”教学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必须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学有法

教学有法,在“信息化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因为“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核心必修课,这门课程的核心目标是理解信息化教学方法及其应用,主要教学内容是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的介绍,那么课堂教学方法应该且必须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对于职前师范生不仅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说服性,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

(二)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教无定法

教无定法,在“信息化教学”的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因为基于体验教学理论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尽管有它的优势,但未必对每位任课教师都适宜,也未必每种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知识内容都适宜让学生体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并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

(三)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贵在得法

贵在得法,在“信息化教学”的课堂教学中要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因为任何一种信息化教学方法都有优势与不足,任课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这样可以弥补某种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例如可以在信息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活动中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活动,只要教学设计的选题得当、活动得法、组织得体,也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现代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方法知识的主动建构。

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6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电子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利用网络云空间、仿真软件、录屏软件和聊天工具等现代信息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信息化,在电子实训课中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对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符合现代信息化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电子专业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信息化? 电子实训?教学

目前,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根据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与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用来代替传统的《电子技术基础》。该教材采用项目式结构编写,安排了单相整流滤波电路、小信号放大电路和集成放大电路等10个项目、31个任务,以实训内容为中心,按照任务驱动、学做互动的要求,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达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的目的。然而我们的大部分老师依然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摆脱不了原有的教学理念,“放不开手脚”;既未能体现教材改革的本意,又没有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构建主义”。如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本课程的教学,将给电子实训类课程教学改革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教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学,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二、电子实训的信息化教学

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老师手中的粉笔慢慢变成了鼠标,黑板渐渐被白板所代替,板书也被PPT代替,这些只是信息化教学的起步阶段或者说是其中一小部分。在信息化的今天,要做到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互联网终端(电脑、平板或手机)想学就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创造力。

1.利用硬件打造网络理实教室

在传统的电子实训教学中,教室基本上由教室(普通教室)与实训室两个分别独立的教室组成,在教室内老师完成理论知识的教授,然后到实训室完成实操部分的教学工作。一般情况下学生进入实训室后,上课“自由度”不由自主的增强,往住会出现一些老师控制不住的场面;另外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理论补充教学、实训过程的错误讲解等),老师如果纠正,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而更多地注意手中的实训作品。所以,对于实训教学的基础教学环境(教室)必须改造,结合信息化教学的要求笔者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网络型理实一体教室。这是基于普通理实一体教室的网络化升级,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一个场境内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同时网络化可以使信息化教学有效融入到实训教学中,具体在后文中阐述。

2.利用仿真软件构建虚拟实训

对于电子教学来说,最难的就是将不能直接观察的抽象理论与电学原理直观地向学生表达。现代信息技术中的仿真软件Proteus恰好可以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化不可见为可见,有利于学生的认知。例如项目一单相整流滤波电路的安装与测试,通过动态电容就可直观查看电容在充放电过程中两极的电荷变化(为了能够看清变化需适当改变交流电源频率);通过直流电压表查看负载两端的电压变化;通过改变电容容量和负载电阻阻值查看充放电的变化,进而理解参数变化对电路输出的影响。图2展示的是输入正弦交流电流时电容两极电荷变化情况及输出电压大小。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Proteus软件中的虚拟示波器来真观显示整流前后与滤波后的波形情况。这些不但可以节省许多教学时间,也可以不因实验设备贵重,或有些实验具有一定危险性而对学生保留,或有些学生不愿大胆尝试,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数字电路的教学中,Proteus软件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字电路的教学重点其实就是要弄清电路中“0”和“1”或者说是高低电平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在实际操作时要通过各种仪器仪表检查显示,但在Proteus软件中却可以“蓝”和“红”两种色彩直观显示所有端点“0”和“1”,“灰”色代表“高阻”态,如图3所示。

采用Proteus仿真软件进行虚拟电子线路实验,具有实验实习内容全面、硬件投入少、学生可自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损耗小且无危险、与工程实际接近等比较明显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地积累并建立起电子实训课程的Proteus仿真资源库。

3.利用录屏软件完成理论教学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上课几乎都会使用多媒体课件,但大部分老师将多媒体课件来代替板书,却忘记了它只是教学的辅手段,并且容易出现上课放电影的感觉,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这里笔者谈一谈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微视频。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将一节课的知识点录制成5~15分钟的微视频,这个课前录制的微视频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理实一体教室或移动终端反复观看,以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可以实现学习过程序中的学生主体性。

屏幕录制软件很多,Camtasia Studio是其中一种较适合学校老师使用的软件。使用该软件,我们可以方便地进行屏幕操作的录制和配音、视频的剪辑和过场动画、添加说明字幕和水印、制作视频封面和菜单、视频压缩和播放;也可以轻易将其他视频、图片、音乐和动画等导入在编辑的视频中,将编辑好的视频文件传给学生让他们能轻松自由地学习。

除了将知识讲解制成视频外,在电子实训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将实操过程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以便学生的实操能更加顺利进行,而不用老师一个一个地说(同一个问题说N遍),大大提高实操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并不是所有知识都是用视频最好,如集成电路的放置方向就应以图片形式展现效果会更好,这一点教师要灵活把握。

4.利用云端空间搭建课程网站

教师在整理完成各种资源后,如何将这些资源最为便捷地传递给学生呢?最为专业的就是建立课程网站,将各种资源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但课程网站的建设不但是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大部分老师的巨大挑战,更多的是对教师个人时间精力的考验,所以这项工作应该由学校来完成。但是,在学校没有专门的课程网站时,教师也不能“坐以待毙”,可以利用现有的简便的网络资源来建立属于自己的“课程网站”。最简单的是利用班级QQ群空间,将资源上传共享。但这有几个缺点:空间太少,不能存放大量视频资源与文件;文件显示凌乱,不利于教师管理与学生寻找。这里介绍是云空间,最为常见方便的是百度云和360云盘。云空间的优点:空间大(几十个T),可以满足一般老师所教课程的资源存放要求;操作简便,可以像电脑一样创建或删除文件夹,并快速上传与下载文件;管理多样化,云空间一般都有电脑版和手机板,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来管理和学习其中资源。

5.利用聊天软件实现指导交流

QQ是中职学生非常喜欢的聊天软件。由于QQ在中职学生中的广泛使用,我们可以将聊天软件应用在电子实训课程的教学中来推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QQ具有语音和视频聊天的功能,可以使师生之间交流非常直观形象。如果将这些功能应用于教学中,在课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在课外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个别化一对一教学辅导。QQ的离线功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应对学生的问题。QQ的群聊、讨论组功能可以形成教学与学生之间更多平等多向交流的机会来展开讨论、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使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符合知识的构建规律。老师更可以利用QQ和微信让家长参与教学评价,形成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和家生互评的多元评价体系。

6.利用翻转课堂转变教学模式

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现有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更多的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改变,翻转课堂就是其中之一。《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采用项目式结构编写,以实训内容为中心,按照任务驱动、学做互动的要求,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紧密结合。实践表明,在以实操性较强的电子实训课《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中,该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下面是一个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案例(表)。

“翻转课堂”之所以被本案采用,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的学习过程中效益的提升,但这也正是我们在采用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时的一个难点,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结合各种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电子实训课程教学中实现信息化教学是可行的,而且这也更符合知识的构建主义原理。信息化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具有较高的信息化素养及现代课程体系的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能力。作为身处信息化时代的一线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在教学工作中实践信息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崔陵.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杨晴.电工电子实习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J].职业与教育,2011(5).

[3]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9).

[4]张一春.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钟绍春.关于教育信息化一些关键问题的思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